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方做事要圆的106个细节-学会说话——为人处事的必修课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

    ——申居郧

    开口讥诮人,不惟丧德,亦足丧身。

    ——石成金

    懂得看别人的眼色和脸色,才能深刻洞察别人的所思所想,才能更好的与别人沟通与交流。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说话也是一门艺术,同样的道理,用不同的话语表达,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所以,要想赢得人心,受别人的欢迎,就一定要学会说话,跟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场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都能做到了然于胸。

    1.话要想好再说,切不可口无遮拦

    俗话说:祸从口出。就是告诉人们,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想好了再说,千万不要信口开河,不假思索,从而引起别人的不满。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更要注意,切不可口无遮拦,因为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既然说了,就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

    任何人也无法预测一句话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说不定哪句不该说的话被你说出口后,会为你惹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说话之前必须要经过大脑深思熟虑后再讲也不迟。

    生活中,免不了有这样一些人:心里藏不住话,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后,不管事情真相如何,就像大喇叭一样四处传播,这种行为正是愚蠢的表现。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说的就是多嘴多舌导致的后果。

    有人认为:“人长了一张嘴,如果不说不就资源浪费了吗?”当然,人长了嘴巴不用确实可惜,但是说也要讲究个分寸,大凡处事精明的人在说话时总会留一手,做到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宁可烂在肚子里也不说。

    说话一定得看场合,看时机,权衡一句话说出后的利弊。如果说话不看场合,不讲究方式方法,也不考虑结果,往往会惹出祸端,遭人嫌。尤其是处事尚浅的青年人,社会阅历少,经验不足,大有一种出生牛犊不怕虎的架势,不管场合合适不合适,不论时机成熟不成熟,口无遮拦,滔滔不绝。这明显是不会做人的表现,长此下去,必定会吃亏上当。

    日常生活中,因说话惹出风波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不负责任背后瞎说,捕风捉影四处乱传,闲言碎语添枝加叶,都给许多人造成痛苦和烦恼,有些还可能造成人间悲剧。

    有位文学家在作品中曾这样写道:“害人的舌头比魔鬼还要厉害,上帝意识到了这一点,用他那仁慈的心,特地在舌头外面筑起一排牙齿,两片嘴唇,目的就是要让人们讲话通过大脑,深思熟虑后再说,避免出口伤人。”

    言由心生,说什么样的话,怎样说,完全要靠大脑支配,所以在管好自己的嘴前,首先要用好大脑。在每句话出口前,必须先经过大脑筛选,造谣中伤、搬弄是非等言辞一定不能让它溜出口。

    2.避免与人争论,没必要逞口舌之快

    年轻人都喜欢争强好胜,这其实是不成熟的表现,年轻气盛是好事,但不要把盛气用在没有意义的地方。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与别人争论,没必要去逞一时的口舌之快。

    即使在与人争论时,会做人的人不会去趟浑水,因为他们知道逞口舌之快遭人烦,没有人愿意与酷爱争论的人一起共事。即使是在针锋相对的争论中,获得了他人信服,也不代表你就是胜利者,而恰恰象征了你人格上的失败。

    口头上占尽上风,是为人失败的表现,也是做人的悲哀。经常会有这样一种人:头脑灵活、善于争辩、口才出众。工作、生活中只要是他人的利益或意见与自己的发生冲突,就要发挥自身特长,把对方卷入争辩中,不把对方辩得脸红脖子粗、哑口无言绝不善罢甘休。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习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管在什么场合,也不论自己有理无理,一到要用嘴巴时,他绝不会吃亏,由于长期的磨炼,他早已练就了一身抓别人语言漏洞的“好”本事,一旦进入了“战场”,他便使出全身绝技,让你无力招架。

    如果将这样的本事运用到辩论会、谈判桌上,这种人或许是个人才,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这种人往往会遭到他人冷落。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实际生活中,并不是辩论赛场,也不是谈判桌,与他们打交道的那些人,并非是想与他们在口才上一较高下的辩论者,也不是与他们争夺利益的人,那些人只不过是他们工作或生活中的一些朋友。即使他们争辩过那些人,证实了他们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只不过会落得个善辩的“光荣称号”罢了,后果却是大家对你敬而远之。

    一旦遇到善于与人争辩的人,一般情况下,人们虽然不敢在言语上和你交锋,但对事情的真相却心知肚明,同情那个“辩”输的人,虽然你的观点、意见占了上风,但并不一定会得大家的支持。可这时,你还得理不饶人,一定要把对方“赶尽杀绝”,让他在众人面前颜面扫地,这么做如同在自己身上绑了一枚炸弹,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引燃导火索,炸得你粉身碎骨。

    拥有一副好口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运用得不恰当,好口才将成为你惹祸的根源。因此这里为人们提供几条建议,以便你将口才运用得恰到好处:

    第一,把口才当做说理的工具。与人交往时,很可能会遇到一些无理取闹的人,对你进行语言攻击,这时好口才就派上了用场,你可以用它来“自卫”。

    第二,将口才与内涵相结合,即使出于无奈要与人争辩,也要表现出风度,否则别人只会把你当做笑料,认为你是个没有大脑的白痴。

    第三,与人争辩强调自己观点时,要注意适可而止,切莫让对方“无地自容”,给别人留足面子。

    第四,别人欺辱你时,虽然理在你这方,也没必要得理不饶人,把对方骂得分文不值。

    光有好口才还不管用,有个好脑子才是根本,如果空有好口才而不知用大脑支配口才,说话不讲分寸,好口才也会成为毁灭你前程的祸根。所以,在与人相处时,尽量避免与别人争论,不要逞一时的口舌之快,凡事给他人留面子。

    3.说话要掌握分寸,分场合和对象

    年轻人在社会交往中,会在不同的场合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这时候就要懂得说话的分寸,在不同的场合,跟不同的对象打交道时,要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这对于提升个人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爱说大实话的人,什么事情他都照实说,所以,他不管到哪儿,总是被人赶走。这样,他变得一贫如洗,简直无处栖身。

    最后,他来到一座修道院,指望着能被收容。修道院长见过他问明原因以后,认为应该尊重“热爱真理,喜欢说实话的人”。于是,让他在修道院里安顿下来。

    修道院里有几头已经不中用的牲口,修道院长想把它们卖掉,可是他不敢派手下的什么人到集市去,怕他们把卖牲口的钱私藏腰包。于是,他就叫这个人把两头驴和一头骡子牵到集市上去卖。这人在买主面前只讲实话说:“尾巴断了的这头驴很懒,喜欢躺在稀泥里。有一次,长工们想把它从泥里拽起来,一用劲,拽断了尾巴;这头秃驴特别倔,一步路也不想走,他们就抽它,因为抽得太多,毛都秃了;这头骡子呢,是又老又瘸。如果干得了活儿,修道院长怎么会把它们卖掉呢?”结果买主们听了这些话就走了。这个人的大实话在集市上马上传开了,所以没有人前来问他这些牲口的价钱了。

    于是,这人只好又把它们赶回了修道院。听完这人讲述卖牲口的过程后,修道院长发着火对他说:“那些把你赶走的人是对的。不应该留你这样的人,我虽然喜欢实话,可是,我却不喜欢那些跟我的腰包作对的实话!所以,老兄,你滚开吧!你爱上哪儿就上哪儿去吧!”

    就这样,这人又被从修道院里赶走了。

    舞蹈家邓肯是19世纪最富传奇色彩的女性,热情浪漫外加叛逆的个性,使她成为反对传统婚姻和传统舞蹈的前卫人物。她小时候更是纯真,常坦率得令人发窘。

    圣诞节,学校举行庆祝大会,老师一边分糖果、蛋糕,一边说着:“看啊,小朋友们,圣诞老人给你们带来什么礼物?”

    邓肯马上站起来,严肃地说:“世界上根本没有圣诞老人。”

    老师虽然很生气,但还是压住心中的怒火,改口说:“相信圣诞老人的乖女孩才能得到糖果。”

    “我才不稀罕糖果。”邓肯回答。

    老师勃然大怒,处罚邓肯坐到前面的地板上。

    无论身处什么样的位置,也无论是在哪种情况下,任何人都喜欢听好话,喜欢受到别人的赞扬。的确,工作很辛苦,能力虽然有大有小,但毕竟为工作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当然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他人和社会的承认,这也是人之常情。会办事的人,此时必然避其锋芒,即使觉得他干得不好,也不会直言相对。生性油滑、善于见风使舵的人,则会阿谀奉承,拍拍马屁。那些耿直的人,此时也许要实话实说,这就让人觉得你太过鲁莽。

    换一个角度我们便会看到,个体行为的一个基本规律是趋利避害。可以设想,如果某甲对别人的优点总是直言不讳,人们因此认定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人,所以乐于与他深交,并在人前人后夸赞他,某甲也因此感到快乐和自豪。也就是说,某甲的直言为他赢得了报偿,带来了好处,那么他又何乐而不为呢?如果情况与此大相径庭,对别人的缺点也直言不讳,结果就不会是人人称赞了。

    比如某甲认为同事小敏的衣服难看,便马上对她说:“腿短而粗的人不适合穿这种裙子。”结果,小敏脸一沉,扭头便走,留下某甲发愣。或者某甲当着处长的面指点小张说:“你的稿子里错别字很多,以后要仔细些。”

    实话固然是实说了,但不久后却隐约有人传言,某甲惯于在上级面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倘若如此,某甲恐怕会意识到自己的真诚并不那么受人欢迎,既然这样,又何苦呢?所以,实话实说要因情况而定。

    年轻人容易头脑发热,喜欢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殊不知在这样的任性中丢掉了很多机会和朋友,所以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说话一定要掌握好分寸,说话前要分清场合和对象,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4.学会分辨场面话,也要会说场面话

    会说场面话并不是为人狡诈的象征,而是疏通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场面话说得到位不到位,直接影响着你人脉网的广与狭。但是,听场面话时,必须要动动脑子,认真辨别真伪后再确定信还是不信,否则吃亏上当的还是你自己。

    一个年轻人在一个单位埋头苦干了许多年,一直都没有升迁,为此他很苦恼。有一天,他的一个朋友告诉他,另一个单位的营销部有一个空缺,这个年轻人便通过朋友牵线搭桥,拜访了那家单位人事部的一位主管,希望能走走他的后门,把自己调到那个单位去。

    当时,那位主管热情地招待了他和他的朋友,对年轻人的请求拍着胸脯说:“绝对没有问题,你就回去等待佳音吧!”年轻人得到了该主管的承诺后,兴高采烈地回家等消息。可谁知转眼两个月过去了,办调动的事一点消息也没有,这个年轻人给朋友打电话,想知道到底出了什么情况,朋友却告诉他,那个位子已经被人抢先占了。他气得顿时火冒三丈问朋友:“既然答应我了,而且还拍胸脯说没有问题,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种状况?”朋友对他的质问也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其实,那位主管拍着胸脯承诺年轻人的话,不过只是场面话而已,可这个年轻人却没有认真辨别他的场面话的可信度,就信以为真了,所以才吃了个哑巴亏。

    说场面话是现实社会不可避免的,是待人处事中不可缺少的生存智慧。

    场面话可分为两种:

    (1)实话

    现实生活中,你肯定接受过他人的赞赏,如:夸赞你长得多么漂亮、可爱,赞扬你如何会打扮,穿着有多么时尚合体等等,这些都可以说成是场面话,当然也是实情。

    有些场面话属于那种应酬话,不可轻易相信,因为它与事实有相当大的差距,虽然说得有些不太切合实际,但只要差得不太远,听的人还是会感到高兴的,尤其是在人多的地方说场面话,更能收拢人心。

    (2)承诺别人的场面话

    与人交际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类的场面话,如:“你的事情包在我身上”、“我全力帮忙”、“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像这一类型的场面话,有时不说真的行不通,因为对方运用压力求你,如果你当面回绝了对方,势必会将场面弄得很尴尬,得罪人是在所难免的。另外,如果你碰上的是那种难缠的人,为了让你帮忙,他死缠着你不肯离开,那将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这时,只能用场面话先打发掉,他所托你办的事情,能办到的尽力办,不能办到的日后再说。

    总而言之,在待人处事中,场面话该说还要说,有时候,不说场面话真的很难脱身,而且还会影响你的人际关系,由此可见场面话的重要作用。既然场面话不可缺少,那么怎样才能说好场面话呢?

    “说话”在人类社会交流中,被当做是一个工具使用,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应用它。因此,你所说的每一字、一句,都可能影响你的成功。善于说话,小则可以调节气氛,大则可以兴国。

    话虽然每个人都会说,但话说得好的人却屈指可数,有人认为写文章难,而说话比写文章更难,文章写得不好还可以修改,可话说得不好,却会酿成大祸,毕竟“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无法修改也无法收回。

    有这样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一位工会主席要召集委员开会。开会的时间早已过了,可到会场的只有3个人。

    他叹气说道:“唉,怎么会这样,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态度啊!该来的都不来!”到场的一个委员听了这话后,感到很不舒服,心想:该来的都不来,难道我是那个不该来的人?随后悄悄地离开了。

    工会主席见状,又叹道:“唉,该来的人还没来,不该走的又走了!”其余的两个委员听了这句话后,心中十分不悦,误认为他俩才是该走的人,于是一气之下全走了。

    可见,说话不当的后果,不仅使会议没有开成,还得罪了人。哪怕工会主席对在座的说几句场面话,也不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与智能型的人说话,需要有广博的知识;与学识渊博的人说话,辨析能力一定要强;与善辩的人说话,就没有必要啰啰嗦嗦;与上司说话,就要把话说到他心坎里去;与下属说话,必须让他们感觉到你的慷慨,从你这里他们能得到好处;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勉强;而别人喜欢做的事,应给予大力的支持;别人喜欢听的话,要多说;别人不喜欢听的话,要少说,甚至不说。做到这些就算是管好了自己的嘴。

    汉高祖刘邦灭楚、平定天下之后,开始对他的臣子论功行赏,这时就出现了彼此争功的现象。

    刘邦认为论功劳萧何最大,封他为侯最合适不过,给他大量的土地也实属应该,可是其他人却不服,私下里议论纷纷。大家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12次伤,而且攻城略地最多,论功劳他应该最大,应当排第一,要封地他也应该占最多。”

    刘邦心里知道,因为封赏问题,委屈了一些功臣,对萧何是偏爱了一点,可是,在他心目中,萧何确实应该排在首位,可身为皇帝又无法把这一想法明言。

    正当为难之际,关内侯鄂君似乎揣摩出了刘邦的心思,不顾众大臣反对,上前厚着脸说了一些言不由衷的场面话:“群臣的意见都不正确,曹参虽功劳很大,攻城略地很多,但那只不过是一时的功劳。皇上与楚霸王对抗5年,丢掉部队、四处逃避的事情时有发生。是萧何常常从关中调派兵员及时填补战线上的漏洞,才保汉王不受太大的损失。”

    “楚、汉在荥阳僵持了好多年,粮草缺乏时,是萧何转运粮食补充关中所需,才不至于断了粮饷啊!再说皇上曾经多次逃奔山东,每次都是因为萧何,才使皇上万无一失,如果论功劳,萧何的功劳才称得上是万世之功。现如今,汗王即使少一百个曹参,对大汉王朝又有什么影响呢?难道我们汉朝会因此而灭亡吗?为什么你们认为一时之功高过万世之功呢?所以,我主张萧何排在第一位,而曹参其次。”

    刘邦听了关内侯鄂君的话,自然是非常高兴,因为关内侯鄂君的场面话,说到刘邦心坎里去了。刘邦连忙说:“好,就这么定了。”

    关内侯鄂君因揣摩出刘邦一直想封萧何为侯的心思,然后顺水推舟、投其所好,挑刘邦爱听的话说,刘邦自然非常高兴,刘邦的心愿落实了,鄂君也因此被刘邦封为“安平侯”,封地超出原来的一倍。

    由此可见场面话的重要作用,假如关内侯鄂君没有趁机将场面话说出去,刘邦也不会给他封侯,扩大封地面积。所以说,场面话该说时还要说,但必须掌握好度,不能太不切合实际。

    有人认为:“说场面话是一件可耻的行为,那是对说出去的话不负责。”话虽有些道理,但是身处现代社会,不说场面话又寸步难行,所以场面话还是要说,只是在说之前考虑清楚,管好自己的嘴,尽量说一些稍微贴切实际的场面话。

    5.话语亲和容易赢得别人的好感

    人类普遍渴望自己拥有“亲和力”,因为这也是渴望与他人亲近、和谐相处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可以说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所以,人们竭尽全力让自己充满亲和力。

    说话要体现出亲和力,既是使情感归依的起因,同时也是激发人际交往的动力,它对平衡人类心理、克服势单力薄起着非常好的调节作用。

    人类凭借着亲和力,使自己如此坚强而有力地屹立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的这种求生动机,也是对语言严格要求的一种表现。

    当人们遇到了喜悦或是悲伤的时候,往往会急欲找人倾吐,因为这样可以得到理解与宽慰,也可以使人在情感方面有所寄托。所以亲和力的第三种表现就是“归属动机”。

    总的来说,人类语言的亲和力是多重的,并不是单一化的一种表现,也是非常的复杂。

    就像是那些工作成绩突出、事业蒸蒸日上、经济富裕、生活档次极高的人,这也是相对而论的,这个时候,那些差的自然产生一种攀比的心理。攀比心理往往会让人产生一种积极效果。

    孔子在周易《十翼》中这样写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古语也有句话如是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说的其实都是一样的道理:类似的人彼此之间比较容易相处与亲近。

    因此,在提高语言亲和力的时候,可以尝试用一些方式与他人配合,让他人感觉到我们是可以亲近与信赖的。

    年轻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配合别人的感受方式

    每个人都用各种各样不同的方式来感受这个世界,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前三种用得比较广,因此,一般说人有三种主要的感受方式。而且不同的人,倾向使用哪个感官也是不相同的。所以,人可以分成三种:视觉型、听觉型与触觉型。

    一般情况下,视觉型的人比较喜欢快节奏,说话很快,思考也很快,喜欢阅读图表,而且行动力强;听觉型的人喜欢比较有秩序的生活,说话较慢但很有条理,喜欢交谈与聆听,行动力稍次;而触觉型的人很重视感觉、爱好舒适,说话有时是不看对方的,速度也比较慢。知道了这些之后,我们在与别人交谈的时候,就可以观察一下对方是以什么型为主导的,之后迎合他的特性说出对方感兴趣的话,以此来增加彼此间的情分。

    比如,对那种说话速度极快的人,要强调行动与成果;对那些说话时要分成一、二、三个要点的人,要强调逻辑与条理;而对于那种慢吞吞的人,多谈谈某种产品会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如果你没有分辨出对方是什么类型的人,就张口说话,说好了对方可能会继续与你交谈下去,说不好对方可能会转身离去,一般情况下,第二种情况发生得比较多。所以说,在与人交谈时,一定要注意多用脑子,看看对方是什么类型的人,然后再张口说话。

    (2)配合别人的兴趣与经历

    人际关系大师戴尔·卡耐基的著作《人性的弱点》是销量上为仅次于《圣经》的超级畅销书。

    他在书中就写道:“我们要对他人真诚地感兴趣,聆听对方的谈话,就对方的兴趣来谈论以及鼓励他人谈论他自己。”

    有一些朋友在从事直销活动当中,说自己与客户无话可说,或是没有切入点。这就正是因为在这方面缺乏功夫。

    这时,我们需要对他人真诚地感兴趣,就像面前的这个人就是世界上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一个人。当我们对他人真诚地感兴趣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去关注他的一举一动。那么他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是我们与他交谈的切入点。

    (3)使用“我也”的句子

    如果对方的经历或见解中有跟你类似的部分,你可以多使用一些具有神奇力量的短语,它就是“我也……”

    例如:“啊,您去过泰山啊,我也去过呢!是去年4月的事了。您是几时去的呢?”“哦,你也认同爱就是要给对方自由,我也这么想的。”“你同意产品的质量是最重要的对吧?我也这么想,因此您可以比较一下我们的产品与其他同类产品的质量。”

    有了这几条,你的语言亲和力就很快建立起来了。语言亲和力是如何产生的?心理学家斯坦利·沙赫特对此曾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他当时将5位自愿做实验的人隔离在不同的5间屋子里,给这些人提供的住宿条件是相同的,然后让他们与外界隔绝。在他们5人当中,其中时间最短的只坚持了20分钟,时间最长的坚持了8天8夜。不过在他们当中都有孤独、难受、心理紧张这些心理现象出现。

    斯坦利·沙赫特在这项实验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亲和力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它源于人的本能。而且还发现人类都比较喜好合群、组织家庭,也喜欢建立各种社会组织,这一点完全可以证明出来。有些人为什么会有一种恐惧感?就是因为他们太孤独了;那些不正常的人或在精神上出现毛病的人,都是因为他们离群了,这样就会在本来害怕的心理上长时间如此,使他们产生状态变异的心理。人类之间相互亲近,也是为了共同生存下去,这也是一个人的本能。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亲和力的产生条件来自于对生存的需要。

    语言亲和力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减少心理障碍产生的几率。人们社交的范围越广,精神生活就会越丰富,语言亲和力也就越强,心理发展就越平衡;语言亲和力也是培养良好的个性、求取知识、获得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语言亲和力也是建立友谊、发展友谊的坚强动力。只要你的亲和力动机纯正,就会赢得许多朋友,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帆风顺。

    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士,必定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从他们口中说出的话也肯定能够提高他们个人的亲和力,具备了亲和力便有了好人缘,办起事来才得心应手。所以,说出具有亲和力的话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有着重要作用,但如果一句原本好听的话,出自你口就变了味道,那么就要检讨一下,你是否已经管好了自己的嘴。

    6.善听弦外之音,领会言外之意

    与人交往,要善于听他的弦外之音,领会话中传达的言外之意,这是最奥妙的人际关系操纵术。会说话的人大都擅长话里有话,一语双关,精明之人无需多言直语,就会让你心里明明白白。无论说话之人是不是故意暗藏玄机,听话者必须搞清楚别人的真实意图,方能恰当应对。

    脑子不清,耳朵不灵,一定会多遇难堪。话里藏话、旁敲侧击是聪明人的“游戏”,笨人玩儿不了。脑子不灵光,煞风景自不必说,落下笑柄更是常有的事。话里藏话、旁敲侧击其实是一种迂回,它既重视策略,更重视隐含之术,较之迂回更为主动,更为巧妙,是“妙接飞镖又暗中回掷”的高超人际交往手段,是聪明者才能驾驭的玄妙功夫。

    社会是个复杂的大家庭。我们总会有意无意地遇到一些不平之事,不公之人,又不能不表达我们的一些不满;对自己亲近的人,有时候也需要巧加指责,让对方明白。

    但怎样表达这种不满却有一定的学问,特别是对于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一定要做到既能表达出对对方的不满,又不至于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确是不太容易的。

    (1)要侧面点拨

    所谓的侧面点拨,就是指从侧面委婉地点拨对方,不要直言告诉他。这个技巧往往会借助于一些问句的方式表达出来。

    张杰与刘强是一对不错的朋友,他们之间也都视对方为知己。有一次,单位中的一个青年赵磊对张杰说:“张杰,我总认为刘强这小子的为人有点太认真了,可以说是已经到了顽固的程度,你说是不是呀?”张杰听到赵磊的话后,顿然产生了一种反感,当时张杰心里就想:你还说别人,你这小子在背地里贬损我的好朋友,你觉得自己缺德不缺德呀?可是他也不好发作,他假装一本正经地反问道:“赵磊,先问你一个问题,如果我在背后和你一起议论他的缺点,他要是知道了,那他会不会和我反目为仇呢?他又会怎么看你呢?”赵磊听了张杰那句话后,脸“刷”地就红了,也不再吭声了。

    张杰用的就是委婉点拨的技巧,即侧面点拨。张杰在面对赵磊的发问时,并没有直接回答,而只是把话题转到另一个角度,他给赵磊出了一道难题,而他出的这道难题也正好起到点拨对方的作用,他既表明了“刘强是我的好朋友,我决不会和你一起议论他”,在他的话中又隐含了对于赵磊在背后议论、贬损别人的不满。同时,因为这种说法比较委婉含蓄,所以不会给对方一个太难堪的局面。

    (2)要类比警告

    警告就是指通过两种具有某一个相似点的事物来做比较,从而能够达到暗示或警告对方言行不当的效果,使他明白自己心中的不满。

    例如:某公司的经理人张亮,在参加一次业务谈判时,遭到了另一家公司工作人员李某的顶撞。张亮就怒气冲冲地给李某公司的经理打电话说:“如果你们公司不能向我保证撤销上次顶撞我的那个蛮横无礼的工作人员的职务,那么,显然你们公司就没有与我们公司达成协议的诚意。”李某公司的经理听后,只是微微一笑,说:“经理先生,对于我们公司工作人员的态度问题,对他是批评还是撤职,这应该是我们公司的内部事务,没有必要向贵公司做任何保证吧!这就好比是,我们公司并不要求你们公司的董事会,一定要撤换与我们公司某个工作人员有过冲突的经理一样,难道这才算你们具有与我们达成协议的诚意吗?”张亮听了他的话后,说不出一句话。

    在这里,李某公司的经理就很好地使用了类比警告的技巧。虽然说他们两个公司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但它们之间也有相似的一点,就是这两个公司对于工作人员或经理的处分完全是各自公司内部的事务,与对方有没有诚意没有任何关系。

    李某公司的经理就是抓住了这一个相似点作比较的,从而警告对方所提要求的过分和无理,也隐含了对张亮态度蛮横的不满。

    (3)要柔性敲打

    柔性敲打,其重在柔,即在警告对方的时候,要避免一定的冲突,借用另一种说话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例如:大部分女孩子为显示自己有个性,就经常地生男友的气,如果这个女孩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或者是家庭兄长中的一个娇妹妹,她就更不能容忍他人对她的抱怨与不满了。可能也会有一部分痴情的男孩子会因为自己的哪一句话引起女朋友心中的不快,怕得罪自己的“小公主”,而忙不迭地向她赔礼道歉,甚至还会为了所谓的原谅而贬低自己,以表示对恋人的忠贞。其实大可不必用这种方式,这里就可以用柔性敲打了。

    小丽是某局长的一位千金,她和单位的小李谈恋爱时,总是显示出她在某方面的优越感。可能是因为小李出生在农家,大学毕业时被分到局里当科员,也没有什么靠山。小丽总认为她这方面比他优越。有一次,小丽到小李家做客,她对小李家人的某些生活方式流露出不满,而且还不断地在小李耳边嘀嘀咕咕地发牢骚。特别是吃过晚饭后,把小李的妹妹使唤得团团转,可以说是当成仆人了。小李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也不宜直接说,他就借这个机会笑着对妹妹说:“要当师傅先当徒弟嘛!你现在可得加紧培训一下呀,将来你要嫁到别人家里时,也可以摆起师傅的架子来了。”

    小丽似乎从小李的话中听出了他的本意,以后在小李面前就再没有表现自己的某些过分行为了。小李就是在恰当的时机用柔性敲打的方式来表示对小丽的不满,他用一句“要当师傅先当徒弟”的俗话来提醒小丽,这就避免了一些直接冲突,也表达了对对方的不满,这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4)要进行幽默式的提醒

    幽默可以作为人际关系中的一种润滑剂,在一定的时机可以利用幽默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不满,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个饭店里,有一位非常喜欢挑剔的女人点了一份煎鸡蛋。她看了看女侍者,就挑剔地说:“这种煎蛋要求蛋白全熟,蛋黄是生的,而且还能在里边流动。不能用太多的油去煎,盐放得稍微少一点,还要加一点点的胡椒。其次,我要的是一个新鲜的鸡蛋,而且是乡下母鸡生的。”女侍者听后就温柔地说:“请问您一下,那只母鸡的名字叫阿珍,不知道能否适合您的心意呢?”

    女侍者在面对这个爱挑剔的女顾客时,用了幽默式的提醒技巧,她并没有直接表明对女顾客所提要求的不满,她是依照对方的思路,从而提出了比她更荒唐的一个可笑的问题来提醒对方:我们难以满足您过分的要求,用一个幽默的反问表达了对这位女顾客过分要求的不满。

    对怀有恶意之人,不必拼个鱼死网破,只须打草惊蛇就可以了。置人于死地的事最好不要做,要做一位可方可圆之人,会说圆场话,会听弦外音,社交中就可游刃有余。

    7.保持良好形象,闲谈莫论人非

    闲谈是考验一个人品德高尚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一个人如果在闲谈中,总是捕风捉影、搬弄是非,说明这个人的品格欠缺完善,由此也可检测出其做人的态度。所以,在与人相处时,一定不能丢失风度,要把好口风,别给自己找麻烦。

    闲谈是改善人际关系、增进双方友情最好的方法之一,也是加强团结合作的工具。与人闲谈过程中,可以获得许多知识。可是,生活中因为闲谈而引起事端的事也很多。这就说明,闲谈具有两面性,既有好的作用也能产生负面影响。

    曾有人将舌头比做一把锋利的剑,杀人于无形中,该比喻一点也不夸张。一句不负责任的话,很可能造成一场人间悲剧。有人认为这样的说法是危言耸听,不过事实确实如此。

    千万注意,别让闲谈坏了自己的形象,在闲谈中尽量回避对方忌讳的话题,用一颗爱心去体谅他人,要知道,任何人被击中痛处,都会受到伤害。所以,在与人交谈过程中,必须管好自己的嘴,不提及他人忌讳的话题。

    许多人一旦被激怒,理智便消失殆尽,做一些超出常人想象的行为或说出一些人们不能接受的话,等到风平浪静后,回过头看自己做过的事、说出的话,又不禁后悔万分。所以,当你即将发怒时,首先要让大脑控制好自己的行为,不管你做了什么样的事,说了什么样的话,只要这些行为不伤害他人就可以了。

    社会交际中,双方在闲谈时,突然反目也是可能发生的。或许交谈前十分友善,而刚谈上几句双方就开始破口大骂,更有甚者还会大打出手,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其中一方说话时触及了对方的隐私或痛处。由此可见,虽然是闲谈也要时刻注意管好自己的嘴,因为你根本无法预测哪句话会步入对方谈话中的“禁区”。

    所以,说话时一定要警惕,时刻把“祸从口出”放在心上,以此来警戒自己说话要当心。

    为了安全起见,双方交谈时不妨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双方交谈时,最好不要谈论第三者,即使所谈之事避免不了涉及第三者,也要掌握好一个度,跟此事密切相关的可以谈,但没有联系的事必须就此打住。

    第二,闲谈中,对方的言谈举止有失态的地方,不宜嘲笑,即使要提醒对方保持风度也要采取适当的手段,给别人留面子。在闲谈中,经常给别人留台阶,才表现出你的君子风度,时间长了,与你打过交道的人自然认为你是一个宽宏豁达、胸襟磊落的正人君子。这样势必会令你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做起事来才能更容易些。

    闲谈中必须用大脑管好嘴。闲谈是增进感情、扩大人际交往最有力的工具,不要因一时的口误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8.幽默的话语可以提升你的人气

    在人际交往中,大家普遍喜欢与幽默风趣的人接触,幽默风趣的人本身也快乐自在,少忧少虑,所以,培养幽默感对人对己都有好处。要培养幽默感,首先是欣赏优秀的幽默作品,在会心一笑的同时,应该去分析、总结幽默的技巧,探索幽默的心理基础。

    生活不能缺少幽默,而幽默人生则是生活的一种极致。尤其在现代社会中,无人不喜欢幽默、向往幽默和追求幽默。据说,欧美的女子选择爱人,条件可能多种多样,但不变的一条就是幽默。不管怎么说,和一个幽默的人生活在一起会得到无与伦比的幸福。

    幽默不单单是引人发笑,而且带给人们心理上一种轻松和快慰。幽默是对他人一切过失的原谅,是对周围环境的喜剧式调侃,也是对自我困境的一种自嘲和解脱。幽默绝对是善意的,绝不夹杂半点恶意,相反,它是对恶意的一种消解和抹平。

    伟大的人,如林肯、爱因斯坦、卓别林、萧伯纳等,他们之所以能成功,能够声名显赫,除了具有意志坚强、思维敏捷、机智灵活、自信敢为等心理品质之外,他们还有一个重要的心理品质——幽默感。

    幽默的基础是宽容和理解,宽容和理解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人,一切事,包括你自己,才能幽默,才有幽默。所以,幽默首先需要具备很高的修养和健康的心态。人要活得不低俗、不粗野、不偏激、不苛刻,幽默才能称得上幽默,否则就很容易走向讽刺。讽刺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它不是幽默。

    幽默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情绪反应。婴儿在发现新奇的事物时,就会开心地笑。然而,孩子在成长中,如果没有得到适度的爱,没有被适当地引导,那么很可能就会失去天生的幽默感了。

    一个人要培养幽默感,应该先要知道,人生本来就不是完美的。一个人只有在被关怀、支持的环境中成长,才能学习以幽默来面对挫折。

    幽默也可以用来对抗焦虑,不论大人或小孩都用得到。例如在智力、性别、宗教、政治方面,有许多你无能为力却又存在的问题,就需要以幽默来化解。

    在人生道路上,挫折和失败是常有的事,如果忍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得不到提高,则焦虑和紧张就会常常困扰我们的身心。假如你拥有幽默,也就具有了随环境变化不断加以调节自我心理的有力武器,即可利用幽默减轻生活中因失败带来的痛苦。

    有位年轻人,一面查看那辆崭新的摩托车被撞后的残骸,一面对周围的人说:“唉,我以前总说,有一天能有一辆摩托车就好了。现在我真有了一辆车,而且真的只有一天。”周围的人哈哈大笑起来。对这个年轻人来说,车被撞已无可挽回,但他并没有看得很重,而是利用幽默的力量,既减轻了自身的痛苦和不愉快,又给围观的人带来了一片欢乐。

    幽默常会给人带来欢乐,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机智、自嘲、调侃、风趣等。确实,幽默有助于消除敌意,缓解摩擦,防止矛盾升级,还有人认为幽默还能激励士气,提高生产效率。美国一家公司通过调查证实,参加过幽默训练的中层主管,在9个月内生产量提高了15%,而病假次数则减少了50%。测验则证明了沉闷乏味的人和具有幽默感的人,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差异,而这些差异正是幽默感心理调节功能和作用所在。

    (1)经多次心理测验证实,幽默感测试成绩较高的人,往往智商测验成绩也较高,而缺少幽默感的人其测试成绩平平,有的甚至明显缺乏应变能力。

    (2)具有幽默感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比较好的人缘,他可在短期内缩短人际交往的距离,赢得对方的好感和信赖。而缺乏幽默感的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交往,也会使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面对困境应以幽默的态度处之。幽默可以调节紧张的神经,化干戈为玉帛,化解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幽默是生活中和艺术中各种喜剧形式的总称,包括一切能引起人开心的表情、体态、动作和心态。幽默是一种本能,人有了这种本能才能以快乐的态度来看待世界,处理事情,即使在失意的时候,也能自我安慰,一笑了之。幽默能引人发笑,使人思路敏捷,心胸开阔,防治心理疾病,增加心理健康。

    (3)在工作中善于运用幽默的人,总是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据统计,那些在工作中取得成就的人,并非都是最勤奋的人,而是善于理解他人和颇有幽默感的人。

    (4)幽默能使人在困难面前表现得更为乐观、豁达。所以,拥有幽默感的人即使面对困难也会轻松自如,利用幽默消除工作上带来的紧张和焦虑;而缺乏幽默感的人,只能默默承受痛苦,甚至难以解脱,这无疑增加了自己的心理负担。

    显而易见,人们具有幽默感,有助于身心健康。因此,要善于培养幽默感,如有机会可参加专门的幽默训练,但更重要的还是,从自我心理修养和锻炼出发来提高自己,释放心襟,开阔心胸。不要对自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不要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学会善意地理解别人,正确地认识自我,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总是保持一种愉悦向上的好心情。

    主动交际,缓解压力。交往是人的本能行为,主动扩大交际面,有利于缓解工作压力。在人际交往中,使自己交际方式大众化,与人为善,主动帮助他人,从中获得人生乐趣。

    格森《笑论》说,一切可笑都起于灵活的事物变成呆板,生动的举止化作机械式。所以,重复单调的举动容易惹人发笑,像口吃、口头习惯、小孩子有意模仿大人。老头子常比少年人可笑,就因为老头子不如少年人灵变活动,只是一串僵化的习惯。幽默不能提倡这样一种“可笑”的论调,因为这样的所谓“幽默”只是把自然流露的弄成模仿的,变化不定的弄成刻板的。

    许多人都以为西方人才懂得幽默,中国人是较为严肃缺少幽默感的民族。其实中国人的幽默感更是“高超”,不仅含蓄,而且是温柔敦厚的讽喻。自诗经、楚辞、诸子、国策,以致唐诗、宋词,无不充满温柔敦厚的讽喻笔调。白居易新乐府“讽喻诗”,就好像今天的评论文章。庄子尤为古代幽默大师,他向朋友告贷未遂,却以“枯鱼”为喻;拒绝楚王诏命,则以太庙中锦缎包裹的死蝇为喻;与好友惠施辩论,从没有面红耳赤过。孟子滔滔雄辩,抨击异端时,言辞比较锋利,但他劝齐宣王行仁政,却以“见牛未见羊”、“君子远庖厨”来循循善诱,实在是最富于幽默的一席话。

    幽默的话语可以提升个人的魅力,如果在交往中逐步掌握了幽默技巧,就会巧妙地应付各种尴尬的局面,很好地调节生活,甚至改变人生,使生活充满欢乐。

    9.善于察言观色才能游刃有余

    人心往往是复杂的,要想了解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可以透过一个人的神色来做具体的观察和揣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摸透别人的心理,投其所好,从而让自己在社会交往中变得游刃有余。

    战国末期的大政治家韩非子,是察言观色的高手,此法运用得更为彻底。韩非子认为君王如欲实行中央集权政策,就必须控制臣子;而只有能看透人心的君王,才能妥善地驾驭臣子,所以韩非子特别重视透视人心的方法。

    《韩非子》一书中,有一部分谈到有关看透臣子之法的内容。现列于此处,以供参照。这几项察言观色法是:

    (1)必须以事实对照言语

    只听他人的言语,而不用事实来证明,很难明白真相。鲁国宰相叔孙手下有一位叫做竖牛的侍从,他十分厌恶叔孙的儿子,时时刻刻希望除去这个眼中钉。有一天,竖牛在叔孙的面前说他儿子的坏话,叔孙误中他的奸计,杀死了自己的儿子,甚至惹来杀身之祸。这就是听信人言而不加证实所得到的教训。

    (2)使每个人都有表现的机会,以发掘其才能

    宣王喜欢听竽合奏,对于会吹竽的人,不加挑选一律任命为乐师,因此宫廷乐师多达数百人。

    宣王死后,湣王继位。湣王和宣王的爱好不同,喜欢听独奏的乐曲,因此夹杂在乐师中充数的人,立刻逃之夭夭。

    这就是著名的“滥竽充数”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能力的评断,要看个人单独的表现。所以,在透视人心的时候,要让每个人有单独表现的机会,这样才能观察出各人的实际才干。

    (3)以若无其事的态度试探对方

    对明明知道的事假装不知道,也可以达到试探对方的目的。战国时期的韩昭侯有一天在剪指甲的时候,故意将一片剪下的指甲屑放在手中,然后命令近侍:“我把刚才剪下的指甲屑弄丢了,心里毛毛的,很不舒服,快点帮我找出来。”

    众人手忙脚乱地找了一阵之后,谁也没找到。这时,有一位近侍偷偷剪下自己的指甲呈上,禀报说找到了。昭侯由此发现他是一个会说谎的人。

    又有一次,昭侯命令属下四处巡视,察看是否有事发生。结果属下回报说没有动静,经昭侯再三追问,才告知南门之外,有牛进入旱田偷吃了谷苗一事。

    昭侯听完之后,命令报告的人不准泄露这个消息,然后派遣其它他的人出外巡视,并且告诉他们:

    “近来发现有违反禁令,让牛马牲畜践踏旱田的行为,你们速去探知,快来回报。”

    不久之后,所有的调查报告都呈了上来,但其中并没有一件是关于南门外事件的报告。昭侯于是大发雷霆,命令属下重新严加调查,终于查出了南门外发生的事件。

    从此,部下都畏惧昭侯料事如神的能力,再也不敢马虎从事了。

    (4)故布疑阵试探人心

    卫相山阳君察觉卫王近来似乎对他有些起疑,但又无法测知君王的心意,于是故意散布谣言,毁坏一个君王宠臣的名誉。这名宠臣听到山阳君毁谤他的话,怒气横生地对周围的人说:

    “哼!山阳君还有心情说别人的闲话?他已经被君王怀疑,自身难保了。”然后把君王对于山阳君的观感完全吐露出来,由此,山阳君探得了君王对他的种种看法。

    燕相子之有一次在私宅中和家臣不着边际地说了一句:

    “刚才由门口出去的是不是一匹白马?”

    “没有啊!我们没看见马。”

    大家感到很惊讶,异口同声地这样回答。可是,其中有一个人,走出门外张望了一下,回来报告:

    “确实有一匹白马。”

    燕相子之于是发现了这个家臣是个善于说谎的人。

    作为一个年轻人,要学会察言观色,才能在社会交往中不吃亏,更好地与别人相处。

    10.透过眼神来查探别人的意图

    眼睛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礼物,眼睛所传达出来的信息,要比身体其它他部位多得多。一个人所思所想很多时候会通过他的眼神表现出来,通过观察一个人丰富的眼睛语言,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有时,眼睛也会说话,一个人的内心活动,经常会反映到他的眼睛里,心之所想,透过眼睛就能表达出个大概,这是每个人都隐瞒不了的事实。通过一个人的眼神,有时候可以甄别这个人的善恶,眼神正则其人大致正直,眼神邪则其人大致奸邪。

    泰戈尔说得好:“任何人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经验告诉我们,人内心的隐秘,内心的冲突,总是会不自觉地通过变化的眼神流露出来。

    在人的一生中,眼睛所表达出来的“语言”是最丰富多彩的了。更多的时候,人的眼睛和舌头所说的话一样,能从眼睛了解到事物的大致面目来。眼睛是人类五官中最敏锐的器官,它的感觉领域几乎涵盖了所有感觉的70%以上,其他感觉与之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以饮食为例,人们吃食物时绝不仅靠味觉,同时会注意食物的色、香以及装食物的器皿等。如果在阴暗的房间里用餐,即使明知吃的是佳肴,也会产生不安的感觉,无心品尝或胃口大减。相反,如果在一流饭店或餐厅用餐,用精致的器皿装食物,并重视灯光的调配,定会增加饮食者的胃口,吃得津津有味。这是视觉影响了人们的食欲。

    孟子在《离娄上》中有一段用眼睛判断人心善恶的论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寮;胸中不正,则眸子蚝焉。”

    眼神的状况,对于认识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眼神清的人,通常表示此人清纯、澄明、无杂念、端正、开明;眼神浊的人,往往昭示此人昏沉、驳杂、粗鲁、庸俗和鄙陋。

    在希腊神话中有这样的故事:有三个姐妹,外人只要一接触其中的一位名叫梅德莎的眼光,便立刻化为石头。这个神话故事寓在说明眼神的威力。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假如你忽略了别人的眼睛,就无法窥探对方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一般情况下,人们很难彻底隐瞒内心的想法,即使有人摆出一副无表情的脸孔,但刻意的做作并不能维持长久。老年人常说:“听别人讲话,或对别人讲话,要注意对方的眼睛。”有的人交谈时不看对方的眼睛,多数情况下,是胆小、没有信心、怕难为情、畏缩。情侣初次相会,常常这样。

    一直观察对方的眼睛,会感觉视觉的疲劳,这里所说的看眼睛,并非真的凝视,而是观察对方视线的活动。通过了解一个人的视线活动状况,就能大致完成与他人之间的圆满交往和心灵沟通。

    一个人的视线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来了解。

    第一,对方是否在看着自己,这是一个关键。

    第二,对方的视线如何活动,或者是视线刚接触立刻就挪开,他的心理状态是有所不同的。

    第三,视线的方向,即对方是正视还是斜视观察自己的。

    第四,视线的集中程度,即是否是专心致志地看自己。

    第五,视线的位置,通过对方视线的方位移动,来考察他的内心动向。

    观察一个人的“眼神”,是辨别其好坏的一个途径。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通过眼神识别人物的高手。

    当时,曹操派刺客去见刘备,刺客见到刘备之后,并没有立即下手,并且与刘备讨论削弱魏国的策略,他的分析极合刘备的心意。

    不久之后,诸葛亮进来,刺客很心虚,便托辞上厕所而离开了。

    刘备对诸葛亮说:“刚才得到一位奇士,可以帮助我们攻打曹操的势力。”

    诸葛亮却慢慢地叹道:“此人见我一到,神情畏慎!视线低而时时露忤逆之意,奸邪之形完全泄露出来,他一定是个刺客。”

    于是,刘备连忙派人追出去,刺客已经跳墙逃走了。在瞬息之间,透过眼神的变化,看出一个人的目的和动机,固然需要先天的智能,但更多的是靠后天的努力,因为这种智能是在环境中磨炼和培养出来的。诸葛亮能够看透此人,主要是从他的眼神闪烁不定中发现破绽的。而生活中,常有那些仪表不俗、举止轩昂之辈,想一眼识破他的行径,可能就比较困难了,王莽就是这种类型的人。

    王莽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太好,但就他本人的才能而言,在当时也算得上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人才。

    新升任司空的彭宣看到王莽之后,悄悄对大儿子说:“王莽神清而朗,气很足,但是眼神中带有邪狭的味道,专权后可能要坏事。我又不肯附庸他,这官不做也罢。”于是上书,称自己“昏乱遗忘,乞骸骨归乡里”。从眼神上来分析,“神清而朗”,指人聪明俊逸,不会是一般的人;眼神有邪狭之色,说明为人不正,心中藏着奸诈意图。王莽可能也感觉到了彭宣看出一些什么,但抓不到把柄,恨恨地同意了他的辞官,却又不肯赏赐养老金。

    做推销工作的人如果没有从眼睛观察对方的能力,是很难胜任这个工作的。一个成功的推销人员,在业务上往往能够游刃有余,无往而不胜。

    心理学家珍·登布列在《推销员如何了解顾客的心理》一文中说道:“假如一个顾客眼睛向下看,而脸转向旁边,表示你被拒绝了;如果他的嘴是放松的,没有机械式的笑容,下颚向前,他可能会考虑你的提议;假如他注视你的眼睛几秒钟,嘴角乃至鼻子的部位带着浅浅的笑意,笑意轻松,而且看起来很热心,这个买卖大概就有戏了。”

    一个人的眼睛往往是灵魂的忠实解释者,而这种解释通常是无意的。观察眼睛是察言观色的一个主要的方法,“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般人的喜、怒、哀、乐都会通过眼睛表现出来。学会观察眼睛,对自己灵活做人是大有裨益的。

    11.通过言谈来识别一个人

    一个人的言谈在很大程度上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言谈的内容和方式往往是一个人品性和才智的表现。分析判断人的言语,是洞察人的心理奥秘的有效方法。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言语是一种现象,人的欲望、需求、目的是本质。现象是表现本质的,本质总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明洪武初年,浙江嘉定安亭有一个名叫万二的人,他是元朝的遗民,在安亭郡堪称首富。一次,有人自京城办事归来,万二问他在京城的见闻。这人说:“皇帝最近做了一首诗,诗是这样的:‘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万二一听叹口气道:“唉,迹象已经有了,他马上将家产托付给仆人掌管,自己买了一艘船,载着妻子,向江湖泛游而去。两年不到,江南大族富户都分别被收缴了财产,门庭破落,唯有万二逃过了这场劫难。”

    言语作为人的欲望需求和目的的表现,有的是直接明显的,有的是间接隐晦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对于那些直接表达内心动向的语言来说,每个人都能理解,正常的、普通的人际交往,就是以这种语言为媒介进行的,无须赘述,而那些含蓄隐晦甚至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现心理动向的言语,就不是每个人均能理解的了,人与人的差别,大多也就发生在这里。若能够知一反三、触类旁通,反过来想想,倒过来看看,增加点参照物,减少些虚假的东西,最后透过言谈话语,发现人的深层动机。那就说明,你比别人聪明得多。

    通过人们发出的不同声音,说出的不同话语,来透视一个人的心术,是很有道理的。声音可细分为声与音两个方面来说,既可由声来识人,又可由音来识人,但在实际运用中,通常都是用两者结合来识别人的心思的。

    石勒是古代羯翔族的民族英雄。在他14岁的时候,随着同乡经商到洛阳。有一次他在城门口大喊,王衍恰好从此处经过,当时从他的喊声中感到这个孩子不同一般,他对手下人说:“刚才那个胡人,我听到他的喊声,观其相貌,是个心怀异志的人,将来恐怕会成为天下的祸患。”当即派人去追,可石勒已经走远了。

    不仅声音可以帮助我们观察人、了解人,就是那些被人调弄演奏的乐器也可以反映出调弄、演奏者的心理状态,声音从人的喉舌发出,而乐器的声音则由人的手弹拨打击乐器而产生,人的喉舌虽然与乐器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产生声音的原始的、内在的动力则是一样的。

    《论语》中曾记载孔子在卫国讲学时,以打击乐器为乐。一次,他与学生们谈论言为心声的话题,并且打击磬石,抒发自己的抱负。这时,有人身背草编的筐子走过孔家门口,说道:“这个击磬的人很有心事啊!”过了一会儿这人又说道:“庸鄙浅陋啊!怎么那样固执呢?大概是没有人了解自己吧!击磬的声音深切激越,但表达的感情则是浅显平易。”

    《吕览·季秋纪·精通篇》记载:钟子期夜晚听到击磬的声音,感到十分悲伤,便派人把击磬的人召来问道:“您击磬的声音为什么那样悲哀呢?”击磬人回答说:“我的父亲不幸因杀人而被处死,我的母亲因此被罚为公家酿酒,我自己被罚做公家的击磬人,我已经三年没有见到母亲了!我思量着如何能赎回母亲,却一点办法也没有,因为连我自己也是公家的财产,因此心中十分悲哀!”钟子期感慨地说道:“伤心啊!伤心啊!人心不是臂膀,臂膀也不是木椎、石磬,但是人的心里悲痛,而木椎、石磬都有感应!”

    作为一个聪明人,可以从一个人的言谈来分辨其修养和性格。言谈识人,要通过日常生活的积累,不可凭一时的冲动,要从整体出发,予以全面考虑。

    12.聪明人懂得自我解嘲

    因为失误引发别人的对立情绪时,如果能适时地自嘲一番,获得原谅应该不难。这就像两个打架的人,一个突然倒地自认不是对手,如果对方不是无赖恶棍,一般便会又好气又好笑地敌意顿消,说不定还会扶持“自败者”一把,聪明人懂得自我解嘲。

    传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妻子是个泼妇,常对他发脾气,而苏格拉底总是对旁人自嘲道:“讨到这样的老婆好处很多,可以锻炼我的忍耐力,加深我的人格修养。”有一次,他的老婆又发起脾气来,大吵大闹,很长时间还不肯罢休,苏格拉底只好退避三舍。他刚走出家门,那位怒气未消的夫人就突然从楼上倒下一大盆冷水,把他浇得像只落汤鸡。这时,只见苏格拉底打了个寒战,不慌不忙地说:“我早就知道,响雷过后必有大雨,果然不出我所料。”

    显然,苏格拉底有些无可奈何,但他带有自嘲意味的讥讽,使他从这一窘境中超脱出来,充分显示了苏格拉底深厚的生活修养。

    著名喜剧女演员卡洛·柏妮,有一次坐在餐厅里用午餐。这时,有一位老妇人走向她的餐桌,举起手来摸摸卡洛的脸庞。当她的手指滑过卡洛的五官时,还带着歉意说:“我看不出你有多好看。”

    “还是省省你的祝福吧!”卡洛说,“我看起来还没有你好看呢。”

    素不相识的人去摸别人的脸庞,是绝对的无礼;当她假装抱歉、其实是大发醋意时,这位老妇人对年轻漂亮女人的妒忌几乎发展成了一种带有恶意的挖苦。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她面对的是一个与她一样放肆无礼而又心胸狭窄的人,人们也许将会目击一场争斗。可是,卡洛·柏妮表演的是喜剧,她深深理解喜剧与闹剧的差异。所以,她神情自若,先把老妇人带有攻击意味的贬低说成是“祝福”,并请她停止“祝福”。然后,坦然地承认自己没多好看,讽刺对方,而又嘲笑自己。在粗鲁蛮横的侵犯面前,她保住了自己的尊严,同时又表现出一种豁然大度的宽容厚道之气,从而在精神上战胜了对方。其中引人发笑的成分不少,让人起敬的成分更多。

    有时陷入难堪是由于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如外貌的缺陷、自身的缺点、言行的失误等等,自信的人能较好地维护自尊,自卑的人则往往陷入难堪。对影响自身形象的种种不足之处大胆而巧妙地加以自嘲,能出人意料地展示你的自信,在迅速摆脱窘境的同时展示你潇洒不羁的交际魅力。如你“海拔不高”,不妨说自己是体积小面积大,“浓缩的都是高科技”;如丑陋的你找了一个美丽的她,不妨说“我很丑但我很温柔”;即便你如刘墉一样背上扣着个小罗锅,也不妨说你是背弯人不驼。

    无论怎样,嘲笑自己的长相,或嘲笑自己做得不是很漂亮的事情,会使我们变得更为豁达,并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增加人情味。在社交场合中,自嘲是不可多得的灵丹妙药,别的招不灵时,不妨拿自己来开涮,至少自己骂自己是安全的。除非你指桑骂槐,不然一般不会讨人嫌,智者的金科玉律便是:不论你想笑别人怎样,先笑你自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