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越简单越好-交际简单:交往之时重义不重利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与人的友情对人生是何等重要!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

    真正的友情,很少被本能的欲望与利害的权衡所驱使,因为它是心与心亲密地接触相撞而产生的、语言所不能表达的强烈的共鸣,它是一种摒弃了其他任何目的的纯信赖的感情。朋友当然有许多种,亲密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但是,真正的朋友,是能够互相理解、信赖的朋友。这样的朋友我们经常寻求,不过,也没有寻找很多的必要。假如我们能遇到真正的知己,即使只有一两个,那也将是人生巨大的财富,是生活给予我们的不朽的力量与最大的欢乐。

    “利”是道义路上的绊脚石

    吕坤在《呻吟语》中说:“在遭遇患难的时候,内心却处在安乐;在身处地位贫贱的时候,内心却达到了富贵;在受冤屈而不得伸张的时候,内心却是居于广大宽敞的境界,就自然会无往而不泰然处之了。心底无私,天地自然宽。”

    人的一生怎么可能不遇上一点波折,不被别人误解?天下之大,哪能什么利益、好处都被你占了去?不被理解的时候就觉得委屈,得不到好处,就报怨命运的不公平,不思自己是否努力,只是怨天尤人,是什么事情也做不好的。遇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要豁达大度,不要以一事一时的不顺利为念,应该看到社会的发展,什么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孔子和墨子一个不愿无功受禄,一个不愿卖义获封,他们二位固然都是当时的大贤,有他们不菲的自身价值,但如果他们放弃做人原则,不过一介凡夫而已,又有什么圣贤的价值呢?所以,义不苟取,正是这二位圣贤的价值所在。在他们看来,他们自身的价值,他们的学说,他们的人格精神,其价值远在人主所能赐予的爵禄食邑之上。

    在“苛政猛于虎”、百姓不堪重负的元代,元时董文炳在县令任上,敢于为民获罪,设法隐实不报实际户数,使百姓大为减少朝廷所加的赋敛负担;后又拒绝府臣的贪得无厌,以“理终不能剥民求利”的情怀,弃官而去。

    董文炳出任县令,逢朝廷开始普查百姓的户数,以便按户数征收税赋,并且下令敢于隐瞒实际户数的,都要处以死刑,没收家财。董文炳看到百姓的税赋太重,要百姓聚居一起,以减少户数,众官吏认为不能这么做,董文炳说:“为百姓犯法而获罪,我心甘情愿。”百姓中也有人不太愿意这样做,董文炳说:“他们以后会知道我要他们这样做的好处,会感谢我而不会怪罪我的。”由此,赋敛大为减少,百姓都因而很富足。董文炳的声誉波及四周,旁县的人有诉讼不能得到公正判决的,都来请董文炳裁决。董文炳曾到大府去述职,旁县的人纷纷聚拢来看他,有人说:“我多次听说董县令,无缘一见。今看到董县令也是人,为何明断如神呢?”当时的府臣贪得无厌,向董文炳索取钱物,董文炳拒不肯给。同时有人向府臣进谗言诋毁董文炳,府臣便欲加以中伤陷害,董文炳说:“我到死也不会剥削百姓去得利益。”当即弃官而去。

    董文炳不仅“终不能剥百姓求利”,而且处处为百姓谋利,除上述他冒死罪要百姓聚居一起减少户数,以减轻赋税外,他还多次慷慨地为百姓捐私产。《元史·董文炳传》载:当地十分贫穷,加之干旱,蝗虫肆虐,而朝廷的“征敛日暴”,百姓更是难以生存,董文炳自己拿出私粮数千石分给百姓,以使百姓的困境有所宽解。又因为前一任县令“军兴乏用,称贷于人”,而贷家索取利息数倍,县府没办法还贷,欲将百姓的蚕丝和粮食拿来偿还。这时,董文炳站出来说:“百姓实在太困苦了,我现在为当任县令,义不忍视百姓再遭搜刮,由我来代偿吧!”于是将自己的“田、庐若干亩,计值与贷家”,同时“复籍县间田以民为业,使耕之”,使得流离失所的百姓逐渐回来安居乐业,数年间便达到“民食以足”。

    只要是对百姓有利的事,都勇于去做,即使是违犯了朝廷的法令也不在乎,不怕丢官,甚至不怕丢命,“为民获罪,吾所甘心”,贪婪的府臣索贿不成,欲借机加以陷害,董文炳弃官而去,其理由则是至死也不愿为个人的前程去剥夺百姓,满足那些高踞头上的贪官污吏难填的欲壑。董文炳勇于舍弃前程,董文炳捐赠自己的私粮,不忍心取百姓的衣食还前任县令的借贷,将自己的田地、房舍抵贷,都是为苍生百姓着想。不谋私利,不领钱财。为民请命,体察民情,在世俗亢吏的眼中董文炳没有“为官一任,富己一人”,是大大的糊涂,但百姓没有忘记这样的糊涂人。

    后被重用的董文炳,在领兵进入福建后,《元史·董文炳传》记载道:“文炳进步所过,禁士马无敢履践田麦,曰:‘在仓者,吾既食之;在野者,汝又践之,新邑之民,何以续命。’是以南人感之,不忍以兵相向。”后来,“闽人感文炳德最深,高而祀之。”不仅百姓不忘记这样的良吏,历史也同样不会忘记。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无功不受禄”,是人们对钱财应有的态度。见钱眼开,唯利是图,无利不起早,看似精明过人,实则这种人第一不可能发大财,第二财运不可能长久,因为他不懂得,世界上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子贡是孔子出类拔萃的学生之一,他在随孔子周游列国期间,观察孔子待人接物的言行特点,概括出五项道德情操——温、良、恭、俭、让,简而言之就是“五德”。西方学者阿德勤在《经典名著中的伟大观念》一书中,指出在西方被讨论最多的观念是上帝、知识、人、国家、爱。中国古代典籍中,讨论最多的大概是仁、道、人、天命、心性,而仁和仁所统摄下的义、信、忠、恕、智、勇等观念,尤为活跃。这些观念和范畴有的陈旧过时了,有的需要辩证地扬弃,但大多数仍然放射着智慧的火花和真理的光辉。

    人,总不能赤条条地来到这世界上,又赤条条地回去。生老病死,人生难免。司马迁尝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一千古名言,是对我国传统理论思想的生死观的高度概括。它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为社会“舍生取义”“视死如归”。人的一生不能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为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推动历史前进而献身,就是大仁大义,流芳百世,重于泰山;为剥削阶级和一己私利逆历史的潮流而动而死,就会遗臭万年,轻于鸿毛。

    常言道:人到七十古来稀。人生不过百岁,就应该做个好人,存着好心,多行善积德。有什么利益可以超过百岁,能带到棺材里去呢?有的人为了蝇头小利,于最起码的仁义道德都不顾,丧尽天良,为所欲为,被世人痛骂。一个重视道义的人,能把千辆兵马的大国拱手让人,而一个贪得无厌的人连一分钱也要争个你死我活。为了谋求天下人的幸福,牺牲自己的利益,这种人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所以,“谋事公道,人我不二”的糊涂之人,他们舍弃一己私利,成全公义,最终为天下人尊敬、爱戴。

    生活因友情而精彩

    “不行春风,难得春雨”,生命的绿是需要友善的情感去沐浴的。

    友爱,不光只对朋友,把友爱善意撒向他人,随一份友谊的情缘,同样也会收获一片明媚的春光,人间因此更美好,人情因此更美丽。反之,相互仇视就像为了一只耗子而不惜烧毁自己的房子,弄得两败俱伤。“人”字是相互支撑的结构,请让我们伸出援手,因为我们彼此都需要对方。

    一份纯洁无瑕的生死情谊面前,人们为自己的庸俗而汗颜。友爱会给予挣扎在死亡边缘的人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陪伴友爱同行,心理有了寄托,以此对抗死神绰绰有余。危难中的友爱更见真情。纯洁真挚的友情将永远与我们相伴。若问上天堂和下地狱有何区别,人们根据自己的设想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回答,其实最主要的是友爱之心,天堂有,而地狱无!

    我们常常吝啬于向别人施以援手,殊不知,拉人一把其实就是在帮我们自己。生活是实实在在的一点一滴的积累,友善地伸出你那只援手,给予困顿的人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那么,当你渴望友爱的时候,他人也不会忘记你。实际上,社会的福利机构正是政府在人与人相互友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荀巨伯的人,一日得急信,说一位朋友得了重病。朋友远在千里之外,荀巨伯去看他时,赶了好几天的路程。可是到了朋友所住的郡地时,却发现这里被胡人包围了。他只得潜入城里去看望朋友。朋友看到荀巨伯时非常高兴,但又忧虑地说:“谢谢你在这个时候还来看望我。现在城已被胡人包围,看样子是守不住了。我是一个快死的人,城破不破,对我来说是无所谓了,可你没有必要留在这里,趁现在能想办法,你赶快走吧!”

    荀巨伯听后责备朋友说:“你这是说的什么话!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现在大难临头,你却要我扔下你不管,自己去逃命,我怎么能做这样不仁不义的事情呢?”

    胡人攻破城后,闯进朋友的院落,见到安坐的荀巨伯,大发威风说:“我们大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你是何人,竟敢不望风而逃,难道想阻挡大军不成?”

    荀巨伯说:“你们误会了,我并不是这城里的人,到这里只是来看望一个住在这里的朋友。现在我的朋友病得很严重,危在旦夕,我不能因为你们来,就丢下朋友不管。你们如果要杀的话,就杀我吧!不要杀死我这位已痛苦不堪,无法自救的朋友。”胡人听了这样的话非常惊奇,半晌无语。竟因此而收兵,一郡得以保全。

    且不说荀巨伯对待朋友的义气感化了胡人,保全了朋友的安危,单就荀巨伯对待朋友的真诚本身而言,足以令人感动了。像这样以真诚的言行对待朋友,天下还有谁不愿意与其结交呢?

    朋友往来不可只重视饮宴谈笑的交际应酬,应重视道义之交,即有患难相助的侠义精神,锄强扶弱不为暴力所屈,进而做到心心相印。假如交友本着互相利用的态度,那就违背了交友之道。

    侠义交友,在武侠小说里已发挥得淋漓尽致。为朋友两肋插刀,甚至舍掉性命的事情屡见不鲜。

    著名作家古龙笔下的楚留香就是其中之一,他与至友胡铁花的交情唯天可表,无论哪个有难,另外一个绝不袖手旁观,不管是龙潭虎穴还是阴谋诡计,为了朋友就大义凛然地去施救,绝不会皱一下眉头。当然,这是在武侠小说中,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义气的一种夸大,但也绝不是捕风捉影。侠义交友讲究一个“义”字,义与利是针锋相对的,义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际准则,孟子的“义”,是良心的意思,而侠义却是用于规范和制约自己。一个人做了坏事,如果未受良心谴责,又不能良心发现,别人就有理由制裁他,制裁的行为,称之为“义举”,动机就是义气。所以,这种“义”,与利是绝缘的。

    “义气”其实是个很含糊的概念,有时讲的是正义,有时讲的是情义。而朋友之间的义气之义,属后者。朋友之间,为了情义,就会可能弃正义于不顾。宋江和官府作对,梁山好汉们都拥戴他,自不在话下,因为这时的情义与正义是相一致的。后来,他一门心思实施他的招安纲领时,正义就与情义发生了矛盾。这时,是跟着正义走,还是跟着情义走,对这帮好兄弟而言就成了一个问题。其结果,是正义被情义压倒,一伙人跟着宋江去招安,甚至,最具侠义肝胆的几千弟兄,像李逵、吴用还为此断了命。这是义气的悲剧,所以侠义讲三分足够。

    “朋友”在中国传统中是两弯相映的明月组合,讲究一个肝胆相照,义字当先。生活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友谊,才变得格外的芳香和滋润。

    人世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人与人的友情对人生是何等重要。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

    英国大哲学家培根是这样评价友情的:友谊对人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友情,生活就不会有悦耳的和音,在没有友谊和仁爱的人群中生活,那种苦闷正犹如一句古代拉丁谚语所说:“一座城市如同一片旷野。”人们的面目淡如一张图案,人们的语言则不过是一片噪音。

    当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愤懑抑郁的时候,向知心挚友的一席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否则这种积郁会使人致病。只有对于朋友,你才可以尽情倾诉你的忧愁与欢乐,恐惧与希望,猜疑与烦恼。总之,那沉重地压在你心头的一切,通过友谊的肩头而被分担了。

    友谊对于人除了有以上所说这些益处外,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益处,多得如同一个石榴上的果仁,难以一一细数。如果一定要说的话,那么只能这样来说:只要你想想一个人一生中有多少事务是不能靠自己去做的,就可以知道友谊有多少种益处了。因此古人说:知己就是人的第二个“我”。

    人生是有限的。有多少事情来不及做完就死去了。但如果有一位知心的挚友,人就可以安心瞑目,因为他将能承担你未做完的事业。因此一个好朋友实际上可以使你获得又一次生命。人生中又有多少事,是一个人由自己出面所不便去办的?人的自尊心又使人在许多情况下无法低首去恳求别人。但是如果有一个可靠而忠实的朋友,这些事就都可以很妥当地办到。

    由此可见,友谊对人生是何等重要!它的好处简直是无穷无尽的。总而言之,当一个人面临危难的时候,如果他平生没有任何可信托的朋友,那么他只能自认倒霉了。

    友情于人生至关重要,但不可滥用,也不可过分依赖。因它毕竟是助飞的螺旋,你的主机毁损失衡,外力将爱莫能助,甚至会殃及助力。因此,当自立自强,将友情潜置于生命意义之中,与友人彼此倾慕,相互欣赏最佳。

    真正的朋友,在许多情况下,是年轻时候的朋友,是20岁左右,即所谓青年时代的朋友。成年以后,特别是30岁刚过,心心相印的朋友就不太容易寻找到了。人们生活中需要获得能够给予安慰与鼓励的知音,需要获得不会随时间推移而变迁的美好纯洁的友情,这往往在青年时代实现。因为在青年时代,人们能够用各自的真诚、坦率面对人生,也能够真诚坦率地正视自己,在大多数情况下,心与心可以热烈融合。换句话讲,在青年时代,用斤斤计较的、功利的观点与人交际,比成年人要少得多。

    在友情中,相互信赖是首要条件,这种信赖当然伴随着对对方的尊重。接触对你信赖的人,就可以发现自己所没有的长处,从对方那里得到激励与鞭策;反之,把自己的信赖寄予朋友,这也胜过任何鼓励与安慰。这样,当生活对你产生误解时,你知道:你的朋友能够理解你。那么,还有什么比友谊更加珍贵的呢?

    聪明的人只要能掌握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懂得约束自己的言行。常言道:“人是感情的动物。”其实还应当补充一条:“人是理智的动物。”一言一行,都该是理性的,理智的。一个人听任感情发泄,那会有什么结果呢?任凭情感的潮流激荡、冲动、涌撞,不用意志的堤坝加以控制,潮流便泛滥开来,悲剧就此发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意外发作的能力,就叫自制力。它是意志品质,从而亦即心理素质的组成部分。培养自己的自制能力,对于刚踏上社会人生的青年人,特别重要。因为青年人最少保守,却易冲动;最少因袭的重负,却易想入非非。为此,便需引导他们学会自制。高度的自制力,可以克制任何有悖理智的冲动,战胜一切阻碍自己向健康目标前进的恐惧、动摇、怠惰、贪欲等情感。

    岳飞喜欢饮酒,高宗对他说:“今国难当头,你不可嗜酒啊!”岳飞从此把酒戒了,并终身不饮。岳飞的自制力好,所以他能大小数百战,攻无不胜,战无不取。吴王夫差战胜不了自己的欲望,所以被人用美女和财宝打败了。越王勾践战胜了自己的欲望,记住自己的耻辱,为了尊严,他最终夺回了自己的江山,还消灭了吴国。

    美国教育家威廉·赫金博士曾说:“人性有欲使自己同化于所全力注意之目的物的倾向。”我们只要仔细地想想,这话确实意义深长。他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经常去想一些低劣的事情,注视丑恶的事物,或隐溺在恶劣大环境中,不知不觉间,我们也会受到它们的感染。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些人一开始是基于好奇的心理去接近罪恶,然而,一旦与之接触,就往往不知不觉中受罪恶的诱惑,而掉入罪恶的深渊,不能自拔。

    朋友交往也是如此,一味地接近恶友,与恶友交往,自己也会受到恶的感染,而无法自拔。也许我们可以说,借我们的力量去感化恶友,但是,除非我们自己有足够的定力,否则切忌作此幻想。相反的,多多接近善的人或事物,不知不觉中人也会受其感化而变善。

    当然,人并不能清清楚楚被区分为善人或恶人,每一个人都有优于我或劣于我的地方。我们应该吸取朋友身上有利于提升人格的优点,并与之共勉,共享人生的喜悦。

    这个世界诱惑实在太多,你能在关键时刻管得住自己那你就胜利了。失败的人居多,是因为真正能掌控自己的人实在太少。其实胜利很简单,无非需要点思想,需要点意志力,需要点时间。

    真正的朋友会使你的生命丰富多彩

    一个有智慧的人,会先选择交往的对象,其后视情况决定交往的程度。有的朋友在特定时空中如鱼得水,换个环境则船过水无痕。唯有知音,历经岁月沧桑而更加灿烂,双方的付出却是先决条件。

    好朋友里面,一定要培养出一个知己,不要以为你有多么八面玲珑,到处是朋友。

    林肯曾说过一句话:“从某种意义上说,你选择了什么样的朋友,便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

    三国时蜀主刘备就是一个十分善于选择朋友的人。如果当初没有他在桃园与关羽、张飞结为兄弟,又在隆中三顾茅庐选择卧龙诸葛亮,就很难三分天下,建立蜀汉帝业。

    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对自己的思想、品德、情操、学识都有很大的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贤则聪,近愚则聩”。古人很重视对朋友的选择。孔子曰:“君子慎取友也。”品德高尚的人,历来受人推崇,也是人们愿意结交的对象。而品德低劣的人,却常常被人所鄙视,当然也不排除“臭味相投”的“酒肉朋友”。

    实际上,每个人不管自觉或不自觉,他们交朋友总是有所选择的,总是有自己的标准的。明代学者苏竣把朋友分为“畏友、密友、昵友、贼友”四类,如此划分便可明白;畏友、密友可以知心、交心,互相帮助并患难与共,是值得深交的;那些互相吹捧、酒肉不分的昵友,口是心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有利则来、无利则去,还有可能乘人之危损人利己的贼友,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结交的。

    法国科学家法拉第说:“如果你想了解你的朋友,可以通过一个与他交往的人去了解他。因为一个饮食有节制的人自然不会和一个酒鬼混在一起;一个举止优雅的人不会和一个粗鲁野蛮的人交往;一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会和一个荒淫放荡的人做朋友。和一个堕落的人交往,表示自身品位极低,有邪恶倾向,并且必然会把自身的品格导向堕落。”一句西班牙谚语说:“和豺狼生活在一起,你也能学会嗥叫。”

    即使是和普通的、自私的个人交往,也可能是危害极大的,可能会让人感到生活单调、乏味,形成保守、自私的性格,不利于勇敢、刚毅、心胸开阔的品格形成;甚至很快就会变得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原则性丧失,遇事优柔寡断,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种精神状况对于想有所作为或真正优秀的人来说是致命的。

    与那些比自己聪明、优秀和经验丰富的人交往,我们或多或少会受到感染和鼓舞,增加生活阅历。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生活状况改进自己的生活状况,成为他们智慧的伴侣。

    与优秀的人交往,就会从中汲取营养,使自己得到长足的发展;与品格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你会感到自己也在其中得到了升华,自己的心灵也被他们照亮。

    印度传教士马丁的生活,似乎完全是受了一个初中学习时的朋友的影响。

    马丁是一个相当愚笨的学生,但他父亲还是决定让他接受大学教育。在剑桥大学里,马丁认识了在初中的一位伙伴。

    从此以后,这位稍长的学生成了马丁的指导教师。马丁能够应付自己的学业,但是仍然容易激动,脾气暴躁,偶尔会发泄自己难以抑制的愤怒。他这位年纪稍大的朋友却情绪稳定,富于耐心。他时时刻刻照顾、指导和劝勉自己这位易怒的同学,他不允许马丁结交邪恶的朋友,劝马丁认真学习。这不是要得到别人的称赞,而是为了上帝的荣耀。这位朋友的帮助使马丁在学习上进步很快,在第二年圣诞节的考试中他名列年级第一名。

    后来,马丁成了一位印度传教士,给了很多人以无私的帮助。

    如果马克思没有选择恩格斯这位真诚的朋友,他恐怕就不会在社会科学领域里建立起他的理论学说,也就不会有伟大的著作《资本论》。

    所以,和那些优秀的人接触,你会受到良好的影响。

    朋友之间的行为总是互相影响。令人奇怪的是,善行总是产生无数的善行。就像一块石头投入水中,会产生波纹,而这些波纹又会产生更大的波纹,如此连绵不断,直至最后一道波纹抵达岸堤。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志同道合,情趣相投,是择友的一个标准。志向不同,情趣有别,友谊不可能长久的,早晚分道扬镳。“管宁割席”的典故就是个典型例子,管宁热衷于读书做学问,而华歆则热衷于官场名利,两人缺乏做朋友的共同思想基础,割席而坐是必然的。

    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墨子有更形象的比喻,他把择友比作染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故染不可不慎也。”与高尚的人在一起,你也会感染上他的气质。

    “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多——好朋友越多,我们受益越多。学无止境,学问再大的人也有不懂的东西。与其出泥而不染,何不从一开始就择其善者而从之?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圣人尚且如此,我们在结交朋友时,也应尽量选择有学识的人。

    当然,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徒。对朋友也不能求全责备,自己本来就是不完美的,而朋友又是双向的,如果人人都要求结交比自己有学问的人为友,那么到头来只能是谁也没有朋友。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朋友相交贵在有所补益,有所予有所取才是“交往”。

    古人的择友之道,我们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抄照搬,也不要为其所拘束,对友人过于苛刻。择友的标准各有不同,也应该从个人实际出发,慎重选择,朋友可多交,不可滥交。

    朋友比金钱贵重

    我们必须懂得多个朋友多条路的道理。每个人的进步,都要借助于各方面的社会关系。仅靠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勤勉努力,很难得到社会的承认或实现个人的愿望。

    战国时,中山国的君王有一次设宴款待都邑的士大夫,司马子期也在被邀之列。席上,中山君把羊肉羹分给各位士大夫,却没有分给司马子期。

    司马子期心里很不高兴。于是,跑到楚国,怂恿楚王攻打中山国。楚王受其蛊惑,带兵向中山国猛击。

    不久,中山国就被打败了。中山君仓皇逃命,后面只有两个人拿着长矛紧紧护卫他。他有点奇怪,就回头问那两个人:“别人都逃跑了,为什么你们还乐意跟着我?”

    那两个人回答:“大王,以前在我们的父亲即将饿死的时候,你曾经赐给他食物。家父临终前就要求我们,如果中山君遇上灾难,我们必须以死报答大王的恩德。我们遵从家父的教导,誓死也要保护您。”

    中山君听了,仰天叹息道:“给予不在于多少,在于别人是否正处于困厄之境;施怨不在于深浅,在于是否曾经伤了别人的心。”对中山君来说,此时此地,这两个朋友比多少钱都重要。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受到三点启发:第一,朋友多了路好走,冤家多了路难行,人在世上要少结冤仇多交友;第二,与别人交亲还是结怨有时并非因为某些大事,而是小节方面的问题;第三,处理人际关系时,待人接物必须因人而异,并把握好最恰当的时机。

    一只鹦鹉与一只乌鸦被关在一个鸟笼里。鹦鹉觉得自己很委屈,竟和这么一个又黑又丑、表情呆板的怪物待在一起。假如谁在早晨看它一眼,这一天都会倒霉的,再没有比和它在一起更令人讨厌的了。

    同样奇怪的是,乌鸦也在抱怨自己时运不济,竟和这么一只令人难受的花毛家伙待在一起,乌鸦感到伤心和压抑。“我的运气为什么如此糟糕?要能和其他乌鸦一起坐在花园的墙头上,享受我们已有的一切,该有多快活啊!”

    像乌鸦和鹦鹉这样的生灵可以说都是悲剧性的,本应同甘共苦,同舟共济,但它们却偏偏做不到这一点,却总是看着对方的丑陋而生气。

    “举世皆浊我独清”,那是一个人看待事物的观点。一个人可以“独清”,但是人类作为群居动物,却不可没有朋友。

    历史上的“管鲍之交”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他们成为后世交友的典范。

    对于和鲍叔牙的情谊,管仲曾经说过一段由衷的话:“我原先经济困难,曾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分财时我多要多占,但鲍叔牙并不认为我贪得无厌,而是认为我贫穷才会这么做;我曾为鲍叔牙谋事,多次失算,但鲍叔牙不认为我愚蠢,而认为我是时势不利;我曾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牙不认为我不行,而认为我是生不逢时;我曾三战三逃,鲍叔牙不认为我是胆怯,知道我是思念家中的老母亲;公子纠失败,我囚禁受辱,鲍叔牙不以我为耻,知道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真是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由此可见,这种深厚情谊的产生,在于鲍叔牙屡屡对管仲宽宏大度、不计小过、理解同情、帮助的结果。

    管仲对此也投桃报李,与鲍叔牙成为莫逆之交。否则的话,如果鲍叔牙对管仲斤斤计较,不欣赏他的才能,或“以血还血,以牙还牙”,那么他们早就绝交了。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你能做到包容那些有缺点的人,你的心态就会更加开放,心胸会变得更广更大,也会交到更多的朋友,从而给自己营造一个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

    真诚付出才能获得友谊

    获得朋友的唯一方法是先学会做对方的朋友。要知道,友谊不是凭空掉下来的,它需要培养浇灌才会不断成长。朋友靠友情浇灌,当他静默时,你的心仍要倾听他的心,友谊无需过多言语,所有的思想、愿望、希冀皆在无声的交流中发生,并在朋友间共享友爱、忠诚、信义……

    把纯洁的友情看成是金钱附庸的人,生活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他们对权势钱财看得特别重,谁有权有势就巴结逢迎,以求利用,谁有钱有势便趋之若鹜,这种人不问是非曲直,吃吃喝喝就能混在一起,打着“朋友”的旗号,追求实利,这种“合作”带有明显的铜臭味。

    这种势利的朋友比较容易得到合作者,但也容易失去合作者,容易结交也容易散伙。因为这种友谊是建立在权势钱财和杯盘烟酒之上的,非常的自私和虚伪,带有极大的欺骗性和危害性,这种“友谊”是长久不了的。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自己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了荣誉之后,就会有人殷勤地表示友好;而当我们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打电话都找不到人。这种人都是讲求实用主义的,有用就是朋友,这种态度是可鄙的。有的人对那些于自己有用的“朋友”,就千方百计地加以笼络,对暂时用不上而将来有所求的“朋友”,则滑头滑脑,若即若离地维持;对曾经有用,今后不再有用的“朋友”,则置之脑后似乎不曾相识;对那些过去有恩于自己,后来陷于困境需要他帮助的“朋友”,则忘恩负义,有的甚至趁火打劫、落井下石。

    这些人缺乏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关于做朋友的道德标准,古希腊政治家伯利克里说过:“我们结交朋友的方法是给他人以好处,而不是从别人那里得到好处。”

    势利之人之所以热情地与一个人交往,看重的是这个人手中的权力、财富、美色,而一旦要是你失势破财、人老珠黄,他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与这种人实无友情可谈。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一个人不应该与被财富毁了的人来往。”这是提醒我们不要交酒肉朋友、势利朋友,不要与势利之徒搞在一起,结成所谓的合作者。因为与这样的人交往你是无法获得真正的友谊的。

    酒肉之交不是朋友,患难才见真情。交友要有分寸,择友要讲究缘分。交友重在相互帮助,相互提高,共同面对人生的磨难,而交友不慎会留下终生遗憾。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承认在人生中最为珍贵的就是友情。人们需要友谊,赞扬友谊。友谊是在不知不觉中就走进生活里来的,因此,生活中是不能没有友谊的。人性惧怕孤独,每个人都需要扶助,而亲爱的朋友便是能给你最好扶助的人。珍惜你所拥有的真挚的友谊与真正的爱情,它能使你变得高尚,使生命变得更加充实。一切身外之物都不难得,难得的是一颗相通的心。

    要使友谊之树深深扎根,根深叶茂,需要付出真诚。用真诚相待,才能换来真诚朋友。如果把友谊仅仅局限于两三个人的小圈子里,而不愿与更多的人交往,不仅可能使自己失去与更多的人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而且使自己的视野狭窄,生活内容单调。因此,应该与更多的人交往。

    感情也需要投资

    如果我们想交到朋友,那就要先学会付出,先为别人做一些事情——那些需要花时间、精力、体贴、爱心才能做到的事,不要等到需要帮忙时才想到朋友,这就是“感情投资”。

    现代人生活由于忙忙碌碌,没有很多时间去应酬,天长地久,许多原本牢靠的关系,就会变得松懈,朋友之间逐渐互相淡漠。这是很可惜的。

    “敢问情为何物,直叫生死相许”,作为一个普通人都难逃脱一个“情”字。尽管当今社会流行一句话:“认钱不认人。”但是“人情生意”从未间断过。人既然能够为情而死,那么为情而做生意,又有什么不可?想想也是人之常情。

    所以,营造关系网,也需“感情投资”。

    让我们以做生意为例,所谓“感情投资”,说简单点,就是在生意之外多一层相知和沟通,能够在人情世故上多一分关心、多一分相助。即使遇到不顺当的情况,也能够相互体谅,“买卖不成仁义在”。

    很多人都有忽视“感情投资”的问题,一旦关系好了,就不再觉得自己有责任去保护它了,特别是在一些细节问题上,例如该通报的信息不通报,该解释的情况不解释,总认为“反正我们关系好,解释不解释无所谓”,结果日积月累,形成难以化解的问题。

    更糟糕的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亲密之后,一方总是对另一方要求越来越高,总以为别人对自己好是应该的;对方稍有不周或照顾不到,就有怨言。长此以往,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损害双方的关系。

    可见,“感情投资”应该是经常性的,不可似有似无。从生意场到日常交往,都应该处处留心,善待每一位关系伙伴,从小处、细处着想,时时落在实处。

    不会社交的人寸步难行

    交往,是人生在世最重要的生存方式。不会交往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是一个成熟的人。交往,既可改变命运,又能提高生存的质量。

    所谓人际关系,就是感情和关系网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创造财富的有效方法。全世界最成功的人都是人际关系较好的人。多个朋友多条路,再顶天立地的英雄,离开别人的帮助也将一事无成。波斯文学家萨迪曾说:“蚊子如果一齐冲锋,大象也会被征服。”想要拓展人生,就必须精心编织一张属于自己的社会关系网。

    拓展人际关系,应从培养社交型性格入手。社交型性格的特点是活泼、外向、热情、爽快、喜欢交际、富有爱心。拥有这样的性格,你会人缘旺盛,事业亨通。

    学会社交就是学会生存。人在世间,不可能不与人交往。卡耐基认为,只有想办法去认识更多的人,并使这些人都成为自己的朋友,才是人生真正的应酬策略。

    人生一场,既是索取,又是给予。除了责任与义务意义上的索取与给予外,还有功利意义上的索取与给予。要实现这种索取与给予,交往便是载体和媒介。交往,就是交而往之,既包括朋友之间的交际,也包括世俗层面的礼尚往来。朋友之间的交际,其基础是真诚守信,而礼尚往来的规则则是富于人情味和世俗性。因此,交往,是不可远离世俗的,应以平常的心态、凡人的心性去结识陌生人。要知道,朋友首先是陌生人,然后才变成朋友。

    交往型性格,愈见其长处,封闭就意味着孤陋寡闻。只有敞开心胸,广交朋友,天下的路才能任你自由行走。所谓财源滚滚,必须浚渠畅通。否则,闭塞间隔,财如无源,何以滚滚?

    没有朋友难成大事,有多少功成名就的人物,当初假若不是朋友的鼓励帮助而使得他们牢牢地坚守自己的阵地,恐怕早已在事业生涯中的某些危急时刻放弃,甚至会偃旗息鼓了。假如人生没有朋友,生命将是一片荒芜贫瘠的沙漠。

    朋友是你的依靠,也是你人生的资本。失去朋友,你就会陷于无助的境地,会深感恐慌。

    社交是一种艺术,与自己喜欢的人交往,往往是一种冲动和向往。社交的艺术更主要体现在与自己不喜欢的人交往;假如有必要,还应交得很深。

    怎样与不喜欢的人交往呢?首先,要对其进行品质的鉴定,看看他身上你所不喜欢的东西是不是本质问题,然后要避其要害,择善而从;其次,就是要以大局为重,心中坚持“目的论”的原则,有意忽略那些没必要的枝节问题;再次,就是要能够学会影响朋友,假如你的人格高尚,你就用高尚的人格影响他。能够让一个人改变庸俗、惰性,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还要懂得接受朋友的影响,假如你发现,你的“不喜欢”是因为自己的个性使然,你就应尝试放弃这个个性,去适应朋友的个性。

    此外,社交还有许多技术层面的学问。如履行必要的过程,不能忽略交往中的细节,充分发挥电话、贺卡等媒介的沟通作用等。

    社交需要投入,必须投入的时候,千万不能小气;没必要“埋单”时,也不能大大咧咧,那样反被他人瞧不起。

    与朋友交往也是一门艺术

    与朋友平等相处,有往有来,互相帮助是必要的,但是,要摆脱对朋友的依赖,也不要事事替朋友操心,拿主意。

    朋友是人生的宝贵财富,要想与朋友保持良好的交情就必须掌握一定的交友艺术。

    黛博拉坐在客厅里,紧握着拳头气愤地说:“我永远也改不了,我一错再错。”黛博拉所指的是她一次又一次地听从她的朋友嘉莉劝她做这做那。这一回,她听了嘉莉的意见,把她的厨房糊上一层最新式的红白条墙纸。“我们一块去商店选中了这种墙纸,因为嘉莉喜欢这一种,说这墙纸能使整个房间活跃起来。我听了她的话。而现在,是我在这个蜡烛条式的牢房里做饭。我讨厌它!我怎么也不习惯。”她感到,这一折腾既花了钱,又一时无法改变。

    黛博拉意识到自己不仅是对选墙纸一事愤怒,而且气愤自己又受了嘉莉意志的摆布。同样也是嘉莉,说黛博拉的儿子太胖了,劝她叫儿子节食。她还说她的房子太小,使她为此又花了一笔钱。

    黛博拉问题的关键在于学会尊重自己的意见。过去她的意见总要事先受嘉莉的审查或者某个类似嘉莉的人物的审查。后来她有了进步,尽管嘉莉说那双鞋的跟“太高,价也太贵”,她还是买了那双高跟鞋。黛博拉回忆说:“我差点又让她说服了。但我还是买了,因为我喜欢,您可以想像当时嘉莉的脸色多难看!”最有趣的是,最后嘉莉自己也买了一双同样的鞋,因为鞋样很时髦。

    黛博拉现在所做的调整只是与另一个女人的关系的界限。她仍然把嘉莉当作好朋友。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类似的朋友,在特殊情况下,有的人愿意受朋友的控制,是因为他缺乏主见,产生了对朋友的依赖,而过分的依赖会让朋友产生反感。

    苏珊是位年轻妇女,她愿意让一位朋友摆布她的生活。与黛博拉不同的是,苏珊却是主动要求受控制。当她的垃圾处理装置出毛病后,她给好朋友玛莎打电话,问她怎么办。订阅的杂志期满后,她也去问玛莎是否再继续订阅。有时她不知晚饭该吃什么时,也给玛莎挂电话问她的意见。玛莎一直像个称职的母亲一样,直到有一天出了乱子。那天,玛莎的一个儿子摔了一跤,衣袖划了个口子,需要缝针。苏珊又打电话问问题了,由于非常疲倦,玛莎严厉地说道:“天哪!看在上帝的分上,苏珊,你就不能自己想想办法?就这一次!”说完就挂了电话。

    苏珊对玛莎的拒绝感到迷惑不解,她说:“我还以为玛莎是我的朋友呢。”过分地依赖会损害你和朋友的关系,而且是双方的。朋友并非父母,他们没有指导和保护你的义务,他们能给你支持,但不可能包办代替,你必须清楚,他只不过是朋友而已。你自己不能做决定,缺乏主见,就会使你受到朋友正确或错误的意见的影响。为此,你应该立刻决定,摆脱对朋友的依赖。

    朋友和你的关系是平等的,互助的,不要把朋友当成你的衣食父母,事事寻求依赖,那样只会让朋友认为你是一个缺乏主见的人,而对你产生反感;也不要事事为朋友操心,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对方,两个太相似的人注定不会有太大的吸引力,正是因为有了差异,才有了交往的兴趣。以一种平衡的心态对待自己的朋友,只有这样,你们的友谊才会地久天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