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县衙清风-人品洁似玉,官品贵如金——三合知县彭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部作者署名为“贪梦道人”的公案小说——《彭公案》,曾几何时风靡市井里巷,几乎家喻户晓、妇孺能论,书中主人公彭鹏的清正不阿、执法机敏的形象更是为人津津乐道,心存敬仰。而这一艺术形象的原型正是康熙年间被称为四大廉吏之一的彭鹏。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七有《彭鹏传》,彭鹏,字奋斯,福建莆田人。自幼聪慧,“顺治十七年,举乡试。”“康熙二十三年授三河知县。”《莆田县志·人物传》说得更详细:“彭鹏,字奋斯,一字无山,又字古愚,号九峰,小横塘(今黄石镇,横塘村)人,生于明崇祯八年(1635)。少时曾读书于城西门外安福村宝树庵。顺治十一年(1654),鹏应学使者试,考取第一名。十七年,应福建乡试中式。……二十三年,鹏被选授三河县(今属河北廊坊市)知县。”从以上记录的年代可知,彭鹏是四十九岁才以举人身份被朝廷任命为知县的。到三河当知县,那也不是个简单的事情。一是地处旗、汉杂居要冲,社会矛盾复杂;二是京畿拱卫,责任重大;三是皇城脚下息息之间,朝廷有闻,须格外谨慎;然而从沿海乡村走出来的智者,竟从这里登上政治舞台,而一发不可收拾,官至广西、广东巡抚,且所任之处,皆有善政,受到当朝皇帝的褒奖,深受各地百姓爱戴,位列广东名宦,后来的雍正皇帝以“操守廉直,治行卓越”给予很高的评价。这一切均来自他的人品和官品。

    高洁的人品。彭鹏赴三河县上任已经四十九岁了,即将步入天命之年,也就是说,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已经形成,用“三观”之说评价古人,似乎距离有点远,但“三观”内涵就现在来说也能从一个角度体现一个人的品位、品质、品格,简称人品。我们还是先看看彭鹏出仕以前的人品吧。

    有恩不忘。彭鹏出身一个官宦世家,相传曾祖曾官至广西布政司左参政(布政使副职,从三品),祖父任广东阳山县令,皆清白相传。至其父,家境中落。清顺治五年(1648),朱继祚(明朝官吏)起兵抗清,围攻莆田,城中大乱,彭鹏这时十三岁,随家人逃难。《清史稿》“本传”说:“有与其父仇,欲杀鹏,走匿得免。”这就是叛军当中的一位军官,曾对彭鹏父子两个捕杀,要斩草除根,幸得躲过劫难。彭鹏生在乱世中,家境无计,令他终生难忘的是他的乳母俞氏。在他的《古愚心言·中元哭乳母俞氏词》中,刻骨铭心地诉说奶母的恩德。在彭家遭难之时,彭鹏求学不得,是乳母俞氏带他到莆城应的童子试;彭鹏身体弱小,亲戚不肯收留,是乳母在危难中寻找居所,照顾衣食。彭鹏出行不便,又是乳母背负。应试时,五更把他背负到考场,直到看着彭鹏进入考场才离去,中午又准时在场外伫立等候;彭鹏的一切开销都是奶母用打工钱资给,后来,奶母因思家离去。彭鹏听说奶母已故,撰写祭文,追忆其功德恩惠,哭祭奶母,撕心裂肺,感人至极。其祭文至暮年皆能背诵,可见其情发自于内,其恩永志肺腑。

    有节不屈。《清史稿》“本传”说:“耿精忠叛,迫就伪职,鹏佯狂示疾,椎齿出血,坚拒不从。”这件事在杭世骏《道古堂文集》卷三十七《彭无山遗事》及《莆田县志》中也有记载:康熙十三年,耿精忠为策应吴三桂,在福建起兵反清。大清初定,起兵反叛,这是不得人心之事。耿精忠要建立他的伪政权,扩大地盘,就需要大量的人才为他办事,于是,他就胁迫闽中士绅与举人为他做官,彭鹏作为举人,固在其列。彭鹏守节不从,佯装有病,在床一躺就是三年,耿精忠曾先后九次派人打探,彭鹏以手藏尖锥刺破牙龈,以示咯血,骗过来者。以至于齿血凋竭,牙龈崩露,且食不入腹,仅以豆汤养命,面黄肌瘦,体质虚弱,多次昏死,甚至才四十岁就给自己准备了一口棺材,自撰墓志铭及祭文。意在誓死不为叛贼效命。这一“卧床千日,拒伪绝粒”的故事,表现了彭鹏作为一位士人坚贞不屈、有节不弯的高尚品质。

    福建还出了一位大清官,就是安溪的李光地,官至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据有关史料记载,当时李光地在朝做官(翰林院编修),回乡省亲,恰遇耿精忠反叛,本来光地可以避险,因为打探消息而去了福州,被耿精忠“请”去,他的同学、同事《古今图书集成》的编者陈梦雷,也因返乡省亲被软禁,二人曾在耿精忠处密谋上疏朝廷以表清忠,建议朝廷发兵,他们好做内应。这一疏议由李、陈二人签名以腊丸做封,由李光地设法偷偷携带进京上呈的,而李光地并未马上赴京,而是“游移观望”,半年后,见耿精忠大势已去,才将陈梦雷名字删去,上呈朝廷。虽然由此飞黄腾达,但后人对李光地的品行褒贬不一:一是对其观望态度表示质疑,二是说他“蜡丸卖友”(陈梦雷因密疏中删去了名字,无法辩解,定为死罪),虽然现在有人说发现了新的证据,要为李光地翻案,但李光地这种道学的假面孔形象,却深深印在人们脑子里,这与彭鹏“佯狂绝粒、拒伪不从”的大义大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有志必显。彭鹏自幼聪慧,六岁能诗,二十岁中秀才,二十四岁中举人,胸怀大志,报国为民。然而,从顺治十七年(1660)到康熙二十三年(1684),二十四年中没有得到一个报国为民的政治平台,但儒家修齐治平思想的火花在他胸中始终没有泯灭。《莆田县志》记载:“鹏未仕时,曾倡修木兰陂水利,设粥厂济民,极力支持办学。”木兰陂是我国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始建于北宋,是防止上游洪水冲刷,下游海潮倒灌,保障木兰溪两岸兴化平原安全的水利枢纽,据说,由于常年失修,汛时常为水患,百姓苦不堪言。彭鹏虽不为官,但为了百姓安危,率众修复木兰陂,以除水患。设粥厂赈济灾民,兴办学校,虽非分内之事,而胸怀报国为民大志的彭鹏却将其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充分彰显了他博大的胸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宏伟志向。

    贵重的官品。康熙二十三年(1684)彭鹏终于登上了施展政治抱负的平台,被授予三河县知县。《清史稿》“本传”说:“三河当冲要,旗民杂居,号难治。鹏抚循惩劝,不畏强御。……治狱,摘发如神,邻县有疑狱,檄鹏往鞫,辄白其冤。二十七年,圣祖巡畿甸,召问鹏居官及拒精忠伪命状,赐帑金三百,谕曰:‘知尔清正不受民钱,以此养尔廉,胜民间数万多矣!’寻顺天府尹许三礼劾鹏匿报控案,命巡抚于成龙察之。成龙奏:‘鹏讯无左验,方缉凶,非不报也。’吏议夺官,诏镌级留任。嗣以缉盗不获。累被议,积至降十三级,俱从宽留任。”这段记载概括了彭鹏为官三河六年的官品政绩和经历。一是说他执法公正,二是说他廉洁自好,三是说他遭劾降职。

    廉为官德之首,我们还是先从“廉”字说起吧。

    清廉有约。彭鹏为官,奉行祖训,清白俭廉。康熙皇帝知道他清廉,故赏养廉银三百两以资鼓励。《清史稿》没有记载他如何清廉,查有关史料,方知康熙皇帝褒奖之内涵。彭鹏为官,所到之处,皆有自约,谨录几段。

    《临泃笔约》:“尔一硃而民之膏血视之,尔一墨而吏之刀锋随之。毋曰宰卑,硃而不甚惜也,毋小墨而无甚重也。宰,亲民者也。思民之膏血,而不可不惜此一硃乎?虑吏之刀锋,而可不重此一墨乎?硃墨,尔所得而专之也,又非尔所得在意而专之也。吾与尔约:临池审顾,损人者勿下,欺人者勿下,利己而害人者勿下,类至尽乃濡毫。”(《古愚心言》册四)

    这则笔约,体现了彭鹏清醒的认识,他既知自己官职卑微,还知道自己在此一方权力极大,于是告诫自己,对权力要敬畏,用权力要慎重,于是自约:损人者、欺人者、害人者之事不能做,这是廉正的自白。

    《门约》:“心如水而门如市者,水即市也。市者,古愚之所深恶。如或非议而请,非道而陈,蝇营狗苟,辞勿入;如或狭策而前,缓颊而至,需同影响,请勿入;如或巧言欲簧,厚脸欲甲,子弟陷而不知,习俗移而不免,拒勿入;如或毒能为蛇,鬼能为蜮,巨蠧而怙,终奸猾而凭借,叱勿入。勿入,则门不为市;不为市,则水即心也,去其如之见可矣。”(《古愚心言》册四)《门约》是彭鹏三河知县任上所作,阐述了为官者心与水、水与市之间的内在关系,直白地亮明自己的观点:厌恶门庭若市。自约四种人不受欢迎,拒之门外。除去若市之门,那么心静如水,一心考虑公事。《门约》告诫自己接人交友要慎,彰显了他清正端直的为官品质。彭鹏一生撰写了关于衣、食、礼、俗等诸多条约,条约既表达了彭鹏为官清廉的思想境界,时时警示自己保持清正的为官品格,同时,条约也是对社会的庄严承诺。

    有约必行。说到做到,有约必守,这是彭鹏官品的可贵之处。史料记载,彭鹏在三河知县任上,倡导俭朴,反对奢华,且以身作则。他布衣粗食,“寒不坐乘,暑不张盖”,外出办公,远路骑驴,近道步行。三河民间俗一日两餐,彭鹏入乡随俗,改三餐为两餐。他不请吃,也不吃请,来客必自备饭菜招待,不花公家钱。康熙皇帝因其廉,赏其三百两银子,彭鹏欣然接受,但他并没有装进自己的腰包,而是用于三河县学学宫的修建上,还很欣慰地说:“君以养廉,臣以建学。”康熙二十五年,也就是彭鹏就任三河知县的第三年,彭鹏五十寿辰,三河官吏、绅士、富豪都说要来为其祝寿,被彭鹏断然拒绝,他说自己“性不喜誉,亦不喜祝,且誉者毁之媒,祝者诅之引”。这说明彭鹏虽在官位,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对誉与毁,祝与诅之间的辩证关系了然于心,警示于口。当来者一定要为他祝寿时,彭鹏说:“必相强,俟持幛至,即焚诸堂前,如拜。”并作《丙寅五十自祝词》:“自祝者,不受人祝也,亦以自儆也。”(《古愚心言》四册)按说,祝寿是晚辈对长辈的尊敬、祝愿的一种表达形式,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封建社会里,有点声望、有点地位的人过寿诞也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但彭鹏能够认真分析对待祝寿二字,为官者,下属吏民为其祝寿,其背后或失去了原有的纯真,所以,辞却祝寿是他的自律自爱,作词自祝,一方面是表达他辞绝祝寿的决心,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自警自省的为官品格。

    彭鹏不仅自己做到廉洁从政,清白做人,而且教育家人要立正站直,不为权势所累,不为名利所累,谨摘录他给他弟弟一封信中的一段叮嘱:“普天下争于名利关头,营营恋恋。汝寡兄胸中,绝无此二字,所以造化老子,直置诸无名无利之地,处以极难极苦之地,以为非此不足以杌(杌,安置)我也。贫者,士之常;清白者,吾家祖训。为儒食贫,为吏清白,咬断菜根,万事作得,耐之而已。”(《古愚心言》册四《寄仲弟季弟语》)他以肺腑之言告诉弟弟,自己胸中绝无名利二字,希望弟弟也要不畏艰难困苦,牢记祖训,宁贫而清。当官者清正无私,咬断菜根,一心为国为民,说起话来就有底气,办起事来就有胆气,一身正气,何惧之有!无怪乎后来彭鹏离开三河县后先后上疏朝廷,“论陕西、山西、河南,三省有司不恤民状,语甚切”。“奏泾阳知县刘桂剋扣籽粒,猗氏知县李澍杖杀灾民,磁州知州陈成郊滥派运价,夏邑知县尚崇震派银包运,南阳知府暧昧分肥”。劾“顺天乡试舞弊”、李光地“贪恋禄位,不请终制”(皆出自《清史稿·本传》),等等。他是那么放胆无惧,这种官德官风伴随了他一生,他曾一天连奏三本,以除权邪,人送绰号彭三本,这些都来自他为官清正的底气。

    勤勉为民,治行卓异。《清史稿》关于彭鹏在三河知县任上政绩记载得很笼统,却强调了三河县地理位置的特殊,社会状况的复杂,是一个有名难以治理的地方。彭鹏上任后,确实下了一番功夫。

    不畏权势,秉公执法。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提高了三河案件的复杂性和治安治理的难度,旗人、汉人杂居,旗人的优越感十分明显,又处皇城脚下,街匪市霸与宫中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前边几任知县审不了、不敢审的案子都积压下来,彭鹏顶住各方压力,仔细取证,快刀斩麻,执法如山,很快使几个大的积案得以判决,百姓拍手称快。他整顿保甲,抑制豪强,常常不顾自身安危,跨马带刀,亲自捕匪捉霸,使邪恶得以敛迹,正义得以伸张,三河县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移风易俗,除污剔垢。他反对并严厉打击挟妓卖淫,捣毁妓院,下令禁娼;破除迷信,揭露迷信的伪装欺骗的本质,净化民风,荡涤污浊,使陋习得以革除。

    此外,彭鹏在三河还兴教办学,据史料记载,彭鹏在三河六年,建义学六所,为三河以后的教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彭鹏一面整顿社会秩序,一面发展农商经济,改变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同时除火耗、减赋税、赈灾民,做了一些有益于百姓的善政,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关于彭鹏在三河的政绩,《清史稿》及“地方志”记载都较宏观,倒是一些野史逸闻中记载了不少他勤政爱民的故事,虽不能依此为据,但也有几分可信,不然,康熙二十九年正月,彭鹏刚刚离开三河县,朝廷举天下廉能官吏四人,彭鹏怎会推为第一呢?三河名人胡继芳曾为彭鹏撰写碑文,详细记述他在三河六年的政绩,谨摘其要:“我公敬士崇儒,以斯文为己任。文庙飘摇仅三楹,公次弟新之无缺,典未尝募一铢罚一钱,正供代办,以兴多士。春秋粮未设一卯,比一役而火耗杂费悉革之,并列入纳票内以为例。又曰:我公宁人息讼,据理剖判,从无罚一粟一铢。岁终催报赎锾则云:‘三邑自无地丁,岁终计费七十金,旧例也。’我公云:‘使公苦,毋使官苦,须自捐一切派累。’下车即除驿马,刍料。平如民价,从无加称淋斛。人命坐真凶,株连不问,盗案非赃明证确者不坐。昔东省与直隶谳贼,籍公会讯,得白马兰兵民争地籍公质成得明;通潞武清水旱,□北饥荒,籍公勘且赈;其他附会错案,被诬得释,狱成平反。……保甲行而尊亲长,弥盗诘奸出于此,然少不善而流弊亦甚,吾公分邑为八路十五乡,命名亲、睦、礼、让、仁、义、忠、信,尝云:‘愿尔曹顾名思义。’设守望楼八百处,楼各树旗,书‘守望相助,传锣相应’八字。颁之数年内概无县役下乡,鸡犬不惊,盗贼潜踪,夜扉不阖……”这段碑文将彭鹏在三河知县任上方方面面、点点滴滴,记述得较为全面、翔实,且有述有评,字里行间充盈着作者赞誉、敬慕之情。尤其是谈到为政效果,盗贼潜踪,夜不闭户,上下不扰,百姓安居乐业,这种社会状况与刚上任时“号难治”的社会环境相比,其政绩不能说不卓异。

    屡挫不馁。彭鹏在三河为政并非一帆风顺,反而政绩越高,受挫越多。康熙二十七年,康熙皇帝东巡过三河县,曾褒奖彭鹏为官清正,据此,受到顺天府尹许三礼的嫉妒。康熙二十八年,许三礼弹劾彭鹏,隐藏瞒报百姓控告案状,朝廷派巡抚于成龙调查,结果是:“审无佐验,方缉凶,非不报也。”尽管如此,还是给彭鹏降两级留任的处分。接着又“嗣以缉盗不获,累被议,积至降十三级,俱从宽留任”的处分。关于捕盗不获,《清稗类钞》有一段记载:“窦开山,乳名尔墩,一曰二东。兄大东,皆献县剧盗,能舞枪,使人对面放镖,十镖齐发,尔墩能枪锋抵镖锋,俱使反射,十不失一。舞双刀,尤压倒侪辈。尝劫一巨室,官捕之急,侦得其所在,往迹之。尔敦持双刀闪舞而前,捕卒未见其人,但若有白练一尺,旋行而过。遥望之,隐隐然犹在目,不知其已远数十里外矣。捕卒等视所骑马二十五匹,其尾尖俱截去尺许,始恍然叹其艺之精,非所敌也。”这个故事大概指的就是所劾“缉盗不获”这件事吧。按说,这件事彭鹏究竟有多大过错,一是有盗并非不捕,而是非常重视,光骑兵就派了二十五人,以二十五人抵一人不可谓敷衍不力;二是剧盗武艺精湛,依小县之武力捕而未获,也属常事;三是捕而未获或可再捕,然史料记载盗亦敛迹。许三礼借此累积降十三级,实在难说是依法办事。十三级是个什么概念呢?知县才是七品官。据《清代官职品级简表》显示,清代设官品九品十一级,八品官是最低品阶。从七品知县再降十三级是一个什么官,恐怕连许三礼自己也难以说清,简直是荒唐滑稽之极。虽仍从宽留任,那这样的结论简直是对彭鹏的侮辱,也为他继续施政造成无形的尴尬。就在彭鹏受到累积降十三级带有侮辱性的处分时,却有康熙亲自点名擢为工科给事中,成为康熙身边近臣,这其中之奥妙,令人费猜,又不能不为康熙帝的御人之术咋舌。然而,尽管彭鹏屡遭挫折,但他并不气馁,反而更加奋起,为国为民,不惧权臣奸贵,这真应了他《寄仲弟季弟语》中的话:“为吏清白,咬断菜根,万事作得。”

    彭鹏离开三河县,授工科给事中,官虽不大,却给了他施展抱负的更大的舞台,他曾一天三本,弹劾贪官污吏,后任贵州按察使,再升佥都御史,巡抚广西,再调广东巡抚,在两广任上,他省刑布德,减税轻役,赈灾济民,鞫讯冤狱,表现了他居官为民的博大情怀。同时,对于贪官污吏,肉鱼百姓之徒,更是直言弹劾,直至绳之以法,当时传有“彭鹏,郭琇劾人无救”之语,更加彰显了他疾恶如仇、无私无畏廉直的为官品格。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