我实在说不上她是什么样儿的。她不算漂亮,也不算难看;她未必娴静,也未必活跃;她并无老态,也并不年轻;甚至她的短发也是说不上什么款型的——这是一种梳与不梳皆可,梳了就像没梳,不梳又像梳了的“节约时间型”发式。
这样一个人走在大街上,是决无人会回头看她一眼的。她即使在繁华的劝业场一带,也可以像隐身人一样如入无人之境。
但是,这样一个凡人面对的却是一班精灵般的小学生。
“杜老师,我们不想等人来齐了再打扫了。反正现在大家都搞承包,我们留一半院子给他们扫。我们扫一半,这也是承包么!”
“杜老师,我想知道温度计里的水银柱顶到一百度以后会怎么样,我把温度计放在炉子上烤,结果把温度计烤坏了!”
“杜老师,蚯蚓不是靠吃土活的吗?那我想土有什么营养呢?土在肚子里会变成什么呢?我用小刀已经切了快有一百条蚯蚓了,唉!还是没有明白土在蚯蚓肚子里到底变成了什么!”
“杜老师,人家爱因斯坦小时候不是想看看指南针为什么总是指着一个方向?我也想知道为什么手表里边的时针、分针、秒针走得不一样,所以我把我爸的表拆掉了。”
更有四个学生组成了“加里森敢死队”,他们的第一个行动是“打劫”一家食品店。他们让一人在店前放风,另三人走进店里,其中二人故意找老售货员说这说那,搅乱他的视线,另一个混水摸鱼,偷了几个柿饼就跑——还没跑到店门,这几个柿饼连同这支“敢死队”就全部落网了。这些无疑比过去的孩子视野开阔、思想活跃的精灵,像一群扑打着翅膀的小鸟,在杜老师眼前跳跃、翻飞,好像在逗引杜老师:来呀,你能抓到我们吗?
不,杜蕴珍老师并不想抓他们。只有在1958年她刚从中师分配到天津市中营小学的时候,她才以为教师就是要抓学生的。那时她才十八岁,个子又很矮,走进二年级教室时,——个学生喊:某某,你快站起来和杜老师比比个子。她一愣,可不,几个留级生个头比她还高。这时,一个学生咳嗽了,于是全班学生一起可着劲儿地咳。她气得直掉泪。家长问她:你多大了?她没敢说她才十八,她想了想,人一过二十就很大了。
对!她“二十三”了。
但是“二十三”也没用,课堂上依然全体咳嗽。“谁咳嗽谁出去!”“谁咳嗽谁上医院去!”她在讲台上拼命加强火力,好扫除那一个个课桌后咳嗽的火力点。没想到那一个个火力点竟是如此顽固的碉堡,竟如两军对垒似的也加大了攻势。
在这个火力网的包围下,杜老师的声音都听不见了。校方只好请一位老教师坐在教室后边,再请一位老教师趴在窗口外边,杜老师才能“正常”开课……
如果当了老师就只想着管学生,那么势必造成“两军对垒”的阵势。是啊,心灵需要的不是管束而是沟通。
天津的胡同真可谓沟通!好像是山穷水尽了,却又柳暗花明;一会儿曲径通幽,一会儿别有洞天。在这些胡同里家访,不仅需要脚上的功夫,更需要嘴上的功夫必须勤问。杜老师每找一家,就在她的小本上画下这家的记号——门口有什么地沟,什么水管,什么树,什么台阶……这是她每教一班一年级学生前必做的普访。今后这些家庭谁知道她还要来多少次呢?
进屋后她更要记下这家孩子的性格、特点。当然,跟初见面的孩子、家长谈话怎么可以作笔记呢?她只能画下几个记号——孩子爱打球,画个圆圈。孩子爱偷偷地戴他哥哥的红领巾,画个倒着的三角;孩子在全胡同出名的爱打架,画个叉好!爱打球,创造条件让他踢球;爱戴红领巾的,告诉他要好好学习才能早日戴上红领巾;爱打架的,开学第一天就让他负责给大家打水,同学就会尊重他,他也就有了荣誉感,她又走向一个学生家。这孩子正站在门口的水坑里哭呢。
原来刚才他在水坑里踩水玩,他哥不让他踩,叫他回家去。他呢,非站在水坑里不出来。这回他一见老师来了,就像受了惊的小鹿似的窜进屋里去了。
“某某同学一看见老师上他家去了,就立刻不踩水了,他多听老师的话啊!”她在课堂上从正面来讲这件事。这孩子高兴得眼睛闪亮着——孩子的表情是心灵的毫无掩饰的反映。从此这个七岁的孩子经常很亲地依偎着杜老师说一些他自己的动态:“老师,昨天我和我哥下棋来着,他赖了,我没跟他打架。”这孩子知道要学好,知道老师能理解他啊!
家访这种事,有些人觉得太辛苦,殊不知付出从来和得到是成正比的。这天晚上杜老师家访时扭了脚,坐在停了电的胡同地上动弹不了了。可是,当晚她的计划是走访四户,这才走了第一家呢。第二家那个学生母亲刚去世。他多需要温暖啊!这家无论如何也得去!走吧,啊哟,那扭了的脚一着地那么疼!用脚尖轻轻着地,对,这样还能走。胡同里这么黑,可别再摔了!
不过也亏得黑,要不这么一拐一拐的给人看见了算什么?
从第二家出来,脚已肿起——大块。她在黑胡同里摸索着走了好些时间了。当然,走好些时间不等于她就能走出多远——那伤脚每着一下地都钻心地疼,每迈出一步都需要勇气啊!身后有谁跑着来?“杜老师!”是那孩子的父亲,“您一走我就上孩子奶奶那儿去了——他奶奶也住这胡同——我从她那儿取来了伤湿止痛膏,您到家就贴上吧!”
伤湿止痛膏还真灵——她刚接到手中就忘了痛。真的,真的好多了!好,那么再去第三家!第四家!
从第四家出来,已经十点多了。家长非得用自行车带她走。可是,家长还要去上夜班呢!不行,不能让人家带。我自己可以扶着墙走嘛!
第二天早上,杜老师的爱人用自行车把她送到学校。她一瘸一拐地走进教室。嗯?怎么的?讲台上放了那么多的跌打丸、活血药、止痛膏、洗肿脚的中草药……昨晚扭脚了,今天孩子们就送来了这么多的药。都是谁拿来的?当然,谁也不会说的!哦,那么多学生都举着手呢,身子在座位上一颠一颠的,直坐不住的样子,他们有什么事呀?那个学生手举得那么高,敢情他的屁股整个儿抬了起来,眼看快站起来了。他们这是怎么了?
“老师,我妈妈会看外伤,您快上我妈妈的医院里去!”
“老师,我爸说的,我们家那儿有一个有名的大夫,他会治扭伤的。他让您去呢!”
“老师!”“老师!”“老师!”
但是老师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她光知道流泪了!
“同学们!”她好容易能说出话采了,“老师一点都不疼,真的!”
真的,杜老师得到的太多了,她真承受不了啦。她只好任凭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流去……
2.哺育
我碰巧看到了五本写得密密麻麻的日记。这是一个叫王泽宇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学到考入南开中学一天也不间断的日记。
“1979.9.4我们班今天考试了。我很高兴。我全部写对了。我一共得两个一百分。我一定不骄傲。”
1980.2.3早晨我睡得正香,妈妈就把我叫醒了。天很冷,我真不想离开暖和的被窝,就说:我不去图书馆了!爸爸听见了,他说:你不是跟杨季侃定好了一起去图书馆看书吗?怎么又不去了?应该守信用。从小就要培养自己做个有信用的人。听了爸爸的话,我脸上火辣辣的。我想,我应该守信用,再说我应该按寒假计划上写的去做,不睡懒觉。想到这,我一跃而起,很快地穿好衣服,刷牙,洗脸,吃早点,然后就看着书等杨季侃。可是他没来,我有点着急了。爸爸说:他不来不是你的问题,也许是他有别的事情。
今天我虽然没去成图书馆,但是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干什么都要守信用。另外,我认真执行了计划,心里很高兴。
1980.8.8下午,房檐上的水一串串地流下来,好像花果山水帘洞。院里大雨滂沱,雾气腾腾,东西模模糊糊看不清。我家的丁香树被大风刮得东摇西摆好像要折断似的。雷声像大炮一样轰鸣,闪电像照明弹,一闪闪的发着亮光。
我想出去看看水积了多深,不料刚一开门,就听到一声巨响,把我震了回来。听妈妈说,今年天津旱得很厉害。我想,这场雨对旱情可能会起缓和作用吧。
1983.8.20今天我到南开中学报到。我被分到了三班。
这个班里老同学共有八个,一切都很好。惟一遗憾的是,我们四个小学时代最要好的朋友中,只有我分在三班。和好朋友们分别真可惜!只好盼三年之后再相逢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四十五个同学中,总会找到知心好友的。
天下自有识君人!若不是限于篇幅,我真想把这个学生的日记一篇一篇地摘抄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个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一年级的成长的阶梯,看到他知识的成长和思想的成长,看到一个孩子的明澈的心灵。是的,打开学生的—篇篇日记,就好比进入了一个个儿童世界。杜老师从中获得多少信息啊!她让她的学生们从一年级就开始记日记,这实在是学生和老师共同获益的事。
王泽宇所在的这个班是1978年入小学的。杜老师要求入学前就已经认字的同学带头记日记,或者说,每天记一句话。今天老师教我们玩老鹰捉小鸡,可有意思了。今天我学会了汉语拼音,能用拼音写一句话了,我很高兴。慢慢地,全班同学都记日记了。但是,学校生活毕竟不可能老有趣事,一阵新鲜感过后,不少同学又觉得没什么可记的了,没词儿了。
好吧,星期天上午大家还是到学校来,老师给你们补补词。
星期天正好隔夜下过雨,学校里一位老大爷在扫雨水——同学们,你们看这位老大爷,星期天不休息,上学校来扫雨水,还不是为了大家好走道儿!这,你们不是可以写一写吗?
走进院内,体育老师带着学校运动队的学生们在跑步,音乐老师带着学校音乐组的学生们在练乐器——同学们,这两位老师为什么星期天还要帮大伙儿训练?因为不管是搞体育还是学乐器,都是一天不能间断的。我们做任何事情,只有坚持,坚持,才能不断地提高、进步。如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那是一件事也做不出来的;所以,我们从小要养成坚持到底的品格。
“杜老师,我一定天天记日记!”
“杜老师,有这么多可写的东西,我都写不过来!”
“杜老师,您说给我们补词儿,我还以为今天是坐在教室里听您讲课呢,没想到您是带我们在学校里转。”
是么,教日记,教作文决不光是教词汇,而是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不过,没有词汇毕竟也不能写成作文。班上有两个后进生连课本上的词汇都记不住呢。有一天晚上给他俩补课,到十点“饥饿”这个词他们怎么也记不住。当然,他们也没有饥饿的具体感受。他们总是在家吃了晚饭再来学校的,实在不知“饥饿”为何物。但杜老师可是空着肚子给他们补课的啊!杜老师全身都具体地感受到了“饥饿”这个词的真实涵义。念:饥,白饿,饥——饿!
这天晚上,这两名学生吃完晚饭后又来学校补课了。怎么,他俩今天怎么偷偷摸摸似的,干吗都把手搁在背后?“杜老师,您吃面包!”第一个学生说。“杜老师,”第二个学生一层一层地打开包在饭盒上的毛巾:“这是西红柿鸡蛋汤。您老让我们吃了晚饭来,可您还没吃呢!”
“啊呀,这盒汤你是怎么端来的呀!我不用吃,我习惯晚吃饭了。你们这么疼老师,你们懂事了。以后在学习上也这么懂事就好了,啊?”
“嗳!”
这个班1983年毕业时全班四十四个人参加区统考,有三,卜四篇作文获—类文的分数,在南开区教育局编选的《小学生作文选》中选用了其中的十三篇作文。
但是,这一代小学生很有些是思想活跃而不爱劳动,理想远大而又怕吃苦。这天,杜老师这班学生拍摄《你长大了干什么》的教学影片。学生们抢着扮演翻译——当翻译多美啊,可以出国,坐小汽车;扮演足球队的铁大门——守门员多神气啊,那么多观众看着你呢;扮演科学家,歌唱家那么,谁扮演售货员、售票员、农民?
谁来扮演?这位同学,你来演售货员吧。
“我才不当售货员呢!”
“这……今天是拍电影,拍完电影以后,将来你愿意当什么照样还是可以当什么。”
这位同学想了想,可不,这是拍电影,可以不算数的。再说,能拍电影多好,以后一放映,银幕上还有我呢!
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孩子们长大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杜老师带着一组组学生访问了一个个普通劳动者。这天,他们走进学校附近的一家副食店,“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法就问吧。”“售货员爷爷,人家过春节全家都在一起吃饺子,可您还在店里卖醋、卖油的,您心里不烦吗?”“孩子,你们家过春节吃饺子的时候,全家人兴致勃勃地把一盘盘饺子端上来了。突然,发现醋没了。这时候要是买不到醋,你们那顿饺子能吃得香吗?我看,通过自己的劳动能让别人过得更好,那是最快活的啦!”
哦——,一个人活着应该让别人过得更美好。
让这些“天之骄子”般的独生子女要为别人着想,当然非一日之功,那是要像春雨般的“润物细无声”的。
下雨了。一些家长拿着雨具上学校来接孩子了。一个小姑娘由妈妈帮着穿上了雨衣。她望着那些没人来接的同学,自豪地笑着,好像在说:看我妈多好!接我回家了!
那么,这小姑娘怎么就想不到那些没人接的同学怎么回家呢?嗯?
杜老师把她自己买好的随时准备借给学生的四件小雨衣分给几个没人接的学生。“这是老师给我穿的雨衣,是杜老师的!”一个穿着杜老师雨衣的学生骄傲地向妈妈“吹牛”。
杜老师淋着雨走出了校门。密密层层的雨幕让风吹得好像要把杜老师包裹起来似的。社会、家庭的影响也在密密层层地包裹我们的孩子们。别让孩子以为周围的人都应该跟着他转,应该让孩子知道关心周围的人。
这天上课时,杜老师让大家看她画的题为《雨衣哪去了?》的两幅画。第一幅画,画一个带雨衣的孩子和一个没带雨衣的孩子。第二幅画,画那个带雨衣的孩子让雨淋湿了,而没带雨衣的那个孩子反而没有淋湿。“同学们,大家想想,这是怎么回事?那个带雨衣的孩子他的雨衣哪儿去了?”
“他是向雷锋叔叔学习,把雨衣借给那个孩子了。”
“他是向杜老师学习,把雨衣借给别人,自己就淋湿了。”
“同学们,我画的这两个同学就在我们班上,这是我们班上的真事儿。”
“谁是画上的人?”“谁是?”同学们敬佩地在全班同学中寻找着居然能上画的人。
两位画中人微笑着、通红着脸——真想不到老师把他俩画成画儿了,他们上画了!
这天杜老师回到家里,三个同学拿了一件雨衣来了:“老师,我们做值日时看见这件雨衣,您知道是谁的吗?”“你们这么晚还来!明天在班上一问不就清楚了?”“我们听了天气预报,”其中一个小姑娘说,“说是明天还有雨,那么这个同学上学就要淋湿了。”
啊,是这样!啊,这就是那个当初穿上妈妈送来的雨衣就对着没雨衣的同学神气地笑着的小姑娘。
又是一个雨天。下课后,离学校近的几个学生冒雨跑回家,一会儿又拿着雨具跑回来:“来,穿上我的雨衣,别让老师淋雨了!”
但是,雨衣还是不够用。杜老师晚上开完会正打算冒着雨回家,值班的老大爷送来了一件雨衣,雨衣上有一张纸条:
“杜老师,请您穿上这件雨衣,可别淋着回家。您的学生。”
杜老师慢慢地穿上了这件小雨衣。
“咦,这雨衣那么小,你穿的是谁的雨衣啊?”
“这是我学生送来给我穿的,是我学生的雨衣!”杜老师讲这话时,下意识地几乎是当初那个学生的话的翻版——“这是老师给我穿的雨衣,是杜老师的!”
代价做杜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
做杜老师的爱人是……我也不好妄下断语。我于是走进了她爱人安康所在的天津市东南角中学。
校园里正在搞基建。“安康老师在吗?”我问搞基建的一些工人。因为安康是该校总务处的副主任,工人们一个个笑着望着同一个方向。我的目光顺着他们的视线滑去,落在这束目光的焦点上——一个拉着一车土微笑着的人,我看着他那球鞋上的土、裤子上的补丁,看着他那黧黑的脸庞,他就是安康?
杜老师是市模范教师,安康是区先进教师。作为搞总务工作的人,什么事儿都得管,这种拉拉杂杂的工作要得到大伙儿的承认是很不容易的。不过学校的事再杂也可以找出头绪,找出规律,而家务事是最叫这位安总务主任伤脑筋的。
安康在家庭生活上的最高愿望,莫过于一家三口晚上能坐在一起吃顿热饭了。这实在是一个“微观”的愿望。本来么,他买菜,他做饭——别忘了,他也不是闲人——只要你杜老师按时坐下来吃,这总可以了吧?但是,谁知道她几点回家?七点热饭她八点到,九点热饭她十点到。有的时候她总算七点多就到家了,“蕴珍,吃饭吧。”“哎。”“蕴珍,饭要凉了。”
“等会儿,我正改作文本呢,你们先吃。”“我把饭菜做得了,还得求你吃啊?”“你饿,你们先吃。”“我一天干到晚,你也太过分了!”“你要累,你就别做嘛!买来吃,凑合着吃,不就完了?”
小小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矛盾双方似乎势均力敌——有理的一方宽厚,理亏的,一方执拗。杜老师怎么不理亏呢?小红一岁的时候,她就给她断了奶。她经常很晚才家访回来,小红一闹,做爸爸的只好左腋下夹一个奶瓶子,然后两手横抱着女儿,让她躺在怀里,吮吸着奶嘴,以为吃上妈妈的奶了。安康就是这样以假乱真,给孩子断了奶。
小红给断了奶,也断了母女之间那种千丝万缕的联系。是的,她得到的只是母亲的粗线条的爱。她在中营小学上二年级了,放学后坐在妈妈身边一边削铅笔一边掉泪:“妈,我们班同学都是他们妈妈给削铅笔,包书皮的。你什么也不管。你就管你的学生!”
杜老师放下她正在看的学生的日记本——这些日记她天天得看,这需要她每天花费多少时间啊,她再没有多余的时间了,她……她看见泪珠掉在铅笔上了。这是谁的泪水?不,她必须装得高高兴兴、满不在乎的样子:“小红,妈妈觉得你已经有本事自己削铅笔了。你是个能干的孩子。妈妈现在教的一年级小弟弟小妹妹,更需要妈妈的帮助,对吗?”
“嗯,妈妈,人家都说我不像独生女儿。”
“人家这么说你,这是在夸你呢,这说明你的自理能力强,说明你不娇气。你说是吗?对,乖孩子!”
不过,这个乖孩子可不是好当的。这天杜老师回到家里,一看绳子上全晾了小红淋湿的衣服。“小红,你淋成这样?”
“妈妈,我们班的家长都来送雨衣了。我想,我妈妈是不会用上班时间给我送雨衣的,所以我冲进雨里拼命奔回来了。”
小红,妈妈是没有想到给你送雨衣,妈妈正忙着给学生发雨衣,妈妈……妈妈算个什么妈妈哟!妈妈终于给女儿送雨衣了——不过,这时小红已是南开中学的学生了。这天中午一下雨,中营小学的校长就找到杜老师:“快给你们家小红送雨衣去吧,中午又不是你的上班时间!”“啊,是的!”杜老师拿起雨衣跑到南开中学:“小红,雨衣!”
但是小红像不认识妈妈似的愣在那儿了:“妈,你怎么会来的?你是上总理纪念馆联系事情正好经过这儿吧?”
“不,我是专门来送雨衣的。”
“妈——!”小红一把搂住妈妈的脖子,激动得喊了起来,“你是伟大的母亲!”
做妈妈的不敢告诉小红,这次还是校长让她来的。不,不能告诉女儿。否则她这母亲就不伟大了她伟大个嘛哟?
她那些奖状啊,荣誉啊,实在应该献给她的安康。可是献也没用,这些奖状总是她杜蕴珍的。那么,她给他带来了什么呢?她又能给他什么呢?再不能犟嘴了。不管他说什么就让他说去。瞧他累成这样,也舍不得吃点好的。“你上饭馆去改善一顿吧!我也不会做饭,你好好吃一顿,别舍不得花钱!”
安康正在缝他的一件旧衣服。唉,这本来是我应尽的义务,如今一个男人老得自己补衣服,可我又实在没这个时间!
“你快别缝了,出去买一件穿吧!买一件!”
唉,安康!你这个不像有爱人的爱人!
唉,小红!你这个不像独生女儿的女儿!
人门常说智力投资,杜老师为了开发小学生的智力投进了自己多少智力与精力!
1978年入一年级的这班学生,她一直带到他们毕业。1983年夏,全班四十四名在本区(南开区)报考的学生中,三十二人考入市、区重点学校,其中有十八名考入南开中学。体育达标率百分之九十六。该班从1981年起连续三年被评为市、区先进集体。班里有三名同学的书法获全国少年书法比赛二、三等奖,并参加了国际巡回展览。一名同学的国画曾在四个国家展览。两名同学在市无线电收发报比赛中获优秀成绩。两名同学的作文选入小学生作文选。一名同学制作的简易对讲机在全市获优秀奖。只有牺牲自己,才能获得自己。杜老师无穷尽地开发和奉献自己的智力和精力,同时也无穷尽地获得了智力和精力。杜老师的生命正在从学生们的身上延伸。而她自己,不年轻啦!她十八岁刚当小学老师的时候,看到学生家长总觉得他们那么大,总得叫他们伯父、伯母。现在她看见学生家长,又觉得他们那么小——比她小十来岁、十多岁呢!她的好多学生都结婚了,带了他们的孩子来了:“来,叫杜奶奶!”
不不,别叫奶奶;叫,叫阿姨吧。我已经这么老了吗?可是我还想从“一”学起呢!不能照搬老一套的教学方法,要把社会发展的信息带到课堂上,要使教学科学化、规律化,要立足于改!要想让人尊敬教师,就要以自己的行动来赢得尊敬。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时代的挑战。别再给我这样那样的荣誉了,少牵扯一点我的精力,少一点这样那样的会议,让我从头学,让我好好干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