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方做事要圆的106个细节-方圆得当——做人要方做事要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冯梦龙

    方,做人之正气;圆,处事之技巧。

    做人一定要懂得方圆之道,刻板教条一定会行不通,圆通并非是圆滑世故,也不是没有原则,而是在适当的时候懂得随机应变,懂得以理服人,于不露声色中,把事情做圆满,外表愚钝,内心澄明,对待自己要严格,对待别人要圆融,这是一种高妙的处事哲学。

    1.待人接物客气点

    做人要客气点,言外之意就是要求人们要多顾忌一下礼数。无论是熟人也好,生人也罢,都不能少了礼。不管别人出于什么原因对你彬彬有礼,都是尊重你的象征,假若你忽略了礼数的威力,被他人冷落的恶果正在等待着你。

    张强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最高领导,不管什么级别的员工与他说话时他都坐着不动,员工与他说话他也爱答不理,从来不把别人说的话放在心上。别人见他待人的态度,也只好敬而远之,迫不得已要向他汇报工作时也是站在旁边与他说话。

    这种人说得好听些是架子十足,用另一种说法就是不懂礼貌,缺乏教养。当他心情不好时,竟然始终不说一句话,视别人为不存在,始终不抬头看你一眼,他人也只能尴尬地走开。他对自己的员工尚且如此,对待朋友也就可想而知了。

    每当他与朋友或同学聚会时,他同样是爱答不理的,实在令人难受。久而久之,朋友、同学间的情分就会淡漠,即使与他保持联系也没有情的因素,多半是因为他的地位与钱财。

    像张强这样不懂得客气待人的人,得志时大家不敢正面批评他,只能在背后暗骂,即使受到恭维,也只是逢场作戏,别人嘴上在称赞、夸奖,可心里却在谩骂。一旦形势逆转,不再得志时,攻击他的人就可想而知了。等待他的必定是惨败、孤立无援。造成这种结果的不是别人而正是他自己。

    人在社会上行走,尽量多结人缘少结人怨,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客气待人是多结人缘的一件重要的工具。礼貌是人为的,后天养成的,可以通过学习培养的。生活中多些礼数便能行无所碍。有人说:“太过于客套就显得有些虚伪,如果客气待人转化成虚伪待人,意义就大不一样了。它不但不会促进感情,反过来还可能会伤害原本亲密的关系。”

    事实并非如此,世上恐怕没有人愿意别人对自己粗俗无礼,也没有人愿意别人对自己指手画脚,都希望从别人那得到尊重,即使再亲密的朋友也同样需要对方的尊重。

    由此看来,礼貌成了维系朋友间感情的桥梁,礼数到了,友谊地久天长;礼数没到,友谊破裂在所难免。

    这里所指的礼不单单指礼貌,但是礼貌也是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就可以评价出一个人是否有礼貌,从而推断这个人是一位君子还是一个小人。

    在与人相处时一定不可忽视礼数的重要作用,它将决定着你是步入成功的殿堂,还是坠入失败的地狱。

    当然,礼数多了不诚恳也是不行的。如果你的礼很多,但使用这些礼的时候敷衍了事,即使礼数再多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客气待人讲的是礼貌、诚恳地对待他人,懂礼貌与诚恳待人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得到尊敬,才可称得上是真正有礼貌的人。

    俗语说得好:“人熟礼不熟。”意思就是要求人们要客气对待每个人。对于熟人,你要以礼相待,才能加固双方感情;对待生人,更要以礼相待,那关乎你个人形象和双方间友情的铸造。

    年轻人在为人处事中,一定要多些礼貌,如此事才能办得顺畅。毕竟礼可以改变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促进双方情谊。多结人缘少结人怨,客气待人没什么不好。

    2.外圆内方,懂得随机应变

    古语云:取象于钱,外圆内方。这不是老于世故的表现,实际上,圆是为了减少阻力;方是立世之本,是实质。

    人生就像大海,处处有风浪,时时有阻力。我们是与所有的阻力较量,拼个你死我活,还是积极地排除万难,去争取最后的胜利呢?有些人面对这个人生疑问时,选择了消极地逃避而不是积极地面对。

    为了绚丽的人生,需要许多痛苦的妥协。必要的合理的妥协,这便是“圆”。不会“圆”,没有驾驭感情的意志,往往碰得焦头烂额,一败涂地。

    也许某些人是可恶的,他是这样的小家子气,如此的自私,这般的狂妄,出奇的愚昧,让人无法忍受的独断专行等等。可是朋友,可能你是一个很高尚的人,有知识、有修养、长得也漂亮,容忍他人吧,容忍他人的怪癖甚至丑陋,就像容忍自己的阴影一样。

    他人的觉悟程度,是他人人生经历的结果。改变他人就像改变自己一样,是一个艰难的痛苦的过程。我们固然需要对他人的劣根性予以批判,然而,我们更需要的是对他人施以自己诚挚的厚爱。

    愤恨他人的人,其内耗是极大的。这是否也是一种自我的丧失?丧失在自己偏激的怒海之中。内心坚定的人,没有工夫叹息,没有时间愤恨,他把别人用来品头论足的时光,都花在对事业田野的辛勤耕耘上!

    圆,是一种豁达,是宽厚,是善解人意,是与人为善,是心胸的宽阔,是生活的轻松,是人生经历和智慧的优越感,是对自我的征服,是通往成功的坦荡大道。

    做人就要像古代铜钱一样,“边缘”要圆活,要能随机而变,但“内心”要守得住,有自己的目的和原则。例如,对周围的环境、人物,假如有看不惯处,不必棱角太露,过于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来,“处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即可以保全气节,也可以保护自己。

    3.微笑是必备的一种礼仪

    对人微笑是一种文明的表现,它显示出一种力量、涵养和暗示。微笑是敲开社交大门的“心机”。不管一个人多么讲究社会礼仪,如果整天面无表情,也是不会受到别人欢迎的,微笑可以增加个人的魅力。

    一个刚刚学会利用微笑的中年领导干部说:“自从我坚持对同事微笑之后,开始大家非常迷惑、惊异,后来就是欣喜、赞许。两个月来,我得到的快乐比过去一年中得到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还要多。现在,我已养成了微笑的习惯。而且我发现人人都对我微笑,过去冷若冰霜的,现在也热情友好起来。上周单位搞民主评议,我几乎获得了全票,这是我参加工作这么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事。”

    微笑是希望和力量,犹如春风吹拂着别人的内心。没有人愿意帮助那些整天皱着眉头、愁容满面的人,更不会相信他们。而对于那些受到上司、同事、客户或家庭压力的人,一个笑容却能帮助他们了解一切都是有希望的,也就是说世界是有欢乐的,是美好的。只要活着、忙着、工作着,就不能不微笑。

    一个不会微笑的人是非常可怕的,必须强迫你自己练习微笑。如果你是单独一个人,强迫你自己吹口哨,或哼一曲,放松一下,如此表现出你似乎已经很快乐,这就容易使你快乐了。

    你的笑容就是你善意的信使,你的笑容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对那些整天都皱眉头、愁容满面、视若无睹的人来说,你的笑容就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尤其对那些受到上司、客户、老师、父母或子女的压力的人,一个笑容能帮助他们了解一切都是有希望的,也就是世界是有欢乐的。

    要使同事欢迎你,首先,要对他们表示诚挚的关切。卡耐基说:笑容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如同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行动一比言语更具有力量,微笑则表示的是:“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很高兴见到你。”

    卡耐基曾经鼓励成千上万的商人,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对别人微笑,然后再回到班上来,所得的结果与从前则大不相同了。威廉·史坦哈正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我已经结婚18年多了,”史坦哈说,“在这段时间里,从我早上起来,到我要上班的时候,我很少对我太太微笑,或对她说上几句话。我是公司里最闷闷不乐的人。”

    “既然你要我以微笑的经验发表一段谈话,我就决定试个一星期看看。”

    “现在,我要去上班的时候,就会对大楼的电梯管理员微笑着,说声‘早安’,我以微笑跟大楼门口的警卫打招呼。我对地铁的卖票小姐微笑,当我跟她换零钱的时候。当我站在交易所时,我对那些以前从没见过我微笑的人微笑。”

    “我很快就发现,每一个人也对我报以微笑。我以一种愉悦的态度,来对待那些满肚子牢骚的人。我一面听着他们的牢骚,一面微笑着,于是问题就容易解决了。我发现微笑带给我更多的收入。”

    “我跟另一位经纪人合用一间办公室,他的职员中有个很讨人喜欢的年轻人,我告诉他最近我所学到的做人处事哲学,我很为所得到的结果而高兴。他接着承认说,当我最初跟他共享办公室的时候,他认为我是个非常闷闷不乐的人,直到最近,他才改变看法,我微笑的时候,充满慈祥。”

    “我也改掉批评他人的习惯。我现在只赏识和赞美他人,而不蔑视他人。我已经停止谈论我所需要的。我现在试着从别人的观点来看事物,如此真的改变着我的人生。我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人,一个更快乐的人,一个更富有的人。在友谊和幸福方面很富有——这些才是对我真正重要的。”

    微笑是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力量,它时时刻刻都用得着,做人要有“心机”,微笑是“心机”和礼仪的表现,所以,要不断检查自己是否面带微笑。

    4.圆通做人,而不是圆滑世故

    做人要讲求方圆之道,人活在世上,无非是面对两大世界,身外的大千世界和自己的内心世界。人,一辈子无非是做两件事——做事和做人。怎么做事和怎么做人?

    做事要方,便是说做事要遵循规矩,遵循法则,绝不可乱来,绝不可越雷池一步。

    每一个行当都有自己绝不可逾越的行规。比如说做官就绝对要奉守清廉的原则,从一开始就要做好承受清贫的思想准备,就像曾国藩家训中的一条:为官要清,贪不得。如果做官开始的动机就不纯,或慢慢变质,企图以权谋私,那这个官就绝对当不好。

    为商要奉行的金科玉律是一个“诚”字。真正的大商人必是以诚行天下,以诚求发展,绝不会行狡诈、欺骗之伎俩,为一些蝇头小利或眼前得失而失信于天下。像韩国因商业楼倒塌而震惊世界的惨案,便是因为韩国的建筑承包商在建造大楼时偷工减料;像中国生产鳖精厂家的秘密彻底被揭露,是因为生产鳖精的厂家生产的竟是没有鳖的鳖精,为此他们犯了行商的大忌。

    做学问信奉的是一个“实”字。一步一个脚印,一天一点长进方能积少成多。那些虚假的沽名钓誉之辈终将会成为人类的笑柄。

    做人要圆,这个圆绝不是圆滑世故,更不是平庸无能,这种圆是圆通,是一种宽厚、融通,是大智若愚,是与人为善,是居高临下、明察秋毫之后,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不因洞察别人的弱点而咄咄逼人,不因自己比别人高明而盛气凌人,任何时候也不会因坚持自己的个性和主张让人感到压迫和惧怕,任何情况都不会随波逐流,要潜移默化而又绝不会让人感到是强加于人。这需要极高的素质,很高的悟性技巧,这是做人的高尚境界。

    圆的压力最小,圆的张力最大,圆的可塑性最强。如果人真正有大智慧、大胸襟,真正能自强自信,心态平和,心地善良,凡事都往好的一面想,凡事都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为他人着想,人的弱点皆能原谅,即便是遇见恶魔也坚信自己能道高一丈,如真能那样,人还有什么做不好呢?

    如若不是这样,凡内心孤独的人必喜虚张声势;内心弱小的人必好狐假虎威;心中有鬼的人必爱玩弄伎俩;没有自信的人必会尖酸刻薄,试问这样做人又从何谈圆?

    当然也不乏有人为了某种利益和目的不惜敛声屏息,不惜八面讨好,不惜左右逢“圆”。但这种圆和那种圆绝对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圆”的后面是虚伪和丑恶。如果说有人能做到内方外圆的话,那也肯定包含了许多的牺牲。比如说做事要方,做事要有规矩、有原则,那就意味着许多事不能做、许多事又非要做,那无疑也就意味着会得罪许多人,惹恼许多人,意味着要舍弃许多利益甚至招来杀身之祸。

    圆通做人,而非圆滑世故,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不露声色地把问题处理好,让人不会觉得你虚伪狡诈,这才是上乘的处事方法。

    5.融忍与不忍于胸腹之中

    有句话说得好,小不忍则乱大谋,要想成大事,必须要暂时忍受小痛。但是,忍耐并不是一味的容忍,不是没有原则的容忍。不该忍的去忍,是懦弱,该忍的没有忍,是鲁莽,都不可取。做人要讲究方圆之道,要学会融忍与不忍于胸腹之中。

    有的人确实是性格上天生温和、善良,但要注意从维护自己的形象和利益出发。心里要清楚,对什么人可以忍让,对什么人却不能忍让。如果你的忍让带着点“讨好”的味道,那就更大错特错了。靠忍让去换得别人的好感,大部分情况下是适得其反。除非你遇到一个非常善良的智者或者和你一样喜欢一味忍让的人。

    一忍再忍,就会让人觉得你比较软弱,分不清是非。在忍让的同时,总会在是非问题上作些妥协,久而久之,你会发现有些时候自己也搞不清到底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如果在原则问题上一再忍让,有时会害了自己。犯了错误,甚至以身试法,自己还蒙在鼓里。

    忍久了,自己也会觉得很压抑。很少有人能非常轻松地、愉快地一再忍让别人。大多数情况下,在心里总要作一番斗争。忍让的次数越多,越是痛苦。这种压抑的心情会带来很大的副作用,最大的不利是损害健康,也“害”了别人。一般来说,别人是不会把一再忍让当做适可而止的信号,相反却容易得寸进尺。

    喜欢一味忍让的人,应该告诉自己在适当的时候要警醒一下别人,在适当的时候予以回击,不要让自己的原则受到侵犯。对于一些善意的玩笑和一时的过火行为,忍让一下,也可以显示你的涵养和风度。

    对于那些一贯性的、侮辱性的甚至是无赖性的侵犯,忍让就等于绵羊投降于恶狼面前,这时候需要的就是毫不留情的反抗。首先可以警醒一下对方,这样也显示了你的风度。即使最后反抗的结果可能是从此不再有来往,也要奋力去做,即使你力不从心,或者遭到更大的侵犯,也要坚强去做,因为结果往往是邪不压正。不管结果如何,都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形象,也让对方知道如何尊重别人。

    6.不要没有原则地滥充好人

    在生活中,任何人都喜欢好人,期望遇到好人。因为好人不具侵略性,不会伤害别人,甚至有时还会为了别人的利益而让自己吃亏,这种好人岂止用一个“好”字形容,简直可以说是一种伟大的人性,但是,做好人并不是滥充好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好事难为,好人难做。其实,做好人是由一个人的性格决定的,想不做都不行。而做好人也有其人际关系上的价值,做好人是值得称道的,但是有一点我们要引以为戒:不可没有原则地滥充好人。

    小李和小张同住在一个宿舍。小李是个爱做好人的人,而小张则是个懂得怎样才能做好人的人,他们的生活也因此大不相同。这一天是周日,他们本来要做个工作计划,可是,一天内两个人的生活却有很大差异。

    有位同学让小李帮忙修一下电脑,小李忙答应:“没问题。”

    隔壁宿舍的人让小李帮忙出去买个风扇,他又是答应:“好,我马上就去。”

    忙碌了一上午的小李刚回来,有人又让他去帮忙做海报,他又答应:“好。”

    一天过去了,小李都为“做好人”而忙碌着,他的工作计划还没有开始,自己却已经筋疲力尽了。

    小张也在这一天面临了这几个问题,而他的回答都是“不”。

    你或许认为小张肯定不是个“好人”,可当事人却并没有这种感觉,因为他很讲究拒绝的方式和技巧。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他说:“我现在正在做工作计划,这可耽误不得,你如果不着急用的话,就等到明天,或者我帮你介绍一个修电脑的高手。”

    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他说:“我今天有十万火急的事,您还是亲自去吧,再说卖风扇的地方也不远,而且我对电扇的牌子也不太熟悉……”

    他第三次拒绝的时候则说:“老师,我们班同学那么多人才,我那两把刷子怕给咱班级丢脸呢,你让某某去吧,他的电脑制作可是一流的呢……”

    小张的拒绝不仅委婉,而且非常有道理,既做了“好人”,也腾出时间把工作计划做完。他这种做法,不仅自己不吃亏,也让他人理解他的难处,可见他对人情世故已经驾驭得非常娴熟。而小李的做法则有滥充好人之嫌,一个不懂得拒绝、只会做好人的人,除了让自己备受其累之外,并没有什么可取之处。而且,因为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好人”,其精力与时间毕竟都是有限的,而有些事情万一做不好,还会引来别人不满意。

    在生活中,滥充好人一般有以下特点:没有原则、没有主见、不能坚持原则,这种好人不知是性格因素,还是有意去讨别人欢喜,反正是对他人有求必应,也不管自己这样做会有何种后果。有时候,他也想坚持,可是别人声音一大,他马上就软了下来,或者别人一再坚持,他也就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因为缺乏原则与坚持,导致是非不分。

    这种滥充的好人就像我们平时所说的“好好先生”一样,其得到的结果和真正的好人是不同的。好人是有原则的,所以,当他人赞颂真正的好人时,往往带着几分敬畏。但滥充的好人则不然,他在人际关系中,往往得到的是“不能担此大任”的评语,甚至让人感到窝囊。而且别人因为深知他的弱点,甚至会算计他、陷害他,得寸进尺,随欲索求,反正他不会反抗、不会拒绝。

    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因此,滥充好人者可以从以下方面试着改变自己:

    (1)了解自己滥充好人的后果;

    (2)了解拒绝和坚持并不一定会得罪别人,而且还能保护自己;

    (3)学会拒绝和坚持;

    (4)如果自己摆脱不掉性格的限制,可请旁人不时暗示你、鼓励你,以强化你不滥充好人的动机和决心。

    当你下次面临他人的求助时,当你又再次无原则地施舍自己的仁善友爱时,请你考虑一下,自己是否是在滥充好人,自己该怎样做一个好人。

    7.不要给自己制造不必要的麻烦

    人在社会中生存,难免会遇到一些是非问题,作为一个聪明人,要懂得回避是非,以免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一不小心成为别人的棋子,为他人所利用。所以作为年轻人,你不要世故,但却不能不懂世故,要分清楚哪些事情该管,哪些事情不该管,不要给自己制造麻烦。

    陶子被上司李科长热情邀请,去公司附近的咖啡厅喝咖啡。两人边喝边聊,感觉话题很投机,不知不觉就扯到了陶子的同事张小姐的头上。

    李科长对陶子说:“张小姐长得漂亮,穿着也很时髦,工作能力又强,真是个不错的员工。”

    陶子用羡慕的口气说:“是啊,她那么出色,我们其他女孩子艳羡不已啊!”

    李科长又说:“让你们羡慕的还不只这些呢,她工资每年要比你们高出很多啊,而且现在面临着升迁呢!”

    这家公司的工资制度采取的是年薪制,根据每位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公司签订的合同,而有所区别。这点陶子是清楚的,但她一直认为她们之间的差距应该不是很大,听了李科长的话,陶子心里很不舒服。她又问:“真的会有那么大的差距吗?”

    李科长非常肯定地点点头。

    第二天,这件事就被其他同事们知道了,大家不服气,与张小姐断绝了来往,将她孤立了起来。张小姐不得已只好放弃了这份工作。

    其实,张小姐与其他人的工资差不多,并不像李科长所说的那样。只是因为她与李科长之间有过矛盾,李科长怀恨在心,一直想整治她,但苦于没有机会。这次是他借陶子的嘴逼走了她,给自己出了一口气。

    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当陶子知道事情真相后,才知道自己的行为害了张小姐,而且自己还成了一个喜欢散布是非的人,没几个月,她觉得待不下去也辞职了。而这正好达到了李科长的目的,因为,本科室就张小姐和陶子工作比较出色,他怕自己受到威胁,才想出这样一个办法。可怜陶子不能明辨是非,也没有远离是非,结果成了科长手中的一个棋子。

    在生活中,存在竞争的利害关系是一种必然。比如,在工作中追求成绩和报酬、希望赢得上司的好感、获得升迁以及其他种种利益,使得同事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种竞争关系。而这种竞争往往又不是一种单纯的真刀真枪的实力较量,而是掺杂了个人感情、好恶、与上司的关系等等复杂因素。而你要做的就是多观察、多思考、少探听、少说话,避开是非制造者,才能免于让自己吃亏。

    有些时候,我们难免遇到是非之境,这时,我们应该学得聪明一些,尽量不参与是非,即使身陷是非之中,也要尽量避免谈论这些,让是非消失于无形。可是,生活中常有人爱凑热闹,一听见哪儿有热闹事,就赶紧去问个究竟、探个明白,却不知有时候这种好奇也会让自己陷入是非之中,本来你没掺和什么,到了最后你却做不成好人。所以,聪明的人要学会远离是非,避免为他人所利用,最后给自己制造不必要的麻烦,难以脱身。

    8.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俗话说得好: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做人要襟怀坦荡,但是,也不得不防备暗来的箭。生活中的小人不会因为真诚而变得善良,也不回因为坦荡而放弃对别人的攻击,所以,要始终记着,防人之心不可无。

    也许你觉得坏人并不可怕,也许他们也奈何不了你,但你要知道,坏人之所以为坏人,是因为他们始终在暗处,用的始终是不光明的手段,而且不会轻易罢手。历史上有几个忠臣抵挡得过奸臣的陷害?比如战国时期的大将军吴起,他在20年里,一共为魏国打了大小战役72场,无一败绩。这样的功绩虽不绝后,但足可空前。他所著的《吴子兵法》为各国将军广为传诵,提起吴起的名字,天下莫不如雷贯耳,然而就是这样的将军依然免不了被暗箭所伤。

    在魏文侯时期,吴起名声非常大,在他出巡时期,万民伏首,入朝带剑上殿,交往的无不是当时名流和各国显贵。一时间,他享尽了名声所带来的好处,也让无数人得了红眼病。由于魏文侯倚重吴起,因此旁人无机可乘。

    魏文侯死后,喜好吃喝玩乐的魏武侯即位。相国公叔早就对吴起看不顺眼,鼠须一捻,便计上心头,他对武侯道:“吴起是个有大才干的人,而我国和邻近的秦国比起来,实在很弱小。我担心像吴起这样的大才,很难长久留在魏国。”

    武侯忙道:“那如何是好?”

    公叔笑道:“我看,可以用嫁公主的话来试探他。如果他想长留魏国,必定爽快地答应娶公主;如果他无意久留,必定要千方百计地推辞。这样,就可以验证吴起的心意了。”

    武侯想了想道:“好,听你的,就这么办!”

    然而,未等武侯和吴起见面,公叔就先邀请吴起到他家去做客。公叔的妻子也是公主,按照公叔事先的吩咐,故意在吴起面前显得十分骄横,对公叔轻视之至。

    吴起心里愤愤不平:“公叔贵为魏国宰相,公主不过是魏王女儿罢了,竟敢以公主之贵欺压宰相之尊,太不像话了。”两天后,魏武侯便向吴起提起娶公主一事,吴起先是惊讶,而后想到公叔妻子那飞扬跋扈的模样,自己难以承受,当然是敬谢不敏了。

    可怜吴起,手握百万雄兵犹能游刃有余,却糊里糊涂地中了坏人暗箭。武侯见吴起推辞,心中起疑,不久,便随意找了个借口撤了吴起大将军之职。

    所谓“落井下石者多,雪中送炭者几稀也”,特别是当一个人从耀眼的光环上掉下来的时候,人人都巴不得上去踩两脚解恨。吴起怕遭更大迫害,只好离魏,再次远走他乡。

    吴起是一代名将,然而每次名成功就,都会遭小人暗算,他起伏跌宕的一生,充分地证明了提防暗箭的重要性。

    提防暗箭不仅是靠智慧,更要靠自己灵活多变的做人方式,能够看清环境与人性,同时还要练就窥破别人心机的本事。

    在生活中,谁都不愿意和小人打交道,可不管你愿不愿意,碰到小人是难免的。所以在与小人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因为那些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小人,他们的眼睛牢牢地盯着我们周围所有大大小小的利益,随时准备多捞一份,为此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用尽各种手段来算计别人,真是让人防不胜防。

    做人一定要聪明,要保持必要的警醒,不要轻易得罪别人,特别是小人,否则,他们可能趁你不注意,在背后捅你一刀子。

    9.要懂得避重就轻,绕道而行

    刚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难免会有意气用事的时候,在工作中,可能与自己的上司或领导产生一些纠葛和矛盾,这时候,就要学会冷静处理,千万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得罪了自己的顶头上司。

    许多时候,下级的冲撞会使领导下不了台,面子难堪。如果领导的命令确有不足,采用对抗的方式去对待领导,这无疑会使他感到尊严受损,以敌意来对抗敌意。特别是在一些公开场合,领导是十分重视自己的权威的,或许他会表示,可以考虑你的某些提议,但他绝不会允许你对他的权威提出挑战。

    下级冲撞领导,一般都会使用比较过激的言辞,特别是一些很伤感情的过头话,这些话会像一把把尖刀直冲向领导的内心,这势必会惹得他怒火中烧,大发雷霆,视你为敌。在这种情形下,你可能是出于某种忠心才说的,但如言辞不当,反而会使领导认为你一直心怀不满。

    领导往往有着很强的尊严感。行使权力、发布命令,使事情向着自己所预想的目标发展,会给他带来这种感觉。而尊严是一个人最敏锐、最脆弱的感觉。因为它总是同一个人最本质的某些东西相联系的,侵犯尊严便等于是对人的侮辱和蔑视。这在自认为理所当然地享受别人尊重的有权力的领导眼里,是绝对不能被容忍、更不能被谅解的。

    对抗会使领导失去理智。一旦尊严受损,领导便觉得权威受到挑战,在面子尽失感到相当狼狈难堪时,会使他把事态看得十分严重,一时也不会考虑什么是非曲直,只有一味地宣泄。在此种情形下,领导一般都会十分激动,甚至是头脑发昏,恼羞成怒。失去冷静的判断,你就成了他的第一号敌人,过激行动常常会因此而发生。他即使是当时比较克制,事后也会是越想越气恼,找机会报复你。

    三国时,诸葛亮初展才华,火烧博望坡,杀得曹军大败。曹将夏侯淳对曹操说:“刘备如此猖狂,真是心腹之患,不可不先下手为强,除掉他。”而曹操也认为,刘备、孙权乃自己统一天下之大障碍,所以决定发兵讨伐,扫平江南。

    而有一大夫,叫孔融,却是迂腐得很。他以刘备是汉室宗亲、孙权虎踞龙盘为名,称曹操是“兴无义之师,恐失天下之望”,因此惹得曹操大怒。孔融退出,仰天长叹:“以最不仁义去讨伐最仁义者,怎么能不败呢!”结果被人听去,报告了曹操,于是曹操大怒,诛杀了孔融全家。

    据说,早就有人对孔融说过:“你这人刚直得有些过分了,这是你自取祸患的根本。”

    孔融不谓才不高,但他未领会主人的意图和决心,出言不逊,特别是以“最不仁”来形容曹操,这怎么能不使曹操心怀懊恼,必欲杀之而后快呢!

    所以,在与自己的领导或上司相处的过程中说话时切勿激动,而是要时刻提醒自己,即使自己是对的,也要注意态度、方式方法和时机问题,不要冲撞对方,引起上级的怒火,使他怨恨于你。不要鸡蛋碰石头,要懂得避重就轻,绕道而行,才不会被碰得头破血流。

    10.智者因人而异,因时而变

    兵无常势,文无定法。做人也一样,要懂得因人而异,因时而变,遇方则方,遇圆则圆,方圆兼济,必有方圆人生。能因人、因势、因时而变,极尽中庸之精髓,才是做人的大智慧。

    据说,当曾国藩平定太平军后,进京面圣,北京万人攒动,皆想一睹这位盖世功臣的风采,许多精通相术之人更是不会错过给这位湘军统帅相面的机会。可是,令人失望的是:曾国藩竟是一个其貌不扬的糟老头。令相术之人费解的是曾国藩本应是奸臣短命之相,为何会有这等荣耀的命运?

    不管传说是真是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就是金陵攻克后,朝廷确实对曾国藩有了防范之心,倘若曾国藩不改变自己的性格,仍按照以前的性格办事,肯定会落个年羹尧一样的命运。因此说,曾国藩的确因改变性格而改变了命运。

    曾国藩是方圆性格的最典型代表,更是因改变性格而改变命运的人。的确,在曾国藩的身上,虚名与实利都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功名利禄”,可谓占尽了令人羡慕的一切好处。

    曾国藩在攻打太平军的12年历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他数次战败,两次投水自杀,还有一次因害怕李秀成的大军袭击而数日悬刀在手,准备一旦失败,即行自杀。他虽然忠心耿耿,还是屡遭疑忌。在第一次攻陷武汉之后,捷报传到北京,咸丰帝大为高兴,赞扬了曾国藩几句,但咸丰身边的近臣说:“如此一个白面书生,竟能一呼百应,并不一定是国家之福。”咸丰听了,默然不语。

    曾国藩也知会遭人疑忌,便借回家守父丧之机,带着两个弟弟回家,辞去一切军事职务。过了近一年,太平军进攻盛产稻米和布帛的浙江,清廷恐慌,又请他出山,并委他兵部尚书头衔。于是他有了军政实权。不久,慈禧太后专权,认为满人无能,就重用汉人,这为曾国藩掌握大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契机。

    咸丰十二年(1862年),曾国藩被授予两江总督节制四省军政的权力,巡抚提督以下均须听命,不久又被赐予太子太保头衔,兼协办大学士。自此以后,曾国藩在清廷中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曾国藩激流勇退的方式进一步获得了清廷的信任,取得了大权。在进攻太平军胜利以后,他仍然小心翼翼。由于曾国藩的湘军抢劫吞没了很多太平军的财物,使得“金银如海、百货充盈”的天京人财一空,朝野官员议论纷纷,左宗棠等人还上书弹劾。曾国藩既不想退出财物,也不能退出财物,在进京之后,因怕权大压主而退出了一部分权力,因怕湘军太多引起疑忌而裁减了4万湘军,因怕清廷怀疑南京的防务而建造旗兵营房,请旗兵驻防南京,并发全饷,而且还盖贡院,提拔江南士人。

    这几策一出,朝廷上下果然交口称誉,再加上他有大功,清廷也不好再追究什么。他反而显示自己的恭谨态度,因此更加取得了清廷的信任,清廷又赏予其太子太保衔,赏双眼花翎,赐为一等侯爵,子孙相袭,代代不绝。至此,曾国藩荣宠一时。

    曾国藩性格中的“方圆”,也可理解为“刚柔”。“刚”让他四次抗旨,以保湘军。曾国藩刚练水勇时,水陆两军约有万余人,这时若和太平天国的百万之师相抗衡,无异是以卵击石。因此曾国藩为保护他的起家资本,曾四次抗旨朝廷。

    “刚”是曾国藩性格的本色,如果他一味地刚硬下去,恐怕会确如相术之人所言,在攻克金陵之后便命丧黄泉。然而,性格是可以改变的。虽然人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对一位勤奋读书的人来说,书里的真知灼见的确能令他时时惊醒,事事警惕。只要他持之以恒,性格无疑是可以改变的,理想性格无疑也可以锤炼而得。

    如果说“方”即是“刚”,那“圆”必是“柔”。曾国藩性格中的“柔”是锤炼出来的,“柔”的性格使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所谓“方圆人生,刚柔兼济”即此之谓也。

    曾国藩曾写过一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指的也是刚柔、方圆兼济。正是这种性格使他游刃于天地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曾国藩刚柔、方圆兼济的个性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读书实践锤炼而得。正如他自己所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可以改变。”而所读不仅为有字之书,更为社会人生的无字之书。

    从曾国藩的身上,我们可以充分学习到做人的圆通之道,懂得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这种变通的做人方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作为一个年轻人,还需要慢慢去历练和学习。

    11.千万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在人际交往中,有一类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这类人的典型表现是:我的意志高于一切,别人都得服从我,并且还很自以为是,为所欲为;还喜欢强人所难,从不顾及他人内心感受。

    自我中心主义者是绝对不会受人欢迎的。这些人往往是一些自负的人,这种过度的自信导致这类人视客观条件于不顾,而一味主观臆断。在与人交往中,自我中心主义者常持狭隘、狂妄、偏执的不良心态。

    分析自我中心主义者产生的原因,大概有这么几方面:

    (1)自恋狂

    自我中心主义者通常在某方面有过人之处,如具有军事才能,或者是个科技奇才,或者是个神童。正是因为具有这种过人的禀赋,他才自视甚高,觉得别人都不如他,所以他顾影自怜,自我怜爱。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把人的自恋分为两种:一是良性自恋,一是恶性自恋。自我中心主义者属于恶性自恋。

    (2)优越感

    自我中心主义者或是有地位有金钱,或是因长相漂亮、有一技之长,而自觉高人一等。二战时期的希特勒就认为日耳曼民族是优等民族,他的自我中心主义膨胀,其结果就是发动了战争来表现他的自我中心主义。

    (3)家庭教养

    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自我中心主义者。这都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当一个孩子呱呱落地时,周围站满了各式关心他的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在日后的养育过程中,他被视为家庭的中心、掌上明珠,久而久之,孩子就变成了一个“小皇帝”、“小太阳”,别人都得跟在他屁股后面围着他转了。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只是表现程度不同罢了。不管其程度如何,这种意识都会成为体谅、理解别人的障碍。

    假若在任何场合中,都只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而常常忽略别人,或者根本就视别人如草芥,是绝对不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

    有一个小伙子爱上了他的老师,他无数次地向老师表白自己的心曲,都被老师婉言谢绝。老师还向他解释了无数理由,说明他们不能建立爱情关系,而只能是师生关系。

    这个小伙子一贯是个自我中心主义者,他根本听不进老师的话,以为自己的选择是极为正确的,老师没有理由拒绝他,并顽固地认为我爱你是我的权利,我没有错,我应该得到回报。

    在老师多次拒绝之下,这位小伙子采取下跪、写血书,甚至切脉来表达他的爱情,老师被他缠得又害怕又恐惧,痛不欲生,被他“爱”得心绪不宁,死去活来。后来学校出面调停,告诉他再纠缠老师就开除他。而老师怕对他的心灵造成负面影响,就悄悄地调走了。这个学生才渐渐地从自我中心的情绪中苏醒过来,为他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

    自我中心主义者的这种性格特征,不仅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同时还危害、损伤着他人的利益。

    自我中心主义者在生活中处于以下位置时,多会表现出自我心中主义:

    (1)父母

    现在的父母除了干涉儿女的婚姻问题外,还从自我中心出发,干涉孩子的学习、爱好、工作、事业。

    (2)上司

    当官或做老大的通常都是一些自我中心主义者,唯自己的意志论,命令、要求下属干一些他们不愿干的事情,似乎不自我中心一下就体现不出做官的威严来。

    (3)朋友

    那种张口就求人而又从不体谅别人难处的朋友,交友的目的只有一个:利用。如果用不上,就不来往了。

    (4)单相思者

    上述那个小伙子就是这样比较典型的例子。他自我中心主义严重,在感情上强拉硬夺,丝毫不顾及对方感受。

    自我中心主义者在人际交往中是不受欢迎的,所以应该克服这种性格特征。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1)站在他人立场上想一想

    自我中心主义者通常都只想到自己,想不到他人,这是自私自利的内心在作怪。强迫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如愿,除非你是操纵别人生死的人。

    现代人自我意识极强,谁都不甘心被别人驱使,没有人会委曲求全做自己不乐意做的事。强加意志于人的人,最后得到的只会是别人的反抗和背叛。

    站在别人立场上,体会一下被指使来指使去的感觉,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不能做独断专行的自我中心主义者。

    (2)加强你的知识修养

    有一句俗语,无知者无畏。无畏者即什么都不怕,自我中心主义者就相当于一个无畏者,只有加强知识、技能、人生素质修养,你才会认识到原先的自己是多么的狂妄、多么的自以为是,自己的自我中心是多么可笑。

    (3)在失败中汲取教训

    如果你的自我中心主义已经到了一意孤行的境界,蛮横、霸道、独断专行,那失败必然降临到头上。

    楚霸王项羽就是个自我中心主义者,听不得别人的建议,致使手下的人都跑到刘邦那里寻求发展,可他仍然不汲取教训,最后只能是一次又一次地失败,自刎在乌江边上。

    太平天国时期翼王石达开后来的自我中心主义导致了天国分裂、孤军深入四川大渡河,全军覆灭。

    千万别做一个自我中心主义者,否则你会陷入一种既尴尬又失败的境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