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65个致命的谬误-工作的谬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谬误41.有能力就要表现出来——老虎不威也是虎

    一个人锋芒太露,一定会遭到别人的嫉恨和非议,甚至引来杀身之祸。有能力的人固然好,但刻意表现就未必好了。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在职场穿行还是谦虚点好。

    在职场生存,我们是要“有能力就要表现出来”呢,还是要“深藏不露”?

    很多人认为是前者,他们的理由是:如果有能力不表现出来,那“有能力”与“没有能力”没有什么两样。于是他们不但到处表现,还要随时告诉别人自己表现了些什么东西,甚至为了往自己脸上贴金,娶了个漂亮的媳妇还把照片拿给同事看,以表现自己很有本事。

    我们当然也明白“表现”的道理,知道“老虎不发威,很容易被当作病猫”。不过我们更了解“虎落平川被犬欺”的落迫困境。所以在表现之前,最好还是做好“到达车站,先打听一下当地的情况,再做打算”的准备工作。

    张小姐的第一个工作是出版社的助理编辑,她不仅人长得漂亮,文笔不错,而且学习的意愿也高,因此进出版社三个月后,她把与出版有关的事已摸得一清二楚。

    有一次,社长召集大家开会,轮到张小姐报告时,她提出印刷品质不好及成本太高的问题,并说假如能降低5%的成本,每个月就能省下二三十万元,张小姐还说那家印刷厂“吃人不吐骨头”。

    社长对她的报告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但从这一天开始,张小姐开始感受到负责印务的同事对她越来越不友善。

    第四个月时,张小姐离开了这家出版社。

    在职场上,很多人最容易犯张小姐的错误,因为刚参加工作,自己年轻、纯真、热情、有“正义感”,加上又是第一份工作,更是“力求表现”。

    那么,张小姐到底犯了什么错误?请看以下的解析。

    张小姐在出版社只是协助做编辑业务,而出版社每本书的发印另有其人。虽然负责编辑的人有权对书的印刷品质表示意见,因为品质不佳,影响销路,编辑部门也难逃被检讨的命运。但张小姐只是一名新来的“助理编辑”,年纪轻、职位低、资历浅,在公开会上检讨、批评别的部门所负责的工作,是要冒一些风险的,这是因为:

    第一,任何人都不喜欢被批评。

    每个人都有“自尊”,都不希望自己被人批评,尤其是在公众场合,因为一则被人批评有伤“自尊”,二则任何批评检讨都会引起旁人的联想与断章取义的误解,总之,是带有伤害性的一件事。因此,虽然被主管或同部门的同仁批评,心里也会不是滋味,若被不同部门的人批评,简直是在指责自己玩忽职守,心里的不快可想而知。张小姐的批评,狠狠地踢了印务部门一脚,他们不“记在心里”才怪呢!

    第二,众所周知,任何单位都会有“油水部门”。

    对于出版社来说,印务部门就是“油水部门”,不管承办此项业务的人有没有拿到油水,被批评“品质不好、成本太高”,就等于被人指桑骂槐,暗示“放水拿回扣”,此事攸关面子及操守,承办人员的心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最可气的是出版社的社长对张小姐这种做法抱着沉默的态度。

    社长的沉默态度表现在既不处理此事,也不劝诫当事人“少开口”,目的在于利用双方人矛盾,让他们相互“制衡”,并从中获取情报及员工的隐私。张小姐未明此点,而社长也没有因为她的忠诚而刻意保护她。于是她失业了。

    事实上,张小姐的正直与勇气相当值得佩服及肯定,但这种人却常常成为人际争斗中的牺牲品——作为出头鸟被众枪所打。不是自己辞职,就是被孤立。这件事说起来很悲哀,但职场就是这样。

    因此,老于世故的人总是非常小心,不轻易地表现自己,不在言语上得罪人,尤其是“无心之言”,因为“有心之言”是“谋定而后动”;“无心之言”则完全相反,常在说者无意中得罪了人。

    所以,“有能力一定要表现”不过是一种比较肤浅的思考方式,往往“不表现则已,一表现便成为众矢之的”,逃也逃不掉,徒呼奈何?

    张小姐的惨痛教训,可以给我们以启示,特别是对那些初涉职场的年轻人以提醒:到达车站,最好先打听打听。就算有实力,也要先行深藏不露,观望一阵子,看看情况再作定夺。不必要时不显露,人家不能接受时不急着表现。如果无所顾忌,有多少露多少,难免会成为“众枪扫射的出头鸟”,以至“丢尽颜面仍不自觉”。

    谬误42.找个大树好乘凉——工作好强于靠山牢

    如果你自己没有能力,只靠一天到晚巴结领导苟且偷生,当你依靠的大树倒下时,不仅饭碗难保,还会遭人耻笑。所以在职场的朋友切记:工作好强于靠山牢。

    如果你的领导、你的老板,只是因为你的阿谀奉承、拍马逢迎而赏识你,那他就注定不是一个好领导、好老板。跟着这样的人,你将来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

    很多人认为:在职场生存,就要懂得奉承拍马,干得好干得坏不重要,重要的是深得领导的信任,找准一个好靠山,这样就不怕饭碗保不住,日子不好过了。

    的确,很多人这样做也短暂地成功过,他们依附在某个领导身上,做领导身边的忠诚走卒,在单位“吃香的,喝辣的”,混得还真不赖。有些人甚至还爬上了领导岗位,反过来领导那些辛勤工作的人。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们不否认这些人的这种“活法”也不错。他们如此做也许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自己的资质平平,工作能力一般,不找个靠山,这日子还怎么过?

    这种人可能在短暂的时间内活得滋润自在,但他的靠山一旦倒台,他的一切丑行陋习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不仅在本公司本企业呆不下去了,就是重新跳槽找别的公司,也会成为千夫所指。

    同时,从个人角度讲,你现在一天到晚巴结领导,说好听点是与领导走得很近,说难听点是整天对领导摇尾乞怜,这样做人哪里还有尊严?

    再说了,你的领导是这样一个人,他恐怕也不是凭着自己的能力走上领导岗位的,他也不会是一个好领导,你跟了他不会有什么出息,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有一个年轻人,毕业之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巴结领导上,整天有事没事都跟着领导跑,自己的业务却一塌糊涂。因为跟领导靠得近,作为他“靠山”的那个领导也的确想提拔他,甚至已经到了内定的份上了。可消息传出后,下面的人不答应,因为各行各业竞争都异常激烈,换上个业务水平很低只会巴结领导的干部,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利益,甚至难保他们不下岗。由于员工的强烈反对,领导只好采取“舍车保帅”的方法,提拔的事只好作罢。年轻人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人生的希望破灭了。后来,那位年轻人终于在一次醉酒后对着领导大骂:“他妈的!这几年我像条狗一样跟着你,像条狗那样忠诚你,到头来你他妈的把我给甩了。”

    这就是巴结领导的最终下场,这也是“找个大树好乘凉”的最好结果。

    当然,我们并不反对与领导多沟通,我们也鼓励员工在工作上和领导、老板走得近些。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么,你与领导走得近,领导对你的业务能力、你的为人、你的领导能力等等都会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这样你升职的机会就更多。这当然是好事。只是,我们与领导走得近,不一定非要像一只摇尾乞怜的狗,而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所以我们强调,把你的精力放在工作上,只要工作干出成绩,比你费尽心机地找个靠山要强得多。尽管我们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给你穿小鞋的领导,但那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领导还是根据你的工作成绩去评价你的。而且,就是有人专门给你穿小鞋,但如果你工作做得好,他也拿你没办法。

    谬误43.好马不吃回头草——能屈能伸大丈夫

    一句“好马不吃回头草”不知害了多少好“马”,也不知令多少好“马”面对寸草不生的荒野,仰天长啸,在古道西风中断肠。

    某公司员工被老板辞退,一个星期后,老板又给她打来电话,并向她解释,之所以让她走人,确实因为自己当时心情不好,但公司现在仍欢迎她回去。这位员工听后生气地予以拒绝:好马不吃回头草!

    还有一位男士被女朋友甩了,内心十分痛苦,因为他内心里深爱着这位女孩。过了一段时间,那位女孩回头向他认错,并表示愿与他重归于好,而这位男孩为了维护自己的男子汉气概,便傲气地说:好马不吃回头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这样一句俗话:好马不吃回头草!是的,作为一个人,我们不能没有做人的骨气与人格。为了达到自己的某一目的而受人摆布,丧失应有的自尊与道德,实在不是一种可取之道。但有些场合下,曲折迂回战术确实能助你一臂之力。如果一味恪守“好马不吃回头草”这一信条,你就缺少了一种回旋的时间与空间,自己把自己的路给堵死了。

    关于“回头草”究竟是吃还是不吃的问题,我们有两点需要考虑:

    第一,你现在有没有草可以吃?

    如果有,这些草能不能吃饱?如果不能吃饱,或目前无草可吃,那么未来会不会有草可吃?在吃到草之前,你尚能支持多少时间?

    第二,这些回头草本身的草色如何?

    草色是好是坏,值不值得你去吃?对你真的有何意义?

    或许你会说:做人就是要有一种“好马不吃回头草”的志气,要有一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气概。但你应该细想一下,如果你真的有志气,宁可当匹英勇的死马,也不做一匹赖活着的活马,那么世人倒真应该为你立块碑了。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是因为一时冲动、意气用事而断送后路。况且在很多情况下,你完全有把握分清自己当时是一种志气还是意气行事。绝大多数人就是在面临该不该回头时,错把意气当成了志气,或用志气来掩盖自己的意气,明知自己已无草可食,而回头草又鲜又嫩,却怎么也不肯回头去吃!

    其实仔细想一下,一个人一生中真正不能“回头”的事并不算多,如果说人生有时间和空间两大坐标,惟有时间才是真正不能“回头”,一去不复返的。“不吃回头草”只是一句俗话,如果愿意,任何一匹马都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光顾”同一颗草,前提是那棵草还在那里等着这匹马。

    遗憾的是,由于“好马不吃回头草”这一莫名其妙的古训,使得多少“草”依旧而“马”不见,这种现象与其说是观念问题,我看不如说更多的是由于面子问题。

    好好想想我们的人生,如果回头的草还在,如果前方的路太崎岖,甚至一直通向沙漠,又凭什么不可以回头?那些非要找到下一颗更好的草的家伙,在蹉跎了一生的岁月之后慨叹惋惜,才发现其实最好的已经错过,这样的所谓“好马”,真不知好在哪里。如果“回头草”肥美可口,甘之如饴,而且还在那里等着你,我们看倒不如立马掉头启程,这才是一匹真正的“好马”,正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吃回头草的目的是使自己活得更好。

    人各有性,当然人也各有其志,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观与处世之道,我们不可苛求每个人都得去吃回头草,但在面对残酷的现实时,我们要劝说一句:饿死的马,就只能说是一匹死马,而非一匹好马了!

    谬误44.行业轮流转,不行咱就换——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最初找工作,也许你只是为了生活想赚两个面包钱暂时屈就,满以为“行业轮流转,不行咱就换”,但是一旦踏入那行,你就要小心陷进去出不来,以防造成“入错行”的悲剧,因为转行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人情的牵绊,恩怨的纠葛,想“转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一句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真有这么严重吗?

    在古代,“嫁错郎”似乎比“入错行”更严重,因为女人嫁错了人又不能离婚,而“入错行”若是改行则不会有道德和社会规范的顾虑;不过现代社会恐怕是倒过来了,女人“嫁错郎”大不了离婚,追求第二春甚至第三春的女人多得很;而男人“入错行”,虽然可以转行,但是真要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

    据一家报社报道,一位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在一家运输公司做搬运工十几年。这个报道确实有点令人吃惊。当记者采访他时,那位大学毕业生解释说他当年从学校毕业,一时找不到工作,便经人介绍到运输公司当临时工,赚点零用钱。没想到工作一段时间后,因为已习惯了那个工作和周围的环境,也就没有积极去找别的工作,于是一做便是十几年,现在年近四十,也不想换工作了。他说:“换工作,谁会要我呢?我又有哪些专长可以让别人用我呢?”

    看了上面的例子,也许有人会说:转行有什么难?说转就转呗!

    也许你是可以说转就转的人,但恐怕绝大部分的人都做不到,因为一个工作做久了,习惯了,加上年纪大了些,有了家庭负担,便没有勇气去面对新的行业了。另外,因为转行要从头开始,怕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也有人心志已经磨损,只好做一天算一天,有时还会扯上人情的牵绊、恩怨的纠葛,种种复杂的原因,让你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觉。

    其实行行出状元,并没有哪个行业不好,哪个行业才好,那为何又提醒人们“千万别入错行”呢?

    这就告诉我们,找工作一定要睁亮眼睛,找适合你的工作,找你喜欢的工作,找有发展前途的工作,千万别因一时失业,怕人耻笑而勉强去做自己根本不喜欢的工作。人总是有惰性的,不喜欢的工作一旦做习惯了,就会被惰性套牵,不想再换工作了,一日过一日,转眼三年五年过去了,那时要再转行,就更不容易了。

    另外一点是,找工作千万别涉入非法行业,这种行业有可能让你致富,但事实上是在刀刃上行走,警察的追缉、法律的制裁、同行的火拼、陷害,不吃牢饭不送命,也要被人看不起。浪子回头金不换,但谈何容易,大部分的人都因为黑饭吃惯了,最后还是回到本行……

    如果你真的“入错行”,也有心转行,那么就要铁了心,毅然决然地转行,否则岁月是不饶人的呀!

    不过,在转行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你的本行是不是已经没有发展前途了?同行们如何看待?专家的看法又如何?

    经过反复对比、衡量,如果真的已无多大发展前途,你就要另找出路。

    第二,你是否真的不喜欢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是否根本无法让你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如果你觉得已经是阻碍你前进的跘脚石时,换句话说:你觉得越干越没趣,越干越痛苦时,就另辟溪径。

    第三,对所要转换的行业的性质及前景,你是否有个充分的了解?你的能力在新的行业是否能如鱼得水?

    决定改行前,你一定要对新行业客观的和理性的评估,而不是急着要逃离本行所进行的一厢情愿的自我欺骗。

    第四,转行之后,会有一个适应阶段,甚至经济上青黄不接,可能影响你和家庭的生活,你是否做好了心理准备?

    因为转行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在转行期间,由于对新行业的业务不太熟悉,可能会好长时间找不到具体工作,没有工作,也就没有经济保障。因此,必须要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

    如果你对上述问题都能妥善地解决,那么你就可以转行了!不过,有很多事情常出人意料,事先在评估和判断时都很好,真正做时才发现并不像预期的那么顺利和乐观,转行也是如此。因此除非真的迫不得已,否则还是劝你别急于转行。

    当然,话得说回来,我们这里并不是教你委屈自己死守本行,只是提醒你转行的风险太大,你最好要有坚定的决心和非凡的魄力,否则,你一生的希望和幸福可能都会倒在里面。所以,最好不要轻易转行,尤其不能听别人说哪个行业好,就嫌弃自己的本行!这种“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态会让你一辈子都在转行,一辈子都不得安定!

    谬误45.做领导就要有领导的架子——对属下也不防“哄一哄”

    “对上捧,对下压”好像是某些领导常用的职场生存方法。对上“捧”,就是对上司赞美有方;对下“压”,就是摆架子,时时处处显示自己的权力比属下大,有点摆架子。而真正聪明的领导,懂得对下“哄”,因为下属自以为不配“哄”,所以被“哄”之后就会喜出望外,回报也格外的高。

    许多人做了领导后,特别喜欢摆领导架子,但从做人的观点看,这种做法是大错特错了。

    真正懂得职场生存的人,是不会在属下面前常摆领导架子的,相反,他们还常对手下“哄一哄”。

    一般来说,手下和你的等级距离越大,这“哄”便越受用!当然,所谓的“哄”有许多方法,可软“哄”也可硬“哄”。

    陈总经理今天看到办公室助理小王新配了一副名牌眼镜,便赞他戴这副眼镜好看。这就等于陈总轻轻地“哄”了小王一下,而小王听到老总赞他,也许比女朋友赞他还要心花怒放。

    身为高层的你偶尔对低层哄一哄,这是职场交际的高招。你的心底里的想法大可和表面纾尊降贵的友善表现相反,只要做得像样,这一招的效果可以大得出乎你的意料。

    有人在办公室摆足架子,对手下恶言呼喝,最终目的也不过是想令手下好好给你办事。其实,有时还不如和颜悦色,“哄哄”手下来得有效。

    像陈经理赞小王的眼镜框,便是一个好例子。

    此招不亢不卑,像信手拈来,像关心下属的私事而不像故意“哄”他,只是赞美一句而已。

    说了一句话以后,小王便可能称赞陈经理是关心自己的好老板,以后陈经理叫他办事,他也会分外卖力。对小王来说,这简直像知遇之恩!

    这个例子虽然说起来有点夸张,但事实正是如此,地位越低的人越会感恩图报,越会有义气。这类人其实最值得亲近,甚至值得和他交朋友。

    偶尔这样“哄一哄”你的手下,完全不用费气力,但要注意不宜常做,偶尔适度,恩威并重即可,做多了反而显得太假。

    谬误46.能力强自然要薪水高——力量决定一切

    有能力是好事,至少可以在职场里分得一杯羹,不必为没有面包而天天踏破铁鞋。不过,有能力就想天天吃海鲜,那就得看看你是否真的有力量,如果没有力量,最好不要乱要求,否则面包都得缺几餐。

    小徐刚从学校毕业,很顺利地进入一家小型公司担任职员,说好试用三个月,期满调薪。

    公司人不多,小徐自认为工作胜任愉快,和学校的生活并没有多少差别。有次同学聚会,一比之下才发现自己拿的薪水和别人差很多。

    “你的能力不应该拿这么少的薪水!”同学劝道。

    小徐如梦初醒,忿忿难平,终于按捺不住,找老板“谈判”。她向老板表示自己有能力,不应只拿这样的薪水。老板不置可否。小徐认为自己“胜券在握”,谁知五天后,她的薪水并没有调整,小徐十分尴尬,觉得进退两难,耐了半个月,终于辞职了。

    职场虽然复杂,但在复杂中还是有不变的铁律,这些铁律在任何人身上、在任何时间及场合都不太可能会改变,而小徐很明显地触犯了这些铁律,因此也可以说,从这些铁律来观察,小徐的要求落空,根本不用等到发薪日就可以确定的。

    小徐触犯了哪些铁律?

    第一,“资历”的铁律。

    资历不代表能力,但却代表了“力量”,他可以让人在某些时机、场合取得优势;换句话说,资历深的人声音大,有“份量”;资历浅的人不要说声音大小,甚至连发声的机会都没有,就算主管或老板给你“发声”的机会,其他人也会有意见,哪怕他们的学历能力都不如你。这种人性的特质,连老板或主管也无可奈何,而这也就是有些初来乍到的人不随便开口,一开口就表示“我是来学习”“请多指教”的原因。小徐来公司不到三个月,还在“试用”期间,而且刚从大学毕业,一般事都难开口,更何况“薪事”呢!

    第二,“贡献”的铁律。

    人眼看高不看低,有成就有贡献,自然可以获得别人的尊敬与“臣服”;在一个单位里,“贡献”更是奠定个人地位的重要条件,也是谈判时的重要筹码。有“贡献”,说明了你是个有能力的人,也标明了你的“价值”,老板需要你的能力,你的要求,他应当会接受。若没有丝毫贡献就去谈判,老板是不可能基于“善意”而答应你的,因为他不了解你的能力,而且他若答应你,他将如何面对他人?小徐才到公司,工作还不算熟练,这么草率就去找老板谈,实在是不知天高地厚。

    第三,“平衡”的铁律。

    一个无资历、无贡献的人是没有权利要求什么,也不可能得到什么的。这是因为一个团体里需要平衡。不仅老板或主管会主动去制造、维持平衡,同事之间也会去制造、维持平衡,能有平衡的状态,则每个人都可受到“平衡”的庇护,而不致失去立足的根本。另外,老板也需要和下属维持一种平衡的相对关系,也就是说,老板不希望他的下属爬到他头上去,因为一旦这种平衡遭到破坏,老板将会在领导统御上产生困扰:一旦属下壮大,他将失去统御的力量,成为被宰制者。以小徐为例,如果老板轻易在各种条件没成熟的情况下答应小徐的要求,以后怎么办?是不是任由小徐要挟?对其他员工又做如何交代?

    小徐不自觉地触犯了这三条铁律,期望落空势所必然,其实,小徐理想的做法应该是:先做满三个月,看老板是否调薪,如果没有,再去“了解”,确定试用是否“及格”,如果老板并无不用你的意思,那么在工作上多表现,再去要求调薪。

    总而言之,没有力量,是没有谈判的权利的,这是职场中的铁律。

    谬误47.上班就是为了赚几个钱——不为薪水所累,要为抱负而活

    上班是为了赚钱,如果你只为赚几个钱而没有更高的追求,你的工作就不会尽心尽力,那么明天你就会失去上班赚几个钱的机会。工作,不要为薪水所累,而要为抱负而活。只有这样,你才能既赚到钱,又活得有意义。

    看那些成大事者,他们当初工作,并不仅仅为薪水而工作。在他们的眼里,薪水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所以他们在工作上从不偷懒,兢兢业业。

    一个人如果只为薪水而工作,没有更崇高的目标,那么只能用碌碌无为来形容他。最终受害最深的不是他所在的那个公司,而是他自己。

    有一些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壮志凌云,总对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希望一到工作岗位上就得到重用,就应该得到相当丰厚的报酬。他们在工资上喜欢相互攀比,工资成了他们衡量一切的标准。但事实上,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缺乏工作经验,是无法委以重任的,薪水自然就难以如他们所愿,于是他们的怨言自然也就比较多。

    也许是耳闻目睹父辈或他人被老板无情解雇的事实,现在的年轻人往往将社会看得更冷酷、更严峻,因而也就更现实。在他们看来,我为公司干活,公司付我一份报酬,等价交换,仅此而已。他们看不到工资以外的东西,曾经在校园中编织的美丽梦想也逐渐破灭了。没有了信心,没有了热情,工作时总是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能少做就少做,能躲避就躲避,敷衍了事以应付他们的雇主。他们只想对得起自己挣的工资,从未想过是否对得起自己的前途,是否对得起家人和朋友的期待。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在于他们对薪水缺乏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他们感觉自己所得的薪水太少,就是怎么努力好像与自己的要求相差也太远,与其勤于工作,还不如得过且过,反正只要不下岗,每月能拿着钱就行。

    不要为薪水而工作,因为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虽然是最直接的一种,但也是最短视的。一个人如果只为薪水而工作,没有更崇高的目标,他将失去一切前进的动力。

    一个以薪水为个人奋斗目标的人是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从来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虽然工资应该成为工作目的之一,但是从工作中真正获得的更多的东西却不是装在信封中的钞票。

    一些心理学家发现,金钱在达到某种程度之后就不再诱人了。即使你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但如果你忠于自我的话,就会发现金钱只不过是许多种报酬中的一种。试着请教那些事业成功的人士,他们在没有优厚的金钱回报下,是否还继续从事自己的工作?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绝对是!我不会有丝毫改变,因为我热爱自己的工作。”想要攀上成功之阶,最明智的方法就是选择一种即使酬劳不多,也愿意做下去的工作。当你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时,金钱就会尾随而至。你也将成为人们竞相聘请的对象,并且获得更丰厚的酬劳。

    不要仅仅为薪水而工作。工作固然是为了生计,但是比生计更可贵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做值得振奋的事情。如果工作仅仅是为了面包,那么生命的价值也未免太低俗了。

    人生的追求不仅仅是满足生存需要,还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有更高层次的动力驱使。不要麻痹自己,只告诉自己工作就是为赚钱——人应该有比薪水更高的追求。

    工作的质量决定生存的质量。无论薪水高低,工作中尽心尽力、积极进取,就能使自己得到内心的平衡。工作过分轻松随意的人,无论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都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将工作仅仅当作赚钱谋生的工具,这种想法本身就让人蔑视。

    谬误48.只有实话最安全——会做媳妇两头瞒

    一个满嘴谎言的人肯定不会受到别人的喜欢,但是,一句谎言都不说的人,也不会受到别人的喜欢。

    道理很简单,“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个人若不会在特别需要的时候设法说点儿谎话,任何场合都是实话,那这个人就比较麻烦了。

    当我们找到了工作,满怀信心走进办公室时,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分寸,有时为了生存,有必要说说谎话,这不是教你使诈,如果实话实说会害己害人。实话实说并不代表真诚,只代表着上司给你的一道好菜——炒鱿鱼!

    王泉在一家商贸公司上班,一天下班后,他和同事刘佳走在一起。刘佳这些天心里很郁闷,和上司的关系十分紧张。二人边走边聊,刘佳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指出上司对待他的种种不公平,还把上司的无知、浅薄及一些丑事统统信口说了出来,最后,怒犹未尽,忍不住又大骂了一通。

    过了些日子,上司在王泉面前也谈起了刘佳,言语之间非常不客气,怒斥刘佳的不顾大局、平庸无能、不思进取、不善开拓等诸多缺点。末了,上司问王泉,可曾听见刘佳在他面前说过自己什么坏话?

    王泉是一个诚实的人,此时,他该怎么办呢?

    无疑,王泉面临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不把刘佳的话告诉上司,另一种选择是十分诚实地把刘佳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上司。

    如果王泉选择前者,上司的气慢慢地消下来,有一天当他冷静下来后,会比较公正合理地处理好与刘佳的关系。

    但如果王泉选择后者,上司会对刘佳记恨在心,一定会找个机会教训刘佳的。

    如果上司是个非常精明的人,他会进一步设想,你王泉在我面前讲你同事的坏话,你肯定会在其他人面前讲你同事的坏话,你甚至还会在其他人面前讲我的坏话。因此,对你这种人也不可信任,至少要留两手。

    通过上面的这件事,我们发现,使用谎言,能使三方面都得到好处,而讲实话,却让每个人都受到损害。可见某些善意的谎言在职场人际关系中也有其特殊的作用。

    人性是具有各种各样的弱点的,完美的人只有在童话或神话中才存在。现代生活中的人都是些凡夫俗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每个人对自己、对他人都常常有各种各样的不满,任何人在一起,都难免会东家长西家短地议论一下别人,议论的过程中,稍不留神就会把自己的一些情绪带出来。这些发自个人情绪的评价并不见得是客观公正的,如果人们在彼此交往中又把这些带有情绪的话东传西传,到最后,这些飞短流长一定会让大家的感情都受到伤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空前紧张,每个人都生活得特别疲惫。

    因此,在职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适当地用一些小小的谎言,可以使人际关系更融洽,更亲近一些。

    正如上面的例子所显示的那样,对上司说实话是火上浇油,促使上司与刘佳的紧张关系更加紧张,而如果不说实话,撒一点小小的谎,假设王泉这样对上司说:

    “刘佳的人挺好的,他从没有在我们面前说过什么闲话!相反,他倒是挺佩服上司的魄力的,最近他有点不开心,他说可能是在某些事情上闹了点小误会,他说你会很好地处理的。你放心,刘佳是不会说什么的。”

    这样一来,上司的怒气不仅会马上消下来,而且他还会立刻反躬自省,认真地考虑对待下属的问题。一场本来可能导致两人大动肝火,甚至让上司难堪、同事失业的争端就此化干戈为玉帛了。而且,即使有一天上司发现王泉讲的不是实话,他也不会怪罪王泉,他会认为王泉为人厚道、心地善良,会处理事情,根本想不到什么说谎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句俗话,叫做“会做媳妇的两头瞒,不会做媳妇的两头传”,说的也是同一道理。人们在职场里一起相处,有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是不能以简单的原生态去对待,适当说一些假话,应付应付,什么都会过去的。

    所以,在职场中,面对有些情景,我们不一定非讲实话,因为实话有些时候对人、对己、对事无益。既然真话会伤害别人,我们就要考虑改变方式了。

    谬误49.面对领导要绝对服从——不要奴才要人才

    你是个唯唯诺诺的人吗?如果是,请尽快改正这一坏习惯,它是职场生存的大忌,只能让你在人生路上原地踏步一事无成。

    唯唯诺诺,是退缩、软弱、依赖、懈怠的象征。一个人说话唯唯诺诺,办事唯唯诺诺,只能说明这个人很窝囊,难有发展。尤其是一个唯唯诺诺的下属,恐怕一辈子都要在原来的职位上蹲着。

    对领导的无条件服从是一个人没有自信、没有魄力,缺乏勇气的一种表现,是一种软弱的心理缺陷。唯唯诺诺者多遵守纪律,乐于服从,但在许多情况下,这种服从对领导者来说是一种无用的服从。因为这种人给人的感觉便是,难当大任,不可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独当一面地成为领导的“台柱子”。

    被称为“推销之神”的日本明治保险公司理事原一平就是靠着他的勇气和胆识而获得领导赏识并最终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的。

    原一平在31岁时,仍不过是明治保险公司的一名普通外务员。一次,他想拜见三菱财阀的最高负责人兼本公司理事长川田万藏,请求他写一封介绍信,以便结识日本各企业高级经营人员,开展保险业务。

    他走入三菱总公司大厦川田理事长的会客厅,坐了好长时间,竟睡着了。后来,他的肩膀被人戳了几下,只听见川田理事长大声喝道:“有什么事啊?”原一平吓了一跳,狼狈地站起身来,好半天才说清来意。

    川田没好气地反问道:“什么?你想要求我做介绍保险对象这种玩意吗?”

    原一平听后,不禁气冲冲地嚷了起来:“你这个混账东西!你竟然说保险是一种‘玩意’,公司不是一直教育我们说保险是正当事业吗?亏你还兼着保险公司理事长哩,我这就回去告诉大家。”说罢,他掉头冲出客厅。

    原一平十分沮丧,很晚才回到家。一进门,却看到川田派人送来的急信,上面写着:

    “今天你特意来见我,我却白活了这么大岁数,没能善待你,实在失礼了。明天是休息日,如不嫌弃,请你到舍下一趟。”

    第二天,原一平受到了接见。川田从原一平的暴怒中欣赏到他对工作的忘我热忱,认为他是一个尽职的人才,决定予以重用。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下级应该在工作中表现出勇气和热忱,敢于指出领导的错误,敢于表现自己的才能和自信,从而使领导认识你、欣赏你、信赖你,并委以重任,成为领导事业上的助手和知音。

    所以,一个有抱负的下属要想获得领导的重视和尊重,使自己成为一个对领导有用,甚至是无法离开的人,就要尽量避免唯唯诺诺这种软弱的表现。

    正如曾在日本电力公司服务,被人称为“公司之鬼”的松永安左卫门曾经说的那样:“人要有气魄,只要有气魄,天下无难事。丧失气魄的人,就没救了,有气魄者,地位、金钱,均可纷至沓来”。

    我们说,下属能够取信于领导,能够为领导所重视和尊重,最重要的是不仅要有实力还要有方法。聪明的下属会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的才干和魄力,替领导解决问题,领导才不会忽视你。而唯唯诺诺靠的则是领导的怜悯,一旦他不再需要你时,你便会变得一无是处,而且,你的软弱表现还会助长他的侵害性行为。

    唯唯诺诺,会使你的才干被埋没,得不到领导的赏识。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不敢提出反对意见,你的很好的想法也就不为人知,你的才干就无法充分发挥出来。没有对你工作能力的欣赏,领导是绝对不会看重你的。

    唯唯诺诺,会使领导对你的才干产生怀疑。唯唯诺诺,是一种消极的行为方式,表现的是人的性格中不求进取、不够强大的一面。而许多工作的开展,则特别需要人的勇气、毅力、坚韧、果断、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创造性精神。显然,唯唯诺诺者不会让领导感到放心并把重担交付给你。一个下级,不能替领导做大事,又怎么能为领导所重视呢?一旦领导对你留下缺乏才干、没有气魄的印象,你将会失去很多宝贵的机遇。毕竟,每一个下级都是不想一辈子碌碌无为,永远停留在被领导的位置上的。

    唯唯诺诺,会使你创造不出使领导满意的工作实绩。唯唯诺诺者有一个特征,就是比较依赖,不能够脱离开领导的直接指挥和明确指示而独立地开展工作,工作中也是谨小慎微,胆小怕事,不敢有所创新,不敢越雷池半步。试想,领导之所以把一部分工作交给下级去做,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下属能很好地完成它,如果你仍旧需要事事得到上级的确切命令才能行事,这就等于把他分配给你的工作又踢了回去,他一定是不会高兴的。而且,事实上,要做好任何一件事,都离不开人的勇气和胆识,许多工作还需要人的创造性,没有或缺乏这方面的素质,就难以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而一个没有工作实绩,在领导眼中是无能之辈的下属,想获得领导的欣赏和重用,可能性实在是很小。

    如果你不幸是个唯唯诺诺的人,从这一刻就改正吧,唯唯诺诺的性格就像生命之船上的蛀虫,有百害而无一益。

    谬误50.忠臣不事二主——良禽择木而栖

    “忠臣不事二主。”是说你要尽心尽力尽忠地侍奉自己的老板。但如果你的领导平庸无能,不可理喻,你还拼死报效,依奉忠臣不事二主之德,其结果必然是自取其辱。

    “良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如果你有才,最好还是择主而事。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嫁二夫”。其实,从人的思想角度来看,持这种观点的人未免太过迂腐。常言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倘若遇到一个丝毫也不赏识你的上司,整天度日如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尽管你使尽浑身的解数也永无出头之日。在这种情况下,弃暗投明改换门庭也并不是什么难堪的事。或者你所遇到的上司,根本就是那扶不起来的阿斗一个,那又何必跟着他活受罪呢?“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入错行”与“嫁错郎”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知错不改。天下之大,为什么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呢?“入错行”跳槽重新选择就是了;“嫁错郎”赶紧离婚另寻如意郎君亦为明智之举。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谋略家姜子牙,既是一位善于出谋划策的谋略大师,也是一个“朝秦暮楚”之徒,在当时那种以当“忠臣”为荣的时代,姜子牙才不管什么“忠”与“不忠”,在他眼里根本就没有什么能不能“事二主”,而是巧用计策,果断地投入“二主”的怀抱,并且鼓动和帮着“二主”毫不手软地夺了“先主”的江山社稷。

    姜子牙,本名吕尚,是我国上古时期最为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姜子牙生活在商朝末年,当时纣王无道,荒淫无度,社会矛盾急剧激化。与此同时,商王朝周围各诸侯国迅速崛起,特别是西伯姬昌(后为周文王)励精图志,大有取代殷商之势。

    姜子牙生逢乱世,虽有经天纬地之才,无奈报国无门,潦倒半生。他曾在商王宫中做过多年小吏,虽然职低位卑,但却处处留心。他看到商纣王整天沉湎酒色,荒废国政,几次想冒死进谏。一则想救民于水火,二则可以因此受到商纣王的赏识,求得高官厚禄。然而姜子牙后来见到大臣比干等人皆因直谏而送了命,商朝气数已尽,商纣王已不可救药,自己不愿糊里糊涂地陪着无道的商纣王殉葬。于是,便决定另攀高枝,改换门庭。

    当时,姬昌立志复兴周国,除掉纣王,求贤若渴,正是用人之时。姜子牙为了引起姬昌的注意,一开始便能获得姬昌的器重,便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在渭水之滨的兹泉垂钓。这个地方风景秀丽,人迹罕至,是个隐居的好地方。当然,姜子牙并非是要在这里老死林下,而是在此静观世变,待机而行。

    这一天,姜子牙听说姬昌要来附近行围打猎,便假装在兹泉垂钓。这时候,姜子牙还是个无名之辈,身为西伯的姬昌当然不会认得他,但姜子牙却见过姬昌。为了引起姬昌的注意,他故意把鱼钩提离水面三尺以上,而且钩上也不放鱼饵。这种荒诞的举动,果然让姬昌觉得奇怪,便走上前充满好奇地问道:“别人垂钓均以诱饵,钩系水中。先生这般钓法,能使鱼上钩吗?”

    姜子牙见姬昌对人态度谦和,对自己这个年迈的老者,没有一点“伯爵”的架子,果然是个非凡人物,便进一步试探道:“体道钩离奇,自有负命者。世人皆知纣王无道,可是西伯长子就甘愿上钩。纣王自以为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却放跑了有取而代之之心的西伯姬昌。”

    姬昌闻听此言,大吃一惊。心想:这位老人身居深山,何以能知天下大事?更为不解的是,他怎能把我姬昌的心迹看得如此透彻?肯定不是凡人!便赶紧躬身施礼,态度诚恳地说道:“愿闻贤士大名?”

    “在下并非贤土,乃老朽吕尚是也。”

    “刚才偶听先生所言,真知灼见,字字珠玑,不瞒先生,足下就是你说到的姬昌。”

    姜子牙此时才装出一副吃惊的样子,诚惶诚恐地说:“老朽不知,痴言妄语,请西伯恕罪。”。

    姬昌连忙诚恳地说道:“先生何出此言!今纣王无道,天下纷乱,如先生不弃,请您随我出山,兴周灭商,拯救黎民百姓。”

    姜子牙假意客套了一番,即随同姬昌一起乘车回宫,一路上纵论天下大势,口若悬河。姬昌如鱼得水,相见恨晚,回宫之后,立即拜姜子牙为太师,视为心腹。从此以后,姜子牙官运亨通,飞黄腾达,并且为灭商兴周出了大力。

    俗话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子牙,在商纣王这棵大树即将倒下,无法再行依靠的时候,只略施小计便攀上了姬昌这棵长势茂盛的大树,果断地弃暗投明,“事二主”做了周朝的太师。倘若他愚顽地报定“忠臣不事二主”的陈腐观念,恐怕到老死也不过是商纣王宫中一个叫不上名字的小官吏,永无出头之日。

    姜子牙的“择主而事”并不为过,事实证明他的举动无论是对于自己,对于武王,还是对于商周子民都是有利的。

    所以在职场拼斗的人们,你要懂得择主而事,该跳槽时就跳槽,这样,既对“二主”有益,也对自己和事业发展有利。

    谬误5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做工作的主人而非奴隶

    一个热爱工作的人,不一定就要成为工作狂,天天惟工作是从。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钱是赚不完的,我们要做工作的主人而并非做工作的奴隶。

    工作努力是对的,但夜以继日地工作,无休无止地工作是错的。对大多数人来说,特别是年轻人,生怕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为了“老大不伤悲”,他们拼命地工作,为了将来“少干活”或“不必工作”,为了有朝一日能游山玩水,享受清福,他们把工作当饭吃,在工作中奋斗不息,甚至在工作中无法自拔,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一样,完全无法让自己停下来。

    或许你不愿承认,并且辩称:“我这是热爱工作,不是什么工作狂。”那么,我们不妨看一下,“工作狂”与“热爱工作”有什么不同。根据心理专家的解释,一个热爱工作的人,不见得就会对工作上瘾;相反,一个工作上瘾的人,未必就是热爱工作。如果一个人不论吃饭、睡觉、读书、聊天、玩乐的时候,心里都每时每刻地想着工作,那可以肯定,这个人100%的是工作狂了。

    心理专家分析,每一个工作狂都有不同的工作动机。如有些人嗜好工作中的侵略性;有人依赖井然有序的工作来满足被动心态;也有人是想借工作来麻痹自己;还有的人则是因为激烈的竞争需求,用工作代表胜利,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工作狂虽然面目各异,举止互不相同,但是仍有一些共性可寻。

    1.工作狂偏好技能,并且尽量避免无需用到技能的场合。像表达感情、想象力这一类的事,通常他们比较畏怯。

    2.工作狂的心中充满定义、原则、目标、方法、步骤、策略等等,遇到难以理解的事,他们绝对无法接受“笔墨难以形容”这类的说法。

    3.工作狂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事,总是引导攻击每一件事。即使他在看一部电影或者一本书的时候,恐怕心里也是想着:“如果换成我来演、来写,就会如何如何不同。”

    4.工作狂无法享受“现在”的感觉,完全受制于工作的目标、成果和终点。

    5.效率是工作狂的信仰之一,而且近乎吹毛求疵,任何浪费、损失都令他们勃然大怒。

    对照上面的几点,你心里也应该有个谱了。你是不是工作狂,只有你最清楚。你要不要变成工作狂,也完全由你决定。但是你必须相信一件事,虽然有很多的书籍以及专家教导我们要热爱工作,但你不要错误领会,那绝对不是要我们变成工作的奴隶,完全被工作操控,而是要我们去做工作的主人。

    热爱工作自然是一件好事,但若对工作沉迷上瘾,并不是件好事。

    按理说,我们人类都有好逸恶劳的弱点,但事情常常都有例外,有些人对于工作本身沉迷上瘾,从工作的本身、工作的过程中他会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而对于工作的结果、工作的效率却并不是特别关心。这种人我们就称其为“工作狂”。

    你可能会说,这还不好吗,一天到晚工作那么长时间,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对工作痴迷到一种忘我的程度。这种人还不一定成功,真是天理难容!

    首先我们要搞清的一个问题是,工作时间长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工作效率高。大凡成功人士都有过工作时间超长的记录,在事业到了关键时刻,在研究项目到了紧要关头,在事情到了火烧眉毛的情况下,通宵达旦工作的事情会常有。但这些人注重的是工作效率而不是工作本身,因而不能说工作时间长的人就是工作狂。真正成功的人士,与工作狂的区别是,前者合理地运用时间来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不是单从工作本身得到乐趣;同时,他们不会让工作干扰到自己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诸如会朋友、与家人团聚,还有其他的业余生活,等等。

    无论造成工作狂的原因是什么,总之在这种状况下的人显然只关注“忙碌地活动着”的工作本身,而不是把问题解决或是把事情办好的“成就”。说得严重一些,绝大多数工作狂实际上有着不健康的心理,患有心理疾病。如果真的这样,如果自己还无法从痴迷状况下解脱,就不妨去瞧瞧心理医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