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课套装-生命的长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啊,生活,没有人能将这项工作

    进行到底,这多么令人快乐啊![1613]

    ——克里斯蒂安·波班

    “您幸福吗?”以这样愚蠢的方式来提出这个问题,我总感觉到非常不舒服。如果这个问题针对的是我目前的状况,那么,它就不具备任何真正的意义:在电视台的演播现场,因为我感觉不太舒服,如果问我这个问题,我就想要回答“不”,但是总的来说,我觉得我的生活是幸福的……反过来也有可能。如果这个问题针对的是持续一段时间的总体状况,这个问题又显得过于二元:就好像我们要么就是完全幸福的,否则就是完全不幸的。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多多少少幸福着”,我们对于幸福的感觉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今天,我可以说我总体上是幸福的,也就是说对我的生活感到满意,当然,远远要比十年或二十年前更为满意;但是也许十年之后,我会没有那么幸福,或者更加幸福。我们的目的在于追寻更深层次的、更加持久的幸福,只要生命允许我们那么做。

    对于主观幸福感不同指标做出分析的研究者指出,每个个体都有与其个性相连的幸福的“定点”。每个个体都有寻求幸福的自然倾向。如果遭遇到困境(疾病,职业或是情感上的挫折),个体就处在这个“定点”之下,而经历正面的事情(结婚,升职),他就处在这个“定点”之上。但是不管怎么说,他最终都会回到这个“定点”上。有些研究表明,大部分中了乐透大奖的人都体验过幸福的高峰,但是只不过几个月的时间,他又渐渐回到了以前主观幸福感的水平上。反过来说,有不少人因为事故致残,他们在某个时间段内往往感觉到非常不幸,甚至想要死,可接着,继续活下去的愿望又占了上风,他们的情况渐趋改善,平均大约两年的时间,又重新回到“定点”上,亦即他们在事故之前所体验到的幸福的恒定水平。[1614]

    所有关于自我,寻找智慧的工作都在于提高我们满意的“定点”,能够让我们的幸福感越来越强烈、深刻和持续。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实验,证明我们能够在幸福能力上不断跨越。我们能够跨越构成我们幸福倾向的“定点”之上一级又一级台阶。

    而与这种内心修为主观发展的可能并行的,还有一生之中幸福指征的变化,这一点对于大多数个体来说都差不多。统计研究表明,的确,大多数人在不同年龄段的幸福指征有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彼此之间没有太大区别。因此在法国,自一九七五年以来,每年都进行一项关于生活满意度的民意调查,法国统计与经济研究所的研究者指出,无论调查的是哪一代人,在满意度的变化上都会出现年龄效应。总的说来,从二十岁到五十岁左右,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在不断下降,可五十岁开始,生活满意度又会有一个明显的提高,一直到七十岁左右,然后从七十岁开始,又开始新一轮的满意度下滑。[1615]研究者没有就这一现象给出解释。不过,在我看来,或许进一步可以验证我们所提出的假设,从二十岁到五十岁,满意度总体下滑与幻灭、承认生活所带来的困境以及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三十岁到五十岁间的大多数人对生活的不断质疑密切相关。接下来,从五十岁到七十岁左右,满意度有明显的提高可以解释为抵达成熟使然:我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活越来越满意。随着经验的积累,我们对自己、对他人有了更好的认知,这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生活。有时,我们会基于新的价值观和新的愿望重新调整我们的存在。有些人甚至完全“重建”他们的生活。而从七十岁之后满意度又开始下滑,主要原因应该是为衰老所折磨——对于健康问题日渐焦虑,身体和智力渐渐降低,眼见得越来越接近死亡等等,同时,我们也可能会为朋友,甚至配偶的离世而痛苦。

    因此——关于这一点我们还没有充分论述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的幸福取决于与他人的关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