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的909个禁忌-药物使用中的健康陷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生病吃药不分饭前饭后

    专家分析:身体不舒服,患有疾病去看医生,吃药是再过正常不过的事。在服药时,每一个人都希望药物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治疗作用,让身体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康复。可是,有很多人在服用药物的时候不分饭前饭后,以至于药物作用大大降低,甚至引发其他肠胃疾病的后果。一般来说进餐前,人的胃与小肠上段基本上是没有食物的,此时服药,药物吸收不受食物影响,因而吸收迅速、完全,药效发挥快而充分。但空腹服药,药物与胃粘膜直接接触,故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服后会出现上腹不适、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而餐后服药,药物与食物相混合,减少了药物与胃肠粘膜的直接接触机会,减轻了对其刺激性,但药物的吸收往往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饭前饭后服药,各有其优缺点。至于每种药物该饭前服还是饭后服,要根据药物特点及治疗的需要而定。对于要求其能充分吸收、迅速发挥疗效作用、而对胃肠的刺激性很小的药物,以饭前服用较好。如有些抗酸药和胃舒平,在饭前半小时服用可在胃中形成一层保护膜,以减少食物对胃的刺激。

    温馨提醒:治病服药要使得药物最大限制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同时又要尽量避免或减轻其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就一定选择正确的服用时机。

    ▲吃药盲目忌嘴

    专家分析:“忌嘴”、“忌口”是中医中比较常见的词语,不少中医文献中都有忌口的记载,并且在民间广为流传。比如治痢疾时忌食油腥物;治疗胃病忌辛辣食物;治疗感冒就应以清淡饮食为主;肝癌患者忌食油炸食品和酒等等。但是,一些忌口并没有科学依据,非常盲目。曾经有一位肿瘤病人去诊所就诊,说自己食欲差,要求医生给他开一些开胃的中药。医生问他每天的饮食情况,结果让医生大吃一惊:这位病人几乎天天喝稀饭、吃酱菜。医生问他为什么不吃些鸡、鱼、蛋等食物,病人说:“家里人说这些都是‘发物’,吃了会加重病情,不让我吃”。首先,我们来看看“发物”指的是什么吧!一般来说,发物指的是无鳞鱼及虾、蟹、海参、羊肉、牛肉、香椿等一些高蛋白质和高营养的食物。而营养学家指出,“发物”可刺激机体产生激发反应,唤醒机体免疫力,促进生理功能的恢复和提高,认为“发物”会引起疾病复发或加重病情的说法毫无根据。服药后之所以忌口,是因为一些食物会增强某些药物的药性或降低某些药物的功效。这与民间忌食一切“发物”截然不同。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中医的忌口与民间忌食混同起来,这是对中医忌口的误解。当生病吃药时,为了确保身体早日康复,千万不可盲目忌口。将中医忌口、民间忌口相混更是不对的。

    温馨提醒:生病虽需要忌口,盲目忌口反成灾。

    ▲非处方药混合服用

    专家分析:生病应吃药,但是有许多人想身体康复得更快,却在同一时刻混合服用药物,这样不但不能使身体康复的更为迅速,反而还会使得病情加重。不错,药能治病,大部分药品在单独使用时都是安全而且有显着成效的。一旦和其它治疗药物同时使用,反而会失效,甚至产生副作用。据美国全国消费者联盟所做的调查,发现每年服用非处方止痛药的五千万美国人中,绝大多数都没有注意到混合服用药物会导致的潜在危机。结果,有许多人滥用这些常见的药物,这些药通常是用来治疗头痛、关节炎、病毒性疾病以及肌肉疼痛的。健康专家强调,很多非处方签的止痛药,包括阿斯匹林、乙酰氨基酚、异丁苯乙酸以及拿百疼,如果按照医生的嘱咐服用是很安全的。问题是,很多人在服用这些大量销售的药片时并没有认真考虑,并且跟其他药物混合服用。

    温馨提醒:是药三分毒,混合服用危害更大。

    ▲服药忽视忌口

    专家分析:我国古老中医有五禁之说:“肝禁辛,肾病禁甘”等。根据辨症施治的服药原则,寒症需服温中的药物,忌吃生冷食物,热症应服清热的药物,忌吃辛辣食物。现代医学已证明,不仅服中药须忌口,吃西药同样也须忌口。优降宁,是常用的降压药物,在服用该药期间,不宜吃酸牛奶、干酪、蚕豆、腌鱼、巧克力、香蕉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使血压升高的物质,如酪氨和多巴,而优降宁却能阻止机体对这些升压物质的分解,如果服药时吃这些食物,不但发挥不了优降宁的降压作用,反而会出现血压升高的危险。地高辛,是常用的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不宜同时进食豆腐,因为在加工豆腐的过程中,要用石膏,而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钙被人体吸收人血液中,会增加地高辛对心脏的毒性,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导致病人死亡。

    温馨提醒:服药勿忽视忌口

    ▲用药品种过多

    专家分析:有些人有病无病长期服用药物和保健品,有些人更是喜欢多服药,一旦有恙,便大瓶小瓶、大包小包地取药,一把一把地吃药。这种做法是很不当的。(1)药非良物,与毒相“通”,药是医生治病的“常用武器”,但医生并不把药看成是只有益处没有害处的东西。药和毒从来就是一把剑上的两个刃。这就是说,即使只服用一种药,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得承担它的不良毒副作用,何况服用多种药了。(2)两药相加,错综复杂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会发生十分复杂的变化,轻者会降低药物的作用,重者则会产生毒副作用。因此,随便多服药物是不可取的。(3)多药并用,危害深重,曾有学者统计10000多人因多种药并用而发生不良反应的比率,发现用药5种以下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6~10种者为10%,11~15种者为28%,16~18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竟高达58%。结果显示,不良反应发生率随之增高。

    温馨提醒:合理地治疗疾病,并不是简单的药物堆砌,用药种类决不是越多越好,各种药物服进腹中更不是“各司其职”、“独立作战”,弄不好会适得其反。因此,当有了病时,还是以请医生诊治,按医嘱服药为好。

    ▲感觉好了就立即停药

    专家分析:一般情况下,治疗性药物在病情稳定以后是可以停药的。但有些药物是不能病好骤停的。(1)降血压药:心得安、可乐定等抗高血压病的常用药物,在长期服用使血压降至正常后立即停药,血压可在短期内大幅度升高,甚至超过治疗前的血压水平,患者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高血压危险症状,更严重时可发生脑血管破裂出血。所以,应在医生指导下提前减量。(2)抗心律失常药:使用心得安、心得宁等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如有效后立即停药,可引起更为严重的心绞痛发作,甚至发生心肌梗死。心得安在病情稳定后需停药时,应提前2周就开始减量,以防意外。(3)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强的松、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在用于治疗危重病人时,如突然停药,可使病情出现“反跳”,病情会骤然加重,甚至发生意外死亡。(4)抗糖尿病药:胰岛素是降血糖最有效的常用药之一,糖尿病人使用胰岛素后,如果突然中断用药,可使血糖骤升,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昏迷。

    温馨提醒:精神病人痊愈时,医生都会嘱咐病人坚持服药半年或更长时间。这是因为精神病有复发的倾向。据临床观察,精神分裂症两年复发率高达50%,可见病人坚持服药尤为重要。

    ▲药物也会“毁容”

    专家分析:“是药三分毒”,不论何种药物,在服用后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副作用。经常吃药用药的人,应该了解一些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包括对美容的副作用。专家通过研究发现,一些药物对皮肤、头发、形体等,都会产生副面影响,因此在服用时主要不要过量和滥用这些药物。(1)可影响皮肤的药物:阿的平、硝基苯、奎宁、辛可芬、磺胺类、含氯化合物以及一些有毒的药物如磷化氢等;还有一些中药或食品,如蓖麻子、相思子、蚕豆等,吃后都会使人的面色和全身皮肤发黄;此外,碘可使皮肤变黑,硝酸银可使皮肤变成蓝黑色。(2)可影响头发的药物:氮芥、马利兰、更生霉素、丙亚胺、丙米腙等药物,尤其是各种抗癌化疗药物,都会引起严重的脱发;含铊、砷、硫的化合物,也有脱发的副作用,如果必须服用这些药物,可轮流交替使用,以减少脱发的发生。(3)可影响体形的药物:酵母片、胰岛素等,均能导致人肥胖;女性如果长期使用丙酸睾丸酮、甲基辜丸素,会影响乳房的发育,影响体形的曲线美;相反,男性久用雌激素、促进腺激素、雷米封等药物,也会引起男性乳房发育症。

    温馨提醒:一些外用药物会使皮肤产生色素沉着,尤其是含有激素的软膏之类,如可的松软膏、肤轻松软膏等,涂抹后会使皮肤出现雀斑、黑斑等。

    ▲中药汤苦加糖服

    专家分析:中草药煎成汤剂,常有一股苦涩味道,使人难以下咽,尤其是小儿吃汤药更是费劲。不少家长采用在汤剂中加糖的方法冲淡药味,希望孩子能顺利地喝下。然而,苦味药加糖以后,是有可能降低疗效的。中成药制作过程中也考虑这一点,所以并不是所有冲剂都是甜味的。如果每种汤药都加糖势必会使药物效力受到影响。吃苦药加糖有以下几点坏处:(1)糖中含有一定量的铁、钙离子和其他物质,如果与汤药同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使药中的某些有效成分性质改变,出现沉淀、混浊等,这样就可能会降低疗效,有时对人体健康还有害处。由于中药是由多味组成,组成的药液中化学成分复杂,因而最好避免加糖后服用。(2)中药讲究药性,每味药都有辛辣、甘甜或者苦的特性,苦味药多用于祛热,因而其“苦”有一定目的的。例如,马钱子是一味极苦的药,若加糖以后服用,效果就会降低。

    温馨提醒:有些药的苦味可以刺激消化道腺体分泌出消化液,这对于充分发挥药效是大有好处的。如果嫌药味苦而加糖后吃进,这种作用就不复存在,药效也受到了影响。

    ▲中西药双管齐下

    专家分析:中、西药各有所长,相互配合使用,往往能起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例如,慢性肾炎病人用激素治疗,待水肿消退后,逐步撤去西药,换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中成药,则能消除蛋白尿,改善肾功能。那么,是否任何中西药都能同时服用呢?也不尽然。如含有酸性成分的中成药,像山楂丸、保和丸、五味子丸等,不宜与胃舒平、氨茶碱、复方新诺明等同服,否则酸碱中和,会使药物失效。含有碱性成分的中成药,如行军散、红灵散、痧气散、通窍散等,若与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合用,会使对听觉神经的毒性大大增强,引起耳鸣、耳聋。这些中成药也不宜与呋喃妥因合用,因为会减少该药的吸收,以致降低药效。含有鞣质的中成药感冒片、七厘散、舒痔丸等,不宜与乳酶生、四环素、红霉素及利福平、富马铁等同服,因为鞣质会使这些西药产生沉淀,不易被机体吸收,发挥作用。含有钙、镁、铁离子的中成药,如复方罗布麻片、牛黄解毒片等,不宜与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合用,否则会形成一种既难溶解又难吸收的络合物,使药效降低。

    温馨提醒:含有酒精的中成药,如国公酒、风湿骨痛酒等,不宜与苯巴比妥钠(鲁米那)、安乃近、苯乙双胍(降糖灵)、华法林和苯妥英钠等同用,因为药酒中的酒精能增强肝脏中药酶的活力,使这些西药的代谢速度加快,导致疗效降低。

    ▲饮用药酒

    专家分析:中中老年人若适当地喝些滋补类药酒,可以以药之功,借酒之力,起到补虚强壮、延缓衰老的作用,也可以对症治疗,或预防一些疾病,或作为辅助治疗某些疾病的手段。在选择药酒时,应得到医生的指导,并按规定量服用,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如果不注意饮用禁忌,或不注意饮用方法,可能会适得其反,于健康不利,甚至可能酿成大祸。患有肝炎、肝硬化、食管炎、胃炎、胃溃疡、胰腺炎、浸润性肺结核、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者,不要服用药酒。服药期间注意药物与药酒的配伍禁忌,最好避免在服药期间饮用药酒。服镇静安眠药、抗癫痫药、抗组织胺药期间饮用药酒,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加强,可能发生患者 呼吸中枢抑制、昏迷,甚至突然死亡。

    温馨提醒:除年老体弱代谢速度降低,应适当减少药酒饮用量之外,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可饮用药酒,儿童因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各器官功能还不成熟,也不宜饮药酒。

    ▲中药煎得越浓效果越好

    专家分析: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以为中药煎得越浓效果越好。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煎的时间长些,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可尽可能多地煎出来,溶于汤里。其实,这样的认识有失偏颇。实际上,煎中药是中药饮片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当中药饮片中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后,这一过程就停止了。再连续不断地煎,不仅不会使药物内的有效成分继续析出溶解,反而会使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因不断蒸发而减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长时间的高温中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其次,过浓的药汁又会加重苦味,给患者服药带来困难,服药后会产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温馨提醒:适当控制汤药口服时的温度,可以减弱中药的苦味。人口腔内的温度一般在36.2-37.4℃之间,此范围内味觉神经最灵敏。如果汤药的温度在36℃左右时口服,则苦味就会大减。

    ▲速效救心丸

    专家分析:速效救心丸是治疗冠心病、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的有效中成药,具有芳香开窍、理气止痛的功效,其在服用方法上有很大讲究。

    使用前患者要掌握自身心绞痛发作规律,如胸闷、心前部不适、左肩膀酸沉等。当这些症状发生后应立即含服,切勿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后再含服。含服速效救心丸时,最好取坐位姿势。因为若站立含服,头部位置较高,常因血管扩张而致血压降低,引起头晕、目眩,甚至晕厥;躺着也不行,因大量血液回流到心脏而使心脏负担加重,不易控制症状。

    温馨提醒:开始剂量要小,一般用4粒,含服时放在舌头下面。若为了让它更快地发挥作用,可嚼碎再含到舌下。但切不可吞服,因吞服需经胃肠吸收,起效慢且药效大打折扣,无法达到治疗作用。如用药10分钟症状不缓解,可再含服一次,若连服两次不缓解,应考虑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须立即到最近的医院就治。

    ▲消炎痛

    专家分析:下列几种病人不宜使用消炎痛,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1)过敏体质者:消炎还痛可引起过敏反应,多发生于服药后1~2小时,表现为口干、四肢麻木、语言不利,有的会发生全身血管性水肿、皮疹等症状。(2)妊娠期妇女:已知前列腺素能维持动脉导管开放,而消炎痛是一种合成的前列腺素抑制剂,能显著地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胎儿动脉导管提前闭合。(3)哮喘病人:消炎痛可抑制前列腺素、特别是前列腺素E的合成。前列腺素E有舒张气管的作用,缺乏时会出现哮喘现象。(4)胃病患者:消炎痛对胃肠道有明显的刺激和诱发溃疡作用,并有引起胃肠粘膜糜烂和溃疡出血的危险。(5)高血压病人:当人体内前列腺素减少时,会导致钠水潴留、血管外周阻力增加,引起血压升高;而且消炎痛还会抵消部分降血压药的降压效果。

    温馨提醒:消炎痛对造血系统功能有抑制作用,可诱发粒细胞缺乏和再生障碍性贫血,能引起血小板的减少和影响血小板的功能而导致出血。所以,有出血倾向者也应禁用消炎痛。

    ▲服药后立即睡觉

    专家分析:吃药时喝的水量少,吃完药马上睡觉,往往会使药物粘在食道上来不及进入胃中。而有些药物的腐蚀性较强,在食道溶解后,会腐蚀食道粘膜,导致食道的溃疡,情况较轻微的只是吞咽时感到疼痛,严重者可能伤及血管而引起出血。此类患者经医生询问病史,多数是因为曾经在近日服用过胶囊类药物,如感冒胶囊等。

    温馨提醒:正确的服药方法应该是随药多喝些白开水,尤其是服用胶囊包装的药后更要多喝水,因为胶囊包装的药大多刺激性强一些。同时吃完药不要立即睡觉,先适当地活动一会儿,让药物彻底下到胃里再平卧,这样就能避免食道粘膜受损伤。

    ▲中药应用不当是“毒药”

    专家分析:许多人认为“中成药无毒",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中成药如果应用不当,与西药一样也会引起毒副反应,轻则贻误病情,重则危及生命。

    (1)六神丸:六神丸还有一种毒副作用,即引起过敏反应。这与用量无关,而且不论内服、外用均可能会在24小时内发生过敏反应。有的人因为咽喉痛服用了六神丸,结果出现皮肤瘙痒,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嗜睡昏迷,以及呼吸困难,心律不齐等症状。此药除孕妇禁用外,体质虚弱者也应慎用。

    (2)金匮肾气丸:又称八味地黄丸,如过量服用则易发生中毒反应。部分人服用后,会出现食欲缺乏、恶心、头痛、皮疹、腹痛、腹泻、颜面及下肢浮肿、出汗、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

    温馨提醒:“是药三分毒”,完全无毒性的药物很少,对中药的毒性既不能杯弓蛇影,也不能无所顾忌,滥用中药。为了避免用药时出现不良反应,在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一旦出现异常,要立即停药,并速去医院诊治。

    ▲常服中药泡茶

    专家分析:由于喝茶的好处很多,人们都喜欢喝茶,这是无可非议的。近年来,把中草药当茶饮也成为一种时尚,有人嗓子痛,就在茶中放点胖大海,以清热利咽;有人血压、血脂高,常喝用决明子泡的茶;有人心脏不大好,就常喝银杏叶茶;枸杞子有补血滋阴的作用,喝枸杞子泡茶的人就更多了。但是药学专家提醒人们,有些干花、中草药当茶饮用对身体并无大碍,但却不能常服。药物是用来治病的,任何中药都有一定的毒性,千万不可长期服用,正如《黄帝内经》所说:“久而服之,天之由也。”尽管你服的中药是针对你的病症而选用的,亦不可长久服用,病差不多了,便可停药。

    运用中药泡茶进行保健养生,必须因人、因时、因地而宜,绝对不能随意喝之。如胖大海是纯粹的中药,但长期饮用会产生大便稀薄、胸闷等副作用,特别是中老年人突然失音及脾虚者更应慎用。甘草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等功效,但长期服用能引起水肿和血压升高。决明子虽然有降血脂的作用,但同时可引起腹泻,长期饮用对身体不利。银杏叶含有毒成分,不可泡茶饮用,用其泡茶可引起阵发性痉挛、神经麻痹、过敏和其他副作用。

    温馨提醒:不要随意地将中草药当补品饮用。另外,无论剂量过大还是服用时间过长,都可能发生毒副作用。运用药茶保健,必须讲究科学,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储存药品用纸盒

    专家分析: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习惯于在家中储备药品。但是,药物常因光、热、水分、空气、温度等外界条件影响而变质失效。

    用于家庭小药箱的选材也是有讲究的,有很多家庭用空的纸箱盛装药品,这是不可取的,因为纸箱会吸潮,不利于药品的保存,所以建议大家用质量比较好、没有异味的塑料箱保存药品。在存放中如发现药片(丸)发霉、粘连、变质、变色、松散、有怪味,或药水出现絮状物、沉淀、挥发变浓等现象时,均不可再用。

    温馨提醒:散装药应按类分开储存,并贴上醒目的标签,写明存放日期、药物名称、用法、用量、失效期,每年应定期对备用药品进行检查,及时更换。

    ▲服药前后吃水果

    专家分析:一般病人都会在服药前仔细查看药品说明书上的内容,但对于某些药物,吃水果时间不当也可能影响药效,而这在说明书上一般不会注明。

    (1)一些水果尤其是青涩的水果,如未熟的柿子、苹果、杏等,都含有一种鞣质成分,这种成分虽是天然植物成分,但容易和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在体内聚集沉淀,溶解度变小,从而使药效降低。

    (2)有些水果含有大量草酸或维生素C等,而有些药物属于碱性药物,比如许多治胃溃疡的药物就属碱性,当酸碱度不合适时,就会起反应,降低药物的药效。

    (3)水果中一般含有钙和镁等金属离子,这些成分可以和某些类别的药物,如四环素类药物产生络合反应,形成难溶的复合物,阻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

    (4)有些水果,如葡萄柚中的成分,会降低体内药物代谢酶的活性,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便会升高,容易产生不良反应。目前研究发现,葡萄柚汁对免疫抑制剂环孢素、抗高血压药物都会有比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5)人们常用的降血脂药、抗生素、安眠药、抗过敏药等,均可能与水果中的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使药物失效,或产生毒副作用。

    温馨提醒:病人在服药前半小时最好不要吃水果,因为有些水果中含有可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使药效降低。

    ▲药片掰开服

    专家分析:生活中,很多人都认为如果药片比较大,将药掰碎后再服用,药效会好一些。还有一些人以为药片小了利于吞咽。其实药片掰开后变成尖的,反而不利于下咽,还易划伤食道,所以药片不要掰开吃。有的药片被分割后,在体内的崩解速度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其在体内被吸收的速度,增加药物的副作用或影响药效。并且,有些药片表面有保护层,当你掰开以后,就失去保护层的作用,直接在胃里融化,比如四环素片、强力霉素片、硫酸亚铁片、复方新诺明片等,这些药物对胃黏膜有较强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不能掰碎吃。

    温馨提醒:为了加速药物发生药效,还可以用少许温水将药丸调成稀糊状后用温开水送服。但是。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医生如果没有特别的嘱咐或药品说明书上没有注明,就不要把药掰碎服用。

    ▲酒后吃药

    专家分析:据统计,美国平均每年有4.7万人因酒后服药而引起了新的疾病;约有2500人因酒后服药致死,其中有不少人就是因酒后服安眠药而死亡的。可见酒后用药很危险,切不可掉以轻心。有很多药品不宜酒后服用,比较常见的有:

    (1)降压药:如利血平、心痛定等。酒能引起血管扩张,若这些药与酒同服,或在服药期间饮酒,易出现低血压,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2)降糖药:饮酒,会令血糖下降,引起严重低血糖,同时,酒精增强了微粒体酶活性而使口服降糖药在血中半衰期缩短,影响药效。此外,二甲双胍口服降糖药与酒精在体内相遇,有引起酸中毒的危险。氯磺丙脲与酒同用可引起严重头痛、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

    (3)抗生素:先锋(头孢)类药物与酒同时服用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眩晕症状。

    (4)抗凝血药:大量饮酒对抗凝血药如肝素、双香豆素等均有影响,由于肝中分解药的酶受到抑制,使这些药在体内的半衰期延长,导致严重蓄积而中毒。

    (5)抗忧郁药:饮酒者服用丙咪嗪、阿嘧替林等三环类抗忧郁药时,可增强药物的镇静作用,从而使行为紊乱,易出事故。

    温馨提醒:酒在人体内的代谢是有一个过程的,为了减少酒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应在服药前1~2天至停药后3~4天内禁止喝酒。

    ▲牛奶服药

    专家分析:有些人认为,用有营养的东西送服药物比白开水更有好处,所以服药时喜欢用牛奶送服,觉得这样做是一举两得。其实,牛奶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经常喝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但是,牛奶中含有蛋白质、脂肪、钙质等化学物质,会与许多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对抗或干扰药物的作用,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使药物的疗效降低甚至失效或产生毒副作用。比如抗生素类药物土霉素、米诺霉素、去甲金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抗生素类药物,如果用牛奶服用,药物就会与牛奶中的钙离子形成难溶性结合物而沉淀,减少了药物的吸收,从而降低抗菌力。再如抗贫血药物硫酸亚铁、碳酸亚铁等药物中,均含有丰富的铁离子,易与牛奶中的钙、镁、磷等元素生成不溶性复合物,减少这类药物的吸收,影响补血效果。

    温馨提醒:用牛奶服药是不科学的。不仅如此,在服药前后的1—2小时内最好都不要喝牛奶。

    ▲降脂药饭后吃

    专家分析:不少人喜欢在饭后服用降脂药,认为饭后吃更有效果。其实,降脂药应该空腹时服用。降脂常用药属于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酯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常见他汀类药物主要有:阿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卢伐他汀和弗伐他汀等。服用上述药物时,有的患者担心引起胃肠不良反应,担心空腹服药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所以会选择在吃饭时或饭后服用,觉得这样更安全。其实,他汀类药物副作用较轻,多数患者都能耐受。而吃饭时或饭后服用他汀类药物,虽能防止或减轻恶心等症状,却会导致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因为他汀类药物会和食物中某些成分相互作用,发生变态反应,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蠕动加剧,引起腹痛、腹泻等。此外,饮食中如果脂肪含量较高,也可能出现药物吸收障碍,影响有效血药浓度,而降低疗效。

    温馨提醒:他汀类药物最好在空腹时服用,通常饭后3—4个小时或饭前30分钟至1小时左右服用的效果最好。

    ▲板蓝根

    专家分析:非典时期盛传板蓝根能防传染,一时间洛阳纸贵,板蓝根大幅涨价不说,还供不应求。那时,几乎家家必备板蓝根。平时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喜欢在感冒流行季节或感冒后服用板蓝根冲剂,觉得这是中药,毒副作用小,经常服用可以预防和治疗感冒。实际上,感冒分很多种类,板蓝根只对其中的病毒性感冒起作用,其本身的毒副作用不大,但长期过量服用也会蓄积药毒,导致中毒。据临床反映,板蓝根冲剂会产生小儿过敏反应,并对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造成损害。

    温馨提醒:有药物过敏史者千万不要轻易服用板蓝根,尤其是儿童更是不可超量服用和长期服用,否则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创可贴

    专家分析:很多人皮肤一受点儿伤,就用创可贴一贴了之,认为这样就能止血消炎了,其实不然。创可贴,又名止血膏布,顾名思义,有了创伤便可贴上,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外科用药,具有止血、护创作用。它由一条长形的胶布,中间附以一小块浸过药物的纱条所构成。受结构所限,创可贴一般只能用于小块创伤的应急治疗,起到暂时止血、保护创面的作用。但应该注意,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如果过久使用,创可贴外层的胶布不透空气,就会使伤口和伤口周围的皮肤发白、变软,导致继发感染。

    温馨提醒:如果仅是轻微的表皮擦伤,大可不必使用创可贴,只要用碘酒或乙醇涂一下,就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也可以再用紫药水薄薄地涂敷一层。两天左右,伤口便会结痂、干燥。如果此时使用创可贴,反而会影响伤口的正常愈合。如果皮肤损伤相对较深,而现场又无条件处理,不妨先用洁净的水冲洗一下伤口,然后用创可贴进行简单的包扎。但包扎时间不宜过长,最多不能超过两天,并应及早到附近的医院进行正规治疗,以免引起继发感染,危害健康。

    ▲滥用消炎药

    专家分析:人们通常都认为,有了炎症就应该用消炎药治疗。其实,人体内存在着一些正常的有益菌群,而药物一旦进入人体将会敌我不分地“通杀”,压抑或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使得菌群失调,人体抵抗力下降,甚至还会招致其他疾病。比如冻疮是由寒冷刺激引起皮肤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局部无菌性炎症;软组织损伤是由于肢体扭伤、碰撞等使皮肤、肌肉、血管、淋巴、神经纤维受挫伤或发生断裂,血液、淋巴液、组织液渗出,形成水肿、血肿的局部红肿、疼痛等炎症反应;过敏反应也是一种无菌性炎症,并非病原微生物感染而致病的。这些都不应该使用抗菌消炎药来进行治疗。

    温馨提醒:对于感染性炎症,首先应查出引起炎症的具体是哪种病原菌,然后再选用能抑制或杀灭该种病原微生物的抗菌消炎药,这样才能使炎症迅速消退。消炎药不是万灵丹,也不是有了炎症就必须用消炎药。

    ▲眼药水随意用

    专家分析:许多人使用眼药水十分随意,觉得不就是眼药水吗,什么种类的还不都是一回事?其实,眼药水按照成分和用途分为好几种,不能随便乱用。由于眼药水中大多含有防腐剂,难免会损伤到眼睛中的结膜杯状细胞。如结膜杯状细胞受损的话,人就会患上干眼症,眼睛发红,干涩或疼痛,这样会导致越点眼药水,眼睛越干疼。

    眼药水可根据其治疗功效分为许多种类,例如抗生素类、抗病毒类、激素类等,使用不当就会对人造成损害。比如,如果对激素类眼药水使用过多,就会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患上激素性青光眼,致使视力下降,损伤到视觉和视野,而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此外,抗生素类眼药水只能用于眼睛有感染的情形,没有感染时使用,只会使眼睛受到损害。滥用眼药水,还可能会引起过敏,而导致支气管哮喘、心律失常等疾病。

    温馨提醒:眼药水并不是绝对安全无害的,购买时一定要注意眼药水的成分和禁忌症,并认真查对药名,不要用错药。使用眼药水不宜太过频繁。一般而言,经常使用电脑的人,每天点眼药水3—4次比较合适。

    ▲茶水服药

    专家分析:有不少人视茶水如白开水,随便以茶水服药,殊不知,这样往往会降低药效。如多酶片、胃蛋白酶等药物,其本身就是蛋白质,遇到茶中鞣质后会生成不溶性沉淀物而降低药效。碱性药物与茶中的鞣酸起中和反应,使药物分解破坏而失效。至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物,如硫酸亚铁等更不能用茶叶送服。

    温馨提醒:一般情况下,在服药前后l小时内,均不宜饮用茶水。

    ▲只有假冒伪劣药才会有不良反应

    专家分析:由于医学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许多药品的不良反应在审批时难以完全了解。即使经过严格审批的药品,在检验合格、用法用量正确的情况下,仍会在一部分人身上引起不良反应,包括有些原来不知道的、严重的不良反应。

    温馨提醒:除非医生认为确属病情需要,否则应尽量避免用药。

    ▲打针比吃药好

    专家分析:在治疗疾病过程中,有人认为打针比吃药好,一是方便,二是治疗效果好,所以有了病就想打针输液,不愿意吃药。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其主要原因是:

    输液治病不见得比药物快。针剂的纯度比口服药物高,但有效成分并不一定高。在制作药物液体时为除去杂质,有效成分也会损失,所以相对来讲,注射液的有效成分比口服药剂要少。也有人认为口服药的生物利用度(吸收效果)没有注射剂高,但是现在口服药的生物利用度也可达到90%,而且出现了许多新型高效的营养补充剂来完成补充营养作用,不必再依赖注射液。

    滥用注射剂危害多多。首先注射在于对人体开放血管(扎针)不是一件好事,不仅使患者承受疼痛,还有针口卫生问题,如不注意会发生感染,对患者可谓病上加病,会受到意外的伤害。另外,注射液虽然纯度很高,但仍不能避免其中存在不溶性微粒。这些微粒可以通过输液器的终端过滤装置进入人体,较大的微粒可以造成血管内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引起血管栓塞。过多的微粒在造成局部堵塞后可以引起严重缺氧,产生水肿和静脉炎,更严重的是异物从血管进入组织,被巨嗜细胞包围增殖为肉芽肿。还有的医生在注射中用大量的抗生素和激素,当时的治疗效果立竿见影,但是后期的不良反应也很大。

    温馨提醒:总之,打针注射并不一定比吃药好,甚至还为患者增加了一些不利因素,所以不是非打针注射不可,就不要打针,以减少不良反应。当然,一些病人不能吃药或吃药没有达到注射效果,还是要打针的。

    ▲常泡服胖大海

    专家分析:很多人出于保健养生的目的,经常泡服胖大海。不过有媒体报道,长期泡服胖大海有害健康,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中医学认为,胖大海性寒味甘。据现代药理研究,胖大海有一定毒性。胖大海种子外层含西黄芪胶粘素,果皮含半乳糖、戊糖等成分。胖大海能促进小肠蠕动,产生缓和的泻下作用,肠胃不好的人不宜长期服用;该药还具有降压作用,血压正常或者血压偏低的人长期服用的话,可能会有血压过低的危险;另外,胖大海外皮、软壳、果仁的水浸出提取物有一定镇痛功效,果仁的作用最强,其镇痛原理目前尚未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是因为抑制中枢而产生的止痛作用的话,长期服用胖大海也具有潜在的危险。临床中发现,极少数的人对胖大海会产生过敏反应,甚至可致命。

    温馨提醒:服用药物的原则是见效就收,若确实需要服用胖大海,比如急性扁桃腺炎,用胖大海3~5枚,开水泡服;风热感冒引起的咽喉燥痛、干咳无痰、声音嘶哑,用胖大海5枚、甘草3克,泡茶饮服。总的来说,服用胖大海观察两天,药到病除,即可停服;无效就要及时看医生,别耽误了。

    ▲用开水煎中药

    专家分析:植物性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均分配在植物细胞中,如用开水煎药,容易使细胞中的蛋白质、淀粉凝固,从而造成植物细胞不易破裂,药材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规范的煎中药方法应该是用凉水煎药,即先把中药用凉水浸泡一段时间后再煎。这样随着水温逐步升高,细胞膨胀破裂,使蛋白质及淀粉等有效物质逐渐分解而渗入水中,这样煎出的中药才能更好地发挥疗效。

    温馨提醒:煎中药不要用开水煎。

    ▲用保温瓶代替砂锅煎中药

    专家分析:煎中药时,有人用保温瓶代替砂锅煎中药,即把药物一起放入保温瓶内,冲入沸水,盖紧,几个小时后服用,图的是省力、方便,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样煎中药一开始便使药物处于高温状态,等少量有效成分开始溶出后,水温已降低,影响有效成分继续溶出。再者,中药出自不同的草、木、花果以及矿物质等,性质不同,中医处方讲究先煎、后煎、包煎等特殊煎法,以及煎药的容器、水温、水量、火候和时间等。

    温馨提醒:实验证明,用保温瓶煎中药,使药材中的非挥发性成分难以溶解,影响药效,对治疗疾病不利。

    ▲服用煎焦的药汤

    专家分析:有人在煎中药时,由于火烧得过大或是水放得太少,不小心把药锅内的水熬干,药材被烧焦,但还舍不得扔掉,加水再煎,然后服用。其实这样做是错误的,因为烧焦的药已失去了应有的药效,而且药性有可能已经改变或被破坏,所以不能再服用。

    如治疗伤风感冒的中药荆芥、藿香、桂枝等,其主要成分为挥发油类,煎焦后其中大部分挥发油已挥发掉,所以再煎后服用,已无药效了。

    中草药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有些药物生、熟作用各不相同,如生地具有清热、凉血的功能,加工成熟地后就有滋阴补血的功效;蒲黄生用可以补血,炒成蒲黄炭可以止血;滋补性的药被煎糊后,其性味会由甘甜变苦,不可能起到滋补作用。活血化瘀的药物煎焦后,会变成具有止血作用的药物。也就是说,中药一旦煎焦,其性质就会发生改变。大部分中药煎焦后,有效成分都会遭到破坏,效果相反,该清热的不能清热,该滋补的不能滋补。

    温馨提醒:中药煎焦不宜服用。

    ▲服用隔夜的药汤

    专家分析:中药药剂一般分两次或三次当日服完,但有些人常留一些药量到次日早晨服用,这种服用过夜中药的做法并不好。

    据近年对中药药剂有效成分溶存率的研究,发现沉淀物发生的化学反应会影响汤剂中的有效成分。中药方剂大多数由多味中药配制而成,汤剂也成了一个多成分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由于各种化学成分之间可发生各种化学反应而产生沉淀物,如鞣质与生物碱、蛋白质,生物碱与有机酸相遇后,都会产生沉淀反应,生成新的难溶于水的化合物,从溶液中析出。药液放置时间~长,便为沉淀反应创造了条件,沉淀物越多,相应的有效药物成分就越少。如果仔细观察一下隔夜的药液,便可以发现上层变得更加澄清,下层为沉淀物,那就是沉淀反应的产物。

    温馨提醒:过夜的中药汤剂不宜服用。如果早晨煎药,就应在白天将药液全部服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