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越简单越好-财务简单:钱不是万能的,够花就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追逐财富,期盼发家,这是人之常情。在一个成熟的商业社会里,个人对创造积累财富的努力,也是有益于社会发展进步的。利益是个好东西,谁不喜欢利益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求财可以,但要始终遵循一个原则。面对财富的诱惑,不能动摇,不能利欲熏心。唯利是图必定会招来怨恨。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为了钱而斤斤计较、悲喜不定的人,有许多人是为钱而活的。对他们来说,钱挣得越多,他就越快乐,钱已经成为他生活的动力以及向别人炫耀的资本。但是他们的快乐是建立在自己的财路一帆风顺的基础上,因为他们对钱很在意,一点点利益的损失都会让他们懊悔不已。所以曾经成为他们生活动力的钱,也可能会变成摧毁他们精神防线的洪水猛兽。至于炫耀,他的炫耀是给那些和他有一样生活方式的人看的。他有钱时自然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但一旦失势,不仅曾经艳羡过他的人会在背后冷笑,连他自己也觉得没了钱就没了一切,生活仿佛从天堂掉到了地狱。

    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控制

    金钱是一种力量,但更有力量的是有关理财的技能,是控制金钱的能量。钱来了又去,但如果你了解钱是如何运转的,你就有了驾驭它的力量。

    有句老话:没钱是不行的,但钱不是万能的。有些东西是金钱买不到的,比如感情,比如尊严,比如自由。金钱是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工具。记住!只有你真正地理解了关于金钱的正确观念,你才会积极地以一颗平常心去赚钱,并合理地支配。我们看到过年收入两万的人感叹钱用不完,也见到过年收入百万的人说钱不够用!你说钱用不完的人富有还是钱不够用的人富有?谁在生活中感觉更为宁静和安详?这完全看你怎样选择?

    正如孔子所说:“饱暖思淫欲。”一个人吃饱了喝足了无事可做,常常会产生非分之想,使思想偏离正常行为轨道,做出危害他人、社会的事情。但我们并不能因为这些原因就将富贵一棍子打死。如果拥有金钱的人能够正确地对待他的财富,那我们就不该简单否定富贵。因为金钱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安逸的生活,也能满足人们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如果各族人民共同富裕,不是能给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重要根基吗?这样的“富贵”有什么不好?金钱并非万能的,没有钱又万万不能,富贵是好是坏,不由富贵本身决定,而由人决定。

    有人说金钱是万恶之源,就是它葬送了幸福。当然如果沦为金钱的奴隶,人的贪欲会一天天增加,而理智和清醒会一天天减少。有钱是好事,但是一定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

    据报道,一个来自外地的打工仔为了能够得到500万元的大奖,不惜把自己辛苦挣来的血汗钱全部用来买彩票。结果一年下来,什么大奖也没中,反倒把辛苦一年挣来的钱赔了个精光,没脸回家,走投无路要自杀。其实,买彩票支援国家建设是好事,但要是指望靠它来发财致富就不应该了。如果这样,人就变成了金钱的奴隶,被金钱的诱惑牵着鼻子走,从而损害了健康,污染了心灵。

    永远缺乏幽默,永远只顾赚钱,是洛克菲勒整个事业生涯的写照。即使坐拥百万资产,他却一直担心财富可能随时失去。马克·汉纳评论他说:“这是一个为钱疯狂的人。”

    洛克菲勒住在俄亥俄州克里夫兰市时,曾向邻居吐露真言,说他希望能被人爱,可是他却是如此寡情与多疑,以致没有几个人真正喜欢他。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闭上嘴,好好干活!”正逢他事业巅峰、财源滚滚的时候,他的个人世界却崩溃了,标准石油公司也一直灾祸不断——与铁路公司的诉讼、对手的打击等等。在宾州油田上,约翰·洛克菲勒是最受憎恨的人。遭他无情打击的对手,没有一个不想把他吊在苹果树下。威胁要他性命的信件如雪片般飞入他的办公室。他雇用保镖防止敌人杀他,他很想忽视这些仇恨。一次,他自我解嘲地说:“踢我、诅咒我!你还是拿我没办法!”但是他终究是个凡人,他无法忍受憎恨,也无法承受忧虑。他的健康状况开始恶化,对这个新的“敌人”——由身体内部发出的疾病,他感到极为茫然与迷惑。后来,医生告诉他一个惊人的事实,他或者选择财富与忧虑,或者选择他的生命。他们警告他:再不退休,就死路一条。当全美最著名的女作家艾达·塔贝尔见到他时,真是大吃一惊,她写道:“他的脸上饱经忧患,他是我见过的最老的人。”她正着手写一篇讨伐标准石油公司的文章,她没有任何理由同情这位一手建立起这个超级“八爪鱼”的首脑。然而,当看见洛克菲勒在教主日,急切地渴求他人同情的目光时,她说:“我心中涌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而且那个感觉十分强烈,那就是我为他难过,我了解孤独恐惧的滋味。”他退休了,开始学习打高尔夫球,从事园艺,与邻居聊天、玩牌,甚至唱歌。

    这一生他终于不再只想着如何赚钱,而开始思考如何用钱去为人类造福。总而言之,洛克菲勒开始把他的亿万财富散播出去。后来他更前进一步,他成立了世界性的洛克菲勒基金会——旨在消灭世界的疾病与无知。

    这个在53岁时差点丧命、最后却能活到98岁的老人,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人绝对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而一定要成为金钱的主人。一个成为金钱奴隶的人,必然是栽进贪婪的陷阱不能自拔。有贪婪心的人总希望得到的更多,他不知满足,结果命运让他失去一切,贪心只会愚弄自己。众多调查事实表明,几乎80%的民营企业老板承认,权利欲望是他们创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他们而言,有了钱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旅游、受教育、从事公益事业……就能够自主地经营,能够去尝试、去冒险,而不受太多的限制。

    在中国当前较为轻松自由的经济条件下,选择自己创业,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小天地,能够调动有限的资源而不受他人之气,确实是支撑创业梦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念虽然支撑着创业梦想,但要强调的一点是,金钱和权力都是“双刃剑”,它们既可造就一个人的成功,也能毁掉一个人,所以你要学会受用,既懂得用它们来激励自己,又要坦然处之,轻松赚钱!

    金钱可以给人带来幸福,但当我们不能正常对待它的时候,它所能给予我们的只能是烦恼。

    利奥·罗斯顿是美国最胖的好莱坞影星。1936年,他在英国演出时,因心肌衰竭被送进汤普森急救中心。抢救人员用了最好的药,动用了最先进的设备,仍没挽回他的生命。临终前,罗斯顿绝望地喃喃自语:你的身躯很庞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

    罗斯顿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在场的哈登院长,作为胸外科专家,他流下了泪。为了表达对罗斯顿的敬意,同时也为了提醒体重超常的人,他让人把罗斯顿的遗言刻在了医院的大楼上。

    1983年,一位叫默尔的美国人也因心肌衰竭住进了这家医院。他是位石油大亨,两伊战争使他在美洲的十家公司陷入危机。为了摆脱困境,他不停地往来于欧亚美之间,最后旧病复发,不得不住进来。他在汤普森医院包了一层楼,增设了五部电话和两部传真机。当时的《泰晤士报》是这样渲染的:汤普森——美洲的石油中心。默尔的心脏手术很成功,他在这儿住了一个月就出院了。不过他没回美国。苏格兰乡下有一栋别墅,是他10年前买下的,他在那儿住了下来。1998年,汤普森医院举行百年庆典,邀请他参加。记者问他为什么卖掉自己的公司,他指了指医院大楼上的那一行金字。后来在默尔的一本传记中发现这么一句话:“富裕和肥胖没什么两样,也不过是获得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罢了。”

    钱在生活中并不是决定一切的。一个真正有价值的梦想本身就具有了使其得以实现的力量。有一中年男子,他的独生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现出音乐天赋,曲调一听便能记住,自己还能在钢琴上编歌。夫妻俩为使他能得到最好的教育,竟然驱车60英里送他到临近的一个城市去学习。为此他们付出的代价是:妻子每天晚上去一家图书馆加夜班,丈夫是个教师,课外在家中开课以增加收入。今天,他们的儿子获得了两个音乐学院的奖学金,在几个最好的管弦乐队中演奏过。如果当初他父母给他请个价格低的教师,他就不会有这样的成果了。

    为人父母者总希望给孩子留下更多的财富,在他们的心中,“再苦不能苦孩子”,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要让孩子过得比自己好,因此总希望多留下点钱给孩子。而大多数富家孩子,总是不能抵抗财富的侵蚀,他们中的许多人因此终生碌碌无为。留给孩子一座金山,也总有坐吃山空的一天,而且不利于孩子的正常发展。因此,作为父母,更多的是要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为今后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做好准备,而不是将目光停在留给孩子多少存款、多少房产上。

    这说明了在某种意义上,金钱是第二位的。用你辛勤的劳动挣来的一点钱,送孩子去野营或给自己买一件心爱之物,也许与自己的低收入不那么相称,但却提高了你生活的情趣和意义。

    如此看来,如果成为金钱的奴隶,只能走进不幸的万丈深渊;只有成为金钱的主人,才能快乐地享受幸福的时光。

    财富不属于拥有它的人,而属于享受它的人

    哲学家说,钱有四种意义:钱是钱,钱是纸,钱是数字,钱是冥钞。但一般人都赋予了钱另外一个意义:钱是万能。

    钱浓缩着人所有的希望。人之所以在不断创造、在不断进取,是因为看到了钱和钱负载的力量和利益。有了钱,人就有了倾注爱的对象;若失去钱,人不只孤单,更否定了自己。

    其实,金钱是一种工具,是很有用也没有用的资源。从古至今,金钱成就了很多人但也毁了很多人。关键之处在于掌握金钱的人如何对待这个身外之物。

    生活是需要平衡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不能稍有偏废。如果过分贪婪,把握不住必要的尺度,就很容易受到伤害。有一则寓言阐释了同样的道理:

    从前有个特别爱财的国王,一天,他跟神说:“请教给我点金术,让我伸手所能摸到的都变成金子,我要使我的王宫到处都金碧辉煌。”

    神说:“好吧。”

    于是第二天,国王刚一起床,他伸手摸到的衣服就变成了金子,他高兴得不得了,然后他吃早餐,伸手摸到的牛奶也变成了金子。摸到的面包也变成了金子,这时他觉得有点不舒服了,因为他吃不成早餐,得饿肚子了。他每天上午都要去王宫里的大花园散步,当他走进花园时,他看到一朵红玫瑰开放得非常娇艳,情不自禁地上前抚摸了一下,玫瑰花立刻也变成了金子,他感到有点遗憾。这一天里,他只要一伸手,所触摸的任何物品都变成了金子,后来,他越来越恐惧,吓得不敢伸手了。他已经饿了一天了。到了晚上,他最喜欢的小女儿来拜见他,他拼命喊着不让女儿过来,可是天真活泼的女儿仍然像往常一样径直跑到父亲身边伸出双臂来拥抱他,结果女儿变成了一尊金像。

    这时国王大哭起来,他再也不想要这个点金术了,他跑到神那里,跟神祈求:“神啊,请宽恕我吧,我再也不贪恋金子了,请把我心爱的女儿还给我吧!”

    神说:“那好吧,你去河里把你的手洗干净。”

    国王马上到河边拼命地搓洗双手,然后赶快跑去拥抱女儿,女儿又变回了天真活泼的模样。

    汤玛斯·富勒说:“满足不在于多加燃料,而在于减少火苗,不在于积累财富,而在于减少欲念。”

    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快乐,反而会让你越活越累,何苦如此呢?放弃对金钱的贪念吧,你会因此得到更多的快乐!赚钱是为了享受,而不是为了受奴役,知道如何放松自己,如何休息,才会拥有一个丰硕的人生。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俗语说:“贫苦能有富裕时,富足亦有贫穷日。”贫与富都是一种人生体验,也是一种有价值的人生境界,没有这体验和境界,日子只会过得平庸,人也轻飘得没有分量,信仰生活不会有所升华。

    从媒体上看到某些“先富起来”的富有者饱受牢狱之苦后,才领会到无论哪个时代,贫苦有贫苦的优势,富足有富足的悲哀。贫苦不易变为富裕,但富裕却易使人变节。贫苦很苦,但容易使人发愤图强,回望来之不易,而“苦”正是其中的动力,“富裕”则容易让人自满自足。

    细细想来,穷与富是相对的,关键是心态。即使社会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也仍有穷与富的差异。这种穷富之别,既包括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也包括精神财富。经济上的穷与富,不直接影响人格上的独立。接纳自我与现实,接纳自己的家庭境遇,接纳自我的限制,敢于超越自我,才能成为自己想做的人。

    穷并不可怕,它虽然可以影响我们目前的生存状况,也同样可以激发我们去创造无穷的财富。若因贫穷而生苦恼,进而自卑,做出傻事或愚蠢之举,就不足取。穷与富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的扭曲。

    古语讲,富不过三代,如果躺在前人的财富上心安理得地享受,只局限在守财方面,会忽略自身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只能是坐吃山空。有了钱就不思进取,抑制了自我发展,荒废了大好年华,只躺在父辈创造的财富上坐享其成,才是最可悲、最危险的。

    在生命的旅程中,贫与苦总是相随的。然而,在时下人们“全面小康”的时代谈贫道苦,会被视为消极落伍的表现。因为,在大多时候,人们都向往富有,乐意于“盛世”“民富”等赞语,贫穷似乎一夜之间已成历史往事。在人们淡忘了“苦”的同时,追求富足变成了现代的时髦。

    其实,告别实际生活上的贫穷,但并不意味着远离生活中的痛苦。生活中没有苦,怕吃苦,也不准备吃苦,这恐怕是俗世的谎言,做人的误区。有的人一生之中飞黄腾达,官位、财富辉煌显赫;有的人一生之中穷困潦倒,狼狈不堪,整个人生充满感慨和叹息。人的一生因为人生观、世界观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局。

    相信一个人无论身在何处,无论贫富贵贱,都应不断地完善自我人格。人生存于世,若是个富贵人,应做到对人对事要自我节制,礼敬待人,千万不可骄狂傲物。古人讲得好:“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如果你是个贫穷者,也应做到对人不谄媚奉承,即使生活再苦,对人对事也要能够泰然处之,安贫乐道。

    所谓:“人穷瘦骨硬,家富喉咙宽。”这句话非常世故,却道尽了人生百态。怎能不谨慎反省警惕呢?人“穷”不可耻,可耻的是穷得没有骨气,以至忘记人格尊严。一个“富”人,若能做到谦虚谨慎,不骄狂傲慢,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一个富有的人,在人生的旅途中,要经过多少奋斗拼搏才有如此的成就。一个人假如现在很富有了,认为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就沾沾自喜,得意忘形,惹是生非,落到可悲后果,就很不值得了。

    一个人若贫困潦倒,还大言不惭地佯装出一身臭架子,这与一个不学无术的阔佬又有什么分别呢?人穷,不过是物质上的匮乏,不能让心也贫乏、空虚,只要能在生活中安于清贫,淡泊明志,逆境来时也不怨天尤人,处事待人接物做到真诚恳切,平等清净,能够真正做到对一切人、事、物不卑不亢,那就是真的正人君子。

    一个富人,若能平易近人,和颜悦色,又怀有感恩之心,常常热忱济世助人,为人谦虚好学,勇猛精进,彬彬有礼,受万人尊重,也就是了不起的正人君子。

    如果生活真的“穷的只剩下钱了”,那才是人生的另一种悲哀!

    金钱可以塑造一个人的形象,也可以毁掉一个人的德行

    有时一个人能够走上发财之路,并不在于他比别人更聪明,而是人们有感于他人格的魅力给予了他更大的帮助和机会。如果人格上存在着缺陷,即使取得了一时的成功,最后也会走向痛苦的深渊。

    有一天,魏尼和朋友决定要联手“做一票”,而他们下手的对象,是一台载运露华浓化妆品的卡车。他们两个趁卡车司机在路边快餐店吃饭的时候,偷偷地溜上车,自己动手把引擎发动,然后拉着一大堆的口红和保养霜扬长而去。

    不过,他们虽然得手了,但要把那么多偷来的化妆品转手卖出去,即使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布鲁克林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当他们销赃的时候,就算不被警察逮到,也很可能会被当地的龙头老大强索“保护费”。于是,魏尼和他的同伙就得想个办法,把偷来的东西卖掉。

    这两个人先在华尔街找了份工作。华尔街一向都是人口稠密的地方,这里的公司雇用很多的交易商和秘书小姐,每个人都有不错的收入,而且似乎也都对高品质的东西有所偏好。

    于是,魏尼在一个大型的经纪商那里找到了一份低级的差事,然后开始找机会转卖他们偷来的货物。口红每支卖2美元、3美元、或是4美元,这样的价钱很好卖,东西非常抢手,他的同伙也做同样的事情。他们每周差不多可以赚100美元,一年大概就是5000美元的进账。在20世纪60年代,对于两个从布鲁克林区混出来的生意人来讲,第一年就能赚到5000美元,已经相当不错了。于是,他们仅靠着卖露华浓化妆品,就在华尔街得到了相当不错的底薪和额外的红利了。

    但是这些非法偷来的东西,最后还是有销完的一天。然而,很讽刺的是,魏尼后来竟然发现华尔街生活和过去在黑街打混的日子一样刺激。于是,他便在华尔街留了下来,在场外市场(OTC)从事股票交易商的工作,而且一混就是20年。或许在这段期间,他还曾经为了好玩而买卖过露华浓的股票呢,谁晓得?

    不过,后来听说魏尼是靠着社会福利金在过活。他最后在华尔街的混日子的公司在1987年崩盘的时候倒闭了,而且那家公司好像也涉及了某件股票违约交易的案件。

    财富又通过它来时的路走了,这就是金钱法则,不是通过正当途径挣得的钱财是不能长久的。

    人品好者人缘也好;人品欠佳者人缘自然也欠佳。一个人倘若没了人品,谁也不愿与其合作共事。

    许多投机商,包括一些所谓很成功的投机商,并没有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事业,他们认为只要有钱可挣,便不顾一切人格的得失,他们以为钱就能取代一切。

    请记住:无人品者莫赚钱。

    某地方曾出现过一个机构健全的“乞讨公司”。公司设有老板、业务经理、会计、员工,俨然是一个正规私企。最初,“乞讨公司”的老板与亲戚外出打工,可是没赚到钱。当听人说乞讨来钱快时,他们就回老家找了两个孩子外出乞讨,在山东烟台和威海一带“实践”了半个月,除掉开支,每人还分得500元钱。老板认为再找两个孩子来钱更快,就又在老乡中发展了两个人,可对孩子的父母谎称是外出打工贴广告。公司成立,老板统管全局,“业务经理”负责踩点、检查工作,会计(老板之妻)负责财务、生活和照顾自己4岁的儿子。先来的两个小孩按“业绩”与老板五五分成,新来的两个小孩月薪500元,一个月后“转正”。老板为“业务”配了手机和信用卡,还为一小孩配了传呼机。“乞讨公司”后被识破,财产全部没收,一个赚黑心钱的所谓公司就此消失。

    这种利用人性中的善良、美好大做文章,以满足一己私欲的行为,真是可恶至极。上文提到的“老板”,骗人不说,利用失学少年来乞讨可以说是没有人性。

    赚钱一定要光明正大,如果仅靠小聪明去赚黑心钱的话,总有一天会被识破。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只有渴望天上能掉下馅饼的人。聪明的人如果肯花力气一定不会没钱赚的,如果只想着投机,到头来只能是铤而走险。

    钱可以塑造一个人的形象,也可以毁掉一个人的德行。

    赚得心安,用得舒服

    钱是让我们获得安全感的东西,如果因为赚钱而受良心的谴责,那钱于我们又有什么用呢?光明正大赚来的钱花着也舒服,用着也心安。

    钱可能有花完的时候,人品却是要跟随一辈子的,只要有一个好人品,再穷也是富有的,何况人品还真的能助你发大财呢!

    李立山曾经怀揣200元,负债9万元,但他毅然地“下海”了,到50岁的时候李立山已积累了千万元资产,他深有感触地说:“这靠的是在部队里磨炼出来的过硬作风和值得让人信赖的人品,人品是经商的第一品牌。”

    1972年,李立山从安徽六安参军来到威海,4年后走出绿色的军营。对一个在部队里生活惯了的人来说,初涉商场,感觉有些迷茫。但是他坚信只要努力,靠本事吃饭,不坑不骗,老老实实去拼搏,就一定会看见成绩的。李立山带领群众冲破“左”的束缚,大力发展经济,使村民的收入翻了近一番。又过了4年,李立山到社办企业任厂长、党支部书记,结果企业亏损了9万多元。李立山带着遗憾自己“下海”创业,并表示一定要用自己的经营收入弥补企业的亏损。

    说起这段经历,李立山强调:“如果一个人的人品比较好,首先是个人对集体、对组织负责任。这样大家才能相信你。”与人交往,李立山同样注重人品。有年秋天,一场大火把经营者丛献滋的一大摞账本化为灰烬,其中包括李立山签了字的一沓子货款单。丛献滋凭记忆理出了2万元的供货账目,心里像揣着小兔似的拨通了李立山的电话。李立山听说自己的供货商家里遭了灾,忙不迭安慰他:“供货单我这有底儿呢,我马上查,你明天过来提款就是了。”让丛献滋想不到的是,李立山查出来的数字,竟比自己凭记忆整理出的数字多出来12000元!在生意场上只信白纸黑字的丛献滋,对李立山的人品佩服得五体投地。

    李立山的“人品好”远近出名,靠着这块招牌,他想走更远的路。10多年来,威海市商业街上的许多店铺几易其主,不少人说这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但李立山的庆威店却越做越火、越做越大。李立山说:“做生意讲诚信,是吃小亏赚大便宜。人品永远是金字招牌。”

    “能帮助别人就快乐。”李立山说,自己的财富来自于党的好政策,来自于社会,应该毫不吝啬地回报社会。李立山除了积极纳税外,还踊跃捐款,在威海当地被誉为“捐款专业户”。

    李立山是从军队里走出来的,他时刻牢记部队那种不怕困难的精神,更时刻以“雷锋精神”为榜样。他捐款帮助过的单位和个人,自己都数不清了。有一年教师节前一天,环翠区泊于镇侯家中学的师生给李立山发来了一纸大红喜报:“甘泉”终于流淌出甘甜的泉水了!师生们力邀李立山前往品一品“甘泉”的水。“甘泉”是一口机泵井,侯家中学的校园坐落在一个山丘上,师生们常年为饮水问题发愁,李立山出资为学校打了这口井。李立山回忆说,“甘泉”打成正赶上了教师节,“当时我掬一捧甘泉水心里真甜呢!”

    经济尚不发达的安徽六安老家,是李立山心中永远的牵挂。在那里,李立山常年出资帮助4名孤寡老人,每次回家问候过了老娘,他就给这4名老人挨门挨户送钱送物。有一年回家,听说特困户老王家的两个孩子因经济原因上学有困难,李立山掏给王家3000元,此后又连续资助孩子上学。听说淠东乡小学有好几间危房,李立山一次性捐助5万元用于校舍改造。2001年回家,李立山看到青年坝村路差桥窄,便拿出3万元给村里修路架桥……家乡遭遇水灾,灾情传来的第二天,李立山汇出了10万元捐款。接下来的几个晚上,李立山和妻子瞪大了眼睛盯住电视新闻频道……灾情揪心揪肺,夫妻俩又凑了30万元,为重灾户盖房子用。

    李立山不仅授人以鱼,而且授人以渔。为给一对下岗职工夫妇找一间合适的店铺,李立山走街串巷忙了近一个月。提起这件事,李立山说:“帮人要帮到底,光出点钱容易,难的是帮人找到一条摆脱困境的路子!”后来,他便一次又一次地投资买门市房,贷款买店铺……

    作为商人,李立山从不放过任何一次赚钱的机会。然而,作为房主,李立山出租房子有点“怪”,他要求租他店铺的人,要用工就必须雇下岗职工。答应了这个条件,租金就可以压到市价的最低限。于是,就有一批又一批下岗职工从他这里得到了实惠。

    李立山说:“能帮助别人,我就快乐着;人家有困难,我没帮助,我会感到很不安。”

    一个人活在世上最需要的是人品。没了人品,人就没了人样。尽管人品不能当饭吃,但却是立身之本,对事业的成败影响颇大。

    为自己工作而不为钱工作

    致富的简要秘诀就是——不为钱而工作。让钱为我工作,而不是我为钱工作;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富爸爸、穷爸爸》中曾说过:“之所以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为了财富奋斗终生而不可得,其主要原因在于虽然他们都曾在各种学校中学习多年,却从未真正学习到关于金钱的知识。其结果就是他们只知道为了钱而拼命工作……却从不去思索如何让钱为他们工作。”这就是穷人和富人的不同的金钱观念。穷人是遵循“工作为挣钱”的思路,富人则是主张“钱要为我工作”。

    富人是因为学习和掌握了财务知识,了解金钱的运动规律并为其所用,大大提高了自己的钱商;而穷人不懂得金钱的运动规律,没有开启自己的钱商。尽管有的人很聪明能干,接受了良好的学校教育,具有很高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但由于缺少钱商,还只能成为穷人,成不了富人。

    我们眼中的富人,他们致富的秘诀就是——不为钱而工作。“让钱为我工作,而不是我为钱工作;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某公司有一位员工,在公司已经工作了10年,薪水从不见涨。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内心的郁闷,当面向老板诉苦。老板说:“你虽然在公司待了10年,但你的工作经验却只是相当于1年,能力始终只是新手的水平。”这名可怜的员工在他最宝贵的10年青春中,除了得到10年的新员工工资外,其他一无所获。

    也许,这个老板对这名员工的判断有失准确和公正,但相信,在当今这个日益开放的年代,这名员工既然能够忍受10年的低薪和持续的内心郁闷而没有跳槽到其他公司,就足以说明,他的能力的确没有得到更多公司的认可,或者换句话说,他的现任老板对他的评价基本上是客观的。这就是只为薪水而工作的结果!

    大多数人因为不满足于自己目前的薪水,而将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也放弃了,到头来连本应得到的薪水都没有得到。这就是只为薪水而工作的可悲之处。

    不要担心自己的努力会被忽视。大多数的老板还是有判断力,比较明智的。为了最大化实现公司利润,他们会尽力按照工作业绩和努力程度来晋升积极进取的员工,那些在工作中能尽职尽责、坚持不懈的人,终会有获得晋升的一天,薪水自然会随之高涨。

    同时,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现在的努力并不是为了现在的回报,而是为了未来。我们投身于工作是为了自己,是在为了自己而工作。人生并不是只有现在,而是有更长远的未来。其实,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更应该珍惜工作本身带给自己的报酬。

    与在工作中获得的技能与经验相比,微薄的薪水对于年轻人来说不应该被看得过分重要。公司支付给你的是金钱,你的努力赋予你的是可以令你终身受益的能力。能力比金钱重要万倍,因为它不会遗失也不会被偷。许多成功人士的一生跌宕起伏,有攀上顶峰的风光,也有坠落谷底的失意,但最终重返事业的巅峰,俯瞰人生,原因何在?

    因为有一种东西永远伴随着他们,那就是能力。他们所拥有的能力,无论是创造能力、决策能力还是敏锐的洞察力,既非一开始就拥有,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工作中积累和学习到的。

    也许你的老板可以控制你的工资,可是他却无法遮住你的眼睛,捂上你的耳朵,阻止你去思考,去学习。换句话说,他无法阻止你为将来所做的努力,也无法剥夺你因此而得到的回报。一个人如果总是为自己到底能拿多少工资而大伤脑筋的话,他又怎么能看到工资背后可能获得的成长机会呢?他又怎么能意识到从工作中获得的技能和经验,对自己的未来将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呢?这样的人只会无形中将自己困在装着工资的信封里,永远也不懂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小房出生在乡村,只接受过很短的学校教育。18岁那年,来到一个建筑工地打工。虽然小房只是一个进城的农民工,但是,自从进入建筑工地那一天起,小房就下定决心,要做同事中最优秀的人。当其他人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的时候,小房却默默地积累着工作经验,并自学建筑知识。

    晚上吃过晚饭,工友们往往扎在一起闲聊天或打扑克,只有小房躲在角落里看书。有一天,公司的经理到工地检查工作,经理视察工人宿舍时,看见了小房手中的书,又翻了翻他的笔记,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第二天,经理把小房叫到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小房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和管理者,是不是?”经理点了点头。

    不久,小房就被破格升任为技师。那些打工者中也有人讽刺挖苦小房,但是他回答说:“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是为了赚钱,我要使自己的工作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工作。”

    正是抱定了这样的信念,他工作努力,刻苦钻研,系统掌握了技术知识。就这样,小房一步一步升到了工程师的职位上。几年以后,小房已经是一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小房抱持为自己工作,不为钱打工的胸怀大志,能够为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奋斗,而公司反过来就成为他实现自己奋斗目标的平台和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

    小房的故事,并非说只要努力,你就一定能够成为公司老板,而是说只要努力,只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工作热情,你的才华就不会被埋没的。但是,前提是你必须明确:你在为自己打工,为自己的人生打工,不是为钱打工!

    因为,我们不是为了目前的薪水而工作,我们还要为将来的人生而工作,为自己的未来而工作。一句话,薪水算什么!我们要为自己而工作。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在为了薪水、为了钱而工作,如果你能不为钱而工作,你就超越了芸芸众生,也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确定金钱在生活中的真正目的

    有人说,一个人的主观幸福是一个分数,分子是他拥有的各种资源,如金钱、学识、人际关系等,分母是对幸福的期望,或者说,是实际的享受与期望的享受之比。所以,欲望越大的人,越是得不到满足,越是感到不幸福。早几年“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却万万不能”这句话流行得颇广,常常被人加以引用,以说明金钱在人们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民间也流传着一句话,叫做“有钱能使鬼推磨”,更强调金钱之魔力的巨大,大到可以沟通天上地下关节,可以直达阴曹地府里的阎王爷处。金钱的魔力如此之巨大,凡夫俗子自然是见钱眼开了。

    那么,钱到底能做什么呢?

    钱可以买到人参燕窝这些延年益寿的极品,但买不到健康,健康的身体需要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行为构架。

    钱可以买到别墅、公寓,但买不到温馨美满的家庭。温馨美满的家庭是靠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去构筑起来的小巢,小巢既使简陋也会燃烧着旺旺的幸福火焰。

    钱可以买到最美的衣服和最珍贵的珠宝,但买不到美。一个人的美,关键在气质。气质不是做出来的、装饰出来的,气质是一个人内质与外表的统一,饰品只能起点缀作用,舍其内质的修养,饰品反而会弄巧成拙。

    钱可以买到朋友,但买不到友谊。用钱交朋友,有钱则亲,无钱则疏;用心交朋友,心诚则谊长。

    钱可以买到虚名,但买不到才干,买不到知识。

    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威望。

    钱可以买到小人的心,但买不到君子之志。

    钱可以买到一切欲念的满足,但买不到感情……

    钱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试想在现实生活中有谁能够离得开钱呢?普通老百姓离不开,政府公务员离不开,领导官员离不开,大腕明星离不开。钱,可以使卑贱的变成高尚的,丑的变成美的,懦夫变成勇士,可以使窃贼得到高位。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被金钱迷蒙了双眼,他们信奉“人为钱死,鸟为食亡”的哲学,选择了“做金钱的奴隶”这一生存方式大肆地侵吞公款,贪污受贿,无耻地偷窃卖淫,疯狂地走私贩毒,但是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金钱有时也可以把美的变成丑的,新鲜的变成腐败的,尊贵的变成卑贱的,勇士变成懦夫,高官变成盗贼、乞丐、囚徒、死刑犯!

    如何看待金钱,如何获取金钱,如何使用金钱,涉及金钱观。正确的金钱观,指导我们理性地对待金钱,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利于国家社会、利于他人的有益的地方,用到有利于自己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我们的灵魂更纯洁,道德更高尚,境界和智慧都能上一个层次。

    来看一个小故事,据说是真实的。

    美国纽约市有一位资深金融顾问,每天上下班,她都在热闹的59大街穿梭。而每次经过第三大道上那个十字路口,她都会对深埋于沥青里的两枚一美分硬币“想入非非”。在这位金融顾问的“游戏规则”里,她希望自己不借助任何工具就能得到它们。

    终于,夏日里一个炎热的下午,当她再次路过十字路口时,感觉沥青已经变得松软,于是不惜损坏花费13美元精心修剪的指甲,从中挖出了一美分。当对面红灯闪亮、身旁车流滚滚驶来时,她放弃了对另一枚硬币的“追求”,接着就在大街上享受起这份目标到手后的快乐。可是,就在她高高抛起那枚一美分时,令人沮丧的事发生了,硬币不慎从手中滑落、滚动,最终消失在下水道里。“向往”如此之久才终于拥有的,竟然短短几分钟之内就得而复失了。

    经过这一微小的事件,她开始用新的方式看待金钱。她领悟到硬币或者说金钱本身,其实多么“软弱无力”,只是等待着人们像“疯子”一样去得到它、保存它、花掉它乃至失去它。所谓金钱的命运,实际完全取决于支配它的人的行为。

    这则故事很简单,寓意也很明确:究竟是金钱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金钱。必须明白的是,金钱本身并没有任何力量,它所有的“作为”皆来自于其拥有者。无论是谁,(至少在理论上)都可以从贫穷到富裕,或者从富裕变回贫穷。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有没有挖掘并驾驭金钱的能力。

    做金钱的主人

    意大利有句谚语:让金钱成为我们的奴隶,否则它就会成为一个任何事都想说了算的主人。那么你想成为金钱的主人还是奴隶呢?

    现在流行“财商”这个概念。什么是财商呢?简单地说,财商就是一个人认识、把握金钱的智慧与能力,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正确认识金钱;二是正确使用金钱。

    一个人怎样使用钱(包括投资赚钱和消费花钱)是检测其财商高低的唯一方法。

    犹太人亨利·泰勒在他写的《生活备忘录》一书中指出:“因此,在赚钱、储蓄、花销、送礼、收礼、借进、借出和馈赠等方面,正确的行为原则和方法几乎为一个人的完美无缺做出了论证。”

    因为人性中的一些最优秀的品质是与正确使用金钱密切相关的,如节俭、慷慨、诚实、公平和自我牺牲精神等;同样人性中的一些弱点,如贪婪、欺诈、不公平和自私,也能由对金钱的态度表现出来。

    何刚10年前还是一个不名一文的穷小子,靠着自己辛苦创业,白手起家成为千万富翁。现在他的资产超过了2000万,拥有一家工厂,每个月有几十万元的净收入,但是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他的家庭月支出只有5000元。

    每天何刚都在自己的工厂里忙碌,早上很早去工厂,晚上很晚才回家,大部分的晚饭都在工厂里的食堂解决。他不讲究穿着,因为他几乎每天都是和工人们在一起,接触到的客户大多也和他一样衣着随便。他也不去度假,因为没有时间。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同样也是因为没有时间。每天他想的都是如何把工厂扩大,如何应对新的竞争对手。

    有人问何刚:“你幸福吗?”

    何刚想了想说,除了看到自己存折上的数字变多时,会有幸福的感觉,其余时间和10年前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别。

    没有时间花钱的人不幸福,每天忙着花钱的人幸福吗?

    Lisha的答案是,除了还款日。

    Lisha是一栋甲级写字楼里的白领,属于典型的月光族。Lisha的生活理念是宽待自己,要让每一天都过得很美好,她的化妆品、时装都是名牌,出门打车,吃饭下馆子,每年的假期都选最时兴的旅游地。不过Lisha的美好生活也有例外,那就是信用卡的还款日。

    “不知道为什么信用卡账单上的欠款额总是比我的预计要高出不少。”为了弥补这个缺口,Lisha花尽了心思。不得已之下Lisha只得重新申请了两张信用卡,卡套卡的还款方式总算可以帮Lisha暂时渡过难关。不久Lisha找到了更好的替代工具,那就是信用卡分期付款。一笔大额消费分成了12期,也就成为了Lisha眼中的“零头”。

    可是最近Lisha发现,看上去不起眼的“零头”凑在一起,也给自己带来了不小的负担,“这个月我要支付四五千元的分期付款费用,加上日常的信用卡欠款3000元左右,还有不可少的房租、生活费用……”面对雪片般飞来的账单,Lisha开始反省自己的生活是不是真的幸福?

    千万富翁何刚获得了丰厚的财富,却没有获得驾驭财富的能力,因此不懂得如何享受金钱带来的乐趣,这使得他的生活与没有财富的人没有本质的区别。

    月光族Lisha看似会花钱,会享受人生,拼命透支金钱的乐趣,却不知这需要财富作为基础。可是她所驾驭的财富却不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透支明天的钱,获得今天的享受,其实只是换做了明日财富的奴隶。

    看上去,何刚和Lisha是生活中的两个极端。但他们也有共同点,就是都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地支配自己所拥有的财富,他们都是金钱的奴隶,而不是金钱的主人。

    金钱只是我们改善生活的工具

    金钱是我们改善生活状态的工具,在自己可以支配的财富基础上,掌握驾驭财富的能力,按照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相应的生活,才能让金钱成为我们忠实的仆人。

    有这样一则关于理财的故事。

    一个叫卡恩的人,站在一幢百货公司的大楼前,突然闻到一种很好闻的雪茄味,转脸一看,原来自己身边站着一位穿戴考究的绅士,香味就是从他手上的雪茄传出来的。

    卡恩恭敬地与那绅士搭话:“先生,你的雪茄味道很香,我想它一定不便宜吧?”

    “两美元一支。”

    “好家伙……你一天抽多少支呢?”卡恩佩服地问道。

    “大概10支左右吧。”

    卡恩惊讶了:“天哪,你这样抽了多久?”

    “抽了40年了。请问先生,你是为这家烟草公司做调查的吧?”

    “不,先生,我只是想计算一下,这40年你一共抽了多少美元。我想,你如果不是这样抽烟的话,抽雪茄的钱足够买这幢百货大厦了。”

    “先生,你抽烟吗?”绅士反问道。

    “不,我才不抽呢,抽烟是浪费。”

    “那么,你有一幢百货大厦了吗?”

    “我哪里有那么多钱。”

    “告诉你吧,这幢百货大厦就是我的。”

    按照一般人的看法,卡恩的想法是对的,并且他也很聪明,能够马上算出来:每支雪茄2美元,每天抽10支,那么40年的雪茄烟钱,足可以买下眼前的这幢百货大厦。

    虽然卡恩很懂得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的道理,并且能身体力行,从没抽过2美元一支的雪茄。但是这样不会花钱的人也是不能赚钱的。所以抽雪茄的人拥有了百货大厦而不抽雪茄的人却一无所有。

    的确是这样,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有的人将钱存入银行,不敢花钱,就算一时意外发了财,他也肯定管理不好财富,会让财富慢慢流失。索罗斯在亚洲金融风暴之后回答记者问题的时候就说过:赚钱,1个乞丐就可以做到;花钱,10个哲学家都难以做好。

    金钱的实际价值并不是其表面的金额,同样多的钱如何花,最终产生的结果也不同。会花的,能给你带来也许是几十倍、几百倍的收入;不会花的,花了就花了,不仅没有任何收益,甚至有可能还要赔钱。

    别让金钱支配我们的生活

    钱是什么?钱,多不得,少不得;钱,不是万能的,又是必需的;钱,带来富贵,也带来罪恶。钱,带来生命,也毁掉生命。钱,这个东西,有时也有些灵性,你不看重它,没有办法讨它欢心,它也常常背你而去,终生与你无缘,即使迎面相撞,也可能失之交臂。而对那么会赚钱又想赚钱的人,钱竟然会自动地找上门来让你赚。钱是什么,谁也说不清……

    我们从小接受的都是传统教育,我们要努力读书,立志考重点中学,考名牌大学,然后找一个轻松的体面的赚大钱的好工作,再然后,我们就开始了单调的上班、下班周而复始的生活。

    面对现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谁敢保证明天自己不会失业呢?所以,我们又非常恐惧失去工作,害怕付不起房子、车子的贷款,害怕遇到天灾人祸,害怕银行没有足够的存款……没有钱,我们连温饱都成问题,金钱好像能控制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一切。

    总之,我们期望稳定,害怕失去这一切,为了能够继续享受稳定,我们不得不学习深造,拼命工作,慢慢地我们开始为钱玩命,大多数人都成了钱的奴隶,然后我们还会把怨气、怒气一股脑儿地对准老板,痛恨他们心太黑、手太狠,每天都在剥削压榨我们的剩余价值。

    每天面临着失业的危机,每天清晨都有一种失业的恐惧,恐惧追逐着我们,我们不得不硬起头皮去工作、去赚钱,金钱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好、更漂亮、更有趣、更令人激动的物质刺激,金钱能买来更多的快乐、更多的开心、更多的舒适和更多的安全,于是乎,我们为了实现内心的欲望,正在一点一点地为钱开始工作,慢慢地变成了钱的奴隶。

    我们好像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陷阱,每天忧心忡忡,我们好像已经被金钱主宰着工作,被金钱控制了生活,不能自拔地为钱开始拼命透支,我们好像已经陷入一个为钱奋斗的怪圈。

    如何才能摆脱这个怪圈呢?——不为钱工作。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可以说只有一份稳定的职业,一份固定的收入,才能保障我们的衣食无忧。但是,有时候,光想着为赚钱拼命工作的时候,我们会与更多的机会擦肩而过。大多数人看不见这种机会,因为大多数人都忙着赚钱,忙着为金钱工作,所以,他们得到的也就只是眼前的利益,赚的是屈指可数的有限金钱。

    假如你弄懂了生活这门大课,做任何事情你都会游刃有余。但就算你学不会,生活照样会推着你转。所以生活中,人们通常会做两件事。一些人在生活推着他转的同时,抓住生活赐予的每个机会;而另一些人则听任生活的摆布,不去与生活抗争。他们埋怨生活的不公平,因此就去讨厌老板,讨厌工作,讨厌家人,他们不知道生活也赐予了他们机会。

    恐惧和欲望,令我们落入一生中最大的陷阱,如果让它们来控制我们的思想,为钱工作,以为钱能买来快乐,这是非常残酷的现实。规避如此残酷的陷阱,打破如此愚笨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别让钱支配我们的生活。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处在困境中,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想寻求解脱。但仅有这种想法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要看你是否付诸行动,是否真正地去做,怎样去做?富人不仅有想法,更有办法,没有办法也会创造办法。而穷人则只是整天地长吁短叹,怨天尤人,不做一点有实际意义的事。

    现实生活中的人不可能各个都富可敌国,也不可能各个都一贫如洗,但可能都在为钱而工作、奔波、忙碌,都有富甲天下的愿望。

    洛克菲勒是美国石油帝国的统帅,是无可非议的富人。年幼时家庭突变,不但没有葬送他反而造就了他。洛克菲勒小的时候,在别人眼里只不过是个非常普通的孩子,在他身上没有任何东西使任何人去推测他的前途。可是谁能想到在日后他却能经营起自己的石油王国,成为石油大亨呢?

    洛克菲勒的父亲大比尔教育孩子的方法非常独特,甚至有时很吝啬。当孩子们向他要钱的时候,无论钱用来做什么,哪怕是交纳学费,他也一律拒绝,同时他又会采取另外一个补救措施,那就是采用劳动补偿给钱的方式。这也是大比尔想让儿子成为富人的教育方法吧。富人首先是应该有钱的,但真正的富人的钱是来自他的劳动或者智慧,别无他法。因为富人是驾驭钱而不是被钱驾驭,所以他必须真正地认识了解钱,知道钱应该怎样来,更应该怎样去。

    洛克菲勒的账本上详细地记录着他何时在田里工作多少小时,是种马铃薯还是玉米,是挤牛奶还是割麦草都一清二楚,然后父亲以工资的方式付给他。有时候,大比尔总会显示出分毫必争的样子,而洛克菲勒也是不甘示弱,使出浑身解数,尽可能地从父亲那里多抠出一些钱来。大比尔对洛克菲勒所进行的专门训练就是要洛克菲勒从小就学习对金钱的经营。

    一次,大比尔问儿子,瓷罐里有多少钱。洛克菲勒说已经有50元了,但是他把这些钱全部贷给了附近的农民,利息为75%。结果第二年在50元的基础上,洛克菲勒又多了3元7角5分钱。

    还有一次,洛克菲勒在树林里意外地发现了火鸡的窝,于是他便在附近埋伏。当发现大火鸡暂时离开去觅食时,他就轻轻地跑过去,把小火鸡抱回家。他把那些小火鸡关在自己的房间里精心地饲养,等到感恩节的时候,拿出来卖给附近的农民,从中赚了一笔钱。

    也许,有人认为洛克菲勒小小年纪就是个葛朗台式的唯利是图的家伙,但有一点我们必须得承认,那就是我们不能像洛克菲勒一样打造一个石油帝国。

    穷人可以出生在富有的家庭,甚至在钱堆里过着富足的生活,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和现在都大有人在。他们大把大把地花钱,却不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就算他们知道,也是仅仅知道从父母的口袋里来。这样的人即使有钱,也不是富人,仅仅是个钱的奴隶而已。钱,只能使他们越来越贫穷,而不是让他们越来越富有,哪怕他们还在过着富人的生活。

    不以富喜,不以贫悲

    金钱乃是身外之物,以超脱的态度来对待贫富,不以富喜,不以贫悲,快乐才是生活之本。

    龟者寿也,虽不存万世,却可残活百年。述其长寿之道者,无异乎无妄,无妄者无欲也,无欲亦无为,无欲无为者心无杂念,静心养性,虽处世中,然心已脱俗世之外者,此诚道者大成也。

    “何谓无妄无欲?无妄无欲者,实为心无所想,不以富喜,不以贫悲,无大乐大喜之事,亦无大悲大伤之时。无名利之想,无富贵之求,万物浮沉,泰然处之。深谙黄帝内经所云:悲极伤脾,喜极伤心,愤者伤肝。此者诚为养身之大道也。”

    这段精辟的文字可不是什么远古文人隐士所书,确是一位网友谦虚的“随性涂鸦”,字里行间透着一股“与世无争,修身养性”的儒雅,“不以富喜,不以贫悲”,心平气和,泰然处世,因为洒脱而快乐,因为宽容而幸福。

    财富,常常被人们拿来衡量成功与幸福。好像只有拥有财富才算是成功,才是幸福的。

    贫与富是相对的。晋时石崇、王恺斗富,五六尺高的稀世珊瑚树用铁如意敲碎不屑一顾;北魏元雍、元琛比富,竟发展到用银槽喂马。然而,最终他们死的死,流放的流放。他们曾经“富有”,然而这“富有”最终带给他们的又是彻底的贫穷,从物质到精神的贫穷。他们是成功的吗?历史给予他们的评价是“千古罪人”。

    相伴着“富者”,历史上又出现了那么多的“贫者”,匡衡于贫穷之中凿壁偷光,最终成为大学者;百里奚给人当奴隶,为秦王所发现,以五张羊皮易之,最终成为一代贤臣。钱财乃身外之物,要以超脱的态度来对待贫富,不以富喜,不以贫悲。

    富之奢侈,富之吝啬,史有李白的恃才狂放视金钱如粪土,“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把“千金裘”看作平常之物,还不如一席畅酒珍贵,这大概就是“超脱于贫富之外”的境界了。至于杜子美的“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则更显清净淡泊,与世无争,贫穷中蕴含着生活的温馨,生命的乐趣,这就是古人所称道的“安贫乐道”。

    中国人历来注重“气”,外贫内富为“仁”,为“圣”,为“贤”;外富内贫为“不仁”,为“罪”,为“臭名昭著”。在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真正能“不以富喜,不以贫悲”,安贫乐道,恐怕是多乎哉,不多矣!

    不错,金钱真的很重要,它能使人不再心慌,叫人产生自信心。如果我们只谈人生哲理,忘掉人活着还需要油盐柴米、衣食住行,我们就会冻死饿死、倒毙街头。每个经历过失业、流浪、受辱的人,都会有这种切肤的体会。

    其实,在需要物质和精神一起支撑的生活天地里,物质只能满足我们生理上的需要,给我们有限的享受。人们一直寻找着幸福,然而,幸福却是精神性的。金钱可以买到任何东西,唯独幸福无法买到。拥有庞大的财富和肥胖并没有什么两样,都不过是获得了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罢了。

    无论物质生活水平如何提高,人却并不幸福,甚至有更多的烦恼与不满,面对的危机也比以前更多。物质无法满足我们精神上的需求。然而,一旦物质丰富了,人就有精神的追求,需要更高层次的情感享受,就会面临更多的诱惑。有人说,穷日子难过的是肚子,富日子难过的是心情。穷日子固然难过,但容易满足;富日子也同样难过,因为需要安抚浮躁的精神,填补空虚的灵魂。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言:“快乐即自足。”人的快乐与否主要不在外物,而在人的自身。本能的满足,只需一箪食,一瓢饮,一个贤惠的女人和一张卧榻。在热切追求物质的潮流中,我们正在不知不觉地丢掉平凡和朴素。其实平凡与朴素,如同阳光、雨露、空气和粮食,恰是生命之本。这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是生活中最根本的那部分。根本的生活蕴含着根本的精神,真正的快乐都源于这种最朴实的生活。

    被誉为自然和真理之人的法国思想家卢梭说:“一对彼此相配的夫妇是经得起一切可能发生的灾难的袭击的,当他们一块儿过着穷困的日子的时候,他们比一对占有全世界的财产的离心离德的夫妻还幸福得多。”生活的激情往往由生存的艰难迸发出来,生活的奢侈慵惰却极易产生百无聊赖的情绪。财富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能力,是人格尊严的基本保证,但绝不是人类价值的唯一体现。

    平凡的人一味地追求生活的不平凡,而不平凡的人却能安然享受平凡的生活。“物质是财富之母,精神是财富之父。”这世上的穷人可以很富,这世上的富人也可以很穷。真正富有的人并不是拥有最多,而是需要最少。

    这个世界不只是富人的世界,也是穷人的世界,而且后者的数量远比前者为多。作为人类,精神上的贫穷其实比物质上的贫穷更为可悲。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上的得到才是真正的得到。最贫穷的人其实是那些只把金钱视为财富的人。很多时候,精神上的满足,比日进斗金还要快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