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消息-如集于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

    关于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就曾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对这个视之不见、抟之不得、没个拿捏处的美德问题,或许可以表述为——“美德不可思议地可学,却并非必然明显地可教。我们能够获取美德,甚至似乎能够学习美德,却很难证明,彼此能够传授或教授美德”。没错,人在这样的困窘中往往无能为力,却又不得不试探着做些什么。那老婆心切的教受情景,会不会像《诗经》里写的那样:“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教诲尔子,式谷似之。”

    二

    上面的诗句出自《小雅·小宛》,因为螟蛉和蜾蠃的关系问题,章义历代争论毋绝。影响最大的,当然是传笺,也是现在看来错得最离谱的。

    三

    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有一个被托马斯·库恩称为“范式”的存在,用来指由定律、学说、实验工具和方法形成的具体范例,通过与这些范例接触,形成了科学传统中多数深造有得者“未可言明的知识”或可以称为“必备的常识”。在范式革命之后,新的世界观必将形成,人们观看世界的背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此前的观看方式必须调整——蜾蠃螟蛉的科学事实一经发现,鸭子就乖乖地变成了兔子。

    大概不只是科学领域如此,古代习传的所谓学脉,恐怕也是起了这样的范式作用,即如在《诗经》的阐释系统里,范式的阻碍力量一直都在,新的发现不只是对现存范式的核心提出挑战,有时更像是加深对此的理解和体会。

    四

    整部《诗经》,雅凡一百一十一篇,分小大。小雅八十篇,分四节。一、二两节为正小雅,凡二十二篇,三、四两节为变小雅,凡五十八篇。

    正小雅的时代,阔大,丰盈,坦荡无邪,真让人倾慕不置。数量上,正小雅几乎只占变小雅的三分之一。属于变小雅的《小宛》,已经是幽王之时,非复当年景象。或者可以这样说,好的诗其实是为一个共同体的生活方式奠定基础,或用来整顿人们灵魂的秩序,不妨再郑重一些吧,即为一个共同体谨慎地立法。

    或许正因为怀有“立法”的心志,起码《诗经》和《诗经》汉代前后的古注,都有一种庄重的粗朴大度。这粗朴大度并非草率,而是人世的大信,是立法者对洞见无比朴素的传达——“如果丧失了大度,深刻无往不堕落成尖刻”。

    五

    中原之菽需劳而得获,蜾蠃之子需辛勤抚育,乃逸乃谚者,天命不予焉。天命不会单单钟情于一家一姓、一朝一代,父兄也未必能够顺利移至子弟,否则,就不会有禅让之道、传灯之理,也不会有中原逐鹿、汤武革命,体天命者,不得不深相诫也。

    或者,仍然把此看做相诫之辞——作为兄弟或亲属的我,本是高贵的天性,现在却不得不面临牢狱之灾,如食粟之窃脂,不在该在的位置上,必将备受欺凌吧。那个自先祖一直维持到现在的天命,还会继续下去吗?

    六

    坤卦第四爻以阴爻在阴位,居位不正,象当天下否闭之时,无法施展才能,只有谨言慎行,韬光养晦,“括囊”,信息完全封闭。如此,则能量自然在内部集聚,外在就灰扑扑地看不出异样,则几乎可以无咎无誉。接下来差不多是例行的质疑,即,一个人只知道保护自己,不是太自私了吗?考虑到外界因素,这个认识已经到达自保级别的人,在括囊过程中,用来调理己身的内在标准,或许恰恰是先祖的善好样子。他们得小心谨慎地把这些好样子想清楚,甚至把他们认识到的所有善好人的样子想清楚,然后用一种特殊的方式留在这个世界上。

    美德是不是可教?大概没有人能给出答案。或者,得像苏格拉底确认过的那样,行善本身已经是幸福,此外没有别的幸福。世上只有一种美德可能的传授方式,那就是改善你自己。是这样,不期待,不绝望,就是踏踏实实地去做眼前的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