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美国的妇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去年冬季,我的朋友陶孟和先生请我吃晚饭。席上的远客,是一位美国女子,代表几家报馆,去到俄国做特别调查员的。同席的是一对英国夫妇,和两对中国夫妇,我在这个“中西男女合璧”的席上,心中发生一个比较的观察。那两位中国妇人和那位英国妇人,比了那位美国女士,学问上,智识上,不见得有什么大区别。但我总觉得那位美国女子和他们绝不相同。我便问我自己道,他和他们不相同之处在那一点呢?依我看来,这个不同之点,在于他们的“人生观”有根本的差别。那三位夫人的“人生观”是一种“良妻贤母”的人生观。

    这位美国女子的,是一种“超于良妻贤母”的人生观。我在席上,估量这位女子,大概不过三十岁上下,却带着一种苍老的状态,倔强的精神。他的一言一动,似乎都表示这种“超于良妻贤母的人生观”;似乎都会说道:“做一个良妻贤母,何尝不好?但我是堂堂地一个人,有许多该尽的责任,有许多可做的事业。何必定须做人家的良妻贤母,才算尽我的天职,才算做我的事业呢?”这就是“超于良妻贤母”的人生观。我看这一个女子单身走几万里的路,不怕辛苦,不怕危险,要想到大乱的俄国去调查俄国革命后内乱的实在情形:——这种精神,便是那“超于良妻贤母”的人生观的一种表示;便是美国妇女精神的一种代表。

    这种“超于良妻贤母的人生观”,换言之,便是“自立”的观念。我并不说美国的妇人个个都不屑做良妻贤母;也并不说他们个个都想去俄国调查革命情形。我但说依我所观察,美国的妇女,无论在何等境遇,无论做何等事业,无论已嫁未嫁,大概都存一个“自立”的心。别国的妇女大概以“良妻贤母”为目的,美国的妇女大概以“自立”为目的。“自立”的意义,只是要发展个人的才性,可以不倚赖别人,自己能独立生活,自己能替社会作事。中国古代传下来的心理,以为“妇人主中馈”;“男子治外,女子主内”;妇人称丈夫为“外子”,丈夫称妻子为“内助”。这种区别,是现代美国妇女所绝对不承认的。他们以为男女同是“人类”,都该努力做一个自由独立的“人”,没有什么内外的区别的。

    我的母校康南耳大学,几年前新添森林学一科,便有一个女子要求学习此科。这一科是要有实地测量的,所以到了暑假期内,有六星期的野外测量,白天上山测量,晚间睡在帐篷里,是很苦的事。这位女子也跟着去做,毫不退缩,后来居然毕业了。这是一条例。列位去年看报定知有一位美国史天孙女士在中国试演飞行机。去年在美国有一个男子飞行家,名叫Carlstrom,从Chicago飞起,飞了四百五十二英里(约1500里),不曾中止,当时称为第一个远道飞行家。不到十几天,有一个女子,名叫Ruth Law,偏不服气,便驾了他自己的飞行机,一气飞了六百六十八英里,便胜过那个男飞行家的成绩了。这又是一个例。我举这两个例,以表美国妇女不认男外女内的区别。男女同有在社会上谋自由独立的生活的天职。这便是美国妇女的一种特别精神。

    这种精神的养成,全靠教育。美国的公立小学全是“男女共同教育”。每年约有八百万男孩子和八百万女孩子受这种共同教育,所发生的效果,有许多好处。女子因为常同男子在一处做事,自然脱去许多柔弱的习惯。男子因为常与女子在一堂,自然也脱去许多野蛮无礼的行为(如秽口骂人之类)。最大的好处,在于养成青年男女自治能力。中国的习惯,男女隔绝太甚了,所以偶然男女相见,没有鉴别的眼光,没有自治的能力,最容易陷入烦恼的境地,最容易发生不道德的行为。美国的少年男女,从小受同等的教育(有几种学科稍不同),同在一个课堂读书,同在一个操场打球,有时同来同去,所以男女之间,只觉得都是同学,都是朋友,都是“人”:所以渐渐的把男女的界限都消灭了,把男女的形迹也都忘记了。这种“忘形”的男女交际,是增进青年男女自治能力的惟一方法。

    以上所说是小学教育。美国的高级教育,起初只限于男子。到了十九世纪中叶以后,女子的高级教育才渐渐发达。女子高级教育可分两种:一是女子大学,一是男女共同的大学。单收女子的高级学校如今也还不少。最著名的,如:

    (一)Vassar College    在Poughkeepde,N.Y.有1200人

    (二)Wellesley College    在Wellesley,Mass.有1500人

    (三)Bryn Mawr College    在Bryn Mawr,Pa 有500人

    (四)Smith College    在Northampton,Mass.有2000人

    (五)Radcliffe College    在Cambridge,Mass.有700人

    (六)Barnard College    在纽约有800人 (1)

    这种专收女子的大学,起初多用女子教授,现今也有许多男教授了。这种女子大学,往往有极幽雅的校址,极美丽的校舍,极完全的设备。去年有一位中国女学生,陈衡哲女士,做了一篇小说,名叫《一日》,写Vassar College的生活,极有趣味。这篇小说登在去年的《留美学生季报》第二号。诸位若要知道美国女子大学的内部生活,不可不读他。

    第二种便是男女共同的大学。美国各邦的“邦立大学”,都是男女同校的。那些有名的私立大学,如Cornell,Chicago,Leland Stanford,也都是男女同校。有几个守旧的大学,如Yale,Columbia,Johns Hopkins,本科不收女子,却许女子进他们的大学院(即毕业院)。这种男女共校的大学生活,有许多好处。第一,这种大学的学科比那些女子大学,种类自然更丰富了,因此可以扩张女子高级教育的范围。第二,可使成年的男女,有正当的交际,共同的生活,养成自治的能力和待人处世的经验。第三,男学生有了相当的女朋友,可以增进个人的道德,可以减少许多不名誉的行为。第四,在男女同班的学科,平均看来,女子的成绩总在男子之上:——这种比较的观察,一方面可以消除男子轻视女子的心理;一方面可以增长女子自重的观念,更可以消灭女子仰望男子和依顺男子的心理。

    据一九一五年的调查,美国的女子高级教育,约如下表:

    大学本科    男141836人    女79763人

    大学院    男10571人    女 5098人

    专门职业科(如路矿、牙医)    男38128人 女 1775人

    初看这表,似乎男女还不能平等。我们要知道女子高级教育是最近七八十年才发生的,七八十年内做到如此地步,可算得非常神速了。中美和西美有许多大学中,女子人数或和男子相等(如Wiscosin),或竟比男子还多(如Northwestern),可见将来未必不能做到高等男女教育完全平等的地位。

    美国的妇女教育既然如此发达,妇女的职业自然也发达了。“职业”二字,在这里单指得酬报的工作。母亲替儿子缝补衣裳,妻子替丈夫备饭,都算不得“职业”。美国妇女的职业,可用下表表示:

    一九零零年统计

    男    23754000人

    女    5319000人 居全数18%

    一九一零年统计

    男    30091564人

    女    8075772人 居全数21%

    这些职业之中,那些下等的职业,如下女之类,大概都是黑人或新入境的欧洲侨民。土生的妇女所做的职业,大抵皆系稍上等的。教育一业,妇女最多。今举一九一五年的报告如下:

    小学校    男教员 114851人

    女教员 465207人

    中学私立    男教员 5776人

    女教员 8250人

    中学公立    男教员 26950人

    女教员 35569人

    师范私立    男教员 167人

    女教员 249人

    师范公立    男教员 1573人

    女教员 2916人

    大学及专门学校 男教员 26636人

    女教员 5931人

    照上表看来,美国全国四分之三的教员都是妇女!即此一端,便可见美国妇女在社会上的势力了。

    据一九一零年的统计,美国共有四千四百万妇女。这八百万有职业的妇人,还不到全数的五分之一。那些其余的妇女,虽然不出去做独立的生活,却并不是坐吃分利的,也并不是没有左右社会的势力的。我在美国住了七年,觉得美国没有一桩大事发生,中间没有妇女的势力的;没有一种有价值的运动,中间没有无数热心妇女出钱出力维持进行的。最大的运动,如“禁酒运动”,“妇女选举权运动”,“反对幼童作苦工运动”,……几乎全靠妇女的功劳,才有今日那么发达。此外如宗教的事业,慈善的事业,文学的事业,美术音乐的事业,……最热心提倡赞助的人都是妇女占最大多数。

    美国妇女的政治活动,并不限于女子选举一个问题。有许多妇女极反对妇女选举权的,却极热心去帮助“禁酒”及“反对幼童苦工”种种运动。一九一二年大选举时,共和党分裂,罗斯福自组一个进步党。那时有许多妇女,都极力帮助这新政党鼓吹运动,所以进步党成立的第一年,就能把那成立六十年的共和党打得一败涂地。前年(1916)大选举时,从前帮助罗斯福的那些妇女之中,如Jane Addams之流,因为怨恨罗斯福破坏进步党,故又都转过来帮助威而逊。威而逊这一次的大胜,虽有许多原因,但他得妇女的势力也就不少。最可怪的是这一次选举时,威而逊对于女子选举权的主张,很使美国妇女失望。然而那些明达的妇女却不因此便起反对威而逊的心。这便可见他们政治知识的程度了。

    美国妇女所做最重要的公众活动,大概属于社会改良的一方面居多。现在美国实行社会改良的事业,最重要的要算“贫民区域居留地”(Social Settlements)。这种运动的大旨,要在下等社会的区域内,设立模范的居宅,兴办演说,游戏,音乐,补习课程,医药,看护等事,要使那些下等贫民有些榜样的生活,有用的知识,正当的娱乐。这些“居留地”的运动起于英国,现在美国的各地都有这种“居留地”。提倡和办理的人,大概都是大学毕业的男女学生。其中妇女更多,更热心。美国有两处这样的“居留地”,是天下闻名的。一处在Chicago,名叫Hull House,创办的人就是上文所说的Jane Adams。这位女士办这“居留地”,办了三十多年,也不知道造就了几多贫民子女,救济了几多下等贫家。

    前几年有一个《独立周报》,发起一种选举,请读那报的人投票公举美国十大伟人。选出的十大伟人之中,有一个便是这位Jane Addams女士。这也可想见那位女士的声价了。还有那一处“居留地”,在纽约城,名叫Henry Street Settlement.是一位Lilian Wald女士办的。这所“居留地”初起的宗旨,在于派出许多看护妇,亲到那些极贫苦的下等人家,做那些不要钱的看病,施药,接生等事。后来范围渐渐扩充,如今这“居留地”里面,有学堂,有会场,有小戏园,有游戏场。那条亨利街本是极下等的贫民区域,自从有了这所“居留地”,真像地狱里有了一座天堂了。以上所说两所“居留地”,不过是两个最著名的榜样,略可表现美国妇女所做改良社会的实心事业。我在美国常看见有许多富家的女子,抛弃了种种贵妇人的快活生涯,到那些“居留地”去居住。那种精神,不由人不赞叹崇拜。

    以上所说各种活动中的美国妇女,固然也有许多是沽名钓誉的人,但是其中大多数妇女的目的只是上文所说“自立”两个字。他们的意思,似乎可分三层。第一,他们以为难道妇女便不配做这种有用的事业吗?第二,他们以为正因他们是妇女,所以最该做这种需要细心耐性的事业。第三,他们以为做这种实心实力的好事,是抬高女子地位声望的唯一妙法:即如上文所举那位Jane Adams,做了三十年的社会事业,便被国人公认为十大伟人之一;这种荣誉岂是沈佩贞一流人那种举动所能得到的吗?所以我们可说美国妇女的社会事业不但可以表示个人的“自立”精神,并且可以表示美国女界扩张女权的实行方法。

    以上所说,不过略举几项美国妇女家庭以外的活动。如今且说他们家庭以内的生活。

    美国男女结婚,都由男女自己择配。但在一定年限以下,若无父母的允许,婚约即无法律的效力。今将美国四十八邦法律所规定不须父母允许之结婚年限如下:

    男子可自由结婚年限    女子可自由结婚年限

    三十九邦规定二十一岁    三十四邦规定十八岁

    五邦规定 十八岁    八邦规定 二十一岁

    一邦规定 十四岁    二邦规定十六岁

    三邦无法定的年限    一邦规定十二岁

    三邦无法定的年限

    自由结婚第一重要的条件,在于男女都须要有点处世的阅历,选择的眼光,方才可以不至受人欺骗,或受感情的欺骗,以致陷入痛苦的境遇,种下终身的悔恨。所以须要有法律规定的年限,以保护少年的男女。

    据一九一零年的统计,有下列的现象(此表单指白种人而言):

    已婚的男子有 16196452人

    已婚的女子有 15791087人

    未婚的男子有 11291985人

    未婚的女子有 8070918人

    离婚的男子有 138832人

    离婚的女子有 151116人

    这表中,有两件事须要说明。第一是不婚不嫁的男女何以这样多?第二是离婚的夫妻何以这样多?(美国女子本多于男子,故上表前两项皆女子多于男子。)

    第一,不婚不嫁的原因约有几种:

    (一)生计一方面,美国男子非到了可以养家的地位,决不肯娶妻。但是个人谋生还不难;要筹一家的衣食,要预备儿女的教育,便不容易了。因此有家室的便少了。

    (二)知识一方面,女子的程度高了,往往瞧不起平常的男子;若要寻恰好相当的知识上的伴侣,却又“可遇而不可求”。所以有许多女子往往宁可终身不嫁,不情愿嫁平常的丈夫。

    (三)从男子一方面设想,他觉得那些知识程度太高的女子,只配在大学里当教授,未必很配在家庭里做夫人;所以有许多人决意不敢娶那些“博士派”(“Ph.D.type”)的女子做妻子。这虽是男子的谬见,却也是女子不嫁一种小原因。

    (四)美国不嫁的女子,在社会上,在家庭中,并没有什么不便,也不致损失什么权利。他一样的享受财产权,一样的在社会上往来,一样的替社会尽力。他既不怕人家笑他白头“老处女”(Old Maiden),他也不用虑着死后无人祭祀!

    (五)美国的女子,平均看来,大概不大喜欢做当家生活。也并不是不会做:我所见许多已嫁的女子,都是很会当家的。有一位心理学大家Hugo Muensterberg说得好:“受过大学教育的美国女子,管理家务何尝不周到,但他总觉得宁可到病院里去看护病人!”

    (六)Barnard College    在纽约有800人 (2)

    (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我上文所说那种“自立”的精神,那种“超于良妻贤母”的人生观。有许多女子,早已选定一种终身的事业,或是著作,或是“贫民区域居留地”,或是学音乐,或是学画,都可用全副精神全副才力去做。若要嫁了丈夫,便不能继续去做了;若要生下儿女,更没有作这种“终身事业”的希望了。所以这些女子,宁可做白头的老处女,不情愿抛弃他们的“终身事业”。

    以上六种都是不婚不嫁的原因。

    第二,离婚的原因    我们常听见人说美国离婚的案怎样多,便推想到美国的风俗怎样不好。其实错了。第一,美国的离婚人数,约当男人全数千分之三,女子全数千分之四。这并不算过多。第二,须知离婚有几等几样的离婚,不可一笔抹煞。如中国近年的新进官僚,休了无过犯的妻子,好去娶国务总理的女儿:这种离婚,是该骂的。又如近来的留学生,吸了一点文明空气,回国后第一件事便是离婚,却不想想自己的文明空气是机会送来的,是多少金钱买来的;他的妻子要是有了这种好机会,也会吸点文明空气,不致于受他的奚落了!这种不近人情的离婚,也是该骂的。美国的离婚,虽然也有些该骂的,但大多数都有可以原谅的理由。因为美国的结婚,总算是自由结婚;而自由结婚的根本观念就是要夫妇相敬相爱,先有精神上的契合,然后可以有形体上的结婚。不料结婚之后,方才发现从前的错误,方才知道他两人决不能有精神上的爱情。既不能有精神上的爱情,若还依旧同居,不但违背自由结婚的原理,并且必至于堕落各人的人格,决没有良好的结果,更没有家庭幸福可说了。所以离婚案之多,未必全由于风俗的败坏,也未必不由于个人人格的尊贵。我们观风问俗的人,不可把我们的眼光,胡乱批评别国礼俗。

    我所闻所见的美国女子之中,很有许多不嫁的女子。那些鼎鼎大名的Jane Adams,Lilian Wald一流人,自不用说了。有的终身做老处女,在家享受安闲自由的清福。有的终身做教育事业,觉得个个男女小学生都是他的儿女一般,比那小小的家庭好得多了。如今单举一个女朋友作例。这位女士是一个有名的大学教授的女儿,学问很好,到了二十几岁上,忽然把头发都剪短了,把从前许多的华丽衣裙都不要了。从此以后,他只穿极朴素的衣裳,披着一头短发,离了家乡,去到纽约专学美术。他的母亲是很守旧的,劝了他几年,终劝不回头。他抛弃了世家的家庭清福,专心研究一种新画法;又不肯多用家中的钱,所以每日自己备餐,自己扫地。他那种新画法,研究了多少年,起初很少人赏识,前年他的新画在一处展览,居然有人出重价买去。将来他那种画法,或者竟能自成一家也未可知。但是无论如何,他这种人格,真可算得“自立”两个字的具体的榜样了。

    这是说不嫁的女子。如今且说几种已嫁的妇女的家庭。

    第一种是同具高等学问,相敬相爱,极圆满的家庭。如大哲学家John Dewey的夫人,帮助他丈夫办一个“实验学校”,把他丈夫的教育学说实地试验了十年,后来他们的大女儿也研究教育学,替他父亲去考察各地的新教育运动。又如生物学家Comstock的夫人,也是生物学名家,夫妇同在大学教授,各人著的书都极有价值。又如经济学家Alvin Johnson的夫人,是一个哲学家,专门研究Aristotle的学说,很有成就。这种学问平等的夫妇,圆满的家庭,便在美国也就不可多得了。

    第二种是平常中等人家,夫妻同艰苦,同安乐的家庭。我在Ithaca时,有一天晚上在一位大学教授家吃晚饭。我先向主人主妇说明,我因有一处演说,所以饭后怕不能多坐。主人问我演说什么题目,我说是“中国的婚姻制度”。主人说,“今晚没有他客,你何不就在这里先试演一次?”我便取出演说稿,挑出几段,读给他们听。内中有一节讲中国夫妻,结婚之前,虽然没有爱情,但是成了夫妇之后,有了共同的生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种同艰苦的生活也未尝不可发生一种浓厚的爱情。我说到这里,看见主人抬起头来望着主妇,两人似乎都很为感动。后来他们告诉我说,他们都是苦学生出身,结婚以来虽无子女,却同受了许多艰苦。近来境况稍宽裕了,正在建筑一所精致的小屋,他丈夫是建筑工程科教授,自己打图样,他夫人天天去监督工程。这种共同生活,可使夫妇爱情格外浓厚,家庭幸福格外圆满。

    又一次,我在一个人家过年。这家夫妇两人,也没有儿女,却极相敬爱,同尝艰苦。那丈夫是一位化学技师,因他夫人自己洗衣服,便想出心思替他造了一个洗衣机器。他夫人指着对我说,“这便是我的丈夫今年送我的圣诞节礼了。”这位夫人身体很高,在厨房做事,不很方便,因此他丈夫便自己动手把厨房里的桌脚添高了一尺。这种琐屑小事,可以想见那种同安乐,同艰苦的家庭生活了。

    第三种是夫妇各有特别性质,各有特别生活,却又都能相安相得的家庭。我且举一个例。有一个朋友,在纽约一家洋海转运公司内做经理,天天上公司去办事。他的夫人是一个“社交妇人”(society woman),善于应酬,懂得几国的文学,又研究美术音乐。每月她开一两次茶会,到的人,有文学家,也有画师,也有音乐家,也有新闻记者,也有很奢华的“社交妇人”,也有衣饰古怪,披着头发的“新妇女”(The New Women)。这位主妇四面招呼,面面都到。来的人从不得见男主人,男主人也从来不与闻这种集会。但他们夫妇却极相投相爱,决不因此生何等间隔。这是一种“和而不同”的家庭。

    第四种是“新妇女”的家庭。“新妇女”是一个新名词,所指的是一种新派的妇女,言论非常激烈,行为往往趋于极端,不信宗教,不依礼法,却又思想极高,道德极高。内中固然也有许多假装的“新妇女”,口不应心,所行与所说大相反悖的。但内中实在有些极有思想,极有道德的妇女。我在Ithaca时,有一位男同学,学的是城市风景工程,却极喜欢研究文学,做得极好的诗文。后来我到纽约不上一个月,忽然收到一个女子来信,自言是我这位同学的妻子,因为平日听他丈夫说起我,故很想见我。

    我自然去见他,谈起来才知道他是一个“新妇人”,学问思想都极高尚。他丈夫那时还在Cornell大学的大学院研究高等学问。这位女子在Columbia大学做一个打字的书记,自己谋生,每星期五六夜去学高等音乐。他们夫妇隔开二百多英里,每月会见一次,他丈夫继续学他的风景工程,他夫人继续学他的音乐。他们每日写一封信,虽不相见,却真和朝夕相见一样。这种家庭,几乎没有“家庭”可说;但我和他们做了几年的朋友,觉得他们那种生活,最足代表我所说的“自立”的精神。他们虽结了婚,成了夫妇,却依旧做他们的“自立”生活。这种人在美国虽属少数,但很可表示美国妇女最近的一种趋向了。

    结论

    以上所说“美国的妇女”,不过随我个人见闻所及,略举几端,既没有“逻辑”的次序,又不能详尽。听者读者,心中必定以为我讲“美国的妇女”,单举他们的好处,不提起他们的弱点,未免太偏了。这种批评,我极承认。但我平日的主张,以为我们观风问俗的人,第一个大目的,在于懂得人家的好处。我们所该学的,也只是人家的长处。我们今日还不配批评人家的短处。不如单注意观察人家的长处在什么地方。那些外国传教的人,回到他们本国去捐钱,到处演说我们中国怎样的野蛮不开化。他们钱虽捐到了,却养成一种贱视中国人的心理。这是我所最痛恨的。我因为痛恨这种单摘人家短处的教士,所以我在美国演说中国文化,也只提出我们的长处;如今我在中国演说美国文化,也只注重他们的特别长处。

    如今所讲美国妇女特别精神,只在他们的自立心,只在他们那种“超于良妻贤母人生观”。这种观念是我们中国妇女所最缺乏的观念。我们中国的姊妹们若能把这种“自立”的精神来补助我们的“倚赖”性质,若能把那种“超于良妻贤母人生观”来补助我们的“良妻贤母”观念,定可使中国女界有一点“新鲜空气”,定可使中国产生一些真能“自立”的女子。这种“自立”的精神,带有一种传染的性质。女子“自立”的精神,格外带有传染的性质。将来这种“自立”的风气,像那传染鼠疫的微生物一般,越传越远,渐渐的造成无数“自立”的男女,人人都觉得自己是堂堂地一个“人”,有该尽的义务,有可做的事业。有了这些“自立”的男女,自然产出良善的社会。良善的社会决不是如今这些互相倚赖,不能“自立”的男女所能造成的。所以我所说那种“自立”精神,初看去,似乎完全是极端的个人主义,其实是善良社会绝不可少的条件。这就是我提出这个问题的微意了。

    民国七年九月

    女子问题

    我本没有预备讲这个题目,到安庆后,有一部分人要求讲这个,这问题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就临时加入了。

    人类有一种“半身不遂”的病,在中风之后,有一部分麻木不仁;这种人一半失了作用,是很可怜的。诸位!我们社会上也害了这“半身不遂”的病几千年了,我们是否应当加以研究?

    世界人类分男女两部,习惯上对于男子很发展,对于女子却剥夺她的自由,不准她发展,这就是社会的“半身不遂”的病。社会有了“半身不遂”的病,当然不是健全的社会了。女子问题发生,给我们一种觉悟,不再牺牲一半人生的天才自由,让女子本来有的天才,享受应有的权利,和男子共同担任社会的担子;使男子成一个健全的人,女子也成一个健全的人!于是社会便成了一个健全的社会!

    我们以前从不将女子当做人:我们都以为她是父亲的女儿,以为她是丈夫的老婆,以为她是儿子的母亲;所以有“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话,从来总不认她是一个人!在历史上,只有孝女、贤女、烈女、贞女、节妇、慈母,却没有一个“女人”!诸位!在历史上也曾见过传记称女子是人的么?

    研究女子教育是研究什么?——昔日提倡女子教育的,是提倡良妻贤母;须知道良妻贤母是“人”,无所谓“女子”的。女子愿做良妻贤母,便去做她的良妻贤母,假使女子不愿意做良妻贤母,依旧可以做她的人的。先定了这个目标,然后再说旁的。

    女子问题可以分两部分讲:

    (一)女子解放。

    (二)女子改造。 (1)

    解放一部分是消极的。解放中包含有与束缚对待的意思,所以是消极的。改造却是积极的。改造是研究如何使女子成为人,用何种方法使女子自由发展。

    (一)女子解放。解放必定先有束缚。这有两种讲法:一是形体的,一是精神的。

    先讲形体的解放。在从前男子拿玩物看待女子,女子便也以玩物自居;许多不自由的刑具,女子都取而加在自己身上,现在算是比较的少了。如缠足、穿耳朵、束胸……等等都是,可以算得形体上已解放了。这种不过谈女子解放中的初级。试问除了少数受过教育的女子而外,中国有多少女子不缠足?如果我们不能实行天足运动,我们就不配谈女子解放!——我来安庆的时候,所见的女子,大半是缠足;这可以用干涉、讲演种种方法禁止她们,我希望下次再来安庆的时候,见不着一个缠足女子!——再谈束胸,起初因为美观起见,并不问合卫生与否。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对我说,假使个个女子都束胸,以后都不可以做人的母亲了!

    次讲精神的解放。在解放上面,以精神解放最为重要。精神解放怎样讲?——就是几千年来,社会上男子用了许多方法压制女子,引诱女子,便是女子精神上的手镣脚铐。择几桩大的说:

    第一,未讲之先,提出一个标准来,——标准就是“为什么?”——“女子不为后嗣”。中国古时候最重的是“有后”——女子不算——家中有财产,女儿不能承受;没有儿子的,一定去在弟兄的儿子中间找一个来承继受领。女子的不能为后嗣,大半为着经济缘故,所以应当从经济方面提倡独立。有一个人临死,分财产做三股,两个女儿得两股,一个侄子得一股,但是他的本家,还要打官司。这个观念如若不打破,对于经济,对于道德,都有极大的关系。还有“娶妾”。一个人年长了,没有儿子,大家便劝他娶妾,——就是他的夫人,也要劝他,不如此,人家便要说她不贤慧——请问这一种恶劣的行为,是从什么地方产生的?再进一步说,既然同认女子是个人,又何以不能承受财产,不能为后?——这是应当打破的邪说之一!

    第二,“女子贞操问题”。何谓贞操?——贞操是因男女间感情浓厚,不愿意再及于第三者身上。依新道德讲,男女都应当守贞操,历史上沿习却不然,男子可以嫖,可以纳妾;女子既不可以和人家通奸,反要受种种的限制,大概拿牌坊引诱,使女子守一个无爱情没有见过面的人,一部分女子,因而被他们引诱了。如此的社会,实在是杀人不抵命的东西!贞操实是双方男女共有的。我从前说:“男子嫖婊子,与女子和人通奸,是有同等的罪!”所以,“男子叫女子守节,女子也可以叫男子守节!男子如果可以讨姨太太,女子也就可以娶姨老爷!”谢太傅——谢安——晚年想纳妾,但他却怕老婆。他的朋友劝他,说公例可以纳妾;他的夫人在里面应道:“婆例不可!”——历来都用惯了“公例”,未常实行“婆例”。这种虚伪的贞操,委实可以打破。再简单说:“贞操是根据爱情的,是双方的!男子可以不守节,女子也可以不守节!”

    第三,“女子责在阃内说”。女子的职务,在家庭以内,这种学说也是捆女子的一根铁索,如果不打断,就难说到解放。有许多女子,足能够做学问,可以学美术、文学……,可以当教员……;有许多男子,只配抱孩子、煮饭的。有许多事,男子不能做而女子能做。如果不打破这种学说,只是养成良妻贤母,实在不行。我们要使女子发展天才,决不能叫她永远须在家里头。女子会抱孩子、煮饭,也只是女子中的一部分,女子决不全是会抱孩子、煮饭的;有天才的女子,却往往因为这个缘故,不得尽量的发展。就说女子不能做他种事业,但她们做教师便比男子好得多了。总结一句:我们不应当拿家里洗衣、煮饭、抱孩子许多事体来难女子。我们吃饭,可以吃一品香、海洞春厨子做的,衣服可以拿到洗衣厂里去洗!

    第四,“防闲的道德论”。由古代相传,男子对女子总有怀疑的态度,总有防闲的道德。现在人对女子,依旧有这一种态度。我所说安庆讲演会里职员,有许多女子加入,便引起了社会上的非难。我将告诉他们:“防闲决不是道德!”如把鸟雀关在笼中,一放他便飞了;不然,一年两年的工夫,也就闷死了。当我在西洋的时候,见中国许多留学生,常常闹笑话,在交际场中,遇了女子和他接洽,他便以为有意。由此,我连带想起一件故事。某人的笔记上说:“有一个老和尚,养了一个小孩子,作为小和尚;老和尚对他防闲得利害,使他不知世故。某年,老和尚带这小和尚下山,小和尚一件东西也不认识,逢到东西,老和尚不等他问,便一一的告诉他,恰巧有个女子经过,老和尚恐怕他沾染红尘,便不和他说。

    小和尚就问,老和尚便扯道:这是吃人的老鬼。等到回山的时候,老和尚便问他下山一日,有所爱否?小和尚说,所爱的只是吃人的老鬼!”防闲的道德,就是最不道德!我国学生,何以多说是不道德?实是因为防闲太利害了,一遇到恶人,便要堕落!我希望以后要打破防闲的道德论!平心而论,完全自由,也有流弊,不过总不可因噎废食的。不要以一二人的堕落而及于全部。而且自由的流弊,决不是防闲所可免,若求自由无流弊,必定要再加些自由于上面;自由又自由,丝毫流弊都没有了!因为怕流弊而禁止自由,流弊必定更多,且更不自由了!社会上应存“容人的态度”,须知社会上决没有无流弊的。张小姐闹事,只是张小姐;李小姐闹事,只是李小姐;决不能因为一两人而及于全体的!愿再加解放许多自由,叫他们晓得所以,自然没有流弊了!

    (二)女子改造。改造方面,比较简单些。解放是对外的要求;改造却是对内的要求,但也不完全靠自己的!

    先说内部。女子本身的改造,无论女子本身或提倡女子问题的,都要认明白目标:第一,“自立的能力”。女子问题第一个要点,就在这问题。女子嫁人,总要攀高些,却不问自立。我觉女子要做人,须注意“自立”,假如女子不能自立,决不能够解放去奋斗的。第二,“独立的精神”。这个名词,是老生常谈,不过我说的是精神上,不怕社会压制;社会反对,也是要干的!像现在这种时代是很不容易谈解放的。不顾社会非难,可以独行其是。第三,“先驱者的责任”。做先锋的责任,在谈女子问题中是很重要的。我们一举一动,在社会上极受影响。先驱者的责任,只要知道公德,不要过问私德;一人如此,可以波及全体的。不要使我个人行为,在女子运动上加了一个污点!我最不相信道德,但为了这个起见,也不得不相信了!我常常说:“当学生的,如其提倡废考,不如提倡严格考试;社交解放的先驱者,如提倡自由恋爱,不如提倡独身主义!”这是诸位要注意的!

    中国历史上妇女的地位

    一

    中国的妇女,一般给人以这样一种概念:在社会上总是处于非常低的地位。不过本文的宗旨是试图说明一种截然不同的情况,就是说中国妇女尽管受到传统的压迫,还是显示了她们是具有树立起自己应该占有地位的能力的。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样才是公正的。如果要问,说明这些史实的用意何在?简单地说,就是:即使在中国,压迫妇女也是办不到的。

    首先,我想引用《诗经》中饶有兴味的两段记载: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

    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其泣喤喤,朱芾斯煌,室家君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

    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 。

    《诗经》是一部公元前8世纪以前描写我国古代社会生活最丰富和最可靠的史实记载。这里描写得这样坦率地偏爱儿子,轻视女儿,再不需要做任何的辩解和说明了。这是社会上各阶层女性常常必须面对的,属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简单事实。为反抗这种不怀善意的背景,女子必须奋起斗争,并逐渐在家庭里和较大的社会范围内赢得一席之地。

    中国古代妇女在政治生活中曾起过重要作用。孔子说过周朝十位创业主中,有一位是女性。他没有具体说她姓甚名谁,也没有说她做了什么事;但在西周早期历史的颂歌中,我们可以读到对伟大女性的高度颂扬,颂扬她们在氏族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实际上史诗的描述一直可以追溯到这一氏族起源的传说:一位未婚女子由圣灵感应而怀胎,生下一子,日后他教民耕种,成为这个伟大氏族——西周的创始者,他就是后稷。可能居住在我国西边的氏族中妇女享有一种特殊的崇高地位。在他们的类似历史记载的诗歌中,歌颂他们伟大的统治者时,几乎常常是连他们的妻子一起提到的。太王和他的妻子一起迁移,有一首诗歌是对太季与妻子太妊结婚庆典的颂歌。对周文王的妻子太姒的赞美,可以说是这些颂歌中最美好的一首。太姒生了十个才能出众的儿子,其中之一征服了殷纣,开创了长达八百年的周朝。另一个儿子周公,是一位伟大的将军和政治家。

    不过周朝后来的历史中,妇女所起的部分作用似乎常常是不好的。公元前721年,西周亡于西戎之手,历史把这一事件归咎于一个女子褒姒。一首诗中这样记载着: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正史中没有记载褒姒究竟是怎么使周朝遭到灭亡之祸的,但她必定是一位真正的奇特女子,居然能摧毁一个伟大的王朝。在另一首诗歌中这样写道:

    哲夫成城,哲妇倾城。

    懿厥哲妇,为枭为鸱。

    妇有长舌,维厉之阶。

    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

    这是对女子的谴责,同时又明显地表示了当时女子所起的重要作用。女子必须事先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才能够起到摧毁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作用。

    综览中国历史,有很多著名的妇女,她们在政治上的成就,不仅仅是由于她们处于皇后或太后的身分。一个不具备卓越才能的平庸之辈,虽然高居王位,也不可能会有什么成就。而这些中国妇女,她们在历史上取得令人敬重的地位。战国时齐国的王后曾执政近四十年 ,由于她在处理内政和外交时的谨慎明智,使齐国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局面,避免了公元前3世纪那场曾使不少国家遭到毁灭的战争苦难。有一次有人故意难她怎样才能解开一对玉连环?她要来锥子,边砸边说:“我把它解开了。”

    汉朝立国四百年,两位女性起了重要作用。一位是开国皇帝汉高祖的妻子吕后(公元前180年卒)。她来自民间,没有受过教育,但她是一位机智能干、行动果断而又残酷无情的女子.是她除掉了位高权重,已危及汉王朝的两位大将韩信和彭越。再一位就是窦后(公元前135年卒),她也同样来自民间,掌权四十五年。她是老子无为而治政治哲学的信奉者,要求她的儿孙们和她娘家的亲属们学习老子的哲学和其他道家著作。通过她丈夫和儿子的长期在政治上宽松自由和经济上严格谨慎的政策,使人民能够从受到长期战争之苦的影响中恢复过来,发展他们各自的能力。在她统治的末期,帝国已经高度繁荣兴旺,政府受到人民爱戴。所以她的孙子武帝继位以后,才有可能使汉王朝发展到鼎盛时期。

    (二)女子改造。 (2)

    唐朝最兴盛的时代,有一位著名的女性武鑒,占据统治地位达四十五年(公元660-705年),在她统治的一段时间里,她干脆宣布她不再是唐朝皇后摄政,而是一位新建的周朝的统治者,共统治了16年。她是一位具有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政治能力的女性。由于她的长期统治,使盛唐时期疆域扩张,文化得到发展。我不打算继续列举那些曾经统治庞大帝国的皇后们,和毁灭伟大王朝的宠妃们了。我觉得我所说的已经足以说明中国的妇女没有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在国家漫长的历史上,她们曾经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

    在非政治生活领域中,中国的女子也同样有着卓越的、令人尊敬的成就。其中最受人称颂的是淳于缇萦。汉朝废除肉刑,是她起了重要作用。她的父亲是当时著名的医学家,曾被人诬告并受到肉刑拷问。她父亲有五个女儿,没有儿子。这位老医学家在去服刑的路上对女儿们说:我很不幸,只有女儿,没有儿子,以致无人能在我需要的时候助我一臂之力。他最小的女儿缇萦听了以后,决心要救援父亲,一路跟随到京城,向皇上请求,自己愿意没入宫中为奴,以赎减将置父亲于死命的肉刑。她的恳求感动了文帝的仁慈之心,于公元167年亲自颁布了那一道著名的废除肉刑的敕令。

    在学术文化界,中国女子常有重大的贡献。西汉初期的几十年中,上古时代传下来的经书是通过逐字传授才得以流传的。五经之一的《尚书》是由一位女子 承担了保护古本,并逐字传授才得以流传下来的。三百年以后的公元92年,伟大的历史学家班固被囚,死于狱中;他的不朽名著《汉书》还没有完成。是一位女子,他的妹妹班昭奉命继续他未竟的事业,从而圆满地完成了这部伟大的著作。班昭还对当时的大学者马融传授了怎样阅读《汉书》,才使这部著作能刻印问世。班昭还奉诏进宫做皇后和嫔妃们的老师。公元105-121年邓皇后掌权摄政时,她在邓后身边,成了类似政治顾问的人物。在保存下来的她的著作中,《女诫》七篇是最著名的。在这些篇章中,她教人以谦让的美德;但她也提倡妇女受教育。她说:“现在的君子们,只让他们的儿子受教育,忽视对女儿的教诲,是对男女之间除了性别不同外,其他都一样这一点缺乏了解。按照传统,男孩子8岁时就教他读书,到15岁时就会获得不少知识。我们就不能以同样的办法对待女孩子吗?”这样的呼声,今天听来仍然感到十分温暖;但她在公元100年时说出这番话来,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一位女子是李清照。公元1081年她出生于济宁,是学者赵明诚的妻子,死于公元1140年。她的父母都是著名文人。她自幼在这种儒雅高尚的书香环境中成长,擅长写散文和诗,特别引人瞩目的是她的词——用当时流行的曲调填写的歌词,不过她对当时大量的诗歌的评论是非常严格的。她自己写的诗歌只有很少数保存下来,得到与她同时代人的高度赞扬。最负盛名的词人辛稼轩曾公开承认说他的词有时是模仿李清照的风格写的。

    李清照可说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女子之一。她常常坦率地毫不掩饰地描写她的爱好、快乐和忧伤的真实生活。为说明她的坦率,我举个例子,引用她写的一篇《打马图经自序》中的一段话:

    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且平 生随多寡未尝不进者何,精而已。自南渡来流离迁徙,尽散博具,故罕为之,然实未尝忘于胸中也。

    在为她丈夫赵明诚编纂的《金石录》写的《后序》中,同样写得很坦率。这篇序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对幸福的夫妻亲密无间生活的一幅非常迷人的写照。我引用几段以便说明在一个博学的家庭里,一位受过教育的妻子所处的地位: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做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二年,……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己。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三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子、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生活画面,它展示了12世纪初中国人的家庭生活,看到的是完全的平等,智力相等、共同合作的伴侣,美满幸福的小家庭。这画面实在是太美了,以致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家庭达不到这样的境界。实际上无论在东方或是西方,所有各地的绝大多数的家庭都达不到这样的境界。这是一则非常有趣、极富人情味的文献记载;它告诉我们至少有些中国女子曾经有过使我们现代人仍感到非常羡慕的、一定的地位。

    三

    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中国古代有多少女子可以说是受过教育?接受这种文学教育的女子占多少比例?

    这问题还不能作出令人满意的回答。不同地区的不同家庭有各不相同的受教育机会。书香门第的人家,常常给予家庭成员中的女子以基本的文学教育。贫穷和没有文化的家庭中的女子,要长得特别聪明有才华,才能得到学习读书写字的机会。此外,确切地说,生长在长江三角洲一带的女子比起其他地区来,有较多的受教育的机会。再就是使女子受教育的风气似乎在逐渐地发展,可能开始于公元9世纪印刷术的发明。到近四百年来,由于民间流传的小说中的“才女”,作为女子的理想形象这一概念逐渐被接受,使女子受教育的风气得到更广泛的发展。大概在十年以前,中国驻罗马原公使钱恂的夫人,刊印了一部内容为三百年来的女作家著作书目 。这位年近七旬的女士,为了汇集编纂这册书,化了十年以上的功夫。我曾为她的集子写了一篇序;曾从该书的目录中试作一统计分析,发现了非常有趣和耐人寻味的结果。首先,该书为我们提供了近三百年来2310名女子的文学作品的书目,其中绝大部分已经刊印。这数字本身对我是个意外的发现。其次,我把这些女作家按籍贯作了分类,得到了如下的结果:

    江苏 748人 占32.3%

    浙江 706人 占30.5%

    安徽 119人 占5.1%

    福建 97人    占4.2%

    湖南 71人 占3%

    江西 57人

    直隶 51人

    山东 44人

    满族 42人

    广东 38人

    湖北 20人

    四川 19人

    河南 18人

    广西 15人

    山西 13人

    陕西 10人

    贵州 10人

    汉军八旗 10人

    云南 6人

    甘肃 4人

    未注明籍贯 212人

    总计 2310人

    江苏、浙江的比例最高,分别接近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两个省加上安徽就超过了总数的三分之二;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南五省加在一起占总数的四分之三。这些比例几乎和男性文人的地理区域分布相一致,也和其他有著作问世的同一时期历史人物的地理区域分布相一致。所有这些都说明钱夫人的书目著作是代表了全国女性人口受文化教育的分布情况。

    第三,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三千种著作的目录中,大约99%是诗作,只有少数著作是数学,医学一种,史学六种,大约有十二种为经学和哲学研究。再次很明显地表示了这些女子所受的是纯文学的教育。这是由于她们受到苛刻的史家们评论的影响,这些人对有文化的大家闺秀们的描写是有时代局限性的。她们吟诗写诗,认为大家闺秀只有这么做才是体面的。大多数女子学绘画,她们当中有的成为有名的画家。那也是文学教育的一部分。

    为证实钱夫人的调查研究,我还可提出近三百年来女作家的诗作着实是惊人的。就我所知,这一时期有三部选自女诗人的重要诗集。第一部印于1831年,包括933位女诗人;第二部续集印于1835年,包括513位女诗人;第三部就是钱夫人于1918年编印的,包括309位女诗人。这三部诗集为我们提供了1755位女诗人的名单。此外,这些诗歌大体上是按正规格律写的,人们称它为诗。另一些是按已有曲调填的长短句,也就是所谓词。著名的书籍收藏家徐积余先生 近来刊印了一部集这一时期100位女诗人的全部著作的集子。他还刊印了一部近三百年来由783位女子写的2045首诗歌。

    四

    可能还会有人问起,所有这些文学教育对中国女子能带来什么好处?能使她们在反抗缠足的斗争中取胜吗?能使她们在争取经济上更加独立自主中取胜吗?能使她们自己在家庭里和社会上真正地提高地位吗?

    不错,文学教育对于女子来说,并不能使她们去反抗缠足,这正和七百年来理学使中国的思想家们不能明白认识到这种“美化”妇女形象的做法是多么的丑恶和残忍一样;也不是这种表面的教育能使女子在经济上取得更加独立自主。虽然有不少著名的女艺术家的书法、绘画可以卖到相当高的价钱,但没有一位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艺术家,他们写字、作画是为了卖钱的;只有在极端必要时,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们才肯屈尊出卖她们的书画作品。

    不过,文学教育虽然肤浅和不切实际,但是可起到提高妇女地位的效果。乡村里受过教育的男子很少,受过教育的女子就更少,所以更加受人尊重。此外,文学教育至少给她们以开启书本知识的大门,而这是不会引起他们想摆脱束缚或者革命的,倒是有可能使她们成为贤妻良母。“稍有知识是危险的”,这话不见得正确,稍有知识比没有知识强多了。

    特别是文学教育,最大的优点是它能使女子成为她们自己儿女们的好老师。中国的女孩子们很少能和男孩子们一样到学校里去读书,这是常事。如果她们的母亲能够教她们读书、写字的基本知识,她们就有了接受教育的较好机会。所以不妨说,近三百年来中国女子受教育的人数有比较快的增长发展,大量的工作成绩是有文化的妇女们自己作出的。

    历史充分证明,母亲的教育对她们儿子一生的重要性。中国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的启蒙教育,是从他母亲那里得到的。孟子从他母亲那里获得最初的教诲,孟母择邻已成为非常出名的故事。伟大的政治家和学者欧阳修(公元1072年卒),四岁丧父,是他的寡母负起教育他的责任。无钱买纸笔,就用芦苇杆在地上划着写字,教儿子读书识字。近三百年来开创近代学术评论的先驱、著名学者顾炎武(公元1682年卒)曾说,他的童贞的母亲,在新婚之夜丈夫病死,此后一直和养子一起过着孀居的生活,并担负起教育养子成人,给养子以历史知识和热爱华夏民族方面的教育。当满族人征服明朝,满族军队接近她的家乡时,她断然绝食十五天,为民族殉节。她死于满族军队占领她居住城市的前一天,对她的养子留下了最后的教诲:绝不许接受异族征服者的任何官职或荣誉。顾炎武在新政权下生活了三十六年,拒绝为新政府做任何事情。他是少数几个最终使满族在中国的统治趋于没落的、堪称伟大的华夏民族气节之父中的一位。

    这就是中国妇女受到少许教育以后,对国家的报答。中国妇女曾竭尽全力反抗一切桎梏,为自己在家庭里、在社会上、在历史上争得一席之地。她们曾经管理过男子和统治过王朝帝国;她们曾经收集编纂过丰富的文献和优秀的艺术品;尤其重要的是她们曾教导和塑造自己的子女应该怎样做人。如果她们没有更多的贡献,这可能是由于国家菪经对她们不公平,没有给予她们应得的更多关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