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分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竞争愈来愈激烈,现代职业人的工作节奏日趋紧张,精神上容易产生巨大压力,精神上和身体上的超负荷状态对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如果不注意休息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就会引起心理过激反应,久而久之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增强,内分泌功能紊乱,产生各种身心疾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的主要症状有:体虚困乏、易疲劳、失眠等,以上症状在医院进行全面系统检查、化验时,往往找不出具体的病因。亚健康的形成主要受心理、社会、环境、营养、劳动、生活方式与行为、气象、生物、服务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每个因素都有特定的内容而又相互关联。比如嗜烟、酒成癖,烟碱、酒精缓慢损害机体;劳逸失度,娱乐过度,紧张,睡眠不足,引起机体代谢紊乱;饮食无节制,营养不合理,吸收失控,体液酸碱度失衡,给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环境遭受污染,人体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及化学物质的感染;长期患慢性病不愈等,均可引起亚健康的一些具体体症,如神态疲倦、体乏、心烦意乱、郁郁寡欢、易受刺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便秘、头晕目眩、失眠健忘等。
温馨提醒:亚健康状态具有“双向”转化的特点,既可向健康状态转化,又可向疾病状态恶化。那么怎样才能走出亚健康状态呢? 增强机体的活力,加强心理保健,保持健康的心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心理疲劳
专家分析:心理疲劳,是因受到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反复的心理刺激以及恶劣情绪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化解的话,时间久了,就会导致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的发生,甚至会出现心理危机,造成精神萎靡、精神恍惚,甚至会精神失常;并可能引发多种心身疾患,如紧张不安、动作失调、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机体免疫力下降、工作效率下降等不良状况。有些人患了心理疲劳而不自知,甚至有的人清楚自己是患了心理疲劳也不加重视,觉得只要多睡睡,休息好了自然就会好起来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心理疲劳”也是病,而且它影响到的不仅是人的身体,对人的精神和心理也会造成危害。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在一份报告中称:“工作紧张是威胁许多在职人员健康的因素。”心理疲劳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现代人的“隐形杀手”。
温馨提醒:一旦患了心理疲劳也不必过于担忧。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疲劳是可以消除的。比如,经常开怀大笑一番,与三五个好友高谈阔论或倾听别人说话,适当地放慢生活节奏,保持冷静理智的办事态度等,都可以有效地缓解心理疲劳。
▲疲劳
专家分析:疲劳既是多种疾病的重要信号,又是健康人劳累后出现的正常现象,这两者之间极易混淆。因此,人们有必要了解有关的常识,判断哪些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哪些是疾病的信号,并寻找原因,加以解决。其实疲劳本身还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出现疲劳,人会立即采取正确的措施。人过中年,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开始下降,体内代谢废物排出速度减慢,疲劳比青壮年时容易发生,而且消退的时间也长。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切忌过劳。若患有多种疾病,身体还会出现自觉疲乏无力的症状,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糖尿病、冠心病、贫血、血液病和癌症等,这都能使人感到莫名奇妙的疲劳。这种病理性疲劳与健康人劳累后产生的生理性疲劳完全不同,通常有三个特点:(1)健康人不应该出现的情况,比如:活动量不大,持续时间也不长,在平时不致于出现疲劳,这时却出现了。(2)程度严重,消除得也很慢,适当休息之后也不易消失。(3)这种疲劳常会伴有一些其他症状,如发热、浑身不适、食欲不振或亢进等。一旦出现这种疲劳,应该及早就医,切不可等闲视之。
温馨提醒:每天给自己安排15~20分钟稍稍休息,散散步、打打坐,让这个时间成为自己的必赴之约,不得取消,长期坚持,会给你的健康带来意外惊喜。
▲脑疲劳
专家分析: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听见“大脑越用越聪明”的说法,然后就拼命地工作、学习,觉得自己只会越来越聪明。当然,大脑确实是越用越聪明,但是过度用脑却会导致脑疲劳。根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都市中约有半数人在过量使用“智力”,给身体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
据调查表明,59.6%的脑力工作者每天用脑时间长达10小时;40.2%的学生每天都习惯学习至深夜;此外,还有28.4%的非脑力工作者业余时间也花在了各种“动脑”的工作和活动上,这些都给健康埋下了隐患。有统计表明,科技人员平均死亡年龄为67岁,较各类职业人群平均早死3.26岁,其中15.6%发生在35—54岁的早死年龄段。又据统计,在职科学家平均死亡年龄只有52.2岁,加上离退休人员,所有死亡者的平均年龄也不过只有63.3岁,大大低于平均期望寿命73岁。可以说,脑疲劳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成为影响许多人健康甚至使许多科学家早逝的重要因素。
温馨提醒:即使患了脑疲劳也不必过分担心,只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就能有效地消除脑疲劳。其关键是:合理用脑,改善和消除脑疲劳,保持紧张与松弛的轮换,使脑细胞和其他器官血液循环顺畅富有活力,恢复受损的脑细胞。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乐观的情绪,保证平衡充足的营养,使身心愉悦,营养充足。坚持一段时间之后,脑疲劳自然就会不药而愈了。
▲长期熬夜
专家分析:熬夜会对身体造成多种损害,如经常疲劳,免疫力下降等。自然地,感冒、胃肠感染、过敏源等等自律神经失调症状都会找上你。根据免疫学的研究,晚上1l时到凌晨3时应该是胆、肝休息时间,也就是人体的经脉运行到胆、肝的时段。这两个器官如果没有获得充分的休息,就会表现在皮肤上,容易出现粗糙、脸色偏黄、黑斑、青春痘等问题。对于不习惯早睡的人来说,最迟也要在凌晨l时的养肝时间进入熟睡期。而且更糟糕的是,长期熬夜会慢慢地出现失眠、健忘、易怒、焦虑不安等症状。
温馨提醒:当你不得不熬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补水, 比如可以喝枸杞大枣茶或菊花茶,既补水又有去火功效。熬夜之后。最好的保护措施自然是把失去的睡眠补回来。如果做不到,午间的十分钟小睡也是十分有用的。此外,打打羽毛球,多去户外走动,也有助于身体健康和精神愉快。
▲超负荷工作
专家分析: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现代职业女性的工作节奏日趋紧张,精神上容易产生巨大压力,而精神上和身体上的超负荷状态对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如果不注意休息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持续处于紧张状态会引起心理的过激反应,久而久之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内分泌功能紊乱,产生各种身心疾病。
温馨提醒:为了确保身体的健康,必须要进行充分的休息。在日常生活中,合理休息是人从疲劳或疾病中恢复过来的最有效和最符合生理要求的方法。因为休息能使人的心理、身体和精神恢复活力。如果人的身体和大脑没有足够的休息就不可能健康。
▲营养不良
专家分析: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免除麻烦,经常买快餐食品备用充饥,如方便面、粉状的早餐麦片、面包、半熟的面块、各种糕点饼干等,或是在小食堂的柜台前买一块肉夹馍、烧饼了事。这种做法对于工作来说,可称得上是方便,但身体却会受到很大伤害,时间一长会导致营养不良。营养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维持新陈代谢、修补损伤组织、供给热量、调节生理机能的作用。合理的营养能促进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能,增加免疫功能,预防疾病,提高工作效率和运动能力。营养不合理、不平衡都将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使人衰弱,抵抗力减退,易感染疾病,甚至直接引发疾病。
温馨提醒:正确的饮食、合理的休息、愉快的笑声,是世界上最好的三位医生。单靠正确的饮食就能使人类的寿命达到150—200岁。饮食是健康的关键,是保持健康的第一秘诀。
▲压力
专家分析:很多人认为,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人生也就没什么价值。有点儿压力是有益的,但若压力过大,就可能会适得其反了,最明显的就是压力过大会严重影响记忆力。压力对人的记忆力的影响可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来分析。有人认为,短期压力能提高记忆力,比如学生面临期末考试时,会有不小的压力,所以临考前的记忆力就会特别好。不过,若是短期压力累积成长期压力,就会有损记忆力了。
人体大脑存取短期记忆的结构叫做“海马”,如果长期处于过大的压力下,就会导致肾上腺皮质素分泌过多,影响海马体的功能,人的短期记忆能力也就随之变差了。而所有的学习和工作都是从短期记忆开始的,所以压力过大也会导致上班族的学习能力变差。因此,当长期处于压力过大而状态又无从缓解时,上班族就会面临记忆力下降的危机了。
温馨提醒:当你压力过大时,闷在心里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烦闷,此时不妨向朋友们倾诉一番,也许朋友们的一句话就能使你轻松起来。用体育运动来释放压力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篮球、足球、棒球等球类运动都十分适宜。这样,当你在面对原来的困难时,就会觉得困难可能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难,自然便可摆脱压力困扰了。
▲快节奏生活
专家分析:为了适应高效率、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我们每天都将时间表安排得满满的,接个电话都要加快速度。事实上,如此快节奏的生活是难以提高工作效率的,甚至还会适得其反。长期处在“快节奏”中的人,大脑的活动也会经常处于连续、快速的状态中。应接不暇的生活与工作使大脑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和复原,心理上也会产生紧张、沉重、不安和忧虑。而且,快节奏也让我们的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甚至导致类似于神经综合征之类的症状,如神经性头痛、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女性月经不调、男性阳痿早泄等等。
温馨提醒:我们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实际情况、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及对工作、学习的应酬能力来安排时间。明确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不论是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一天8小时工作之外也应让自己的精神和体力有适当恢复的时间,比如适当听听音乐、看看影视、散散步。但要注意,切忌在休息娱乐的时间里再加重身体的负担,去参加一些竞争性很强的娱乐或看惊险紧张的影视等。
▲精神刺激
专家分析:人体生病的外部原因,就是外来因素的干扰。“精神刺激”是外来因素中比较强烈的一种干扰。
(1)不良的精神刺激能引起人体脑功能的紊乱,使大脑不能有效地调节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关系,从而导致人体内脏各器官的功能发生紊乱,由此而引发出很多疾病。
(2)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胃病等,会因精神受到刺激而发生病变或者病情加剧。
(3)不良情绪的刺激还可以干扰人的免疫系统,减少抗体的产生,使人容易受感染,促发免疫性疾病。
(4)神经系统的一些疾病,也和精神刺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恶性的精神刺激能够引起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等。癌症的发病,也多半是因受精神刺激所致。
(5)有些慢性病如哮喘、心力衰竭、神经性头痛等,亦可经精神刺激“一手策划”或由它诱发而致病。
温馨提醒:冠心病患者一旦受到精神刺激,如愤怒、焦躁、激动等,则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引起猝死。
▲不良情绪
专家分析:祖国医学历来十分重视情绪与疾病的关系,现代医学家和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流行病学、动物实验、临床观察和心理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不良情绪在癌症发生发展中与生物、理化致癌因素同等重要。据资料报告,81.2%的癌症患者在病前都经历过恶性生活遭遇;66.9%的患者曾有过不良情绪的表现。不良情绪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作用于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来影响机体而诱发癌症的。医学研究认为,人在正常情况下,心理平衡,情绪良好,体内免疫功能正常,癌基因处于抑制状态。当长期持续的紧张和强烈的心理创伤等刺激被人感知传人大脑后,进而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人体免疫功能一旦受到抑制时,就会失去对突变细胞的监视和杀灭作用,致使癌细胞得以迅速增殖,从而促进某种癌症的发生。
不良情绪还可促使胸腺退化,扰乱T淋巴细胞的正常发育,抑制抗体反应和吞噬细胞的功能,减少干扰素的产生,为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打开了方便之门。尤其是一些性格内向,表面逆来顺受,过于压抑自己情感,而内心却怒气冲天、痛苦挣扎的人,折磨久了,势必会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增加致癌的危险性。
温馨提醒:良性情绪和健全的性格品质,有益于预防和减少癌症的发生。当遇到种种不顺心的人和事时,要努力学会善于用理智去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自我安慰、渲泄疏导、有意遗忘、幽默诙谐、理性升华等方法,以减轻内心的压抑、苦闷和焦虑。
▲生气动怒
专家分析:现代医学证实,生气动怒对身体健康十分有害:
(1)伤肝: 肝主疏泄,怒则肝气不舒,肝胆不和,易引发肝病。
(2)伤胃:大发雷霆时,胃粘膜充血,胃酸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减弱,容易发生胃溃疡和胃出血等症。
(3)伤心: 暴怒时全身肌肉紧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从而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溢血。
(4)伤肾:逆气会损伤肾功能,出现腰膝酸软、腰背疼痛、性功能下降、尿急、尿频、遗尿、遗精等。
(5)伤神:频频发怒,容易出现神经衰弱、失眠多梦、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等。
(6)早衰:经常大动肝火,导致气血不和,可出现皮肤干燥,萎黄,失去光泽,易生皱纹。
(7)猝死:现实生活中,大怒暴怒之后面红耳赤、心悸血涌、吐血、咯血而突然死亡者不胜枚举。
温馨提醒:忍让是一种美德,孔子说过:“小不忍则乱大谋。”最好的办法就是互相忍让,以和为贵。互相谦让,就会冰化雪消。假如为了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甚至大动干戈,肯定不会有好结果。
▲自卑
专家分析:人们常说,自卑是缺乏魅力的根源。其实,自卑也是衰老的催化剂。自卑,就是自己轻视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的人,大脑皮层长期处干抑制状态,而绝少有欢乐和愉快的良性刺激转换,中枢系统处于麻木状态,体内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得不到充分的调动,无法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同时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也会失去常态,有害的激素分泌增多;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抗病能力也随之下降,从而使人的生理过程发生改变,出现各种病症,如头痛、乏力、焦虑,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早生白发。所以面容憔悴,皮肤多皱,牙齿松动,性功能低下,这都是衰老的征兆。
温馨提醒:摒弃自卑心理,首先要客观地分析自己,认识自己,热爱自己,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其次要尽量扩大生活领域,积累生活经验,多多接触人和事,广交朋友,建立友谊。在交往中,通过别人的启迪、诱导、说教、帮助、咨询等,会使你茅塞顿开,心理得以矫正。同时在爱人,和被人爱的过程中,也可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烦躁
专家分析:我国中医在烦燥中对机体抵抗力影响方面的论述,如怒伤肝、急伤心等,说明烦躁对身体影响明显。人们如果整日生活在烦恼和消沉的情绪中,对接触的人或事物均牢骚满腹等,总感到一切的一切都不尽人意,就会被这种烦躁思绪所困扰,使得免疫系统受压抑,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刺激,免疫细胞训练的机会少,当机体有敌人入侵时,免疫系统就会反应迟钝,不能有效发挥功能,病原体便容易穿越机体封锁线,在体内引起疾病。
温馨提醒:经常烦躁的人们,要尽快使自己解除导致烦躁的环节,在生活和工作中学会创造乐趣,树立目标,激发自己生活的热情和工作的干劲,使内心放松,注意培养欢乐的心情。假如长期心境烦躁,无法激发免疫系统去保护自身,疾病可能就会找上你,使你又多了烦恼。
▲借酒浇愁
专家分析:职业女性在工作中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和打击,有些人往往借酒浇愁或者把喝酒当成现代生活方式中的一种时髦行为。闷头苦饮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使大量酒精进入身体,导致神经系统受损,这是相当危险的。
温馨提醒:遇到挫折和压力要积极考虑解决方法而不是借酒浇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