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说我的奋斗-精神—做自己的救世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Top17诚信精神是第一位的

    简单的背后首先是信任。没有诚信体系,做不到简单。阿里巴巴现在对消费者退货,信用好的直接退,钱几秒钟内直接到账。基于信用体系,几秒钟退款,这比额外请一堆客服,证明这证明那的成本低。前提是我知道你的信用,而且破坏信用的成本太高,人们轻易不敢去破坏。

    提要:马云是很讲究诚信精神的,整个网络体系缺乏的就是诚信,所以,马云总喜欢把诚信拿出来说事,处处兜售诚信,因为阿里巴巴吸引客户和消费者的根本就是诚信,没有诚信,支付宝也不能做,淘宝、天猫都做不起来,诚信是马云创业之初就强调的一种精神,因为他的公司无诚信则不能生存。

    启示录:我们观察马云的演讲,几乎处处都在讲诚信,因为在互联网时代,阿里巴巴是依托互联网而生存的,诚信是阿里生存的必要条件。支付宝就是为解决诚信问题而生,如果没有诚信,阿里的所有交易都不能实现,马云深知社会诚信体系越健全,阿里巴巴的基石越牢固。所以,马云去任何地方都宣传诚信,马云的诚信与道德关系不大,与商业模式关系很大,马云所讲的诚信是一种经商的精神,一种契约规则。他嘴里的诚信与我们平时的诚实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诚实是有一说一,而诚信重在信,是一种商业承诺,一种商业规则,这种规则建立起来,才能保证消费者和商家的利益,也才能维护阿里巴巴健康有序的运行。

    Top18永不放弃

    第一,想清楚梦想后,要确定该做什么,而不是能做什么。还要懂得舍弃,每个人都要舍得,关键的时候,需要后退一步。

    第二,今天要向李嘉诚学习,他是永远将钱放在桌子上,跟别人分享。在关键时刻,作舍得的决定是很重要的,平时谁都敢说,但关键时刻谁敢去做?往往公司遇到重大的困难时就是该做些什么的时候。

    很多企业如果两年内还未打开市场,就会后悔以前的决定。阿里巴巴有今天,很重要的一点是9年以来,我们只做电子商务,没有进入过其他的领域,如果说当初是为了赚钱,或者是为了早点活命,或者是为了套现,完全可以进入到短信或者是网游市场。但“起大早赶晚集”是很危险的,所以9年中,我自己跟自己讲,反正已经是9年了,不在乎再熬90年了。有这样的心态,才有可能前进。

    提要 马云一直强调只有自己能救自己,就是失败的时候,你要自己承担;成功的时候,你也要自己判断。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助你。自己要学会选择和放弃。这段话是马云在2008年“网商论坛”上的一段演讲,以哲学的思维来告诉人们选择和放弃的智慧。

    启示录

    马云说,很多企业如果两年内还打不开市场,就后悔以前的决定,而阿里巴巴能够成功,是因为9年来坚持走电子商务。

    马云说的没有错,如果一个企业在两年内打不开市场,就会考虑退缩,如果一个职业经理人在两年内做不出应有的业绩,很快就会被老板开掉。为什么中国的企业大多数都如此急功近利,而只有马云却能够这样坚持。

    我们看山西的煤老板、温州的大富豪,组成了炒房团,用剩余的资金搅动着股市和房产,却没有用于自己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中国可以诞生富豪,却很少诞生优秀的企业家。因为富豪是为自己赚钱,让自己变富裕;而优秀的企业家却是为大家赚钱,让大家变富裕。

    做富豪容易,做企业家难,马云把股份套现,所获得的收入肯定比现在多,但是马云不这么干。因为他要做一番大事,在这种巨大的责任下,做出的取舍,就有着战略意义。为什么马云每次的判断都能成功?因为他用一种社会责任的心态在判断,而很多民营企业家却是以赚钱的思维来判断,以利润的标准来衡量。

    Top19 没有竞争对手是很痛苦的

    我们真的是傻走了9年,原先很多人跟着我们,后来很多人都开始不干了。

    我记得前段时间我在深圳跟一个客户交流,他说他们面临这么大的竞争没法生存,光做手机的企业就有几千家。我就问自己,中国有那么多人才吗?一定没有。一个月会成立1000家公司?一个月会倒闭1000家公司?所谓品牌就是别人都死了,你还活着。

    我发现阿里巴巴走到现在为止,没有竞争对手,我们必须培养良好的生态链竞争体系,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电子商务中来。有一点想告诉大家,阿里巴巴至今为止没有改变过第一天的梦想——帮助全世界的中小型企业,这是我们的使命,这不会改变。

    提要 阿里巴巴刚刚上市不到一年,马云风光正盛,他的伟大是历经艰难熬出来的。他有一种“傻走”的精神让他坚持了下去。在这期间,有的人坚持住,熬过来了;有的人坚持不住,就不干了。马云回忆往昔,有一种“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感慨。

    启示录

    马云说自己的企业没有竞争对手,是因为他这个公司一开始是无人看好的,所以进入他这个行业的人很少,导致现在他几乎没有竞争对手。

    市场就是这样,一个项目如果大家看好的话,就会纷纷上马,从而导致资金过度追逐,稀释利润率。而马云的项目无人看好,自然没有人愿意涉足这个行业。

    他今天能够享受到无人竞争的福果,在于他“傻走了九年”,马云在北京折戟沉沙,在草坪上他的员工痛哭流涕,四年的坚持没有换回应有的回报,失败的辛酸让他的梦之队除了悲伤已经别无选择。

    痛定思痛,决定再接再励,他的梦之队选择远赴杭州,在一个湖畔花园重新起航。

    阿里巴巴和他的团队几经磨难,社会上对马云也众说纷纭,但马云却坚持走自己的路。正如阿里巴巴刚上市的时候,马云讲:“11月6号那天,我突然变成英雄了,而11月5号却还有人说我的模式不行,11月6号上市以后股价一涨,人们都说这个公司有前途,可我还是我。”马云上市时候的伟大是熬出来的,他具备“傻走”的精神,走了9年才熬到成功,但是谁又能看到他“傻走”时候的悲伤呢?

    Top20 使命和价值观

    那天早上克林顿夫妇请我们吃早餐,克林顿讲到一点,说美国在很多方面是领导者,有时领导者不知道该往哪儿走,没有什么引导他们,他们没有榜样可以效仿。这个时候,是什么让你作出决定,克林顿说:”是使命感”。阿里巴巴认为“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是我们的使命感。现在名字最大的企业是通用电气,他们100年前最早是做电灯泡的,他们的使命是让全天下亮起来,这使GE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气公司。

    提要 这是2002年马云在会员见面会上的一个演讲片段,此时的阿里巴巴还是个不大的公司,但是马云就已经给客户强调自己的使命感了,强调要做大事情,要承担社会责任。

    启示录

    使命感是比目标更高一层的精神追求。

    马云把使命定在了要给中小企业带来利益上。阿里巴巴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不管马云的企业还剩下多少钱,不管是大还是小,他认为自己是有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的使命的。他把自己看成一个布道者,来给广大的中小企业传播福音。

    所以有的人给马云的精神定位为一种宗教,说阿里巴巴是“马云教”。因为教会是有使命感的。基督徒们不管在哪里,总是虔诚地信奉着耶稣;不管到哪里,碰到什么样的困难,都坚信传播教义给人带来福音。

    马云的使命是做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要使每个中小企业都尝试到网上交易的快乐。为这个目标,马云一遍遍告诉会员们,阿里巴巴必将成为全球最伟大的公司,加入阿里巴巴是荣耀的,而且网络经商将成为一种趋势,最先做成网商的人必将尝到最新鲜的蛋糕。

    Top21 不要死在明天晚上

    1999年,我们提出要做80年,在互联网最不景气的2001年和2002年,我们在公司里面讲得最多的词就是“活着”。如果全部的互联网公司都死了,而我们还活着我们就赢了。我永远相信只要永不放弃,我们还是有机会的。最后,我们还是坚信一点,这世界上只要有梦想,只要不断努力,只要不断学习,就有成功的那一天。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部分是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个人都不要放弃今天。

    提要 这是马云2004年在“经济年度人物”的获奖感言。对马云而言,2004年是最关键的一年,也是他公司的5周年纪念日。马云第一次获得经济年度人物,激动之余,讲的更多的是坎坷,因为阿里巴巴的一路走来,路上收获的不是欣赏风景,而是承担的风雨。

    启示录

    马云的经典名言是“只要有梦想,不断努力,不断学习,就有成功的那一天。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马云是在互联网企业中活过来的为数不多的企业之一。马云决不放弃的精神和执着追求的态度在这里一览无余。

    每年的经济年度人物评奖是全国经济界的一件大事,时间不多的获奖感言,应该讲述最有意义的、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而马云讲述的却是自己的艰难经历,磨难困苦是马云生命中最为深刻的记忆。就像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然后增益其所不能。”所以马云才用残酷来形容困难,而且残酷的时间很长,今天有,明天还有。但是他们坚信后天是美好的,所以他们要活下去,扛住每一天的压力。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与别人竞赛,就要有马拉松精神,坚持到最后一个人,不用超越他,只要别人都坚持不住了,那么你就是胜利者。所以马云为了要做一个伟大的公司,近乎疯狂地坚持着,以致于很多人都说他是疯子,他当了5年疯子后,成了英雄。

    Top22拥抱痛苦

    有一个梦想以后,你要经历每一天的痛苦,每一天的积累,没有谁一开始就会成功。这么多年来,我上过很多当,犯过无数错误,走过很多误区,经历过各种各样的事情,这是一个创业者最大的财富。不要总想我能赚多少钱,如果这样想一定很痛苦,尤其是在网上创业的。今天这里有很多成功的网商,前面三年根本没有赚钱,天天在网站上贴帖子,泡论坛,我有时候很好奇,晚上这一帮人还在做什么,早上8点起来他们又上网了。这是一种快乐,一种积累。

    提要 做网商,信誉的长期积累是必要的。这个过程是必须经历的,就看你自己能不能坚持。网络信誉度本来就不高,所以信誉度的积累就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能坚持下来的,也就成功了。

    启示录

    对于创业者而言,黎明到来前的漫长黑夜是必须要经历的,那么创业者如何经历这段艰辛呢?马云的看法就是在没有成功前的黑夜里,要享受黑夜、拥抱痛苦。

    选择在网络上创业的人有很多,但是最后坚持下来的却寥寥无几。马云创业之初,也有很多网站模仿,尽管对B2B网站一片质疑,但是还有很多小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林立,可最终只有阿里巴巴走的最远。

    曾经模仿阿里巴巴的企业甚至都直接拷贝阿里巴巴的产品,包括“如有问题,请与阿里巴巴联系”,“发生诉讼,由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管辖”这样的服务条款都屡次出现在这些模仿者的产品服务中。对此,马云说,几年来,在全世界起码有上千家企业宣称自己和阿里巴巴提供同样的服务,不少企业甚至扬言将要取代阿里巴巴!但马云认为,交易平台最关键的就是人气、订单,阿里巴巴经过了数年的坚持,用马云的话说就是傻走了9年,这9年里经历了太多的失败和教训,在长时间的摸索中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和人气,而其他的模仿者没有创新,急功近利,是不可能成功的。

    马云与客户的关系也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磨合过程,网商要从网上赚到钱,就是需要把自己的信息广泛的贴上去,贴的位置越多,贴的范围越广,客户购买的机会才越大。但是这个过程是一个非常持久的过程,不是因为今天你贴了,你就能够挣到钱。需要一两年,甚至几年的时间,有的网友开网店,最开始几年不盈利,但是坚持下来的时候,订单却非常多,因为长期的坚持积累了客户的口碑和信誉。

    Top23 为客户提供价值

    从开始到今天,我永远相信,电子商务只能由商人来谈,商人说有用就是有用,商人说没用,你说再好也是假的。电子商务,电子是手段,商务才是目的,你做的软件、产品,如果对商人没有价值,没有作用,即使投资者把你捧到天上,明天你还是要掉下来的。

    在2000年的9月10日以前,我在公司里讲的一句话是:forget about making more money,我和所有的员工说,不要告诉我这么赚钱,你告诉我如何为客户提供价值,如何能对客户有用。

    提要 黑暗时期必须要保持清醒,这是马云在2001年互联网寒冬时经常强调的。马云看问题总是能直接透视本质,他清楚地知道,阿里巴巴的利润来源就是为客户提供价值。只有客户在阿里巴巴赚到钱了,阿里巴巴才能发展壮大。所以马云强调为客户创造价值永远是第一位的。

    启示录

    马云不听从分析师、专家或媒体的意见,但是他却非常听从客户的,因为客户是阿里巴巴的生存之本。客户的需求得不到体现,客户就会流失,企业口碑就会逐渐变差,即使阿里巴巴做的再大,也会有一天“忽喇喇似大厦倾”。百度的李彦宏说,百度离破产永远只有30天。为什么说只有30天?因为30天不注意客户的需求,就可能使客户流失。客户都是很实际的,哪里的服务好,就去哪里消费。谁能带来价值就跟谁合作。因此以客户的需求为核心,永远都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根本。

    马云知道只要关注客户价值,即使一时赚不到钱,只要客户价值维护好了,那么钱总会赚到的。

    一些创业者只是关注自己的利润,却没有想到如何给客户提供价值。背弃客户价值的根本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里就会变得浮躁,逐渐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总有一天会被市场淘汰。

    Top24 心理素质很重要

    任何企业都处于高度危机状态,有很多网络公司告诉大家,今天好好干,明天我们上市,结果到了明天,没有上市,大家就很失望。

    我们公司告诉员工,明天很残酷,大家都很努力,到了第二天大家发现并没有那么残酷,我们都很高兴。如果有灾难出现,我们都有心理承受能力。每一天阿里巴巴的人都很勤奋,如果大家去参观一下我们杭州的总部,你们一定会很吃惊,我们确实拥有一批非常出色的世界各地的优秀员工。基本上说,我们的心理素质还不错。

    提要 马云更加强调的是心理素质,整个团队的心理素质是做企业成败的关键。在阿里巴巴成长的道路上,马云不但激励自己,更激励他的团队,告诉大家永远不要放弃。

    启示录

    对于刚刚创业的公司,精神对团队的激励作用尤其重要。很多刚创业的企业,几乎是用宗教式的洗脑来团结员工的。

    多数企业在初创时期都会给员工规划一个美好的蓝图。就像马云说的,大多数企业都会告诉员工,今天好好干,明天上市。结果明天没有上市,员工就会很失望。而马云的精神激励却与此相反,他会用困难来先锻炼员工的心理承受力。因此阿里巴巴员工的心理素质都是很优秀的。他们在面对困境的时候,不会退却,团结一致,共渡难关。

    领导者不放弃,团队不放弃,员工不放弃,都有死扛到底的精神,那么还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呢?

    但是不放弃不等于盲目的坚持,创业者一定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坚持,对自己的项目必须有准确而清晰的判断力,只是为了坚持而坚持,结局注定是失败的。

    马云的坚持是因为他永远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他的理想是建立全球最大的B2B电子商务网站,他看清楚了中国存在着大量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需要电子商务的服务,而西方的大企业集团比较多,而且都有自己成熟稳固的渠道,因此阿里巴巴可以在中国生根发芽并长大,很多人认为马云的成功是因为坚持,其实坚持的背后还有独到的判断。

    连自己都不清楚的坚持,不仅仅是浪费时间,而且也坚持不了太久,这种坚持没有内心的推动力,容易动摇。因此,想练就坚持的韧性,首要的是修炼自己的智慧。

    Top25 “我能”

    现在网络开始复苏,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残酷。在我们周围会产生许多竞争者。我们要向竞争者学习,要尊重对方。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们,抄袭我们,大家不用紧张,抄袭对方是不会成功的。我们要尊重对手,选择优秀的竞争对手,如果把理智的竞争对手打成无赖,我们就成功了!我们希望在最困难的时候说:“我能!”

    提要 在2004年,是阿里巴巴强劲增长的时期,马云回顾自己的经历时,感慨自信是他能熬过困境的法宝。马云不仅自信而且还把自信传递给他的团队,使阿里巴巴连创奇迹。在别人看来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马云的团队却做到了。马云总结秘诀就是两个字:“我能”。

    启示录

    马云凭什么有如此强烈的自信,面对任何困难都敢说“我能”。马云真的有着常人不能比拟的才华吗?

    马云自己都说,如果他能够成功,中国80%以上的青年人都能成功,因为马云高考了三年,才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可见马云并没有过人的天赋。但马云之所以敢夸下海口,那是因为马云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精神—比别人更加理智,更有勇气。

    有时候,做事情未必需要多聪明,关键是思维要独到。有一个说法是:“如果没有自己的模式,模仿别人的模式也是很好的选择。”但是马云却坚决不模仿别人,他认为抄袭对方是不会成功的。

    马云认为不管对手多么强大,也有不能涉足的市场空白点。避开对手的强势,发挥自己的优势,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井冈山”。所以他才敢面对任何对手说:“我能。”马云的商业帝国之路是一个长征,从中国黄页开始,到阿里巴巴乃至淘宝网,每个目标的实现都是在路上摸索出来的。支撑马云在这一互联网长征中走下去的,就是他自信精神。因为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有弱点,任何渺小的人物也都有优点。关键就在于自己的思维怎么去想?如果还没交手,就被对方吓的“草木皆兵”了,那么再聪明的大脑,再强大的优势也发挥不出来了。

    Top26 胜利要靠“扛”

    每次的打击,只要你扛过来了,就会变得更加坚强。我又想,通常期望越高,结果失望越大,所以我总是想每天肯定会倒霉,一定会有更倒霉的事情发生,那么明天真的有打击来了,我就不会害怕了。你除了重重的打击我,还能怎样?来吧,我都抗得住。抗打击能力强了,真正的信心也就有了。100个人创业,其中95个人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没有听见声音就掉下悬崖,还有4个人是你听到一声惨叫,他掉下去了;剩下1个可能不知道为什么还活着,但也不知道明天还活不活得下来。

    提要 这是马云2007年在《赢在中国》栏目的点评。马云对创业者的忠告就是要研究死亡的学问,要创业者警惕危险随时存在,死亡随时到来。所以必须练就抗打击能力,这是马云的经验之谈。

    梦想可以是创业,但是创业之路绝对不会如梦一样美丽。

    启示录

    抗打击能力,也是创业者必备的能力之一。

    创业就有风险,有可能失败,而且有可能不止失败一次。连续的挫折会打击创业者的信心。所以马云告诉创业者们,创业不是游戏,而是时刻都会面临的死亡。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必须要有超出常人的抗打击能力。创业者要对困难有充分准备,不要盲目地乐观。

    创业的路上总是成功的少、失败的多,就像歌词里说的:“那一天,不得已上路,为了不安分的心;那一天,不得已上路,为了自尊的生存。路上的辛酸已经融进我的眼睛。”创业为什么有这么多辛酸,因为创业都是在路上。既然选择了创业,就选择了与困难、辛酸相伴。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都是有很强的抗打击能力,都是历经坎坷,才成就辉煌的。李嘉诚创业的时候,曾因为公司一度陷入困境而差点自杀。但是他扛过来了,在艰难困境中经历了一次重生。史玉柱从巅峰跌入低谷,让自己从亿万富翁变成了亿万负翁,这要承担多大的压力,但他却真的像巨人一样依然屹立。抗打击能力是从不断地失败和绝望中历练出来的,就像马云说的一句话:“男人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

    困难是不能躲避的,也不能让别人替你去扛,与其等待别人帮你承担,不如磨练自己的心理承受力。

    Top27 下一个问题会出现在哪里

    我以前想公司大点可能老板就轻松了,但现在发觉越大越累,CEO天天想的就是危机在哪里。我会去关注公司内部的危机,有时候公司内部出些问题是个好事,因为有些东西也许今天没发作但是可能会成为癌症。作为CEO要不断关注癌症的癌变,这个是很痛苦的。所以我觉得阿里巴巴内部有危机: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会使得未来5年出现井喷现象,但是阿里巴巴是不是准备好了?我们7000多名员工,分为5家公司,做的行业已经变成产业链了。有的时候出现不关注行业发展的现象,所以人家起来了,你就相对滑了下去,因此我非常担心我们内部的管理能不能迎合互联网的发展,我们有没有足够的人才,我们的人是不是培养好了。外部危机更大了,阿里巴巴和淘宝网越来越强大,这种强大是在现阶段强大,但是对行业,对于公司非常不好,所以我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建立产业链和生态链。对阿里巴巴的总裁、淘宝的总裁、支付宝的总裁,这三个月以来我在回忆上讲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产业链和生产链。

    提要 “居安思危”,2007年,马云的公司已经上市,马云已经有了足够的资金。他要告诉所有的员工和客户,越是幸福之巅,就越容易跌入痛苦之谷。马云是掌舵人,他要控制住阿里巴巴发展的火候,不能沉寂,也不能井喷,火了就浇点水,冷了就泼点油。这样才能维持公司的强大生命力。

    启示录

    CEO的责任是看到危机,并使危机转危为安,就是让企业不死亡。大企业家都理解这个境界,企业做到一个规模,目的就是让企业不走向死亡。青岛啤酒董事长金志国说:“你看看赢字,首先是一个亡,战略管理首先是一个亡,战略管理首先是管理不死,再管理发展,面对危机。”

    企业发展大了,支出也就大了,管理稍微不慎,就可能出现危机,正是“一蚁之穴,可以溃千里之堤”。所以一个企业的CEO就要防微杜渐,看出企业的弊端,并及时解决。

    当一个企业开始壮大的时候,完善的客户关系已经不成问题,成问题的就是怎么去花钱。这就涉及到管理艺术,著名的80后富豪李想这样描述:“每笔钱的支出,签字的时候都是胆战心惊的。”面对着大把的开支,一个领导者的压力可想而知。企业部门一多,规模一大。就容易出现部门间互相扯皮,干劲不足,争相要钱的局面,钱就不会花在刀刃上。如果不加控制,这样的企业很快就会出现危机。

    各个事业部门之间,互相争利,不相互配合,打乱企业的战略,企业就很危险。所以钱多了的企业未必是好事,马云要提醒各个部门的领导,在钱多的时候,避免“糖衣炮弹”。比如任人唯亲、吃回扣现象等。在规模大了,人多的时候,避免互相推诿责任、各自为政的局面。规模越大,危险越大。

    马云一直是一个理智的人,他似乎可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企业面临困境,他一脸的自信。在企业做到很大规模的时候,他时刻警告自己的团队,居安思危。别人看到的是胜利,他却总去看危险所在。因为时刻准备着应对危机,危机才不会发展到给企业致命的打击。很多企业的失败,就在于被胜利冲昏头脑,盲目扩张。

    Top28 梦想破灭之后

    走的时候我不准别人跟我回杭州,我跟我带到北京来的6个人说:我带你们来了北京但我要回去,我想告诉你们的是,第一,你们可以留在北京,可以加入新浪,可以加入雅虎,我可以打电话推荐,应该问题不大,工资也会非常高;第二,你们可留在北京大机关里工作,会很稳定,工资也不错;第三,你们可以跟我回去创业,每人的工资是500元人民币。你们跟我创业,10个月内没有休息日,回到杭州后,我们上班的办公室只能在我家里,我们租不起办公室,每个人租的住房离公司只需五分钟步行,你们打不起出租车,会很穷,10个月后如果失败了,我们再各奔东西,如果没失败,我们就继续向前走,你们认真考虑三天,如果决定了告诉我。

    那真是不可想象的,当时互联网正热的时候,他们每个人拿2、3万元的月薪都是很轻松的,他们都是高手。他们这些人出去三分钟后回来了,告诉我:我们一起回家。所以我们这些人都一起回到了杭州。在杭州,我们过得非常非常艰苦,在我家里日日夜夜地干。我们的每一分钱都用得很省,大家把口袋里的钱全部放到桌子上,我们规定:第一,不许向亲戚朋友借钱,如果我们输了就是我们输了,别让你们爸爸妈妈来找我,那事情就复杂了;第二,把一年的生活费留下来,其他的都放在桌子上,总共50万元,我们估计能用到1999年的10月份。

    提要 1998年,马云的北京创业之路宣告终结,马云的梦想又一次破灭。在决定离开北京的前一天晚上,马云和自己的团队聚在北京的一个酒馆,边痛哭,边唱起了《真心英雄》。创业之艰辛,可见一斑。

    启示录

    有很多人都羡慕马云不服输的韧性、做事业执着的精神劲儿。好像马云的成功真的是执着精神导致的。我们看马云讲的话:“如果10个月后做不起来,我们大家再各奔东西。”10个月就将近一年,人生有多少青春可以这样实验,创业不是赌博。

    我们再看和马云一起坚持的人:“当互联网正热的时候,他们每个人拿2、3万元的月薪都是很轻松的。”这样的人拿500元的薪水去创业,不可思议。除非他们认为,创业的成功所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远远超出他们在其他单位工作的成就。

    所以马云必须把事业做大,他不能“小富即安”,因为他有一群胃口很大的团队。因此,马云要做的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正是这样的宏伟目标、伟大愿景,才吸引了那些高手和他一起创业。

    也正是这些高手的加盟,愿景才有实现的可能;也正是这些高手一起做大事,才值得去执着地追求。

    坚持是一种精神,不放弃是一种品质,但坚持的背后要看到底值不值得,否则坚持就是无谓的浪费。

    Top29 省钱也能省出竞争力

    其实到了1999年6月我们已经没钱了。我们用钱很节省,必须打车的时候也只打夏利,这6个月里我们没日没夜地干,那时我们在全国有两三万会员,已经有很多人都知道我们了,名气比较大了,但也有很多人猜测阿里巴巴到底在哪里。

    我们最早的策略是阿里巴巴迅速进入全球市场,利用国际资本,迅速开拓海外市场,同时培养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当时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炒得很热很热,但实际的东西没有什么,我们避开中国的“甲A联赛”,直接进入“世界杯”,打入海外市场。我们根本没有被看做是中国公司,很多美国人用了半天还搞不清楚,这是中国的公司做的。我们的时机掌握得不错,最后美国《商业周刊》通过各种途径分析出我们在杭州。我们不允许和亲戚朋友讲任何关于阿里巴巴的事,不是想保密,那时候和他们讲:我们要做80年的企业,要做世界上最大的网站。一定会被认为是疯子,因为那时下个月的工资在哪儿都还不知道呢。

    美国《商业周刊》最后通过外交部,通过浙江省外办来调查我们,采访我们,打开我们家门一看吓了一跳——这就是阿里巴巴公司。我们将近二十几个人就睡在那边,干啊干啊,《商业周刊》那时看到我们很吃惊,我们倒是没觉得什么,我们是穷人的孩子,苦出身,在他们看来简直不可思议,在海外真正意义上的省钱,也能省出核心竞争力。

    提要 1999年初,马云在湖畔花园召开了阿里巴巴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议,这时候,阿里巴巴刚刚组建,但是马云却坚信自己的事业一定可以成功,还专门对此次会议做了视频录像。

    启示录

    马云做阿里巴巴的理念是做大事,不是发大财。这与孙中山的人生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孙中山在读书时候,曾经立下志向:做大事,不要做大官。唯有以大事为目标,方才配称之为大志向;唯有大志向,方可立大业。

    做大事之人,不怕没钱,因为做大事靠的是理念、价值观和人才,钱是次要的。阿里巴巴的目标是做全球最大的B2B网站。整个创业团队,在理想的引导下,激情澎湃、夜以继日地工作,这种激情也是一种竞争力。

    阿里巴巴的团队同样是因为伟大的理想而凝聚到一起,在杭州湖畔花园里,悄然起航。没有钱,阻止不了创业者的激情。20几个人睡在一起,不分昼夜地工作。已经在海外闻名的“大公司”,却是这样的简陋,唯一值得称赞的就是团队工作的激情。这激情的维持来自于拥有同样价值观的一群人。他们对自己的信仰高度忠诚,他们为自己认可的事业奉献全部。所以他们无论历经多么艰难的过程,其成功也可以说是必然的,因为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