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观念-找准结合点,实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竞技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经济技术及社会的发展,竞技体育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功能日益显,竞技体育的发展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展示我国综合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新的世纪,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阶段要实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加强以下七个方面的结合。

    一、与政府主导作用相结合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全社会投入竞技体育的经费有限,国民整体受教育水平不高,田径、游泳两大基础项目和足球、篮球、排球等影响较大的项目水平较低,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基础薄弱。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政府在宏观管理、政策法规、长远规划、长远利益、体制改革、资金投入、组织动员等方面的推动作用,保证政府对竞技体育的财政经费最低投入,确保竞技体育优秀运动员队伍和后备人才队伍的最基本规模,确保提供竞技体育训练及竞赛的最基本硬件和设施,以确保国家竞技体育基本目标的实现和完成。

    二、与市场的基础作用相结合

    市场机制的基本原理是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在竞技体育的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竞技体育的效率与效益。(1)效率性推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政府和社会对竞技体育所投入的资源得以有效地利用,引导资源投向优秀运动员和金牌产出高或社会影响大的项目。(2)竞争性推动。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各运动训练单位或各单项协会进行合理、有序和良性互动的竞争。(3)契约性推动。推进运动训练和人才培养的契约化和目标化管理,克服人情关系和不计投入成本的做法。

    三、与集约型增长方式相结合

    必须转变竞技体育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粗放型的增长是指竞技体育的发展依靠大量要素,包括人力、物力、时间等方面的积累来实现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其表现为高投入、低产出,运动员的淘汰率高,运动员培养周期过长,运动寿命太短,运动员结束运动生涯后的就业率较低,等等。集约型增长方式是以依靠全部要素的生产率来提高产出水平的增长方式,其表现为低投入、高产出,运动员的淘汰率低,运动员培养周期正常,运动寿命较长,运动员结束运动生涯后的就业率较高,等等。竞技体育的增长方式是通过依靠科学管理、科学训练,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教练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运动员的文化水平来实现。

    四、与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相结合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推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体制创新是关键。改革是推进事物发展的动力,改革的实质是体制的创新。目前,在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还存在弊端和障碍,如某些层次上竞技体育管理部门的优秀运动员的管理与后备人才的管理相互脱节;大部分运动项目在国家的层次实行了项目中心制,而在相当大的省市仍实行体育工作大队制或其他管理体制,各项目的管理在国家和地方两级还需进一步的协调。因此,必须下大力气调整和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按照优秀运动员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实行各运动项目的纵向管理,尤其在优秀后备人才的培养上,由各项目中心采取自办、共建或和办的方式兴建运动训练基地,组建紧密型的、利益相关的一、二、三线队伍,从而提高竞技体育的投资效益。同时,加强体育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的结合,提高优秀运动成绩创造的科技含量,提高运动员的成材率。

    五、与教育改革、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相结合

    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在中小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高等院校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办学的格局,向办学规模化、综合化方向发展,竞技体育抓住机遇,在各个层次上加强“体教结合”,在中小学校建立后备人才基地,在高等院校兴办优秀运动队和训练基地。充分发挥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和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作用,培养和选拔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奥运争光服务,使今后的奥运选手有相当比例来自于高等院校。“体教结合”有利于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有利于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运动员将来的就业。

    六、与人力资源开发、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相结合

    现代经济活动中,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源数量对质量的边际替代率越来越低,人力资源质量对其数量的替代作用越来越强。提高人口素质,成为全社会的需要与普遍观念。素质教育是一个全社会的概念,各级各类体育学校和运动队,都应自觉将培养全面发展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作为目标之一。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竞技体育观点,以人为本,塑造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人。同时,竞技体育的发展与进步,还要依靠高素质的运动训练管理队伍和教练员队伍,必须下大力气提高这两支队伍的综合素质。

    七、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

    思想道德建设是从事和发展竞技体育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竞技体育的激烈竞争中,尤其是运动员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忽视了理想、道德、政治等方面的教育,没有为国争光、祖国至上、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的中华体育精神作为动力,致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生和抬头,就会失去为事业奋斗的动力,没有精神作动力的运动训练是无法实施的。同时,竞技体育中使用违禁药以及竞赛中的不正之风等仅依靠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也无法产生根本的作用,必须结合思想道德的力量来限制和杜绝。

    (原载于《中国体育报》,2001年6月21日“理论经纬”)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