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洗心禅5-正念,净化之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打开心结,转换生命

    禅修在现代各种教导中,被认为是最顶级的。当然,这样一种智慧,并不是老师可以给予大家的,而要靠自己去体悟。

    其实人的问题概括起来,也就那么几件事情:人无法打开心结,无法换一种方式去面对自己的生活。

    今天大家能走到寺院里来,能来感受佛法的智慧、体悟自己的人生,这是你们无量劫里种下了善根,才有这么好的机缘。所以我希望你们都能捧着宝藏回去,不要空空地来,又空空地走。

    佛教不是告诉你什么理论,多少知识,而是让大家从那种迷惑、黑暗的困扰里面解脱出来。要面对自己、解脱自己,非常不容易,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放下屠刀立刻就可以成佛。慧能大师讲过,即心即佛,菩提的反面就是烦恼,烦恼的对面就是清净。当我们的心清净的时候,那世界就是清净的了。

    只要我们还是凡人,那就有痛苦,就有焦虑。而如果我们能把心结打开,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禅修就是让我们把跑在外面的心收回来,从内在去升华、从内在去超越。这样的崛起、超越、升华不是别人可以帮你的。靠什么?靠我们自己。通过禅修,大家找到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当中,在你的人生里面体现出来。

    所有的困扰,实际上都是自己造成的。仔细想一想,这世间的因果是不是这样?种下什么因就结出什么果。今天去读书、写字、吸收新的知识,我们在这方面就会有很大的提升,这就是因果。不要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别人强加给你的,不是社会、学校、公司、环境强加给你的,都是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所造就的。

    禅修让我们不断地从内在的心灵、潜在的意识里面去自我反省和提升,把狭隘、黑暗、局限、恐惧和不安的一面找出来,在充满光明、积极、乐观、清净的境界里面不断地自我升华和超越。

    佛法要求我们每一个念头都是正面的、每一个行为都是正当的、每一种想法都是正确的。我们的心灵有两面,一面是黑暗,一面是光明。当我们不断把心念放在光明面的时侯,即使现在是黑暗的,不久的将来也会转到光明的一面;当我们的内心充满着黑暗、丑恶的时候,即使现在是光明的,它也不久的将来就会变成黑暗。

    佛法的思想就要人们把外在的分别转换成内在的提升。我们不要去找别人的原因,应该把向外找原因的心念收回来。而真正的智者,都是从自己内在里不断地自我反省和改变。

    尘归尘,六根净

    身体是五蕴(色、受、想、行、识)组合而成的,有苦受、乐受、舍受,也就有了外在的分别心。宇宙的万事万物都是变化、流动、生灭、无常的。我们的身体不断在变化,从婴儿到少年、到青年、到老年。所有的物质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只不过我们感觉不到,我们的肉眼看不到。当我们发现了这种流动的变化,了解了这种规律,就能正确地认识世间的无常。

    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刻注定的结果就是死亡;现在大家聚集在这个课堂上,明天就有分离;我们现在年轻、漂亮,未来就会衰老。这是事物的原理。我们对好的东西会欢喜,对不好的东西会痛苦、排斥,这是因为我们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两面性。

    万法因缘生因缘灭。家庭幸福或不幸都是这样那样的因缘所促成的;事业的成功或失败也是这样的道理。明白了“缘聚则生,缘散则灭”的规则,我们就知道如何去打造健康的身体、幸福的家庭、成功的事业、理想的人际关系。两个人想要成为朋友,就要不断地创造对方所需要的东西,这样才可能永远吸引对方。公司如果留不住人才,那是因为没有什么吸引力,要留住一个人就要有不断吸引他的条件。但我们往往不懂得去创造这个因,而不好的果报到了又不愿意去面对。所以人家说,所有的不幸有千千万万种原因,而幸福皆是一个善缘。

    我们说“六根不净”,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尘叫“色、声、香、味、触、法”,六根碰六尘就产生了六识,眼睛见到颜色、耳朵听到声音、鼻子闻到香味、舌头尝到味道,身体触到感觉,心里(意识)分别事物。所以看到好的东西我们就喜欢,想拥有它;看到不好的东西就抵触、排斥。六根清净,就是说要把分别、贪婪的心放下。

    八风不动,一屁过江

    禅宗里面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苏东坡觉得自己的修为很了得,于是就写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意思是说自己仰望着伟大的佛陀,看到智慧的毫光普照大千世界。苏东坡认为自己也已经达到八风吹不动的境界,能够如如不动地坐在莲花之中。遂派人过江送给佛印禅师看。禅师看后批了两个字:放屁!苏东坡气急败坏地跑过江向禅师问罪,禅师就说:“你还说八风吹不动,我只批了两个字就把你打过江了。”这就是“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这句话的由来。

    如果事情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会怎样去面对?人家说你讲话像放屁,人家说你长得像狗屎,长得像非洲人。你会不会受到这些言语的左右?我们为什么总是活在别人的赞叹和诋毁之中?

    我经常和一些做企业的朋友聊天,当我们不能参透名利,以大悲之心来经营企业、事业和人生时,就会被名利、财色左右,无法成为自己的主人。别人骂你,你能不生气吗?别人赞叹你,你能不高兴吗?你能让自己不生病吗?得了癌症治不了的时候,你还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吗?

    佛教的思想就是让我们不要贪逐名利,因为那些东西是我们身上的毒素。

    当我们为名就成为名的奴隶,为财就成为财的奴隶,我们一天到晚侍奉它们。但反过来讲,如果你能踏踏实实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这些东西很容易就会来到你身边。当我们不断地去利益更多人的时候,我们存在的价值就体现得越来越与众不同,就越能得到别人的拥护和支持。

    佛法的思想要求我们把那种追求利益、贪婪执著的心修正过来,布施时要做到三轮体空:没有我、没有你、没有物。这样的功德才是最大的。

    有个医学家跟我讲,人的身上每天都有两千多个癌细胞产生。当我们身上正面的细胞很多的时候,这两千多个癌细胞根本就不是问题;但当我们每天焦虑、着急、恐惧、不安时,身上的细胞就会充满毒素,跟这两千多个癌细胞组合,然后繁殖,久而久之肿瘤这些东西就在我们身上出现了。

    碰到一个台湾人,说他的父亲六十多岁的时候检查出晚期癌症,医生说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了。最后他父亲就给家里人打个电话说到其它地方去旅游,然后跑到深山的老庙住下,一住就是十年,现在出家了。现在他八十多岁的人看起来像六十岁。

    心量,热恼人生的清凉药

    通过禅修会让我们内在的本性流露,以更理智的心去面对我们的生活,而不是去排斥它。当我们不断地用抱怨、排斥、恐惧和抵触的心去面对生活的时候,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一片漆黑,没有任何光明,未来一点希望都没有。但是换一种心态,换成接纳、理解、喜悦的心去面对,就发现时刻都处于阳光之中,真的就是如此。昨天我看了一段录像,有个人生下来就没有手臂,但是他的脚能写字、洗脸、洗衣服,凡是我们能做的事情他都能做。这说明什么?人的潜能是无限量的,只不过我们没有挖掘出来而已。很多人一直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定位,是因为每天都在否定自己。

    生命的存在难能可贵。一般人经常这样想:如果能让我年轻十岁的话我能干嘛干嘛。我们就这样老是活在过去,实际上正确的心态应该是什么呢?现在能够做的赶紧做,省得到七老八十的时候才来后悔。

    不要把不快乐罩在自己的心上,不要把犹豫和郁闷不断地塞进你的身体,把这些东西都扔开,都放下,把自己的心量打开、打开再打开。当我们的心量很小的时候,痛苦就会成倍的增长;当我们的心量打开到没有边际的时候,那么烦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烦恼的多和少,完全取决于我们心量的大和小。

    生活当中碰到的任何问题,面对它、解决它,它就会在我们面前消失。你如果不敢面对,它永远是一个屏障。所以我经常说,如果我们连死都敢面对的时候,还有什么问题不敢面对。财富,地位,亲人,敌人,昔日的鲜花、掌声、所有的光环,如果明天你就要死掉了,这些东西还重要吗。

    佛法之所以能成为世间最高的智慧,不是只看着眼前的利益和得失,而是超越轮回[1]和生死,站在宇宙更高远的角度来看待万事万物。当我们能以这样超越的精神境界看待人类生命的时候,就发现这个世间没有什么事情放不下、没有什么事情不能面对、没有什么事情无法解决。

    智者的智慧体现在哪里?体现在一种高度。

    今天失恋了,几个月不能从这里面解脱出来;今天公司倒闭了,长时间的郁闷无法消去;今天一个很要好的朋友远去了,你就感觉到生死别离的痛苦。从佛教的高度来讲,从六道轮回、从无量劫的生命轮回来讲,人这一生的时间很短暂。所以我们要有一个智慧的人生,一定要跳出自己的框架、格局,这样去看待生死、看待人生、看待万事万物,不然的话,我们就永远在痛苦里面挣扎、煎熬、恐惧,永远都不会快乐。

    父母未生我之前我是谁?死掉之后我又是谁?在公司里面别人叫我董事长?公司倒闭之后,我还是董事长吗?在一个离婚的妻子面前,我还是她丈夫吗?不是。到底哪一个角色是我?你们有没有问过这个问题?好好地问自己“我是谁”。从这个问题里面你能觉悟到很多的道理,原来打不开的迷惑、原来自己无法面对的问题你都能从这个“我是谁”里面找到答案。

    大家到这里来了,坐在这里,就是一个学生,不要老想着我是董事长,我是某某老师,我是某某人,你如果把这些东西永远装在你身上,到哪里都是四不像。学生不是学生、董事长不是董事长,什么都不是。

    我希望你们把禅修变成每天的习惯,就像一日三餐,就像每天睡觉、洗脸一样。禅修要成就是不容易的,不是参加两次就能怎么样,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这里只不过是教你们一些方法理论,然后你们以后不断用这种方法去修正自己,改变自己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只有回去之后每天坚持才能得到受用,不然的话是没有用的。

    答疑

    问:如何不动怒,如何戒焦躁?

    师:当你忍无可忍的时候就念阿弥陀佛,念完以后再观察自己,如果真的要发火那你再发,任何情绪上来的时候,有一个静心去缓冲一下,一般都会减少很多错误。

    问:我们在家里吃饭时要念在香海禅寺念的经吗?

    师:不用,但是每天早上你可以念《日诵警策文》:感恩父母、感恩农民、感恩师长、感恩一切要感恩的。

    问:生活、工作中如何可以独立思考,因为不是说三个臭皮匠可以顶个诸葛亮吗?

    师:罗斯柴尔德家族19世纪初发迹于法兰克福。梅耶·罗斯柴尔德,犹太人,建立了金融基业。他的五个儿子在法兰克福、伦敦、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开设银行,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国。五只箭代表五个儿子,契合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族训:“团结、正直、勤奋”。

    一群专家凑在一起是一支没用的团队,如果是一群平凡人反倒可能更厉害。专家会顾及到自己的身份,会顾及到别人的想法,所以会有很多障碍。而普通人本身没有什么太大架子,开放的心态,倒是会碰撞出很多灵感的火花。可见这个世间没有绝对的东西。

    问:家庭和工作如何去平衡?

    师:我经常给他们这样的建议:生活和工作就像一个天平,你把所有的精力投到工作中去,这头就会往下沉,然后家庭的那头就会翘起来。女孩子也好,男孩子也好,如果要想生活平衡的话,就不要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要留出时间来给到家里给恋人,不要没日没夜地工作,把健康拿去赚取金钱,这很不值得。有些东西要力所能及,学会放下,偷懒一下也不要紧。佛法里说的放下是把我们的焦虑、恐惧的心放下,然后用诚实的心去把事情做好。

    问:店长没有执行力,怎么办?

    师:我觉得没有执行力是因为公司制度、激励方式、奖惩制度没设置好。我认识一个董事长,很年轻,来我们这里禅修了好几次,他的公司在三年前就上市了,他的成长速度太快了,那么他的店是怎么做起来的呢?他就告诉我:每开一个店,他就会跟店长讲,你在一年内要帮忙带一个店长出来,然后你再到另外一个店去做店长,而原来那个店的业绩百分之几提给他。

    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公司员工管不好,有能力的人我们没有办法请到,实际上是自己经营公司的理念和看待问题的高度有问题,这些会影响到事业的成败。要让一个人在你这里住下来,你要创造很多吸引他的东西;他觉得这个环境很和谐,大家都很开心,有很多发展的空间,或者说福利很好,或者老板待他像家人一样,只要创造出他想要的东西,你赶他都赶不走。

    问:一年前在上海有幸聆听你的开示,那时候我是义工,您的讲话点拨了我。请教如何才能做到事业和感情的双丰收?

    师:对于感情,如果说男人要付出百分百,那么女人要付出的可能就是百分之两百,所以女人要把事业做好又要养家真的不容易。因为女性的身体结构、性格特征都跟男性不一样。我今天在路上和樊老师就讲到了这个问题。他说,有一个成功的女性,会有一个不幸的婚姻。举一个例子,当她婚姻不幸福,甚至不再抱任何希望时,就会一心投入到商场里面去,然后做得很成功,有很多女人都是这样的。

    问:您觉得什么样的女性才算幸福?佛教里如何解释幸福?

    师:幸福是你自己的感觉,我没有办法给定义,可能我认为的幸福你认为不幸福,或者你认为幸福我认为不幸福。所以,有的女孩子认为即使一个丑陋的老公,但能天天在家里为她做饭、带孩子,就是最好的老公。但是有一点,一定要把我们的心态调整好,有的时候眼前虽然是黑暗的,但你透过这个黑暗就应该想到光明来临的时候。如果你的内心总是在恐惧、抱怨、挂碍之中,那么在你的生活里永远找不到幸福。所以幸福也是自得其乐,要在自己生活的每一点滴里去珍惜、感受。

    简单就是最好的。看待问题要简单,生活要简单,处理问题也要简单。简单地去面对复杂的东西,你就可以感觉到很幸福。不要面对一点点问题就想得天花乱坠,那肯定不幸福。

    问:女性都喜欢追求完美,但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烦恼,有时候觉得很累,但是不那么去做的话,觉得老了会遗憾,怎么样才能够在两者之间做一个平衡?

    师:这个世间没有绝对的完美,任何东西都有缺陷。正面和背面是同时相对存在的。我们的内心放在正面的时候,眼睛所看到的全部是光明的、清净的、智慧的。当你的心切换到黑暗的时候,明明这个人是光明的你也会把他想成黑暗的,明明是正面的你会把它想成负面的。

    电视剧《我的青春谁作主》里面的老太太和他的孙女讲:这个世界上什么叫成功?就像你到超市里买东西,正好遇上在搞活动优惠,你买了一个杯子,它送你一个手机。我们的人生就是每一个过程的当下所形成的。成功就像得到那个杯子的馈赠品一样,踏踏实实的把每一个过程做好,成功这一馈赠品自然就会来到你的身边。每一个当下都用心去接纳,就发现人生时刻都充满着喜乐,这个喜乐是从内在发出来的。这就是我们禅修的目的。

    时刻觉察自己,为什么恐惧?为什么愤怒?为什么不安?为什么情绪会波动?为什么事情没做好会郁闷很久?为什么想实现某一个理想但到现在还没有付诸行动?所以我希望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有缘人,都能真正找到改变生命的方式。

    问:作为一个社会活动团体,经常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应该怎么样去消除这种影响呢?

    师:我们总是被外在的东西所左右,如何去消除自己对别人的看法、想法?这十年当中很多人对我所做的事情提出质疑,有一些交往了很多年的朋友,因为我来到这里都不理我了。所以我觉得做任何事情,不要被别人的言语左右。

    佛教里讲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世界。有人认为你好,就有人认为你不好,那你说你就能活在别人的观念里面你吗?有45个人就有45种评价,那就要展现出45个我出来,每天要为自己的行为做出各种各样的解释,最后别人还是不满意。

    那天在宁波,一个茶馆老板跟我讲,他说在一年之内,他身边的朋友都认识我了。我说可能是我们的频道相同,所以你的朋友都成为了我的朋友。我并不认为我做的事情能影响多少人,想取得多少人的认可,我从来不这样想。我只有一个想法,不断地把善的种子播种出去。

    把这些得失观念都放下的时候,我们才能坦荡地把事情做好,只有这样人生才会无忧无虑,才能坚守自己的原则,朝自己认定的方向去努力。不然的话,我们永远活在别人的眼中,别人的眼中是各种各样的挑剔和看法,等到若干年后连自己是谁都搞不懂了。

    问:请问您是怎么把香海禅寺建成现在这种规模?

    师:香海禅寺现在也是一个小寺院,很多人还是不知道这里。我来这里之前,是在普陀山教书,那时我经常跟别人讨论佛教未来的发展。可能我这个人的思想比较前卫,我是我们佛学院最早走出来的。

    我这个人的想法特别多。香海禅寺位于嘉兴,而嘉兴是中国商业比较发达的一个中心区,交通很便利,到上海、杭州、苏州、宁波基本上都是一个小时的车程,到无锡也只需一个半小时,在这样的氛围里我们想能做一些什么,能为这样一个和谐的社会贡献点什么?

    我倒不想得到什么,也就是因为这样的一种想法,所以在经济很紧张的情况下我们还是不断地印书,寄给更多的人,只要他们成长,只要他们改变,只要他们因为我们的寺院而受益,我们就觉得值得。

    我们的定位就是打造一个企业家的心灵道场,以佛教的思想帮助更多的企业人士从高压力中解脱出来。所以,我们一直努力把禅修坚持做下去。每一个义工来这里都把自己的工作、时间放下来为大家服务,所以我希望在这里禅修的每一个家人,以后还要回到香海禅寺来禅修,希望香海禅寺成为你们心灵的家园,不要把香海禅寺想成是别人的,要把香海禅寺想成是自己的。

    因为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观念一致,所以才能走到一起,也希望大家能携手把我们的人生过好。希望我们一起来建设心灵道场,我只不过是一个领队的人。

    你们回去要通过你去影响你的家人、朋友、同事,再通过你的家人、朋友、同事去感染他人。我们能走在一起,都是因为这样的一种观念。当我们的心产生一个善念的时候,那个善念的波就不断地振到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身边的朋友就会不断地通过这个善的种子而得到影响和改变。

    【注解】

    [1]轮回:梵语sam!sa^ra。音译僧娑洛。谓众生由惑业之因(贪、嗔、痴三毒)而招感三界、六道之生死轮转,恰如车轮之回转,永无止尽,故称轮回。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