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必须有的9张底牌-深不见底:把糊涂写在脸上,把明白揣在兜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生活在社会上,凡事要有“心机”。“聪明才智之人不足畏,惟沉潜入道、澄心观理者为可畏。”世事洞明却深藏不露的人才是真正可畏的人。揣着明白装糊涂是一种达观,一种洒脱,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挺起刚劲的脊梁,披着温柔的阳光,到达希望的彼岸。

    人可以太善良,但不可以太单纯

    罗曼·罗兰说过:“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善良是优良品质,是人立足社会之根本。人类自古以来就讲究与人为善、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尊重他人,但善良不等同于单纯无知。现实社会很复杂,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要留点“心机”,以防被人欺诈被人骗。

    当然,一般人都不喜欢谋略意识强烈的人,也就是心眼太多的人。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欺骗、狡诈的人大有人在。很多时候,与其说欺瞒他人不正当的行为太卑鄙,倒不如说吃亏上当的人太单纯、太大意。

    一天晚上八点左右,一个女孩在一家商场门口碰到了三个学生打扮的小伙子。小伙子们跟女孩说是要借手机打电话,并说自己是香港人,是来杭州考察的,这是第三站,下一站是新加坡,但不见了钱包、手机,连回香格里拉买摄影设备的钱也没有了。”

    女孩看这三人的打扮挺时髦,不标准的普通话里还掺杂着英文,就信以为真,把手机借给了他们。电话里,小伙子们像是在问家里人要三万元,但需要一张银行卡汇钱,小伙子们就提出要借用女孩的银行卡来汇款。女孩手上有一张银行卡,存有两万多元钱。过了一会儿,他们打电话问银行,说是钱汇到了,但今天是周五,明后天是双休日,要下周一才能提出来。

    女孩实在是太单纯了,竟然主动提了这么一个主意。“我卡里的两万元你们先拿去,还有一万元下周一你们找我,或者我找你们。”

    四个人到了附近的ATM机。两个人站在门口,一个人走进去后,戴上了一个很卡通的口罩,女孩也没多想,以为是预防感冒。女孩分八次,每次取二千五百元,共取了两万元交给了这三个小伙子。在小伙子们的感谢声中,女孩为能给他们带来帮助而高兴。回到家后,她越想越不对。于是,她打电话给香格里拉,问是不是有小伙子的行李在总台,没钱住宿,他们说没有。再打回去他们拨的电话,对方说没有人打电话来。这时候,她才明白过来,自己被骗了。

    虽然已有很多类似的骗局曾经给过人们警示,但单纯的女孩还是上了当。所以,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

    某人单独旅行,在飞机上遇到一位投缘的乘客。两个人一起下机,提取行李,在通过海关之前,那新认识的朋友说:“我的行李真是太多了,能不能麻烦您帮我带一小件。”单独旅行的人,心想自己的东西反正不多,就一手接了过来。

    随后,他被海关的人员以携带毒品走私的罪名逮捕了。

    他大声对还在另一个关口接受检查的朋友喊,那人却说不认识他。

    这下,真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好心的一次帮忙竟然使自己蒙受不白之冤,谁能不窝火气愤呢?因此,我们要明白,社会是复杂的,做人可以善良,但决不可太单纯。善良只有与智慧,与处世技巧相结合,才能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外愚内智,做到心中有数

    什么是真正的聪明?有人说:外智而内愚,实愚也;外愚而内智,大智也。智愚之别,实力内外之别,虚实之分。很多看似聪明的人,将精明表现在外表上,处事斤斤计较,炫耀张扬,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的精明干练,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这种聪明实际上是小聪明。

    真正的智者,处事低调,为人豁达,做事有节适度。外表看上去愚笨糊涂,实则内里心知肚明。外愚内智的人,在工作、生活中能与人和谐相处,左右逢源。外愚内智是大聪明,是一种境界,但还不是大智若愚的境界。要做到大智若愚,一方面要“修”,加强自己的内在修养,做到世事大彻大悟;另一方面要“练”,事事参悟,以自己的参悟身体力行,最后做到“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要达到大智若愚的境界,首先不能要的是小聪明。因为,小聪明斤斤计较,过于算计,在生活中让人反感;精明干练固然好,但锋芒毕露,会给人带来压力。

    我们都很熟悉的《西游记》用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形象地表现了这一看起来似乎很奇怪的现象。悟空神通广大,机智坚强,在取经路上忠心耿耿,一路降妖伏魔,屡建奇功。然而他藐视天庭,不服管教,因此不受玉帝、观音、唐僧等领导的喜欢,被戴上金箍。尽管每逢同事八戒遇到麻烦,悟空总是出手相救,但恃才傲物的他却常常被八戒在师傅面前点眼药。因此可以说,悟空是一个复杂的悲剧性人物。

    有过做天蓬元帅经历的八戒,虽然能力不及悟空,但也不是无能之辈,凭一把九齿钉耙和三十六般变化,是悟空的好帮手;尽管有贪吃贪睡,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等缺点,但这些缺点除了可做同事捉弄取笑的谈资之外,不对同事构成任何威胁。同时,他性情温和,能听取领导的批评,受得起同事的捉弄。因此,很讨上下左右的喜欢。打妖精斗魔鬼的苦差,有悟空顶着;吃西瓜、娶媳妇之类的好处,一件也没落下;打过妖怪,被捉住了,总有悟空解救。由此看来,送给八戒猪“无能”的绰号真是太不应该。

    沙僧算得上是悟空同事之中能力并不怎么强的人,从他曾经的官衔“卷帘大将”就能看出这一点。但在取经路上,沙僧少言寡语,任劳任怨,功劳不大,苦劳不小。所以,虽无大福也无大难,取回真经之后分得一个“金身罗汉”的封号。

    才智锋芒毕露的人,会遭人提防、约束,甚至暗算。才能平庸的人,只要任劳任怨,不在意愚笨的评价,也能落个老实人的名声。至于那些内里聪明而看起来又愚笨的人,他们能做到逢事游刃有余,是真正的智者。

    外愚内智是做人的一种人生大境界。有人说,它是大智若愚,宽怀忍让;它是大勇若怯,以柔克刚;它是处事不惊,达观权变;它是外乱内整,内精外钝;它是无所为,而后无所不为;它是宠辱不惊,是非心外;它是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它是一笑置之,不计前嫌;它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它是藏锋露拙,匿头显弱;它是乐天知命,顺应自然;它是淡薄名利,知足常乐;它是与世无争,宁静致远;它是吃亏是福,财去人安;它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它是静心养神,清心寡欲;它是沉默是金,寡言鲜达;它是谤我容之,侮我化之。

    只有拥有外愚内智这种大智慧,人才会清醒,才会冷静,才会有大气度,才会有宽容之心。才能在成功时不骄不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才能在失败时不畏流言,不惧攻击,不失去奋斗的力量,不自暴自弃;才能平静地看待世间纷纷乱乱的“厮杀”、尔虞我诈;才能超越功利,超越世俗,从容自若地面对一切;才能居闹市而有一颗宁静之心,也才能做到待人宽容为上,处世从容自如。凭着这颗自由的心,不再为物所累、为名所诱,为官所动,为色所惑。

    正如老子所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真正的聪明不在于故意显露,耍小聪明,而在于掌握、顺应事物的本质规律,使自己的目的得到自然而然地实现。既不显山露水,也不卖弄聪明,外愚内智,凡事做到心中有数,拥有了这种智慧,做人才不会轻易失败。

    过分张扬,往往树敌无数

    有人说,当今时代是一个张扬开放的时代,有些人不管做任何事,都喜欢用各种手段让世人皆知。在这样一个时代,平面的、电子的、现实的、虚拟的……各种媒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供人们展示自我。但我们的传统文化一直是崇尚内敛的,过分的张扬很容易招人反感、嫉妒。

    少华毕业于上海某大学金融专业,毕业之后到一国营大型企业担任销售助理一职,试用期为六个月。

    少华毕业以后和这家国有企业签订了试用期合同,销售助理这个职位让他觉得能够完全发挥自己的能力。在业务方面,少华完成得十分出色,一次业务谈判,连老总都对他刮目相看。但令人意外的是,六个月试用期结束时,人事部门却委婉地告诉他:“五一长假结束后,你不用来报到了。”

    “现在想想,可能是太过于表现自己,有些人际关系的问题没有注意,反而丢了工作。”丢掉工作后的少华向朋友说起这件事时只能这样苦笑。当时,通过层层面试进入单位,少华自然想好好表现,但是过犹不及。事后才知道,单位领导和同事对他的工作能力没有任何疑义,但是对于他的综合表现却给予了四个字——“锋芒太露”。过于希望崭露头角,不注意处理人际关系,对于前辈同事也不够尊重,这些都是少华的致命伤。更让领导和同事难以接受的是,对于他们的一些错误以及单位某些制度上的不健全,少华都会毫不保留地提出,丝毫不注意情面。

    对于自己的意外出局,少华无奈地表示,可能自己对怎样处理社会关系还不是很明白,想把事情做好,结果却适得其反。“就拿那次谈判来说,我确实完成得很出色,但是后来觉得有些越俎代庖了。其实我只不过是个销售助理,很多事情还是应该让销售经理来处理和决定,我当时没有意识到。后来老总表扬了我,反而让我们经理脸上难看了。”虽然满肚子委屈,但少华也无可奈何,只得接受这个事实。

    也许通过这件事,会让他以后收敛一些自己的锋芒。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有句名言:“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在同事之间的交往上,相互之间理应是平等和互惠的。而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别人,喜欢卖弄才华的人总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最终在交往中使自己走到孤立无援的地步,让别人都敬而远之,甚至厌而远之。

    在办公室里,人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性评价,都在不自觉地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如果某位同事的谈话过分地表现自己,总显示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那么别人对他的排斥心理乃至敌意也就不自觉地产生了。

    跟少华的遭遇类似,小坤也有同样的苦恼。他是一个人事部门的科员,在他所在的人事局里,他虽然精明能干,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一个朋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再看看他平时的行为就不言自明了。他每天都在同事面前吹嘘自己在工作中的成绩,有同事向他请教问题,他就大显自己的渊博,但同事们通常在听了之后不仅没有分享他的成就,没有对他表示佩服,反而还极不高兴。他整天却自认为春风得意,骄傲得不行。殊不知,同事们早已开始反感他的自大和强烈的表现欲,渐渐与他疏远。

    在办公室里,本来同事之间就处在一种隐性的竞争关系之下,如果一味地刻意表现,不仅得不到同事的好感,反而会引起大家的排斥和敌意。

    也许你身边就有这样的同事,其人虽然思路敏捷,口若悬河,但一说话就令人感到狂妄,因此别人很难接受他的任何观点和建议。这种人多数都是因为太爱表现自己,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从而能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结果却是失掉了在同事中的威信。

    我们知道,流星一旦在灿烂的星空开始闪耀的时候,也就结束了自己的一切。因此,不管是在职场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学会掩其锋芒,要低调做人,学会深藏不露。这样,人生的道路才会少一些嫉妒的目光,少一些故意的陷害,才会多一些顺利,多一些和谐。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好相处

    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如果一个人过分较真,则难免会碰钉子,为周围所不容。凡事精明圆滑点,人际关系自然就好相处。

    不难发现,世上有所建树者,大凡都有股糊涂劲儿,古今中外不乏其例。郑板桥、曹雪芹如此,布鲁涅列斯奇、居里夫人也是如此。

    1401年,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青铜门扉雕刻大赛,雕刻家布鲁涅列斯奇失败了,对此他甘拜下风,并不耿耿于怀,并转而研究起双壳结构圆形屋顶,后来成为一名杰出的建筑学家。居里夫人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有人制造出一些耸人听闻的谣言。开始时,居里夫人痛不欲生,后来她镇静下来装作“糊涂”,不予反击,反以埋头科学事业来粉碎妒才小人的诡计。第二次诺贝尔奖的获得使居里夫人再一次驰名全球,此时,那些诽谤她的人也感到十分惭愧,有的甚至还请求居里夫人宽恕。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意味着你要学会“割舍”,这样看来,“糊涂”不再是愚蠢,而是一种豁达,一种“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潇洒。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不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首先,为人处世,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糊涂是一种智慧。为人处世,小事糊涂大事明白,斤斤计较不可取。受点委屈,该忍就忍,大肚能容天下事,得饶人处且饶人。

    在工作中,有时候,用“糊涂”可化解同事间的矛盾;有时候,巧给同事留面子,也是给自己留面子;有时候,面对办公室的流言要装糊涂,这糊涂当然不是真糊涂;有时候,作为一个公司的管理者,要学会顺从客观,无为而治。

    要知道,学会让人一步是礼仪;学会说“谎”是善意;酒喝半醉是风度;低头弯腰是自我保护。面对别人的敌意要漠然,要懂得外圆内方是一种境界。毕竟,宽容他人是善待自己的好方法,所以,请他人办事要能屈能伸;面对诱惑,要学会拒绝。凡事学会察言观色,打好圆场,要做到忠言顺耳讲,将恭维话说到心坎里。

    其次,谈情说爱,需要睁一眼闭一只眼。

    有人说:“恋爱时要睁大双眼找对方的毛病,结婚后则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男女双方在婚前为取悦对方,凡事会做到尽善尽美,不过,只要两人真诚地交往一段时间,对方的优缺点还是不难被发现的。所以,婚前婚后让人产生落差感,应该说是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发生了转移。生活是现实的,爱情是存在的,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勺子总会碰锅沿,两个人在一起发生磕磕绊绊时,就不要太较真了。“清官难断家务事”的话自古有之,如果非得弄个清清楚楚,最后只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两败俱伤。

    俗话说,人无完人。当你在选择另一半时,你是选择了他的全部,好的和不足的都是你要的,也都是你要慢慢接受和面对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是麻木的忍让,而是在爱情最脆弱的时候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睿智。当然,这不是不负责任的破罐子破摔,它实在是彼此谅解和宽容的更高层次的爱。

    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有太多打了一辈子、斗了一辈子可仍然还得待在一个屋檐下的男男女女。在两个人的世界里,谁赢了谁,都是个输。与其纠缠不清,不如难得糊涂,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就像一只瓷碗,虽然它有裂纹有瑕疵,但这并不影响你拿它来喝水吃饭。两个人在一起是要风雨同舟的,而不是找毛病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爱情的路上便会风光无限。

    要明白,世间万物都有其昏暗的一面,所以,我们要睁开眼睛逡视世界美丽,闭着眼睛抹去世间无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凡事以平常之心坦然处之,这样就能让我们远离烦恼,避免冲突,与人更好地相处。

    巧妙掩饰,不让对方摸清底细

    在现实生活中,不乏才高八斗之人。但即使能耐再高,也不可全部显露出来,尤其是在与对手对峙时,更应该学会隐而不发,为自己留一手,让对手捉摸不透你的深浅。

    拿作战为例,尽一切努力掩饰自己的虚实,而千方百计了解敌方的虚实,是谋略制胜的前提,两方面缺一不可。这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

    曾国藩非常重视对己方虚实的掩饰。咸丰九年正月二十二日,曾国藩在给部将张运兰的信中教导说:“兵法最忌‘形见势绌’四字,常宜隐隐约约,虚虚实实,使贼不能尽窥我之底蕴……必须时进时退,时虚时实,时示孱弱,时示强壮,有神龙矫变之状。老湘营者昔日之妙处,全在乎此。”

    也就是说,不能让敌方了解己方的虚实,要让敌人无法看破我方底细。为此,必须变动不测,时而进,时而退,时而示敌以虚,时而示敌以实,时而示弱,时而示强。当自己势单力薄之时,虚虚实实,使敌军摸不清我方的真实力量,不敢轻易下手。当我方处于优势之时,若发动攻势,也须以虚实之变来进行战略部署,了解敌人的实力所在,一鼓作气而歼之。正如曾国藩总结自己的用兵经验时说:老湘营昔日之妙处,全在乎此。可见虚实之变的作用。

    湘军初建之时,人数仅有数千,而太平军动辄上万,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曾国藩充分发挥了避实击虚的战术,掩饰住自己的底细,从而逐渐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斗争中不断强大,最终从根本上扭转了局面。

    也许你也听说过,在中国旧时的店铺里,店面是不陈列贵重货物的。店主总是把它们收藏起来,只有遇到有钱又识货的人,才告诉他们好东西在里面。倘若随便将上等商品摆放在明面上,岂有贼不惦记之理。

    不仅是商品,人的才能也是如此。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才华出众而喜欢自我炫耀的人,会招致别人的反感,吃大亏而不自知。在这个世界上,才能高的人有很多,但有“心机”的人却不多。同样一部《三国演义》,死于曹操手下的才高八斗之士数不胜数,如孔融、祢衡之流,皆因他们不善于隐藏自己才命丧黄泉。所以,无论才能有多高,都要善于隐匿。不难发现,自古成大事者都谨小慎微,“心机”胜人一筹,善于巧妙掩饰,隐藏自己,能以静伏动。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当时刘备落难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诚地接待了刘备。刘备住在许都,在衣带诏签名后,为防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此迷惑曹操,放松对自己的注意。

    一天,曹操约刘备入府饮酒,谈起以龙状人,议起谁为世之英雄。刘备点遍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均被曹操一一贬低。曹操指出英雄的标准——“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问:“谁人当之?”曹操说,只有刘备与他才是。曹操独具慧眼,正好说到刘备的志向。刘备被曹操点破是英雄后,吓得把匙箸也丢落在地上。恰好当时大雨将到,雷声大作。刘备从容地俯拾匙箸,并说:“一震之感,乃至于此。”巧妙地将自己的慌乱掩饰过去,也避免了一场劫数。

    在生活中,有如下方法常用来掩饰自己,避免让对方摸清底细:

    不懂装懂,以不屑回答掩饰不能回答;

    用发火代替伤心,以另一种感情掩饰内心的悲痛;

    不把吃惊表现在脸上,以镇静的表情显示见识广阔;

    不会用的东西先别问,先看别人用,看会后别人会以为你本来就会;

    用模棱两可的话预测,把什么结果都包含在内;

    用微笑代替评价,避免打击对方,当然还有正话反说;

    及时转移话题,语气要幽默轻松,避免场面发展到不可挽回;

    ……

    总之,做人应如一潭秋水,不能一眼见底,要深藏不露,这样才能使对手捉摸不透,避免他人的算计。

    主动示弱,保存自身实力

    人们常常善于示威、示强,以显示自己的强大。殊不知,显示强大不一定强大,反而会使自己致命的“短处”暴露无遗。这种人尽管能得一时之利,却难以成为最终的成功者。而示弱则可以减少乃至消除不满或嫉妒,放松对手的警惕,在不利的条件下保存自身实力。

    有这样一则寓言:从前,有一条大河,河水波涛汹涌。河上有一座独木桥,桥很窄,仅用一根圆木搭成。有一天,两只小山羊分别从河两岸走上桥,到了桥中间,两只山羊相遇了。但因桥面太窄,谁也无法通过,而这两只山羊谁也不肯退让。结果,两只山羊在桥上用角顶撞起来。双方互不示弱,拼死相抵,最终双双跌落桥下被河水吞没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主动示弱,可以让我们成为真正的赢家。

    动物学家考证,早在几亿年前,蜥蜴原是恐龙的同类,但是体积相差悬殊,地位也完全不同,那时,整个地球的主宰就是恐龙。可是到如今,恐龙灭绝了,而蜥蜴却一直存活了下来。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恐龙的体积过于庞大,不便保护自己,所以被自然界所淘汰;而蜥蜴小巧灵活,虽然很纤弱,却便于隐蔽自己,从而得以在大自然的优胜劣汰中存活下来。

    美国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调查:一名彪形大汉在拥挤的马路上横穿而过,愿意给他让路的车辆很少,而一个老弱病残者过马路,大家都会给他让路。希望为他人所关心注意,可以说是人类最大的需要。因为我们自婴儿时期起就发现了一个事实:我们的需要都是在有人注意的情况下获得满足的。因为“有人注意”,就形成了“将获得满足”的符号。示弱能引起别人的关注,从而给予更多的爱怜。弱强两者,有时候收到的效果相反。弱,反而赢了强者,强,反而处在弱势。

    每个人都有这种体会,拳击时,先把拳头缩回来再伸出去,拳头才有力度,缩的幅度越大,出击的力量也越强。一个人的示弱,也可以看成是缩回拳头的过程,它的目的是为了在关键时刻把生命的那只掌头伸得虎虎生威。

    不可否认,很多时候,示弱也是保存实力最终赢得机会的最好方式。

    项羽听了范增的建议,想利用鸿门宴除去刘邦。由于项氏家族中的项伯与张良关系好,项伯把这一消息透露给张良,张良出主意要刘邦笼络项伯,为项伯祝寿,而且还与其联姻。

    当时,军事实力最大的起义军是项羽的军队。项羽在灭亡秦后封赏其他诸侯王,自比前朝周天子——西楚霸王是最大的王,其他的王是下属关系。在项王心中,他与诸侯王的关系是君与臣。同时,刘邦要张良收买项羽阵营的其他将领。这像勾践卧薪尝胆一样,是示弱,保存实力之计。在鸿门宴上,刘邦在张良等人的帮助下,逃脱了危险的境地。

    一位文豪在谈及自己当年的遭遇时曾说:“我的处事态度像棉花,受到挤压就收缩,外部挤压一消失,棉花就会恢复原来的形状。棉花的与众不同,在于弹性。”

    所以说,我们在逆境中要学会主动示弱,而不是与不可战胜的困难不自量力地逞能。这样,才能尽可能多地保存实力,为自己的东山再起争取空间和时间,从而反败为胜。

    学会用糊涂来化解尴尬

    有时候,话说得直白,会让人无地自容。而假装糊涂,把大家都认为是这样的意思故意说成另外一种意思,常常能很好地化解尴尬。

    据说,一个女学生去一位老教授家请教几个问题。当轻轻推开虚掩的门时,她看到令她尊敬的颇有才学的老教授正在拥吻着本班的一个女同学,她顿时目瞪口呆。看到她的意外出现,教授的手像触电一样一下子猛然松开,垂落,脸色惨白。她进退两难。瞬间灵光一闪,她坦然地走了进去,站在教授面前,一脸笑容地说道:“教授,我们都是您的学生,您可不能偏心哟,您也吻我一下好吗?”教授马上清醒过来。他轻轻地拥抱并吻了一下她的额头。那一刻,她看见教授的眼里有湿润的东西在闪亮。

    许多年过去了,教授依然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和良好的口碑。他更加勤奋地研究和著述,并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

    为人师表,品行是非常重要的,何况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如果该女生选择抽身离开的话,老教授一定会感到特别尴尬,因为学生知道了他的丑事。然后,为了保持自己的声誉,他很可能离开这个学校。然而,一句充满智慧的话,拯救了一个人的家庭和学术生命。

    由此可见,在与人交流时使用糊涂语言的重要性。同时,这样做还能够给人台阶下,使双方都皆大欢喜。

    广州有一家著名的大酒店。一天,一位外宾在吃完了最后一道菜以后,将一双制作精美的景泰蓝筷子放进了自己的提包。

    服务员将这件事告诉了值班经理。值班经理说:“你得想一个办法,使我们既不受损失,也不让对方太难堪。”服务员听了,觉得这件事情太难了,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最后,只好决定自己拿出钱来赔。值班经理看出了她的为难,就从柜子里取出一个精美的绸面小匣子说:“这个小匣子是专门用来装这种筷子的。”然后,说出了一个方法。女服务员顿时喜上眉梢,连声说:“太妙了。”

    只见这位服务员亲切地走到那名外宾的身边,礼貌地用流利的英语说:“先生,我们发现您在用餐的时候,对我国的景泰蓝筷子特别感兴趣。非常感谢您对中国精美工艺品的赏识。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经过值班经理的批准,我代表我们酒店,将一双制作精美并且经过严格消毒的景泰蓝筷子送给您,这是装筷子的小匣子,请您收下。并且我们将按照酒店的规定,以‘优惠价格’记在您的账上,您看可以吗?”

    外宾听了这番非常有礼貌的话,当然明白了其中的弦外之音。在表达了谢意之后,说:“真是不好意思,我刚才多喝了几杯,头脑有点发晕,居然将筷子放进包里去了。”他自己也趁机下了台阶。

    “没有关系,先生,我们知道您确实喜欢,但是根据酒店的规则,筷子应该经过严格的消毒和包装以后,才能送到朋友手中。”

    “既然是这样,那么,我就以旧换新嘛。”外宾顺势从包里取出了筷子放在餐桌上,大家同时笑了起来,好像是在做一次平常的交谈,根本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随后,外宾愉快地接过了服务员递过来的小匣子,不失风度地向付款处走去。

    如果服务员采取直接要回的方法,必然会使对方十分尴尬。而和善地旁敲侧击,对方通常都能够心领神会,借机了事而又不失面子,这就是装糊涂中的大智慧。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有一次,一家旅馆招聘侍者,前来应聘的人很多。老板想考考他们:“有一天当你走进客人的房间,发现一女子正在裸浴。你应该怎么办?”

    众人都抢着回答,有的说:“对不起小姐,我不是故意的。”

    有的说:“小姐,我什么都没有看见。”老板听后不停地摇头,这时一个小伙子走上前说:“对不起,对不起先生。”结果他被录用了。

    这个小伙子故意装糊涂,明知对方为女士,却称其为先生,使双方都从尴尬中解脱了出来,同时也得到了老板的赏识,真可谓机变有术。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能碰到一些不能回答但又不能不回答的事情,这时候同样可以巧妙地使用糊涂语言进行对答:

    著名的足球运动员迪戈·马拉多纳在1986年的世界杯上和英格兰球队相遇时打入的第一球是“颇有争议的手球”。据说墨西哥一位记者曾拍下了“用手拍球”的镜头。

    后来,有一位记者问他,那个球是手球还是头球时,他机敏地回答:“手球一半是迪戈的,头球一半是马拉多纳的。”马拉多纳的回答故意装糊涂,但是却颇具心计——倘若他直言不讳地承认“确实如此”,那么无疑等于是承认了这场比赛的不公正性,但如果不承认又有失足球明星的风度。这妙不可言的“一半”与“一半”,等于既承认了球是手臂撞入的,颇有明人不做暗事的大将气概,又在规则上肯定了裁判的权威,具有君子之风。

    在日常生活中,糊涂语言有着广泛的应用。当碰到一些很尴尬的情景时,您不妨也装傻充愣一回,把话说得含糊一点,也许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以“愚”应“智”,不失为妙计

    以不聪明的人对付聪明的人,以愚人困惑智人,可谓为人处世的绝妙手段。历史上,宋太祖选押运使的故事便是典例。

    相传北宋初年,南唐还没有纳入宋的版图,但此时南唐后主李煜已经向北宋称臣,每年要向北宋纳贡。有一年,南唐派使者前来纳贡,派遣的使者是江南最有学问的文士徐弘。按照惯例,北宋政府要派官员做押运使,接受贡品。但是满朝文臣都自认为才学不及徐弘,怕丢了大宋的面子,被南唐使者耻笑,因而没有人敢前去做押运使。宋太祖突发奇想,便很随意地派一个目不识丁的侍者前去做押运使。满朝文臣都大吃一惊,连宰相也不解其中的奥秘。

    但既然是皇帝亲自下的圣旨,且时间紧迫,只得催促那个侍者赶快动身。侍者来到长江边,与南唐使者相见。一上船,徐弘便滔滔不绝地谈古论今,词锋锐利。那些有学问的陪同人员交口称赞,而那个目不识丁的侍者却根本就听不懂对方在说些什么,所以也就无言以对,出于礼貌,只能点头称是。

    徐弘不想在宋的使者面前丢南唐的面子,更不了解对方的深浅。看到对方不说话,心里越发没底,只是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北宋侍者还是出于礼貌,频频点头称是。一连几天,对方从不辩论,只是徐弘一个人唱独角戏,只说得口干舌燥,疲惫不堪。时间久了,徐弘便觉得没趣了,也只好停了下来,再也不吭声了,悻悻地随殿侍来到京城。

    以愚应智,智者无计可施,真乃处事之妙法也。无独有偶,现代的谈判桌上,这一招也有奇效。

    在一般人眼里,优秀的推销员都是那些口若悬河、反应灵敏、精明干练的强者,其实并不尽然。有时,那些看起来“傻笨愚呆”、“口舌笨拙”、“一问三不知”的推销员,却屡屡在谈判桌上获胜。原来,他们采用了“装愚示傻”的谋略,即故意摆出一种“什么都不明白”的愚者姿态,让强硬的对手“英雄无用武之地”。

    谈判界津津乐道的一件日美商界谈判实例,就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种方法。

    一次,日本某公司选派了三名代表同美国一家公司谈判。在谈判前,日方了解到美国这家公司的谈判代表不仅思维敏捷,能言善辩,而且还准备了充足的资料。显而易见,要硬对硬、强对强,取胜的把握不大,于是,他们决定使用“装愚示傻“法来向美国人谈判。

    早八点,美日双方正式开始谈判。果然不出日本人所料,美方开局就控制了局面。他们利用屏幕向日方详细地介绍了公司的产品,并信心十足地表示,他们开价合情合理,品质优良超群。这一演示、介绍过程整整持续了两个半小时。在此期间,三位日本代表一直静静地坐在谈判桌旁,一言不发。美方主谈以为日本人为他们的介绍所吸引,很是高兴,便充满自信地问日方代表说:

    “你们认为我们所谈的如何?”

    谁知,一位日方代表礼貌地笑了笑,回答说:“我们不明白。”

    这话不亚于晴空霹雳,美方主谈的脸上顿时失去了笑容:“你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你们不明白什么?”

    另一位日方代表也面带微笑地回答:“所有的一切我们都不明白。”

    美方主谈觉得肝部隐稳作痛,但他还是强作镇定地问:“你们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明白的?”

    第三位日方代表慢条斯理地答道:“从你将会议室的灯关了之后开始的。”

    美国人都傻眼了。主谈无奈而焦虑地问:“那你们希望我们怎么办?”

    三位日方代表异口同声地回答:“希望你们再介绍一遍。”

    美国人彻底泄气了,因为他们实在没有最初的热诚和信心,去重复一次两个半小时的推销性介绍。再说,即使他们硬着头皮这样做,谁又能保证日方不故伎重演呢?

    结果,精明强干、准确充分的美国人败在了“什么都不懂”的日本人手下——要价被压到了最低码。

    可以说,装愚示傻法是对付强硬谈判对手的有效武器。试想,当你和一位根本听不懂你在说些什么的人交涉时,即使你有再广博的学问、再丰富的资料、再严谨的逻辑、再高深的理论、再精辟的见解、再锋利的辩词,又有什么作用呢?这好比一个人运足了气挥拳朝你打来,你不仅不还手,还后退走开,对方的尴尬可想而知,肯定比自己挨一巴掌还难受。

    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当遇到强劲的对手时,不要胆怯,也无须忧虑,采用“装傻战术”,一愚到底,不失为一条妙计。

    即使猜透对方心理,也别轻易说出

    有道是,观棋不语真君子。下棋也好,打牌也好,局中的各方正在较劲,猛然间一方想出一步妙手,某个旁观者也看出了其中的奥妙,忍不住惊叹“太棒了”。出招的一方郁闷自己的妙计被揭穿,本来蒙在鼓里的那一方却没觉得旁观者是帮了自己,反而觉得自己的智力被鄙视了,心中也郁闷起来。这位旁观者把两方都得罪了,却还为猜透了别人的心理而沾沾自喜。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总以为自己明白别人在想什么,到处宣扬自己的“见解”,却不知得罪了多少人,错失了多少机会。事实上,如果能够把想法放在心里,为人处世也许就会更轻松了。

    木材厂有一个干练的办事员。有天早上,他办公室的电话铃响了,一个人急躁不安地在电话里通知他说,木材厂运去的一车木材都不合格,他们已停止卸货,要求木材厂立即把货从他们的货场运回去。原来,在木材卸下四分之一时,他们的木材审察员报告说这批木材低于标准50%,鉴于这种情况,他们拒绝接受木材。

    办事员立刻动身向那家工厂赶去,一路上想着怎样才能最妥当地应付这种局面。通常,在这种情况下,他一定会找来判别木材档次的标准规格据理力争,根据自己做了多年木材审察员的经验与知识,力图使对方相信这些木材达到了标准,错的是对方。然而这次,他决定改变做法,打算用婉转的方式解决问题。

    办事员赶到场地,看见对方的采购员和审察员一副揶揄神态,摆开架势准备吵架。办事员陪他们一起走到卸了一部分的货车旁,询问他们是否可以继续卸货,这样办事员可以看一下情况到底怎样。办事员还让审察员把要退的木材堆在一边,把好的堆在另一边,说是这样拉回去方便。

    看了一会儿,办事员就发现,原来是对方审察得过分严格,标准没有拿准。因为这种木材是白松,而审察员对硬木很内行,却不懂白松木。白松木恰好是办事员的专长。不过,办事员一点也没有表示反对,而是一边观察,一边问几个问题。办事员提问时显得非常友好、合作,并告诉他说他们完全有权把不合格的木材挑出来。这样一来,审察员变得热情起来,最初的紧张开始消除。渐渐地,审察员整个态度都变了,他终于承认自己对白松毫无经验,开始对每一块木料重新审察并虚心征求办事员的看法,最终发现木材完全没有质量问题。

    最后,他们收下了全部木材,办事员拿到了全部的价款。

    凡事不要轻易说出,可以使工作与生活更加顺利。而有一些人往往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情绪,也不管时间场合,对象是否适当,更不理会讲话的后果,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而且,说出话来不讲究方式方法,往往是采取最直接的表达方式,甚至不乏尖锐刻薄。这样的直率最容易得罪人,往往使对方十分尴尬,使自己招人记恨,陷入孤立的状态。其实,只要动动脑筋,换个思路,也许不说出来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60年代初期,某一外国贵宾来我国访问,我国为他举办了盛大的招待宴会。宴会上使用的酒杯是一套极其珍贵的九龙杯,其形古朴苍劲、玲珑剔透,特别是龙门口上那颗光耀夺目的明珠更是巧夺天工。有人被这精美而又珍贵的艺术品深深吸引住了,拿在手上仔细欣赏,赞不绝口。也许是由于饮酒过多,他竟将一只九龙杯有意无意地顺手装进了自己随身携带的公文包。我方陪同人员见状后,觉得直接索要不太礼貌,甚至还会影响到两国的关系。眼见客人夹起公文包兴冲冲地离去,心里焦急万分。

    陪同人员将这一情况向当时正在视察工作的周恩来总理做了汇报。周总理听后指示道:“九龙杯是我国的稀世珍宝,一套36只,缺一只岂不可惜?不要就这样让他轻易拿走,当然追回也应采取最为合适的办法。”当周恩来得知这位贵宾将要去观看魔术表演时,思忖片刻,心生一计,便把有关人员叫来,如此这般地吩咐了一番。

    晚上,明亮的表演大厅里热闹非凡,精彩的魔术表演令观众如痴如醉。特别是那位贵宾,被中国演员精湛的技艺所折服,一个劲儿地热情鼓掌。台上表演正是高潮,只见一位魔术师轻步走上舞台,很是潇洒地将三只杯子摆放在一张桌子上。观众定睛一看,原来是奇光耀眼的九龙杯。再看魔术师举起手枪,朝九龙杯扣动扳机。随着一声枪响,转眼间,那三只九龙杯只剩下了两只,另一只不知去向,观众们兴趣热烈,既为魔术师的技艺叹服,又都在讨论:那只九龙杯变到哪里去了?

    这时,魔术师对观众们说道:“观众朋友们,那只杯子刚才被我一枪打进了坐在前排的那位客人的皮包里了。”说完,便轻步走下台来,对那位贵客欠身道:“先生,能打开您的包吗?”贵客明知是计,但不好作声,便从包里将九龙杯取了出来。当他看到满场的观众都在热烈鼓掌时,也笑了起来。珍贵的九龙被就这么被留了下来。

    在现实生活中,“心直口快”也许是一种美德,然而因言语不当而产生矛盾又确实不合适。在很多时候,“心直”固然可嘉,但“口快”却未必值得称道。如果我们能够区别不同情况,该直说的时候直说,该婉言的时候则婉言,那就不但可以消除许多不必要的烦恼,而且还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增进友谊和团结。所以古人有云: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