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跨越:韩培信踏遍大江南北的脚印-发展苏北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984年12月14日,韩培信在中共江苏省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指出:

    加快发展苏北,主要是加快这一地区经济的综合发展步伐,扩大生产力的规模。要抓好关系苏北经济发展全局的几项关键性措施:一是制定有利于苏北发展的具体政策,进一步放宽搞活。二是改善苏北的交通状况,改进现有的公路、水运设施,发展民航和地方铁路。三是发展苏北的教育和科技事业,办好淮海大学和现有的大专院校,把广播电视大学办下乡,扩大高校在苏北定向招生和分配的名额,鼓励各类人才到苏北工作。四是经济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尽快创造条件,安排一批骨干项目。城市工业和乡镇工业,都要利用当地的矿产资源和丰富的农副产品,发展具有苏北特色的基础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同时发展其他工业。农业上要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把粮食优势转化为养殖优势,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加快滩涂,水面的开发利用,实现农业内部的良性循环。要促进南北交流,进一步加强在技术、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合作,省里将制订相应的优惠政策。争取到一九九O年苏北现有经济结构有较大改变,使苏北综合经济水平有显著的提高,人民尽快地富裕起来。

    01再赴苏北考察

    清晨,阳光照在长江上,波光跳跃,百舸争流。一辆皇冠牌轿车行驶在长江大桥上,坐在车里的省委书记韩培信转身望着滚滚而下的江水,大有一翻心潮澎湃的冲动,家里的那些烦恼和不快似乎已经被他忘到九霄云外去了,现在他要做的是实现十二大提出的“翻一番”,尽快地让苏北的乡镇企业像苏南那样发展起来,只有这样江苏的工农业总产值才能翻一番,时不我待,而他已经是六十三岁的人了,即便他的身体还可以,但是中央对省委书记的年龄是有规定的,他必须只争朝夕。

    从苏南水乡到长江以北的平原,依次抹上了大片的绿色。河流、溪水清澈澄碧,水波映照着蓝天,在阳光下,折射出灿烂的光辉。无论是江南的水田,还是苏北的原野,到处绿意盎然,路边野花缤纷;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的农民,又进入了一年一度的繁忙季节,他们焕发着新的活力,令人陶醉的江南民歌在田野里此起彼伏,和大自然交织着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江苏的半壁江山——苏北,重新展现出它的活力和生机。瞧!那些地改市后的城市,新的街道,新的高楼,街道两旁树木林立;大大小小的街心花园,五颜六色的鲜花开得耀眼夺目。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淮沭新河、沂河、新沂河、灌河、苏北灌溉总渠、运河、通榆运河,在汛期到来之前,都静静地躺在黄土地的怀抱里,它们像饥渴已久的黄牛,等待着汛期雨水的到来。

    当你慢步在这片广袤的绿色原野上时,定会激起人们对诗意的联想,犹如梦中出现的江南景象。大街上,姑娘们提前穿起了鲜艳的花裙子,满眼都是流彩飞霞。城市上空洁静如洗,人们倏忽间就像生活在另一个世界。

    省委已经作出了“积极提高苏南,加快发展苏北”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有了理论,有了宏伟蓝图,重要的是把理论变成实践。在中央领导的眼里,在全国人民心目中,江苏是美丽富饶的好地方。它位于长江的入海处,又地处东海黄海之滨,长江是中国经济大动脉,两岸七省的工农业年总产值占全国47%-50%左右。上海是中国的主要港口、工业基地、金融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而江苏东濒黄海,南邻上海、浙江,西连安徽、北接山东。苏南地区富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誉的大片肥沃的土地;沿海有一千多公里海岸线,大量的滩涂,长江横贯东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境内河流交错,水网密布。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全省10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平原面积占69%,总人口六千多万,每平方公里达600多人,在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也是劳动力资源较丰富的省份。江苏气候温和、雨量适中,但是,可耕地面积只有6673亩,人均耕地不足一亩,且分布很不平衡。矿产资源不甚丰富,非金属矿产及建筑材料有开发的前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江苏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大潮汹涌,经济欣欣向荣,人民意气风发。现在全省经济工作已经全面铺开,首要任务是: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农副业生产,搞好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把乡镇企业调整、巩固、持续发展起来,并加强小城镇建设。搞好国营和地方工业,加强能源、交通等基础建设。争取在十年内提前使生产总值翻两番。改善投资环境,认真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各项社会福利事业,让人民安居乐业,过上美好的幸福生活。使江苏向工业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发展。要使长江的命脉作用更显著提高。江苏要为长江流域的全面腾飞,起到名副其实的奉献作用!要成为上海港的后盾,连云港、南通港应成为上海、宁波的辐射和分流的辅助港口……

    韩培信对江苏经济发展的信心,早在他担任苏州地委书记时,他就发现了江苏的潜力和优势。他觉得,只待天时、地利、人和的到来!现在,“天时”来了,那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是邓小平对江苏的重要指示;而“地利”则是江苏的地理优势,就是江南的良好基础;那么“人和”是什么呢?就是团结一致的领导班子。

    他的决心已定,就必须努力去实现心中的蓝图!

    没有事先通知,市里领导也就不会出迎,没有了迎接,也就没有那些繁文缛节。轿车到达盐城市区时,已是中午,副秘书长顾愉、梁保华,已经先期到达盐城市委大门口,秘书邵军回过头,说:“韩书记,顾秘书长他们的车停在门口呢!”

    这次到苏北,梁保华虽已担任省委办公厅副主任,但韩培信还是带上了他,因邵军刚任韩培信的秘书,还有一个过度阶段。

    车停下,顾愉就迎了上来,邵军连忙打开后门,韩培信下了车,就在这时,一辆轿车急刹车,从车上下来的是市委书记金基鹏。

    金基鹏满脸歉疚地伸出手,握着韩培信的手,说:“韩书记啊,您这……都快一点钟了。先吃饭,住下再说。”

    韩培信说:“好,先吃饭,大家的肚子早就抗议了。”

    大家坐下后,韩培信说:“不喝酒,大家都饿了。”

    金基鹏说:“韩书记,您难得到家乡来,这是我们盐城人的待客之理啊!”

    韩培信说:“我可不是什么客!你这是批评我到盐城来得少啊!我除了开会,除了去北京,都在基层,无论是苏南苏北,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工作都在农村,省委书记总坐在办公室里,江苏实现十二大提出的翻两番,怎么翻?”

    不喝酒,吃饭就干脆得多了,一回儿就散席了。

    韩培信说:“今天就不住市里了,我们去滨海县。”

    金基鹏愣住了,说:“韩书记是……”

    韩培信说:“我们的工作在乡镇,住在市里多不方便,这次我要看看当年被我拆掉的‘八滩’,现在是什么样子了。当年黄克诚师长说‘今天拆了你银八滩,将来还你个金八滩’,转眼间四十年过去了,‘八滩’是‘银八滩’,还是‘金八滩’!”

    金基鹏说:“那好吧,我让办公室通知一下滨海,你先休息一会儿,我陪你去。”

    韩培信说:“我在滨海住过几年,那里有我深刻的记忆,也算是我的第二个故乡。”说到这里,韩培信的脸上闪过瞬间的伤感。自然谁也不知道他此刻的心情,他的第一个孩子,那个只有两岁的女儿,就在这里被黑热病夺去幼小的生命的。虽然时间赛跑似地过去了四十年,可是这些刻骨铭心的记忆,他怎么会忘记呢?

    02重回八滩

    那么多领导来到滨海县,这让新上任的县委书记徐其耀既激动,又紧张,激动的是,他还在当副县长时就知道曾经在滨海县战斗过的家乡领导如今当上了省委书记。他不仅听说过当年黄克诚师长说的“今天拆了你“银八滩”,将来还你个“金八滩”的故事,还听说过“老省长,新书记,家乡产值不过亿”的民谣。有这样一位省委书记的关系,他岂能不想拜见?可县委书记要想见到省委书记,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今天,省领导居然亲自来了。紧张的是,他毕竟第一次接触这位久仰大名的省委书记,他的性格、脾气,他都一无所知,徐其耀又怎能不知道省委书记是决定他命运的领导!他一方面安排办公室准备宾馆房间、准备晚餐,一方面向着县城通往盐城的公路迎去。

    接到省市领导的车,金基鹏从车窗里看着徐其耀,说:“你在前面带路,到县里再说吧。”

    到了县政府招待所,谁也想不到徐其耀这么快就把招待所打扫得干净而整洁。南楼的二楼没有别的人,只有韩培信和金基鹏,其他人都在一楼。

    晚餐都是家乡土菜,味道鲜美,也富有地方特色,正合韩培信的口味,酒自然是要喝的,韩培信无心喝酒,他只想早点结束,能四处走走、看看。

    晚饭后,韩培信带着邵军,下了楼,刚到楼下,碰上徐其耀,他说:“韩书记,您要去哪里?”

    韩培信说:“看看东坎,看看八滩。”

    徐其耀说:“韩书记,八滩还有二十多里路呢!”

    韩培信说:“我怎么不知道,那里曾经被我拆光了,如今怎么样了?”

    “现在八滩镇已经是新兴的镇了,还是以银八滩著称。我们县委非常重视这个具有光荣传统的集镇,它刻记着黄克诚、张爱萍、洪学智、以及你,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著名的王桥战斗,昭示着八滩人民不畏强暴,与新四军战士一起痛击日寇,收复家园的光辉业绩。王桥战斗烈士陵园,已被市列为德育教育基地。”

    韩培信没有想到,这个年轻的县委书记说出了他的心里话。

    徐其耀说:“韩书记,我看还是用车子,我陪您去八滩看看,回来再看看东坎镇,好吗?”

    “好吧。”

    不一会,轿车就在一条街道上停了下来,韩培信下了车,说:“其耀同志,让我自己看看吧!”

    徐其耀说:“韩书记,您注意安全啊。”

    韩培信说:“那时候有小日本,还有伪军,我都没怕,现在怕什么?”

    徐其耀说:“你现在是全省六千万人民的省委书记呀!”

    韩培信站在那里,他像竭力辨认着什么,又像寻找隐去很久的记忆,随后慢慢向黑暗的小巷走去。邵军紧跟在他身后,走了一会,他在一个院落门口停了下来,这时,后面过来一个老人,韩培信一回头,上下打量着面前这个老人。说:“老人家,请问原来的老八滩是这里吗?”

    老人看着韩培信,说:“你是说什么时候的老八滩?”

    “就是1942年敌人‘扫荡’八滩的时候!”

    老人“哦”了一声,说:“那是40多年前的事了!”老人盯着韩培信看着,又说,“你是……”

    韩培信吃惊地拉着老人的手,说:“我叫韩培信,你是……”

    “啊,是韩区长啊,你怎么?”

    “哦,你是老陈同志啊,真的是你?”

    “韩区长,那时我还想不通呢,要不是你强行把我带走,我恐怕早成为小日本枪下的鬼了。”

    “当时不要说你想不通,我也想不通,那是黄克诚师长下的命令。”

    “走,进屋坐,这就是我的家。”

    “好,老人家,现在日子好过了吧?”

    进了屋,堂屋中间摆着一张八仙桌,旁边有两张藤椅,刚坐下,进来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老人忙说:“来,我家大儿子!快,见见当年的韩区长。”

    年轻人愣住了,突然叫了起来,说:“是不是省委韩书记?”

    韩培信看着年轻人,笑了起来:“是我,你能认出我?”

    “书记好!我叫陈兵,在镇里多种经营办公室工作。”

    “那好啊,省里现在正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苏北要发展,就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像苏南那样,乡镇企业发展上去了,苏北经济也就会上去了。”

    “韩书记,我们镇党委、政府都在抓乡镇企业,这件事让我在具体抓。有的已经有了意向,比如纺织、服装、铸造、酿酒、粮油都有了发展目标。”

    韩培信说:“比如五醍浆酒,就很有发展前途,一九五八年就很有名气,我想,可以把五醍浆酒厂搞大搞好,发展成为现代化酿酒企业,力争成为江苏省五大曲酒基地之一。”

    “韩书记,不仅是我们镇里对五醍浆酒厂很重视,县政府也十分重视,五醍浆酒本世纪二十年代就远销日本,享有“隔壁三家醉,开坛十里香”的美称。大有发展前途。”

    “好的,我这次到滨海来,就是要把滨海县的乡镇企业发展起来,这两天我还要走访各个乡镇,召开乡镇领导、村、组,以及现有的乡镇企业负责人座谈会,要定计划、有措施。省委、省政府当前的中心工作就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调研,许多专家、学者作了论证。”

    从老陈家出来,韩培信很是激动,没有想到在八滩遇上了四十多前的老熟人。

    回到县城,韩培信让司机慢些开,其实他在寻找当年他和王浩住的地方,终因时间已过去40年,变化太大,他无法确定具体地址,他也不愿意把藏在心中的痛苦往事告诉别人,只能带着自己无限思绪回到招待所。

    第二天,金基鹏回市里开会,韩培信在徐其耀的陪同下来到农村,看了小型工厂,又看了部分养殖场,在村头,遇上两个农民,韩培信走上去,问了他们的家庭生活状况。又问他们需要什么。老乡说:“吃饱饭了,就想钱。”说得大家都笑起来了。

    韩培信在滨海走访、调研了两天,第三天上午,在招待所二楼会议室,召开会议。韩培信不仅讲了发展乡镇企业的重要性,特别指出:“现在是江苏经济大发展的时代,江苏要发展,实现省委‘积极提高苏南,加快发展苏北’的战略,必须走发展乡镇企业的这条道路。为什么苏北的乡镇企业发展缓慢,我分析有三个因素:一是,地域问题,苏北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不像苏南,位于长江南岸,和上海紧邻;二是,观念问题。长期以来,苏北习惯靠农业生产,不懂得,或者不知道怎么去搞乡镇工业、企业,不少领导没有这个理念;三是,缺少技术人才。从五、六十年代有些地方(人民公社、生产大队)也想搞些企业,可是缺少人才,没有方向,也搞了一些小工厂,可是没有好的产品,没有技术,一些公社(乡镇)把那些年纪大、或者不适宜在生产大队(村)里当领导的干部调去搞乡镇企业,这些人没有技术,没有企业管理经验,是不可能把乡镇企业搞好的。因此,我们要发展交通,畅通信息,更新观念,引进人才。尤其是人才,我们的有利条件是,省委已经号召苏南和苏北结对,帮助苏北发展乡镇企业。省委还准备动员一批省级机关干部,以及科技人才,支援苏北部分县,采取挂职的办法,帮助这些县、乡镇联系项目,挖掘人才。”

    这是韩培信的一次难忘的故乡之行。无论你是普通百姓,还是居于高位,都无法摆脱桑梓情思,正如一条河不能没有源头一样。这种真切桑梓感受的浮现,才能让省委书记下最大的决心摘掉“老省长新书记,家乡产值不过亿”的帽子。家乡是一座大舞台,各种风景事物,各种人物事件,各种声色记忆,都会缭绕在他的脑海里,使他产生不可缺少的演出背景和生活细节,像作家的创作灵感,突然间,就有了创作冲动。

    03榜样的力量

    韩培信早已有了加快发展苏北的具体措施。常委已经形成决议,动员省级机关干部到苏北贫苦地区挂职,支持苏北发展,同时也是改进机关作风,锻炼干部的好机会。可是怎么做,必须有个好的思路!

    这天晚饭后,韩培信突然对王浩说:“今晚我俩到长江大桥去散散步好吗?正好聊聊天!”

    王浩不知道他有什么事,心里有些奇怪,什么话在家里不能讲,还要到长江大桥散步聊天?觉得今天丈夫有些神秘兮兮的。王浩说:“有什么大事,在家里不能说,非要到长江大桥上去说?”

    韩培信说:“你别紧张,我只是想到大桥上看看,那里可以放眼大江南北,顺便和你说说话。”

    说实话,虽然长江大桥建成已经二十多年,可王浩还真的没有好好在长江大桥上走一走,看一看。现在丈夫当上省委书记了,还有如此雅兴,王浩觉得也该陪同他去一趟长江大桥。

    皇冠车来到大桥南引桥下,韩培信和王浩并肩向引桥走去,这俩位相濡以沫的老夫妻,相互搀扶,来到长江大桥上。晚风拂面,顿觉心旷神怡,晚霞映在江水中,韩培信想到王勃的《滕王阁序》那句名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韩培信指着波光粼粼的江水,说:“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有机会欣赏长江的美丽景色。”

    两人站在桥上,手扶栏杆,俯瞰江水。烟波浩渺,水天一色。

    傍晚的南京长江大桥,景色绚丽。万里长江由青藏高原奔腾入川,冲出三峡,经鄂、湘、赣、皖等省,挟洞庭、鄱阳两湖之水,以锐不可当之势滚滚而下。在南京波浪滔天的江面上,巍峨耸立的桥墩,如擎天巨柱,凌空托起了南京长江大桥的正桥钢梁。正桥的铁栏杆上,镶嵌着200幅展现中国人奋斗历程的浮雕;正桥两端四座桥头堡顶端,各立三面红旗雕塑,直插云霄。引桥接近地面的部分,是22孔富有民族特色的双曲拱桥。

    南京长江大桥的确让南京人骄傲,令中国人自豪!

    天色入夜,150对玉兰花灯齐放光明,宛如银河撒落在大江之上,使南京长江大桥显得更加壮丽雄伟。

    微风吹过,有一种惬意之感,韩培信转过身,看着妻子,说:“王浩,我们夫妻相濡以沫已经43年,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最了解的。中央任命我为江苏省委书记,这副担子对我是新的挑战。我已经是六十出头的人了,可是我不能辜负中央的期望,一定要在我任职这几年把江苏工作搞上去。”

    王浩在猜想着丈夫这段感慨由何而发,韩培信又说:“省委书记这副担子重啊,上要对中央负责,下要对江苏人民负责,这副担子应该由年富力强的年轻人来挑!”

    王浩说:“省委书记这副担子不是谁都能挑的,你说的话自相矛盾,既是年富力强,又是年轻人,你看哪个省的省委书记是年轻人?年轻人能挑一副百斤的担子,但挑不了千重的政治重担子。你正是老当益壮,一定能挑起这副重担,我了解你,你是有能力、有水平、有魄力,你更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

    韩培信望着浩瀚的长江,动情地说:“你知道吗,我们的家乡苏北,过去是古战场。抗日战争时期,苏北人民是那么英勇,赶走了小日本,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如今却没有脱掉贫穷的帽子。我当了省委书记,一定要把苏北变成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全面发展的宝地,一定要让我们家乡人民过上富裕的好日子。早在宋、明年代,我们的家乡土地富饶,经济文化发达,可是不知道从哪年起,土地贫瘠,人民生活贫穷,我必须改变家乡的面貌。十一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吹响了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号角,江苏要实现第二个翻番,靠什么?苏南的经验告诉我们,江苏的特点是大办乡镇企业,整个苏北的乡镇企业都没有办好,我想发起一场苏南支援苏北的‘运动’。”

    王浩的心里还是不明白,丈夫今天是怎么了,专程跑到大桥上来发感概!不过看到丈夫如此雄心壮志,她从心底里高兴,她又何不希望家乡早日富裕起来,希望苏北人民都能过上幸福生活,还在解放初期,她在常熟、苏州工作过,她亲眼见过苏州和苏北的差距,苏州不仅城市富裕美丽,农村真的可谓“鱼米之乡”,她觉得丈夫抓乡镇企业是发展江苏经济的大方向。

    韩培信终于言归正传:“我想动员一批省级机关干部支援苏北,帮助苏北尽快致富。”

    王浩说:“好啊,这个办法好。我支持!”

    “这次我想让我们的老大建华带头去滨海县,我这次到滨海县,特地去八滩,那里的群众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老百姓还很穷,建华出生在滨海,让他到那里为家乡做点贡献。我们应该还家乡一个‘金八滩’了,这句话是克诚同志当年让我们拆八滩时许下的一个心愿!”

    王浩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丈夫绕了这么大的弯子,就是为了告诉她,让他们的儿子支援苏北的建设。王浩岂能不明白丈夫的良苦用心!按说,省委书记的儿子,可以享有一份好工作的特权,根本不需要带头支援贫苦农村,可是省委书记把自己的儿子送到艰苦地区去工作,不仅能够起到表率作用,更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其实,他哪里知道,这些日子,王浩也在想,建华当年带头插队当农民,当兵退伍到扬州柴油机厂,虽然也上了航天工业部航天学院,现在到航天工业部南京的七机局工作,刚刚提拔为副处级,他怎么不想调到省级机关工作呢?她虽然没有答应建华的要求,可她的心里也觉得儿子的要求并不过分。现在儿子进不了省级机关,反而要到苏北农村去工作,王浩一时还没转过弯来。她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丈夫,谁也没有说话,沉默,沉默!

    韩培信怎能不知道妻子在想什么?又说:“王浩,你千万不要认为我是一个不懂感情的父亲,我反复考虑过,发展江苏经济是大事,是全局,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省委的大目标,就像战争时期所作出的牺牲都是为了革命的胜利。当年拆八滩,王桥战斗,就是为了保住新四军的后方,最终夺取胜利。今天搞社会主义建设,也是如此,建华是块好材料,应该让他下去锻炼。我想在省委动员大批干部下去之前,就让他先下去,这样,我再动员省级机关干部下去,就有了说服力。”

    王浩说:“是啊,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这事我得好好想想。”

    韩培信说:“我想让建华到滨海当副县长,不仅让他支援家乡建设,还可以从老区人民那里学到做人的优良品质。”

    “你讲的有道理,我支持你的决定,建华的工作由我来做。你说吧,还有什么要我帮助你的。”

    “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建华到那里工作了,要好好对待家乡人民,但有一点,千万不能打着我这个省委书记的招牌干违反政策的事,比如,我姐姐家的儿子什么户口问题、工作问题等等,不允许建华对他们搞特殊化,所以这个工作也得由你向姐姐和我们的外甥去做工作。”

    王浩干脆地说:“没问题。我会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的,帮助建华做好支援苏北的工作,这是大事,我保证完成任务。”

    “王浩,人是有理想、有追求的,我从一个孤儿,能够当上江苏这样的大省省委书记,我必须用我的全部精力,全身心为党工作,不能有任何懈怠和差错。希望你明白我的意思。全国都在改革快上,我一定要把握好江苏这艘大船的方向,在我任期内把江苏的工作搞得更好,实现十二大提出的总目标。”

    “培信,我非常理解你,我一定支持你,我会当好你的内政部长,管好孩子、管好家,照顾好你的生活,让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韩培信深深地感到,这么多年来王浩真是自己得力的左臂右膀,屈指算来,他们已相携走过40多个年头了。当年王秀莲又浮现在他的脑海里,秀莲是那样的纯洁,那样的美丽、天真、可爱!

    夜,像一幅淡青色的幕布笼罩着长江两岸,明镜般的月亮悬挂在空中,清如流水的光辉泻到滚滚东流的江水上。清风拂面,舒畅惬意,韩培信吟诵着李白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他拉着王浩的手,说:“天晚了,我们回去吧!”

    王浩感叹道:“今晚我很高兴,我们结婚40多年,你一直工作很忙,能有这样的雅兴一起观赏长江的夜景,畅谈家庭和工作,真是难能可贵啊!”

    “是啊,人生难得一知己,我们一起生活了40多年,同心同德,真是难得啊!”韩培信与王浩向大桥的南坡走去。

    回到家里,韩培信坐在书房里,他又在计划着未来的工作,妻子端着一碗芝麻元宵羹,轻轻来到韩培信身边,韩培信望着头发花白的妻子,心里升起一缕感激和甜蜜。

    王浩和衣而卧,她有一个习惯,只要韩培信在家,无论多晚,她总是等他一块睡觉,可是今天晚上,她却先睡着了。

    王浩一觉醒来,不见韩培信,此时,天已大亮,她走出房门,轻轻来到书房门口,只见韩培信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不忍心惊醒他,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韩培信醒来,王浩心疼地说:“你呀,又熬了一个通宵,你知道吗,你已经60多岁,不是20几岁的年轻人了。你再迷糊一会儿吧,一会儿我喊你!”

    王浩匆匆下楼,待她做好早饭,把手中的八宝粥端上楼时,只见韩培信歪在椅子上睡得正香。她不忍心惊醒他,把夹克衫盖到他的身上。楼下传来汽车喇叭响声,韩培信惊醒了,猛地站了起来,说:“我梦见建华来了。”

    “你今天就想让我和他谈?”

    “我昨天想了一夜,如何实施省委的计划,你先找建华谈谈,我同组织部商量,还要和滨海县委联系,我马上还要去苏南调研,等我回来后,就要落实。接着,就要宣传发动,才能决定省级机关抽干部支援苏北的行动。”

    韩培信急急忙忙喝了几口粥,匆匆下楼出门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