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资本、政治稳定等因素一样,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因素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舒尔茨提出,决定人类前途的并不是空间、土地和自然资源,而是人口的素质、技能和知识水平。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证明,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要高于物质资本投资的收益率。重视和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口质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关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在20世纪50~60年代有所扩大,70年代中期后趋于稳和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不断扩大,由1950年的第一、二、三产业各占10.1%、50%和39.9%发展到1987年的1.6%、41.9%和56.5%。第三产业结构中发展最快的是信息产业(有分离为第四产业的趋势)。广义的信息产业包括教育、科研、出版、印刷、新闻广播、通讯、咨询、广告等。据统计,信息产业的产值已占美国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的60%,而这些部门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具有较高教育水平,掌握良好的技术、技能,拥有较好身体素质的人。
人力资本(manpower capital)指用劳动者的数量与质量表示,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舒尔茨认为,人力投资包括教育的支出、人才流动和吸收国外移民的支出,以及卫生保健的支出。人力投资可改善人力的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人力投资对改善人力资本、开发人力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有限的财力,合理地进行人力投资,提高人口素质,带动第三产业及整个经济的发展,是解决贫困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体育投资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
人力资源具有质与量的双重性。人的身体素质、品行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是劳动资源质的主要内容。身体素质是人力资源质量的自然条件和基础,它与人力资源其他几方面,即品行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的区别,是这几方面的内容主要受社会规律的支配,而身体素质状况则有生物学规律的作用,又有社会规律的作用。提高人力资源的自然质量,主要是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提高身体素质状况除了加强营养、卫生保健外,体育投资的效益对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体育运动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从产业结构来划分,体育的整体属于第三产业,充分利用其运动竞赛、健身、娱乐等“服务性”功能,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
体育投资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手段之一,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是体育投资的目的。
三、体育投资的特点
体育投资与物质生产投资不同,它具有以下特点。
1. 间接性和潜在性
体育运动的直接成果是增强体育,丰富文化生活,从而使劳动者更有条件从事生产,更多地创造财富。但这只是一种“可能”,是一种可能的或潜在的生产力。要把可能的或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物质生产力,还必须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因而体育投资具有间接性和潜在性。
2. 周期长和长效性
体育投资的经济效益首先必须使体育运动的参加者增强体质后,并投身于生产过程才能实现它的经济效益,而增强体质过程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劳动者体质增强后,则能在长时间内对生产发挥积极的作用。
3. 有限性与单一性
体育投资的水平、规模、速度与结构应与经济发展的水平、规模、速度和结构以及社会其他各部门对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的需求相适应,体育投资一般不存在“超前规模”。否则,体育投资会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浪费人力资源。同时,体育投资对提高人口的身体素质并非一劳永逸,必须坚持“终身锻炼”,才能有可能保持良好的体质。
高质量的人口资源要求人体素质全面发展,而体育投资对人口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若过份强调竞技性,则不利于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
4. 双孟性
体育投资不仅能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同时体育投资对于发展第三产业也具有积极意义。
四、发展中国家体育投资策略
(一)注重成人体育的投入
发展中国家中人力资源(也称劳动资源)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财富。其中,16~59岁的男子,16~45岁的女子最为重要。1990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半数人口在15~60岁之间,儿童和老年人的经济依靠他们。与高收入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更依赖于健壮的体魄来维持他们唯一的资产力——劳动力。
发展中国家每年有1000万年轻人去世。呼吸道疾病、疟疾、腹泻、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相当普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15岁的人活到60岁,约占总人中的50%~75%,而发达国家则为85%。低收入国家的成人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12个百分点。据李力研、卢元镇报道(1988年),中国的高中级知识分子健康状况仍有恶化的趋势。61%左右遭受各种疾病的严重困扰,影响了他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年知识分子死亡率最高,其中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员职称的中年人比例最大(40~50岁占31.84%,50~60岁占25.84%)。
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在改善医疗饮水、环境、居住及劳动的情况下,加强对成人的体育投资,有组织地开展体育锻炼,以增强成人的健康状况,以有利于本国人力资源的开发。
(二)少年从事专项运动训练的合理性
应该重视青少年从事运动专项训练的时间价值。时间价值观是指鼓励与吸收大批或无限制地鼓励,吸收青少年从事专项运动训练(包括专业或业余训练),对整个社会人力资源开发效益的问题。研究表明,教育对产业和生产率贡献很大,受教育的平均年数增加一年,可能会使GDP提高30%。青少年是接受教育的黄金年龄,作为发展中国家,应当充分认识到对本国青少年进行有效的教育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体育锻炼能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未来参与社会经济建设。但由于体育投入具有单一性、有限性的特点,若过份强调所谓的奥运战略、金牌意识,无休止地设置新的运动项目、扩充业余或专业运动队的人数,提倡扩大所谓“体育人口”“田径人口”等,使大量的青少年把黄金时间花在运动场上。从提高人口资源质量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效果相反的做法。据报道,在校运动员大多数成绩偏差的原因是学生精力有限而影响学习;若运动成绩上不去,则给社会造成负担,浪费了体育投资。因此,73.3%的家长反对儿女当运动员是发展中国家对开发人力资源的一种积极性自我保护措施,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注意体育投资的效率,加强科学选材、科学训练,提高培养的成功率,将从事某专项运动训练的人数尽可能控制在一个最小的范围,这无凝是发展中国家体育投资的良好政策。
(三)金牌战略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为国家争取荣誉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体育运动的任务之一。为了解决多夺奖牌与体育投资少的矛盾,提高投资效益应注意采取以下政策。
1. 注重发展金牌比重大的项目
发展金牌比重大的项目,可提高体育投资的效益。1985年以来,中国优先发展奖牌的项目,使游泳、田径等基础项目有了很大的发展。
2. 注意考虑到各项目“运动寿命”期的长短
所谓的“运动寿命”是指运动员达到最佳运动竞技阶段,保持最佳竞技状况的时间的长短。“运动寿命”期越长,则体育投资的效益越大。不同项目“运动寿命”不同,对抗性大球类项目“运动寿命”较长,如足球运动员一般为8~10年;技能类的表现性项目较短,如体操运动员一般为2~4年。因此,设项战略在考虑奖牌数盘的同时,也应注重选择“运动寿命”长、社会影响力大的项目.
3. 充分考虑到运动项目“成才周期”的长短
田径项目女子为5.3年,男子为6.2年;游泳项目男子为5.2年,女子为4.8年;体操男子为7.2年,女子为5年。“成才周期”越低,投资成本越大。反之,周期越短,成才越长。发展中国家应注意投资发展“成才周期”短的运动项目。
4. 充分考虑到各国不同的人种优势因索
人类所处的不同地域、不同种族在形态、机能、素质和身体成分诸方面具有不同特点,从事某些运动项目时具有先天优势。
五、结语
发展中国家的体育投资应以提高本国人资源量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国家或地区所制订的体育运动方针、政策及管理体制都应围绕此宗旨进行。评判体育投资效益的主要指标是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其中身体素质综合指标尤为重要。为了提高体育投资效益应考虑加强成人体育的投入,合理安排青少年从事运动训练的时间及规模,科学选材,合理选项。
(原载于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