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色·天韵:叶延滨精短美文100篇-金门守护者风狮爷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到金门岛以后,几天观光,处处都可以看到一种叫作风狮爷的石雕。

    头一天见到风狮爷,是在金城镇模范街的一家茶舍外,刚见它,十分新奇,这是一头站立的石狮,跟人差不多一样高,头大嘴阔,身体如桶,有葫芦状的雄性器官,相貌威武,线条刚劲。石雕的风狮爷还披着一件红布披风,更显得风趣滑稽,逗人喜爱。后来,走到哪里,都能见到这个可爱的风狮爷,站立的披着披风的石狮子。

    风狮爷是金门的守护神。一千六百年前的东晋时代,中原六姓土族移居岛上,开始了金门的历史。明末郑成功在金门伐木造船,造成树林减少。清军在康熙二年扫荡郑家军,放火清野,此后金门成了风沙施虐之地。康熙二十二年,百姓返岛重建家园,后来便有了这风狮爷镇沙驱邪。

    随着见到更多的风狮爷,我们在金门的观光,就从酒厂、瓷器厂和贡糖店走向了原野和海滨。今天是第三天了,我们看到了不少原来的金门守军留下的“战地史迹”。1949年至1992年,金门军事管制,驻扎数十万军队。1992年结束了军事管制,1993年选出了第一任县长,1995年成为“金门国家公园”,以开放观光旅游发展金门经济。这样一来,遍及全岛的军事设施,有一部分就成为吸引游人的观光点。在叫作慈堤的海堤外的滩涂,耸立着一排排斜插在水泥桩上的钢轨制成的工事屏障。截断的钢轨都约有两米长,尖头斜向海面,在涨潮时防止船只登陆。这些工事早已没有实战作用,现在成了金门代表性的景观之一。不过在金门的观光书上还写着:“标示雷区之范围请勿进入;进出海边尽量使用有足迹踩过的小路。”在台湾海峡局势紧张的年代,几十万守军在金门地下挖出了大大小小的坑道。今天我们参观小金门,就走了两条著名的坑道,一条是修在大金门岛上的翟山坑道,一条是修在小金门岛上的九宫山坑道。这两条坑道都有出海口,可坑道里还有几百米水道可停泊几十艘小艇。在两岸炮战时,大金门送往小金门的物资,就靠翟山坑道里的小艇装载,冲过大小金门间的航道,进入小金门的九宫山坑道。这些军事设施工程浩大,让我想起曾当过金门守军的台湾著名诗人洛夫的诗《石室之死亡》:“我以目光扫过那座石壁/上面即凿成两道血槽……”在参观这些旧时战争设施时,导游都采取了“只看不讲”的方针。当然,对于其中一些属于明显政治宣传的观光景点,我们也没有兴趣去浪费时间。

    不足二百平方公里的金门,能够维持现状,谁都知道,这与大陆力争和平统一的方针分不开。上世纪九十年代,台湾驻扎金门的大量守军撤离之后,只有四万居民的金门岛成了宁静的公园。大量军队撤走后,留下的最有价值的只有一样东西,就是树。“阿兵哥们种下的树。”导游这样向我们说,她称驻军是阿兵哥。在军事管制的几十年里,岛上居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为驻军服务。驻军也和岛上居民一样,每人都规定要在风沙严重的金门岛上种活一棵树。兵来兵去,炮声停了,硝烟散了,岁月留下的就是满山遍野葱郁青翠的树林。

    一座风沙为患的穷海岛变成了国家公园。自然风光优美的金门岛,经济发展还十分落后,城镇居民区的设施和商店的摆设,都像是十多年前大陆的小镇。田里还能看见老人驭牛犁地,街头还能看见“路边摊”向游人兜售低廉的从大陆走私的水货。但是,山光水色,翠树绿草,与祖国大陆可望可及的位置,成为今天金门最可宝贵的资源。

    于是,处处可见的风狮爷更成为金门岛的象征。风狮爷除了镇风驱邪,还有另一个意义,匠人们凿出的风狮爷长着葫芦形态的雄性器官,这是因为风狮爷还管着子嗣延续的大事。在金门的一些居民群落中,还有结婚要拜风狮爷的习俗。金门现有居民较少,但在台湾有三十万金门籍人,在海外也有数十万金门侨民。金门经济落后,年轻人都向外跑,因此行政当局,对金门有不少的优惠补贴,公务员有外岛补贴,居民免费乘坐公交车,年满六十岁的金门户口的人在金门能拿到六千台币的养老金……这些都维系着金门居民的数量,并不完全是风狮爷的功劳。

    金门人还是偏爱这个可爱有趣的风狮爷,旅行社赠送的几本观光书中,有一本就叫《风狮爷千秋》,一百多页的画册,留下了大大小小风狮爷们的写真照……

    2002年10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