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报国英模谱-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3)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自主创新,大力推动型号研制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吴方辉始终将自主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在企业还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不断加大以自筹资金为主体的科研投入,2004年以来,中航工业洪都每年的科研经费投入平均占销售收入的10%以上。他除了主持和参与机型的研制,还承担了数十项重大国防基础科研项目。担任型号现场总指挥/副总指挥期间,果断决策投入,创新研制模式,实现了L-15“猎鹰”高教机首飞并先后参加了珠海航展、迪拜航展和飞行表演,得到了国内外各方的高度认可;某型武器装备成功研制,并投入批产列装部队,填补了国内的多项空白。这些产品的预研研制,形成了中航工业洪都自主创新能力,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实施资本运作,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几十年来,国家没有给予重大的投入,缺乏资金,同时又面临着型号研制的大量投入,这使得中航工业洪都的发展举步维艰。为改变这一局面,公司积极谋划,由吴方辉主持实施了两次重大资本运作。1999年,通过战略重组,发起设立江西洪都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并启动IPO上市,2000年洪都航空成功在上交所上市,募集资金9.1亿元,极大地支持了洪都近10年来的发展。2010年5月成功实现定向增发,募集资金25.3亿元,为洪都后续的型号研制、技术改造、发展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施战略管理,谋划长远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航工业的发展战略,中航工业洪都在吴方辉主持下于2008年开展了战略管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300亿元营业收入目标的发展战略,决策实施洪都整体搬迁、争取大飞机项目和建设南昌航空城。在上级支持帮助下,中航工业洪都成为中国大飞机前机身、中后机身部件的唯一供应商,按照中国商飞的要求前机身等直段研制下线,其他工作有序推进。

    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助推企业发展

    中航工业洪都是一个老国企,企业包袱重,历史矛盾多,管理理念落后,职工创新意识不够,为彻底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吴方辉参与主持有关改革,特别是摩托车子公司破产工作,使得一个资产负债率超400%,近3000名职工的企业成功政策性破产。使得中航工业洪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成为一个主业突出、结构优化的现代化企业。

    实施民生工程,实现和谐发展

    在抓好企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吴方辉注重实施民生工程,实现和谐发展。通过积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五年之间职工平均收入年均增长18%。他倡导成立了中航工业洪都帮扶救助基金,筹集资金1100多万元,帮扶救助家庭生活困难的职工。向汶川地震灾区、南方雨雪冰冻灾区捐款500多万元,主动承担了国有企业应负的社会责任。

    宋承志

    百舸争流千帆竞敢向时代立潮头

    宋承志1985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空气动力学专业,先后在中航工业成飞和中航工业洪都工作,他在航空工业拼搏了26年,在这26年里他始终保持着勇于拼搏的精神、敢于争先的斗志、忘我工作的热情、无私奉献的情怀、不辞劳苦的职业操守,迈着坚实的步伐铿锵向前,从一个普通的设计员成长为具有丰富的大型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掌舵人,他把自己的青春和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航空工业的发展。

    在成飞工作期间,他在新机研制、外贸机市场拓展、科研生产管理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他多次被评为成飞公司新长征突击手标兵、先进个人、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00年被评为“四川省优秀青年技术创新带头人”,2005年获政府特殊津贴。宋承志先后主持了歼7系列飞机、轻型多用途战斗机等多个型号的研制工作。他任技术中心主任期间,注重将设计工作自动化、规范化,并陆续引进了一系列CFD(计算流体力学)仿真软件,使成飞公司技术中心的设计能力和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并于2005年成功通过了国家级技术中心评定。

    宋承志在任歼7G型飞机的总设计师期间,主持了综合航电系统改进和加装数据链的工作,使歼7系列飞机首次具备了全天候作战能力,大幅度提高了飞机的综合作战能力。2005年,“歼7G型飞机研制”荣获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原中国一航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在成飞公司承担的国家“863”计划工作中,作为公司技术中心主任,组织管理了磁悬浮车辆研制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的设计和生产工作,并按节点要求完成了该项目。不仅为国家磁悬浮列车工程做出了贡献,而且为将航空设计和制造技术应用于民用产品做出了成功的示范。

    2009年3月,宋承志到中航工业洪都工作,任公司党委书记,2010年3月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两年多来,宋承志积极推进战略管理,着力把洪都打造成教练机、无人机、空面导弹科研生产基地和民机大部件生产基地。飞机、导弹、无人机各条战线捷报频传,L-15“猎鹰”高教机06架(战斗入门型)成功首飞,并参加珠海航展进行了3个架次公开飞行表演,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L-7飞机01架和农5B飞机03、04架成功首飞,并转入调整试飞阶段。K8教练机外贸出口交付创历史新高,圆满完成K8E项目第120架飞机交付;重点型号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批重大预研项目顺利通过结题验收。

    他着眼于洪都的历史成因,深刻把握住洪都的发展定位,确立了洪都全系列教练机供应商等各大战略方向,对传统的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思考,并通过大力主抓信息化建设,把管理与技术的变革串接起来。先行推进了信息化系统建设,企业设计、制造、办公等十大信息系统同步上线运行。按照并行数字化设计、制造体系的要求,构建协同应用模式,实现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试验各个过程的信息集成。

    他改变洪都公司以往直线职能式管理模式,努力优化决策层和执行层的流程和布局,围绕产品主价值链,建立起副总师负责制的项目管理模式。同时,大力推进协同管理,加强企业管控,有力促进企业整体运营水平的快速提升,推进企业发展整体提速。他在公司实施制造技术振兴工程,力争用3年的时间,充分应用数字化制造与信息化管理技术,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工艺人才队伍,建立一套数字化制造技术及管理体系。

    20多年来,宋承志一直潜心做事,不断攀登事业巅峰。他创造过辉煌,却从不沉湎于过去的成绩。站在洪都公司这个新的平台上,他以自己的能力和魄力以及对洪都的热爱和责任承担起新的使命,他正在为建设一个“文化先进、能力强大、平台领先、项目多元、管控有力、科学发展”的新洪都而奋勇拼搏,运筹帷幄!

    葛 森

    逆境突围破巨浪变革强基迎东风

    2008年9月,葛森按照中航工业党组要求,从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调到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工作,在导弹院工作面临巨大压力之时担当起院长的重任。3年来,他和院领导班子一起,团结带领全院干部职工,从夯实基础管理、理清发展思路、推进和谐发展着手,使导弹院的各项工作逐渐扭转被动局面,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在重点型号中展实干魅力

    葛森自到任以来,重点型号任务极其艰巨、压力空前巨大。可以说,每一项任务都决定着导弹院的前途命运,都是对导弹院生存发展的重大考验,也是对以葛森为院长的新领导班子的极大挑战。某雷达产品是导弹院的“太阳工程”,近几年批检受挫,出现职工信心和导弹院信誉受损、经济运行压力增大等重重危机。站在风口浪尖的葛森,顶住各方压力,引导和感染干部职工树立必胜的信心;开展全员质量整顿,眼睛向内,扎实整改;加强技术攻关,充分发挥科研生产团队作用。2011年6月,“太阳工程”在4次批检试验中以全中的优异成绩重新绽放出夺目的光芒。

    某新型雷达产品是关系导弹院长远发展的“生命工程”。面对白热化的竞争立项,葛森带领研制团队用8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近乎3年的工作量,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他领导型号线人员实行“712”工作制。竞标前,葛森亲自组织召开模拟答辩现场会,从大集团战略全局广泛征求兄弟单位意见,并积极向集团领导、军方机关汇报。稳扎稳打的推进迎来了竞标的阶段性重大胜利:导弹院以3∶0的压倒性优势赢得第一阶段竞标全面胜利,为竞标全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管理整顿中展坚韧意志

    鉴于某型导弹连续3年未能交付合格装备,且各类问题不断发生。在困难面前,葛森带领班子成员一起顶住压力,以其坚忍不拔的意志组织、协调、推动整顿工作。通过层层动员干部职工深刻认识严峻形势,扎实推进整改工作;积极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寻求集团公司和防务分公司的支持帮助;加强与军代表和军方机关的协调沟通,形成共识推动工作,才使得导弹院渡过了难关,取得了恢复生产的重大胜利。正是通过此次深入人心的管理整顿,进一步看清了导弹院存在的问题实质,更为重要的是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深刻转变,危机意识、问题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制度意识明显增强,为导弹院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民品发展中展企业家魄力

    2009年,集团公司党组根据锂电池市场快速发展的形势,做出了大力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的决定。导弹院积极落实党组决定,组建了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葛森与领导班子抓住机遇,依靠自身优势埋头苦干,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和CE、UN38.3等认证,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大容量单体锂电池认证的企业,并被中国电子商会电源专业委员会、全国电源行业标准起草工作组认定为标准起草核心成员单位。在自主研发方面,不仅研制出40~500A·h的系列锂电池产品,还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锂电池自动化生产线。2010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到中航锂电考察,在得知中航锂电成立时间不长就开发了多项核心技术后,对中航锂电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在变革强基中展创新能力

    企业的每一次变革都是对领导者能力与勇气的考验,葛森成功接受了考验。他深入贯彻集团市场化改革精神,从解决干部职工工资改革的难点问题入手,快刀斩乱麻,以民主决策的方式完善了绩效考核、薪酬分配制度,建立了更加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基层职工的积极性。并从全面加强导弹院基础建设工作上做文章,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训、组织召开第一次科技大会、下发《关于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的决定》、积极推进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的企业持续改进模式等,不断夯实根基,迎接发展东风。

    2011年是导弹院建院50周年,是导弹院在世界格局的航空板块重新确定自己坐标的机会。葛森认为,导弹院要找到发展的准确定位,顺应潮流,把改革变成机遇。导弹院不仅仅在经济效益上做大,更重要的是履行好作为空空导弹领域国家队、共和国长子的使命,要在世界舞台上有一定的话语权。导弹院要有全球视野,胸怀全球,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小集体的利益、让职工群众富裕,更应该为国家、民族做更大的贡献。

    赵 民

    激情奋进为航空

    2011年1月14日,在集团公司2011年度峰会上,赵民荣获了集团“优秀领导干部”荣誉称号,这距他担任中航工业沈阳所所长仅仅两年的时间。

    1985年,赵民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航工业成都所工作。他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普通的设计员、专业组长、室主任、科技部部长,成长为研究所的副所长兼副总设计师。2008年12月,调任沈阳所所长,踏上了航空报国的新征程。

    上任伊始,赵民把沈阳所的科学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亲自组织制定研究所的发展战略。两年来,他带队走访上级机关,深入部队、主辅机厂所开展调研,多次组织战略研讨。从落实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出发,以实现研究所可持续发展为重点,组织制定了《中航工业沈阳所“十二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主营业务发展、能力建设、管理机制、专业及人才队伍建设、文化及党的建设、非航空产品及第三产业发展等六大业务版块,确立了“以先进飞机研发为核心主业,航空产品和民品产业化发展为支撑”的发展格局,提出了“以‘十二五’发展方向为牵引,建设学习型、规范化、数字化、创新型飞机设计研究所”的奋斗目标和“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观念创新,把沈阳所建设成为事业发展、人才成长的沃土,员工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的共同愿景,为研究所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面临“突发任务多、并行型号多、研制时间紧”的严峻形势,作为主机所的领头人,他科学管理,靠前指挥,集中力量组织开展科研生产全任务攻坚会战。他白天深入科研试验一线,夜里挑灯办公至深夜。在他的带领下,两年时间,沈阳所先后完成了1机定型、1机首飞、2型飞机和5个项目技术鉴定,以及4型飞机的详细设计工作。与此同时,组织精干力量,优质完成了国庆阅兵、“红箭”10对抗演习、“空剑2010A”联合反恐实兵演习等保障任务,受到了上级领导机关和部队官兵的一致好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