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洗心禅5-微尘禅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问:“亡僧迁化向什么处去?”

    师曰:“长江无间断,聚沫任风飘。”

    曰:“还受祭祀也无?”

    师曰:“祭祀即不无。”

    僧曰:“如何祭祀?”

    师曰:“渔歌举棹,谷里闻声。”

    (《景德传灯录》卷十二<;清化全付禅师传>;)

    死后的世界因为一片鸿蒙、一片静寂,因而使人心生惊怖。因为无从了解,故而生出无边恐惧。而禅宗的智慧,在于以一句“渔歌举棹,谷里传声”化解一切苦痛挣扎,使人心无挂碍。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河。何其美也。生死的界限,在纯净的自然中被瞬间消解。在他们关注往生的背后,实际上是对于此生的无限关切。未知生,焉知死?只有对生命深沉吁请过的人,才够资格去问询关于彼岸世界的秘密。须知,一切心斋与坐忘的背后,隐藏的是入世时的无限渴求与追慕。只有诚挚地在现世中惨淡营求过的人,才有可能最终归于极静,归于澄明。

    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着空。身心清净,灵自无染,内外光明,性自圆满。

    二问:“和尚在此多少时?”

    师曰:“只见四山青又黄。”

    又问:“出山路向甚么处去?”

    师曰:“随流去。”

    (《五灯会元》卷三<;大梅山法常传>;)

    以钟表衡量时间的人,让钟表去度他;以日影衡量时间的人,让日月去度他;以草木衡量时间的人,让自然去度他;以五色衡量时间的人,让色空去度他。

    你尊重时间,时间便会尊重你;你膜拜生命,生命便会成为无边般若。

    在禅宗的世界中,时间与空间以散淡的姿态浑融齐同。当一切时间的表征在参悟中被彻底忘记时,那便是你彻底认识时间的缘起;当一切路途与行迹都显得不再重要时,真正的追求才悄然开始。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本来不知道自己要死,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是那个真假参半的人世间教会我们一切的规则,从遵守到颠覆,再到超越,有的人走了一辈子,有的人至死还在混沌中。“随流去”,这是一句多么好的转语,它冲破一切因循,将本心在当下安住作为一切随缘遣时的宗旨。

    三问:“和尚住此山多少时邪?”

    师曰:“春秋不涉。”

    洞曰:“和尚先住,此山先住?”

    师曰:“不知。”

    洞曰:“为什么不知?”

    师曰:“我不从人天来。”

    洞曰:“和尚得何道理便住此山?”

    师曰:“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于今绝消息。”

    (《五灯会元》卷三<;潭州龙山和尚传>;)

    禅宗智慧的塔尖不是记得,而是忘记。尘世中的人总是为桩桩件件的琐事所羁绊,而这些羁绊又何尝不是人们自己所发见、所设置的呢?孙逸仙先生尝说“天下为公”,这是忘记小我而转化为大我;而真正放得下我执的人,能够视物我为一、视死生为一。

    “春秋不涉”这样的胸次,寻常人很难悟得。

    但是试一试忘记更多的东西,这个世界自然张开臂膀,让你得到更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