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关注自己的利益
人不一定都是唯利是图的,但是每个人都会关注自己的利益,都不希望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很多时候这种趋利性会引发激烈的竞争,会使你和其他人之间产生矛盾。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换一种方式、换一个角度,那么或许可以将这种竞争和冲突转化为合作,比如说在确保自身利益的时候,要懂得适当维护别人的利益,有必要的话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满足别人。
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生存策略,可以有效缓解利益冲突。其实我们往往只关注自身的利益,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安安稳稳地获得这些利益,但忽视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别人实际上也只关注自己的利益,正因为这样,才会导致比较明显的利益冲突。而很多时候,竞争所带来的成本和代价很大,这会让你的利益所得大打折扣。但是如果我们愿意退让一步,愿意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想问题,尽可能地了解对方的想法,尽可能满足对方的需求,那么实际上对方也会想办法来满足你的需求,这就是一种利益的合作关系。
美国有家公司,每次盈利之后都会给那些经销商、供销商让利,很多人觉得很奇怪,那些代理商和经销商原本就得到了很多利益,公司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但是公司的负责人却说:“我们常常只在乎自己挣了多少钱,但是从来没有想过经销商们挣了多少,但事实上这些人才是为我们开拓市场的主力军,没有经销商和代理商,我们的经济利益会受到很大的制约。”而正是因为懂得让利于人,懂得关注他人的利益,才使得越来越多的经销商、代理商愿意和这家公司合作。
萨姆·沃尔顿也是一个懂得维护他人利益的人,是沃尔玛零售超市的创始人,而他之所以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就在于他不是一个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商人。在老萨姆看来,顾客最希望获得的是廉价实惠的商品,因此超市应该尽可能地为顾客让利,要尽量保持低价,以此来维护顾客的利益。可是低价同样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产品的进价成本会被压低,而这间接损害了供货商和制造商的利益和积极性。
有很多人曾经质疑老萨姆是个冷血的资本家,认为他只懂得迫害制造商们的利益,但是你可以问问那些制造商,他们是否觉得自己受到了迫害。事实上沃尔玛的“天天低价”让制造商们有苦难言,但是有句流行语说出了他们的心声:“制造商所能做的第二件糟糕的事是与沃尔玛签约,那么什么才是最糟糕的事呢?不签。”其实老萨姆并没有罔顾制造商的利益,而是让制造商选择了薄利多销的方法,这样实际上拓宽了制造商的销路,增加了他们的利益。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囚徒困境”,当几个嫌疑犯被警察抓住的时候,警察为了套到更多的犯罪证据,肯定会对他们分别进行审讯。这时候,囚徒们就会面临艰难的选择,如果只顾自己而招供出同伙,那么就能够获得减刑的机会,甚至是将功赎罪。如果和同伙合作,拒不承认,那么很可能无罪释放,但是他们又担心自己不承认,而同伙中有人承认了,这样就会害了自己。为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让自己承担更小的风险,嫌疑犯们很可能会背叛其他的成员,这种相互背叛会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但事实上如果嫌疑犯们不那么自私,不仅仅只看到自己的利益,而更多地为别人考虑,那么彼此之间可能会亲密协作,逃脱牢狱之灾。
其实,在博弈论中往往存在三种博弈情况,第一种是零和博弈,零和博弈的双方最终的利益所得相加起来是零,一方会盈利,而另一方则吃亏;第二种是负和博弈,在这种博弈结果中,博弈双方的利益所得为负数,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博弈双方实力接近,但一直坚持互相对抗,最终导致两败俱伤;第三种则是正和博弈,博弈双方的利益所得均为正数,也就是常说的双赢,彼此双方都能够有利可图,一般来说,正和博弈都是合作后的结果,而这是最高境界的博弈手段。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进行一些正和博弈,而正和博弈的关键就是减少冲突,尽量争取和他人多进行合作,寻求共同的利益,这样才能保证双方都可以有所收获。而为了促成合作,你需要懂得先满足别人的利益,要懂得给予对方足够的好处,这样才能赢得对方的信任和接受,对方这时候也愿意站在你的角度想问题,也愿意为你的利益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
小说家莫泊桑曾经打过一个很有趣的比方:“如果你想要在餐桌上吃一块肉,那么先把这块肉让给别人,在你大方的推让下,相信没有多少人敢吃肉了,而这块肉最终还是会回到你的碗里。即便对方吃了这块肉,下一次,会有更大更多的肉送到你碗里。”这就是以退为进的方法,其实也是一种情感上的合作,你愿意让利于人,对方自然会亲近于你,最终也会为你创造利益。
谁都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你不妨利用这个人性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曾经说过:“我们之所以常常把谈话搞砸,是因为我们不曾考虑过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所以只用一种惯用的模式去挑起话题。我们之所以常常把谈话搞砸,又是因为我们不曾考虑过人与人之间的共性——每个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其实想要把握人心,想要赢得别人的关注、认可和信任,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迎合对方,而迎合的关键就在于寻找对方的兴趣点,然后以这个兴趣点为突破口,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喜好效应,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总是会有意无意保持关注,而当别人提起这样的话题时,他会主动关注甚至接近引起话题的那个人。喜好效应其实揭示了一个最朴实易懂的道理:想要钓到什么样的大鱼,就要先知道这些大鱼最喜欢吃什么样的饵料。因此我们平时在与别人尤其是那些不很熟识的人交往时,如果想要更接近对方,那么就应该积极迎合对方的兴趣爱好,只要抓住了别人的兴趣点,就能够抓住和对方进一步拉近距离的机会。
杰克·韦尔奇在接任通用公司的总裁后,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人才严重匮乏,为此他经常四处招人,而为了显示公司的诚意,他有时不得不屈尊降贵,主动登门拜访。有一次,韦尔奇听说一位德国工程师对汽车很有研究,而且技术能力出众,是个非常难得的人才,他决定将这个人招到公司里来。可是很多人都说这个工程师性格古怪,不愿意见人,和别人的关系一直处得很僵,正因为这样他曾经被数家公司辞退,现在他更是不愿意去公司上班了。
大家都觉得通用公司招聘这样的人有些冒险,也许这个人会把工作搞砸,还会把工作氛围搞砸。重要的是,谁也没有多少把握去劝说他进入通用公司上班。韦尔奇没有多做什么思考,他坚定地认为对方是个人才,于是准备亲自去聘请对方。而在前往德国工程师家里之前,韦尔奇让人调来了德国工程师全部的资料,他非常仔细地查看了一整晚,这时才知道原来对方是一个引擎研究的天才,他对引擎的迷恋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
了解了这一点后,韦尔奇第二天直接登门拜访,而且还带去了最新的一本有关汽车引擎的书籍,他没有主动透露自己的身份,而是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求教者,向这位怪异的工程师请教引擎方面的问题。没想到传言中的不善于和人打交道的工程师聊到引擎的话题时,显得非常热情和激动,两个人就那样一直滔滔不绝地聊下去。工程师非常喜欢这本书,也喜欢韦尔奇提出的各种问题,当然他也指出了书上的很多错误,并非常贴心地询问韦尔奇是否听明白了。
在闲聊中,韦尔奇一直认真听讲,觉得自己真的是眼界大开,对方在引擎方面的才能实在让人惊叹。当然更重要的是,两个人在四个小时的谈话中很快成为了好朋友,韦尔奇最终自报家门,并郑重地邀请对方加入自己的团队,德国工程师则很欣然地接受了通用公司的聘用。
回到公司后,韦尔奇的助手非常不解,他觉得韦尔奇贵为通用公司的老总,没有任何必要这样去迁就对方,也没有必要说那么多。这个时候韦尔奇笑着说:“比起我那微不足道的尊严,我更需要他的信任和技术,而很显然,我得先懂得迎合他的兴趣才行。”
都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两个没有共同语言的人往往聊不到一块去。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别人很难相处,觉得自己完全忍受不了对方怪异的举动,觉得对方对自己似乎有成见,总是显得很冷淡。但事实上,这个世界并没有太多难以相处的人,也没有谁是完全不能相处的,只是我们没有找到相处的方法而已,只是我们还没有掌握相关的技巧而已。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有自己真正在乎的东西,他对你或者对外界比较冷淡和排斥,只是因为你的话题不具有吸引力,我们只要找到他们感兴趣的东西,那么对方就一定会愿意更加接近你。
那么如何才能了解对方的兴趣所在呢?最常见的方法就是事先做好调查工作,尽可能收集和掌握对方的信息,从而更加准确和完善地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另外,我们平时在和对方的交谈和接触中,要善于察言观色,通过对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来窥测对方到底在想些什么,看看对方最喜欢做什么事,最喜欢谈论什么话题。经过观察,我们可以知道对方的兴趣点是什么,对方的倾向性是什么。
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善于从别人的立场看问题,那么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在想些什么,了解对方喜欢的东西是什么,这样就可以结交他人,就可以更顺利地走进别人的生活圈。如果你只看重自我,只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他人,以老套的方式结交他人,那么很可能会在人际交往中四处碰壁。
真诚不一定是指责别人的缺点,而一定不恭维别人的缺点
我们常常说做人应该真诚一些,要敢于说真话、说实话,但是很多时候、很多场合是不适合实话实说的,尤其是当别人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们没有必要去过多地指责和批评,为了顾及他人的情感,我们偶尔不得不说一些好听的话,不得不帮助对方掩饰那些缺点,其实这也是一种善意的真诚。
说起善意,也许很多人会发生误解,认为当别人犯错或者存在重大缺点的时候,如果可以恭维对方,那也是一种善意,而且还能够更好地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可以说这甚至都不能算是真诚。真诚是一种心态,尽管有时候,我们需要适当地掩饰和隐藏自己的情感,需要懂得克制自己的行为,但那只是感情上的一种同情,这里面有一个限度,有一个基本的原则,也就是说我们要尊重事件的真实性。你可以不去指责,不去揭露,但是不能颠倒是非黑白,在你心里永远都要有一杆秤。
恭维别人的缺点虽然也是一种示好的表现,但这是一种谄媚的行为,不批评并不意味着你认可这种行为,不批评也不意味着你愿意支持这样的行为,它和主动谄媚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当你认为别人的缺点是优点,当你认为别人犯下的错误是好事时,实际上完全改变和歪曲了事件的本来面目。比如你某一天发现领导犯了错,可是为了维护领导的权威,你没有指出任何不妥之处,但是在心里你并不认可领导的做法,这并不能证明你不够真诚。但是如果你睁着眼说瞎话,将老板犯下的错误说得天花乱坠,刻意进行美化,那么就完全不是一种真诚的表现。
可以说真诚的前提是尊重事实,是为人处世的一种友好态度,它不一定非要让你说出真话实话,但是一定不会让你睁着眼说瞎话、混淆视听。这样的人办事非常有原则,而且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拿捏得特别得当,他能够保持自己的个性和原则,能够不被外力所左右,能够真正赢得别人的尊重。
唐伟科在美国一家公司上班的时候,非常受欢迎,因为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好脾气的家伙,每次面对他人都会露出真诚的笑脸,这在尔虞我诈的环境中显得尤为可贵。公司的老板也认为唐伟科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好人,他每次都亲切地称这个中国员工为“唐”。
老板更为看重的是唐的真诚,他了解中国人的中庸之道,知道中国人不像外国人那样喜欢直接说出来,尤其是当别人犯了错时,中国人更喜欢选择用沉默来回应。当然老板认为唐是一个非常有原则的人,尽管唐很少对别人说三道四,任何人犯了错,他都不会多说一句话,但是他也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巴结和奉承别人的错误。
比如说老板也知道自己脾气向来很急,经常动不动就骂人,很多员工都害怕他,但是没人敢讲出来,有时候即便他说错话了,也没有人进行反驳。可是每次他和别人说起自己的这个缺点时,大家都会恭维他,认为他是一个有气魄的人,认为他很有主见,而且办事能力很强,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好领导。对于这些话,老板知道并非是员工们的真实想法,大家只不过是为了奉承他、讨好他而已。但是在这些人当中,只有唐从来没有说过类似的话,他甚至很少赞美老板。
老板曾经说过:“唐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家伙,你不用担心自己的愚蠢行为会激怒他,但是有时候他的沉默又给你的虚荣心泼了一盆醒酒水,在他面前,你才能够很好地检验自己的缺点。”正因为如此,老板非常看重唐,让他担任人事部的经理,因为他觉得一个很有原则也很真诚的人是足以处理好人际关系的。
中国很早就有指鹿为马的故事,相传赵高为了测试众人是否顺从他,于是就让人准备了一只鹿送给秦二世,并说这是一匹马,结果大家明知道赵高的说法是错的,仍然奉承说这是一匹马。这样的现象在官场、职场和其他交际场合中非常常见,生活中总是会出现一些说话不真诚的人,总是有人喜欢奉承别人的错误和缺点,为的就是能够保护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都担心自己会得罪别人,为了赢得别人的信任,不得不故意说谎,奉承别人,但这种颠三倒四的行为往往让人反感,就是连有缺点的当事人也会觉得你是一个不可靠的人。当年契丹王见到马屁精冯道的时候说:“这个人不可轻信,虽然说话很中听,但实在是一个祸害。”可见大家对那些过于奉承的小人往往是保持戒备心理的,尽管人人都喜欢听好话,但是头脑清醒的聪明人是不会被那些不真诚的奉承话所迷惑的。所以我们平时也要真诚一些,即便你不想得罪人,也不要去美化别人的缺陷,其实尊重事实才是真正在尊重别人。
你能够赢得一场战争,但是赢不了一场争论
有只虫子在被油打湿的墙壁上爬行,可是每次爬到有油的地方,它都会滑下来,接着它又重新爬行,结果一次一次地重复着,但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有个人看到后非常感慨地说:“这只小虫子实在很顽强,哪怕一次次的失败,它也要坚持下去,这种不屈服的精神让人动容。”但是他的朋友却不以为然,他觉得这只虫子很蠢很固执,其实只要换一个方向、换一条路,那么虫子早就爬到墙壁上去了,可是它却偏偏选择那条有油的路,这实在是很固执的表现。结果两个人都认为自己说的才是对的,并喋喋不休地争吵起来。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够尊重自己的意见,能够听从自己的意见,但事实上立场不同、生活背景不同、价值观不同、性格不同、知识水平不同,每个人对于问题的看法是不一样的。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不存在观点完全一致的两个人。过激的人常常认为自己是迫不得已,懦夫则觉得自己的行为只不过是非常谨慎罢了,而守财奴一般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很节俭的人……其实,每个人因为认知上的不同,都对自己的行为有着自认为合理的解释,即使他是完全错误的。
所以我们虽然都有被尊重的权利和渴望,但同时也都有尊重他人的义务,我们需要懂得去尊重别人的话语权和观点,尤其是当我们彼此之间的观点发生冲突的时候,不要试图用争吵来征服对方,因为争吵实际上永远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事实上,没有人愿意在别人面前认错,没有人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犯了错,所以通常是不会屈服于你的强硬表态的。如果你试图用争吵来解决问题,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分歧和矛盾越来越大。
最好的方法还是用平和的态度来解决分歧,其实很多时候,你要懂得用更为温和的方式来说服对方,赢得对方的支持和认可。有个寓言故事说,南风和北风争论谁最强大,双方决定比试一场,它们选中了一个穿着厚厚外套的路人,看看谁先脱掉路人身上的衣服,谁就算赢。结果北风鼓足了劲,使劲吹,路人的衣服被吹得到处乱摆,可是由于风越来越大、气温越来越低,路人反而将衣服裹得更紧了。一段时间之后,北风只能失落地放弃。而温暖的南风则在太阳底下慢慢地吹,让路人感到温暖和慵懒,接着路人很快就脱掉了外套。
事实上,北风的方法很蛮横,就是简单粗暴地在气势上摧毁对方,可是作用力往往是相互的,你的力度越大,对方的反抗反而会越激烈。而南风则更加平和一些,懂得先让路人感到舒服和轻松,这样对方自然会慢慢接受它。我们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也要懂得向南风学习,有时候出现了矛盾和分歧,不要试图用蛮力或者争吵来解决问题,最好还是想办法保持平和心态,让对方慢慢接受你的观点。
毕竟这个世界是个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意见和观点上的分歧是很正常的,我们没有必要只看到自己的观点,没有必要一切都以自己为中心,有时候需要多为别人考虑一下。这样就能够尽量避免出现分歧,能够确保在良好的氛围中解决分歧。那么我们该怎样来处理分歧呢?
首先就要懂得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看问题,因为分歧的出现通常是因为每个人的立场不同造成的,我们想要解决问题,那么就要尝试着用对方的观点来想问题、看问题,这样才会理解对方的想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避免出现冲突。圣诞节到了,有个母亲领着5岁的儿子去逛街,看到街边橱窗里到处都是圣诞礼物,母亲觉得儿子一定会很开心,可是让她不解的是儿子一直哭个不停,这让她很生气,于是对着儿子大喊:“怎么了?要是总哭个没完,圣诞精灵可就不到咱们这儿来啦!”
儿子很委屈地说:“妈妈,我的鞋带开了。”母亲没好气地蹲下来帮他系好了鞋带,这时候母亲突然发现,这里根本没有绚丽的彩灯,没有迷人的橱窗,没有圣诞礼物,也没有装饰丰富的餐桌……那些东西都放得太高了,孩子什么也没看见。落在孩子眼里的,只有粗大的脚印和妇人们低低的裙摆,在那里互相摩擦,碰撞……真是好可怕的情景!母亲在那一刻终于读懂了儿子的眼泪。
第二则要懂得适当做出让步,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会因为某个观点而吵得不可开交,关键在于矛盾双方都互不相让,都想借助争吵来压倒对方,这种进攻的想法和倾向性会导致矛盾升级。如果这时你愿意主动退让一步,那么对方也会识趣地后退一步,这样就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冲突。
第三,要懂得倾听,事实上每个人都想着拥有更多的话语权,都想着如何去完整地表达,但是却很少去想一想自己该如何倾听。倾听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而且倾听也是一个拉近距离、了解和化解分歧所在的一个重要方式。所以,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你想要减少分歧带来的隔膜和伤害,那么最好就是多倾听对方在说些什么,这样你才能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而当你主动倾听的时候,对方也会愿意倾听你的想法,这样一来就可以彼此尊重、彼此信任。
很多人说,一个人可以赢得一场战争,但是却赢不了一场争论,事实就是这样,所以我们想要征服对方,想要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想要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那么最好的办法不是和对方争论,而是更多地了解对方,更多地尊重和退让,这样才能消除分歧带来的负面影响。
你有被利用的价值别人才会喜欢跟你交朋友
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有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当你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别人自然愿意和你接近,自然愿意与你合作,与你成为好朋友,但是一旦你没有利用价值,那么别人反而会刻意疏远你。在很多时候,朋友之间也是存在利益联系的,而交朋友也存在很多的功利性。
当然一说起“利用”和“被利用”,很多人都会非常排斥这样的用词,但实际上生活中到处都存在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我的生活、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工作都离不开这样的关系。你被人利用实际上证明你具备某种价值,而这种价值刚好被人需要,所以别人才会愿意亲近你。别人与你合作,是因为你能够给对方带来收益,因为你身上具备他人所不具备的优势;你在公司里上班,并受到老板的重视,是因为你可以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收益,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相反地,如果你没有什么能力和价值,那么大家都可能会和你保持距离。
很多人也许会认为交朋友应该出自真心,应该如君子之交一样,不掺杂过多的利益,可事实上,我们忽视和曲解了利益的作用,纯洁的友情固然难能可贵,可是如果我们将友情和利益适当捆绑在一起,我们在交友的时候能够加入一些利益因素,这样实际上不是更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吗?我们常常说要当一个有用的人,这样才更容易被社会接纳和认可,而交朋友也是如此,只有增加自己被利用的价值,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结交他人,才能更好地巩固友情。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英国是坚定的同盟军,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有着共同的敌人——希特勒,为了击败德国法西斯,美英两国在各个领域都展开了亲密的合作,在每一个战场都相互协作、配合。不过美英两国的一些将军之间则存在一些分歧和矛盾,尤其是英国的蒙哥马利将军和美国的巴顿将军,这两个人同样都很自负、狂躁、傲慢,不喜欢听取他人的不同意见,所以常常会相互唱反调,以至于蒙哥马利在多个场合都明确无误地表态说自己根本不喜欢巴顿。
但是到了战场上,这两个人就是非常好的合作伙伴和朋友,原因就在于彼此之间具有利用的价值,这两个人的军事策略不太一样,蒙哥马利比较沉稳,喜欢循序渐进,注重防守和进攻的相互协调,而巴顿崇尚进攻。当时蒙哥马利率领的英军在北非战场和德军进行大战,结果在德军的闪电战面前节节败退,这时候,巴顿将军来到了北非战场,号称战争狂人的他开始和德军对攻,加上蒙哥马利的从旁协助,盟军最终赢得了胜利。
后来,巴顿将军对别人说:“尽管我知道那个该死的英国佬不喜欢我,而我显然也不喜欢他,但是战场上离开他会给我们带来灾难,所以我还是和他做了朋友。”蒙哥马利向来看巴顿不顺眼,但是后来也服了软:“我一直都搞不清楚美国人派一个喜欢抽烟的小老头来这干什么,但现在结果很明显了,他就是我们最需要的朋友和帮手。”
事实上,朋友关系很多时候都是利益的结合体,正因为你身上具备了价值,才会赢得别人的关注和信任,所以反过来说,如果你想要和别人交朋友,那么首先要让自己成为有用的人,要成为一个有利用价值的人,你只有满足别人潜在的利益需求,别人才会主动对你伸出橄榄枝。有的人想要找到人生中的伯乐,那么首先得让自己变成一匹千里马,比如你想要成为明星,想要成为别人追捧的对象,想要和那些大人物结交关系,那么首先就要有货,要么是高明的演技,要么是不俗的唱功,哪怕是潜规则,至少要有那样的姿色。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别人是很难愿意主动前来结交你的。
我们常常会说:“一个人可怕的不是被人利用,而是连被人利用的价值也没有。”事实就是如此,因为每个人都具有趋利性,我们在与他人交际的时候,肯定会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如果对方没有一丁点的利用价值,不能给自己带来一丁点的好处,那么我们势必会进行忽略。所以如果你想要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想要成为被人争相拉拢和结交的对象,那么一定要满足他人的趋利性和利益诉求,身上要具备能够满足他人欲望的价值。
有人说:“你的价值决定你的交际圈,决定你的朋友数量。”我们可以知道,那些能力出众的人通常都交际广泛、朋友众多,原因就在于这些人能够给别人带来更多的好处,大家跟着他们能够收获更多的利益,所以才会主动结交。其实,我们不应该过于排斥功利性,不要过于反感“利益交往”的策略,有时候以利益来作为相交相识的媒介,是拓展人际关系的一种好方法。
没有十全十美,却有全心全意
很多人在结交他人的时候,喜欢挑三拣四,原因就在于他们总是想找那些最好最完美的人来结交,但是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完人的,没有谁会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人是毫无瑕疵的,我们以这样的高要求、高标准去结交朋友,那么自然是四处碰壁,最后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反而会被他人疏远和排斥。
其实与人相交贵在知心,只要对方和你交心,只要对方能够全心全意地对你好,能够真诚地对待你,这才是最重要的选择标准。比如很多人在恋爱的时候,喜欢选择完美的异性,以为这样婚姻爱情才会幸福,所以对方不仅要有才有钱,长相要非常好,个子要很高,身材要好,而且脾气也要好,但是上帝也不是万能的,他根本没有办法给你造出这么完美的人来,你把眼光放得那么高,最终很可能会成为剩男剩女中的一员。事实上,找一个全心全意爱你的人,找一个全心全意对你好的人,这样才会给你带来幸福。
与爱人相处是这样,与其他人相处也是这样,我们不能用一个完美的标准去要求别人,也不能用一个完美的定义去选择别人。其实,两个人相处只要合得来就行,而在人们心中所谓的合得来,并不是要求对方有多么优秀,有多么的完美,而是一种心,只要对方是真心的,只要对方真心真意地为你付出,那么这段关系就值得拥有和珍惜。
人在潜意识中都会要求别人对自己好,都会要求别人能够善意地对待自己,所以我们应该主动去把握这样的心理,从而做出有效的交际策略,尽可能地收揽人心,赢得对方的信任和尊重。
刘邦在登基称帝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开始想办法诛杀那些有功之臣,但是有一个人却一直能够安安稳稳地活下去,而且还深得刘邦和吕后的信任,这个人就是樊哙。樊哙原先只是一个卖狗肉的人,因为刘邦喜欢吃狗肉,两个人才会相交相识。而在鸿门宴上刘邦身处险境,正是樊哙勇敢地站出来才解救了刘邦。但是刘邦之所以喜欢樊哙,并不是因为他的骁勇善战,也不是他有多么的出色和完美,实际上在众多将领中,樊哙根本就不入流,像韩信就不屑于与樊哙为伍,他觉得樊哙只是一个莽夫。
尽管不够出色,也算不上什么完美的人才,但樊哙却足够忠诚,而且是全心全意地对刘邦好,这让刘邦觉得很踏实,因为樊哙这样的人,你不能要求他做得更好,但是他却能够尽全力做到自己所能做的最大程度,他的忠诚是无可替代的。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类似于樊哙这样的人,他们并不是一个出色的人,也不符合人才的标准,但是却能够尽心尽力帮别人做事,能够全心全意对待别人,所以最后反而更能受到大家的欢迎。
有个叫乔治的年轻人想要去大银行家摩根那里应聘秘书的职位,可是当他前去应聘的时候,才发现自己面临的竞争对手都很强,很多人要么是有多年的工作经验,要么是在其他大公司当过秘书,要么就是具备高学历和高素质,相比之下,乔治显得太普通了。面试的时候,摩根亲自把关,他对每一个应聘者进行提问,问他们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多数人的回答都是:“我自信能够将这份工作做好,我会交出一份让您最满意的答卷。”只有乔治回答说:“我不敢说自己会有多么出色,但我会全心全意做好这份工作的。”
结果摩根意外地看中了乔治,乔治自己也很意外,他问摩根是不是弄错了,那么多完美的人才不选,为什么要看上自己这么普通的一个人呢?摩根笑着说:“既然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我没有办法让他们把工作做到滴水不漏,那么我还不如选择一个对工作全心全意负责的人。”乔治这时候才明白,原来是自己的态度打动了对方。
都说态度决定一切,拥有良好的态度,往往决定了我们所能达到的高度,决定了我们自身的价值。与人交往,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良好的态度,你要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很踏实、很可靠的人,要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愿意全身心对待他人的好伙伴、好帮手,这样对方才愿意和你保持更为亲密的关系,才愿意信任你。
正因为这样,我们在和人交往的时候,不要过于计较对方是不是有什么缺点,也不要太过计较自身的缺陷。其实只要能够辅以真心,只要愿意对彼此负责,只要真诚地相互交往,那么就是值得信赖和结交的朋友,要知道,找一个全心全意对自己好的人比什么都要重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