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们会实现六万亿人民币(一万亿美元)的交易。去年我们的GMV(商品交易总额),如果按照GDP,相当于中国第六大省,如果幸运,我们也许在4年后就会成为中国第一大省,超过广东。电子商务应该成为第五大虚拟经济实体,除了美国、中国、日本、德国。到年底,我们GMV会看齐瑞典GDP,相当于进入top20国家。100 million jobs(1亿工作),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创造一亿工作岗位,帮助一千万盈利的企业,公司应该被愿景和使命驱动,每个公司都有使命,但很少有公司真正相信,但阿里巴巴,我们全身心地相信。在公司,问每一个员工,会发现他们发自内心地相信。全球化——全球买全球卖,只要你有一个手机,你就可以自由买卖,你有一辆车,你可以随时分享经济;以前你的土豆只能卖给邻居,现在可以卖给全世界;你家屋顶的太阳能能够为全世界供电。
提要:什么是阿里帝国梦,就是一个公司创造的经济总量,一个公司所容纳的员工总数相当于一个省,甚至一个国家的时候,这就是阿里帝国梦想实现的时候了。
启示录:马云的梦想一直很宏大,大到普通人不敢想象,他在刚创业的时候就说,要做一个全球级别的公司,当时他的目标就是全球,他从没把竞争对手放在国内,一直是海外的公司和团队。等公司上市成功了,他又把目标比向了一个省乃至一个国家,心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马云的目标大,所以,他的格局才大,所以做事的时候才能胸襟宽广,容纳人才,才能够积聚一大拨优秀的人才做事。马云最突出的肯定是他的口才,但是他为什么能够口若悬河,是因为他梦想足够大,心之所想,喷薄欲出,有人觉得马云在忽悠,马云对此做过解释,忽悠是自己不信,叫别人信,梦想是自己信,也叫别人信,这就是梦想和忽悠的区别。马云是坚信自己的信念的,但是不信的人以为他是忽悠,相信的人就看出马云的格局和战略之远大了。最终,马云还是靠事实叫大家信服了。
Top31 5年后的梦想
我访问全球,不是为了跟总统握手,而是要为5年后的事业做准备。我们对自己的承诺非常认真。很多公司在做今天的生意,我们在做未来5~10年的生意。
提要:5年一个变化,一个企业从崛起到衰落可能也就5年时间,意味着5年是一个商机的循环,所以,要想5年后占领市场就要在5年前做准备,马云和总统握手,不是想认识什么权贵,而是为自己的公司做准备,发现商业机会,拓展商业机会。
启示录:马云整日和各国政要交往,凭借的是自己阿里帝国老板的身份,但是马云和这些政要交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不是结交权贵,因为马云说过,关系是最不靠谱的。他和这些政要交往,是想发现商业机会,拓展商业机会。因为一国家最缺的市场,也是政要最关心的市场,只要国家领导关心什么市场,认为自己国家缺乏什么市场,马云的商业嗅觉自然就能闻到商机,从筹备到占领市场,需要的时间基本是3-5年,所以马云需要5年前提前嗅到商业机会,提前准备。也许,他准备的时候,市场还一片空白,大家也以为人家在痴人说梦,但是等到人人都意识到的时候,商机已经没有了,马云已经占领了制高地。这就是马云的高明之处。提前拥有梦想的人,才会成功,很多人只看到了成功后的繁华,却看不出成功前的梦想早已经描绘成形。
Top32 梦想在路上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到了美国。因为杭州市政府和美国投资者讨论关于高速公路的投资。讨论了一年的时间,都没结果,资金一直没有到位。所以他们就请我去当翻译,重新去作协调,我自己感觉我的英文还不错,我的英文演讲比中文演讲还要好。我在美国作协调的过程中,有些人一直和我讲“Internet”,当时根本不知道Internet是什么东西,那是在1995年3月份。在后来的几次交流中仍然有人跟我讲Internet,最后我飞到西雅图,我到西雅图,一个朋友跟我说;马云,这是Internet,你试试看,不管你想搜什么东西,基本上都可以搜出来。说实话,1995年我连电脑都不敢敲,我怕敲坏了,很贵的东西,是要赔的。他说你试试看,没关系。那时候Yahoo很小,搜索引擎网站很少很少,我敲了一个词“beer”,一下子出现了5家啤酒公司,有美国的、日本的、德国的,就是没有中国的。我很好奇地敲了个“China beer”,它说没有,我又敲了一个“China”,还是没有,显示“no data”。我又敲了一个“China history”,在Yaboo页面上出现了一个50字的简单介绍,我觉得这很有意思,怎么会没中国的东西。
提要 每个人都梦想成功,可是,如何才能够事业成功?同样都是人,头顶同样的蓝天、脚踏同样的大地,为什么有的人月收入万元甚至数十万元,住别墅,开宝马,有的人却长期徘徊在穷困边缘?那就要叩问你的内心,你有没有事业梦想?
启示录
马云说:他的成功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只要有创业梦想,中国80%的年轻人都能成功。
梦想牵引未来,梦想会照亮奋斗的路程,一首《在路上》唱出了多少创业者的心声:
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
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
路上的心酸,已融进我的眼睛
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
在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
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
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
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
正如歌词里所唱得“为了不安分的心,为了自尊的生存,为了自我的证明”,这是引导创业者的梦想,尽管创业路上风雨兼程,我们的心都会为它一如既往地坚定;尽管大部分人可能会失败,但是不屈不挠的精神依然支撑着我们的梦。有的人,成功了,他收获的更多的是路上的辛酸;有的人失败了,他得到的更多的是从头再来的经验。
Top33 梦想也要独特
好的商人不在于他的梦多么伟大,但是他的梦必须是独特的,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从第一天起都有一个奇特的梦想。很多年轻人问我如何创业的,我说创业就是一句话,你愿不愿意为你的理想和梦想牺牲你的生命,牺牲你所有的东西。所以,一个奇特的梦想非常重要。比尔·盖茨30年前说,我希望每个桌子上都有一台电脑,电脑里的程序都是我的。这就是一个伟大的梦想。我们今天有一个网商梦,希望开辟网上的“沃尔玛”,这是基于做了200万营业额。如果你一分钱没有做到,说我要做沃尔玛,我相信可能性不大。我做这个企业之前也是一点点来的,你在创业的第一天一定要有梦想,还要坚持这个梦想。
提要 这是2004年马云在“网商论坛”上的演讲,马云在谈到梦想的时候,谈到了梦想的独特性。这独特性是指在没有实现之前,别人是不理解的。马云眼光犀利,总是能在不同时刻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启示录
马云说:“好的商人不在于他的梦想多么伟大,而在于他的梦想必须是独特的,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从第一天起就有一个奇特的梦想。”
马云说的奇特是指这个梦想具有创新性、前瞻性,是别人所看不到的。因为具有创新性所以奇特;因为具有前瞻性,所以坚信必然实现。因为坚信,所以愿意为这个理想而牺牲一切。
比尔·盖茨的梦想是希望每个桌子上都有一台电脑,电脑里的程序都是微软的。马云的梦想是每个人都用网络交易,人人都成为网商。他们都是想创造历史上不曾有过的东西。
只有你的梦想是奇特的,你才可以独辟蹊径,找出市场的空白点。梦想之所以奇特,恰是因为想到了别人想不到的角度,看到了别人尚未发现的领域。
但是梦想再奇特也不能是虚无缥缈的,每一步的梦想必须是可以实现的目标。马云希望做成网上的“沃尔玛”,是因为阿里巴巴已经做了200万的营业额。创业者可以有雄心,有新颖的创意,但目标要现实。
Top34愿景也是竞争力
我讲这个话是给公司员工一个愿景目标,我原话是这样的,在2001年互联网的冬天,我们公司告诉所有的同事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到2002年我们认为光活着不行,必须要在发展中赚一块钱,所以这个目标很明确,所以大家都为赚一块钱努力。到2003年,我们说一天收入100万,到年底我们确实做到了。今年我们希望一天赢利100万,这也是一个目标。到年底我们确实做到了。年年我们希望一天赢利100万,这也是一个目标,这是我们自己公司内部的一个目标,从2005年开始我们希望每天能够为国家缴税100万,因为我们觉得企业第一步要做到依法纳税,只有做好这个才能做好其他。
提要 愿景是一个公司的目标,公司有明确的愿景,团队工作才会有精气神儿。“愿景”这个词语,是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创造的。管理学者迈克尔·沃金斯特认为,在制定战略方向时,愿景会让员工对这件事感到兴奋不已。马云深知愿景的激励作用,所以马云一向把愿景看得很重,从公司创立伊始一直到鼎盛时期,马云一直不断用愿景来激发团队的战斗力。
启示录
马云非常善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因为马云在公司的不同阶段都能制定出适合该阶段的目标,马云善于把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结合起来。在2002年,马云居然告诉员工只要赚一元钱就够了。赚一元钱对阿里巴巴来说既容易,又不容易。容易的是没有利润要求只需要一元钱就够了,目的就是维持收支平衡,不要亏损;不容易的是阿里巴巴已经建立起的巨大的网络平台和维护客户的各种支出,这是一个庞大的财务耗损,要实现收支平衡是很困难的。只要实现了这个收支平衡,就证明阿里巴巴的盈利功能开始运转了,所以到了2003年,马云说,每天要赚100万,到了2005年,马云的愿景是每天给国家缴税100万。马云永远知道在什么时候,定什么目标是最合适的。
目标和愿景牵引着人们的未来。马云经常告诉大家他们的目标如何如何?这是马云巧妙利用愿景来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一种方法,对于创业者来说,要团结自己的团队,也要经常给团队讲述目标和愿景,并且要制定不同阶段的目标,使团队明白他们是在做一件非常有前途的事情,而且自己的能力也恰好是可以胜任的。员工达到这样一种适度的心理状态,对企业而言是最佳状态。
Top35奋斗是一种幸福
时间将证明一切,我有信心,最重要的是我们知道我们在做什么。而且幸运的是,未来互联网产业会比较坚挺并且充满希望。我们都很平庸,好在我们有梦想,一旦有了梦想,我们将无所畏惧。
提要 创业者要有梦想,马云创业的时候,每天只睡觉两三个小时,工作照样充满激情,精神洋溢,因为有梦想的创业,是幸福的。人生真正的乐趣是在奋斗之中,为梦想而奋斗,身体上再苦,精神上也是快乐的。
启示录
马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他而言,赚钱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有梦想。马云还把把自己的梦想分享给每个员工,每个进入阿里巴巴的人都要接受公司的价值观培训。
有人这样评价马云:“回过头来看,3年后,马云的梦想没有变,5年后,马云的梦想没有变,8年后马云的梦想没有变。唯一的变化是:他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了。”
马云在创业之初,就对团队说,我们的企业最少要做一个80年的网站,要做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马云是幸福的,他的幸福体验在于他有着一个伟大的梦想,并为此不懈地追求。当淘宝网的交易量已经达到400个亿的时候,有的员工认为淘宝网是个大公司了。马云却讲,相对于我们的梦想,淘宝还很小。对马云而言,创业永远没有彼岸,他永不满足。为了一个伟大的梦想,他去坚持奋斗,甚至将要用尽自己毕生的心血。任何一个阶段性的胜利,他都看得很渺小,他觉得自己的目标永远比现在要远。他的幸福只在于他的追求之中,因为追求所以他有激情,因为追求所以他很幸福。因为幸福,所以他一路勇往直前,不想停歇,奋斗的乐趣是他人生中最美丽的风景。
任何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都有着强烈的幸福感,因为幸福才能矢志不移,因为幸福才涌起了强大的信心,因为幸福才不断地追求。
对他们而言,创业过程中的那些辛酸和艰难不过是生活的调料,强烈的兴趣、伟大的成就、执着的追求才是他们一生中最大的精彩。
Top36 互联网是一个长征
有些人盖房子不打地基,一般来说,打地基花的时间要占盖房子的30%。我从来没见过,也不相信一个有着稳定成规模的收入来源的好企业能在5年内成功(像通用电气、微软、甲骨文),不管是新经济还是旧经济,有一点不会变——给你的客户带来价值。互联网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它将改变世界,但是你必须了解它,了解你的客户才能给客户带来价值。即使你了解了这些东西,也不能说你马上就能赚到钱,因为你的团队可能还没准备好。所以一个伟大的公司诞生前必须做很多事,企业不是游戏,需要计划、努力和运气。
我一直对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充满信心,从一开始,阿里巴巴就认为互联网是一个长征。20世纪初,汽车刚发明的时候,美国有2000多家汽车厂,现在剩下通用、福特等。汽车也和网络一样有美好和恐怖的日子。
阿里巴巴还没有完成地基,我知道人们很好奇。我们做企业不是因为别人也在做,不是因为别人希望我们做。我们是因为我们相信我们能做到,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怎样才能做到。
提要 创业就是一个不管碰到什么样的风险和困难,都要以足够的毅力长期坚持下去,不能轻易放弃的“长征”过程。
启示录
在创业的道路上任何创业者都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要把创业看成战斗,而且要打持久战。
因为任何一个行业都不是短时间可以摸索透的,需要长期的摸爬滚打,如果大型超市一天可以建成并开业一个,就不会有沃尔玛;如果汽车一天就可以做到世界顶级水平就不会有奔驰;如果好药可以一天研发成功,就不会有同仁堂。创业的艰苦和磨难恰是一个行业的保护伞,冲过来,站在伞下,艰苦和磨难就会阻止新的竞争者加入;冲不过来,就会永远被排挤在行业之外。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说过:“创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的发展过程,这其中并没有什么秘密。”
马云就是依靠着自己的“长征”心态,数年如一日的坚持,才使阿里巴巴有了现在的规模和口碑。创业者要以“长征”心态来应对创业路上的拦路虎,打好“地基”,不要怕失败,坚持走到最后,才能看到黎明的曙光。
创业好比取经,成功的真谛在于唐僧坚定不移的信念。现在太多的媒体鼓吹创业的速胜论,什么多少分钟吸引了千万美金的投资,两三年就成功上市——但是有谁真正的了解,几分钟的投资见面会之前企业作了多少准备工作,创业人员用了多少年的青春汗水铸就了这一张辉煌的简历。
“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坚实的人力储备、市场培育、品牌打造等要素去追求成功,企业的速胜达不到,速亡倒是指日可待!
Top37奋斗的动力是什么
奋斗的动力是什么?不是财富。我是商业公司,对钱很喜欢,但我用不了,我不攒钱,我没有多少钱。从大的方面说,我真的就想做一家大的世界级公司,我看到中国没有一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于是我就想做一家。
如果我早生10年,或是晚生10年,那么我都不会有互联网这个机会,是时代给我这个机会。在制造业时代,在电子工业时代,中国或多或少都错过了一些机会,而信息时代中国人有机会,我们刚巧碰到这个机会,我一定要做,不管别人如何说,我都要做下去。我觉得中国可以有进入500强的企业,我们学得快,在这个过程中,勇者胜,智者胜。
从小的方面说,既然出来了,那么就得做下去。89元的工资我也拿过,再过10年,可能我连平均生活水平都达不到。我不喜欢玩,有人为了权力,有人为了钱,但我没有这种心态。说实话,为自己,为这个国家,为这个产业伟大的将来,不是体现在冲锋陷阵的时候,而是体现在撤退的时候。
提要 马云的企业最初目标是解决生存问题,解决了生存的问题,为什么还能够继续奋斗,动力就来自理想和责任。马云在2000年以前只想维持住公司的生存和运营,在2000年以后,马云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把公司打造成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所以在2002年,马云面对媒体阐述了自己的这番理念和公司。
启示录
马云在这里强调了做企业和做生意的不同。做生意是为自己赚钱,做企业是为别人搭建舞台。马云要做的就是为别人搭建舞台的机会,所以他是企业家。他和唐骏不一样,唐骏是一个打工的职业经理人,所以唐骏对媒体说:“人生是一场戏,他更喜欢在舞台上表演。”马云不在舞台上表演,他搭建好舞台,让更多想表演的人来展示自己的风采。所以他讲,自己奋斗的动力不是财富。中国的民营企业有很多是家族企业,都是为自己赚钱,所以多数的民营企业风光一段时间之后,往往就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了。
以赚钱为奋斗的动力,那么公司的热情就会被利益燃烧,团队关系也是被利益维系,一旦有一天,公司赚钱的速度开始下降的时候,那么公司的团队就会不稳定。
马云的阿里巴巴是搭建一个平台,让全球的网商赚钱。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是一个可以长期坚持的事业,阿里巴巴的团队都为这个目标奋斗,有一个统一的价值观。维系马云团队的是价值观而不是利益。所以马云的团队在没有钱的时候,依然热情洋溢;有了钱之后,还依然可以干劲十足,因为他们共同的目标还都没有实现。
Top38不做捣蛋鬼
阿里巴巴不想做捣蛋鬼。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帮助那些中小型企业成长、发展。当然我们要收一些费用,我们不是非营利性机构。
你说的对,美国控制了信息产业的许多资源,芯片、CPU等,那又怎么样?难道我们就坐在这里抱怨吗?是谁的错呢?我们可以一年又一年地坐在这里抱怨,但抱怨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改善。所以让我们行动起来。今天我们在网上有那么多事要做。可以做信息专家,可以管理世界上所有的商业信息。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一点一点做事,这比写一篇鸿篇巨论来抱怨强。当然我们也需要有人写东西抱怨以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作为一个商人,我喜欢采取行动。就算一个不完美的行动也比坐在这里抱怨强,我不喜欢抱怨。
提要 2001年马云在回答网友提问的时候,说“一流的实施加三流的方案”。方案好做,但执行起来却难。好的想法人人都会有,可是把想法实施却是相当困难的,所以需要好的执行人才。不管方案怎么差劲,只要认真去做,也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再好、再完美的方案,不去做,也只是空中楼阁。
启示录
行动永远比空想要重要,创业最重要的是行动。
马云和孙正义有一次一起讨论,说一流的方案、三流的执行和三流的方案、一流的执行,两者选择哪一个?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三流的方案、一流的执行。
执行对一个公司何等重要?看似不完美的方案只有在执行中才能不断完善,没有任何一个方案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正因为此,公司的战略制定出来之后,执行人还要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精神。因为市场上的情况是瞬息万变的,不是方案能够完全预料的,任何方案只是提供了一个方向,提供了一个战略。而执行人要在方案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自己的战术。
马云是一个非常善于战略思考的人,他的目的是要让阿里巴巴响彻全球,每个阿里人都成为英雄。但是英雄要做英雄的事,不能只做空想家,所以马云在最初创业的时候,马云对他的18个创业伙伴说:“你们只能做连长、排长。因为你们的能力只能做到这儿。”马云开始高薪挖国外的优秀人才。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马云非常重视执行的能力。不过他18个伙伴中,有的也从连中、排长中成长起来做了将军,比如淘宝网总裁孙彤宇,他们都是在浴血奋战中练就了超强的执行能力。
马云本身就是个执行能力很强的人,他在阿里巴巴出现危机的时候去公关,在财务紧张的时候去融资,不断地鼓动员工、激励客户。这是马云的工作,他是一个方向盘,描绘蓝图,团结员工,处理外部危机是他职责所在。
Top 39鱼与熊掌的选择题
Yes理论的意思是说创造价值和赚钱哪个重要?我们说YES,都重要。如果创造了价值没有钱,你这个价值根本不是价值,创造了这个价值结果没人来付钱,这就是垃圾,你不是在给社会创造价值而是在制造垃圾。所以说,我们中国很多人都一样,不仅是中国,全世界都一样,要么极左要么极右。人家问我,你喜欢能干的员工还是听话的员工?我说YES,意思就是他既要能干又要听话。因为我不相信能干和听话是矛盾的,能干的人不一定不听话,听话的人不一定不能干。这种员工要来干什么,不听话本身就不能干,对不对?
提要 价值论是马云一贯的理念,马云从来都是把为客户提供价值看得很重,在马云看来,只要能给客户提供应有的价值,客户自然就会把钱给你送来。在用人上马云也是这个思路,不要看他是什么背景,首先要看这个人能不能给公司带来效益?能带来效益就是有用之才,不能就是庸才。
启示录
一个企业想赚钱,就要给客户提供其需要的价值。一个人想多拿薪水,也要衡量一下自己的价值。看问题,要以价值的尺度来衡量,才会客观而准确。
有的人招聘的时候,会问重视应聘者的品德还是才干?要听话的员工还是能干的员工?一个人不听话,他的才华就会给公司的发展造成伤害,这种员工是没有价值的;一个人不能干,对公司的发展没有任何意义,这种员工也是没有任何价值的。马云的Yes理论就是判断事物的价值论,做一件事情是不是有意义,那就要看这件事情对谁有帮助,能不能提供价值,不能提供价值,做得太完美,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招聘的时候,马云的思维很简单,对公司有用的就是合适的人才,对公司的发展有伤害的就要坚决摒弃。
同理,判断一个公司的赚钱能力,也要看这个公司到底给客户带来什么价值?阿里巴巴的平台给客户提供信息,但只有信息还不够。因为能提供信息的企业有很多,马云最需要的是他的客户要赚到钱,如果阿里巴巴的会员赚不到钱,阿里巴巴推广的再火,马云名气再大,客户也不会买单,阿里巴巴对中小企业来说也就没有任何价值。
不能给客户创造价值的企业就没有前途,哪怕这个企业有一流的人才和雄厚的资金,也没有意义,总有一天会倒闭;能给客户创造价值的企业,哪怕资金薄弱,规模很小,也前景无限,能在市场上永葆生机。
Top40 梦想还远未达到
我们在改变很多人的生活。在东三省的时候,我很感动。那里有一个工厂,他们说阿里巴巴带来很多订单,可以让企业更好地活过来。现在阿里巴巴提出了100万税收的目标,我可以跟大家汇报一下,今年我们有很多很多天的日税收超过了100万,我相信在后面我们会做得更好。但是我觉得钱不是一个公司的目标,钱是一个公司的结果,如果一个公司只是追求钱,这个公司不会成功。比尔·盖茨希望通过软件去改变世界,他的梦想是说,30年以后,每一个家庭里面都有微软的电脑。今天阿里巴巴也一样,到现在为止,我们还处在“相聚在阿里巴巴”这个阶段。我远远还没有坐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今天阿里巴巴只完成了50%的事情。
提要 2005年,马云宣布公司进入第二次危机状态。阿里巴巴的第一次危机是2000年,当时整个互联网行业步入低谷。但是这一次马云所认为的危机,却是在公司处于鼎盛时期,收获鲜花和掌声的时候。马云认为,当别人都说你好的时候,问题一定来了。
启示录
马云的梦想是做一家伟大的公司,不是赚钱,这个梦想在创业之初直到成功之后就从来没有变过。他要用阿里巴巴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现在的阿里巴巴离他的目标还差的很远。
但是目前阿里巴巴的团队已经很有钱了,有钱之后的梦之队还会不会坚持原来的梦想?
很多人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赚钱,认为梦想是老板的事情。就像以前老百姓只是过好日子,只有皇上才考虑国家的百年大计。
因此,俞敏洪曾经提醒过马云,公司做大了,有钱了,要注意自己的团队,很多人有钱之后,就不再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了,就开始安于享受了。因为员工只关注自己的收入,不关注公司的梦想。
马云是导师,是方向,他要让世界因他而不同。他要永远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能变,而且要提醒团队,公司的目标还远未实现,如果现在就知足,那么阿里巴巴的使命不会完成,那么员工的收入也不会保证,所以目前阶段还应该继续艰苦奋斗,为梦想而努力。
Top41 相信自己
我们创建阿里巴巴的时候,很多人评论我们这不行那不行,不管别人相不相信,我们自己相信自己。我们在做任何产品的时候只要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这个产品有没有价值?第二,客户愿不愿意为这个价值付钱?第三,他愿意付多少钱?我们有许多免费的服务,但免费并不意味着不好,我们打败许多竞争对手的秘诀就在于我们免费的服务比他们收费的还要好。
所以在那么多模式出来的时候,我们告诉自己,面前有十几只兔子,就盯着一只兔子不放,它逃到哪里,我们跟到哪里,直到把它抓到为止。几个礼拜以前我跟孙正义见面,我跟她说:“一年前我们是这个目标,现在还是这个目标”,只不过我们离目标比一年前近了。”我发现很多网络公司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流行什么做什么,说明从第一天起,它并不相信自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提要 马云的韧性十足,看准了目标,就不达目的不罢休。他要做阿里巴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之后,就永不放弃。为了梦想,“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结果越啃越深,越啃目标越近,在这种坚持中,马云成功了。
启示录
经商者都是在不多的市场机会中“投机取巧”,靠敏锐的嗅觉占据先机。而企业家都是开创一个品牌,需要用心经营。经商者需要不断地寻找商机,不但累而且只赚小钱;企业家却是前期做铺垫,后期财源滚滚。
由于做企业是开创品牌,所以为客户创造价值这个核心就绝不能丢弃。马云告诉大家,创业时要先问自己几个问题:第一、这个产品有没有价值?第二、客户愿不愿意为这个价值付钱?第三、他愿意付多少钱?这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基本要求。
自己对如何为客户价值这个核心认识清楚了,就有了自信,知道自己做的事业一定会成功。所以面对市场上对马云的质疑声音。马云的回答是:永远相信自己。
不过,创业者的自信切忌盲目,要有理智的思维、清晰的判断。不能变成励志式的自信,有很多创业者手握创业资金,雄心勃勃,但是对市场的判断却是模糊的。用一身的热情去做事业,路径没有弄清,客户价值也得不到挖掘,最后结果是越自信,反而越恐惧。这不是真正的自信,与其带着盲目自信去创业还不如摸着石头过河更为现实。
自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勇气。因为需要对自己的事业有着清晰而理智的判断,而且要能够力排众议,坚持自我。如果没有这种自信,还是不要做企业,否则商海无情,一招不慎,就可能输掉一生。
Top42 笑到最后才是胜利
我们认为,B2B是很大的市场,靠一家两家根本做不好,所以在中国我们的战略很清楚,就是利用国际资本抢占海外市场,同时利用国际资本培育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要培育的话,靠一家两家也不可能,20家、30家还差不多,就像中国的网络市场,无论是新浪还是搜狐都起到了培育的作用,因为有三家中国互联网的门户才会有这么热闹,有一家怎么会起得来呢?但是好与坏的标准是“谁笑到最后,谁笑的最好”,谁能够抗住各种各样的打击,谁才能够生存下去。
提要 马云的梦想是做成最伟大的电子商务公司,在这一点上马云欢迎竞争对手,因为有竞争对手,才会培育起客户对电子商务的认可,马云希望自己的公司打败易趣,但并不希望易趣退出,有竞争,才能将市场份额做的更大。
启示录
竞争就是这样,对手既要打击也可以利用,当市场上只有一家时候,你固然可以享受到独占的乐趣,但是你的市场圈子也是很小的。市场的圈子越大,分享的东西越多。尤其是新生市场,是需要培育的。只靠一个企业的作用是不够的。所以创业者在刚刚进入一个新生市场领域的时候,不要把市场上的竞争者看成竞争对手。恰恰正是这些竞争者再帮你培育市场。正是因为有搜狐,有新浪这样的门户网站相互竞争,中国的网络才能飞速发展。就像马云所讲的,搜狐和新浪对中国的网络市场都起到了培育的作用。一个市场总是需要一些竞争者的,但是竞争者一多,就又容易稀释利润。所以像马云一样,在一个行业里要做到第一,但是不要把对手吞并。我们看任何一个行业的市场,赚钱的总是最前面的那百分之二十的企业,剩下的百分之八十的都是不赚钱、艰难生存的,这些是用来培育市场的,他们的利润被该行业的垄断寡头剥削,但是垄断寡头不会灭掉这些小公司。
马云说,谁笑到最后,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怎么样才能笑到最后呢?首先要保证不退出这个市场;其次要明白不退出这个市场,必须要力争上游,挤入前列,占领市场高地。如果一直是小公司,没有几年就可能被市场淘汰,销声匿迹了。每个行业里艰难挣扎的小公司,很多是生存几年之后,不得不黯然退出,没有退出的剩下那些逐渐做大后垄断了一部分市场的企业。
所以,创业者新进入一个行业,首先是超越对手,占领市场,而不是消灭对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