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力-科技创新“四重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资源输入:从“输血”到“造血”

    科技资源:跨区域整合与共享

    贵阳大数据战略的本质是以全球化的视野、开放合作的态度来谋划创新、推动创新,其中,跨区域的科技资源整合与共享是根本,载体就是中关村贵阳科技园。通过这一载体,贵阳实现了科技资源京筑“同城共享”、实现了科技研发的“合作互动”、实现了企业创新的“转化对接”,真正获得了内生型的造血功能。

    “一站一台”:科技资源的“同城共享”

    为了有效依托北京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和贵阳大数据发展的战略优势,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贵阳市人民政府共同搭建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贵阳合作站、北京技术市场贵阳服务平台,于2013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

    “一站一台”的建立,为北京与贵阳之间跨区域的科技性信息共享、人才培养、科技项目的深度对接等搭建了综合性平台,为京筑两地间技术、项目、人才、政策、科技条件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多功能的载体。特别是在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成立的大背景下,“一站一台”加大了科技要素的聚集和整合力度,构建了开放共享、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了科技成果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产业化和市场化,促进了贵阳的产业需求与北京科技创新资源的对接,让贵阳在科技资源上实现了与北京的“同城共享”。[45]

    “一部一院”:科技研发的“合作互动”

    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贵阳发展大数据优势明显,劣势也明显,人才短缺是最大的问题,科技研发能力的相对落后是最大的阻力。为了加快贵阳大数据人才培养和集聚,贵阳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决定以中国科学院为技术依托,共同组建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贵阳分部和贵阳信息技术研究院(简称“一部一院”)。

    “一部一院”落户贵阳,是深化京筑创新驱动区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有助于贵阳对科技、人才、信息等要素进行汇聚。中科院软件研究所贵阳分部将充分发挥总部科研优势,加强与北京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才与教育合作,共同申请承担国家、省及有关部门的科技项目,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并力争创建国家级实验室,打造贵阳乃至贵州的信息科技创新高地。贵阳信息技术研究院通过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开展成果孵化和项目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吸引、凝聚、孵化和培育一批相关企业入驻园区,形成完整的研发和产业发展体系,促进了产业转型及经济发展。[46]

    “一部一院”的落户,对贵阳发展大数据产业提供了智力、人才和科技的支撑,为实现贵阳大数据产业高速增长、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引领科技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室一联”:企业创新的“转化对接”

    大数据产业已经汇聚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发展潮流,唯有顺势而为、引领潮流,才能创造跨越式发展的美好明天。

    贵阳成立了“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即“一室”),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大数据战略的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依托贵州大学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贵阳研究院”)建立和运行。贵阳研究院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新型社会智库,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深度融合发展,形成了一系列以大数据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成果。

    此外,戴尔、华为、科能、英特尔、红帽、甲骨文、博科等来自全世界IT界的精英代表,在贵阳集结,围绕大数据产业发展深入交流,建立大数据产业技术联盟(即“一联”),助力贵阳大数据产业发展。

    而大数据产业技术联盟作为开放的合作交流平台,重点在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管理两大领域,联合全球大数据企业、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构建产学研用共享机制,创新政企互动模式,形成共生共荣的大数据产业链,推动贵州大数据产业健康、快速地发展。[47]

    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的建立,将会为贵州大数据战略的实施搭建一个专业性、国际化、开放性的研究合作平台,提供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撑。

    招商引资:精准化引进与培育

    招商引资是当前贵阳市加快发展、实现后发赶超,优化区域经济资源配置,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一个重要途径。贵阳的招商引资方式正在发生重大改变,最核心的理念是发挥“块状经济”的优势,进一步增强产业配套能力。

    科学谋划与定向选择

    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在招商引资中非常注重项目的前期规划,始终围绕国家产业发展导向、国内外市场需求,严格按照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规划、民生保障规划等“六规合一”的要求,做出科学合理的定位,划出招商引资的重点区域,通过科学谋划、精心包装,致力打造一批规模大、质量高、产业链长、产业幅宽、带动力强的好项目。投资促进部门加强对招商引资项目库的动态管理,按照签约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和储备一批的执行思路,切实提高了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效促进地方经济与外部经济的接轨。

    比如,2013年开展的“北京·贵阳创新驱动区域合作”系列招商引资活动中,贵阳重点围绕京津冀地区,同时紧盯“长三角”、“珠三角”、“成渝”以及香港、台湾等重点区域,通过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上门招商等方式,致力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大型跨国公司、中央企业,同时,利用这些龙头企业的优势,吸引国内外上下游配套企业,尤其是吸引居于研发、物流等价值链两端的配套企业落户。此外,从人力资源供给、技术市场及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和中介服务等方面入手,贵阳重点进行了产业配套能力的提升。

    拓宽渠道与转变方式

    以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为重要平台,贵阳把招商引资、拓宽渠道和利用外资作为重要措施来统筹考虑,解放思想,提高开放意识,逐步加强与海内外投资促进机构、经济贸易合作服务机构、华侨华人团体等国际性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同时,采取中介招商、委托招商、人脉招商等多种招商模式来扩大招商的覆盖面积。各区(市、县)在相互间合理配置优势资源的同时,也积极尝试采取以存量换增量、以市场换投资等方式引进项目。

    拓宽招商渠道,还需转变招商方式,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以建立和完善“一网三库”为重点,逐步取代传统的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信息化水平。[48]投资贵阳网是一个提供贵阳市实时投资动态、投资区域、投资项目以及相关政策的综合网络服务平台,通过不断更新升级,可实现贵阳与国内外投资促进门户网站的高效链接和资源共享。同时,建立了招商引资重大项目信息库、目标投资人信息库和闲置投资承载要素信息库。通过招商引资重大项目信息库,可以对各重大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和定期督查,及时反馈在项目落地过程当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目标投资人信息库则主要是汇集相关重点企业的信息资料并实行动态更新,为招商引资提供针对性的方向。闲置投资承载要素信息库对闲置的厂房、土地资源等要素进行摸底统计并录入信息库,为招商引资中引入的项目提供整合利用这些资源的快速通道。

    平台引领与内生孵化

    当前,招商引资已经不再是拼资源、拼优惠的时代了,核心竞争力是高端平台和内生动力。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和贵州省“五个一百工程”是目前贵阳最大的两个发展平台,以这两个发展平台为引领,利用其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聚集优势、渠道通畅优势和政府优先推动优势,加速引进产业龙头企业、产业链高端项目、产业配套项目等。围绕这两个平台,贵阳举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活动,包括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中国·贵阳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博览会等,吸引了更多客商来贵阳考察和投资,引进集聚了先进科技、优秀人才和大量资金,为贵阳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和成效。

    “引进”不可或缺,“内生”更加重要。贵阳市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成立以来,贵阳市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培养自身的造血功能,希望借助中关村的“科技因子”,激活区域内部不同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完善自身创新创业环境。中小企业孵化园云计算中心就肩负着这一使命,其主要任务是为中小企业营造自由开放、有利成长的环境,帮助中小企业增强生命力、不断壮大,从而增强全市科技创新动力。

    人才资源:超常规引入与使用

    大数据时代,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主要取决于三点,一是军事实力,二是吸引人才的环境,三是科技创新。实际上,创新驱动的本质就是人才驱动。对于已经站在大数据风口上的贵阳来说,超常规地引进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创新举措。

    完善人才政策:能宽则宽,全面倾斜

    在人才资源引入和使用当中,贵阳遵循“三个凡是,三个全力”的原则,即对待人才引进,凡是国内其他省会城市、省内其他城市能够提供的优惠条件,都全力提供;凡是符合贵阳产业发展需要的、达到相关要求的人才,都全力引进;凡是通过筛选条件的、选择留在贵阳的、为贵阳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都全力使用。

    在这样一个原则下,贵阳市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培育政策和人才引进政策。为打造人才培养的制度环境,贵阳市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为高等教育人才储备、职业教育人才储备、人才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贵阳市始终坚持“服务发展、以用为本、突出重点、特事特办”的原则,开辟“绿色通道”,实行特殊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并出台了一系列吸引集聚人才的保障性政策。

    转变引才方式:服务保障,自由流动

    吸引人才靠服务,但更要尊重人才发展的基本规律,这种规律的本质是流动,核心是自由。为此,贵阳市一方面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健全人才发展的保障体系,建立贵阳国际人才城,搭建集公共服务、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成果展示、活动交流等为一体的人才发展综合体,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人才工作的新地标。另一方面,依托贵阳市大数据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大工程、重大课题、重大活动和重大项目,采取柔性引才方式,面向国内外招聘具有国际国内行业领先水平的领军人才、知名人士、核心专家、博士后、博士等各种人才担任项目负责人或政府顾问。

    优化人才环境:筑巢引凤,环境吸收

    环境是引凤的“巢”。贵阳市人才战略牢牢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以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良好的环境、更加广阔的平台,竭力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成长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积极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开放包容、创先争优的工作环境,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积极主动、细致入微的服务环境。

    对人才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还有贵阳的宜居优势。在坚持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贵阳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提升,这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软件产业的发展,能有效提升信息网络设备的“安全系数”,对世界上高智商、高知识、高投资、高收入的人有很强的吸引力。

    创新育才模式:搭建平台,建设基地

    拓展聚才载体,构建承载平台。贵阳市以高新区、经开区和重点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加强科技项目、科研创新和融资服务等创新创业体系建设,打造科研项目承载平台和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平台。

    创新大数据产业人才培养模式。贵阳市针对大数据产业人才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专题培训、进修深造、挂职锻炼及项目支持等方式,不断提升人才的专业素养、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市级财政安排一定经费,专项用于大数据产业人才培训培养。比如,从2013年起,贵阳市连续三年分期分批选派干部赴北京挂职。贵阳还与北京中关村形成长期的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定期举办学术交流和人才沙龙,聚集人才、优势互补,通过调动、聘用、挂职、兼职和项目合作、技术入股、创办企业等形式合理配置大数据人才资源。

    建设大数据产业人才培养基地。贵阳市建设大数据产业人才培养高地,强化高等院校教育为基础、在职培训为重点、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公益培训与商业培训项目补充的基础性人才培训机制,通过专业设置、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手段等构建应用型人才的多元培养模式。

    政府平台:从“整合”到“对接”

    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科技与经济对接

    创新驱动,平台是基础,人才是关键,项目是抓手,产业是载体,机制是保障,目标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贵阳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十分注重通过政府、企业界、学界、金融界来共同打造科技创新的平台,推动科技与经济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力对接。

    多功能协作

    贵州科学城是贵州省委、省政府为吸引省内外科技人才、技术和成果资源来贵州创新转化的一个重要平台,2014年年底,该项目已完成工程总量的90%,建成后将通过多功能复合协作,发展成为贵阳市乃至贵州省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贵州科学城主要有三大功能。首先是产业吸引功能。科学城将重点发展以总部经济、资信调查与评级等信用服务体系建设、资产评估、创意策划、品牌会展等为主的商务服务产业。其次是中介功能。科学城将有商会、企业总部、商会会馆等入驻。最后是科技服务功能。贵阳市将以贵州科学城为依托,与北京市及全国开展科技合作,积极引进科研院所、高校科技创新联盟,以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院士工作站、产业研究院、技术经纪、科技成果评估与科技鉴证等为主的科技服务产业。

    全方位对接

    中国科学院贵州科技创新园也是贵州的一个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聚集地。该项目的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对接。

    项目主体由贵州省科技厅与贵阳国家高新区对接联合建设。该项目以贵阳国家高新区为载体,核心包括现代资源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中心、人才交流展示平台等建设内容。

    核心内容由地方政府与国家级科研院所对接。即项目核心部分是贵州省与中国科学院对接联合共建的创新平台,重点在矿产资源综合洁净利用、中药与民族药、绿色化工与先进材料和喀斯特山地生物资源持续利用等领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与集成、工程试验与产业化及人才培训培养等合作,发挥双方科技优势,推进贵州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加快传统产业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项目运行促进国内外、省内外研发团队间的对接。中国科学院贵州科技创新园以搭建平台,加快创新人才团队组建,有效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提升贵州省和贵阳市的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为目标,通过配套建设成果展示交易中心、科技孵化器和人才公寓等,汇集众多省内外及海外研发团队入驻,最终形成设施完善、绿色生态科技核的现代化科技创新园,成为贵州乃至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和转化平台。[49]

    国际化整合

    贵阳在创新平台的建设上十分注重全球化视野、国际化整合。北京贵阳大数据研究院就是这样一个国际化的整合平台。研究院由和博易智软(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联手共建,于2014年10月20日正式揭牌。其功能定位是引进全球层面的技术,通过整合美国、法国、新加坡等国的大数据最新研究技术,建设具有国际化领先特征的数据应用场景社区、学习培训社区、创新开发社区、先创后导社区、催化成熟社区和发布应用社区6个大数据创新研发社区,建立贵阳大数据国际研发创新平台。依托这个平台,探索前沿创新模式,通过建立包括健康、教育、交通等三个行业的跨行业综合体验中心,建立起贵阳大数据体验中心。

    技术交易平台:推动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

    交易是价值实现的方式,贵阳技术交易平台的建设正是创新成果转化的最有效机制。在这一方面,贵阳市通过构建网络化信息平台、打造体验式应用平台、建立专业化交易平台来共同推动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

    构建网络化信息平台

    贵阳市科技成果转化网的正式开通,真正在技术交易平台方面构建起了网络化信息平台,标志着贵阳市的科技成果转化迈出了崭新的一步。

    贵阳市科技成果转化网建立了综合性的科技成果项目资源数据库和专业化的信息服务系统,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为贵阳市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社会大众以及科技创投机构建立便捷的信息服务渠道,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网站首批收录的信息数据近6000条,涵盖科技成果、技术需求、专利技术、科技人才、科技金融以及科技中介服务,可以为用户提供科技成果信息定制、项目对接、宣传推介、投融资咨询等信息服务。网站开通后,还将继续搜集科技成果信息,并将被打造成为贵阳市专业的科技成果信息门户网站。2013年10月21日,“贵阳科技成果转化网”更名为“北京技术市场贵阳服务平台”,更加着眼于北京–贵阳合作与协同创新。

    打造体验式应用平台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体验”模式必定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与贵阳市人民政府共同推动建设,位于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部研发基地的北京–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是贵阳市大数据产业“一廊两园三中心”[50]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同时也是打造“大数据+体验”式平台的成功典范。

    该项目通过直观的综合演示,为企业提供行业应用环境示范,展示大数据行业解决方案,建成国内领先的应用体验平台。展示中心分别设立应用大数据、体验大数据、感知大数据三个主题,以展示贵州、贵阳在大数据领域涌现出的优秀企业和取得的丰硕成果,让观众真正感受到大数据的神奇魅力。建成后的大数据展示中心将投入运行5000台服务器,入驻10家大数据及关联企业,集中展示贵阳大数据产业发展成果。

    建立专业化交易平台

    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专业化交易平台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作为大数据产业发展重要战略地的贵阳更是如此。由国内大数据交易方面的领军企业、大数据交易的初创之星、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北京数海科技有限公司,在2015年1月29日注册成立的贵阳数海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落户贵阳经开区。成立后,该公司致力建立贵阳大数据交易平台、贵阳数据资产评估中心、贵阳大数据生产加工中心、贵阳大数据产业协会等,在确保数据不涉及个人隐私、不危害国家安全,同时获得数据所有方授权的情况下,为数据所有者提供大数据变现的渠道;为数据开发者提供统一的数据检索、开发平台;为数据使用者提供丰富的数据来源和数据应用,直接推动贵阳市乃至贵州省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

    金融支持平台:推动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力对接

    大数据时代,金融业绝不仅仅是服务,更是一种融合跨界的发展新态势。贵阳通过建设金融园区汇聚金融要素、成立科技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发展基金实施金融支持,共同打造金融支持平台,有效推动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力对接,更有希望引领金融大数据发展的新趋势。

    金融园区汇聚金融要素

    作为贵州省“十二五”规划“引银入黔”战略核心工程,贵阳国际金融中心对贵州金融业的发展而言有着“桥头堡”的战略意义。贵阳国际金融中心是一个集金融服务、商务办公、休闲娱乐、居住生活于一体的大规模复合型金融商务区。自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成立以来,通过京筑两地间科技、金融、人才的无缝对接和实时共享,有力地推进了贵阳国际金融中心的快速发展,提升了金融中心的吸引力,加强了金融产品、金融人才、金融创新、金融技术等要素的充分聚集。

    在着力建设贵阳国际金融中心的同时,贵阳市还建立了贵阳互联网金融产业园。依托该产业园,贵阳将致力建设互联网金融企业聚集区,吸引相关互联网金融企业落户,把科技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打造成贵阳金融业两张名片,从而支撑贵阳打造西部地区科技金融创新城市和互联网金融创新城市。

    科技银行提供金融服务

    世界上最早创立的科技银行——美国硅谷银行,走出了商业银行服务于中小科技企业的道路。目前,我国科技银行已有初步发展,但在风险管理、运营特色及其他机制上存在诸多问题,大多都还停留在谋划筹建上。面对这样的情况,贵阳敢当先锋,勇于试水,2013年10月31日,在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建立起了贵阳银行科技支行。

    贵阳银行科技支行按照建设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的总体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加强和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的对接和合作,积极参与建立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积极跟进与贵阳签约的北京中关村企业、地方科技企业和项目。科技支行突破传统信贷对财务指标的要求,重点考察企业投资人信用状况、产品科技含量、潜在价值、成长空间等;针对科技企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成长阶段融资需求,开展“知识产权贷款”、“股权贷”、“科技链助力贷”、“科技创业贷”四大类共11款特色金融产品,组建专门的科技金融服务团队,确保将信贷资金和优质服务注入科技企业,促进项目落地,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贵阳银行科技支行成立后短短两个月就向18家科技企业授信8亿元,另将17家科技企业纳入考察。已发放的贷款中,以知识产权质押、订单融资、信用等形式实际发放贷款5亿元。[51]

    目前,除贵阳银行外,贵州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也都设立了科技支行。这些科技支行的成立,将为金融要素与科技要素的高度融合搭建一体化、专业化的渠道和平台,将更有利于引导金融资本投入科技创新领域,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为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创新活力的聚集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发展基金实施金融支持

    发展基金的投入能够有效地汇集资金,无论是对企业发展,还是对创业项目的扶持,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贵阳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与中国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中国光大银行贵阳分行、贵阳银行在2013年9月7日共同签订了支持贵阳市设立电子商务产业园投资发展基金框架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为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性资金的杠杆作用,进一步集聚和培育电子商务企业,贵阳市政府在5年内出资5亿元,园区所在区(市、县)按1∶2比例出资,共同发起设立政府引导性的电子商务产业园产业发展基金,专项用于园区土地收储、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园区电子商务企业及其配套企业的发展。该基金以有限合伙企业形式设立,分期募集资金,采取股权增资或借贷的形式投入电商产业园区或项目单位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股权回购加分红、还本付息的方式实现投资人的回报。

    除了电子商务产业园投资发展基金,在进一步深化京筑战略合作的背景下,2014年7月,贵阳市科技局与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合作共建贵州火炬青年创业扶持基金会。基金会成立后,采用“资金支持+导师辅导”的核心扶持模式,为创业者提供5万元的无利息、无抵押、免担保的创业启动资金,并为创业者配备“一对一”创业导师,每位导师提供每月不少于4小时的面对面辅导,以进一步支持和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创业。

    这些发展基金将能够更好地拓展资金来源渠道,改善创业资本供给,极大地支持立足贵阳的创业资本基金和管理团队的形成,从而保证本土创业投资机构支持贵阳创新型驱动的发展战略的实施。

    市场机制:从“基础”到“决定”

    引领性产业

    引领性产业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为了占领价值链的高端,贵阳把发展引领性产业作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保障经济的战略性快速增长。

    确立引领性产业的5个标准

    贵阳在确定创新产业发展方向,进行创新产业发展选择的时候,确立了引领性产业的5个标准:

    具有一定规模。要处于行业的龙头地位,带动性强,税收和利润等经济指标良好,申报上年度企业(集团)收入在3亿元以上。

    质量高。要属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先进制造和环保类项目。

    产业链长。要能一定程度上吸引和整合相关的科技要素资源,能抢占产业创新链和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带动力强。必须站在产业的高端环节,作为发展的引擎,具有市场导向性,保持战略性的快速增长,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有发展后劲。代表着未来的方向,符合消费结构升级的方向、绿色低碳的世界发展潮流以及政府政策鼓励方向的行业才有发展潜力。

    以引领性产业为核心建立有效的价值机制

    引领性产业能占领整个价值链的最高端,形成一套有效的价值机制,从而在产业链的结构下形成价值链。贵阳以引领性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完善产业链,打造产业群,通过产业整合、构建价值体系,占领价值高端。

    十大引领性产业基本形成

    目前,贵阳基本形成十大引领性产业,包括大数据与信息产业、现代金融、医药健康、现代物流、旅游文化、特色食品、现代商贸、高端装备制造业、都市现代农业、节能环保产业。

    以大数据产业为例,自2013年京筑创新驱动区域合作开展以来,贵阳市引进了北京亚信集团贵阳云基地、顶新国际集团云端总部及工业园、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兴电子科技园、百度数据中心、360数据中心、宽带资本云基地等数十个大数据项目。贵阳力图通过大数据产业,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实现产业价值的最大化。

    标志性项目

    引领性产业的发展需要标志性项目。贵阳通过推动一批标志性项目的落地建设,盘活各类要素资源,特别是创新资源,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明确标志性项目的三个条件

    在项目的引进、落地、建设过程中,“标志性”是贵阳牢牢把握的标准,这个标准主要包含三个条件: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这“三新”,是大数据时代进行生产要素重组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必然选择。

    新业态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新技术的升级应用,衍生叠加出的新产业以及产业中的新环节。比如,社会经济领域海量数据挖掘分析形成大数据应用服务,互联网企业介入银行核心业务形成互联网金融等。

    新技术不是指过去简单的产品技术或实验室技术,而是指可推广、可应用、可转化、能替代的新技术,如3D打印、物联技术、云计算、储能技术、页岩气技术、机器人等。

    新模式主要是指以市场需求为中心,能够实现高效重组,重构产业链及价值链的发展模式,如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制造业平台化、平台经济、联盟经济等。

    以标志性项目为重点形成完善的配置机制

    重点项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来源于其资源配置机制。通过发展标志性项目,可以调节资源使用的数量、规模、结构、布局等,最大限度发挥战略要素的经济、社会效益。贵阳推进重点项目的建设,不仅立足于当前的经济增长,更着眼于长远的发展后劲培育。既支持投资规模大的龙头骨干项目,也选择扶持一批高成长性的战略新兴产业项目;既抓好投产、续建、新开工项目建设,又着力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超前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战略支撑项目,形成滚动发展、梯次推进的良性格局。

    百个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

    贵阳京东电商产业园是第一个落户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的项目,该项目强有力地带动了贵阳电子商务、互联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国惠普(贵州)国际金贸云基地项目由惠普公司投资,其发展重点是打造大数据中心、国际电子商务云、国际智慧物流云、国际金融交易云、产业服务云、教育云、服务外包基地等项目。

    此外,贵阳中兴电子科技园、华为西南物流园、宽带资本贵阳云基地、贵阳讯鸟云计算基地、中电贵云数据服务科技园、贵阳高新云计算基地、亿赞普跨境电子商务、顶新国际大数据应用、天使汇跨境投融资平台、黔中声谷呼叫中心产业基地等一批标志性项目也已经落户贵阳,项目总数已达百个。

    竞争力企业

    企业是市场的真正主体,引领性产业、标志性项目、竞争力企业,缺一不可。一大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的加入,是贵阳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原因。

    把握竞争力企业的三个特征

    判断一个企业是否为竞争力企业,主要看其是否符合以下三个特征:

    贡献度高。有竞争力的企业一定是经济社会贡献度高的企业,不仅能有效推动当地经济增长,带动财政收入提高,扩大就业范围和提高就业率,还能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形成和集聚,促进产业链的延伸。

    成长性好。竞争力企业往往具备较好的成长性,其潜在的发展能力蕴藏于行业领先优势、技术垄断或高效管理等元素中,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潜在迸发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代表着产业发展方向和潮流。

    约束力强。有效的约束力是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的重要条件,也是企业健康成长、拥有竞争力的根本保证。完善的约束机制主要包括内部约束和外部约束。内部约束包括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规定结构中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形成强有力的制衡性监督;外部约束即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以竞争力企业为带动建立城市的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是市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品经济活动中优胜劣汰的手段和方法。企业会根据外部环境的变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宏观调控和资源配置作用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企业内部机制,一般包括技术创新机制、管理创新机制、文化变革机制,通过适时和有效的调整保持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在这个过程中,成熟、有序的竞争机制就逐步形成了。贵阳正是通过竞争力企业的引进、培育和发展,逐步完善竞争与供求、价格变动、资金和劳动力流动等市场活动,建立起更加完善、更加规范的市场环境。

    千个竞争力企业正在崛起

    贵阳市以中关村科技园落户为发展契机,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优势,引进和培育出一批具有代表性和引领性的竞争力企业。比如,贵阳朗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就是贵阳本土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之一。其开发并运营的“朗玛电话对对碰系统”,已经成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电话语音增值领域首选的合作平台,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增值业务收入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分量。再比如,中航工业贵阳航空发动机产业基地,正在成为一个机制灵活、管理科学、产品卓越的国际一流高科技企业。

    内生动力:从“改革”到“激活”

    持续发展重在内生动力

    目前,中国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钱是借来的、市场是借来的、技术是借来的,一句话,缺乏内生动力。同样,外来要素的介入、外来资金的介入及其带来的机会,固然会给贵阳发展带来动力,但如果不增强内生动力,就只能是昙花一现。因此,贵阳找到内生动力不足的症结之后,开始对症下药。

    调整产业结构需要内生动力

    目前,贵阳以原材料、初级产业生产为主的产业结构模式受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程度较深,造成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持续增长后劲不足、综合经济能力差等问题。根本原因还是内生动力不足。因此,以中关村贵阳科技园落户为发展契机,贵阳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加速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为形成新常态下的产业内生驱动力创造条件。

    转变发展方式需要内生动力

    目前贵阳的经济发展方式仍较为粗放,增长方式仍然属于外延型——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以这种方式实现的经济增长,消耗多、成本高、产品质量难以提高,加之没有健全的创新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一时难以从根本上扭转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势头,因而资源利用效率一直不高,自身的资源优势难以得到提高并整合成发展优势。而转变的根本途径和关键在于依靠科技力量和提高创新能力,逐步培养创新环境和推动产业体系的现代化,促进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创新发展需要内生动力

    目前,贵阳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人才队伍缺乏,技术基础薄弱,产业关联度小,产业链不长,多数指标长期处于全国挂末位置,这些都是其创新发展面临的掣肘。为此,贵阳加快构建由企业牵头,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支撑,各类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激励企业创新来完善金融、税收、价格、财政、知识产权等管理政策,增强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打通经济与科技间的通道。

    改革激活内生动力

    创新是生产力,改革是生产关系。改革推动创新,激活内生动力。实际上,贵阳大数据战略就是创新战略、开放战略、改革战略。

    “输血”与“造血”

    “输血”和“造血”的本意是医学上的两个治疗措施,现在多把“输血”和“造血”比喻为政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某些薄弱领域所采取的发展思路和支持措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输血”能使患者的贫血症状迅速减轻,但它的效果只是暂时的,只能治标,“造血”才是根本措施,才能治本。因此,西部欠开发、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发展,实现后发赶超,不能仅仅依靠中央政府财政资金的政策倾斜,依靠发达地区的对口帮扶,还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增强西部欠开发、欠发达地区“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

    贵阳与北京中关村合作,与北京朝阳区、西城区、海淀区结成友好城市,不是简单地让北京向贵阳“输血”,把北京中关村的科技资源、资金项目、智力资源输入贵阳,而是通过北京和贵阳的区域合作,整合两地发展资源,将中关村的科技创新发展要素注入贵阳,完善自身的“造血”功能,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内生活力。

    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是我们打开的对外开放的大门,接下来,改革的重点将会在对内开放上。

    作为内陆山区,贵阳要实现后发赶超,除了中央给力、自身努力之外,还必须向外借力,借船出海、借梯登高。扩大开放对现阶段贵阳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以开放引进先进生产力,以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以开放促进发展转型。近年来,贵阳的对外开放水平也在逐年提高,特别是2013年9月14日,贵阳综合保税区获得国务院批准设立,对于增强贵州、贵阳对外开放吸引力和竞争优势、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具划时代意义。

    相比对外开放,贵阳的对内开放水平还比较低,市域内各区(市、县)之间的开放合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各级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还很有限。因此,必须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重点是开放城门、完善市场体制、简政放权等。

    创新驱动与人才驱动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根本在于人才驱动。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是基础和关键,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应该说,近年来贵阳人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人才“洼地”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总体上来说,创新创业人才承载能力较弱,急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善人才成长环境,引进和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为科技创新增添原动力。

    创新力是内生动力的源泉

    增强创新能力,就是要走一条创新、跨越、融合和可持续的内生发展之路。在贵阳,提升创新资源集聚力、创新产业引领力、创新成果影响力、创新环境吸引力、创新平台辐射力、创新人才驱动力这“六个力”,正在成为内生动力的源泉。

    创新资源集聚力

    创新资源也是要素禀赋,这一要素禀赋一般是沿着高效率的轨道向能产生高效益的地区流动。创新资源需要积累、优化和整合,反映的是创新资源集聚力。加速创新资源集聚,提升地区创新力,离不开四大要素:一是创新空间,即创新活动的地理空间;二是创新主体,即知识生产活动的主体,包括企业、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地方政府机构和科研服务机构等;三是创新网络,即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相互联系构成的区域创新知识生产网络;四是创新环境,包括法律法规、政府政策、自然资源状况、基础设施、本土文化以及企业家精神等。当前,贵阳市正在利用中关村贵阳科技园这个大平台,吸引更多的高端创新要素在贵阳集聚,使北京的资源在贵阳得到更多更好的运用,使中关村的科技之花在贵州大地生根结果。

    创新产业引领力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融合交叉是有规律的,也是需要条件的。纵观人类发展史,这种机遇几百年才会出现一次。当前,大数据的发展将带来新一轮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融合交叉。贵阳发展大数据产业,就是要抓住这一机遇,通过提升创新产业引领力,提高生产要素实用效率,提升企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变迁,更为关键的是提高前沿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成果影响力

    科技成果是有价值的,这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贵阳着力提升创新成果影响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这是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

    创新环境吸引力

    创新环境是指能够激发人们去进行创造的环境。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不仅需要发挥市场竞争激励创新的根本性作用,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强化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对创新的引导,促进优胜劣汰,增强市场主体创新动力,更需要建立认同创新、鼓励创新、保障创新、促进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成立一年来,在尊重市场、尊重规则的基础上,加强园区规划引导,完善创新政策法规,鼓励创新创业,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创新平台辐射力

    科技创新平台具有技术转移、技术研发、资源共享、孵化企业等重要功能,是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更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加速器。衡量一个创新平台的有效性,关键在辐射力。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成立近一年来,搭建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技术交易平台、科技金融平台和智力支持平台,为加快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孵化、做好科技创新奠定了扎实基础。

    创新人才驱动力

    拥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就是拥有一大批能够在世界科技的前沿领域叱咤风云的自主创新人才,有一支充满活力、领军人物不断涌现、善于攻关、能打硬仗的科技创新队伍。在贵阳,资本、信息、技术和人才要素的流动与配置日益频繁,其中,对人才的争夺是竞争焦点。

    [45] 《“一站一台”揭牌贵阳科技资源共享实现与北京“同城化”》,金黔在线,2013年9月8日。

    [46] 《“一部一院”正式成立》,《贵阳日报》,2014年4月24日。

    [47] 《技术联盟助力完善大数据产业生态圈》,《贵阳日报》,2015年4月28日。

    [48] 《聚跨越之力谋产业转型升级大势》,贵阳新闻网,2013年10月30日。

    [49] 《中科院贵州科技创新园开工建设》,《贵州日报》,2013年7月4日。

    [50] 一廊两园三中心,一廊指大数据走廊,两园指金阳园(科学园)和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区南园(科学城),三中心指云计算中心、大数据产业展示中心、大数据产业制造中心。

    [51] 《金融助力贵阳打造发展升级版》,《贵阳日报》,2014年1月28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