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说我的奋斗-团队—做唐僧不容易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Top56 活下来最重要

    其实这一年大家活得都不容易。但不管怎么说,我们都活下来了,年底这么忙,大家可以在这儿花一个下午,说明我们都过来了。商场如战场,战场上活着的人,是成功的,企业也一样。战场上,商场上年底还能站在那儿听讲座,还能交流,还能发奖金、工资,那就是不错。做企业的第一要素,就是不死,跟战士一样,上战场的第一要素,有时候不是为了赢,而是活着。

    2015年最后一天,我们都没倒下,这是非常值得庆贺的!

    提要:一个团队最先追求的是活下来,梦想是要有,但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婺远,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一些创业团队,喊着口号,有着要改变某个行业或者三年上市之梦想,但是大把花着投资人的钱,从不核算成本和收益,结果企业最后资金链断裂,团队解散。当初所有的梦想,所有的雄心全部都烟消云散,不了了之,去说去年A轮融资的企业倒闭了八百多家,这是这些创业团队不懂得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

    启示录:创业团队活下来是第一位的,如果长期没有盈利模式,没有现金流,只是一味靠投资支撑,总有一天,树倒猢狲散,拿到投资并不代表创业成功。很多创业者,刚拿到投资的时候兴致勃勃,以为自己摇身一变,马上成为身价不菲的老板,须知,拿到投资意味着要承担责任,投资越大,责任越多。创始人拿到投资的时候,应该知道手里拿的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即使是风投,也不要觉得赔了钱,就无所谓,风投更重要的是风投背后的关系和资源,如果只是单纯的看成一笔钱,烧光了便什么也留不下,何况很多风投其目的是培养靠谱的团队,以便介绍B轮和C轮进来,这样公司才能成长,才能做大。那些在A轮阶段就挂掉的创业团队,基本上是被风投抛弃的不靠谱的团队,当投资人发现创业者以烧钱为目的,不为投资人考虑的时候,基本上这个团队,在投资人眼里就不靠谱了,投资人在资本市场有着更强大的资源和关系,失去投资人的信任,创业也就基本到头了。公司在运营过程中,涉及到大量支出,活下来也是第一位的,李彦红说百度离破产永远只有30天。而马云说2015年,我们终于又活过来了,市场波云诡异,稍有不慎,一个巨头忽喇喇似大厦倾也是可能的。

    Top57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经济速度放缓,有什么不好?我最想不明白,其实水平好坏,在于慢速度,而不在于快速度。在快的过程中,一定会出错。如果你想快,又想慢,因为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要懂得放慢脚步,要懂得建立机制,要懂得用最好的人,最好的管理方式,最好的技术来提升创造最好的产品,而让年轻人去提升速度,不要跟年轻人比速度,也不要跟年轻人比技术和产品的创新。

    提要:马云讲究的工匠精神,是企业获得长青的密钥,百年长青的企业是以工匠精神著称的,一点一滴的做好基本功,扎扎实实地做事,不要求快,贪快,在这个快节奏时代,大家都喜欢挣快钱,追求短期效益,但是这种短视思维是一个企业,一个团队不可持续的毒药。很多企业昙花一现,与企业团队追求这种短视思维有着很大关系。

    启示录:华为的思维是瞄准一个方向,进行猛攻,在一个方向上日益精进,这就是工匠精神,水滴石穿,绳锯石断的精神。现在融资消息漫天飞,很多团队以融到资金为目的,希望迅速发财,迅速把公司做大,市场和消费者是需要时间培养的,口碑是需要慢慢积累的。但是很多团队被朋友圈里琳琅满目的各种消息所诱惑,觉得满社会全是钱,于是乎不再安心做产品,不再耐心做基本功,抓眼球,搞融资,编故事成了创业团队的标配。创业九九八十一难,少一难都不行的,唐僧是不好做的。所以,凡是没有唐僧精神的,基本上在融资一年后,就烟消云散了。

    Top58 担当的勇气

    我还在教书的时候,每天下午5点下班,5点差5分的时候有些人就在门口等下班,这些人肯定一辈子都是打工者。阿里巴巴有很多本科生今天拿的工资比博士生高多了,因为他们在关注自己的成长,在不断学习。不要怪天,不要怪地,怪你自己。去年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失败年,上面跨国公司的天花板很厚,下面中国政府的支持又太远,所以觉得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很累。

    我说不是天花板太硬,也不是地太软,是你的腿太懒,怪自己平时不学习。我认为海尔出去失败是正常的,他们成功才奇怪。20年以前,他们成立公司的第一天,就没有想过自己会全球化。你问问张瑞敏、李东生,他们创办这个企业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全球化,为什么现在想到全球化呢?由于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对他们的打击很大,所以他们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于是想到要去全球化了。不是自己要去,而是由于当时的形势要去,交学费是很正常的。所以我觉得永远不要去怪别人、怪国家政策。

    提要 在企业出现问题的时候,真正的领导者往往是从自身去找原因,而不是去埋怨别人。著名的管理畅销书《第五项修炼》中讲,企业管理混乱,未必是负责人的原因,也可能是系统的问题,也可能是管理者自身修炼不够。

    启示录

    马云说有多大境界就能做多大事情,马云只不过是个教书匠,但是他却有心怀天下的胸怀。他相信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人做出来的,他关注自己的成长,也关注团队的成长。马云希望他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够去别的优秀企业做CEO。

    全球各地来阿里巴巴的新员工都要去杭州接受一个月的培训。目前,马云自己一手带出来的人,有的已经可以管理百亿、千亿的资产。

    马云也经常犯错误,甚至阿里巴巴都是在错误中成长起来的。马云说,阿里巴巴的发展之路是错误堆积而成的,对于错误,马云善于从系统上、自身认知上去找原因,而不是去埋怨别人。

    对于执行人的错误,马云会通过培训提高执行人的素质、管理水平以及完善流程加强管理控制,保证决策层、管理层与各个部门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

    对于方向判断上的失误,马云会从不同角度去判断,既站在公司整体角度,又站在部门角度。

    一个真正的CEO在平时不是领导者,是为公司、为团队服务的,但是一旦有错误了,他就会担当CEO的责任,主动承担错误。在某种意义上说,真正领导者的素质和胸怀都是错误塑造出来的。

    Top 59 CEO要做好守门员

    在座的每一位都是阿里巴巴的父母,在公司里面,组织结构图是倒过来的,最上面是客户,下一排是员工,再是经理,再是副总裁,最下面是CEO,我的老板是谁?我的老板是我下面的几个副总裁,副总裁的老板就是前面的总监,总监的老板就是员工,员工的老板就是客户。这个足球队的守门员就是我这个CEO,如果你们发现一个球队的守门员是最忙的,麻烦就大了,他技术再好也不行。

    但是守门员最累,因为守门员脑子要非常快,每天想的问题是怎么组织战斗,所以作为CEO来讲,我是最底层的,我跟我所有的客户讲,如果说我们的客户投诉抱怨,一直投到我CEO这里的时候,就是我们现在的工作都没做好。

    提要 马云认为真正的CEO其实就是一个守门员,把守着公司的最后一关。危机没有到CEO这儿的时候,证明这个团队状态良好,进攻有序,但是危机一到CEO这里,CEO成了最忙的人,那么就意味着公司的“球门”随时面临危险,因为前锋、后卫都没有价值了。

    启示录

    一个企业的CEO是守门员,守着公司的最后一关,不能被击倒。

    守门员的压力是很大的,脑子需要飞速运转,时刻要盯着球;CEO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因为他要时刻注意公司的危机,那些地方出问题了,以及时弥补。

    公司的守门员不能是最忙的,所以我们看到那些大老板如王石、张朝阳等,他们要么组织登山,要么组织郊游,似乎每天都在游玩。因为公司大量的工作是由管理层打理的,老板不能做具体工作。

    老板是负责公司宏观调控的,老板的能力是控制住公司不能倒。如果最基本的市场工作都要老板亲自过问,只能说明这个公司管理无序,秩序混乱。副总裁、经理这些领导都没有起到该起的作用。

    所以一个好的公司老板就是守门员,要把前锋、后卫的权利放给下面的人,自己要作壁上观,但是很多老板一方面干涉下面的权利,一方面又希望公司做大。在一个球队而言,这样的人也就是既要做守门员,又要去做前锋。这样一个团队,守门员不像守门员,前锋不像前锋,权责不明,互相推诿,一定混乱不堪,也做不大。

    真正的好老板聪明之处就在于守门员就负责好守门员的责任,前锋负责好前锋的责任,把公司的团队当一个足球团队来管理,权责明确,轮到谁那一关该解决的时候,就让谁解决。

    创业者们要想想,你们在公司中是什么角色,有没有做到自己应尽的责任?有没有超越范围的地方?一个公司管理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就是各尽其职,各安其事,但为什么很多公司做不到呢?

    Top60 用鼻子来管理

    我比较喜欢唐僧团队,而不喜欢刘备团队。因为刘备团队太完美,千年难得一见。而唐僧团队是非常普通的。唐僧有很强的使命感,他西天取经,谁都改变不了,不该做的事情,他不会去做,唐僧是一个好领导。孙悟空这种人他很有可能就变成野狗,公司里面最爱的是这些人,最讨厌的也是这些人。其实猪八戒很重要,他是这个团队的润滑剂,你别看他很反动,但是他特别幽默,一个公司没有笑脸是很痛苦的。

    其实做管理者,我喜欢用鼻子“闻”公司,走进去之后我就知道这个团体有没有问题,而且我知道这个团体是因为什么原因而产生的问题,一个CEO应该非常敏感,一个公司团队里面的人气非常之重要。如果这四个角色里面没有猪八戒,我都不知道这本小说怎么写下去。我们阿里巴巴的LOGO是一张笑脸,我希望每一个员工都是笑脸,他跟你面试的时候,就是笑眯眯的。

    提要 CEO是观察危机的,要对团队气愤敏感。因为团队的精神面貌决定着工作的效率和进度,决定着一个公司的执行能力。一个好的CEO要善于观察团队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出问题了,团队的潜力就挖掘不出来了。

    启示录

    在一个公司里,团队的气氛非常重要。公司里的员工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时刻充满激情准备着战斗。这样的公司,即使是艨艟斗舰,也一定能在大海里乘风破浪;这样的公司如果是大舰巨航,必定能成为行业内的寡头公司。

    但人有悲欢离合,由人组成的公司团队则更难以时刻保持激情四溢的精神状态。一个好的CEO就彷佛是公司的加油站,应该随时准备给机器加油,让团队保持旺盛的斗志。马云是一个善于鼓动人心的CEO,他有敏感的鼻子,一旦闻到团队里气氛不热烈了,他会用如簧巧舌,使团队重新充满盎然生机。

    鼓动团队的办法,无非就是用梦想激励斗志,用平等润滑矛盾,用物质慰藉情绪。毛泽东在总结如何团结进步的地主阶级的时候说,首先要保证其物质利益;其次要对其进行精神团结。马云也深谙此道,所以在阿里巴巴有很多老员工根本不跳槽,在这里他们不但可以进步,与阿里巴巴一起成长,而且也绝对可以成为富豪,因此马云曾说:“谁也挖不走我的团队。”马云有这个自信,因为他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全部都做到位了。所以他的团队被称为互联网铁军,像铁一样团结,像铁一样坚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与马云类似,史玉柱的团队同样是如此,和史玉柱最初创业的人,一个都没走,他们被称为三个火枪手。史玉柱在最没钱的时候,他的一个同学跟他一起做了两年。因为此,老婆都离他而去。但最后史玉柱成功了,他的团队也发财了,重视团队的经济和精神两个方面是史玉柱凝结团队的法宝。

    一个好的CEO,只要在两个方面做到了,那么你的团队在业内一定是优秀的,但是事实是很多人了解,却难以做到,要么只注重经济利益,结果优秀的员工挣到钱就跑了,给公司带来损失;要么只注重精神鼓励,结果坚持一段时间,没有物质做基础,员工也跑了。所以在慨叹自己没有优秀团队的CEO,应该仔细审视一下,是否在这两个方面有所欠缺呢?

    Top61 一个都不能少

    我觉得这场比赛确实比较难,因为5个人都是创业者,要把5个创业者,5个都具有将来CEO特征的人,拼在一起做一个团队是不容易的,因为每个人都以自我为中心,所以我经常讲把5个MBA捆在一起做事业很难成功,因为每一个人都想当CEO,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很少愿意帮助别人。

    什么是团队呢?团队就是不要让另外一个人失败,不要让团队任何一个人失败。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听见大家说我希望队长赢,我希望5号(夏霓)赢,我希望1号(韩小兵)赢。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我观察到很多细节,我注意到大家说:“要是万一我上PK台,这个人拖着,我赢的可能性不大”。这本身从一开始就错了。

    提要 马云在《赢在中国》节目点评中的话,马云的团队观念是重视整体,不能有个人英雄主义,CEO只允许有一个人,人人都是CEO就做不成事情了。因为CEO都有自己独特的领导理念,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来做CEO,彼此理念之间就会发生冲突,大家各自为政,谁也不听谁的。

    启示录

    创业者选择人的时候,要找合适的人才而不是优秀的人才。

    一个企业的崛起未必要多么优秀的人才。马云的阿里巴巴在最初招聘人才的时候,许多是那些在市场上找不到工作,不得不在阿里巴巴工作的人,正是这样一批人给阿里巴巴打下了最初的根基。

    不管什么样的人才,马云都能够人尽其用,他的任务就是把各种人才放置到合适的职位之上。如果人才放错了位置,将军之间互相争斗,士兵无所适从,那么这个团队就没有任何竞争力,就像马云谈到用人的时候所讲:“我的脸上每个部位拆开来看都还可以,但是合起来看那么难看,有的人每个部位都不漂亮,但是在一起却很漂亮。如何让每一个人才发挥作用?这就像拉车,如果有的人往这拉,自己先乱掉了。当你有一个傻瓜时,你会很痛苦;你有50个傻瓜是最幸福的,吃饭、睡觉、上厕所排着队去的;你有一个聪明人时很带劲,你有50个聪明人实际上是最痛苦的,谁都不服谁。”

    马云自始至终清醒地知道自己在阿里巴巴中的位置:他就是一个举旗起事之人,一个战略决策之人,一个调兵遣将之人,一个用人之人。就像刘邦无领兵之才而用韩信,无运筹帷幄之才而用张良一样,马云不懂管理,就请来了GE的高管关明生做COO,不懂财务招来国际专家蔡崇信做CFO,不懂技术就从雅虎挖来吴炯做CTO。马云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也知道手下人的长处和短处,属于知人知己的将将之才。

    马云因为知道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用合适的人,所以阿里巴巴的团队没有一个人掉队。每个人都能在阿里巴巴有自己的位置,最初创业的18罗汉,也根据相应的能力有的做了将军,有的做了连长或排长,这些人没有一个人离开阿里巴巴,这就是马云比别的企业家更高明的地方。

    Top62 整风运动

    在未来的三年内我们要做这么几件事:

    第一,我们要统一思想,搞“延安的整风运动”,所有的员工都要对互联网有正确的认识,对电子商务有正确的认识,对我们的商人有正确的认识。延安当时有多少优秀的年轻人加入革命的洪流,阿里巴巴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就有多少优秀的员工加入。

    第二,我们要做的是培养干部,建立“抗日军政大学”,我们不断加强训练,培养我们的员工。员工虽然很年轻,但是年轻正是我们的希望所在。我们要做80年的企业。人是最重要的,如果有人问,阿里巴巴今年最好的产品是什么,我说最好的产品就是我们的人。

    第三,我们在“南泥湾开荒”,自给自足,推出自己的、有价值的服务,赚钱养活自己。阿里巴巴想得到明天的成功,想做成一家80年的企业,真正做成一家中国人感到骄傲的公司。

    提要 做大事者都要善用人才,马云把团队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就像是毛泽东把军队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一样。企业里,只有人在,才能出业绩;军队里,只有枪杆子里面才能出政权。所以马云在黑暗时期,苦修内功,进行内部整风,不断在思想上统一员工。因为物质匮乏的时候,支撑大家工作的只能是精神动力。

    启示录

    马云在公司成长比较艰难的时刻,做的事情就是塑造和统一价值观。毛泽东开展延安整风也是因为当时的延安正处于困难时期,为了不让外部环境影响士气,毛泽东统一思想,开始整风运动,彻底肃清党内的不良思想。

    马云在模仿毛泽东,在保证员工基本物质需求的情况下,对员工加强思想的培训。首先,马云要在“南泥湾开荒”中自给自足,推出自己的、有价值的服务,赚钱养活自己。其次,马云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在精神上团结员工。

    马云是带领一个团队打市场,毛泽东是带领一个军队打江山。同样需要如何用人,如何团结人。

    在用人方面很多智慧其实都是殊途同归,马云把自己的团队看做军队,只有关心底层将士,军队才会齐心协力、浴血杀敌。

    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起是一个知名的将军,当他给一个受伤的士兵吮吸伤口的时候,这个士兵的母亲却大哭,众人问她为什么哭泣?她说儿子的父亲当年就是因为被吴起将军吮吸伤口,结果感恩图报、奋力杀敌,战死沙场。今天将军又给儿子这样做,所以非常担心儿子的命运也会像他的父亲一样。

    马云作为阿里巴巴的最高领导,也像吴起这些知名的将军一样关心下层员工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包括员工谈恋爱、失恋和保安发生不愉快等,马云都会亲自过问。马云经常提醒他手下的经理们要去关注自己的队友。马云对自己团队成员的关注可以扩大到很大的范围,有时候可以细微到一个被大家都忽视的细节上。

    Top63 开除MBA

    阿里巴巴把80%的MBA开除了,要么送回去继续学习,要么到别的公司去,我告诉他们应先学会做人,什么时候你忘了书本上的东西再回来吧。如果你认为你是MBA就可以管理人,就可以说三道四,那就错了,所有的MBA进入我们公司以后都要先从销售做起,6个月之后还能活下来,我们团队就欢迎你。我想给他们多点时间,沉得低才能跳得更远。

    提要 马云反对MBA,是因为自己受过伤害。在阿里巴巴走向国际化开始之际,马云并不看好他的“土鳖”团队。马云高价格从海外雇佣了一批海外兵团,但是当阿里巴巴遭遇寒冬时,马云很快发现,光靠海外兵团不行,还得靠本土将士。但后来马云又发现,光靠本土将士也不行,还必须得有洋兵团。最后马云总结:需要的是能实战的MBA,而不是照本宣科的MBA。

    启示录

    2006年,马云几经选择终于建立起了一支不分新老、不分土洋的国际一流高管团队。与此同时,马云用人、识人的智慧也在实践中逐渐培养出来了。在创业之初,马云把阿里巴巴定位为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马云当时有个规定:凡是要坐主管以上的位置,必须在海外如英国、美国受过3年至5年的教育,或工作过5到10年。马云说,这是死命令。一起创业的那18个人可以当连长、排长,但团长、师长以上的人,要通通从外面请。根据这样的理念,2000年初,马云已经组建了一支超豪华的团队阵容。整个高层团队里,只有负责技术的李琪是马云最初创业的“土鳖”,其余的都是符合马云用人理念的海外兵团。但马云发觉真正往前冲杀的还是自己的这些“土鳖”,很多华丽的MBA在阿里巴巴水土不服,马云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空降海外的高管给当时的阿里巴巴,相当于给拖拉机安装上了飞机的引擎。那些先进的洋理念并不适合阿里巴巴的环境。

    尤其是互联网企业遭遇寒冬的时候,马云意识到“土鳖”团队的重要,所以马云的观念又转变了,他说:“我马云就是一个普通人,可以管理这么一个国际化的公司,他们为什么不能?他们跟我创业时才20多岁,我请了那么多海外高管,仗打下来,他们都死掉了;结果回头一看,倒是这帮土八路还拿着大刀往前冲。每个人都经历了许多磨难,但是他们成长了。”这时候的马云建立了一支只有一个是“海龟”,其他都是“土鳖”的团队。但是随着公司的发展,马云又不得不空降国际精英。最后马云才完全抛弃“背景”论,不论“海龟”还是“土鳖”,只要能干的就是最好的。因此,在最初创业的18个人中,有的是副总裁,有的是总监,有的是经理,有的还只是专家。而对于拥有海外光环的人,马云也客观看待,但更强调他们的实战能力。

    用人以合适企业为根本目的。看似最简单的用人之道,也是在历经教训之后,才深刻体会到。

    Top64 企业家要做好老师

    阿里巴巴是个中小企业,我并不认为自己是很好的企业家,但我认为我是一个很好的老师,在公司里面也是一样的,有时候自己一个人喝茶的时候想,自己当企业家不是一流的,当老师我是一流的。这5年我挺感动的,一个梦想到现在已经变成了现实。今天还有人问我,阿里巴巴到底是什么企业,是中小型企业吗?我认为阿里巴巴是一个中型企业甚至是小型企业,它还是个孩子,才5年。我们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只有26岁但是我们发展得很快,全世界都有我们的会员。客户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

    在海外很多人并不知道阿里巴巴是中国的企业。很多人认为我们是美国的公司,是印度的公司。我们去土耳其演讲的时候,他们打出的横幅是欢迎阿里巴巴回家,然而阿里巴巴只是去探亲而已。到今天为止大家都知道了阿里巴巴是中国人创办的公司,但是阿里巴巴不是中国人的公司,它是属于阿里巴巴人的,我们要走向全世界,阿里巴巴是由阿里巴巴人创办的,我们有德国人、美国人、法国人、日本人……全世界的人参与进来。

    提要 马云善于做导师,一个好的企业家必定是带领团队的寻梦人,那么企业家的角色充当的就应该是导师的角色。张瑞敏是海尔的导师,柳传志是联想的导师,马云也是阿里巴巴的导师,不管是员工还是客户都需要马云这个方向来引导。

    启示录

    导师式的创业者往往能把事业做得很大,而只知道做事业的企业家,不但累而且企业也做不大。

    一个导师教导别人去工作,能给别人以动力。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能用好别人,让别人去帮你做事才是做企业的最高境界。很多创业者言必称一天工作多少个小时,其实没有必要。创业者不应该做工作狂,而应该做整个团队的导师,精力应该放在教导自己的团队上。

    阿里巴巴的员工为什么都是年轻人,除了年轻人有活力之外,再者,就是年轻人的可塑性很强,容易接受马云的价值观。马云引导他们去工作,鼓励他们去为阿里巴巴做贡献,从而极大调动了这些年轻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向往,所以阿里巴巴的团队干劲十足。

    一个好的老板,不必什么技能都会,但是要做到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就像刘备,他没有关羽能打,没有诸葛亮的计谋,但是关羽和诸葛亮都以刘备为核心。因为刘备是他们的导师,刘备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就是诸葛亮和关羽他们的事情了。马云,面对自己的团队也这样讲:“我知道应该做什么,但是怎么做,那就是你们的事情了。”

    一个好的管理者,是表面看上去什么也没做,但是整个公司却非常有序的进行着。甚至底层的员工都不知道自己的老板是谁?我们看国外的一些品牌大企业,一说他们的CEO是谁,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一说索尼、日立、东芝、摩托罗拉、诺基亚大家都非常清楚。企业做的越大,就越要求最高领导者只做一个导师。

    Top65 最好的团队

    做企业最重要的在于团队,团队非常之重要。要记住,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团队,你现有的团队就是最好的团队。六人之中有人杰,七人之中有混蛋,团队里面各自的教育背景、文化都不一样,如果我们公司每个人都跟马云一样会侃,那是没有用的。团队里有的人是要特别会干活,但不擅长讲话。

    提要 团队合作的原则是求同存异,必须要保持团队的复杂性,企图整齐划一,是不可能的。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只有包容矛盾的存在,才能有整体的团结,企图消除矛盾,只会使矛盾激化。

    启示录

    阿里巴巴有六大价值观,团队合作是其中的一条,那如何保持团队的整体性,使团队可以互相协调呢?马云给出的答案是允许团队有复杂性。

    一个好的团队里,应该什么人才都有,有能侃的、也有能干的。因为各自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背景不一样。团队里面不能都是孙悟空,也必须得有猪八戒。猪八戒的润滑作用很重要,没有猪八戒,大家都沉着脸,这个团队就不轻松,会影响精气神儿。

    在团队合作中,不能有个人英雄主义,彼此应该有最大程度的包容。智慧是在包容中产生的,因为包容所以才可以集思广益;因为包容思路才会开阔。禅宗六祖慧能说过一句话:下下人有上上智。慧能不过是一个捣米的下等僧人,其领悟的佛法却超过了首席上座神秀大师。他写的偈使五祖弘忍大吃一惊,半夜三更传授佛法,授其达摩衣钵。

    人无完人,有的人可能看着不顺眼,但是他也许对公司是不可或缺的人才;有的人可能缺点不能容忍,但对公司的发展却能起到重要作用。这就需要领导者要有容人之量,兼容并包。刘邦是一个做大事者,他虽出身一介亭长,但是刘邦胸怀大志,能容万物。韩信要求刘邦封坛拜将,刘邦为得韩信大才,当面拜请,如此屈尊,刘邦能忍,结果,韩信终为其打下天下。春秋战国时期的孟尝君有食客三千,靠鸡鸣狗盗之辈逃脱虎狼秦地,靠一个落魄狂妄的冯爰重登相位。这也在于孟尝君的容人雅量,使人才如众江归海,纷纷相附。马云也有非常先进的价值观和极其宽广的胸怀,所以阿里巴巴也成为了人才汇聚之地。

    Top66有钱了以后

    上市以后的两个礼拜,我把绝大部分在阿里巴巴5年以上的员工叫到屋里,我问大家,今天我们看起来都很有钱了,凭什么我们有钱?是因为我们很聪明?我看不是,我反正是不聪明的。我觉得我比较运气,还有就是我们比较傻,这批5年以上的员工,那时候阿里巴巴没有品牌,没有钱,招人多难啊,街上只要不是太残疾的人都招来了,加入了我们公司以后,后来发现那些自认为能干的人被别人公司拉去了,还有的人自己去做公司了,那些找不到工作的,没有想法的一呆就是5年,突然发现我们有钱了。

    提要 傻坚持是马云语录里经常出现的话,马云认为自己的公司是因为坚持而成功,他比别人更加幸运,是因为别人没有坚持的勇气,也没有坚持的意志。马云把坚持的理念灌输给团队,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些坚持的人得到了切实的实惠,所以坚持也成了马云公司的一种核心竞争力。

    启示录

    马云的过人之处在于不但自己坚持自己的理想不动摇,还能鼓动他的团队和他一起坚持。坚持不能只靠自身的毅力,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未必没有毅力,但是为什么不能坚持?

    因为坚持需要沉没成本,时间和精力对于人才而言是最宝贵的。让这些人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无异于谋财害命。正像马云所说的,最初招聘的时候,是没有人才愿意加盟阿里巴巴的,大多数人才都觉得没有必要在一个前途未卜的公司里去浪费生命。因此,一开始马云所招聘的人很多是在市场上找不到工作的,在这里这些人不得不坚持,但最后坚持却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当然阿里巴巴光靠这些人,即使再能吃苦,也不可能做起来。

    阿里巴巴真正要靠那些优秀的人才前来吃苦,这些人的坚持才能证明马云的魅力。阿里巴巴的首席技术官吴炯(雅虎的搜索之王,技术实力在世界上堪称一流)回忆,刚接触马云就觉得他有与众不同的理想和思维;阿里巴巴的CFO蔡崇信只与马云有过数面之缘,就被马云深深地吸引;GE的CEO关明生已经定居海外,跟马云接触后,竟然什么要求也没提,直接加盟阿里巴巴。马云需要这些人的国际视野,也需要他们高层的人脉资源。

    这些高端人才跟马云一起吃苦的时候,底下的小兵自然就跟着了。其他员工都会想,和这样的人做事一定能做起来;而这些高端人才会想,马云有这样一拨疯狂的团队一定能做起来;而马云会想整个B2B一定能做起来,因为这个项目吸引了各种各样的人才。

    Top67 文化的差距

    中国顶尖企业和国外企业竞争还有很大的距离。我认为第一,中国可能取胜的不是这些顶尖企业而是我们的网商,只有中国13亿人口的蚂蚁雄兵才能战胜这些企业,而不是那些大企业,今天的大企业我看很难,明天的大企业我看也很难。

    我在世界各地考察以后,发现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思想跟欧洲文化都有差异。欧洲文化本身是诞生大企业的,中国的文化可能就是诞生中小型企业的。我认为将来的希望在于中小型企业。

    我认为成为一流企业应该是一个结果,而不是一个目标,任何东西把它作为目标,你会越做越累。如果我今天告诉你每天的销售额要达到10个亿,你肯定想死,天天生活在失败中。我说你做这件事,可能会得到10个亿,你是盼望这个结果,而不是把结果压在头上。中国企业要走自己的特色之路,如果我们不发挥13亿人口的优势,不发挥中国民营企业、家族企业优势的话,我们永远打败不了大象。

    提要 马云发明了竞争中的一个新概念就是生态链的竞争,要让阿里巴巴更好的生存,首先就要使客户更好的生存。马云认为,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有众多的中小企业,这是其他国家比不了的,是中国文化决定的,所以阿里巴巴只能诞生在中国,拓展于世界。

    启示录

    中国的文化似乎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蚂蚁精神。中国人吃苦耐劳,在关键时刻又极为团结。自古以来,人多力量大就是中国的优势,但是中国真的很少诞生“大象”级别的企业。中国人有个特点是“一个人是条龙,一群人是条虫”。也因此,中国企业的“小皇帝”很多,但是真正的企业帝国却没几个。

    马云正是看到了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不同,认为中国的中小企业不是政策造成的,也不是发展阶段导致的,而是中国文化造成的。

    马云从文化上看问题,能抓住最本质的东西。中国的企业虽小,但是数量庞大,这些蚂蚁雄兵完全可以打败大象,中小企业是阿里巴巴的生命线,马云认为中国将来的希望在于中小企业。

    马云是一个天才的哲学家,看问题的眼光与众不同,总是从几十年后,上百年后的情况来倒推,所以马云的思维就显得很特别,马云的话就显得很有味道。

    别人认为中国的企业打败国外的巨头要依靠发展,但是马云却认为中国的企业要赶超海外靠小企业的集中。按这种观点中国的13亿人口的蚂蚁雄兵已经完全有实力打败那些大企业。换个角度看问题,就会使结果与众不同。

    Top68人的因素

    互联网、电子商务的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现在几乎一听见“Internet”就说是泡沫,一听见“互联网”公司,就觉得没什么出息了,肯定是没戏了。我坚持认为,现在整个互联网市场越来越好,但是,经营互联网的人出了问题,经营互联网的公司出了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产业,谁都没有经验。阿里巴巴员工的平均年龄是27岁,都是年轻人,在这个年轻的产业,管理层也全是年轻人。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年轻人可能出现管理的问题,发展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一个企业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企业,需要6—8年的时间。中国互联网总共才几年的时间?所以说,经营互联网的人出了问题。

    提要 马云的阿里巴巴没有在互联网的冬天倒下,这与他的经营理念有关。马云认为互联网企业最重要的不是模式,也不是资金,而是人。在互联网泡沫中倒下的不是互联网,而是经营互联网的人,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

    启示录

    在互联网行业步入冬天的时候,马云却认为互联网行业还是生机勃勃。

    把互联网行业看作冬天的人是因为他们看到在互联网泡沫的时期,大量的公司倒闭,一谈互联网就觉得没意思,没前途。而马云的看法却与此相反,他认为整个互联网在中国还非常年轻,一个企业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企业总是需要6—8年的时间,中国的互联网才走了多少年?

    马云认为,互联网企业的倒闭不是因为互联网行业的问题,而是因为做互联网的人太浮躁了。马云曾经说过,北京是一个浮躁的地方,在那里创业也都会很浮躁,人家跳舞,他也会跟着跳舞,人家悲哀他也会跟着悲哀。因为那里媒体的机器是相当强大的,如果马云在北京,也一定会被媒体大卸八块。

    马云认为阿里巴巴不应该在信息中心,而应该在企业中心。因此,他把阿里巴巴的总部迁往杭州,因为杭州离南方的中小企业中心比较近。

    马云认为,整个世界互联网冬天的到来,完全是因为90年代末期互联网热引起的,因为太热了,人们的贪欲上升,所以做互联网的就太多了。马云听说,一个礼拜有一千家互联网企业成立,他立刻意识到那很快就会有一千家互联网企业倒闭。因为人都太浮躁了,所以导致整个市场浮躁,凡是静下心来,注重自己客户价值的企业都能存活。阿里巴巴就是这样,在互联网低迷时期,马云一直紧紧地把为客户提供价值这个公司的根本目的牢牢地抓在手中。北京的互联网纷纷倒下之际,而在杭州马云和他的中小企业的客户悄然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踏实的心态挽救了阿里巴巴的命运。

    Top69并购雅虎中国的背后

    最起码我得到了最优秀的员工,另外我把阿里巴巴的价值观、体系放进去,我学会了收购一家公司,这个经验是以前我从来没有得到过的。第三,我们终于用一年的心血换回来一个活下来、充满激情且具有希望和机会的公司。我们不是做制造业的公司,我们是创造业的公司,不像想象那样一两年就天翻地覆,不是买了批工人回来,而是买了批脑袋回来,所以我觉得一年来我自己很满意,尽管累—身累,心累,真的很累

    提要 2005年8月,雅虎决定以10亿美元和其在中国的全部资产作为代价换取阿里巴巴40%的股份和35%的投票权。马云为什么要并购雅虎中国?马云面对媒体记者的采访,说了并购的原因。

    启示录

    阿里巴巴是世界上最大的B2B和中国最大的C2C公司,而雅虎是全球最早的互联网巨头。马云并购的初衷是想通过雅虎发展阿里巴巴的国际化。

    马云看好的是雅虎中国的海外背景和那批优秀的人才。所以马云自己讲,不是买了批工人回来,而是买了批脑袋回来,马云可以通过与雅虎的并购学习一些国际化的经验。马云认为互联网是一个创意行业,需要的是脑袋,互联网企业的创意制造与制造业的流水线生产是不同的。

    马云并购雅虎中国是寻找全球的战略联盟,在全球寻找更聪明的脑袋。尽管雅虎中国前途未卜,但是对马云而言,这个并购所获得的其他方面的收益价值巨大。

    马云最重视团队,雅虎中国是一拨由优秀人才组成的团队,而且直接连通着海外的雅虎,正如马云自己说的:“我想把跨国公司的一条腿砍下来,好好研究,然后安在我自己身上,就可以全球化了。”

    马云想进军全球,就得好好研究跨国企业,而想出售雅虎中国的杨致远恰好给了马云机会。马云和杨致远早就相识,这次联手,证明了杨致远对阿里巴巴的信任,也证明了阿里巴巴国际化的决心。

    有人说,马云并购雅虎中国是一个错误,的确雅虎中国并购以来没有看出有多大起色,但是我们应该换个角度看问题,雅虎中国被阿里巴巴并购后,至少比以前更好了,而且阿里巴巴也比以前更加强大了,有的时候,正面的作用是无形的。如果雅虎中国只是一家资产相同的内地企业,我想给再多的钱,马云也不愿意购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