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方做事要圆的106个细节-修身养性——先让自己修炼成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要想立足,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要不断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修炼自己的性情和德行,做到刚柔并济,要学会给自己减负,在激烈的竞争中,仍然可以坦然笑对一切,既不妥协,也不软弱,恰到好处地为人,在人性的丛林中独立。

    1.对待习惯的养成要慎重

    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好习惯能够造就人,坏习惯可以摧毁人。年轻人要想将来有所作为就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戒除不良恶习。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交场合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而坏习惯则是你的敌人,它只会让你难堪、丢丑、添麻烦、损坏健康或者事业失败。

    莎士比亚说:“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它便是最坏的主人。”这句话很有意思,如果真的让坏习惯主宰了自己的生活,它可不就是你“最坏的主人”吗?

    有的人习惯“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而有的人则习惯早上美美地睡个懒觉;有的人烟酒不沾,有的人则每天都要喝几杯,遇到动脑筋的事喜欢抽支烟提提神;有的人喜欢衣着整洁,有的人则大大咧咧,不修边幅;有的人说话谦恭有礼,有的人则唯我自大;有的人做事有条不紊,有的人则杂乱无章;有的人总是乐观地对待每一件事,有的人一遇到一点儿小事,就唉声叹气、愁眉不展;有的人承诺了别人,就决不食言。有的人刚刚答应得好好的,一转身就忘得一干二净;有的人勤俭节约,有的人铺张浪费……

    有些时候,习惯并不只限于行为方面,我们的情绪反应以及感觉也决定于习惯。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奠基者之一马尔登所说:“你可以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有用、积极的公民,每天都有生活目标;也可把自己想成一名失败者,一个没有价值的人,这种思想方式也是一种习惯。”

    明人吕坤把坏习惯称为“惯病”。他说,“任意”、“惯病”,都是很难戒除的,如果能真正在戒除它们上下功夫,那就像是扎针治病找准了穴位,挠痒痒找对了地方。

    戒除惯病是很难的。古时候有一个当官的,特别容易发怒。他下决心要改掉这毛病,便在案头上放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制怒”。一天属下人来说事,他听着听着又怒了,拿起牌子便扔向了属下。

    吕坤说,要戒除惯病,就要下功夫,事实的确如此。不以坚强的意志来强迫自己改正,坏习惯是很难去掉的。

    张学良将军年轻时染上了吸鸦片的习惯。他决意戒除,便把自己关在一间屋子里,吩咐家人和手下人无论听到屋里有什么动静,都不许进来。他的烟瘾犯了,十分痛苦,头直撞床,大声叫唤。屋外的人听见了,怕他出意外,但谁也不敢进去。这样折腾了一天,屋里没动静了。家人进去看时,张学良静静地在床上睡着了。经过这样的几次折腾,张学良终于戒除了鸦片瘾。对人身体的残害,莫过于毒品,张学良成功地戒掉了毒品,使其保持健康体魄,直至百岁高龄而寿终。

    想要戒除坏习惯并不容易,那就是习惯已成自然,如果要戒除它,有可能很快见效,但一段时间过后它可能又会发作,周而复始,很难戒除。拿戒烟来说,也是这样,很多烟民都多次戒烟,但大多以失败而告终。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幽默地说:“戒烟有何难?我在第一千零一次一定戒了它。”由此可见,坏习惯的戒除,不但要有坚强的毅力,而且还要有足够的耐力。

    《韩非子》一书中记载,西门豹因性格急躁,耽误了许多事。他一心要改掉这毛病,就在身上围了一条皮带。皮子轻柔而有韧性,他常借此提醒自己不要急躁。还有一个叫董安于的人,是个慢性子,为了改掉慢性子这毛病,他随身佩带一根弓弦。弓弦又紧又直,能用它来提醒他办事不要拖沓。“韦弦”这个典故就是由此而来的。

    美国有一个已故的邓勒普博士用很多年来研究习惯问题,并协助很多人改掉了咬指甲及吮大拇指的坏习惯。马尔登说:“你可以改变你的习惯,当然不像滚动木头那样简单,但是你总可以办得到,只要你努力去做。”他向有志于改掉坏习惯的朋友提出了5条建议:

    (1)首先相信自己能够改变自身的不良习惯。对你自我控制的能力要有信心,如此才能为你带来积极的改变。

    (2)彻底了解这些坏习惯对自己造成的不良影响。例如:体重过重会使你的重要器官不堪负荷;酒精会破坏你的身体组织;过度工作可能会使你的死期提早来临等等。

    (3)找出能让自己感兴趣的事,暂时安慰自己。因为你在戒除一项长期的习惯之后,必会经历一段痛苦的时期,这时就要找些事情来安慰你,像摄影、园艺或弹钢琴等,可能会协助你不抽太多香烟。

    (4)发掘将你逼到这种情况的基本问题:你的挫折究竟是什么?你是否低估了自己的价值?为何对自己如此敌视?认真处理这些问题,调整你的思想,接受你的失败,重新发掘你的胜利。

    (5)引导你自己迈向积极的习惯,这将使你的生活获益。为你自己制定新的目标。在积极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感觉,这将发挥你的能力与热诚。

    假如你有坏习惯,还是想办法改掉你的坏习惯。当你在改变的过程中发生了动摇,不妨参照一下马尔登的建议。因为这对你的健康、事业、生活乃至一生都受益无穷。

    2.少批评人,多赞美人

    与人交往做到和谐相处,就得承认对方的价值,允许个性的存在。如果喜欢对别人说三道四、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这样的人难有好人缘。当你强求别人的时候,反过来应该想想别人对自己会怎么看。

    托马斯·卡莱尔说过:“伟人是从对待小人物的行为中显示其伟大的。”

    赞扬是对人的鼓励与肯定:可以使人信心百倍,精神焕发。赞扬可以使人在一种受到充分尊重的氛围下把赞扬者的要求变为他的自觉行为。

    歌德与席勒曾是好朋友,有一次他们一起到剧院观看预演。二人的性格不同,对待人的方式也不同:歌德喜欢发脾气,动不动就大发雷霆,说话语气全用命令式;而席勒则作风完全相反。此次演出的剧本是席勒的作品,因而两人都满心欢喜。不料一看预演,发现主角仍没把台词背熟,此时已经到了正式上演的前一天。歌德不禁勃然大怒:“你们到底干什么去了,这样怎么能上演!”在歌德的斥责下,主角赶紧拼命背台词,但到了第二天上演,仍然不够流利。第一幕结束后,席勒来到后台,握住对方的手,充满信任地说:“演得不错,相当成功,说话语气也很恰当……”听了这些话,那位演员精神倍增,信心完全恢复。在以后的几幕中,台词都流利地背诵了出来,演技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台下掌声雷动。

    称赞是正面引导别人朝着所希望的方向去做。很多情况下,如果能把领导者的要求转化为对方自身的需要,那么事情就好办多了。然而一味称赞也会带来不良的负面效果。一个总是生活在掌声、恭维与鲜花中的人,也会变得不可理喻,他会自负、高傲、目空一切。

    有些人很喜欢指责他人,一旦出现问题,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将责任推卸给他人。有些人似乎养成了一种不以为然的恶习,他们动不动就批评他人。还有些人,他们本来在某方面做得并不好,却非要拼命去批评别人。这种批评怎会以理服人呢?其结果要么伤害他人,要么被人反驳。其实,尽量去了解别人,尽量设身处地去思考问题,这比批评要有益得多,这样不但不会害人害己,而且让人心生同情和仁慈。“了解就是宽恕。”何不运用温柔之术呢?所以,当我们批评他人时,先想想自己:“我做得怎样?是否应该完全怪罪他人?”这样你也许会完全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并与他人保持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

    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托马斯·哈代曾因受到苛刻的批评而放弃写作,另一位英国诗人托马斯·查特敦年轻的时候并不圆滑,但后来变得富有外交手腕,善于与人应对,因而成了美国驻法大使。他坦言他的成功秘诀是:“我不说别人的坏话,只说人家的好话。”

    只有不够聪明的人才批评、指责和抱怨别人,的确,很多愚蠢的人都这么做。善解人意和宽恕他人,需要有修养自制的功夫。其实很多时候,求全责备会适得其反,而宽容却能达到目的。

    3.不要轻易发怒

    作为年轻人,总免不了年轻气盛,有时候可能因为一点小事就发火,这不是一个聪明人的举动。要想在众人心中站稳脚跟,一定要学会克制自己的脾气,不要动辄就发怒,不然久而久之,别人都会对你敬而远之,最后变得孤立无援。

    愤怒情绪是人生的一大误区,是一种心理病毒;它同其他病一样,可以使你重病缠身,一蹶不振。也许你会说:“是的,我也明知自己不该发怒,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但是,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时刻注意学会制怒,不能让愤怒左右自己的情绪。

    同其他所有情感一样,发怒是大脑思维后产生的一种结果。它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当你遇到不合意愿的事情时,就告诉自己:事情不应该这样或那样,于是你感到沮丧、灰心;然后,你便会作出自己所熟悉的愤怒的反应,因为你认为这样会解决问题。只要你认为愤怒是人的本性之一,就总有理由接受愤怒情绪而不去改正。

    只要你不去改正,你的愤怒情绪将会阻止你做好事情。成功人士是不会被愤怒情绪所左右的。历史上有好多这样的例子,他们中能压下怒火的就成功,而凭着一时之气行事的则大多失败了。

    公元前283年,刘邦与项羽在战场上进行激烈的战争,就在此时,韩信攻占齐地后派人给刘邦送来了信,要求封他为假齐王。刘邦见信后勃然大怒说:我被困在这里天天盼他来帮助,他却想自立为王。正在这一时刻,张良用手拉了拉刘邦的袖子,悄声对他说:“现在战场形势于我不利,怎么能阻止韩信称王呢?不如答应他的要求,立他为王以稳住其心,否则他会倒戈叛乱的。”刘邦这才恍然大悟,忙改口对使者说:“大丈夫平定诸侯,就当个真王,哪能当假王呢?”这一步棋稳住了韩信,使韩信尽心竭力地为刘邦效命,为汉朝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国时期,关云长失守荆州,败走麦城被杀,此事激怒刘备,遂起兵攻打东吴,众臣苦谏皆无济于事,实在是因小失大。正如赵云所说:“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宜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汉,当图中原……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上交,不得卒解也。”诸葛亮也上表谏曰:“臣亮等切以吴贼逞奸诡之计,致荆州有覆亡之祸;陨将皇于斗牛,折天柱于楚地,此情哀痛,诚不可忘。但念迁汉鼎者,罪由曹操;移刘祚者,过非孙权。窃谓魏贼若除,则吴自宾服。陛下纳秦宓金石之言,以养士卒之力,别作良图。则社稷幸甚!天下幸甚!”可是刘备看完后,把表掷于地上,说:“朕意已决,无得再议。”执意起大军东征,最终导致兵败,自己也因此丢了性命。

    由此可见,在关键时刻是不可以让怒火左右情感的,不然有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

    如何消除不良的情绪,控制易怒的脾气呢?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找到愤怒的误区

    如果你仍然决定保留心中的愤怒,你可以以不造成重大损害的方式来发泄愤怒。然而,你不妨想想,你是否可以在沮丧时以新的思维支配自己,且以一种更为健康的情感来取代使你产生惰性的愤怒,虽然世界绝不会像你所期望的那样,你很可能会继续厌烦、生气或失望,但无论如何,你完全可以消除那种不利于精神健康的有害情感——愤怒。

    每当你以愤怒来应对他人的行为时,你会在心里说:“你为什么不跟我一样呢?这样我就不会动怒,甚至会喜欢你。”然而,别人不会永远像你希望的那样说话、办事,实际上,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按照你的意愿行事。当下现实永远不会改变,所以,每当你为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动怒时,你其实是不敢正视现实而让自己经受情感的折磨,从而使自己陷入一种情性。为根本不可能改变的事物自寻烦恼真是太愚蠢了。其实,你大可不必动摇,只要你想想,别人有权以不同于你所希望的方式说话、行事,你就会对世事采取更为宽容的态度。对于别人的言行,你或许不喜欢,但决不应动怒。动怒只会使别人继续气你,并会导致生理上心理上的病症。真的,你完全可以做出选择——要么动怒,要么以新的态度对待世事,从而最终消除愤怒。

    也许你认为自己属于这样一类人,即对某人某事有许多愤愤不平之处,但从不敢有所表示。你积怨在胸,敢怒不敢言,成天忧心忡忡,最后积怨成疾。但是,这并不是那些咆哮大怒的人的反面。在你心里,同样的有这样的话:“要是你跟我一样就好了。”你想,别人要是和你一样,你就不会动怒了,这是一个错误的推理,只有消除这一推理,你才能消除心中的怨愤。以新的思维方式看待世事,根本不动怒,这才是最可取的。你可以这样安慰自己:“他要是想捣乱,就随他去。我可不会为此烦恼。对他这种愚蠢行为负责的,是他不是我。”你也可以这样想:“我尽管真不喜欢这件事,却不会因此陷入愤怒的误区。”

    所以,为了消除了这一误区,首先你要以一种平静的方式勇敢地表示出自己的愤怒;然后,以新的思维方式让自己保持精神愉快;最后,不再对任何人的行为负责,不因为别人的言行影响自己的精神状态。你可以学会不让别人的言行搅乱自己的心境。总之,你只要自尊自重,拒绝受别人的控制,便不会用愤怒折磨自己。

    (2)消除愤怒的最佳方法

    生活中有些人,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严格得近乎呆板,这当然是一种不可取的态度。只要我们观察一下周围那些精神愉快的人就会发现,他们最为明显的特点是善意的幽默感。让别人开怀大笑,在笑声中观察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这是消除愤怒的最佳方法。

    对于“幽默”这个词,我们也许并不陌生,然而,究竟什么是幽默呢?心理学家认为:幽默是人的个性、兴趣、能力、意志的一种综合体现,它是语言的调味品。有了幽默,什么话都可让人觉得醇香扑鼻,隽永甜美,它是引力强大的磁铁。有了幽默,便可以把一颗颗散乱的心引入它的磁场,让每个人的脸上绽开欢乐的笑容。它是智慧的火花,可以说,幽默与智慧是天然的孪生儿,是知识与灵感勃发的光辉。

    幽默中渗透着一种紧张的意志,富有幽默感的人往往是一个奋力进取者,幽默也能展示人的乐观豁达的品格。半夜时分小偷光临,一般不会令人愉快,可巴尔扎克却与小偷开起了玩笑。巴尔扎克一生写了无数作品,却常常手头拮据,穷困潦倒。有一天夜晚,他正在睡觉,有个小偷摸进他的房间,在他的书桌里乱摸。巴尔扎克惊醒了,但他并没有喊叫,而是悄悄地爬起来,点亮了灯,平静地微笑着说:“亲爱的,别翻了。我白天都不能在书桌里找到钱,现在天黑了,你就更别想找到啦!”

    你的生活是否过于严肃,以至于你所看到的都是生活的荒谬之处?每当你的言行过于严肃时,提醒自己,你所享有的时间只是现在。当开怀大笑可以使你如此愉快时,为什么要以愤怒折磨自己呢?

    努力提高自己控制愤怒情绪的能力吧,千万别动不动就指责别人,喜怒无常,改掉这些坏毛病,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容易接受别人和被人接受,性格随和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受人欢迎。

    4.不要耍小聪明

    孟德斯鸠说:“夸奖的话,出于自己之口,那是多么乏味!”谦受益、满招损。虚怀若谷的人,总是受人欢迎的。狂妄自大、自以为聪明的人,没有人会喜欢。

    有些人之所以不受人欢迎,其根本就在于自以为是的小聪明。现代社会中,有不少人觉得自己有点能耐就自以为是,什么都懂了,两眼看着天上,但实际上是眼高手低,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千万不要做那只井底之蛙。

    有一个年轻人,自幼聪明好学,三十刚出头就拿到了博士学位,志得意满,自我感觉良好,因此找工作他是挑三拣四,这个感觉不好,那个也看不上眼,转眼一年多时间过去了,他仍旧待业在家。他父亲看他这样子深感焦急,但是却没有一点办法,倒是这个年轻人脾气依旧,觉得现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慧眼识英才的伯乐,等到时机一到,自然就能施展才华,大显身手了。

    一天他父亲接到一位远方朋友的来信,说需要几个人帮忙管理农场。这位父亲一转念,想到这个眼高于顶的儿子,就把年轻的博士生叫到跟前,问他是否愿意去农场待一段时间。

    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想到可以去山清水秀、风光明媚的农村,立即来了兴致,很快就收拾好东西,去了那个农场。

    到那以后,农场的主人先带他去周围参观了一下,然后让他自己四处走动走动以熟悉地形。过了几天,年轻人来找农场的主人,依旧是很高傲自大的样子,问道:“你这里有什么新鲜有趣值得我去做的事情吗?”农场的主人早就从他父亲的来信里知道了这个年轻人的性格,也想趁机磨磨他的性子,就说道:“挤牛奶比较有意思,你会做吗?”

    年轻的博士生很不屑地说:“不就是挤牛奶吗?有什么难的!”

    农场的主人就给了他一个铁桶,一个凳子,跟他说你去把铁桶里挤满牛奶以后就回来吧。

    年轻人带上铁桶和凳子,兴冲冲地去草场那边了。

    一个多小时以后,年轻的博士生没有回来,两个多小时,他还没有回来,一直等到天黑了,农场的主人发现他还没有回来。于是,农场的主人就拿着灯去找,眼前的场景让他哭笑不得。

    只见他使劲地拽着一头奶牛往凳子上按,奶牛拼命挣扎,博士生累得气喘吁吁,身上到处都是泥土,衣服也破了几处,就连脸上也不知道是碰的还是摔的,有几处淤肿,眼镜也不见了,情形说不出的狼狈,铁桶里面什么也没有。

    农场主人叫住了年轻人,把他领回了屋子,等到洗漱了以后,才心平气和地问:“挤牛奶不是很容易吗?”

    洗漱好、回过气的年轻人把头一昂,胸脯一挺,不以为然地说:“挤牛奶还不简单,难的是怎么让奶牛坐到凳子上去。”

    骄傲的年轻人碰到了自己不明白的事情,他劳心费力也不能把牛奶挤进桶里,但到了这个时候仍然没有谦虚的意思,不能不让人摇头感叹。

    据说孔子一次去各国游历传道,在路上看见两个小孩在说什么,争得面红耳赤,他就好奇地问他们在争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更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要远一些。”另一个小孩的看法却刚好相反。

    孔子问他们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大,像马车上的轮子一样,等到正午时候就变得像碗口那样小,我们看东西不都是远的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吗?”

    孔子考虑了一会儿,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另一个小孩不服气地说:“太阳刚出来时气温很低,天气凉爽,但是到了正午以后非常热,就像在蒸笼里一样,这不正是说明了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快吗?”

    孔子听了以后,觉得这种说法也没有错。

    两个孩子于是问孔子哪个说的对?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就老老实实承认他不知道,结果被两个孩子嘲笑了一通。

    孔子的学识很渊博,但他在遇到自己不明白的事情的时候仍然坦白地承认,即使面对的是几岁的小孩子,就算被嘲笑,也没有自以为是,强词夺理。

    当然了,人性总是有弱点的,骄傲自大的情绪在每个人心里或多或少都有,尤其是稍微有点成就的时候。

    富兰克林在他的自传中就写道: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像克服骄傲那么难的了。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

    巴甫洛夫也认为:绝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人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标准。

    作为年轻人,一定要去除自满自大的诟病,避免耍小聪明,做一个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人,才能容得下别人,才能让别人接近你。只有这样处世,才能不被人妒忌,才能真正达到自己的目的。

    5.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爱是相互的,不论是爱情还是友情,都是这样,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就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你。你狂妄别人更狂妄,你骄傲别人更骄傲,你谦虚别人也谦虚,你尊敬别人,别人也会尊敬你。有句话说得好:“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严格来说是平等的,大家生来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之分,也没有尊卑之别,这是毫无疑问的。不过,在后天的发展中,有的成为农民,有的成为工人,有的成为教授,有的成为领导,有的一贫如洗,有的家财万贯,有的目不识丁,有的学富五车。

    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两个人,一个是富人,一个很穷,但是穷的那个人并没有因缺钱而显得低人一等,更没有因此对富人恭恭敬敬。富人很不满意这一点,他觉得这跟他们现在的状况不一致,于是他找到那个穷人说:“我有钱,你没有,你应该尊敬我。”

    穷人并不买账:“你有钱是你的,跟我有什么关系?我为什么要尊敬你呢?”

    富人一想,觉得穷人的话也有道理,于是又说:“要是我把我的钱分给你四分之一,你可以尊敬我吗?”

    穷人一听,还有这样的事情,于是就说:“你不过给我四分之一的钱而已,我为什么要尊敬你?”

    富人开始加价:“要是我给你一半的钱呢?”

    穷人并不让步,说道:“要是那样,我的钱跟你的钱一样多,我又何必尊敬你呢?”

    富人没有罢休,他又问:“如果我把所有的钱通通都给你,你总可以尊敬我了吧?”

    穷人哈哈大笑:“你所有的钱都给我了,我有钱你没有,我为什么还要尊敬你呢?”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能否得到别人的尊敬和钱没有关系,同样,跟名利、权力、地位也没有关系。真正有关系的是自身的态度——敬人者,人亦敬之。

    德国前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时,专程到华沙的遇难犹太人纪念碑前献花圈。面对冰冷的纪念碑,围观的政要、群众以及众多的新闻记者,勃兰特突然双膝下跪,向这些惨死在二战中的犹太人道歉谢罪。我们大多数人也许不知道勃兰特的生平,也许不了解这位德国总理曾经有过什么丰功伟绩,但是很少有人不知道他的这一跪。他以行动表达对这些遭受纳粹侵略过的人民的歉意,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这些死难人民的尊重,也为他自己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敬人者,人亦敬之,什么时候都不例外。

    三国时期的张松是益州名士,虽然身材矮小,相貌丑陋,却很有才华,智谋非凡。他本来是西川刘璋手下的官员,但是早想辅佐明主成就一番大事,于是暗中画了一幅西川地图,把蜀中的山川险要、府城县乡等重要的地方都一一做了标记,准备见机行事。

    张松元原来觉得曹操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于是在一次去许都见曹操的时候就暗中把西川地图带上,准备献给曹操。不料曹操见张松相貌丑陋,身材矮小,言语无礼,并没有热情接待。为人很有几分傲气的张松见曹操根本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就打消了把地图献给曹操的念头。

    后来,曹操邀请张松前去观看曹军演练。曹操自夸军容鼎盛,问西川是否有这样的军队。张松说西川没有这般军队。但是他并不示弱,以曹操濮阳攻吕布,宛城战张绣,赤壁遇周郎,华容道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这些败绩来讥讽他。曹操见张松尽揭他的短处,自然心中很不高兴,就下令将张松赶出许都。

    受挫而归的张松没有死心,他转而取道荆州,想顺便看看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就在他刚到荆州边界的时候,便被刘备的爱将赵云接到驿馆,随后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也前来为他设宴接风,这让张松很受感动。

    很快刘备就带着军师孔明、庞统等人亲自来迎接张松,一连设宴款待了他三天。刘备对张松的盛情把张松感动得不行,铁下心来帮助刘备谋划,还极力劝说刘备攻取西川,他愿意作为内应,并把所带的西川地图献给刘备,还把好友法正、孟达推荐给刘备,说他们德才兼备,可以委以重任。尤其法正,对刘备以后的事业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一定要懂得放下身段,谦和待人,懂得礼贤下士,尊敬别人,才能赢得人心。

    6.坦然面对成败得失

    人生在世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总要经历或多或少的失败,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年轻人的心理机制还不够成熟,所以在面对失败挫折的时候,容易止步不前,容易灰心丧气,要学会坦然面对成败,才能扬起人生的风帆。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成败的故事值得借鉴和学习。前秦王苻坚统一北方后,决定大举进攻东晋,他相信以他训练有素的60万步兵,50万骑兵,定能战胜东晋。于是,他自率步兵60万、骑兵25万,命其弟苻融率骑兵25万为前锋,水陆并进,浩浩荡荡开往东晋,大军以惊人的速度占领了徐州、英城、寿阳。

    苻融的前锋又很快攻下了寿阳,东晋见势乱了阵脚,政权内部出现了混乱局面,大臣们各保其势,都不愿出战。正当晋孝武帝手足无措之时,将军谢玄请求出战。孝武帝大喜,马上命谢玄为前锋,都督徐、兖、青三州造军事,全面迎击苻坚。

    谢玄决定首先挫败前锋苻融军队的锐气,激发晋军的士气。于是,派骁勇的刘牢之率5000精兵直取洛涧;胡彬带领5000兵马前往寿阳增援;自己与叔父谢石迎击苻坚大军。

    将军刘牢之果然不负众望,在短时间内奸灭敌军1.8万人,缴获很多军械粮草,达到了打击苻融前锋军的目的。但增援寿阳的胡彬军就没有这样顺利了,他因寡不敌众而战败退守硖石,无奈给谢玄写求援信,哪知信并未被送到谢玄手中,半路被前秦军截获,苻坚以为东晋军大势已去,便毫无顾忌地亲率轻骑兵1万人马赴寿阳与苻融会合,同时还派降将朱序到东晋军营来劝谢玄投降。事实上,苻坚并不了解朱序,他是不得已投降,一直在寻找机会返回到晋军中去。

    这样一来,正中他意,于是,他毫不迟疑地去了晋营。见到谢玄,朱序便把苻坚的战略计划和盘托出,谢玄大喜,并授计于朱序:回去后蛊惑人心,让秦军混乱,然后组织心向东晋的将士准备里应外合,在淝水西岸一举歼灭苻坚的大军。苻坚因求胜心切,并没有注意到军中的变化,更没有看穿谢玄的计谋,于是在谢玄再次组织进攻时,秦军因军心涣散,加上朱序的蛊惑,又有许多士兵倒戈,与谢玄的大军里应外合。苻坚再控制不了局面,数万将士四散奔逃,投水而死者不计其数,其弟苻融也被骁勇无敌的晋军所杀,而他也中箭单骑逃回洛阳。

    由于苻坚的忘乎所以,大意轻敌,最后遭受了惨重的失败,年轻人也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有时候本来可以争取到的东西,结果因为一时的疏忽大意而与成功失之交臂。

    当然了,一时的成败并不能定格一个人的一生,美国股票大王贺希哈说:“不要问我能赢多少,而是问我能输得起多少。”他从不爱“唱高调”,认为输赢只是一时的,只有坦然地面对这一时的输赢,才能够成为一世的赢家。

    贺希哈17岁开始创业,那时他身上只有不到300美元,只在股票市场做一名掮客。由于他好学又聪明,18岁便赚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6.8万美元。他高兴地用这些钱买了一幢房子。但是,聪明人也有犯糊涂的时候,在一战休战时期,贺希哈以超低的价格买下了一家钢铁公司,谁知不久钢铁公司就倒闭了,他一下子赔得只剩4000美元。但是他没有因此失去斗志,他只当这些钱是交学费了,事实上他也真的从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训:“绝对不能盲目地去买减价的东西。”

    这件事情结束后,贺希哈带着他的4000美元去做证券交易所买卖的股票生意,决心一定要在证券市场上出人头地,但由于没有那么多钱自己经营证券公司,他只能和人合资经营,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贺希哈在短短的一年内便开设了自己的证券公司。不久,他又做了股票掮客的经纪人,月盈利达到两万美元。

    贺希哈人生的转折是在他经历了一次大冒险后。在淘金热的那个年代,安大略北方成立了一家普莱史顿金矿开采公司,在一次火灾中公司的设备全部被焚毁了,造成公司资金短缺,股票急剧下跌。就在这个时候,有人想到了思维敏捷的贺希哈,这个人是地质学家道格拉斯·雷德。他把这件事告诉贺希哈,贺希哈很快决定拿出2.5万美元做试采计划。短短几个月,便在离原来矿坑仅25英尺的地方挖到黄金了。贺希哈的这次冒险,给他带来了每年250万美元的净利润。

    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贺希哈不计眼前输赢,敢于认输,最后终于反败为胜,成为笑到最后的胜利者。人生道路上,要懂得保持冷静,坦然面对成败得失,胜不骄,败不馁,才能百炼成钢。

    7.别把名利看得太重

    现代社会纷繁复杂,各种各样的诱惑充斥着年轻人的大脑,面对名利诱惑,需要一种淡泊的情怀来面对,更要拥有智慧的双眼。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不想碌碌无为地活一辈子,这是人之常情。但在求取名利时应该做到:少一点欲念,多一点洒脱,脚踏实地、孜孜不倦地去追求,自然会水到渠成。

    如果对于名利过分地追求,往往会导致很多人们最不愿见到的事情发生。比如,父子不和,君臣猜疑,兄弟反目成仇等等。如果人们把名利当作过眼烟云,看得非常淡薄,那么在这个世界上妒忌之语、诽谤之为、仇杀纷争之乱将会少之又少。所以人们应该衡量事情的利弊,擦亮双眼看清事物,看淡名利。

    唐代诗人宋之问有个外甥叫刘希夷,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一日,刘希夷带着自己新作的《代白头吟》请求舅舅指点。宋之问让刘希夷先读一遍他的诗,于是刘希夷扬声诵读:“……古人无复洛阳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宋听了连连称好,忙问此诗可曾给他人看过,刘希夷告诉他刚刚写完,还不曾与人看。宋之问道:“你这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句,着实令人喜爱,若他人不曾看过,让与我吧。”刘希夷言道:“此二句乃我诗中之眼,若去之,全诗无味,万万不可。”

    刘希夷走后,宋之问开始翻来覆去念这两句诗,越念越觉得此诗非同寻常啊,如果一面世,定会成为千古绝唱,一举名扬天下。想到这,他开始动了歪念头,如果此诗属于自己那岂不是一夜成名了吗?那怎样才能从外甥那得到这首诗呢?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希夷死。后来,宋之问真的这样做了,当然宋之问最后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先被流放到钦州,又被皇上勒令自杀。天下文人闻之无不说:“宋之问该死,是天之报应。”

    事实上,追求名利并非坏事。名誉感很多时候会成为人们进取的动力,许多人怕玷污自己的名声而不搞旁门左道,积极进取使自己在所处的环境中得到良好的口碑。如果追求名利过分急切,就容易走上旁门左道。最终不仅名誉扫地,更将臭名远扬。

    在中世纪的意大利,有一个叫塔尔达利亚的数学家,在国内的数学擂台赛上享有“不可战胜者”的盛誉,他经过苦心钻研,找到了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这时,有个叫卡尔丹诺的人找到了他,声称自己有上万项发明,只有三次方程式对他是不解之谜,并为此而痛苦不堪。

    善良的塔尔达利亚被哄骗了,把自己的新发现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他。谁知,几天后,卡尔丹诺以自己的名义发表了一篇论文,阐述了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将成果攫为己有。他的做法在相当一个时期里欺瞒了人们,但真相终究还是大白于天下了。现在,卡尔丹诺的名字在数学史上已经成了科学骗子的代名词。

    苏东坡先生说得好:“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美名美则美矣,只是对于那些还有一点正义感,有一点良知的人,面对不该属于他的美名,受之可以,坦然却未必办得到!得到的是美名,得到的也是一座沉重的大山,一条捆缚自己的锁链,早晚会被压得喘不上气来。

    行走在复杂的社会中,名利诱惑无处不在,作为一个年轻人,要懂得把握好自己的分寸,万不可因一时贪念而将自己的前途命运毁于一旦。面对名利诱惑,还是要少一点欲念和私心,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也强求不得,要擦亮自己的双眼,本分做人。

    8.做人成熟而不世故

    成熟而不世故的为人,是年轻人在社会交往中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生活中,大多数人觉得做人很难,人们渴望自己早一些成熟起来,可往往却又无法分清成熟与世故的界限,陷于世故的泥坑。那么,到底怎样区别成熟与世故呢?

    成熟者能看到社会或人生的阴暗面,却不被阴暗面所吓倒,表面上沉静而内心却有一腔热血。因为面对黑暗面,有不平而不悲观,既坚信希望在于将来,又执著于今天的努力。世故者也看到社会的阴暗面,但分不清主流和支流、本质和现象。他们因为曾在事业、理想、生活、爱情等方面遭受过打击或挫折便冷眼观世,觉得人生残酷,社会黑暗。在生活中,成熟与世故的具体区别表现为:

    (1)真诚与虚伪

    成熟者知道社会是复杂的,因此人的头脑也应当复杂些好。遇事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不轻信,不盲从;与人交往,考虑复杂些而不失其赤子之心,“和朋友谈心,不必留心”;如果遇见不熟悉的人,“切不可一下子就推心置腹”,因为这样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别人,可以多听少谈,真正了解后才可以敞开交流思想。这是鲁迅先生待人的经验之谈。

    世故者由于过多地看到人生和社会的阴暗面,因而错误地认为人世间没有真诚可言。与人做“披纱型”的交往,犹如信奉伊斯兰教的妇女披上自己的面纱一样,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对人外热内冷,处处设防,奉行“见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的处事原则。朋友相交,虚与周旋,别人的事自己探听尤详,自己的事隔墙难闻,说给别人听的,尽是些“不着边际”的话。

    (2)互助和利用

    成熟者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坚持互惠互利,互帮互进的态度,有福共享,有难共当,患难时见真情。世故者考虑问题时以利益为先,交往的热情则同于己有用之程度成正比,即使是对同一个人也不例外。犹如果戈里小说《死魂灵》中的主人公乞乞可夫一样,在刚当小职员时,百般讨好巴结上司的麻脸女儿,当博得上司的好感、当上了科长、站稳了脚跟之后,便马上翻脸不认人,那个痴情的姑娘便成了他愚弄的对象。

    (3)坚持原则与看风使舵

    成熟者遇事头脑冷静,坚持原则,有主见,自己该干什么仍干什么。世故者观风向,看气候,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投人所好,八面玲珑,采取“随风倒”的处事方法。就如有人所刻画的那样:当世故者同多愁善感的人交际,便把自己打扮成多愁善感的人,说话时,眼睛里有时还会泪光闪闪;转身同性格多疑的人交际,他又会俨然装得深沉起来,与对方一起分析别人如何有可能损人利己,奉劝对方应采取何种态度来对付;而同率直爽性的人谈话时,他又会马上变得嫉恶如仇,马上为朋友打抱不平,两肋插刀;然而同喜欢息事宁人、凡事调和的人在一起时,又显示老谋深算,久经风霜的样子,把那些正直的举动说成“简单”和“幼稚”,仿佛发生的一切麻烦都是因他不在场而造成的。逢人迎合不吃亏,他中有我成“朋友”是变色龙者的秘方。

    (4)直面现实和玩世不恭

    成熟者对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做敢当,有“舍我其谁”的大丈夫气概,往往小事糊涂,大事清楚。世故者游戏人生,采取滑头主义和混世主义态度,专搞中庸,惯于骑墙。他们和人可以谈天说地,但只是摆现象,不下结论,迫不得已时也有些不言而喻,“大家早已公认”的结论。遇有原则问题需要辨明时,则莫问是非曲直,要不然就是模棱两可,怎么说都有理的话。与人意见不一时,便以“今天天气……哈哈哈”的态度加以回避。所以世故者往往不动声色地冷眼旁观一些事情,不惹是非,明哲保身。

    (5)奋进与沉沦

    成熟者和世故者也许都经历过生活的艰辛、人生的磨难。但前者把挫折当成奋进的起点,重新认识自我,后者则是对一切无所谓,企图超脱社会,或者会同恶势力同流合污。

    成熟是人生的一种气质,而世故是人生的一种疾病。世故的人让人觉得不光明磊落,不够大气,时时处处充满了算计别人的心机,让别人不敢靠近,也不愿靠近,最后导致人生的失败。

    9.别无端地增加烦恼

    身为年轻人,正是人生的大好年华,生命充满了朝气和活力,人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但是现在却经常会听到有人说:“生活真是太累了!”其实,生活本身并不累,说生活太累的人只是因为他本人感觉太累。作为现代人,一定要学会给自己减负,才能轻松自在地生活。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为衣、食、住、行去奔忙,要去应付各种各样难以预料的事,要去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谁也不能保证所接触的都是好事,所遇到的都是善良的人。因此,生活中必然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有喜就会有悲,有幸运之神的眷顾也会有不幸的降临。人有君子就有小人,有高尚的就有卑鄙的。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而生的,有阴就有阳,否则,生活就不能称之为生活了。只有各种各样的事、各种各样的人生活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作用,才能构成色彩斑斓的生活,也只有这样的生活才是有滋味的,才是丰富多彩的。

    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各样不合自己心意的事,与各种各样与自己性格相左的人共处,是坦然、磊落、轻松地对待,还是谨小慎微,经常抱怨或者发脾气呢?但无论怎么样,有一点是要做到的,那就是不要让自己长期生活在紧张、压抑之中,不要让自己的弦绷得太紧。换句话说,就是生活得不要太累了。必要的时候,放松一下自己,轻松地去生活,去面对人生。

    生活是公平的,对谁都是一样,没有绝对的幸运儿,更没有绝对的倒霉鬼。你感觉自己不幸,别人同样有烦心的事;别人有好机会,你也会遇到好运气。正因为这样,千万别认为自己是最不幸的,更不要让自己困在自己织的网中挣扎不出来。

    有一个老渔夫悠闲地坐在海边,一边抽烟,一边凝视着大海,身旁是他的渔船。他看起来满足而自在,心中没有任何杂念。这时,从远方驶来一艘快艇,一个富翁走了过来。两人开始了下面的对话。

    富翁:“这么好的天气,为什么还坐在这里抽烟呢?”

    老渔夫:“既然天气这么好,为什么不坐下来抽烟?”

    富翁:“这么好的天气,你就不能坐下抽烟!应该抓紧时间出海打鱼。”

    老渔夫:“我一大早就出海了,现在已经回来了,打的鱼足够满足几天的生活之需了。”

    富翁:“天气这么好,那你应该抓紧时间再多出去几次,打更多的鱼。”

    老渔夫:“那打完更多的鱼以后呢?”

    富翁:“然后每天再继续去打啊。”

    老渔夫:“那再然后呢?还要做什么呢?”

    富翁:“然后你用赚来的钱,买一艘新船,租给别人。”

    老渔夫:“租完以后呢?”

    富翁:“那你就可以赚很多的钱,买更多的船,赚更多钱,做更多的事情啊……”

    老渔夫:“那有了钱以后呢?”

    富翁:“那你就成功了,就可以悠闲地坐在海边,抽一袋烟,无牵无挂,享受幸福的人生了!”

    老渔夫:“你看我现在在做什么呢?”

    富翁:“你在……”

    富翁无话可说了。

    生活在竞争激烈的时代,要面对生存和发展的双重压力,常常心力憔悴、疲惫不堪。我们是否静下心来仔细想过,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呢?是快乐还是痛苦呢?很多人整天都在为了所谓的成功,用辛苦和烦恼替换了一天天美好的时光,人的一生不该碌碌无为虚度光阴是正确的,但只有追求美好的目标,才是健康的人生。而要追求美好,就不要错过每一天你身边的美好时光。

    感觉生活太累的人一般都是一些胆小怕事、斤斤计较的人。每说一句话都要考虑别人会怎么看待自己,是否因为这一句话而伤害到其他人;每做一件事都要前思后想,深恐给自己带来坏的影响。他们在工作中,对领导、同事小心翼翼;生活中对朋友、邻居谨小慎微。其实,你周围的人,每个人的脾气都不一样,无论怎样谨慎,都不可能使每个人满意。即使样样谨慎从事,对你有成见的人还是大有人在。只要你不违背常情,不失去良心,那么挺起胸膛来做人做事,效果恐怕比过分谨慎更好。

    感觉活得太累的人往往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一旦遇到不幸的事发生,不能辩证、乐观地看待,而是消极、悲观地看待生活,似乎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了。

    任何人如果一直生活在心情沉重、感情压抑之中,那将是非常可怕、可悲的事。处处都要考虑得失,时时都要注意不必要的小节,那么干大事、成就大事业的时间将化为乌有。因为你连小事都要左思右虑,宝贵的时间就在犹豫中悄悄地流逝了。也许,当你即将老去、再回首往事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是那么渺小,两手空空,一事无成。到那时,你再后悔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感觉到生活太累的人,无法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更体会不到生活中的乐趣。因为他的时间全部放在了周围狭小的空间里,而无暇顾及其他事情。更为严重的是,他的生活是非常被动的,不愿主动去做事,总是患得患失。这样的生活永远不会幸福,更没有快乐可言,他永远都背着沉重的包袱生活。

    学会给自己减负,让自己轻装上阵,让自己每天都保持愉悦的心情,活得轻松一点,即使工作任务很重,人际关系复杂,也要拿出一点时间来放松一下自己,这对你的工作会更有益处,你也会因此发现新的天地。

    10.道德至上,以德立身

    人的品行、德行就是“德”,自古“才”与“德”并重,形容一个人最好的词语就是“德才兼备”。

    一个品行不端、德行糟糕的人不可能结识真正的朋友,获得长久的事业成功。这样的人也很难有人能与之长期合作,因为这种人就是过河拆桥;这种人在家庭中,也会做出不道德的事情,极有可能造成亲人的痛苦和不幸;他们还甚至可能因为某种利益的驱动,铤而走险而落入法网。

    要走向成功,需要以德立身,这是一个成功者必须确立的内在标准,没有这个内在的标准,人生之路就会失去支撑,最终导致失败将是必然的。

    以德立身必须以自律为前提,一味讲“哥们义气”并不在以德立身之列。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如,明知这个项目不能担保,因为受朋友的委托,所以还是办妥了,诸如此类的经济犯罪案件多数发生在年轻人身上,他们重朋友、讲义气,交往中自以为彼此很了解底细,因此在合作中绝对信任对方,毫无防备,不能办的事也不好意思拒绝。这样,如果被缺德之人利用,必然会毁了自己的前程。

    以德立身贯穿于每个人的人生全部过程,是一个人做人最根本的原则。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道德对于人的要求虽有着不同的变化,每个人经历的内容也不一样,但是,“以德立身”的人生支柱是不变的,它对每个人的人生大厦起着支撑作用的定律是不变的。

    富兰克林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民主主义者、著名的科学家,一生受到了人们的爱戴和尊敬。但是,富兰克林早年的性格非常乖戾,无法与人合作,做事经常碰壁。富兰克林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他为自己制定了13条行为规范,并严格地执行,他很快为自己铺就了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对于现今的年轻人仍然有借鉴的意义:

    (1)节制:食不过饱,饮不过量,不因为饮酒而误事。

    (2)缄默:讲话要利人利己,避免浪费时间的琐碎闲谈。

    (3)秩序:把所有的日常用品都整理得井井有条,把每天需要做的事整理出时间表,办公桌上永远都不零乱。

    (4)决断:决心履行你要做的事,必须准确无误地履行你所下定的决心,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要改变初衷。

    (5)节约:除非是对别人或是对自己有什么特殊的好处,否则不要乱花钱,不要养成浪费的习惯。

    (6)勤奋:不要荒废时间,永远做有意义的事情,拒绝去做那些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事情,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永不放弃。

    (7)真诚:不做虚伪欺诈的事情,做事要以诚挚、正义为出发点,如果你要发表见解,必须有根有据。

    (8)正义:不做任何伤害或者忽略别人利益的事。

    (9)中庸:避免极端的态度,克制对别人的怨恨情绪,尤其要克制冲动。

    (10)清洁:不能忍受身体、衣服或住宅的不清洁。

    (11)镇静:遇事不要慌乱,不管是普通的琐碎小事还是不可避免的偶然事件。

    (12)贞洁:要清心寡欲,如果不是有益于身体健康或者是为了传宗接代,尽量少行房事。绝不做任何干扰自己或别人安静生活的事,也不要做任何有损于自己和别人名誉的事情。

    (13)谦逊:要向耶稣和苏格拉底学习。

    道德没有统一的标准,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帮助别人,做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利的事情,绝不会做损人利己的事情。这样看似无心机,其实就是最长久的为人处事的“心机”。

    11.不以自己的好恶区分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人,在看人时如果能不以个人的喜恶为标准,就会发现别人身上有很多长处。其实每个人都不是完全的好也不是完全的坏,多看别人身上的优点,将来一些人就可能为你所用。

    春秋时期,四君子以养门客闻名,其中以孟尝君为最,据说座下有门客三千。一次,又有两个人前来投奔,其中一个能钻狗洞、能学狗叫,另一个会学鸡叫,除此之外,别无所长。孟尝君还是把他们留下来。许多门客不服气,总觉得这两个人没什么能耐,和这样的人在一起觉得丢人,请孟尝君将这二人辞退。孟尝君劝他们说:“世无不可用之人,有一技之长就是人才,让他们留下来吧。”

    没多久,孟尝君奉命出使秦国。鉴于孟尝君的名声,秦昭王想让他留下来做相国。有人劝秦昭王说:“孟尝君是齐国人,又很有本事,如果在秦国做了相国,他不会替秦国谋利的,即便是肯为秦国出力,也一定是先想着齐国然后才想着秦国,如果是这样,秦国不就危险了吗!”

    秦昭王听完觉得有理,就打消了让孟尝君当相国的念头,而且把他关起来,想杀掉他。孟尝君托人请秦昭王的一个宠姬帮忙说情,这个宠姬说:“我想要孟尝君的白狐狸皮裘。”

    原来,孟尝君有一件皮衣,价值千金,天下无双。他把这件皮衣送给了秦昭王,秦昭王的宠姬只有得到了这件皮衣才肯帮忙,确实给孟尝君出了一个难题。孟尝君很发愁,问遍门客,谁也想不出对策。

    这时,那个能钻狗洞学狗叫的门客说:“我能弄来白狐裘。”他在夜里装成一条狗,进入秦昭王宫中储藏东西的地方,偷出孟尝君献给秦昭王的那件皮衣。孟尝君又把这件皮衣献给了那个宠姬。宠姬替孟尝君向秦昭王讲了情,秦昭王就把孟尝君放了。

    孟尝君获得行动自由以后,换了证件,改了姓名,混出咸阳,连夜逃往齐国。秦昭王放了孟尝君以后,又后悔了,让人去寻,而孟尝君已经逃走了,于是他就派人驾车追赶。

    半夜时分,孟尝君来到函谷关下,却出不了关。因为秦国有一条规定:“鸡鸣以后才准放人通行。”孟尝君很怕追兵赶到,心里很着急。这时,那个会学鸡叫的门客捏起嗓子,学着公鸡打鸣的声音,十分逼真,引得附近的公鸡也鸣叫起来。守关的人听到鸡叫,就开关放人通行,孟尝君得以顺利脱逃。

    当孟尝君在秦国遭难时,那么多才子贤士都束手无策,全靠这两个只会一点雕虫小技的人才得以脱险,由此可见用人之道,确有奥妙,不可以常理度之。

    所以古有明训:“人无完人。”看人总要往好处看,对人才有信心,才敢把事情放心交托给他。如果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看不到他的长处,也许会把一匹千里马当成了一匹跛脚驴子。只有透过缺点看优点,才能找到真正的千里马。克服这一弱点要注意两点:

    (1)不管小毛病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有一位将军叫格兰特,此人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但同时又是一个好酒贪杯的酒徒。总统林肯看到的只是他的帅才,而不计较他的缺点,因此大胆地起用了格兰特。当时林肯对众多的反时者说:“你们说他有爱喝酒的毛病,我还不知道,如果知道我还要送一箱好酒给他喝!”格兰特上任后,迅速扭转了不利的局面,使美国南北战争以北方军很快平定南方叛乱而告终。

    有才者,君子小人莫不乐为之用。有些人确有大才,也有明显的品格缺陷,这种人用好了是个宝,用不好是个精怪,要有王者气象和超群统御力的人,才用得好这种人。

    (2)要管大毛病

    特朗普出生豪富之家,在沃顿金融学院读书时,他在某地发现一个公寓村,共有800套住房闲置。于是,他建议父亲将这个公寓村全部买下来,交给他经营。由于他还要读书,就聘请一个名叫欧文的人当经理,代他管理物业。欧文颇有治事之能,很快使公寓村的各项工作走上正轨,几乎不用特普朗操心。

    但是,欧文有一个令人讨厌的毛病——偷窃。仅一年时间,他偷窃的公物即高达5万多美元。

    特朗普发现欧文这个毛病后,从心情上来说,他恨不得让这个家伙立即滚蛋。但是,从理智出发,他觉得还需要慎重。一方面,他一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接替欧文的职位;另一方面,他认为公司不仅是一个赢利的地方,也是一个传播文化、培训人才的地方,对一个有毛病的人,不加教育就推出去,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最后,特朗普决定给欧文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他将欧文找来,给他加了工资,并指出他的毛病,建议他以后一定要检点自己的行为。欧文既羞愧又感激。自此,他改掉了恶习,兢兢业业工作,为特朗普赚了好几百万美元。

    在处事交友时,因为一个人的缺点而抛弃这个人,是最省事的做法,却不是最好的做法。人的优点与缺点经常是伴生的,不要以自己的好恶来区分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多看别人好的一面,才能创造更好的人际关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