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总比问题多-不要过程要结果,不要苦劳要功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勤奋未必成功,方法才能制胜

    我们的认识上一直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只要足够勤奋就能够成功,殊不知,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作为指导,再勤奋的态度也难以得到成功的果实,正确的方法才是制胜的关键。

    按照一般人的观点,成功人士应该是世上最忙的人,然而实际上他们常常在打高尔夫球,而且定期度假。显然,人的付出和所得并不总是成正比的。

    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其中的奥妙所在,那就是方法。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作为指导,所有的汗水、泪水,甚至血水都付诸东流,没有带来更多的价值,再勤奋的人也会离成功远去。但若你找到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最佳方法,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希望下面这个故事能够带给你启示,让你明白勤奋、方法与成功之间的关系:

    有两个和尚住在隔壁。所谓隔壁是:中间隔着一座山。

    他们分别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溪。于是这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好朋友了。就这样,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过去了五年。

    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意。哪知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过了一个星期,还是一样。

    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终于忍受不住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拜访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

    于是他爬上了左边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等他到达左边这座山的庙时,看到他的老友之后,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

    他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

    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

    于是,他带着右边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井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了,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了。”

    看了两个和尚的故事,我们应该问一下自己:我是在拎水桶,还是在挖管道?我有没有给自己的工作找到一种最恰当的方法,还是一直在埋头苦干,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按照一般人的观点,成功人士应该是世上最忙的人,然而实际上他们常常在打高尔夫球,而且定期度假。显然,人的付出和所得并不总是成正比的。

    固然,勤奋是一个人成功所不可或缺的品质,然而,只有勤奋而没有适当的方法就像一只善于飞翔的小鸟总也找不到正确的方向,也就难以到达目的地。

    诸葛亮出师的故事也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用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达到目标。

    诸葛亮少年时,曾和徐庶、庞统等人同拜水镜先生为师。三年求学期满,这天早上,先生把大家召集起来说:“从现在起到午时三刻,谁能想出好主意,得到我的许可,走出水镜庄,谁就算学成出师了。”

    弟子们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有的弟子说:“庄外失火了!我得出去救火。”先生微笑着摇摇头。

    有的弟子谎称:“家有急事,要速归。”先生毫不理睬。

    庞统说:“先生,如果你能让我出去,我一定能想出办法。请先生允许我到庄外走走。”先生也不为之所动。

    眼看午时三刻就要到了。诸葛亮脑子一转,计上心来。只见他怒气冲冲地奔到堂前,指着先生的鼻子破口大骂:“你这先生太刁钻,尽出歪题害我们,我不当你的弟子了!还我三年的学费!快还我三年的学费!”

    这几句话把先生气得脸色发青,浑身颤抖,厉声喝道:“快把这个小畜生给我赶出去!”

    诸葛亮却执意不走,徐庶和庞统好说歹说把他拉了出去。

    但是一出水镜庄,诸葛亮哈哈大笑,捡起一根柴棒,跑回庄内,跪在水镜先生面前说:“刚才为了考试,不得以冒犯恩师,弟子甘愿受罚!”说着,送上柴棒请罪。

    先生这才恍然大悟,立即转怒为喜,拉起诸葛亮高兴地说道:“为师教了这么多徒弟,只有你真正出师了。”

    在现代社会创造财富,一味地强调苦干已不能快速地达到我们的目标,我们必须开启智慧,寻找有效的方法。那时,事业的成功就在不远处向你招手。

    要汗水,更需要方法

    在工作中,挥洒汗水、埋头苦干固然重要,但面临着多变的环境和更高难度的挑战,更需要我们打开智慧的大门,让好的创意、好的方法一一跃出,提高工作效率,取得更高的成效。

    国人一向崇尚“埋头苦干”,以任劳任怨为荣。“我每天都卖力地工作12个小时。”这是他们的一句典型的夸耀。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本身并没有什么错——只要你不介意牺牲个人健康、家庭生活及精力。从这个方面来说,努力工作有其优点和好处。

    如果你在一小时之内完成一件事,你也可以在两小时之内完成两件类似的事情,但你每天最多能完成12件事,这无疑是一个不用动脑的公式。但如果你的目标是一百万件类似的事情呢?如果你想要成功到足以让投资者、银行家们围着你团团转,你就需要用新的方式来替换“12小时工作制”那种埋头苦干的方式。这种1+1+1+1的单调的累加工作方式就像是用数数来结束数学教育一样荒诞。

    该是结束这种以“汗水换业绩”工作方式的时候了。埋头苦干固然重要,但是,在新的竞争形势下,只付出汗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需要的是方法。

    用汗水纵然能够获得业绩的进步,但没有融入更多的方法,工作却难以取得突破。凡是取得卓越成就的人,他们都有着共同的成功经验,那就是:付出汗水的同时,也要寻找方法。

    几十年前,一位青年住在美国犹他州的首府盐湖城,靠近大盐湖。

    他是一个勤勉的人,工作非常努力,生活非常节俭,他所有的朋友都对他的良好习惯赞不绝口。然而有一天,他做了一件反常的事,使得许多人都怀疑他的判断是否明智。

    他从银行里取出他的全部积蓄,一共有4000多美元,到纽约市汽车展销处,买了一部新车。在人们看来,仅此似乎不足以显示他的“愚蠢”,更有甚者,当他把新车开回家后,就把车开进他的车库里,顶起4个车轮,动手拆卸汽车,一件一件地拆,直到整个车库摆满汽车零件。他仔细地检查了每个零件,然后又把汽车装好。人们觉得他简直发疯了,而他却不止一次,而是多次拆卸汽车,再把汽车装好。大惑不解的人们开始嘲笑他。

    几年后,那些嘲笑过他的人不得不改变看法,并已深信不疑——他有明智的见识。这个反复动手拆装汽车的青年就是沃尔特·珀西·克莱斯勒。他开始制造汽车了,他的产品领导了整个汽车工业,他在汽车这个领域里还做了许多有价值的改进和革新,他成功了。

    人的劳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创造性劳动,一种是重复性劳动。创造性劳动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重复性劳动是创造性劳动的再现。未来的重复性劳动将越来越多地被机器所取代,未来的雇员将越来越多地从事创造性劳动,更多地用头脑、用方法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并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

    你听说过有个德国军事领袖提倡甚至奖励懒惰的故事吗?你肯定觉得这荒诞不已。因为整个德意志民族从来就是极其勤劳的,出这样一个领袖似乎是不大可能。然而,这事儿是真的。当然,他是个异类。但他确确实实存在过,而且还是个重量级人物。他就是赫尔穆斯·冯·默特克将军,曾于1858~1888年间任德国参谋总长。在他的领导下德国军队发展成为所有现代军队的楷模。

    冯·默特克将军根据军官们的智力和生理特征,将所有军官分成四种截然不同的类型:(1)迟钝而懒惰型;(2)聪明而勤奋型;(3)迟钝而勤奋型;(4)聪明而懒惰型。

    迟钝而懒惰的军官们干的是简单、重复而没有挑战性的活儿。

    冯·默特克将军认为聪明而勤奋的军官过分注重细节,成不了好领导。所以,他从来不将此类军官提拔为参谋部的指挥。

    有一句话说得好:“聪明地工作比努力地工作更重要。”要工作,就要注重成效,而要取得成效光洒汗水是不够的,还需要把卓有成效的方法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注入智慧,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更新工具,从而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这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准则。

    正确的方法比执著的态度更重要

    失败者常常混淆了工作本身与工作成果。他们以为大量工作,尤其是艰苦工作,只要坚持,有着执著的态度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却总是事与愿违,因为他们还不懂得,正确的方法比执著的态度更重要。

    我们无一例外地被教导过,做事情要有恒心和毅力,比如“只要努力,再努力,就可以达到目的”等说法,我们早已十分熟悉了。你如果按照这样的准则做事,你常常会不断地遇到挫折和产生负疚感。由于“不惜代价,坚持到底”这一教条的原因,那些中途放弃的人,就常常被认为“半途而废”,令周围的人失望。

    正是因为这个害人的教条,使我们即使有捷径也不去走,而去简就繁,并以此为美德,加以宣扬。

    一个胖女孩最近在减肥,她一直认为发胖是因为吃的食物太多造成的,所以,从决定减肥时起便开始节食。她也果然是有毅力,每天的主食绝不超过二两,其余皆用水果、蔬菜来填补。然而,两个月之后,她的脂肪就像舍不得离开她一样,牢牢地附在她的身上,可由于营养不良,她已变得比较虚弱,爬三层楼梯都会气喘吁吁。

    尽管这样,她仍认为是自己坚持的时间太短,又过了一个月,情况还是那样。没有办法,家人把她拉到了医院,征求医生的意见。医生告诉她,减肥是要讲科学、讲方法的,不能只靠节食,还要结合运动,并保持心情舒畅。

    女孩听了医生的话,意识到了曾经的“坚持”都是无谓的。按照医生教的方法,她每天坚持锻炼,适当节食,并通过听音乐等方式愉悦心情。现在,她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其实,不止减肥要讲方法,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正确的方法。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屡见不鲜。销售经理对业务受挫的推销员经常说:“再多跑几家客户!”父母对拼命读书的孩子常说:“再努力一些!”但是这些建议都有一个漏洞。就像有人曾经问一位高尔夫球高手:“我是不是要多做练习?”高尔夫球高手却回答道:“不,如果你不先把挥杆要领掌握好,再多的练习也没用。”其实,正确的方法往往比执著的态度更重要。

    如果有人准备学打高尔夫球这种难度极高的运动项目,他将为设备、附件、教练和训练花上大笔的金钱,他还会将昂贵的球杆时而打进池塘,他也常常会遭受挫折。如果他学习打高尔夫球的目的是成为一位高尔夫球好手,或者在与朋友们相聚时可以共同打打球,那么这么投入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他还必须持之以恒,才会达到自己的目的。

    但是,如果他的目标是为了每周运动两次,减轻几磅体重并加以保持,使自己神清气爽的话,他最好放弃打高尔夫球,在住宅附近快走就足够了。如果他在拼命练习了一个月或两个月的高尔夫球之后,渐渐认识到这一点,他放弃高尔夫球,开始进行快步走的锻炼方式,我们应该怎样评价他呢?说他是一个没有恒心、半途而废的人,还是说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是成功者抑或失败者?

    为工作设定目标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们也常会设计一套工作方案,并执著地依照这套方案行事,而完全忘记了根据形势的变化要更换方案。其实,头脑稍稍地转动一下,选用正确的方法,就可以获利更好的结果。

    肯·富奇辞掉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业务员工作,改当顾问,有一段时间,大概因为刚刚进入新行业,他变得十分散漫,工作时经常状态不佳,耽误了不少谈好的业务。他痛苦极了,决定养成一个能一直保持下去的习惯。这时有人建议他每天早上当他走下楼梯到楼下的办公室时,打扮得就像要去外面的公司上班一样吧。这样做显得专业,随时准备好突然有人会来邀请他与客户约会,以及让自己的心理处在工作状态中,后来肯·富奇发现,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工作方法。

    态度执著者经常自己摸索方法。但既然成功可以复制,经验可以传承,又何苦去慢慢学炸鸡的技巧?加盟肯德基开家分店吧,操作手册上写得很清楚,你会很快就能够炸出美味的鸡肉,并且招聘来的员工即使没学过做快餐,按照炸鸡配方及流程照做一遍,也能有和你所见的肯德基炸鸡一样的味道。走遍每一家分店,都会吃到一样好吃的炸鸡,就是这个道理。

    在工作中,我们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当遇到难题的时候,绝对不应该一味下蛮力去干,要多动些脑筋,看看自己努力的方向是不是正确。

    不重过程重结果,不重苦劳重功劳

    无论黑猫白猫,能够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无论多干,少干,能够找方法,出业绩的员工才是企业最需要的员工。追求效率是一个现代员工最基本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时代,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一个好的结果。不仅要做事,更要做好事。不仅要有苦劳,更要有功劳。

    在工作中,有一句话常常被提到:“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特别是那些能力不够的、对待工作没有尽力的人,这句话常常被他们用来安慰自己,也常常成为抱怨的借口。他们认为,一项工作,只要做了,不管有没有结果,都应该算成绩。

    当今企业中,有不少员工存在这样的想法。当上司交给的任务没有成功地完成的时候,就会产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观念,觉得管理者会谅解自己的难处,会考虑自己的劳力因素。

    但是,事实上,没有功劳的所谓苦劳不但耗费了自己的时间,还浪费了公共的资源。

    市场只认效率,公司只认功劳。企业只能创造效益,员工只能拿出业绩。假如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不好,不可能说这种产品虽然质量不好,但也是通过企业员工千辛万苦制造出来的,顾客就将就买去吧,即使企业员工真的很辛苦,消费者也绝对不会这样做的!

    承认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具有严重的危害性,承认苦劳就是承认低效率,就会导致企业员工不积极进取,而是得过且过,这样企业就没有任何效益可言,没有得到结果的所谓苦劳只能是浪费资源。

    我们做任何工作绝不是为了得到一段“回忆起来很可以玩味一番”的过程,而是要结果,而且是一种好的结果。

    所以在工作中,每个人都应该树立一种“结果心态”,不是想要,而是一定要。姜汝祥先生在《请给我结果》一书中解释道:“既然锁定了目标,锁定了结果,那么我们对于结果,就不是要,而是一定要。在结果面前,你需要一个‘一定要实现’的决心!”

    日产尼桑汽车的CEO卡洛斯·戈恩上任之前,全球车市一片萧条,日产尼桑更是陷入困境,步履维艰。而戈恩却在面对日产公司的所有股东和员工以及众多新闻媒体的就职演说中,作出了一个惊人的承诺:“截至2004年,要做到全球销量增加100万台;运营利润率达到8%;汽车事业净债务为0。”然后又补充道:“我要实现这三个目标,如果任何一点没有做到,我就出局!在这三个目标前,我没有说一个‘假如’:假如有了支持、假如经济环境良好、假如日元汇率降低……这表明我已经决定,并已经承担责任,这是我的承诺!”戈恩以破釜沉舟之势许下承诺,并以斩钉截铁的果敢付诸行动,戈恩和日产的最后成功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在“结果导向”的思想贯彻下,“执行力”将被做更现实主义的理解。“决心第一,成败第二;速度第一,完美第二;结果第一,理由第二”。这是保证执行的关键。

    我们所说的“苦劳”只是迷惑人心的一种幻景,公司更喜欢拿出结果、作出功劳的人。若你不能为企业带来结果,而一味强调自己的“苦劳”,最终只能落得被淘汰的结局。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老张终于从一名普通的财务人员坐上了公司财务部门总监的位子,享受着优厚的薪水和福利待遇。老张是公司的老员工,论资历在公司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比,这也使他养成了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习惯。

    随着公司发展步伐的加快,公司陆陆续续地引进了一批新人,财务部也引进了一个名牌财经大学的毕业生。为了让新员工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公司要求老员工尽量帮助新人。在新人到来的时候,身为财务部的负责人,老张口口声声说要多帮助这位新来的员工。

    但是很快老张感到了一种压力,因为这个新员工工作能力极强,除了懂财务、营销、外语和电脑,还曾经获得全国珠算大赛的大奖,可谓是才华出众。相较之下,老张除了资历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可以与人相比的。

    这让老张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别说帮助别人了,自己有时还得向这位新员工请教一些问题。经过暗中观察,老张发现这名新员工年纪轻轻,性格柔弱内向。经过一番计划,老张对她制定了“全面遏制”政策:处处为她设置障碍,尽量不让她接触核心业务,甚至连电脑也不让她碰,美其名曰:“专人专用”。

    可这也没有难倒这位新员工,一支笔、一把算盘,把经她手的账目做得漂漂亮亮、无可挑剔。几年来她都忍辱负重,工作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想抹杀都抹杀不了。

    老张自己做的一些项目却频频出错。一次,他做的一个重大项目的账目被税务局指责不规范,面临处罚。公司新领导忍无可忍,给老张施加压力,让新员工参与全面的“纠错”。不久,公司领导又毅然决定,由新员工担任公司财务总监,老张负责内务,这让他处在下岗的边缘。

    俗话说:“革命不分先后,功劳却有大小。”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勤奋工作的员工,而不是那些曾经作出过一定贡献,现在却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自以为是,不干活的老员工。在一个凭实力说话的年代,讲究能者上庸者下,没有哪个老板愿意拿钱去养一些无用的闲人。商业时代以效率为先,凭业绩说话;企业中员工不管多么辛苦忙碌,如果缺乏效率,没有业绩,那么一切辛苦皆是白费,一切付出均没有价值。现在一切用成功说话,只有成功,员工的付出才能得到回报。这是一个凭业绩说话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只有功劳,没有苦劳。

    戴尔公司的核心经营原则就是靠业绩说话。戴尔对业绩优秀的员工一向给予奖励。同时,给业绩平平者执行的是“严厉的走人政策”。

    戴尔对各部门、各分支机构的考核更看重最后的结果,主要包括:一是业绩方面的成果考核;二是削减成本的考核。戴尔的成果考核指标很多,有客户忠诚度的指标考核;有投资回报率的考核等。戴尔以业绩指标考核作为标准,牵引或者引导员工为结果打拼。

    对结果负责,体现的是一个企业追求效率、超越自我的决心。凭业绩和效益说话,才能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工作和人才环境,才能使企业不断前进,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日益壮大。

    本章要义

    ·勤奋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再勤奋也难以得到成功。

    ·工作需要付出汗水,更需要智慧的头脑和科学巧妙的方法。

    ·方法正确下的坚持叫“执著”,方法不正确下的坚持叫“愚钝”。

    ·执行不等同于“做”,而是在“做”的基础上得到“好结果”。

    ·公司要的不是奋斗的过程,而是结果;要的不是员工的苦劳,而是功劳。

    心得体会

    读了本章内容,你有何感想和体会?不妨把它们写下来:

    行动方案

    1.接到任务后,不要埋头去做,而是仔细想一想,该用怎样的方法。

    2.在做每一件事之前,都给自己设定一个要得到的结果,而不考虑过程有多么艰难。

    3.如果一种方法难以解决问题,学会适时放弃,寻找另一种方法。

    4.工作中遇到问题,不要抱怨,而是去找方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