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力-制度创新和转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政策创新

    法治是最可靠的长效机制

    无论是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还是创新管理、提升服务,法治都是最可靠的长效机制。贵阳立足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培养法治思维,推动政策创新,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发展赢得长久活力和持续竞争力。

    法治是一种制度文明

    法治是一种文明秩序,从国家政体到个人言行,都必须遵循法治的运行制度。实现法治不仅要靠法治理想、法治原则,更重要的是,必须建立与法治理想和原则相适应的制度,只有制度引领才能为法治社会提供保障。

    用法治思维认识问题

    法治是一种思维方式,蕴含着法治的理念与价值。重规则、重程序是法治的基本理念,公平正义是法治认同的基本价值,这与完善的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高度契合。从法治政府的角度来说,树立法治思维是实现“良法之治”的前提。贵阳市近年来着力培养政府干部的法治思维,把法治理念贯穿于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改革前提于法有据、过程尊法有序、成果靠法保障,着力解决制度供给不充分、制度设计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刚性等问题。

    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

    法治思维必然要外化为法治行为来处理各种问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法治建设的进程。[52]面对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全新形势,贵阳正采取多种措施,着力处理好深化改革与法治保障之间的关系,让经济社会这辆前进的“列车”既动力强劲,又始终在法治“钢轨”上正确、有序推进。贵阳市在发展生态城市中,首先做的就是加大生态立法,先后出台《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贵阳市生态公益林补偿办法》《贵阳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生态法规,不仅让保护生态环境的法治意识深入人心,还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大决策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具体行动。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加大生态执法力度,使生态立法既“硬”且“良”;淘汰高污染企业,拒绝重污染项目落户,改善环境质量、优化经济发展,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双赢。

    继承发扬引领新一轮政策创新

    政策是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方案,是对稀缺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方式。如果说,法治是政策制定的原则和依据的话,那么,创新就是政策的活力之源,本质上是突破传统的新理念,是制度的完善、发展和改造。

    政策制定突出创新性

    在贵阳,政策创新紧紧围绕着发展创新这一目标进行,而发展创新的基本方向就是科技创新与生态建设的融合。贵阳正在以政策创新为助推力,以科技创新为后盾,加快推动经济发展从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的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探索实现生态文明的科学路径。

    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成立后,贵阳鼓足政策创新的勇气,面对现实、承认现实,力争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把政策创新的立足点放在高新技术和大数据产业发展潮流上,密切关注大数据给予贵阳的机遇和挑战,制定出台了一批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政策,从财税、金融、科技、人才、土地、公共服务等方面,营造符合科技创新、经济转型发展需要的创新文化和发展环境,基本形成一套多元化、多层次、多功能的政策创新体系。

    政策调整注重延续性

    由于政绩的驱动,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延续也许比创新更难。政策的延续性是政策是否科学合理的反映指数,是政府管理能力与水平高低的体现指数,也是社会经济稳健、和谐发展与否的特征指数。注重政策的延续性有利于诚信公共政府建设,也有利于社会公众的认同和参与。

    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成立后,贵阳市在政策制定方面,着眼长远性、系统性和延续性,不仅注重对以往政策、发展主题的延续,还关注新出政策的有机延续性,避免出现短期、短视政策。

    政策完善坚持继承性

    人类社会经历的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社会发展的政策也不例外,也是从“旧”向“新”的转变的过程,这种转变是不可逆的,也是不断发展的。贵阳市在完善政策、创新政策的过程中,在继承以往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抢抓机遇,形成政策的累积效应。贵阳市委、市政府经过认真研究,集思广益,继承和创新,提出紧扣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目标,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努力走出一条西部欠发达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就是在继承原有发展思路、重大举措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予以完善、优化和提升。

    采取扎实举措推动一揽子政策实施

    创新需要制度保障、需要政策支持。贵阳正处在一个创新密集期,政策创新是政府最大的作为。近一年多来,贵阳采取了一系列扎实举措,推动了一揽子政策的实施。

    准确把握时机

    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且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复杂多变,也给政策实施的效果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因此,政策实施要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把握好政策实施的最好时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随着中央对西部大开发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贵州省委、省政府对贵阳的支持前所未有,贵阳市上下加快发展的愿望空前强烈,全市上下都已牢固树立发展自信,正满怀激情、充满斗志地迎接新挑战。可以说,贵阳正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时机,发展有机遇、增长有空间、转型有动力,此时正是贵阳谋求快速发展最好的时机。贵阳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这一时机,及时出台、实施一系列政策,为发展保障、为发展助力。

    坚持问题导向

    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谓问题导向,就是以发现和提出问题为工作起点,以解决和回答问题为工作目标,这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问题是时代的呼声,只有坚持问题导向,确定应对之策,才能不断提高改革发展举措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近年来,贵阳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找问题、找差距、找目标”的“三找”主题讨论为载体,研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思考问题的源头,分析问题的性质,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促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着力协调利益

    利益问题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原有的利益格局已发生深刻变化,不同利益主体的自主权不断扩大,伴之而来的就是利益的分化和重组。利益关系的协调问题成为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性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新的“两个凡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成为政府制定和实施政策的基本导向。

    贵阳当前正处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处于人民内部矛盾的集中凸显期,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的过程中制定出台的政策,将不可避免地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面对多方的、不同的利益诉求,贵阳市坚持以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在旧城改造、征地拆迁、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利益,践行“以人为本”,保障政策得到切实实施。

    社会创新

    安全是最重要的发展环境

    安全稳定是最大的发展环境,也是最重要的发展环境。没有安全稳定,就没有企业家愿意投资兴业;没有安全稳定,就留不住人才和资金;没有安全稳定,人民群众就不能安居乐业,加快发展更是无从谈起。贵阳市牢牢树立科学的安全观,以良好的治安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把好的治安环境打造成为对外的竞争力、对内的亲和力。

    新时期安全观:平安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的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上做出重要指示:“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在2013年“7·5”讲话中明确指出,贵阳市要继续在服务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上做贡献,解决好包括治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

    贵阳市按照中央、省的安排部署,深入推进“平安贵阳”建设,特别是坚持统筹推进以“严打严防‘两抢一盗’,降刑事发案”为主要内容的“两严一降”专项行动,着力打造平安“升级版”。把“严打”作为一种短平快的“治标手段”,迅速集中优势力量,稳准狠地重拳出击,在短时间内显著改善治安状况。把“严防”作为一种“治本”手段,避免案件滋生、压缩案件发生的空间。通过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通过治本为治标创造空间。

    “两严一降”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开展“两严一降”行动,是贵阳市坚决贯彻中央和贵州省委、省政府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省会意识、责任意识,努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有方、守土有效的具体落实。

    目前,贵阳市拥有各种良好的发展契机,已经进入超常规加快发展的轨道,开展“两严一降”行动,就是在积极维护良好社会秩序,使贵阳市实现矛盾少、治安好、发展快的良性循环。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强调,要把平安作为极其重要的民生问题,把保障安居乐业作为最根本的工作目标,深入扎实推进“两严一降”专项行动,进一步提高市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在贵州省乃至全国的平安建设中做表率、走前列、做贡献。

    “三转变、三提升”的良好态势

    贵阳市开展“严打严防‘两抢一盗’,降刑事发案”专项行动以来,全面推进了社会治理的改革创新,形成了贵阳市“两严一降”社会治理品牌,呈现出“三转变、三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2014年刑事发案总数同比下降21.09%,群众满意度达95.25%,上升0.84个百分点;群众安全感达97.16%,上升2.96个百分点。[53]

    “三转变”标志着长效机制的建立。由单一管理向多元治理转变,即社会治理主体从侧重于政府对社会进行管理,向包括党委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的多元社会治理主体转变。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即在原有专班研判打击模式的基础上,整合“天网”工程视频资源,形成新的刑侦、技侦、网安、视频、情报信息“五位一体”的情报研判打击模式;由运动式向长效化转变,即各级各部门在工作方式上,转变了以往寄希望于用一时的突击式运动取得成效而在长期坚持上韧性不足的惯性思维,更多地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

    “三提升”完善了治理体系,提升了群众满意度。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公共安全蓝皮书》显示:2013年度贵阳市群众安全感排名升至第10位,较前一年上升了28名;城市治安质量提升。贵阳市目前形成了“一把手负责、一揽子统筹、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格局,城市社会治安和社会公平正义得到了有效保障;社会治理能力提升。

    “三大举措”推动实施“两严一降”

    为了更好地推动“两严一降”工作的开展,让工作取得切实成效,贵阳市采取了三大举措,通过改革创新组织领导责任体系,形成明确的政府责任体系;通过改革创新重点领域治理方式,形成科学的社会治理体系;通过改革创新长效工作机制,形成完善的政策制度体系。

    改革创新组织领导责任体系

    改革创新组织领导责任体系能够更加明确领导职责,形成良好的约束机制,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贵阳市通过党委主责全面统筹、条专块统层层落实来积极进行组织领导责任体系的改革创新。

    贵阳市把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社会治安上,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促推动,带头包保重点区域,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社会治安主体责任,最大限度地统筹资源、统筹力量、统筹利益,条块资源得到充分整合和有效利用,改变了公安部门“单打独斗”的状况。

    在条专块统层层落实方面,贵阳市全市上下按照“横到边,纵到底”的要求,把责任分解到每个单位、量化到每个区域、细化到每个地块,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形成“条专块统、社会协同、民意监督、责任倒逼”的综治工作新格局。

    各区(市、县)及有关部门按照“十个一”的工作要求,将全市刑事发案“绿、黄、红”三色预警显示屏挂进办公室,亲自分析研判治安形势,并建立起一套长效工作机制,使条块资源在治安工作中得到充分利用。

    改革创新重点领域治理方式

    要实现有效的社会治理,一个关键是治理方式创新,实现在治理主体、具体方式、过程上的多层面创新。贵阳市在开展“两严一降”专项活动中,着重把改革创新重点领域治理方式作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主要措施有:

    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以居委会综治工作站为平台,整合社区民警、辅警、网格员、居委会工作人员、计生专干等基层力量,落实“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各项措施,主动上门登记,对流动人口数据进行全面采集、比对分析,对其中的治安重点人员建立分级管理台账,实施重点管控。

    加强对吸毒人员的帮教管控。深入开展“向毒品说不,打一场禁毒人民战争”专项行动,加强戒毒康复场所建设,扩大收戒容量,收戒吸毒人员近万人。同时,筹建“特殊病医院”,解决患有艾滋病等特殊吸毒人员收戒难的问题,实现了打击毒品犯罪从重“缴毒量、破案数”向“打源头、控环节”转变,控制吸毒群体从“专业戒管”向“科学戒管、长期联动”转变。

    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实施“阳光工程”“育新工程”“雨露工程”“回归工程”“安宁工程”“红丝带工程”六大工程,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刑释解戒人员、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艾滋病患者等特殊群体的救助、帮教、管控,共安置吸毒人员8568人、刑释解戒人员2815人、培训教育失足青少年3000余名、排查录入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11508人,形成了社会参与、多管齐下的特殊群体服务管理模式。

    改革创新长效工作机制

    对长效工作机制的不断改革创新,不仅能发挥工作机制的最大效用,同时也能不断释放长效工作机制的活力。贵阳市通过创新指挥调度机制、打防控一体化机制、民意监督机制、联动协作机制、宣传发动机制、责任倒逼机制等来进行长效工作机制的改革创新。

    在创新指挥调度机制方面,贵阳市成立了工作指挥部,整合力量,建立和完善统筹调度工作制度,实行日研判、周分析、月通报、月考核、月问责和年考评,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年,推动工作转型和长效发展。

    在创新打防控一体化机制方面,贵阳市建立了刑侦、技侦、网安、视频、情报信息“五位一体”的情报研判打击模式,建立完善基础治安台账,提高对实时犯罪的打击防控能力。

    在创新民意监督机制方面,贵阳市成立了平安建设督办平台,采集70万住户座机电话,设立1530个治安观察点,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广纳民意,对市民反映的治安问题予以积极回应和及时解决。

    在创新联动协作机制方面,贵阳市完善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和区域联动的立体化工作联动机制,实行县级领导干部包保“两严一降”、综治委成员单位联系平安社区工作制度,解决各自为政、形不成合力的问题。

    在创新宣传发动机制方面,贵阳市组织新闻媒体,对治安漏洞进行曝光。召开新闻通气会、市民恳谈会,介绍“两严一降”工作情况。开通“两严一降”热线电话、邮箱,开展“我为治安防范支招”有奖征集活动,营造浓厚氛围。

    在创新责任倒逼机制方面,贵阳市制定了群众安全感和政法机关满意度考核办法,把提升群众安全感纳入责任单位年度目标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群众安全感不达标的区(市、县)的党政领导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予以责任查究,实行“一票否决”;以电话专访、工作组明察暗访等方式,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各级各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倒逼责任落实,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个提升”推进社会治理改革创新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贵阳市既处于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凸显期,贵阳市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加强社会建设和治理作为贵阳市发展的当务之急,将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思考、来谋划、来推动,把“三提升”作为衡量社会治理改革取得切实成效与否的重要准绳。

    以立法引领完善社会治理长效机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实践证明,法治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石,要提高社会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需要不断强化法治保障。

    贵阳市顺应社会治理新常态要求,把推进社会治理改革创新与完善法律法规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深化“两严一降”专项行动纳入法治化轨道。贵阳市市委、市政府对依法治市提出了这样的思路:“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切实推进司法公正,大力弘扬法治文化,加强法治队伍建设;通过信息公开和大数据手段运用,推动以政府诚信带动社会诚信。”

    以体制改革破解社会治理利益格局

    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的灵魂在于法治、善治、自治、共治、德治“五治”并举。在通过“两严一降”专项行动推进贵阳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中,“五治”并举成为改革新方向。其中,善治就是优化政府治理结构,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最根本的就是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转型,破解社会治理利益格局。

    贵阳市以改革创新的政治智慧和勇气,探索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工作格局。加快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推行执法司法责任终身制,推动政府办事依法、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严守公平正义底线,运用法治方式调整社会利益格局。

    以能力建设提升社会治理工作水平

    当前,贵阳市正“按照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要求,增强社会治理能力”,将“社会治理升级版”确定为打造贵阳市发展升级版的六大战略任务之一。

    贵阳市着力提升党委统筹社会治理的能力,强化社会治理顶层设计,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执政党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着力提升各职能部门履职能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着力提升社会共治能力,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预防违法犯罪的机制和制度化渠道;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能力,凝聚人民群众智慧,提升社会治理工作水平。

    文化创新

    诚信是最核心的文化价值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基本道德规范和传统美德。打造“诚信贵阳”城市品牌,培养诚信文化,初衷是为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从更深的层次上看,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贵阳市绽放出的光芒,这种光芒的本质是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信仰的力量。

    把诚信建设作为推进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基础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同时也是信用经济,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社会诚信的缺失必然破坏市场经济规则,影响经济活动,破坏经济秩序。在贵阳市,已经形成的共识是,只有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经济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完善的诚信体系是提升政府治理的必然要求。在建构社会诚信体系的过程中,政府既是社会诚信体系的科学规划者和制定者,同时也是确保诚信体系正常运行的推行者和管理者。诚信是政府执政合法性的基础,政府失信将造成信任危机,威胁其执政的根基。

    把诚信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内涵,每一项都离不开公民道德水准的提升。针对社会各领域出现的不同程度的信用危机,贵阳市大力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弘扬诚信文化,鼓励和保护有序的市场竞争,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妥善协调,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把诚信建设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

    党的十八大把诚信建设明确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把诚信问题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贵阳市把诚信建设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一环、重要抓手和着力点,加以有效推进。

    清镇市的“诚信建设”模式

    清镇市的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是贵阳市起步最早的。早在2006年,清镇市就开始了诚信农民建设的探索,诚信建设开始萌芽。此后,清镇市进一步完善“四位一体”的诚信体系建设,推动“八个一”工程的具体实施,为“诚信贵阳”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萌芽:构建诚信农民建设体系

    构建“三位一体”诚信农民建设新体制:由政府主导,打造诚信政府、开展诚信升级竞赛活动;由企业主推,即龙头企业项目推动,开展定誓言、定模式、定规划活动,金融企业资金推动,保险企业保障推动;以农民为主体,要求农民讲诚信、会管理、会协作。

    打造“三维联结”诚信农民建设新机制。一是诚信农民联结诚信政府,核心是解决扶持问题;二是诚信农民联结诚信龙头企业机制,核心是解决市场问题;三是诚信农民联结诚信金融企业机制,核心是解决资金问题。

    实行“三大优惠”,一是贷款额度优惠,二是贷款利率优惠,三是特事特项优惠。以解决农民发展资金。

    落实“七大扶持”政策,引导和助推诚信,“七大扶持”即贷款贴息、财政奖补“一事一议”、财政购物补贴、产业发展资金和项目、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民生保障项目、社会发展项目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项目。

    发展:构建“四位一体”诚信体系

    在构建诚信农民建设体系的基础上,清镇市开始构建“四位一体”(即集“三项举措”“两个名单”“四个步骤”“一项宗旨”为一体)诚信体系。

    该市通过“三项举措”加强政府诚信建设,严格开展诚信职工、诚信机关创建工作。有84家单位结合部门职能职责,制定了诚信职工标准5807条,采取职工自己报、群众提、单位诚信建设领导小组审定的办法完成诚信职工评定工作。同时,制定针对职工和服务对象的诚信奖励政策;制定干部任用政策,坚持诚信优先原则,实行非诚信职工一票否决;对评选出的诚信经济组织,在有效期内,给予信贷、承接工程以及行政审批等方面的优先优惠。以诚信指数作为机关考核指标。通过分散核实、集中评定的方式评定诚信机关,并对评定后的诚信机关实行动态管理。

    通过“两个名单”开展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诚信建设。两个名单即红名单和黑名单,凡被评为诚信企业的经济组织均进入诚信建设管理系统红名单,可以悬挂由管理部门与市诚信办联合认证的诚信行业牌匾;在诚信等级动态管理中被发现有不良行为的经济组织将被公开摘牌,并列入诚信建设管理系统黑名单。

    “四个步骤”助推个人诚信建设。第一步,以规范的标准引领诚信:制定诚信农民100条、诚信市民100条标准。第二步,以全覆盖的时时动态工作管理诚信建设:各机关单位制定了干部职工诚信加分、失信扣分的管理办法,实行诚信建设动态管理。第三步,以奖励扶助政策激励人们诚信:制定各项优先优惠政策共350条,以政府主导、企业主推、个人为主体的方式开展诚信奖励扶持。第四步,以失信受制的方式惩戒失信行为:把诚信档案中的不良记录与个人评级授信行为、评先选优和优先优惠等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诚信记录的综合作用。

    “一项宗旨”加强司法公信建设。司法公信建设旨在提高司法公信力,让老百姓学法、用法、信法、守法。

    落实:“八个一”工程筑牢诚信建设体系

    建立一个机构,提供组织保障。全市各乡(镇、社区)、各单位成立诚信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组建诚信办。

    明确一个目标,找准工作重点。以“建诚信清镇、创文明城市”为目标,大力开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

    打造一个平台,全面开展管理。通过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结合已构建的电子政务系统,开发、建设、完善诚信建设综合管理系统,建立覆盖全市的诚信征信系统,实现“加分晋级、扣分退出”的动态管理。

    建立一套机制,形成政策激励。以“诚信清镇卡”为桥梁,让持卡的诚信主体在行业管理部门评出的诚信经济组织中享受VIP服务及折扣优惠,以此来加强行业管理部门、诚信经济组织和诚信主体之间的联系,推进出台各类各级优先优惠政策,规范行业管理。

    树立一批典型,以模范力量感召民众。各乡(镇、社区)、各单位在创建诚信体系过程中,注意挖掘典型,利用模范力量感召群众。

    抓好一堂一团,传播诚信能量。结合本市实际情况,邀请先进型代表进入全市117个道德讲堂;成立各级“百姓宣讲团”,通过朴实的语言、真实的故事,感染民众践行诚信职工、诚信市民、诚信农民应遵守的诺言。

    组建一支队伍,加强社会监督。由市人大办、政协办、文明办牵头,组建了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道德模范、劳动模范、新闻媒体、市民志愿者参加的共36人巡查队伍,分三队每月两次深入到全市食品行业、窗口单位和公共场所进行巡查。

    用好一个阵地,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与电视台联合开设《诚信清镇》栏目,用实例全面系统地向广大市民解读政策,介绍诚信建设措施和成效;引导各乡(镇、社区)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诚信宣传,如站街镇自主创作的曲调优美的《诚信站街》,在百姓中广为流传的王庄乡的诚信山歌;开通诚信清镇微博、微信,组建网络传播志愿者。

    打造“诚信贵阳”城市品牌

    打造“诚信贵阳”城市品牌,旨在以社会征信体系建设为载体,以褒扬诚信、惩戒失信为手段,以形成有利的社会舆论氛围为推动,以培养诚信文化为根本,营造“奖励诚信、约束失信”“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舆论环境,建立覆盖贵阳市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诚信体系,为全面实施六大工程、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诚信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

    为强化诚信体系建设工作,贵阳市于2014年制定出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及《实施意见(试行)》,为贵阳市诚信体系建设进行顶层设计。

    贵阳市提出了面向2020年的诚信建设目标。到2020年,社会信用基础性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基本建成,信用监管体制基本健全,信用服务市场体系比较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发挥作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取得积极进展,市场和社会满意度大幅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普遍增强,经济社会发展信用环境明显改善,经济社会秩序显著好转。

    “五个建设”全面构建诚信体系

    贵阳市以诚信政府、诚信经济组织、诚信社会组织、诚信个人和公信司法建设为重点,构建覆盖全市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诚信体系。

    创建诚信政府。在贵阳市文明网开设“诚信贵阳”网页,专门用于诚信建设工作动态的发布、查询和信息共享。开展创建诚信机关活动,对干部任用实行诚信优先原则,在评先选优、提拔任用、年度目标考核等方面,实行非诚信一票否决,同时开展各单位部门主导的诚信创建工作,如制定“诚信社区”“诚信居委会”标准和评定办法,由计生部展开“诚信计生”工作以及由工商部门组织创建“诚信企业”工作等。

    创建诚信经济组织。开展28个行业的诚信创建活动,共评定诚信经济组织153家,同时制定诚信组织创建标准、诚信经济组织动态管理标准207条;以诚信商圈建设活动为载体,履行无假货、无欺诈经营行为承诺;对诚信经济组织给予信贷、承接工程以及行政审批等方面的优先优惠。

    创建诚信社会组织。制定诚信民办非企业示范单位创建标准18条、社会团体示范单位创建标准18条,同时对诚信社会组织给予信贷、承接工程以及行政审批等方面的优先优惠。此外,由市卫生局与市文明办牵头开展了创建“诚信民营医院”工作,对现代女子医院等17家医院授牌“诚信民营医院”。

    开展诚信个人活动。制定“诚信市民”“星级诚信市民”“诚信社区”“诚信居委会”标准和评定办法,制定了诚信农民标准100条、诚信市民标准100条;推进“诚信卡”发放,以工薪乐、随薪贷等为载体,对诚信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给予信贷资金支持。

    开展公信司法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健全参审机制,保障人民陪审员依法履行职责,避免陪而不审、合而不议;积极开展风险提示、权利释明、庭前沟通、判后答疑等工作,把辨法析理贯穿审判全过程,加强司法监督,积极推广日常监管制度,建立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工作执行情况的机制,力求监督机制落实到位。

    依托云平台建立社会征信体系

    贵阳市把建设诚信信息平台作为展示大数据的窗口,依托云平台加强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做好诚信信息平台建设与大数据运用的结合,做大诚信大数据产业,搭建社会化征信服务平台。

    贵阳市利用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机会,在国家征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推动征信机构市场化,对大数据公司进入征信市场持开放态度,积极推进征信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搜集、整合市域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到2020年基本建成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交换平台,实现信息采集全覆盖;按照“征信全面、授信科学、用信便捷”的原则,建立诚信综合管理系统,具体分为两大系统:一个系统包括首页、诚信知识查询、政策文件、组织机构、诚信文化、诚信创建、曝光台等;另一个系统包括个人诚信信息、政务诚信信息、经济组织诚信信息、社会组织诚信信息、司法公信信息、服务项目等。

    在大数据诚信信息数据库建成的基础上,促进既有信用信息系统的统筹整合,推进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有效避免信用信息资源的分割和断裂;依法对信用信息进行分级管理,确定查询权限,促进各类社会主体的信用状况公开透明、可查可核,属于隐私范畴的则做好保密工作;推动诚信信息部门在行政管理、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逐步实现多部门、跨地区、跨领域的信息联享、信用联评、守信联奖、失信联惩,让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

    服务创新

    服务是最务实的改革导向

    贵阳市以服务为改革导向,转变政府职能,逐渐减少或退出直接配置市场资源,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推动服务创新的持续和深入。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

    李克强总理强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经济领域要更多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社会领域要更好地利用社会力量,包括社会组织的力量,把应该由市场和社会发挥作用的交给市场和社会。在贵阳市,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首先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其次是处理好政府和社会的关系。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划定政府与市场的合理边界,政府把该管的管好,该放的放下,让“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相得益彰。贵阳市按照服务导向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市场机制改革,着力完善市场规则,进一步增强市场活力,努力寻求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最佳结合,既能最大程度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又能使政府调节经济、弥补市场失灵的不足,防止出现“越位”“缺位”和“错位”,实现市场高效、政府有为。

    服务做好“加法”

    在处理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上,贵阳市政府首先认识到,社会也可以提供社会资源的分配,对市场机制起补充作用。因此,贵阳市确立“还权于民”“还政于社会”的观念,改变过去由于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的大包大揽导致的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失衡、社会力量和社会组织的全面萎缩、社会活力和创造力严重窒息的局面。截至2014年7月,贵阳市的社会组织已经突破3000家,初步形成了门类较多、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

    放权做好“减法”

    2014年2月,贵阳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和规范行政审批实施的通知》,要求在2013年清理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对清理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设定行政许可、违法增设行政许可条件、变相设定行政许可等问题,要按照程序严格处理、坚决纠正,进一步为企业“减负松绑”,激发市场活力,营造公正发展环境。“法无禁止即可为”,消除民间资本投资遇到的“玻璃门”“弹簧门”等问题,激发经济活力,激发人们创业、投资的积极性,更大程度上让百姓受益。

    “四张清单”推进政府改革

    大数据把贵阳市推到了发展的最前沿,也把政府推到了改革的最前沿。贵阳市在政府自身改革上也令人瞩目,把“四张清单”作为总抓手,通过改革这根杠杆撬动新一轮发展。

    列出权力清单

    列出权力清单,明确政府该做什么,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有利于防止公权滥用,使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更好地履行职能、承担责任;有利于进一步厘清层级之间、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明确管理和服务重点;有利于根据行政职权更加科学合理地设置机构、配备人员,提高政府运行效能。

    2014年5月,贵阳市印发《关于加强对“一把手”权力运行监督的工作措施》,要求建立“一把手”权力清单制。2014年,全市130个部门完成了“一把手”权力清单的清理,并明确界定了重大事项决定权、大额度资金审批权、重要人事任免权等权限。同时,贵阳市印发了《贵阳市行政权力清单目录(2014年版)》,其中,市级行政许可清单目录76项,市级行政服务清单目录256项,市级部门承接国家、省下放的行政权力清单目录84项。

    列明负面清单

    负面清单是一种管理模式,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对某些与国民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以清单形式公开列明。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让企业可以对照这个清单实行自检,对其中不符合要求的部分事先进行整改,从而提高外资进入的效率。

    列出负面清单,明确企业什么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以形成公开透明、预期稳定的制度,促进企业创新活力充分迸发。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在2014年半年经济工作会议上要求认真分析和研究贵阳市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抓紧列出负面清单、便民服务清单,让民营经济享受平等的政策待遇和发展环境。

    理出责任清单

    理出责任清单,主要在于明确政府该怎么管市场,做到“法定责任必须为”,以建立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动力,鼓励企业创新创造。

    有了责任清单,等于告诉政府部门有些事情必须做,有些问题必须解决,因为这是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了责任清单,也等于是告诉公众,当你需要办某件事的时候应该去找哪个部门,这是该部门必须给你办理、必须给你解决的,否则这个部门就是在推卸责任。贵阳市计划在2015年年底前实现权力清单、服务清单、责任清单“三单合一”。

    优化程序清单

    所谓程序清单,就是要通过实行外部流程图和办事指南表“图表合一”、办事信息和办事流程“一表清”,一次性告知企业和老百姓办事过程中需要了解的相关信息和需要配合的相关要求。企业和老百姓办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提交哪些材料、经过哪些程序、多长时间能够办完、收不收费等,均可上网查询。

    近年来,贵阳市政务服务中心通过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办事流程,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不断提升。据统计,2014年全年共办理事项361.0085万件,比上年增加26.08%。其中,提前办结360.8565万件,提前办结率为99.96%,比上年提升10.2个百分点;即时办结率为93.4%,比上年提升22.43个百分点;平均办理时限仅为1.19个工作日,市级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对外承诺办理时限平均压缩60%以上,政务大厅窗口群众满意率达100%。

    建设智能化服务型政府

    智能化是手段、是方式,服务型政府是目标、是结果。贵阳市力图通过云计算、数据平台等手段,提高城市管理工作的精确度、反应速度和效率,向公众提供更加精细化、个性化、便捷化的服务,逐步实现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目标。

    打造集成化公共服务平台

    贵阳市“12319”公共服务平台,是一个集应急响应、问题受理、政策及办理流程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自2013年1月开通运行以来,“12319”公共服务平台共接听社会各方面来电约45.8万个,有效受理案卷33.2万件,主要涉及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社会救助等方面,已处置案卷31.6万件,市民满意率达92%以上。

    目前,贵阳市“12319”公共服务平台已经成为集城市管理、医疗卫生、住房及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热线,并初步形成“一线接听、多方服务、分级派遣、分类处置”的服务体系,形成了“统一收集信息、统一分办处置、统一追踪督办、统一绩效考核”的工作机制。

    打造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

    为提高贵阳市城市数字化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应急指挥和管理效能,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建设”的原则,坚持“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平战结合、协同联动、高效指挥、整体管理水平上台阶”的总要求,贵阳市强力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工程。

    随着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一期项目的投入运行,贵阳市将多个管理和执法部门整合进统一的数字化平台。依托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城市管理工作信息化、数字化、精细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提升了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截至目前,各子系统处于平稳、高效、有序的运行中。

    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贵阳市将加快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工程,完成五大平台建设和3260个视频监控探头的安装,并进一步整合资源和深化应用,加强跨部门业务协同;加快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三期3000个高清视频监控探头的安装;继续开展7000个视频监控探头的安装,实现主城区全覆盖,建成“一体化、全方位”的城市综合管理系统。

    打造智能化城市运行平台

    推动城市运行的智能化是贵阳市的发展方向。目前,“智慧交通云”已经开始运行。智慧交通整合规划、建设、公安、交通、环保、气象等部门的信息,可实现交通信息资源共享和交通的“扁平化指挥、精细化管理”。“智慧交通云”是智慧交通的一个应用平台,有了“智慧交通云”,涉及交通行业的各个部门就不用再担心数据储存的问题,不用花钱去购买更多的服务器来储存数据,而是可以直接将数据上传到“智慧交通云”上,需要用数据的时候登录“智慧交通云”即可。

    对交通行业的各个部门来说,“智慧交通云”能节约很大的数据管理成本。而各个部门的数据上传到“智慧交通云”上之后,将得到统一的管理并且能实现数据共享,有助于各部门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智能化管理能力,提供更好的交通服务。

    目前,贵阳市交通行业的各个部门都在积极上传数据到“智慧交通云”上,推动数据迁云工作。有了统一集中的数据之后,不仅能让各个部门实现资源共享,提升管理效率,为老百姓提供更全面到位的出行服务,同时也能围绕数据进行一些有市场需求的开发利用,创造出更多的商业价值。

    [52] 《执法者首先要有法治思维》,《中国青年报》,2013年9月16日。

    [53] 《贵阳市去年刑事案件持续下降》,2015年1月8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