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越简单越好-说话简单:不吹牛不传言不惹是非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说话对不少人来说是个很大的难题,愈是如此,他们把说话看得比登天还难。确实,不管做什么事情,大多要通过说话来完成。掌握好说话的尺度和分寸,根据不同的对象把话说到位,才能达到圆满办事的目的。

    聪明人的嘴藏在心里,愚蠢人的心摆在嘴上

    沉不住气的人在冷静的人面前最容易失败,因为急躁的心情已经占据了他们的心灵,他们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处境和地位,更不会坐下来认真地思索有效的对策。

    心中有浩然正气,自然使人尊崇,说话有分量;而心中傲气冲天的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自然使人反感,认为此人目空一切,必难成大器,于是对你爱理不理的,倘若惹恼了人家,灾祸可能也就不远了。

    中国有句俗话说:“言多必失。”它的意思是,一个人总是滔滔不绝地说话,说得多了,言语中就自然而然地会暴露出许多问题。例如你对事物的态度,你对事态发展的看法,你今后的打算等等,会从言语中流露出来,被你的对手所了解,从而制定出相应的策略来战胜你。

    另外,一个人有时心情不愉快,讲起话来不免会愤世嫉俗,讲出许多过头的话,招来很多麻烦。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句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大多的灾祸是从自己的言谈中招来的,因而慎言可以少祸。

    言谈的灾祸,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身边的人和事评头论足,这种不考虑后果的高谈阔论,惹怒了上司和同事,就会埋下灾祸的导火线;二是在众人之中鼓唇弄舌,搬弄是非,像长舌妇一样,今天道东家长,明天说西家短,这种缺少修养的言谈,极有可能遭到报复。说话能把握分寸,说得恰到好处,是一种修养、一种水平,既不能喋喋不休,口若悬河,又不能该说话时却沉默寡言。可见,言谈能反映出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涵养功夫。

    所以,每逢开口说话,不管是什么内容,都要注意别让别人产生自己被比下去的感觉。

    比如,有人约了几个朋友来家里吃饭,这些朋友彼此都是熟识的。主人把他们聚拢来主要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一位目前正陷入低潮的朋友心情好一些。这位朋友不久前因经营不善,关闭了自己的公司,妻子也因为不堪生活的压力,正与他谈离婚的事,内外交困,他实在痛苦极了。来吃饭的朋友都知道这位朋友目前的遭遇,大家都避免去谈与事业有关的事。可是其中一位朋友因为不久前赚了很多钱,酒一下肚,忍不住就开始谈他的赚钱本领和花钱功夫,那种得意的神情,连主人看了都有些不舒服。那位失意的朋友低头不语,脸色非常难看,一会儿去上厕所,一会儿去洗手,后来他赶早离开了。

    因此要提醒你,与人相处,切记不要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一般来说,失意的人较少有攻击性,但别以为他们只是如此。听你谈论了你的得意后,他们普遍会有一种心理——恼恨。这是一种藏到心底深处的对你的不满。你说得残唾横飞,不知不觉已在失意者心中埋下一颗仇恨的炸弹。

    失意者对你的怀恨不会立即显现出来,但他会透过各种方式来泄恨,例如,说你坏话、扯你后腿、故意与你为敌,而最明显的则是疏远你,避免和你碰面,以免再见到你,于是你不知不觉就失去了一个朋友。

    随意自夸、口无遮拦几乎是骄傲自满者的通病。这种致命的弱点不仅暴露了自己的内心情感和意图,而且会使很多人心怀不满或恼恨不已。试想,如果别人的不舒坦是因你而起的,你还会得到好处吗?所以说,人应该把自己高人一筹的某些东西适当地隐藏起来,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修养问题,心气太傲了,真的容易吃大亏。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正是这个道理。

    生活中,有的时候,我们也要牢记“言多必失”的真理,话太多了难免会给自己招来一些麻烦。

    沙皇尼古拉一世平定了一场由自由分子领导的叛乱,判处领袖李列耶夫死刑。当绞刑开始时,绳索断裂了,李列耶夫猛然摔落在地上。在当时,类似这样的事情会被当成是天意,犯人通常会得到赦免。

    李列耶夫站起身后,向着人群大喊:“你看,他们甚至连制造绳索也不会。”

    一名信使立刻前往宫殿报告绞刑失败的消息,并说:“陛下,李列耶夫这样说:‘你看,他们甚至连制造绳索也不会。’”听到这样的话,沙皇说:“那么,让我们来证明事实相反。”第二天,李列耶夫再度被推上绞刑台。这一次绳索没有断裂。

    聪明人的嘴藏在心里,愚蠢人的心摆在嘴上。

    用言语搭起相识的桥梁

    大家萍水相逢,素昧平生,有的人感到拘束,羞于启齿;有的人找不到谈话的话题,无法开口。他们或局促地站在一边,拘谨而尴尬;或欲言又止,说不出口;或说话生硬,让人误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没有胆量,信心不足,从而缺乏和陌生人交谈的勇气,因此在与陌生人交谈时应首先树立自信心。

    当我们有了自信心,下面就面临着一个找话题的问题。一旦找到合适的话题,就能使谈话融洽自如。好话题是初步交谈的开端,深入细谈的基础,开怀畅谈的关键。

    如何寻找和陌生人交谈的话题呢?你不妨从天气、籍贯、兴趣和衣着等方面着手。

    例如:“你故乡是哪里啊?”“杭州。”于是你就顺着杭州往下发挥:“那是个不错的好地方呢,不但风景美丽,住在那儿的人也颇富文人气息。”“是啊,咱们杭州……”如此你就轻松地让对方打开了话匣子。或者,你可以说:“今天天气真好,如果能外出郊游,一定很不错。”“你喜欢爬山还是游泳?”“我喜欢爬山……”顺势类推,绝对能找出源源不断的话题,甚至觉得意犹未尽呢。

    一位打扮靓丽而时髦的女郎在一个首饰店的柜台前看了很久。售货员问了一句:“这位女士,您需要买什么?”

    “随便看看。”女郎的回答明显缺乏足够的热情,可她仍然在仔细观看柜台里的陈列品。此时售货员如果找不到和顾客共同的话题,就很难促成这笔生意,可能会使到手的生意溜走。

    细心的售货员忽然间发现了女郎的上衣别具特色:“您这件上衣好漂亮呀!”

    “啊。”女郎的视线从陈列品上移开了。

    “这种上衣的款式很新颖,是在隔壁的百货大楼买的吗?”售货员满脸热情,笑呵呵地继续问道。

    “当然不是!这是从国外买来的。”女郎终于开口了,并对自己的回答颇为得意。

    “原来是这样,我说在国内从来没有看到这样的上衣呢。说真的,你穿这件上衣,确实很吸引人。”

    “您过奖了。”女郎有些不好意思了。

    “只是……对了,可能您已经想到了这一点,要是再配一条合适的项链,效果可能就更好了。”聪明的售货员终于顺势转向了主题。

    “是呀,我也这么想,只是项链这种昂贵的东西,怕自己选得不合适……”

    “没关系,来,我来帮您参谋一下……”

    聪明的售货员正是巧妙运用了语言这门艺术,搭起相识的桥梁。然后顺水推舟地引导那位陌生的女郎,最终成功地推销了自己的商品。

    人际交往中面对众多的陌生人,你只要主动、热情地同他们说话、聊天,并在话语中逐渐摸索、试探,总会找到投机的话题。

    与陌生人初次交谈,窘迫心理在所难免,我们应该努力树立自己的信心,培养自己的勇气,找准和对方谈话的“切入点”,这样就能让对方打开“话匣子”,从而也达到了你的目的。

    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卖什么就吆喝什么。”应用到社交场合就是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如果一个人不分场合地说话,那不仅不会有好的人际关系,还可能因此吃大亏。

    你若想受人欢迎,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否则就会破坏交际效果。

    在不同场合中,人们对他人的话语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并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如,在小场合和大场合,家庭场合与公众场合,人们对于批评性说法的承受能力有明显的差异。

    正因为受特定人际关系和场合心理的制约,有些话只能在某些特定场合说,换一个场合就不行。同样一句话,在这里说和在那里说也有不同的效果。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说什么,怎么说,一定要顾及场合、环境,才有利于沟通。不顾及场合的心直口快是不值得提倡的。在社交场合说话,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在思想上强化场合意识。

    有些人在思想上没有场合意识,不管什么场合他都习惯从主观意识出发。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样往往会冒犯别人。

    小刘和小李平时爱开玩笑,几天没有见,一见面一个就说:“你还没有‘死’呀?”对方也不计较,回一句:“我等着给你送花圈呢!”两个人哈哈一笑了事。后来小刘因病重住进了医院,小李去医院看望,一见面想逗逗他,又说:“你还没有死呀?”这一次,小刘变了脸,生气地说:“滚,你滚!”把他赶了出去。小刘正在病中,心理压力很大。而小李在病房里对着忧心忡忡的病人说“死”,显然是没考虑场合,人家怎能不反感、恼火?其实,小李说这话也是好意,想让对方开开心,只可惜他在思想上缺乏场合意识,不该在这种场合开玩笑,才闹出了不愉快。

    这个事例说明,有些人说话所以惹恼人,并不是他们不会说话,而是场合观念淡薄。所以,对于这些人来说,当务之急在于增强场合意识,懂得不同场合对说话内容和方式的特定限制和要求,时时不忘看场合说话。

    (2)要充分利用特定的场合讲话。

    克林顿之所以能当上总统,与他的绝佳口才有很大的关系。在1992年10月15日第二次电视辩论中,辩论现场只设一个主持人,候选人面前都没有讲桌,只有张高椅子可坐,克林顿为了表示他对广大电视观众的尊敬,一直没有坐,并且在辩论中减少了对布什的攻击,把重点放在讲述自己任阿肯色州州长12年间所取得的政绩上。克林顿的这种以柔克刚、彬彬有礼的做法,立即赢得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好感。

    最后一次电视辩论中,克林顿潇洒的姿态,敏捷的论辩与幽默机智的谈吐使他大出风头。他在对布什的责难进行了有效的反驳以后,很得体地对广大电视观众说:“我既尊敬布什先生在白宫期间的为国操劳,又希望选民能鼓起勇气,不墨守成规,接受最佳人选。”话音刚落,掌声雷动。

    充分利用特定的交际场合,可以为你增添无穷的魅力,从而使你的社交能力进一步加强。

    (3)要自觉摆脱谈吐上的习惯性。

    人们的言行往往带有一定的习惯性。这种习惯性使他们说话时来不及考虑就脱口而出,造成与场合的不协调。

    李辉陪女友到商场购物,在熙熙攘攘的商场里,女友兴致很高,从这个柜台到那个柜台,买了这件又看那件,快到中午了仍没有离开的意思,李辉有些不耐烦了。当女友提出买一条纯金项链时,他终于承受不住了,生硬地说:“你怎么见什么买什么,能赚多少钱啊?我又不是百万富翁!”这句话刚出口,顾客们都朝他们看,女友本来微笑的脸顿时变了样,生气地反驳道:“怎么,我还没有花够钱呢,你急什么?我就要买,怎么着!你若怕花钱的话,咱们就此分手吧!”直把李辉顶得说不出话来,难堪极了。接着发怒的女友什么也不买了,气愤地头也不回就走了。使李辉不解的是,女友的性格本来很温顺,交往以来,从来没有发过这么大的火。可今天为什么她的火气这么大呢?很显然,是李辉忽略了场合因素,把其惯用的说话方式用到公众场合来,用生硬的口吻指责女友,刺伤了女友的自尊心,才引发女友为维护自己的面子而表现出的强硬态度。

    所以,心直口快的人必须有意识地摆脱自己口语表达上的习惯性,养成顾及场合、随境而言的良好表达习惯。在交际活动中,选择最恰当的方式说话,以使自己的谈吐既符合场合要求,又考虑到谈话对象的接受心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与交际对象的沟通。

    一个人想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时时处处受到人们的欢迎,就必须做到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否则不仅会影响到你的人际关系,可能更会给你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说话要学会“过脑子”

    我们一定要视时间、地点、对象的不同而说不同的话。在说话的同时一定要慎重,不该说的话千万不能随口乱说。

    打工妹小玉找到了一份在饭店做服务员的工作,却只上了一天班就被老板辞退了。其实她的条件并不是很差,也没有做错什么事,只是不小心问了一句不该问的话。

    那天,小玉刚一上班,店里就进来了三位客人,她随即拿出菜单,去让这三位客人点菜。第一位客人点的是糖醋里脊,第二位客人点的是宫保鸡丁,第三位客人点的是京酱肉丝,但是,他特别强调要用干净一点的杯子倒啤酒。

    很快,小玉将这三位客人所点的菜,用盘子端了出来,一边朝他们坐着的方向走来,一边还大声地向这三位客人问道:“你们谁要用干净一点的杯子盛酒……”

    就凭小玉的这一句话,老板当然毫不客气地辞退了她,因为她的问话很使老板脸上无光。

    在工作中,要讲究说话的方式,同样,在社会交际的过程中,也要把握好说话的分寸,恰到好处地说好该说的话。

    说话不仅要根据条件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也要根据前后话语相互联系而恰当地选择语言。

    几位年轻的员工去慰问一位退休老工人,见面以后问道:“您老身子骨真够硬朗,今年高寿?”老工人回答说:“七十七啦。”“人生七十古来稀,厂里数您最长寿吧?”“哪里,××活到了八十二呢!”“那您老也称得上长寿将军啊。”“不过,××去年驾鹤西行了。”“唷,这回可轮到您了。”那几位员工说道。谈兴正浓的老工人听到这句话,脸色陡变,毛病就出在“这回可轮到您了”这句话上。前面老人刚说完老同事逝世的事,他们却接下去说“轮到您”,这不就使老人产生误会了吗?如果这几位年轻员工能控制好前后话语,把话说成“这回长寿冠军可轮到您了”,也就不会出现不快了。

    讲究说话的艺术对于迅速有效地传递信息,塑造良好的气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如果只贪图自己一时的痛快而无所顾忌地说了不该说的话,只会给自己制造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说不同的话。大家知道,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乱邦,所以老于世故的人,总是精于此道,可以不开口的,就情愿学金人之三缄其口,实行其“庸人之谨”。比如他的隐私惟恐人知,你说话时偏在无意中说出他的隐私,基于“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道理,他会认为你是有意揭露他的隐私,恨你入骨。这是说话的第一忌。

    他做的事,别有用心,他对自己的用心,极力掩饰不让人知,如果被你知道了,必然对他非常不利。你如与他向来熟悉,对他的用心知之甚深,他虽不能断定你一定明白,然而终究会对你感到十分疑惑与妒忌。你处于这种困难境地,绝不可对他表明绝不泄密,那你将如何自处呢?你唯一的办法,只有假装耳聋,若无其事。而这就是说话的第二忌。

    他有阴谋诡计,你却参与其事,代为决策,帮他执行。从好的方面说,你是他的心腹;从不好的方面说,你是他的心腹之患。你虽谨慎地保守秘密,从来不提及这件事,不料另有智者猜中此事,对外宣告,那么你无法逃掉泄密的嫌疑。你只有经常接近他,表示自己绝无二心,同时设法侦察泄露这个秘密的人。这是说话的第三忌。

    万一对方对你不太了解,不十分信任,你却极力讨好他,对他说极深切的话,假使他采用你的建议,然而试行的结果并不好,一定疑心你有意捉弄他,使他上当。即使试行结果很好,他对你也未必会增加好感,认为你只是碰巧说对,做事的人又不是你,怎可算你的功劳?所以这个时候还是不说话为好。这是说话的第四忌。

    他犯有错误被你知道,你便直言进谏。他本来就已觉得愧疚,惟恐旁人知情。你去揭破,他自然更觉惭愧,由惭愧而忿恨,由忿恨进而与你发生冲突,你不是凭空多了一个冤家?所以,即使告之,也应以婉转为宜。这是说话的第五忌。

    我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说话是最关键的。在社交场合中说话,“嘴上一定得留个把门的”。说话之前一定学会“过过脑子”慎重考虑好了再说,不该说的话一定不要乱说。

    说话时学会为自己留“余地”

    俗话说:“逢人只说七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我们在社会中与人交往,不必将自己知道的东西全部都说出来。

    一个社交高手在说话中很懂得为自己留余地,你一定会认为他们很圆滑世故、为人不诚实。

    其实说话前先看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如果对方不是一个可以深谈的人,那么最好还是少说为妙。

    科学史上有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年轻人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工作,爱迪生接见了他。这个年轻人为表示自己的雄心壮志,说:“我一定会发明出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便问他:“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这种万能溶液呢?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吗?”

    年轻人正是把话说绝了,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如果将“一切”换为“大部分”,爱迪生便不会反诘他了。

    词用对了,修饰程度不同,说起来分寸就不一样。如“好”一词,可以修饰为“很好”、“非常好”、“最好”、“不好”、“很不好”等,这些比较级的使用要慎重。如果你没听天气预报,即使听了,明天还没到,便不可以说:“明天一定会下雨。”一个人的文章写得一般,客气地说也只能是“还好”,怎么能说“非常好”呢?

    好的修饰词使意思表达完整,恰到好处;过于夸张或过于缩小的修饰词,则会与客观实际相冲突,陷入两难境地。屠格涅夫的小说《罗亭》中,皮卡索夫与罗亭有一段对话:

    罗:妙极了!那么照您这样说,就没有什么信念之类的东西了?

    皮:没有,根本不存在。

    罗:您就是这样确信的吗?

    皮:对。

    罗:那么,您怎么能说没有信念这种东西呢?您自己首先就有一个。

    皮卡索夫在此用一个“根本”,把话说绝了。因此,遇到不十分有把握的事,一定要多用“可能”、“也许”、“或者”、“大概”、“一般”等模糊意义的词,使自己的判断留有余地。

    有些人讲话,常常不考虑听者的感受,也不让他人有讲话的机会,所以容易引起他人的不满。其实,话语不在多少,只要恰到好处说到“点”上即可,说多了反而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话多的人不一定智慧多,而事实上往往可能相反,所以俗语说:“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在人际沟通中,说话切记不要旁若无人,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应该给人留余地,让别人也有讲话的机会,这样才是一个智者所为。

    切莫信口开河伤及他人自尊

    一个人的处世交际能力的水平完全可以从他的谈话中体现出来。如果你在这方面有所欠缺,最好是少开口为妙,说了他人不爱听的话等于白费口舌,自讨没趣,再一不小心伤了他人的自尊,那麻烦就更大了。

    古人所谓“片言之误,可以启万口之讥”,所以,在公开场合,说话宜少不宜多,宜小心不宜大意,要出口以前,先得想想,替听你话的人想,他愿意听的话,才出之于口,他不愿听的话,还是不说为妙。所谓不愿意听的话,也有种种。老生常谈,他是不愿意听的;一说再说,耳熟能详,他是不愿意听的;与他的心境相反,他是不愿意听的;与他的主张相左,他是不愿意听的;与他毫无关系,他是不愿意听的;与他利害冲突,他是不愿意听的;有关他的伤疤,他是不愿意听的;有关他的隐私,他更是不愿意听的;然而他最不愿意听的,该算是尖锐锋利、伤及他自尊的话了。

    但是说尖刻话的人,未尝不自知其伤人,而乃以伤人为快,这是什么道理?这完全是心理的病态,而心理之所以有此病态,也自有其根源,是后天性的,不是先天性的。换句话说,这是环境逼他走入歧途。

    如果你的身上有这样的毛病,你一定明白这种病的危险,不去医好,结果必是众叛亲离,不要说在社会上,只有失败不会成功,即使在家庭中,亲如父兄妻子,也无法水乳交融。不过父兄妻子,关系太密切,即使无法容忍,仍会宽容以待,社会上的人,就绝不会对你这么宽厚,必然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总有一天,你会成为大众的箭靶子。所以说话尖刻,足以伤人情,伤人情的最后结果,却是伤了自己。

    人都有不平之气,对方的说话,你觉得不入耳,不妨充耳不闻,对方的行为,你觉得不顺眼,不妨视而不见,何必过分认真,定要报以尖刻的话,伤及他人自尊。

    不乱说他人是非的人最受欢迎

    哲学家们说“一个女人等于500只鸭子”,这也许有贬低女性的意思,但也许说出了部分事实,喜欢闲聊是女人的天性,诸如衣服、品牌、化妆品、男人……谁谈恋爱了,谁和男朋友分手了,谁和老板的关系可能不正常了,谁考试没过关了,谁给上司送礼了……不要以为你说了不会有人知道,不要以为身边的人都是朋友,可能你上午说完,下午别人就知道了,而你就在毫不知情中却把人得罪了。

    所以,聪明的女人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闲谈莫论人非。你可以做个好的倾听者,但是如果你知道自己管不住自己的嘴,那么最好不要加入到任何的闲谈中,以免殃及自身。

    曾经有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坏人不讲义,蛮人不讲理,小人什么都不讲,只讲闲话。”闲话也有很多种,一种是依事据理、与人为善的说法;一种是无中生有、搅乱是非的说法。

    职场的人际关系复杂,女性朋友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名誉,什么都不要尝试,因为你不敢保证自己哪句毫无恶意的话会被别人捕风捉影地到处传播出来,那样即使你有一百张嘴恐怕也说不清了——得罪了人不说,还有可能从此受到排挤。试想一下,你身边的人天天给你穿小鞋,有几个人能承受得住?

    Linda在上班路上遇到部门公认的美女主管阿美,看到她从一辆豪华轿车上下来,两人寒暄了几句。回到办公室,女孩子们正在聊天,“Linda,以后少和那个阿美接触,听人说她在外面被人包养了。”“难怪,我看到她从一辆豪华轿车上下来。”办公室里一下炸锅了,一传十,十传百,下午开会阿美看她的眼神都不对了。之后阿美处处都找Linda的麻烦。原来全公司都在传阿美被人包养,而且还有人亲眼见到了,而那个人自然是无意之中多嘴的Linda了。此时的Linda有嘴也说不清,只得找了个借口递了辞呈。

    言多必失,古人的遗训想来是有道理的。尤其是喜欢在背后议论别人的女人,总有一天你说的话会传到被谈论者的耳朵里——如果你们是朋友,那你将失去这个朋友;如果你们是同事,那你将多一个职场敌人。

    一个女人在他人背后指指点点、说三道四,会在贬低对方的过程中破坏自己的大度形象,而受到旁人的抵触。

    不要轻易地去议论别人,这样会降低你的人格魅力。从而给自己的人际关系带来不良影响。所以大家一定要以此为戒,管好自己的嘴巴,注意自己的形象。

    宁在人前骂人,不在人后说人

    俗话说“隔墙有耳”。好话不出门,坏话传千里,所以要做到“宁在人前骂人,不在人后说人”。别人有缺点、有不足之处,你可以当面指出,劝他改正,但是千万别当面不说,背后说个没完。

    有一句话叫做:“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这话虽然说得有些绝对,却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大多数人都多多少少地在背后说过别人。不过有一点,经常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肯定不会是受欢迎的人。因为凡是有点头脑的人,都会自然而然地这么想:“这次你在我面前说别人的坏话,下次你就有可能在别人面前说我的坏话。”这样一来,说人坏话者在别人的印象中就不可能好到哪里去。

    在日常应酬中,常常会遇到别人在你面前说另一个人的坏话,对此,你应该端正态度,用辩证的思维去考虑这种事。因为说对方坏话的人,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充分地分析讲话者的心理及原因,对做到完善自身大有益处。

    有两个朋友因为一个女人而闹得互相之间很不愉快,两个人虽然平时见面还都装着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是一旦分开,就会对其发起“攻击”,将对方的“坏”处添油加醋地讲出来。身为朋友,你当然成了他们双方发泄对对方不满的汇集点。当甲对你说乙的坏话时,你应尽可能地保持沉默,在适当的时候加进一两句劝导的话,不对乙加任何评语;当乙对你说甲的坏话时你也同样不要对甲加任何评语,在适当的时候对乙劝导几句。所有的话,无论是甲说的还是乙说的,都让它们到你这里截止,再不外传。一段时间过后,当甲乙二人都冷静下来时,回想起他们在你面前所说的那些话,他们肯定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这样处理,就不会使他们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好朋友终究还是好朋友。

    如果换一种情形,你对他们一味顺承,在甲面前附和着说乙不好,在乙面前附和着说甲坏话,那么结果可想而知。

    从这件事中,可以得到一个经验,那就是当别人对你说第三者的坏话时,无论你是否明白其中的原因,你都必须保证做到一点,那就是“入耳封存”,同时还得充分了解对方,如果发现对方是无缘无故,只是天生有背后说第三者坏话的习惯,那么你就得注意,在以后的应酬中有意识地疏远他。

    如果别人有什么缺点,你可以寻找适当的机会当面向他提出,或者容而忍之、视而不见。背后议论别人的方法绝不可取。

    养成谦逊儒雅的言谈之风

    在人际交往和求人办事的过程中,没有谁会喜欢那些一上来就牛气冲天的人,而那些言谈举止谦逊儒雅的人则会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如果是求人办事,自然一帆风顺。

    那么,具体来讲,应该怎样在这方面提高自己呢?

    首先,所谓“礼多人不怪”,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貌用语。

    第一,经常使用日常生活中的见面语、感情语、致歉语、告别语、招呼语。早晨见面互问“早晨好”,平时见面互问“您好”。初次见面认识,可说“您好”“很高兴和您认识”,分别时说“再见”“请再来”“欢迎您下次再来”。特定情况的告别可用“祝您晚安”“祝您健康”“祝您一路顺风”。有求于人说声“请”“麻烦您”“劳驾”“请问”“请帮助”。对方向你道谢或道歉时要说“别客气”“不用谢”“没什么”“请不要放在心上”。

    第二,养成对人用敬语、对己用谦语的习惯。一般称呼对方用“您”,对长者用“大爷”“大妈”“先生”,对少年儿童用“小朋友”“小同学”,称呼别人的量词用“位——各位、诸位”,不要用“个”。对自己或自己一方的人可以用“个”。例如:对方问“几位?”自己答“×个人”。

    第三,多用商量语气和祈求语气,少用命令语气。如“您请坐”、“希望您一定来”等。这样的语言和气、文雅、谦逊,让人乐于接受。

    第四,说话要考虑语言环境。即不同场合,不同情况,谈话人的不同身份,谈什么事情,需要用什么语气。例如商业工作者出于工作和礼貌需要,见矮胖型的女顾客应说“长得丰满”,见瘦长体型的女顾客应说“长得苗条”。其实“丰满”和“苗条”是“肥胖”和“瘦长”的婉转说法,但前者易为别人接受。其次,要考虑不同的对象。在我国,人们相见习惯说“你吃饭了吗?”“你到哪里去?”有些国家不用这些话,甚至习惯地认为这样说不礼貌。因此见了外国人就不适宜问上述话语,可改变用“早安”“晚安”“你好”“身体好吗”“最近如何”等。

    第五,注意说话的空间和时间。谈话人的身份各异,如果是长者、上级、师辈,谈话的距离太近和太远都是失礼的。男女之间谈话,距离则不宜太近。说话的时间过长、过多、中途停顿,都是不礼貌的。

    总之,要根据时间、地点。对方的身份(年龄、性别、职业等)以及和自己的关系,多说并恰当地选择人情话和礼貌用语。该说好话时就要说,甚至多说一些也无妨,没有人因为听到好话而产生反感。要想在人际交往中处处受欢迎,就要适时地用语言表现出自己的礼貌与修养。

    其次,切忌一上来就自傲自大、自吹自擂。

    有些人总喜欢胡乱地吹嘘自己。这种人的口才或许真的很好,但只会令人厌恶而已。这样的人并非是直率,说穿了只是由于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所产生的虚荣心在作祟。

    以简单明了的词汇来发表的言论,必须先充实实际内容,再以简单而贴切的词汇表达出来。若非具有这种功力,就无法具备以简单明了的词汇来表现实力,这其实远比稍具难度的辩论更困难。

    有些人乍看之下很平凡且没有可贵之处。但经过认真地交谈之后,就能够很直接地被其内心的思想所感染,这种人所使用的词汇往往最简单明了。

    朋友必须是彼此真心真意地了解,以建立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沟通方式为目的。彼此要在交往中培养相知相惜的情谊。

    再者,对于某些自己不明白或似是而非的事情不要不懂装懂。

    社会上一知半解的人一多,就容易流行起一股装腔作势之风。如果凡事都一无所知,心里容易产生唯恐落于人后的压迫感,这也是人们常见的心态。在绝不服输或“输人不输阵”的好胜心作祟下,随时都想找机会扳回面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不可能每件事都很精通。愈是爱表现的人,愈是无法精通每件事。交朋友应该是互相取长补短,别人比自己专精的地方就不耻下问,即使是自己很专精的事,也要以很谦虚的态度来展现实力,这样才能说服他人。

    所谓很谦虚的态度,是指对于自己专精的事物,不妨表示一下自己的意见,只是说话技巧要高明。

    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信息时代,每个人所吸收的知识都不可能包含万事万物。若不以虚心的态度与人交往,如何能够受到大家的欢迎;凡事都自以为是的人,必然得不到大家的尊敬。

    不论是不懂装懂或是真的无知,都同样有损交际范围的扩展。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这朴素的真理是每一个人都应该牢牢掌握的。你不仅要记住它,更要深深地理解它的含义,并把它当作自己言行的指导思想。唯有如此,你才能真正养成谦逊儒雅的言谈之风,让所有的人都无法拒绝你。

    少说话 巧说话

    少说话,是一种谨慎的人生态度,避免稍不留神就说错了话,使所说的话被人误解,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对自己不利。

    苏东坡不仅才华横溢,而且为人正直,敢于批评时政的弊病,因而使人侧目。不喜欢他的人总想找他的岔子整治他。有一次御史台的官僚们拿苏东坡的诗作根据,断章取义,无限上纲地分析,硬说他讽刺朝廷,诬蔑皇上,把他从湖州刺史任上抓来,下在大牢里,几乎杀头。后经他的弟弟子由和许多好友大力营救,才保住了性命,贬到黄州受管治。迫害并没有到此结束,以后他继续受到多次打击,新账旧账一起算,越算越多,被贬谪去的地方也越来越远,最后他竟被贬到荒僻遥远的海南岛。长期的磨难使他认识到派系复杂、斗争激烈的严酷现实。他在著名的《水调歌头》一词里,曾很有深意地慨叹: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以后人们常用“高处不胜寒”来形容凡事达到较高程度的不易立足。

    苏东坡敢怒不敢言,便常常以嬉笑诙谐的形式,来曲折地发泄心中的不平之气。有一次,大家欢迎他讲故事,他当场编了一个新奇故事,说得大家前仰后合。他说:“昨夜,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两个峨冠博带的人找我,说海龙王请我去吃饭。我也确实很久没吃过饱饭了,听说请吃饭,心中很高兴,便冲涛踏浪,跟着他俩到了龙王的水晶宫。水晶宫里琼楼玉宇,百宝纷呈。龙王带一大群臣僚,还有妃嫔出来迎接我。他们说了许多称赞我的话。满桌山珍海味,身边一个美人专给我斟酒。那美人身材窈窕,肤色白嫩,双目像太液池里的秋波,一闪一闪地瞅着我,身上散发着香气,使我神魂颠倒。正在这时,龙王让我为今日之幸会题诗。我当即援笔挥就,盛赞龙王功德和水晶宫里的豪华,并颂扬君臣的才学与妃嫔们的艳美。龙王高兴极了,夸奖我的文笔,给我赏赐了大量的珍宝。正在我得意的时候,忽然一个丞相模样的大臣,低声告诉龙王,说我写的诗里有讥讽大王的语气。龙王一听大怒,吩咐虾兵蟹将把我赶了出来。我一看这位相公,原来是王八变的。唉!我苏东坡处处受王八相公的算计呀!”

    苏东坡就是这样,在诙谐的谈笑中,曲折不露地发泄自己心中的不平怨气,忍耐艰难的遭遇,坚定自己的信心,什么样的环境也淹没不了他的智慧和才华。

    苏东坡性格直爽,才思敏捷。他自己曾经说过:“我心里有什么话,就非说出来不可,正像饭里有只苍蝇,非吐出来不可一样。”正因为这样,他经常在众人面前,现编故事现说出来,以发泄心中的抑愤不平之气。

    乌台诗案中,他被朝廷从湖州太守任上逮捕,押到汴京的大牢里,备受狱吏们的摧残凌辱。出狱后,他曾到山东任登州知州,不久调回汴京任礼部员外郎。有一天,他偶然遇见了当年迫害他的狱吏。狱吏惶惶不安,当年那股横暴之气不知跑到哪儿去了。苏东坡看着他诚惶诚恐的窘态,又好像吃了一只苍蝇,非吐不可,于是,当场给大家编了一个故事:

    一条毒蛇咬死了人,阎罗王判处它赔命。它苦苦哀求阎罗王:“我有罪,也有功,请将功折罪,饶我一条命吧!”阎罗王说:“你有啥功劳?”毒蛇说:“我肚里有蛇黄,可以治病,已经治好几个人的病了。”阎罗王一查,确有其事,便赦免了它。过了不久,一头牛因为用角抵死了人,也被捉来,要判死刑。牛申辩说:“我有牛黄,包治百病,请允许我也将功折罪。”阎罗王照例也赦了它的死罪。正在这时,几个小鬼捆了一个长相凶恶的人送来,说此人作恶多端,蓄意杀人,请阎罗王处置。阎罗王说:“杀人偿命,法理不容,押下去斩首!”那人不服气,大喊:“我也有黄,我也有黄呀!请让我也将功折罪呀!”阎王大怒:“你不是人吗?你难道也有什么蛇黄、牛黄可以治病吗?”犯人结结巴巴,没啥可说,最后,哭丧着脸承认:“我肚里没有别的黄,只是有些恐惶、惊惶……”

    狱吏被东坡这一奚落,更觉无地自容,只好悄悄地逃离了现场。

    有一句谚语,叫“言多必有失”。因此,说话一定要重视慎言的重要性。言之无慎,毋宁莫说;言之有慎,多多益善。

    话不在多全在点上

    场面上对方对你还有一定距离感的时候,要想让人家心甘情愿地为你办事,一味靠夸夸其谈不一定能解决问题,重要的是摸清对方底细,对症下药。话不必多,一定要说到点子上。

    王立和张民是某单位的两个专职司机。前不久,单位精简人员,两个人必须有一人下岗。于是,单位搞了一个竞争上岗,让两个人分别谈自己对将来工作的想法。

    王立第一个上场,开始自己的演讲。他说如果自己将来能开车,一定会把车收拾得非常干净利索,遵守交通规则,而且保证领导的安全,同时要做到省油,不给单位增加负担等等。王立滔滔不绝地讲了半个多小时,终于讲完了。

    轮到张民上场了,他只讲了三分钟没到,就下来了。他说他过去遵守了三条原则,现在他仍遵守这三条原则。如果能继续为单位开车,他还会遵守这三条原则。这三条原则是:听得,说不得;吃得,喝不得;开得,使不得。

    众领导一听,都称赞这个司机说得好!

    张民说的好在什么地方呢?首先,听得,说不得。意思是说领导坐在车上研究一些工作,往往在没公布之前都是保密的。我只能听,不能说,不能泄密。第二,吃得,喝不得。因为工作原因,我经常要陪领导到这儿开个会,到那儿参加个庆典,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饭局。这时候,我该吃就吃,但绝对不喝酒,这叫保护领导的生命安全。第三,开得,使不得。你别看我是开车的,但是只要领导不用的时候,我也决不为了一己私利而开公车,公私分明,不给领导脸上摸黑。

    这样的司机,哪个领导不喜欢?

    于是,张民留了下来。

    显而易见,张民能够留下来,并不是靠自己开车的技术,而是靠良好的口才。正是贴切地揣摩了领导的要求,把话说到了点子上,使他获得了一个工作的机会。

    好胳膊好腿儿,不如一张好嘴儿。无论在职场还是在商场,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一张巧嘴。尤其是在商场上,我们每进行一场交易,都少不了一番舌战。而那些胜出者,无不是口才出众、巧于言辞的人。

    杰瑞是一个聪明幽默的警官,无论遇到什么难题,总能化“险”为夷。杰瑞为什么会顺利地解决棘手的问题呢?主要是他懂得人们的心理,把话说到点子上。

    有一天,三位女士为了芝麻大的事情来到警察局。她们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肯让谁先说,叽里呱啦几乎把房顶掀翻。局长毫无办法,只得叫人把杰瑞请来。杰瑞来后,观察了一会儿,不紧不慢地说:“我看你们的口才都不错,这样吧,请你们中间年纪最大的一位先说吧。”话音刚落,房间里顿时鸦雀无声。

    当三位女士在争吵不休的时候,杰瑞的首要任务是让她们闭嘴。要让女人闭嘴就要抓住女人的心理,女人最怕别人问她们的年纪。杰瑞正是把握了女人们的这一心理,她们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年纪最大。杰瑞这一问,让叽里呱啦争吵不休的女人们都不说话了,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话不在多,而在于能否说到点子上。在关键时刻,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只要能说到点子上,就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

    世界上,最会说话的人不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雄辩之士,而是那些言简意赅、恰如其分地阐述自己观点的人,“大辩若讷”就是这个道理。

    真正会说话的人,懂得用最简单的语言把意思表达到位,知晓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话说到点子上。在关键时刻、关键场合把话说到点子上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是一个人成熟稳重的重要标志之一。

    多听少说好处多

    在办公室与其他成员和睦相处,特别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深晓沟通技巧的老手都懂得:“沟通之道,贵在少说话。”

    多听少说,做一位好听众,处处表现出聆听、愿意接纳对方的意见和想法的态度。这时候,你会慢慢发现对方也比较愿意接纳你,并且提供给你所需要的答案和讯息,甚至把他的真正想法告诉你,让你事事顺心如意。

    一位成功的领导者必须经常花相当多的时间,和他的伙伴及上司做面对面的沟通。他最常运用到的两项能力:一是洗耳恭听,二是能说善道。

    所谓洗耳恭听,指的就是倾听的能力,这是迈向沟通成功的第一步。至于能说善道,则是说服的能力。当别人来跟你做当面的沟通,或者你主动与别人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争取伙伴支持你的计划并争取他们的通力合作时,你是否善于运用倾听与说服的艺术,来实现你的目的呢?在谈到这些原则、技巧之前,你不妨反复思考受人敬重的政治家丘吉尔的一句金玉良言:“站起来发言需要勇气,而坐下来倾听,需要的也是勇气。”

    改善倾听的技术,是沟通成功的出发点。

    倾听是一种艺术、一种心智和一种情绪的技巧,我们了解他人,甚至不需出声即可达到沟通目的。

    听可以说是除了呼吸之外,我们最常做的事。然而,真正懂得倾听的人不及25%。而且,对我们真正关心的事,我们不是忘了,就是扭曲、误解了。

    要有效倾听,你必须专心听并筛选重点,能明白其含义,便于你对它进行评价,然后适当回应。

    (1)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自己是妨碍自己成为有效倾听者的最大障碍。因为你会不自觉地被自己的想法缠住,而漏失别人透露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在良好的沟通要素中,话语占7%,音调占38%,而55%则完全是非言语的信号。

    (2)选择性注意。

    有效的倾听,不是被动、照单全收,它应该是积极主动地倾听。如此你会更了解谈话内容,更懂得欣赏对方,回答也更能切中要点。

    (3)负责任。

    负责任的态度能增加你与他人对话成功的机会。参加任何会议前,都要妥善准备,准时出席,不要随意退席或离席,而且要集中注意力。不要心不在焉,不要坐立不安、抖动或看表。如果你能决定会议的场地,选一个不会被干扰、噪音少的地方。如果是在你的办公室,走出有权威障碍、妨碍沟通的办公桌,站或坐在你谈话对象的身旁。如此,会让对方觉得你真的有诚意听他说话。

    (4)不要有预设立场。

    如果你一开始就认定对方很无趣,你就会不断从对话中设法验证你的观点,结果你所听到的,都会是无趣的。

    抱定高度期望会让对方努力表现出他良好的一面,你只要认真地关注与适当地发问,就可以帮助对方提升他的说话技巧。

    多听少说,其目的是从对方的表述中听出言外之意,从而及时改变自己的策略。

    一位生意兴隆的房地产经纪人认为,他成功的原因在于不但能细心聆听顾客讲的话,而且能听出没讲出来的话。他讲出一幢房屋的价格时,顾客说:“哪怕琼楼玉宇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是说的声音有点犹豫,笑容也有点勉强,那经纪人便知道顾客心目中想买的房子和他所能买得起的显然有差距。

    “在你决定之前,”经纪人练达地说,“不妨多看几幢房子。”结果皆大欢喜。那主顾买到了他能买得起的房子,生意成交。

    即使听自己最喜爱的人说话,也容易只听到表面的含意,而忽略了话中有话。“你钱用光了?这是什么意思?全家的人只晓得拼命花钱!”这番气冲冲的抨击话可能与家庭的开支无关。真正的含意是什么?“我今天的工作已经把我折腾够了,我正想发脾气。”

    要是你善解人意,便听得出这番气话中隐藏着委屈和挫折。在较为心平气和时,只要稍微说一两句表示关心的话(“你看上去很疲倦。”“今天很辛苦吧?”)就可帮助一个满腹牢骚的人,以不伤感情的方式消气。

    在工作中也经常会碰到类似的情况,如果你不认真倾听,而是急于发表意见,就可能让本来简单的事情变得糟糕起来。

    少说话并非不说话,也不是要你有多么深的城府,而是要说该说的话,要把话说到点子上、要害处,这样才能少说错话、少做错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