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沉思录,右手道德情操论-左手《沉思录》卷十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观察自身,分析自身,把自身塑造成自己所选择的模样 理性的灵魂的特征是:认识自己,剖析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塑造自己,收获自己创造的果实。这一点动物界和植物界有所不同——植物的果实是由别人来分享的。无论生命何时终止,理性的灵魂总能间断性地达到自己的目标。它不同于戏剧或舞蹈那样的东西,只要被打断,就不完整了。但理性的灵魂所从事的任何一个活动都是完整的,不管何时被打断,相对于这一部分来说,它都是圆满的。因此它可以说:我拥有我所有的。加上它可以延伸到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之中,能横贯宇宙的所有真实和虚幻,囊括所有事物的新旧更替,并且领悟到我们的后人将不会比我们看到更多的新事物,我们的先人也没有看的比我们多。从这个角度来说,假若一个具备中人之资的人到了四十岁,那世界上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物他都已经见到了,对于即将发生的他也能预想得到。因为古往今来都是如此。它还有另外一些特点:热爱邻居、热爱真理、谦逊,并且只热爱理性的灵魂自身——这也是自然的法则。因此可以说,凡是符合理性的,也是符合正义的。

    假如你把一首音乐分成一个个的音符来听,然后自问:这足以让我神魂颠倒吗?你就会发现,用这种方法,音乐或者舞蹈、戏剧就没有什么精彩可言了。除了美德和美德带来的行为之外,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看待。所以除了美德,没有任何事物值得你重视,哪怕你的整个生活和整个人生。

    如果一个理性的灵魂,时刻做好了从身体的躯壳分离出去的准备,毁灭或者消散,这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灵魂啊!这种对于死亡的欣然接受的态度,是来源于对生命以及自我价值的认知。它不像基督教徒的顽固抵抗那样愚蠢,它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带着尊严的,从容不迫,没有丝毫的痛苦和悲惨,它使人折服。

    不要总是去想,我为他人做了多少事情,而要去记得我从这些事情中得到了什么。始终记着这一点,不要懈怠这种努力,不要停止自己的善行。

    擅长做一个好人。但是如果没有对宇宙的本质和人的本性有一些了解,我们又如何能够成功地做一个好人呢?

    悲剧最初产生的作用,是为了提醒人们,发生这样的事情在所难免。在舞台上你可以很好地接受,甚至能欣赏它的美丽,那么在生活中你也应该坦然地面对。因为有些不幸是必须经历的,即使喊“啊,天哪”的人们也必须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那些悲剧里常有一些精辟的警言,“如果神灵忽略了我和我的子孙,也必然有他的理由”;“我们决不应该为已经发生的事情愤怒或者焦躁,因为那毫无用处”;“生命的果实就像成熟的麦穗一样令人喜悦”。悲剧产生之后,前期喜剧也随之产生了。这种喜剧往往是一种肆无忌惮的信口开河,但是它坦率、大胆、无所顾忌的言辞也有一种警世作用。它借助于这种幽默的方式提醒人们不可傲慢、不尊重他人。戴奥真尼斯过去也常常用这种方式写作。而随后又出现的中期喜剧,却渐渐演变为一种插科打诨的生活技巧,但是即使如此,其中也不乏一些寓意深刻的言辞,但是它们已经把戏剧引向了背离原始目的的发展道路了。

    但是有一点是再明白不过的了,那就是没有一种生活能比你现在的生活,更能让你明白哲学的含义。

    理性的灵魂应该会时时审视自己,跳出自我,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的行为,分析自己的行为,看是否符合自己的理性,是否对公共的普遍利益作出了什么贡献,而自己也会享受自己的果实。

    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说白日做梦,而是一种心理的作用。每天清晨都告诉自己:我是快乐的,我的工作是充满意义的。无论遇到任何事情,你都会这样告诉自己,让这个想法消化掉所有的不愉快。夜晚时,回想一天,自己在快乐地工作,而且做了很有意义的工作。按照自己心中想的去做,只要有积极的想法,并向这个想法靠拢,你将会成为自己选择的模样。

    时常憎恨别人会让自己远离整个社会

    从邻枝上砍下一根树条,它也是从整棵树上砍下来的。树条不会自己把自己从树上砍下来,但人却会用自己的行为让自己与同伴远离。当他憎恨别人和不理睬别人的时候,他没有意识到他正在与整个社会分离。因为宙斯的眷顾,他还是有机会修正自己的错误,再次回到社会中间。但是如果这种自我孤立的情况屡次发生,要再回到最初的状态就有些困难了。就像园丁说的一样,嫁接的树条虽然和其他的枝条一样生长,但是却不具备和它们一样的心灵了。

    所有的人类在这个社会中都是一个整体,疏离任何人都是与这个整体的分离。就好像在树上砍下一根枝条,看似与别的树枝无关,可那是同一棵树的树枝,这棵树失去了它,那所有的树枝可都失去了它,这或许是自然的力量或人为的因素。而我们人呢?疏离一个人是由于自己的力量,或憎恨或不睬,这不仅仅是与你所憎恨的人的疏离,而且是与整个社会体系的分离。我们有力量使自己再回到先前的状态,可是如果这种分离时常发生呢?就像被砍掉的树枝再嫁接到原来的树上,那它的成长也是与原来一直在树上的树枝不同步的,很难融合到一起。

    和善地对待那些试图阻止的人

    只要你按照理性的思维在你的道路上前进,就没有人能企图阻碍你的行走。但是不要因为这些人给你设置了障碍,就丢掉了你本应该对他们怀有的仁爱之心。除了坚持自己的判断和行为之外,也要保持对那些试图让你烦恼的人的友爱。如果你为他们而烦恼,是由于你害怕自己在他们的压力下而偏离自己的道路——这同样是一种软弱。真正无畏的人不会这么做。迫于他人的压力而轻易放弃的人和使自己众叛亲离的人,都在背离自己原来的立场。

    自然不会低于艺术,因为所有的艺术都来源于生活和自然。因此自然中的艺术才是最普遍、最真实的,不可能低于人们创造出来的艺术或者技艺。而正义也是如此,所有的美德都在正义的基础上产生,假如我们过多地关心那些无足轻重的东西,而行为草率,不能坚持自己的美德而被他人操纵,那正义就不能得到维持了。

    如果你正在为那些你想得到或者想拒绝的事情而烦恼,你要明白不是它们在纠缠你,而是你自己在招惹它们。只有你对它们的判断变得冷静了,它们才会安分下来,不再去烦扰你,而你也能作出一个选择,而不必一味想着去得到或者逃避了。

    理性的灵魂乃是一个美妙的球体。它既不向外扩张,也不向内萎缩,而是折射出一种光芒,照亮身边一切事物的真相和自身的真相。

    当你按照正确的理性行事时,是没有任何的阻挡会使你偏离自己的正道的,在保持自己判断和行为的稳定性的时候,也不要驱散你对那些试图阻挡你的人的仁爱,因为他们或者是无知的,或者是偏离自己的本性的,无论是怎样的,都包容他们,因为他们不会对你造成任何伤害,没有改变你的本性,你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如果你因他们而烦恼,那就和由于畏惧而偏离自己的行动路线一样,也是一种软弱的表现。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自己的立场。

    愿望应该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

    假如人们蔑视我,让他去吧。只是我不会去做招人蔑视的事情,也不会说招人蔑视的话。有人蔑视我,那是他的事情。而我,会一如既往地保持我对别人的友爱和仁慈。对误会我的人,我也会指出他们的错误,但不是通过斥责他们,也不是为了显示我的宽容,而是像伟大的福西昂那样,诚实而坦然,除非这是一个顽固不化的人。一个人的内心应该让神明感觉到他没有任何的愤恨和不满。我们在自己的位置上,用不同的方式在做着促进人们共同利益的事情,我们所做的是符合我们本性、符合宇宙本性的令人愉悦的事情,又怎么会受到伤害呢?

    人们常常互相蔑视,又互相阿谀奉承。人们渴望胜过对方,又各自屈居于别人脚下。

    如果有人对你说,他会公正地对待你,不要去相信他。真正的善良不需要这样的表白,而是通过实在的行动来告诉你。一个人的品格,就像恋人的情意,在他的眼里你能读到一切。诚实和善良,应当像一朵香味浓郁的玫瑰,在你靠近它时就能清楚地感觉到。而虚伪的谎言,笑里藏刀的友谊,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可耻的东西,我们应该极力去避免它。一个人的品德会无法掩饰地表现在他的眼神里,一眼就能让我们看出来。

    只要对无关紧要的事物采取淡然处之的态度,我们就能以最好的方式生活。看待一件事物,既要从全局出发,又要从局部着眼,这样你就能对它有一个公正的判断,这是一个理性的灵魂具备的力量。要知道,每一件事情都没有强逼我们对它产生意见,而是我们主动对它作出了判断,并把它放在了心上。当然我们完全不必这么做,如果这么做了,我们也可以把它们从我们的心里抹掉。因为即使这种想法存在于我们的心里,也只会是一段时间,生命终结的那一天所有意见都会自动消失。所以,何必去为它苦恼呢?如果这些事情是合乎自然的,那就去喜欢它;如果它是违反自然的,那我们就去找寻符合我们本性的事物,即使它不会带来荣誉,但那却是真正属于我们的美好生活,这么做是无可指责的。

    想想每件事物是从哪里来的,是由什么构成的,它将会变为什么,将会带来什么。它只会变化,而不会有什么损失。

    那个说他决心公正地待你的人是多么不正常和不真诚啊!其实任何的行动都没有必要像口号一样喊出来,那些空喊的口号是说明不了任何问题的,你的一切表现人们都会在你的行动中看到,“事实胜于雄辩”,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就像你说要对一个人热情友好,而你的眼睛所传达出来的却不是这个意思,这将是多么大的讽刺啊!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情感都会在眼睛里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诚实和善良的人应当像一朵香味浓郁的鲜花,其他人一旦接近他就会知道他的意愿。

    打扰我们的是我们自己的想法

    第一,思考一下你和人群的关系。所有的人类都是被神明派到世上来相互合作的。而你的位置在被放他们之上的,就像是牛群中领头的公牛,羊群中领头的公羊。如果万物都不止是原子的聚合,那么自然必定就是支配所有事物的力量。那样的话,低级的事物必然是为高级的事物而存在的,而高级的事物之间又是彼此依存的。

    第二,思考一下别人在用餐时、在睡觉时、在别的场合都是怎样的?他们遵从怎样的思想支配?在他们冒犯别人的时候,他们是带着怎样的骄傲的?

    第三,如果别人正在做着他们所做的事情时,我们不必感到不快;而人们有时候会出于无知而不知不觉地在做着不正当的事情。但在他自己来说,他只是在追求他的真理,因为没有一个灵魂是会放弃追求真理的。他也不愿意被剥夺宇宙赐予他的为人处世的能力,所以当他由于无知犯错而被人指责不正直、背信弃义、贪婪的时候,他是很痛苦的。

    第四,要想到,你自己也和他们一样,犯了很多不自觉的错误。也许你已经纠正了这种错误,但难保你不会再犯。何况你戒除这些错误,很大程度上还是出于不纯的动机,比如出于怯懦,或者害怕失去名誉,或者其他的原因。

    第五,当你在断定别人在做着不正当的事情时,你也要想一想你的判断是否正确,因为很多事情其中另有隐情。我们必须了解更多,才能对别人作出正确的判断。

    第六,在你烦恼、愤怒和悲伤时,想一想生命是很短暂的,也许下一秒你就会死去。

    第七,困扰我们的实际上并不是别人的行为,而是你对于这些行为的看法。那么消除这种看法,放弃那些认为某件事情是极恶的东西的判断,你的怒火就能够得到平息。那么怎么才能消除这种判断呢,只需要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别人的行为并不是你的耻辱。只有你自作的恶行才是你的耻辱。如果你为别人的行为也感到耻辱,那你就是在代替那些强盗或恶人受过了。

    第八,要想一想,由于这种行为引起的烦恼和愤怒带给我们的痛苦,比这种行为本身带来的痛苦要多得多。

    第九,保持一种和善的气质是令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但要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而不是一种表面上故作的微笑。始终和善地对待他人,即使最暴躁无礼的人,也不会对你怎么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你可以用一种温和的态度纠正他的错误,你要以这种语气说:“孩子,不要这样。我们是被宙斯派到一起来共同合作的,他将不会让我受到伤害,而你却在伤害你自己。蜜蜂,还有其他的动物,都是这样,它们都不会像你这样伤害自己。”用这样的口吻,循循善诱地告诉他这些道理,不带着任何双重的意向,不带着任何斥责、怨恨的感情,亲切和善地关心他的感受,而不要做给旁人看。即使有人在场,也要做得与他独处一般安静。

    如果有人冒犯你,请先不要愤怒,愤怒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只会让自己过于激动,没有办法运用理性正确地看清问题,被愤怒蒙蔽了双眼、蒙蔽了心灵,从而不能正确地看清事物的本质、判断事物的好坏,这是毫无益处的。其实真正打扰我们的不是别人的行为,因为那些行为的根基是在让他们支配的原则中,打扰我们的是我们自己的意见,只有我们自己的意见才会对我们的行动产生影响。所以,先放弃你对一个行为的判断吧,那才会让愤怒消失,才会让你回归到理性上来。

    和善宽厚的人更有男子气概

    记住这九条训诫,把它当做缪斯女神赐予你的礼物,让你在有生之年明白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因别人而烦恼、愤怒,和对别人阿谀奉承,都是不利于公众利益的。在你准备动怒的时候,让这样的念头出现在你的脑中吧:被冲动支配是缺乏男子气概的。真正的男子气概是包容、宽厚这些更令人愉悦的品质。具有这些品质的男子同样是富有精力、智慧和勇气的。而那些受制于愤怒的人们却不拥有这些。因为如果一个人能够摆脱冲动,那他就更具有掌控自己的力量。愤怒和痛苦一样,都是一种软弱,它能摧垮我们的意志,让我们向自己缴械投降。

    但如果你愿意,缪斯女神还会赐给你一个礼物,那就是:不要奢望别人不会做坏事,因为那是不可能的。只许恶人去伤害别人,而不来伤害你,那也是不理性和霸道的。

    世间最珍贵的财富不是金银财宝、万贯家财,而是拥有一颗宽厚和善的心。胸襟坦荡,是内在的修养,也是一种由此表现出来的气质,这样的人才更有力量、更有精力、更勇敢。

    自古以来,真正的大丈夫都是能做到以“仁义”为先,是注重道义的人,讲究的是要有骨、有气,要挺起胸膛、正直无私,具有顶天立地的骨气。

    自古表现大丈夫情怀的诗数不胜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人读来,仍然气冲霄汉,令人激动不已。其实人性中最伟大的,最能体现男子气概的是和善宽厚这种品质。

    确立并保持一个始终如一的目标

    你要时刻注意在理性思考中容易发生的四种偏离,要设法避免这四种偏离:在你出现多余的想法时,你要告诉自己,这是不必要的;在你作出不正当的选择时,你要告诉自己,这是偏离公众利益的;在任何情况下,你要确定你所说的话表达你真实的思想,因为一个人不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是最荒唐的事情之一;不要自怨自艾,因为那等于你在承认自己某些神圣的部分已经屈服于某些低俗腐朽的部分,比如身体的享乐和放纵。

    那些存在于你身体里的属气和火的东西,虽然它们的趋势是上升的,但还是服从于宇宙的旨意,被向下挤压,保留于你的躯体之内;那属土和水的部分,虽然它们的趋势是向下沉淀的,但它们也服从宇宙的旨意,被提高在你的躯体里占据一个并非它自然拥有的位置。所有的东西都坚守岗位,服从整体。而只有你的理智不安于室,不肯服从宇宙的旨意而要往相反的方向去,这不是很奇怪吗?而那只是一个符合它本性的安排啊。放任、愤怒、痛苦、悲伤和畏惧,只是一个偏离本性的人的行为。当你抱怨自己的遭遇时,你的理智也放弃了它的岗位。因为人的职责除了行事公正之外,还有对神明的虔诚。而对神明的虔诚,就是接受神明的安排,与他人和谐共处,为公共谋福祉。这一点甚至高于正义。

    一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应该要确立一个始终如一的目标,只有这样,他的整个人生才是统一和一致的。那么这个目标应该是什么呢?事物的是非善恶上人们并没有统一的意见,但在关系公共利益的事物上,人们的意见是一致的。基于宇宙赋予人类的宗旨,我们应该把这种社会性的目标作为我们一生追求的目标,这样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将指向这个目标,我们一生中的所有作为也将保持一致。

    不要忘记乡下老鼠和城里老鼠的故事,以及城里老鼠的恐惧。

    苏格拉底曾用妖怪的名字拉弥亚来指责乌合之众的意见是在吓唬小孩。

    如果没有真正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善,而只是在某些关系到共同利益的事物上有一致的意见,在这利益失去时,再去寻找新的目标,这样就不会有一个始终一贯的目标,而是在利益的驱使下去行动。当没有了某种利益,也失去了目标,没有了前进的动力,生活陷入了一片茫然。在一生中都拥有同一和一致的目标时,无论看什么事情和做什么事情,都有了一个标准,就像心里有了一杆秤,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到上面来称一称,就会发现利益其实是微不足道的。

    不断想着以前时代的某一个有德之士

    古代斯巴达人常常在举行公众庆典时在遮阳棚里为陌生人安排座位,而自己则随便找个地方坐下。

    珀迪克斯邀请苏格拉底到他的宫殿去做客,苏格拉底拒绝了。他说:“我不愿意以一种最不体面的方式死去。”意思是,他不愿意接受别人自己无法报答的恩惠。

    伊菲索斯人的作品里有一句名言:牢记一位古代的有德之士,并引以为师。

    毕达哥拉斯嘱咐说,我们在清晨的时候应该要抬头看天,然后思索天上的星球是怎样日复一日地在以同样的方式做着同样的工作,它们是怎样的单纯、得体、有序。这提醒我们同样要遵守自然的法则。

    想一想苏格拉底在赞蒂帕拿走了他的外套后,给自己裹上一件毛皮时,是怎样安然端坐的;而在他的朋友为他不体面的穿着而感到羞耻时,他又是如何解释的。

    阅读、写作,只有先在别人的指导下学会,才能去指导别人。生活的技巧中也是如此。

    只有疯子才会在冬天的时候找寻无花果;孩子死了,还要哭喊着去寻找孩子的人也是一样。

    埃比克太德说,当你在亲吻你的孩子的时候,你应该在心里默念说:“明天他也许就要死去。”有人反对说,那多不吉利啊。埃比克太德说,错,这只是自然的行为,没有什么吉利不吉利。如果这也是不吉利的话,那收割麦穗也是一件不吉利的事情了。

    青葡萄、紫葡萄、干葡萄,事物的每一步都在变化,不是变化到消失,而是变化到另一种形态。

    古代斯巴达人在举行公共庆典时常常为陌生人在遮阳棚里安排座位,而他们自己则随便在什么地方坐下。

    不要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而不顾其他人的感受,抬头看看天,同一片蓝天下,以前某个有德之士是怎样去做的。在自己行动之前,多想,多回忆,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看以前的有德之士是怎么去做事情的,自己与他们的差别在哪里,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在哪里,自己这样做的结果可能是什么,是不是对公共利益有害,等等。然后,再去行动,可能会有和以前想象的不同的效果。

    没有任何人能夺走我们的自由意志

    埃比克太德说:“没人能夺去我们自由的意志。”

    他还告诫我们,我们必须有一套表达我们赞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活动和场景中,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利益,最大限度地尊重目标的价值,要使用不同的方法,要摒除过分的感官欲望,从不回避我们职责范围内的任何事情。

    埃比克太德还说:“我们所要做的最要紧的事,最要争论的问题,乃是我们是要做一个头脑清醒的人还是要做一个糊涂的人。”

    苏格拉底启发世人说:“你想要什么呢?理性的人的灵魂还是不理性的人的灵魂?”

    “有理性的人的灵魂。”

    他又问,“想要那些灵魂中的什么呢?健全的,还是畸形的?”

    “健全的。”

    “那你为什么不去找它们呢?”

    “因为我已经有了。”

    苏格拉底说:“那你们为什么还要争吵呢?”

    人身的自由只是一种形式,只有意志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前者可以受到外在的控制,而后者是不受外界控制的。有时候,受到利益的驱使或是某种外力的牵制,那样的意志不是自由的。依靠理性的判断,用自己的力量从这样的外力中解脱出来,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也就是意志的自由。这意志的自由是靠我们自己争取的,只受到自己本性的控制,任何人都是不能从我们手中夺走的。只有意志自由了,才能获得心灵的解脱,获得生命的超越,达到自由的境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