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观念-跨世纪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计划的设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前言

    体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国民凝聚力,提高国民素质,丰富人民日常的文化娱乐生活,促进国际交往,提高国际地位等特殊的功能。现代综合国力的发展离不开体育的发展。随着国际产业结构的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体育新的综合功能日趋明显,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其一,体育是属于提高国民科学文化水平的第三产业范畴,具有明显的产业性质。体育娱乐、体育健身、体育旅游将是下一个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服务业。做到体育与娱乐业、体育与旅游业、体育与体育用品工业相结合,积极发展体育竞赛产业、体育广告业将有利于体育的多元发展,对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二,体育是间接的生产力。人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劳动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人口素质是指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下,人的身体素质、品行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的综合表现,而体育对于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体育对于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知名度,对于吸引外来投资、吸引人才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三,体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随着国际旅游业由观光型向度假型、探险型发展,体育作为旅游区内一项重要的娱乐、健身项目显得越来越突出。结合本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在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上充分挖掘体育旅游资源,对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四,体育是现代广告业的重要载体。企业的形象、产品的创名牌对于企业的效益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广告已成为推进企业发展重要的手段。因此,应充分发挥体育巨大的广告效应,大力发展体育广告业。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对体育整体发展的影响,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在社会中新的功能和作用。在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全民健身计划”的同时,应有组织、有步骤、系统地实施“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计划”,以促进国家经济实力和国民素质的整体发展,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提高。

    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方针及目标

    (一)体育产业发展的方针

    发展体育产业是体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充分发挥新形势下体育所具有的优势所在。体育产业的方针是与国家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相一致,有利于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有利干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体育的整体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应充分体现体育所具有的双重性质,即事业性与产业性。处理好体育产业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的关系,在履行体育本身的社会责任与义务的同时,力创一流产业、一流效益。

    (二)体育产业发展的目标

    1. 竞赛产业

    根据国家“奥运争光计划”的发展战略、国际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遵循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规律和商品经济发展规律,科学规划、设置各级各类项目的竞赛体系,尤其是国际、国内高水平的运动竞赛使之形成产业。设立国家级和地方级运动竞赛发展基金,完善竟赛的招标、投标程序及法规体系,完善专业运动员的登记注册和转会制度,建立各运动项目的俱乐部制度,完善运动竞赛中介组织的管理体系,使高水平的国际级、菌家级的运动竞赛逐步走上商业化的轨道,逐步取代由国家投资办竞赛的做法,而达到使运动竞赛成为一种可开发的、有效益的产业。

    2. 体育旅游业

    顺应国际旅游业由单一观光型向度假型、探险型等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积极从空间结构、时间结构等方面开发和构筑体育旅游资源。利用我国丰富的地理、地貌资源,配合以体育场馆等硬件设施完善体育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同时,根据国际体育运动的娱乐性、健身性,轻便、惊险的流行趋势,在时间结构上构筑体育旅游资源,成立若干专题的体育旅游基地。在全国国家级度假旅游区设立八大国家级海滨体育旅游中心,建立六大登山野外探险运动中心、六大江河飘流运动中心、四大骑射运动中心、四大冰雪运动旅游中心,以及若干海底潜水探险运动中心等。国家在运动竞赛地点的选择上向上述运动旅游中心或基地倾斜,以丰富我国旅游业的商品结构;同时,为了推动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在有条件的地方组建国家级及地方级体育旅游服务公司和海外体育旅游公司,使我国成为主要的体育旅游目的国之一。

    3. 体育用品工业

    体育用品是当前国际上较畅销的商品之一,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创汇产品,而且市场潜力相当可观。应充分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充分发挥体育用品门类齐全、商品结构多样的特点,利用我国体育科研相对集中的优势,组织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技术密集型体育用品。同时发挥我国劳动力丰富的优势,组织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体育用品,建立若干体育用品生产基地和若干全国性体育用品批发市场,设立年度国际性体育用品博览会和体育用品商品交易会。

    4. 体育广告业

    体育对提高城市及产品的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城市、企业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体育已成为广告业发展的主要环境之一。应大力发展体育广告业并使之规范化,规范广告公司参与体育竞赛中介活动的行为,建立中介组织的运作规则和资格审核制度,形成一套有利于体育广告业和运动竞赛发展的有序的环境,保证运动竞赛的实施既有利于体育运动按自身的规律发展,又有利于企业的商业目的,使运动竞赛与广告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5. 体育娱乐业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健身、体育竞技已不是人们参加体育运动的唯一目的,体育娱乐将成为今后娱乐业的重要角色。应积极拓展体育娱乐业来满足社会休闲消费市场的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各级地方体育部门应根据各地的特点和条件,有计划、有组织地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投资体育娱乐业,并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设计、编制体育娱乐项目和形式,积极开展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体育运动”,使体育娱乐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消费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发展体育产业的措施及途径

    (一)更新观念,调整体育发展战略,彻底改变以往体育工作过份侧重于竞技体育、抓运动成绩的做法。根据体育所具备的产业性与事业性的双重性,积极发展体育产业,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体育整体的提高。

    (二)发展体育产业应有相当的宏观的调控机构及具有可操作性。发展体育产业应遵循商品经济运行规律,并同时自觉地遵循体育运动发展规律。根据我国国情和国家产业政策,运用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和运行机制,建立指导和协调体育产业发展的中央调控机构,统一部署全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主要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对发展体育产业的科学指导,减少盲目性。同时,积极组织制订一系列发展体育产业的法规体系,使体育产业的运作具有可操作性。

    (三)发展体育产业有赖于一支高水平的、懂经营管理、熟悉各种法律、国际惯例、财务结算及体育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有赖于一支能开发、设计新产品、采用新工艺、新材料,能跟上国际体育用品发展趋势的工程设计人才队伍。而目前我国体育院系的专业设置大多局限以运动单项而设置,围绕着竞技体育的发展来培养人才,专业结构单一,有关体育产业的专业及课程设置几乎为空白。因此,必须尽快调整体育院校的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首先选择若干所直属体育院校或与其他大学联合,开设如体育工业用品设计、体育旅游开发与管理、运动营养及饮料设计、体育娱乐工程设计等专业及学科,为发展体育产业培养急需人才。

    (四)改革现有体育科研机构的科研战略及管理方式,应大力扶持开发体育产业的科研院所,鼓励科研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建立以科工贸为一体的科研企业,实行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发展科研企业。

    (原载于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