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沉思录,右手道德情操论-左手《沉思录》卷十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你所拥有的一切就是现在

    那些你以为要费尽周折得到的事物,你立刻就可以从你现在的生活中得到,只要你不拒绝它们。这是说,如果你不留恋过去,并且信赖神明为你的将来所做的安排,而仅仅保持现在的虔诚与公正,你将会得到你想要的一切。而虔诚指的是,你满足于你的命运,你相信自然为你安排的一切是最合适你的。公正则意味着你的行为符合你的本性,符合自然的法则;并且你从不违背自己的本性而隐瞒真理——他人的邪恶和身体所遭受的痛苦也阻挠不了你这么做。那么在你临终的时刻,你就不会惧怕死亡的到来,而考虑的是你是否依照自己的本性生活过。这样,你就没有辜负宇宙赋予你的使命;你存在于你的故土上,将不再是一个陌生人;你不会再对那些每天都在发生却未曾预料到的事情产生好奇;也不会对任何外界的事物产生依赖。

    神明能透过那些躯体上的外衣一眼看穿人的内心。神用他的智慧之光,直接感触由他本身放射到人身上去的那一部分。如果你也愿意像神明一样,直接和你的内心对话,你将摆脱你的许多烦恼。因为一个不在意自己那副臭皮囊的人,也不会再因为追求衣服、居室、名声这些身外之物而痛苦。

    人是由三种东西构成的:身体,生命,理智。身体和生命是宇宙的物体,你只负责照管他们。只有后者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因此,如果你是你自己,那么你应该把一切外在的干扰与你的理智分开。不管别人说了什么或者做了什么,也不管你自己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不管将来会发生什么让你苦恼的事情;不管在你的生命中,有什么违背你的意志而一直纠缠你;不管这些所有外在的事物是如何缠绕旋转,你只单纯、纯粹而自由地按照你的理智和意志来生活,做公正的事情,接受命运的安排,宣扬真理,你会发现自己将像恩培多克勒的球体一样“浑圆无缺,在它欢乐的静止中安息”。你将会同样单纯地度过你余下的生命直到你死去,你将不受烦扰而高贵地服从于你内心的神——属于你自己的神。

    要想失去一个人的某样东西,首先他得拥有这些东西。他不会失去过去和将来,因为他没有拥有这些东西;我们有的只是现在,所以我们失去的也只可能是现在,我们所能把握的也只有现在。不要为过去的某件事物烦恼,更不要去烦恼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在你去烦恼这些的时候,时间已经悄悄从你的手头溜走了。没有把握好现在拥有的,而去为一些无法改变的或是可能不会发生的事情烦恼,是多么愚蠢的行为啊。

    悖谬的事:人们爱自己超过爱他人,却重视他人的意见超过重视自己的意见 有一点我常常觉得很奇怪:我们每个人都爱自己胜过爱别人,但是我们却重视他人对我们的看法多过我们对自己的看法。那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存在于自己的心间却不能表达出来。如果神命令我们只能思考那些一想到就要说出来的事情,那我们一天也受不了。因为我们对于自己的思考是没办法说出来的,因此我们对于邻人对我们的看法,远比我们对自己的评价要关心得多。

    仁慈的神灵为人类安排好了一切,却忽视了一件事情:那些品行最好、最优秀、最与神的旨意相通的人,为何他们去世之后,就完全消失了?如果他果真消失了,你会告诉自己这是正当的和符合自然的,否则神灵不会做此安排;但你可能怀疑它是否真的是正当和符合自然的。同时你会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谴责自己不该怀疑神的公正,虽然它是如此宽厚、公正地允许你这样放肆;但如果神明果真是既和善又公正,那他们又怎么会让宇宙中的不公正与不合理这样发生呢?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事、同样的人,常常会有不同的看法,产生不同的意见。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碰到。因为人世间每一个人的眼光各不相同,理解事物的角度也不尽一样。所以,遇事要用正确的思维方式,不要完全相信你所听到的和表面看到的一切,也不要因为他人一时的批评而迷失自己。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要学会自己拿主意,坚定自己的立场,相信自己的力量,不要因为他人的评价而放弃自己内心的想法,在思想上成为别人的奴隶。

    在无望完成的事情中训练自己

    某些难以完成的事情,只要勤加锻炼总能成功。就拿左手来说,因为缺乏锻炼效率很差,但它握起缰绳来却比右手有力——那是因为常常练习的缘故。

    想一想,当一个人面临死亡时处于怎样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想一想生命是多么短暂;想一想在过去和未来漫长无限的空间和时间里,所有的事物是何等的脆弱和渺小。

    剥去事物的外壳,探求潜藏在其深处的真理:我们一切的行为到底是指向什么?痛苦、快乐、死亡、名誉又是什么?一个人的内心无法平静,该怪谁呢?怎样才能不被别人妨碍?一切的答案都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

    运用理智和原则的时候,要让它牢牢地根植于你的心中;要像一个拳击手而不是一个击剑手那样。因为击剑手的剑很可能会从手中掉落,而拳击手只需要牢牢握紧拳头,而不丢下什么。

    认认真真地去完成一件事,而不要考虑这件事情的结果是什么,即使知道自己绝无希望完成某件事情,仍然全力以赴地去行动。这过程中表现出了一种人类战胜命运的悲怆,而结果中也显示出了个人的成长和提升,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需要这种能力,就像人们的左手和右手,右手是相对灵活一些的,可是左手握起缰绳来更有力,为什么?因为它一直受到这种训练。我们也要在无望完成的事情中训练自己,每天进步一点,让自己不论碰到任何问题都保持镇定。

    其实,世间的事就是这样,如果你改变不了世界,那就改变你自己吧,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你会发现所有的苦难和障碍其实都是促进你成长的养料。

    不要做任何没有目的的事情

    洞察一切真相,把事物分为本质、起因和目的三个部分进行剖析。

    一个强大的人,只接受神的旨意,做神分配给他的事情,欣然接受神为他安排的一切。

    对于符合自然发生的一切事情,我们不应该责备神灵,因为他们不会做错任何事情;对于人们所做的不正当、不符合自然法则的事情,我们也不应该去责备,因为人们常常是无知的和不自觉的。所以,我们心中不应有任何责备和怨恨。

    对生活中自然发生的事情感到奇怪的人是多么奇怪啊!

    世界可能是三种情况:冥冥之中可能存在一种不可违逆的命运、一种不可逾越的秩序;要么是有一位体恤万物的神灵,安排好自然的一切;要么就是一片毫无目的、毫无章法的混乱,所有的一切出自偶然。如果是第一种情况,我们还为何要去抵抗呢;如果是第二种,那我们只需按照神灵的安排去做;如果是第三种,我们也应该庆幸,因为不管发生什么,我们的心中始终有一份理智指导我们。即使这混乱把你带走,把你的身体和生命带走,它也无法带走你的理智。

    灯亮着,不到熄灭就不会失去它的光芒。而你却要在你未死之前,就让你心中的真理、正义与节制消失吗?

    如果有人让你觉得他做了错事,你要想一想他做的事是不是真的是错事呢?如果是真的,我怎么知道他没有自责过呢?因为承认自己做了错事是很痛苦的。一个人不许坏人做坏事,就相当于不许无花树结果,不许婴儿啼哭一样,这是一种必然发生的事,又何必为它自寻烦恼呢?如果你实在看不过,那你就去试着改变他。

    如果这件事是不对的,那就不要做它;如果这件事不是真的,那就不要谈它,要学会控制自己。

    对一件事情要从整体上看待它,要研究使你对它产生这种印象的原因是什么。从事物的本质、起因、目的和它将持续的时间对它进行全面分析。

    最终你会醒悟,在你的心里,除了把你像木偶一样操纵的东西,还有一种更为神圣、更为纯洁的东西。而此刻,你心里有什么呢?恐惧、怀疑、肉欲,还是别的什么呢?

    首先,不要漫无目的地做任何事情;然后,让你所做的事情都指向一个社会的目标:为公众利益服务。

    想想看,当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而盲目地去做着某些自己也无法解释的行为时是多么可怕,这就像一个人走在路上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生活也变得没有目标、没有意义了。

    目标赋予我们生活的意义。有了目标,我们才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追求喜悦而不是避免痛苦上。有了目标,我们才知道要往哪里去,去追求些什么。没有目标,生活就会失去方向,而人也成了行尸走肉。人们生活的动机往往来自于两样东西:不是要远离痛苦,就是追求欢愉。目标可以让我们把心思紧系在追求欢愉上,而缺乏目标则会让我们专注于避免痛苦。同时,目标甚至可以让我们更能够忍受痛苦。

    死亡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想象一下,不久以前,你还并不存在;而不久以后,你又将不复存在。由此,你要明白,所有的事物都是变化、转变和消亡的;新旧更替,这是自然的法则。

    一切事物都取决于你对它的判断,所以,一旦你摒弃了那些错误的判断,你会发现像绕过了岬角,前面出现一片风平浪静的海湾。

    任何一种活动,当它在恰当的时间停止时,它并没有遭受损害,因为它已经停止了;作出这一活动的人也没有遭受损害,因为它已经停止了。那么亦如我们的生命,如果它在恰当的时候停止,我们也并没有遭受到什么不幸,因为它已经停止了。而生命的终止是由自然的本性来决定的。年迈而终可能是人的特质,但放大到自然中,也是由宇宙来决定的。通过这种新旧更替保持宇宙的青春和完美,也是宇宙的旨意,是有利于人类的。总之,保持和神一样的方式运动,与神怀着同样的目标,这样就无愧于神把我们降生到人世中了。

    你要准备好坚持三条原则:第一,不做无目的的事,凡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坚持公道,不要背道而驰。一切遭遇都是出于偶然和天意,不必去抱怨偶然,更不要去怪罪神的旨意。第二,想一想我们是如何由胎儿成长为有灵魂的人,又是如何在生命终结时交还我们的灵魂。想想每一种存在是由什么构成,又将分解为什么;当你成为在天之灵的时候,观察周遭,你会发现如你一样的生灵是如此众多。第三,俯瞰众生,你又会发现,所有形形色色的事物都在消逝,这时你还会觉得有什么东西是值得夸耀的吗?

    放弃你的判断,你将会得到内心的宁静。有谁阻止你这么做吗?没有。那你为什么不这么做?

    死亡并不可怕,那只是生命的轮回。生命是自然赋予的,最后也归结到自然,生死是正常的自然规律。真正让我们害怕的是我们的意见,而不是死亡这件事的本身。抛开这意见,可以不断地追索生命的本质和意义,但是绝对不要在这个问题上钻牛角尖,不要为此感到一种陷入无底深渊的恐惧,对死亡的害怕只是我们的意见,而不是事实本身。脱离这意见吧,这样才能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度过自己的人生。克服死亡的恐惧,窥见生命循环、物质不灭的真理,这样才能以愉快的心情来生活。

    朴实地展示出自己的正直、节制

    在你为某件事情感到不满时,你一定忘记了:所有事物都是顺应自然的本性的;别人的错误与你无关;现在发生的一切,将来也会发生。你也一定忘了:你与社会的关系是多么密切,你与别人不是共有亲缘,而是共有理智。你忘记了:每个人的理智都是神性的流溢;没有什么是属于自己的,就连我们的灵魂都是属于宇宙的;一切感受都来源于你的判断;而你只生活在现在,你失去的也只是现在。

    想一想那些极为悲苦的人,那些声名显赫的人,那些仇恨滔天的人,他们如今安在?他们已化为尘土,或者传说,甚至连烟、土、传说也都不存在了。曾住在乡间的法比阿斯?卡图利努斯、在花园里的卢修斯?卢柏斯、在拜依阿的斯德丁尼乌斯、在卡帕里的第比留斯和维利亚的鲁弗斯,这些纵情享乐的人物,他们也都不复存在了。再想想让我们引以为傲的热烈追求,又是多么的没有价值啊。而我们却在为这样毫无意义的事情感到骄傲,这又是多么可笑啊。而服从神的旨意的智慧、正直、生活俭朴的人,他们是多么的聪明、有风度。

    有人问我:“你在哪见到神了?你为何如此确定他们存在并且如此崇拜他?”我回答说:“有时候,神甚至能用肉眼看见;即使看不见,也如同我们的灵魂一样,虽然是无形的,但是我们都相信他存在并且绝对尊重他。对神的感知,是因为我像感受自己的灵魂那样感受到它的强大力量。”

    只有从事物的本质、起因、目的和时间来洞察一切事物的真相,并不遗余力地坚持公正和行善,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吗?

    阳光虽然被墙壁、山峰所隔断,但它仍是相通的;自然的本质也是统一的,只是被分为了不同的实体而具备不同的特性;而理智的灵魂也是同一的,只是被分配给了无数生灵。在阳光、空气和水中,被分隔的部分是没有感知的,但还是被集合在一起;而理智,则是以一种感知倾向于它的同类,这种吸引和相通是不会停止的。

    你希望什么?只要一直活下去?要有激情、冲动?渴望成长?再停止成长?表达?思考?这些事物在你看来有什么价值吗?追求这些,是与追随理性的神明相悖的,你会惴惴不安,唯恐死亡来把它们夺走。不如去追随理智,追随神明。

    在无穷无尽的时间长河中,每个人能享受到的是多么微小的一部分,转瞬之间又被时间所吞没。在广博的实体之中,我们拥有的实体又是多么渺小。当我们匍匐在土地上时,又会发现那是多么小的一块土壤!想到这一切,还有什么比遵从我们的本性、接受本性给予我们的一切更重要、更伟大的事情呢?

    你是如何支配自己的?不要忘了一切都取决于此。而其他万物,不管是否在你的能力之内,也最终会消散成烟尘和灰土。

    如果想要蔑视死亡,你就要这样想:那些把快乐当做好事,把痛苦当做罪恶的人,也都蔑视死亡。

    放弃心中想要炫耀自己的想法,非常朴实地展示出自己的正直、节制。炫耀自己是很幼稚的想法,看看田野里的谷穗,只有尚未饱满的谷粒昂着头,而真正成熟的谷穗都低头朝向大地,没有骄傲,没有炫耀。骄傲是一种无知的行为。

    谦虚让我们人类不断习得改变世界的知识与能力,它是人类最大的成就。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有一个“空杯”心态,这样才可以注入更多的“水”,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

    骄傲就像装满茶的茶壶一样,如果不把它倒了,它就会变成我们的负担,使我们再也没有空间和时间去装新的对我们有所帮助的东西。

    人生三幕也是全剧,不要遗憾

    假如一个人认为事情在适当的时机发生都是好的,那对他来说,只要是理性的作为,或多或少,没有什么分别。对于这个人来说,死亡就并不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因为在他看来,在世上多活一阵、少活一阵也没有什么分别。

    人啊,你只是这个世界的一分子,五年、一百年又有什么分别呢?自然的法则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没有暴君或不公正的法官把你从你的国家驱逐走,把你带走的只有让你降生到这个国家的自然。那么这又有什么好痛苦的呢?这就像一个长官曾雇用一名演员,现在要把他辞退、让他离开舞台一样。他会说:“可是我还没有演完五幕,而只演了三幕。”没错,但如果是人生的戏,三幕也算是一场整戏了。不管这场戏有没有完成,都要由编剧和导演来决定,不是你能决定的。愉快地离开吧,因为让你离开的人也是同样愉快的。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完美的人生,可事实上都会有一点点的不圆满,我们要因此而难过吗?不!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不圆满才是人生”,因为这剧本可能不是完美的,但至少是完整的,让我们体会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在缺憾中领略自己的人生,品出其中的完美。

    人生是一场戏剧,到底三幕是完整的还是五幕才完整,并不由我们决定,对于我们来说,只能安心于造化的安排,把现实中我们最终拥有的作为全剧,不管是三幕,还是五幕,都尽力演好这场戏。

    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