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方做事要圆的106个细节-调整心态——人前贵不如内心安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如果世界上有地狱的话,那就存在人们的心中。

    ——罗·伯顿

    如果能左右自己的思想,就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

    ——克莱门特·斯通

    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就无法做成大事,心态是我们唯一能完全掌握的东西,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心态,不做情绪的奴隶,得意时淡然,失意时泰然,坦然面对一切。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戒骄戒躁,正确地评价和肯定自己,要懂得自我约束,这是成大事必备的素质。

    1.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人生道路总是充满艰辛与坎坷,年轻人在成长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与挫折,那么怎样去面对这些苦难呢?这时候就需要有一种遇到任何事都能够做到得意淡然、失意泰然的心态。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要具备“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沉着。

    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一智慧超群、谋略过人的谋士——荀攸,他辅佐曹操20余年,期间讨袁绍、擒吕布、定乌桓,他从容不迫地谋划战争策略,处理军中上下左右的复杂关系,直到辅佐曹操统一北方。他能始终在残酷的人事倾轧中处于稳定地位,原因就在于他能够稳住心气,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他都不会乱了方向。

    曹操曾对荀攸的这种从容做人的心态用一段话作出了精辟的总结:“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由此可见荀攸的智慧过人,他对内对外,表现得迥然不同,对内,他用过人智慧连出妙策;对外,他用坚强的意志奋勇当先,不屈不挠。但却从不邀功,不争权位,表现得谦虚谨慎,宠辱不惊,甚至还欲加掩盖他的功绩。

    在曹操谋取袁绍的冀州时,荀攸前后谋划了12种策略,使得曹操顺利地打败袁绍。但当有人问起他当时的情况时,他的回答却极其出人意料,他说他什么都没做,即使史家称赞他是“张良、陈平第二”时,他仍然闭口不提自己的卓著功勋。

    正是由于他宠辱不惊的心态,使他深受曹操宠信20余年,直到建安十九年在征途中善终而死,也没有一人在曹操面前谗言陷害他,更没有过让曹操不悦的行为,这在历史上非常罕见。在他死后,曹操痛哭流涕说:“孤与荀公达周游二十余年,无毫毛可非者。”

    宠辱不惊的处事方式,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不知喜怒哀乐,事实上,它是通过多做事少说话、沉着冷静地将自己的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

    西汉初年,在连年战争导致人口锐减、经济萧条、国家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汉高祖赐予功勋卓著的张良富饶的齐地3万户为封邑,张良在这种情况下,毫不犹豫地婉言谢绝了汉高祖的厚赐,这种明哲保身的良苦用心堪称高明。高官厚禄的确诱人,但是低调做人的本色不能丢弃。如果你拥有名利就沾沾自喜,失去名利就黯然伤神,那么,你永远也只是外物的奴隶。

    大凡成就大事的人,他们的成功都取决于为人处事的方法。一旦取得成绩便兴奋不已,大肆炫耀自己的功劳,丝毫不能稳住心气,这样高调的做人方法是不可取的。真正大智慧的人能够做到宠辱不惊,甚至能够为了明哲保身,把自己的成就掩藏起来,把成功的光环戴在别人的头上。

    现实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功高盖主。自古以来人们就很注意这一点,不论做任何事,都要守住自己的本分,绝不能独霸荣誉,避免功高盖主。否则,轻则招致别人的怨恨,重则惹来不可预知的祸患。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事例,那些能在关键时刻不炫耀、不独享荣誉的人,都能全身而退,有个好结局。

    汉代晁错自认为才智超过文帝,朝廷中的大臣也远远不及他,他屡次向文帝暗示自己完全可以担任佐命大臣,想让文帝将处理国家大事的权力全部交给他。晁错的这一行为正是功高盖主的表现。

    提起韩信无人不知,最终的下场悲惨至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稳住心气,受宠的光环迷住了智慧的眼睛,导致功高盖主,最终以悲惨结局收场。

    韩信从项梁、项羽起义时,被任命为郎中,为其主屡献良策,可是却不被重用,认为英雄无用武之地,便投奔刘邦,被萧何荐为大将。

    楚汉战争时期,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奇制胜一举攻下关中。后来,刘邦与项羽相持于荥阳、成皋间,韩信被刘邦任命为左丞相,带领兵马攻打魏,平定赵、齐,而后被封为齐王。

    在韩信的协助下,刘邦很快建立了汉朝。后来有人诬陷韩信,说他要举兵造反,被刘邦降职为淮阴侯。后有人诬陷韩信与其同谋,欲起兵长安,最后被吕后设计杀害于未央宫。

    古语有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栗栗危惧,若将殒于深渊。”就是告诉人们要学会宠辱不惊,能够做到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在取得一些成就的时候,千万不要独享荣誉,应该适当地将荣耀分给其他人一些,只有这样,才能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不受别人的排挤。

    2.不要迷失自己的心性

    庄子“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可谓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它用于生活中,可以说是一种达观透彻的低调处事艺术。有智慧的人应该掌握这门艺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无论处于多高的位置上,都不要迷失自己。

    众所周知,一代骁将关羽关云长,素有万夫不当之勇。但是,在与吴国交战时,却因为轻敌而败在吴将吕蒙手下。

    魏国和蜀国在樊城作战的时候,吴将吕蒙找孙权商量趁此机会偷袭荆州,这建议和孙权所想不谋而合。于是,孙权把这个重任交与吕蒙。

    吕蒙知镇守荆州的是大将关羽,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加上他见荆州军马整齐,沿江还有烽火台警戒,根本没有攻下的可能。于是,按兵不动,苦思偷袭之策,正当这时,陆逊来访,见吕蒙一筹莫展,便教他一条诈病之计。陆逊告诉吕蒙说:“关羽自恃是英雄,无人可敌。唯一畏惧的就是将军你了。见你来攻打荆州,定会加强防范,所以你可以利用他的这种心理,假装有病把陆口的职务交与他人,并让接替你职务的人假装畏惧关羽的英勇,这样一来,关羽就会洋洋自得、骄傲轻敌,很可能把自己的兵调去攻打樊城。将军就可以借关羽轻敌之机偷袭荆州,如此不需太多兵力便可以打下荆州。”

    吕蒙采纳了陆逊计策,后来真的称病辞去将军职务,举荐陆逊守陆口。关羽听到此消息非常高兴,想吕蒙不在还有何惧?遂起轻敌之心,几天后,他收到了陆逊送来的礼物,并且还附有一封言辞卑谦、恳切的信函,信中的大致内容是:“您在樊城一役中,把曹将于禁俘虏过来,水淹七军,远近赞叹,都说将军的功劳足以流芳百世。虽是晋文公大胜楚军的英勇,韩信打败赵兵的谋略,也不及您老人家。这次曹操失败了,我们听到也很高兴。但是,曹操很狡猾,不会甘心失败,恐怕会增调援兵,以求一逞野心。虽说曹军师老,还是很强悍的。况且战胜之后,一般都会出现轻敌的观念。所以古人用兵,胜利之后就应更加警觉。希望将军您多方面考虑计划,以获全胜。我只是一介书生,没有能力担任现职,幸好有您老人家这样强大的邻居,愿意把想到的贡献给将军做参考,希望将军能多加指教!”

    关羽读此信后,更觉无后顾之忧,一介书生有何惧也?遂仰面大笑,心中有了主意。不久,便将防守荆州的军队陆续调往樊城前线。与此同时,曹操派使者来到孙权处,意在同吴共同灭掉关羽。早有吞荆州之意的孙权当然表示同意。

    因此,三国便形成新的局面,即由孙、刘联盟迅速改为曹、孙联盟,形势急转直下。关羽大军将面临着一场生死决战。

    果不其然,孙权很快拜吕蒙为大都督,统率江东各路兵马,突袭关羽的后方。不明所以的关羽根本没有防范,吕蒙军到浔阳,命将士们扮作商人,偷偷潜入烽火台,迅速攻下荆州。关羽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中了吕蒙的计,羞愧不已。关羽为了挽回败局,便重整旗鼓,准备南下收复江陵。但是,吕蒙、陆逊的大军已经将他的军队分化瓦解,关羽的兵力越来越少,自然节节败退,最后困守麦城。

    关羽在麦城无法送出消息,所以根本不会有援兵救助,他只能带军突围,就在他退往西川的路上,被埋伏在那里的吕蒙军击败,关羽被生擒活捉。同年,关羽被斩首,荆州各郡县皆归东吴。

    关羽因为自视清高,不得善终,虽然令人感叹,但更为后人敲响了警钟。无论自己的战功多么显赫,还是要谨慎对待每一次的战争,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因为一时得意,就迷失了心性,以免因忘乎所以而不得善终。

    3.人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自恃某方面高人一等,言行之间盛气凌人,显得很不可一世。这样的人其实是愚蠢的,人生在世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傲在恰当的时候,不但不被别人所厌弃,反而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和爱戴。

    一些人,或有才,或有势,或有名,或有钱,因此就觉得高人一等,处处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言行举止高傲自大,态度盛气凌人,根本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这样的人即使起初有人与其结交,但时日一久,终将为人所弃。

    人不可无有傲骨,但不可有傲气。骄傲往往惹人讨厌,若因为某一丁点优势而洋洋自得则更让人鄙夷。不要随时摆出一副“伟人”架子,这是很令人憎恶的,也不要因为有人羡慕而不可一世,更不要时时都是一种教训人的口吻,平易近人更容易让人接受。

    自满自得不是明智的表现。自信是好事,但是过分地自我感觉良好实际上是一种无知,很可能导致名誉扫地;才高也是好事,但如果处处显摆、自以为是就会伤人伤己,不受人欢迎;权重也是件好事,但如果骄傲自大,盛气凌人,远离群众,则惹人厌烦。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放低姿态做人。

    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这样的人:虽然积极能干,思路敏捷,能言善辩,但他讲话,别人都不愿意听,做事也没人愿意合作。为什么呢?因为他狂妄自大,言行举止盛气凌人,让人感觉别扭,跟他在一起太压抑。因此,即使他能力出众,即使他的建议很到位,观点很有价值,别人也很难接受他。这种人大多都喜欢表现自己,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卓越之处,从而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表明其与众不同。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费力不讨好。

    每个人在社会交往中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积极评价,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敬,都自觉不自觉地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交流的目的在于沟通,而不是去欣赏别人的表演,更不是去卖弄露丑。如果对方过分地卖弄,使劲地显摆,总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处处显示出高人一等,那么无形之中就打击了自己的自尊和自信,更是对自我意识的一种挑衅,敌意也就不自觉地产生了。因此,即使双方都不是有意的,但一方盛气凌人的表现可能会摧毁一座本可建成的友谊之桥。

    好钢用在刀刃上,有能力、有地位、有名望尽可显示在应该用到的地方,而不是把它作为自高自大、盛气凌人的资本,去惹人讨厌,招人嫌弃,即使确实有能力,有资格,也不要使别人感到相形见绌,低人一等,成为自己的陪衬。而谦和有礼的态度无疑表达了自己对对方的尊敬,是个人修养的体现。

    据说英国大文豪萧伯纳从小就很聪明,且言语幽默,机灵善辩。但是年轻时的他自恃口才了得,知识丰富,神态盛气凌人,言语尖酸刻薄,凡是跟他有过交流的人,对他的知识和口才都非常佩服,但是对于他的言行举止、行为作风却很不以为然。时间一长,跟他交往的人便越来越少,人人对他都避而远之,怕被他用尖酸的言辞奚落。

    后来,他的一个长辈看不过去,私下对萧伯纳说:“你说话幽默,言辞风趣,常常会让人喜笑颜开,这是优点。但是大家觉得,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更快乐,更轻松。因为别人都觉得比不上你,而且你一贯喜欢讽刺别人的缺点,有你在,大家都不敢轻易开口,怕在你跟前丢丑。你的知识、口才确实比他们高明,但时间一长,你的那些朋友都将弃你而去。你有没有仔细地想过,那会是什么样的后果?”长辈的这番话使萧伯纳幡然醒悟,他开始明白,如果长时间这样,而不彻底改变以前的行为作风,整个社会都将不再接纳他,又何止是失去朋友这么简单呢?所以他立下决心,从此以后,再也不讲尖酸刻薄的话了,对人要谦和礼貌,即使对方有什么错误需要纠正也要言语委婉,态度诚恳。要把能力发挥在擅长的文学上。这一席谈话不仅改掉了萧伯纳的做人处事作风,而且坚定了他的人生方向,为他后来在文坛上的地位奠定了基础,他谦和礼貌的为人也受到了广大人民的欢迎,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

    盛气凌人者,多半自我感觉良好,骄傲自大。但是比别人多点优势,不一定就非要显摆给他人知道,时间自然会证明一切。卡耐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你有什么可以炫耀的吗?你知道是什么东西使你没有变成白痴的吗?其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东西,只不过是你甲状腺中的碘罢了,价值才5分钱。如果医生割开你颈部的甲状腺,取出一点点的碘,你就变成一个白痴了。5分钱就可以在街角药房中买到的一点点碘——使你没有住在疯人院的东西。价值5分钱的东西,有什么好谈的?”

    恃才傲物的人,往往只是把自己或者自己的那点长处看得无比宝贵,却忽视了别人的感受。他们却不明白,社会是个群体,如果没有人欣赏,即使是世界上最璀璨的明珠也比不上一块带给人快乐的普通的石子。

    大家都看过河边的鹅卵石,一个个圆溜溜,光滑滑,十分好玩有趣,可是据说在很久以前,可不是这样。

    很早以前,河边的鹅卵石也跟别的地方的石头一样,浑身长满尖锐的棱角。一天,因为一个鹅卵石不小心被别的鹅卵石用棱角刺了一下,双方大打出手。结果,你碰我挤,导致所有的鹅卵石都开始了一场混战。每块鹅卵石都像疯子一样,用自己身上最尖锐的地方向伙伴们狠狠地刺去,大家斗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很长时间以后,遍体鳞伤的鹅卵石们没有精力再打下去了,就不约而同地一起住手了。然后在河滩上四处一看,鹅卵石们都傻眼了,不仅很多鹅卵石粉身碎骨,没有了踪影,而且幸存的鹅卵石们一个个也都变得光滑圆溜,身上所有尖锐的棱角在这次混战中都给磨掉了。蓦然,所有的鹅卵石都欢呼起来,因为它们没了可以刺伤别人的棱角。自此,河边的鹅卵石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光滑、圆溜,惹人喜爱。

    盛气凌人的态度就像是鹅卵石身上的棱角,刺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最终还是落个被抛弃的下场。所以做人不要傲气冲天,也不要唯唯诺诺,趋炎附势,而是要有自己的骨气,谦和有礼才能受人欢迎,才能被人重视。

    4.简单生活,就会自在洒脱

    做人要有简单的心态,有句话说得好,生活之所以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大半源于攀比。整天只为了追名逐利地活着,必然会觉得很累,而追求淡然恬静的人,按照自己的原则做人,简单生活,就会活得自在洒脱,如古人所说的:“没事汉,清闲人。”

    “没事汉,清闲人”,看似没有什么“心机”,实际上却隐藏着做人的大学问。

    “没事”与“清闲”强调的是一种自由,精神上的自由。不管外界有多少有形无形的枷锁,精神意志却是自由的,“泽雉十步一喙,百步一饮,不蕲畜平樊中,神虽王,不善也”。山鸡宁愿走十步或百步去寻找饮食,也不愿被关在笼子里做一只家鸡;帝王虽然神圣,却也没有什么好的。这一点,与西方的“存在主义”代表人物萨特似乎不谋而合。萨特在他的《苍蝇》一剧中,借众神之神朱庇特之口说:“神与国王都有痛苦的秘密,那就是——人类是自由的。”

    卢梭说:“在所有的一切财富中最为可贵的不是权威而是自由,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放弃人的权利,甚至于放弃自己的义务。”当然,自由不是随心所欲,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的,有规则的,所谓“绝对的自由世界”纯属子虚乌有。

    说到底,自由就是顺心尽兴,但能顺心尽兴不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而是有追求,不贪心,心性不可太盛,要奉献,但不亏心。要顺心,但不违心,不同流合污。所谓有追求,不贪心,心性不可太盛,就己说,人生无论宏大的还是微小的,总要追求点什么,完全浑浑然无所求的人几乎没有。人要生存,要生活,就要有一定的物质保证,以满足起码的生存需求。适当的物质追求也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即使功名利禄,只要是付出所得,似乎也应受之无愧。但若对于这些东西的需求,变成无止境的追求,并以此作为人格追求、价值追求,必然会贪心不足蛇吞象。即使一次评职称,一次调级,一次提干没能满足,甚至其中有明显不公,也不可耿耿于怀,伤心劳神而穷追不放,甚至于放肆撒泼。这样既无面子,又不宜养生。

    与人相处得理时,别咬住不放,得饶人处且饶人,尤其那些非原则的小事不要太认真,闹得不欢而散。如此日久天长,你就成为“有人缘”的好人。但是生活是复杂的,处处有矛盾,事事有原则。

    经验告诉我们,心愿与现实常常阴差阳错,或歪打正着。你想当演员,各种因素却同时把你定在工人的位置上,成不了“星”。但只要肯努力,抱定希望,不断充实自己,“是金子早晚会发光”,“天生我材必有用”。“哀莫大于心死”,只要“不死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起码也落个精神自由,在精神世界里汪洋恣肆、自由腾飞。

    5.要有坦然面对一切的心态

    要想成功就不能自我封闭,拒绝一切。人生活在群体之中,就必须适应社会,懂得合群。要有坦然面对一切的心态,而不是得过且过。

    有一位女孩,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她慢慢地产生了摆脱父母的心理,开始有自己的书房和小书桌,每天偷偷地写日记,藏在抽屉中,不让妈妈看。她希望用自己的内心去体验世界,可是面对纷繁的现实世界,繁杂的人际关系以及沉重的学习压力,又感到一种内心的不安全感。于是,她开始变得孤僻,害怕人际交往,在内心中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封闭心理。有时,她一个人跑到小河边望着宁静的河水流泪,顾影自怜。她渴望与同学进行交往,羡慕其他同学无忧无虑地参加集体活动,可她却又害怕主动与别人交往,还抱怨别人对她不理解、不接纳。

    自我封闭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心态,与外界隔绝,生活在个人的小圈子里,难以与人交往,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心理疾病。

    自我封闭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过分自尊的心理所致。世界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心理学,提出了人的自尊需要。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公众的尊重和喜欢,但是这种自尊的需要仅仅是自己本人的一种希冀,能否在事实上得到,则取决于公众对自己言语、举止、行动的评价和肯定。如果说将自尊的需要作为一种行动去指导自己的行为,这本没有理论上的错误。问题是这种自尊心理不能过分。一个人在社交中过分自尊的心理占据指导和支配地位,就会怕自己的行为是否失当,怕人们会怎么看待自己。甚至有时会因为过分自尊心理之故,而不愿与比自己强的人交往,担心相比之下,会掉自己的“价”,失去尊重。如此思来想去,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外界往来,孤家寡人,慢慢地就难以适应现代社会了。

    二是由于自卑情绪所致。自卑是人们对自己虚设的一种自我否定,也就是说“自己瞧不起自己”,缺乏自信和自强。这种心理一般表现为害怕失败,或者说不能正确对待失败。日本有学者研究认为,有自卑感的人,一般属于下列10种类型之一,或是合乎其中两种以上:

    (1)为了追求超过限度的愿望而心焦气躁。

    (2)由于企求赞赏的愿望太迫切,不时行之于言表。如未如愿,反过来责备别人。

    (3)产生自己是十全十美的错觉,因而自以为能够产生本身产生不了的力量。

    (4)企盼做出超出能力的事,由于达成无望,因而经常消极地嘲笑自己。

    (5)曾经在竞争上输给别人,却一直难以忘怀。

    (6)被别人的成功所压倒,叹息“鸿运”没有降临到自己头上。

    (7)没有测量自己的尺度,总是以别人的尺度测量自己。

    (8)逢人便说:“我的工作条件不好怎能成功?”借此逃避自己的责任。

    (9)经常担心被别人看穿了自己的烦恼,因此与人接触总是戒意在先。

    (10)不敢面对缺乏能力的自己——刻意逃避自己,事实证明,有自卑感的人,总是畏畏缩缩,社交时自然“不战自败”。

    三是受羞怯心理的影响。怕羞者常常担心自己被别人否定,他们总是把别人看做是自己的法官,这样一来,跟其他人在一起就会感到不自在。特别是和名人或比自己水平高的人交往,这种“不自在”好比芒刺在背。久而久之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他人往来。

    四是愚昧无知所致。一位西方心理学家指出:“愚昧是产生惧怕的源泉,知识是医治惧怕的良药。”例如他人正在谈论的一个话题,如果一个根本不知晓此类问题的人,在这种社交场合下,他若不是介入谈论,就会明白地告诉他人自己是无知于此道;若是介入谈论,便会由于无知而“出丑”,所以这种进退维谷的局面,便会使他封闭自我,不参与社交,孤立于一隅。要成功做人,就要克服上述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己,勇敢面对社会,面对他人,走向成功人生。

    (1)要有社交成功的愿望

    只要你想进入大家的圈子,想成为社交的一员,想受到大家的欢迎,想有许多朋友,你就会努力去学习社交,你就会调动你的一切智慧去掌握社交的技能,你最终就会学会社交。

    (2)要敢于表现自己的长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你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和别人交往,你就会发展自己的长处,不断地显示自己的长处,你就会吸引别人的注意,你就会找到自己的志同道合者。不要怕自己不行,要相信自己会比别人做得更好,只要你有自信,你就会使自己的长处得到充分的发挥。

    (3)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在别人面前承认自己的缺陷与不足,不但不会丢脸,反而会赢得别人的尊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敢于承认自己短处的人是最勇敢的人。很多人不敢在别人面前承认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就是害怕别人看不起他,其实“头上的烂疮疤盖是盖不住的”,只有承认它的存在,才有改正的可能。另外,每个人都有不足,你承认自己不足也没有什么可丢人的。相反,你承认自己不足大家会认为你是个诚实的人,值得信赖,就会愿意结交你,和你成为朋友。

    (4)多与别人交谈

    敞开心扉,能容他人,他人也就能容你。话是开心的钥匙,只要与人交谈就会收到交际的效果。多与人交谈就会渐渐地敢于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就会与人坦诚相待,就会容许别人发表自己的见解,彼此兼容就会达成一致,就会建立友谊,你也就学会了交际。

    只要你真诚地对待别人,不掩藏,不惧怕,不害羞,就会走出自我封闭的阴影,其实,外面的世界是很容易接触的。

    6.自我吹嘘惹人厌烦

    每个人都有表现欲,有了成绩总希望别人知道,最好能受到赞美,这种心理很正常,但是你要知道,每个人都讨厌别人的吹嘘。有涵养的人会顾着你面子,假装微笑,假装欣赏,而你可千万别认为每个人都这么有涵养。很多人会在你吹嘘自己的时候很冷静地刺你一下,把你自我吹嘘时不小心露出的漏洞给捅出来。

    喜欢自我吹嘘的人很容易给人以不忠实的感觉,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如果你去面试,想得到一个好的工作,如果怕短时间内不能把你的优点和成绩全告诉对方,于是拼命地显示自己的好,把自己大大吹嘘一下,那么经理会认为你这个人好大喜功,做事肯定不踏实。如果有这样的印象,那你肯定没戏了。

    喜欢自我吹嘘的人经常会有意无意地贬低别人。有时候,你并没想到要贬低别人,但在说话时一味强调自己,旁人听了就会感觉到你在抬高自己、贬低旁人。在办公室年终小结的时候,轮到你发言,你一口气罗列了几十条成绩,有些确实是你的成绩,但肯定有些是共同的成绩,你也揽在自己名下,你的同事当面不会说你什么,但会在投票的时候,给你一个零分。

    喜欢自我吹嘘的人往往缺少团队协作精神。他们喜欢表现自己,喜欢抢功劳,喜欢争名夺利。在需要协作完成工作时,他们首先会尽可能地一个人干,不行的话,他们会在过程中有意识地分清你我,让别人清楚,哪些是自己干的。有能力干倒也无妨,最可恨的是那些干起事来缩在后面、干完事以后抢在前面的人。当然他自己不喜欢集体,集体也不会喜欢他,所以,喜欢自我吹嘘的人往往是孤独的。

    喜欢自我吹嘘的人也容易自我陶醉,容易忽视别人。稍微有点能耐的自我吹嘘者很是自以为是,在自我陶醉时,当然也最容易忘乎所以,导致做事的过程中漏洞百出。

    我们都知道自我吹嘘不讨人喜欢,自我吹嘘的人也往往会在孤独中体会到这一点。所以在说话之前,首先要凡事多为别人考虑一下。千万不能在名利面前太贪,需分清彼此,最基本的是不能抢别人的功,如果能让一些给别人,那就更好了。但不管如何,切记在你张口的时候要先说别人的功和名,然后再提自己那份。

    其次,要时刻提醒自己:成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再说就是画蛇添足了。其实有的人被人冠以“自我吹嘘”,也是有点冤枉的,因为他们说的还都是实话,只是喜欢在别人知道以后还不厌其烦地说自己的成绩。其实,即使别人没看到,但迟早会知道,你不必担心成绩会马上消失似的。有的人是生怕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要记住:别人传你的优点要比你自己去说可信一百倍。如果你能在做了好事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一言不发,那你就成“圣人”了。

    做人有“心机”就要有这种心态:做事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而是为了自我充实,自我满足。如果凡事都要别人肯定,自己才能高兴,那就太可悲了,毕竟活在别人的“眼光”里是很累的。

    7.水满则溢,忘乎所以迟早会摔跤

    谦虚不是故意贬低自己,也不是虚伪地应付,谦虚的态度是基于对自己的深刻认识,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谦虚做人,都是最受人欢迎的。

    牛顿在科学上的成就举世公认,可是他却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在大海边拾到几只贝壳的孩子,而真理的大海他还未曾接触。牛顿能够闻名世界,不仅仅是因为他在科学上的成就,还要归功于他谦虚和逊的为人作风。

    托马斯·杰斐逊为美国的独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后来还成为美国总统。他早些年曾担任驻法大使,前任驻法大使是富兰克林。杰斐逊上任以后,就去拜访法国外长。

    两个人礼节性地寒暄之后,法国外长问道:“您代替了富兰克林先生?”

    “我只是接替他的工作,没有人能够代替得了他。”杰斐逊认真地说。

    托马斯·杰斐逊用谦虚而发自内心的话表达了对前任,也是另外一个伟人的尊敬,同时他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谦虚应该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虚伪的、过分的谦虚不但不能让别人心存好感,反倒容易让人产生不满。

    获得了五连冠的中国女排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在又一次获得世界冠军之后,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体育晚会上,有记者问夺冠功臣郎平:“你们得了冠军之后,当时的心情如何?你是怎么想的?”

    郎平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我想最好能睡三天觉!”这样的回答含蓄地表明了女排姑娘们拼搏的辛苦,却没有一点夺得冠军的张扬,而实实在在的话语更是打动了电视观众的心,现场也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倘若郎平执意谦虚一番,讲一些“我们还有很多不足”之类的场面话,可能会给人味同嚼蜡的感觉,起不到这么好的效果。

    一个人只有了解得越多,才越会认识到自己知道得很少,这是一条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就如芝诺所作的解释。浅薄的人总以为天下地上无所不知,无所不懂,而富有智慧的哲人才深感学海无涯,自己永远是个学子。

    丘吉尔,英国首相,20世纪的伟人之一,他曾经率领英国人民抵抗纳粹德国的侵略。丘吉尔多才多艺,他不只是英国政府的领导人,还是个伟大的演说家,一生之中留下了很多精彩的演讲,有个故事,曾经被他在演讲中多次提到过,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个晚上,丘吉尔要去广播电台发表一个重要的演说。但是他的车子坏了,所以他出门后,就挥手叫了一部计程车。

    丘吉尔很客气地说:“司机先生,可不可以麻烦您载我去BBC广播电台。”

    计程车司机摇下车窗,伸出头来说:“先生,很不好意思,我不能载您去。请您另外招一部计程车吧。”

    丘吉尔疑惑地问:“为什么呢?现在不是还早么?难道您不载客了吗?”

    计程车司机很不好意思地回答:“不是这个原因,因为BBC广播电台太远了,如果我载您去了那里,那么我就来不及回家在收音机里收听丘吉尔的演讲了。”

    丘吉尔听了之后,心里实在很得意,就感动地从口袋里掏出5英镑给了计程车司机。

    司机看到丘吉尔给他那么多钱,立即兴奋地叫着:“先生,上来吧!我现在就载您去BBC广播电台吧。”

    丘吉尔诧异地问:“那么您将无法收听到丘吉尔的演讲了!没有关系吗?”

    计程车司机一边利索地打开后车门,邀请丘吉尔上车,一边不以为然地说道:“去他的丘吉尔,现在您比他的演讲可重要多了。”

    从此以后,丘吉尔在演讲时,经常会讲述这个故事。一方面消遣自己以娱乐听众,另一方面也是借此自嘲以提醒自己,千万不能自以为自己是一个有名的人,有点成就就自我感觉良好,就太过自我膨胀,否则很容易闹出这样的笑话。丘吉尔能够名垂青史,赢得世界人民的尊敬,与他的自身努力有关,但是同他的谦虚和逊低调的为人也不无关系。

    拥有优点,就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优点反倒容易成为前进的障碍,并非优点出了问题,而是因优点产生的自大心态阻碍了成功。拥有能力且能时刻认识自己,处处保持谦虚的态度,自然容易赢得人心,以前如此,现在是这样,将来也不会改变。

    8.不要随便宣泄你的情绪

    在社交活动中,人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面对不同的情况,情绪会有很大的波动,不善于控制情绪,就会使社交失败。

    不能控制情绪的人,给人的印象就是不成熟、还没长大。只有小孩子才会说哭就哭,说笑就笑,说生气就生气。这种行为发生在小孩身上,大人会说是天真烂漫,但发生在成年人身上,人们就不免对这个人的人格感到怀疑了。别人会认为你没有控制情绪的能力,这样的人,一遇不顺就哭,一不高兴就生气,这样能做大事吗?这已经和你个人能力有关了。

    哭其实也是心理压力的一种舒散,可是人们始终把哭和软弱扯在一起。不过大部分的人都能忍住不哭,或是回家再哭,但却不能忍住不生气。但是生气有很多坏处:第一,会在无意中伤害无辜的人,有谁愿意无缘无故挨你的骂呢?而被骂的人有时是会反弹的;第二,大家看你常常生气,为了怕无端挨骂,所以会和你保持距离,你和别人的关系在无形中就拉远了;第三,偶尔生一下气,别人会怕你,常常生气别人就不在乎,反而会抱着“你看,又在生气了”的看猴戏的心理,这对你的形象也是不利的;第四,生气也会影响一个人的理性,对事情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而这也是别人对你最不放心的一点;第五,生气对身体不好,不过别人对这点是不关心的。

    所以,控制情绪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你不必“喜怒不形于色”,让人觉得你阴沉不可捉摸,但情绪的表现绝不可过度,尤其是哭和生气。如果你是个不易控制这两种情绪的人,不如在事情刚发生引起了你的情绪时,赶快离开现场,让情绪过了再回来,如果没有地方可躲避,那就深呼吸,不要说话,这一招对克制生气特别有效。一般来说,年纪越大,越能控制情绪,那么你将在别人心目中呈现“沉稳、可信赖”的形象,虽然不一定能因此获得重用,或在事业上有立即的帮助,但总比不能控制情绪的人好。

    也有一种人能在必要的时候哭、笑和生气,而且表现得恰到好处,这种人控制情绪已到了相当高的境界,你如果有心,也是可以学到的。

    下面是一些克服、处理并控制情绪的方法:

    (1)学会完全主宰自己

    控制自己的情绪,要经过一个崭新的思考过程。这个思考过程是很难的。因为,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力量试图破坏个人的特性,使我们从孩童时候一直到成人都相信自己有无法克服的情绪。无法克服这些情绪就只好接受它们。你必须相信自己能够在一生中的任何时刻,都按照自己选定的方法去认识事物,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到主宰自己。

    (2)善于为自己的情绪寻得适当释放的机会

    如有的人在激动的时候,会去做些运动,这可使因紧张而产生的“能”获得一条出路;有的人在情绪不安的时候会去找要好的朋友谈谈,倾吐胸中的抑郁,把话说出来以后,心情也会平静许多;还有的人借观光游览来使自己离开那容易引起激动的环境,避免心理上的纷扰,等到旅游归来,心情不复紧张,同时时过境迁,原有的问题或许也已显得微不足道,不再为之烦心了。

    (3)进行独立思考

    你的情绪又来自你的思考,那就可以说,你是能够控制你的情绪的。这样看来,你认为是某些人或事给你带来悲伤、沮丧、愤怒、烦恼和忧虑,这种想法可能是不正确的。你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思想,选择自己的感情,新的思考和情绪就可以随之产生。一个健全和自由的人总是不断地学习用不同的方式处理问题,这样才能使你学会主宰自己。

    假如你是乐观的人,那么你就能够找到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而且每时每刻都能为值得去做的事而生活着,这样你便是个聪明的人。能够顺利地解决问题,当然能为你的幸福增添光彩。如果你无法解决某个特别的问题时,乐观的你仍充满信心,其实你已将自己的情感稳操在手。能够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幸福时,你的情绪一定是稳定的、真实的。

    能掌握自己情感的人是不会垮掉的,因为他们能够主宰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懂得如何在失意中寻找快乐,懂得如何对待生活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在这里没有说“解决”问题,因为聪明人不以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衡量自己是否聪明,而是不受情绪的影响,理智地对待问题。

    9.不要只盯着别人缺点不放

    有些人往往喜欢盯着别人的缺点,对他人的不足很敏感,很有观察力,但对别人的优点却视而不见,甚至会光凭想象地大谈别人的缺点。

    社会上让人看不顺眼的东西比较多,但在一个人的眼里看不顺眼的事太多,那就有点不大正常了。当他很随意地对周围的人和事品头论足、说三道四的时候,很可能在别人眼里,他才是最让人看不顺眼的。

    在街上看到一个涂着口红的女孩,他会马上对边上人说:这种人太俗气了,一点不懂高雅。在他眼里,这个世界的一切人和事都应该和他自己想象的一模一样。

    有这种倾向的人也可能是为了故意显示自己有思想、有个性。只要有人在场,他就会故意找出一些“不顺眼”来,大谈特谈,当然在场的人是越多越好。他会谈这个世道是如何不公平,那些领导是如何无能。实在没话好讲,他也会说上一句“那个清洁工扫地动作是多么笨拙”。似乎如果让他来,这个世界会马上变个样。当然,有时候,他会为了投同伴的口味而故意“发表高见”。

    有这种倾向的人更可能是出于嫉妒,出于不得志。人在不得志的时候是会发些牢骚,在嫉妒的时候也会说些难听的话,但一个人动不动就嫉妒,动不动就觉得不得志,那就有些不正常了。看到邻居王总换了套大房子,就会十分肯定地说“起码有一半钱是贪污的”,看到科室里的小伙子被提升了,又会逢人便说“不知要送多少礼”。

    一个人如果看不顺眼的东西太多,那他肯定没有好的人缘。面对一个动不动就说人风凉话的人,你自然会担心,说不定哪一天他也会在背后说你的风凉话。这样,谁还敢和他深交?“看不顺眼”的人总会自己把自己拖入一个孤独的境地,也会被别人看做一个性格怪异的人,一个缺少人情味的人。

    要试图改变这种心理,首先要试着让自己多看别人的优点,多替别人着想,多去理解别人。也可以试着换位思考一下,有时候要替别人想想难处,一个领导见到上级总会满脸堆笑地恭维一番,这不能一概以“虚伪”定论,换了你也许也会这样,说不定你还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其次,心里要明白一个道理:你看人家不顺眼,别人也会看你不顺眼。你多看别人的优点,人家也会多看你的优点。这可谓人际交往中的“等价交换”原则。

    现在社会交际越来越宽泛,需要与每个人建立友好的关系,才能够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创造成功人生。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总结以下几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1)尽可能面带笑容

    交际时,笑容就可以打消对方的戒备,使你们之间的距离缩短,产生一种亲切友好的气氛。

    笑容也可以帮助你产生信心,当你面对客人的时候,笑意出现在脸上,你就会对自己的交际产生自信,你会下意识地说,我能行,我会应付得很好。

    (2)尽可能在与对方接触的初期以名字称呼对方

    在交际中,最大的失误就是忘记对方的名字,这常常造成很尴尬的局面。如果你要在交际上获得成功,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牢记对方的名字,在见面的时候要能叫得出来,这样就会一下子在对方的心里留下对你的好感。

    (3)和对方交谈时应有约60%的时间看着对方

    人和人的交流,不光是语言的交流,在说话的时候,人是流露着丰富的感情,这些感情如果不能交流,那么谈话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就会使对方产生厌倦。

    和人交谈时,一定要看着对方,一方面显得你很真诚,很渴望听人说话;另一方面,显示你很尊重对方,你有礼貌。

    谈话时看着对方,你会发现对方的真实心理,你会进入对方的情感世界,获得更多的交际信息。

    (4)设法给对方一些东西

    交际就是为了促进友谊,有时候,友谊要深入发展就要有实际的表示,送一张名片或者写一张便条,都会表示你对友谊的重视,会使对方对你产生好的印象。

    (5)交谈时要表示亲切

    交谈时可把身体向前靠,两手张开,两腿不要交叉坐。和人交谈时,两腿交叉是在用身体语言表示不合作,这些都是心理学研究的结果,所以,你在社交场合与人交谈就要注意这些细节,避免让人产生误解。

    (6)以手势等身体语言,强调嘴里说的话

    说话时,人的全身都在传递信息,最突出的就是人的手势,手势能使话语里的多余信息得到充分的表现,并且能增强说话的力度和强度。

    (7)与对方并排坐能增加亲切感

    说话时与人对面相坐,容易使人产生对着干的错觉,同时对面坐使人感到不自在,因为使人觉得全部在你的审视下,有一种被你全部掌握的感觉,不利于人际交流。并排或者斜对着坐,就不会产生这种感觉,人就会显得很随便,很自然,就会使谈话顺利而热烈地进行下去。

    (8)对方说话时应不时通过点头示意

    交谈时,人家在讲话时,你要配合讲话的内容,不时地作出反应,这样对方就会觉得你在认真地听,所以,虽然你只是发出“嗯”、“啊”的声音,但是能表明你们在进行着交流。

    (9)向对方简要复述他已表达的观点

    说话时,不断地复述对方刚讲过的话,一方面表示你刚才是认真听取了对方的话,另一方面表明你对对方的尊重,使对方觉得他的话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这样对方就会对你产生遇到知音的感觉,你就能获得对方的友谊。

    (10)如果同意对方的言论应公然表示,并说明为何同意

    对方在说话时,有些观点与你产生了共鸣,你就应该立刻表示赞同,并且说明自己的理解,这样你就会在对方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

    (11)设法根据对方的观点发挥

    最使对方喜欢你的方法是对对方话语的深入理解和发挥。如果你能把对方的话语发挥到一个高度,让对方产生自己是很了不起的人物的感觉,那他一定会对你喜欢得不得了。

    (12)不要在交谈前先对对方有成见

    人在交际过程中才能发展友谊,如果你对对方事先就有了成见,就会使你在和对方交谈时不能正确理解他的话语,即使对方的谈话是真诚的,你也不会接受对方的友谊,这就使谈话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13)别不懂装懂,错了就马上承认

    交际场合会涉及很多事情,有些事情是我们的知识范围之外的,这时候就应该虚心请教别人,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因为这时候不懂装懂就会产生笑话,就会使你的社交形象受到严重的损害。说错话是常有的事,及时地纠正会使人对你产生敬意,如果错了还要强辩的话,只能让人对你产生反感。

    社交的方法很多,但是,最根本的一点是:懂得尊重对方,让对方认为自己是个重要的人物,满足他的成就感。不要只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要知道,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

    10.懂得自我约束,适时反省自己

    一个人应该知道经常地反省自我,懂得自我约束,才能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少犯错误,收放自如。

    南北朝时期陈朝的最后一个皇帝——陈后主,他即位之初政治比较清明,国家富强安定,可是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并不长,由于陈后主的骄傲自满,以为陈朝已经固若金汤,无须居安思危,所以终日花前月下,纵情酒色,放浪形骸,很快便由起初的一代明君变成了昏庸之君。

    唐代大诗人杜牧有感于陈朝灭亡而写下一首七言绝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进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说的就是陈后主不理朝政,骄奢淫逸之举。

    陈后主即位后不久,被弟弟叔陵砍伤,终日在后宫养病,只留当时他最宠幸的张贵妃陪伴于身旁,将其他妃嫔包括皇后在内都摒斥在外。皇后沈婺华,出身显贵,父亲为陈朝重臣,母亲是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之女会稽穆公主,她聪明贤淑,精通诗书礼仪,但因羸弱多疾,后主对她还不及一般嫔妃,这样一来备受宠幸的张贵妃宠冠后宫。

    陈后主修建许多富丽堂皇的宫殿,分别给张贵妃、孔贵嫔等他比较喜欢的妃嫔居住。每日饮食起居均由这些人服侍,并且每次饮宴,都命诸妃嫔和女官等吟诗作乐,选出较好的谱成歌曲,命上千名宫女习而歌之,轻歌艳舞终日弥漫整个后宫。

    陈后主越来越怠于政事,文武百官凡有奏章,都必通过宦官蔡脱儿、李善度等人才能达于皇帝跟前,而每次批改奏章,后主都与张贵妃共同定夺,张贵妃正好借此机会干预政事,朝中的大小事情没有她不了解的,后主见朝野上下的言论,足不出宫的张贵妃都了如指掌,更加对她宠幸。

    可是后主并没有看到政治形势的可危之处:朝中宦官佞臣,内外勾结,王公显贵,纵横不法,花钱买官者屡见不鲜。更有甚者,后宫犯法的,只要请张贵妃说情,后主往往都会既往不咎。荒于酒色的陈后主仍然没有意识到“一时的兴旺并不代表一世的兴旺”,还继续过着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

    终于,朝中正直的官吏忍耐不住,上奏后主,阐明了朝中的混乱局势,并且弹劾施文庆、沈客卿等人飞扬跋扈、专制朝政,可昏庸的后主已听不进任何忠言,先后将大臣毛喜贬谪出朝,右卫将军兼中书通事舍人傅绰赐死狱中。章华上书后主说:“陛下即位,于今五年,思衔帝之艰难,不知天命之可畏,溺于嬖它,惑于酒色。祠七斋而不出,拜妃嫔而临轩。老臣宿将,弃之草戡,升之朝廷。今疆场日蹙,隋军压境,陛下如不改邪归正,悔之晚矣!”后主收到这样的奏章自然暴怒,立即将其斩首,朝中官员见后主如此暴虐,都明哲保身,三缄其口,一个本来兴旺发达的国家就这样被陈后主弄得岌岌可危。陈后主不知自我检点约束,面对朝臣的劝诫不知反省,最终国破家亡。

    “盛极必衰,物极必反。”懂得这一道理的人,都应该收起“蛟龙腾跃嫉水窄,大鹏展翅恨天低”的自负情绪。一个人只有经常反躬自省,才可能会功成名就。

    随手乱扔垃圾、随地吐痰、随意踩踏草坪、在风景名胜地乱写乱画等等,这些人都是缺少对自我的约束。平日里,他们可能都是家庭中的好孩子、好丈夫、好妻子,学校里的好学生,单位里的好员工,但在公共场合,在没有亲人、领导、熟人监督的时候,他们就把持不住自己了,不再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任本性中低俗恶劣的一面泛滥。这说明他们的道德修养还欠着很大的火候,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是很脆弱的。

    人要时时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看看自己今天说错话没有、做错事没有,如果言行有不对的,就要及时更正,明白自己错在哪里,这才是做人的道理。

    11.正确评价和肯定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不喜欢自己,因为他们无法接受自己。不接受自己的人,常常心情郁闷,对生活中的一切都没兴趣;认为自己思想怪诞,怀疑自己患有某种精神病;还抱怨周围的亲友、同事、邻居不能理解等等。

    实际上,这些人没有任何问题,只是他们不懂得正确评价和肯定自己,从而影响到对别人的接受,并进而产生其他方面适应的困难。由于他们不曾意识到这点,无病自扰之,表现出自暴自弃的倾向。

    可见,对所有人来说,正确评价自己、肯定自己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应环境,促使性格健康发展。接受自己,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

    如何才能更好地肯定和接受自我呢?

    其一,要克服完美主义,体验自己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因为这世界并不完美,家人、友人一样有缺点。十全十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应当“知足常乐”。要容忍体谅,不但要与他人相处融洽,亦要做到对自己的行为不致苛求。要明白讨好所有的人是不可能的,根本不必去尝试。

    “受欢迎”的本意是使他人赏识你,而不是你的最好表现。尝试一下“畅所欲言”,坦诚和直率能消除许多障碍与心理压力。要对自己有信心,你和任何人一样有可取之处。勿过分自责,任何人都有彷徨的时刻;不必为“爱”与“恨”过分担心。勿自悲自怜,你的遭遇并不重要,你对遭遇的反应才是顶重要的。

    其二,要做到真正了解自己。自知者明,自胜者勇。你可以通过与同龄、同样条件的人相比较,看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剖析自己、了解自己的工作成果等来认识了解自己。

    其三,要树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奋斗目标。这样会使你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小的胜利能增加你的自信心。

    其四,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经验。每个人都要经历适应环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你也许发挥了才干,也许暴露了缺陷。这没关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将促进你对自己的了解。

    最重要的,是诚实坦率、平心静气地分析自己。要有勇气承认自己在能力或品质上的缺陷,肯定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

    12.道歉不可怕,原谅得人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朋友之间免不了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比如感情冲动,话说过头,事做过火;由于方法不当,说错了话,办错了事等等。遇到这种情况,丝毫不要遮遮掩掩,而是要勇敢地向朋友道歉。衷心的道歉不但可以弥补破裂的关系,而且还可以增进感情。

    有些人认为,朋友之间用不着客套,即使有所冒犯也无须道歉。其实则不然。生活中因为一件小事、一次口角就使老友翻脸、夫妻反目的事不是常有吗?因为不肯道歉和认错,或者找各种借口来掩饰自己的过错,只能加深矛盾,使朋友生气。

    道歉,并非耻辱,而是真挚和诚恳的表现;道歉,可以避免一场纠纷的爆发。真正的道歉不仅仅是承认一个错误,它还表明,你意识到自己的言谈举止有损你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对补偿和重建这种关系有着相当的愿望。

    这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承认错误是令人难堪的。但是,一旦你迫使自己勇敢地这样去做,克制自己的骄傲心理,它将会成为一种奇妙的医治创伤的愈合剂。

    每个人都需要学会道歉的艺术。回想一下,有多少次由于你严厉刺耳的评判和尖刻的话语使你以失去朋友为代价而受到了惩罚,有几次你曾坦白、诚恳地表明了你的歉意。因为每当我们犯下一个哪怕是很小的过错,理智上都会感觉得到,某种有关伦理道德的心理平衡就会受到干扰,直到这个过错得到承认并且表达了歉意为止。

    邱吉尔对杜鲁门的第一印象十分不好,后来他告诉杜鲁门自己曾一度严重地低估了他——这是一句用高明的恭维话表示的一种歉意。诚挚的道歉不仅能够和解被损坏的关系,而且还可以使这种关系变得更为牢固。

    李先生是北京一所著名大学里的老师。有一次,领导对他的工作提出了许多非难,原来是同他熟识的一位教授说了一些诽谤他的话。这些话传到他的耳朵里,他不得不默默地吞吃了这些苦涩的黄连。

    后来的某一天,他接到了一封这位教授写来的信。当时他已经调离了那所大学。教授在信中说,自己一直错误地评价了他,并希望他能接受他的歉意。于是乎,在一瞬间他的所有敌对情绪都冰消雪融。教授使他深受感动,他立刻写了一封回信,如实地把他的感受告诉了他。从此以后,他们成了好朋友。

    道歉并不可怕,原谅才能更容易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聪明人懂得在犯了错误或者别人对不起自己的时候,向别人真心地道歉和原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