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显繁荣-1995年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995年是全面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八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为"九五"计划作准备的一年。

    为了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和政府首先制定了战略部署,确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9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在全会闭幕时,江泽民阐述了正确处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十二大关系,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江泽民还提出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中组部、中宣部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向党的好干部孔繁森学习,树立了新时期优秀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同时,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果断查处了陈希同、王宝森案件,证明了共产党清除自身腐败现象的能力。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现代化事业赖以成功的根本保证。这一年,在台湾问题上,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点主张,对促进祖国统一有深远影响。同时,针对美国政府允许台湾李登辉进行所谓"私人访问"提出强烈抗议,坚决进行了反分裂的斗争。在西藏问题上,挫败达赖利用宗教搞乱西藏的阴谋,经金瓶掣签认定,成功地举行了第十一世班禅的坐床典礼。

    外交方面,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成功地举办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江泽民主席出席了联合国成立50周年特别纪念会议。

    这一年,党和政府制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迈向新世纪、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务员考录制度全面实行

    1月10日,《人民日报》以"公务员考录制度全面展开"为题,刊出了"今年我国将组织两次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考试"的消息。记者从全国考试录用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全国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将整体推进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上半年将进行军转干部和应届大学生的考试,下半年将进行社会各界人士的考试。中央各部门凡是录用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都要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的办法,严把公务员队伍的进口,不经考试,一律不准进人。中央部门要继续进行在北京外招考公务员工作,并争取扩大范围,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省、地、县、乡四级政府补充的工作人员,从此亦一律实行考试录用。

    年考试录用工作的方针是"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强化监控、稳步发展"。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除在政府部门开展外,还将在党群、人大、政协、法检以及金融系统和事业单位中开展。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是80年代初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当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即制定法规和规章,对政府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依法进行科学的管理"。由此,我国从本国国情出发,参考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官制度,对全面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做了大量的准备及试点工作。

    年4月国务院第二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8月,李鹏总理发布国务院第125号令,宣布这个条例于1993年10月1日起执行。《条例》的颁布,是使中国政府机关人事管理制度逐步走向科学化、法制化的重要标志。

    《条例》有18章,88条。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是其中重要内容。规定了国家行政机关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必须经过公开考试。凡符合一定的政治品德、学历、年龄、体质等条件均可报考,并贯彻公平、平等、竞争的原则,按成绩择优录用。同时,还制定并公布了《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作为单项制度在全国试行。

    考试录用制度的确立和采用,在我国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成果,是我国干部选用制度的重大进步。它有以下特点:(1)公开、平等、竞争、择优。通过考试录用,较好地克服了以往靠推荐选调干部的弊端,提高了国家行政机关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克服不正之风;(2)德才并重,考试考核相结合;(3)公务员考试录用范围特定。我国考试录用公务员的范围,仅指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高级职位所需的经验、才能,非一次考试所能证明;(4)党政群机关联合招考,全方位进行;(5)对少数民族和转业军官报考给予照顾;(6)严格的调控、监督和巡视。人事部对考试录用进行了有效的宏观调控,每年审定下达录用计划,并对录用结果进行审核备案。人事部还聘请了一批监督巡视员,发现违纪、违规行为及时向录用主管机关反映情况。

    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类型:(1)中央、国家机关面向社会的公开考试。招考对象为所有符合报名条件的社会公民。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2)中央、国家机关面向应届大学生的录用考试。应试对象为当年待分的应届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及大专生。录用考试的组织工作由人事部和用人单位共同组织;(3)军转干部内部竞争考试。报考对象限制为部队转业军官;(4)中央部门垂直管理单位的公务员录用考试。这种考试一般在人事部统一政策下由各部门自己安排,考试对象是本系统人员,具有相对封闭的特征。

    《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规定:国家公务员的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测试应试者的公共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其他适应职位要求的业务素质与工作能力。笔试分为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两种。

    公共科目由国务院、人事部统一确定;专业科目由国务院、人事部门和省级政府人事部门按照权限分别确定或批准。

    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的内容主要包括:(1)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法律;(5)行政管理;(6)公文写作与处理;(7)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指经过适当训练或被置于适当环境下完成某种任务的可能性;(8)综合知识,它主要测试作为机关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知识面。1996年,人事部又作出规定,"综合知识"主要测试时事政治、中国近现代史常识、自然科学常识和国家公务员制度四方面内容。

    公务员考录制度,从1989年在个别政府部门试点后,直至1995年全面实行,其制度日臻完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务员制度,为政府选拔各类精英人才,提高行政效率,维持政权稳定和政策的连续,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江泽民提出祖国统一八项主张

    元月30日,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全国政协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及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共同举办了茶话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茶话会,与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各界知名人士及在京台胞台属代表欢聚一堂,并发表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祖国统一的八项主张。

    在讲话中,江主席回顾了近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情况,精辟地阐述了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深刻内涵,总结了几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状况,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就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正式谈判的具体步骤和构想,同时就两岸通邮、通航、通商与经济合作、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两岸高层接触互访及台湾同胞关心的若干问题提出八点主张与建议。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论和行动,都应坚决反对;主张"分裂分治"、"阶段性两个中国"等等,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也应坚决反对。

    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问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并依据有关国际组织的章程,台湾已经以"中国台北"名义参加亚洲开发银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等经济性国际组织。但是,我们反对台湾以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一切爱国的台湾同胞和有识人士都会认识到,进行这类活动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台独"势力更加肆无忌惮地破坏和平统一的进程。只有实现和平统一后,台湾同胞才能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真正充分地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与荣誉。

    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在和平统一谈判的过程中,可以吸收两岸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我在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说:"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包括就两岸正式谈判的方式同台湾方面进行讨论,找到双方都认为合适的办法。"我们所说的"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当然也包括台湾当局关心的各种问题。我们曾多次建议双方就"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进行谈判。在此,我再次郑重建议举行这项谈判,并且提议,作为第一步,双方可先就"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对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规划。至于政治谈判的名义、地点、方式等问题,只要早日进行平等协商,总可找出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

    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

    面向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我们主张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我们将继续长期执行鼓励台商投资的政策,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将切实维护台商的一切正当权益。……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是两岸经济发展和各方面交往的客观需要,也是两岸同胞利益之所在,完全应当采取实际步骤加速实现直接"三通"。要促进两岸事务性商谈。我们赞成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商谈并且签订保护台商投资权益的民间性协议。

    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万台湾同胞,不论是台湾省籍还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国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当权益。……我们欢迎台湾各党派、各界人士,同我们交换有关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的意见,也欢迎他们前来参观、访问。

    我们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可以共商国事,也可以先就某些问题交换意见,就是相互走走看看,也是有益的。中国人的事我们自己办,不需要借助任何国际场合。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是所有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和崇高目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高瞻远瞩,实事求是,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为我党制定对台工作基本方针和一系列对台政策奠定了基础。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结束两岸"军事对峙状态"的主张,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对缓和两岸军事对峙状态起了关键作用,也为后来两岸间的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创造了条件。

    年9月30日,叶剑英委员长发表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讲话,宣布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九点方针。这以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尤其是台胞投资保护法的颁布,对保护台商的正当权益,促进两岸在各领域的交流特别是经济合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流。国际形势的变化为两岸的中国人提供了机遇,也带来挑战。海峡两岸都面临着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课题与迎接21世纪发展振兴的共同要求。这就迫切需要两岸各行业、各领域的交流与交往。1979年以来,经过共同努力,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已初步形成,1994年,两岸间接贸易总额达1633亿美元,两岸已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截至1994年9月,台胞在祖国大陆的投资项目达25849个,实际投入台资734亿美元,台资已居我国吸收境外投资的第二位。两岸经贸交流在海峡两岸经济发展中已处于重要地位,并对海峡两岸经济的共同繁荣起了积极作用。

    但是,与此同时,某些外国势力图谋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岛内分离倾向也有所发展,特别是岛内"台独"势力不断膨胀,活动日趋猖獗。"分裂分治"、"两个对等政治实体"、"阶段性两个中国"等论调不断增加,严重干扰了中国的和平统一进程。

    国际国内的种种因素,迫切要求两岸必须共同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促进国家统一,振兴中华民族。鉴于这种形势,江泽民主席针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变化的现实情况及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从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要求和21世纪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八项主张。江泽民再一次提出:中华民族历尽沧桑,饱经磨难,现在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全面振兴的时候了。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两岸应当坐下来谈判,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当然也包括台湾当局关心的各种问题。这个提议言真意切,合情合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博大的政治胸怀和为了祖国统一的一片赤诚,也表达了两岸中国人企盼统一的心声。

    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进一步阐释了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思想精髓,是叶剑英关于解决台湾问题九点主张的新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国家统一问题上所秉持的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重和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坚持原则,求同存异的公正立场。是突破两岸政治僵局,加强两岸经济和文化交往而发布的一个历史性文告,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政策主张,对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具有深远影响。

    江泽民的重要讲话发表后,台湾政界人士纷纷表示重视。2月3日,李登辉说江泽民讲话"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我们要予以重视,应该就这个问题与社会各界广泛交换意见",并要求有关部门"深入研究后提出相应策略"。国民党"陆工会"主任黄耀羽表示,江泽民讲话的八项看法和主张具有广泛、紧迫、弹性与新意的特点,值得台湾重视并深入探讨。

    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

    5日至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以来,我国展开了一场改革的攻坚战。改革措施出台比较集中,改革力度强,涉及面广,如在财税、金融、外汇、价格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但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周密部署,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参与下,终于顺利地完成了预定任务,保持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然而,我国还有一些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难点问题,如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加快农业发展、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治安环境、开展反腐败斗争和廉政建设等。这些需要集中精力,一件一件认真落实的难点问题,也自然地成为此次人大会议讨论的热点。

    月5日,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李鹏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约17万字,分为七部分:(1)1994年国内工作的回顾;(2)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3)以国有企业为重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4)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事业;(5)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6)积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7)关于外交工作。

    月6日上午,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听取关于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1994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5年中央及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大会由主席团常务主席、大会执行主席陈慕华主持。2746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时,国家计委主任陈锦华受国务院委托向大会作关于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就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问题,陈锦华指出,根据当前新的情况和全年改革发晨的要求,宏观调控要围绕抑制通货膨胀这个首要任务,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第二,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第三,整顿流通秩序,加强对市场价格的调控和监管;第四,努力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创造必要的宏观环境;第五,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增强宏观调控的统一性和有效性。

    接着,财政部长刘仲藜向大会作关于1994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5年中央及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指出199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安排的原则是: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坚决抑制通货膨胀;继续完善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积极配合国有企业改革和其他配套改革;通过加强和改善财税管理工作,努力挖掘增收潜力,使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水平相适应;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在保证国家政权建设和事业发展支出适度增长的同时,加大农业投入,严格预算约束,继续抑制投资及消费需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月11日下午,2620名代表出席了第三次全体会议。由主席团常务主席、大会执行主席王汉斌主持。

    首先,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田纪云副委员长向大会报告了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以来常委会的工作和今后一年的主要工作任务,请代表审议。报告从加强立法工作,努力构筑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框架;改进监督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对法律实施情况的检查;开展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加强法制教育;认真办理代表议案和建议,密切同代表和地方人大的联系等方面,回顾了一年的主要工作。提出在新的一年里,要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作为根本任务。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保障和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接着,李鹏总理提交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教育法草案的议案和提请审议中国人民银行草案的议案。

    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就教育法草案向代表作了说明。指出,制定教育法,是全国实现"依法治教"的需要。1980年以来,先后制定了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初步结束了教育工作无法可依的局面。为了加快教育法制建设,确保教育事业尽快地、全面地走上法制轨道,迫切需要制定教育法。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周正庆也对中国人民银行法草案作了说明。

    随后,会议经过表决,通过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的选举和决定任命办法。3月13日上午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主席团常务主席、大会执行主席费孝通主持会议。2621名代表出席。

    会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从强化同严重刑事犯罪的斗争,维护社会稳定;依法调节经济关系,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坚持严肃执法,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报告了人民法院1994年的工作情况。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思卿从集中力量查办贪污贿赂犯罪大案要案,深人开展反腐败斗争;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执法监督,促进严格执法;依法建院,从严治检,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向代表作了报告。

    为期14天的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于3月18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2678名代表出席了当天的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大会执行主席乔石主持大会。

    当天的会议经过表决,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了关于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通过了关于1994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5年中央及地方预算的决议,通过了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以及关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会议分别表决通过了《教育法》、《中国人民银行法》。

    会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更大胜利。

    会议决定:任命吴邦国、姜春云为国务院副总理。

    全国人大八届三次会议的显著特点是,充满了求实精神和建设精神。首先,会议议题集中,代表们讨论的都是国计民生、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其次,代表们的发言和议案、提案,既不回避困难和问题,又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陈诤言,献良策,极富建设性,表现出越来越高的参政议政水平。会议达到了预定的目标,真正体现了民主团结、求真务实、开拓奋进的主旨,对我国的改革和建设事业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家经贸委公布1995年国有企业改革意见

    3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经贸委关于深化企业改革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意见。

    据统计,截止到1993年底,我国的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有144万个,占全部工业企业的4%;其总产值、固定资产净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部工业企业的44%、62%和59%。事实表明,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起着骨干和主导作用,承担着向国家上缴利税的主要任务,是支持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基本力量。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优胜劣汰机制、自负盈亏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还未真正建立起来;二是有些企业管理不善,亏损严重,欠发、缓发职工工资,给部分职工生活造成困难;三是发展后劲不足;四是负债过多,运营资金紧张;五是富余人员多,办社会的负担沉重。因此,通过深化改革,把企业改组、改制和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效益,便成为了进一步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骨干和主导作用的关键,也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焦点。

    自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部署,揭开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序幕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深入,使得企业的经营思想、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等逐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间先后经过了1978年~1991年期间的政策调整阶段和1992年~1993年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阶段。在第一阶段中,改革的重点是探索如何理顺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的利益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的问题,同时,还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企业内部领导体制、分配制度、劳动制度、组织机构等方面的改革。第二阶段则主要围绕使企业适应市场要求,力促转变政府职能、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推进企业资产经营方式改革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等工作,并进行了放开经营试点和股份制试点,开始在组建企业集团、吸引外资、企业的兼并、破产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这样,到了1994年,国有企业的改革开始进入了制度创新阶段。开始围绕"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目标,着力解决国有企业面临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经贸委关于深化改革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意见。

    国家经贸委的意见要点包括:

    抓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国务院确定的100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3户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工作,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进行,关键是实行政企分开,搞好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逐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要在精减企业富余人员、建立企业破产机制等方面进行试点,要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发挥行业结构调整、企业兼并的优势,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

    继续抓好国务院确定的56家企业集团及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试点工作,逐步壮大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实力。通过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母子公司改建、兼并参股等途径和方式,强化产权联结纽带,巩固核心企业地位。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集团发展为工、科、贸、金相结合,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或跨国公司。

    组织实施好若干城市的企业"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工作。要加强对企业破产试点的组织领导,防止搞假破产、真逃债。要通过试点总结经验,着手建立国有企业破产的预警和调控体系,探索对濒临破产企业进行重组的途径。同时,制订鼓励企业兼并的政策措施。

    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和《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各地区、各部门及国有企业要把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抓紧抓好。要逐步理顺国有企业财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分工监督和企业经营的相互关系,制定监管的配套方法,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堵塞漏洞,防止流失。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和效益。

    切实抓好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特别要抓好质量管理、营销管理、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企业要面向市场,优化产品结构,做到优质低耗、产品适销对路,增强竞争力。要认真实行《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严格财会纪律,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营效率。要鼓励企业增加用于研究开发的费用,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素质。对经营管理不善、长期亏损企业的领导班子,要坚决进行调整。企业要从班组抓起,建立和完善内部严格的责任制和考核制度。职工的个人劳动报酬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多劳多得,逐步建立适应企业不同特点的工资制度和工资增长机制。要加强职工在职和转岗培训。要加强和完善工会工作和职工民主管理。

    多渠道增加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建立国有企业增补生产经营资金的机制。要坚持国有企业自补为主、国家在政策上给予鼓励的原则。国有企业要将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用于补充生产经营资金。国有企业各种公积金,重估增提和加速增提的折旧资金,财政返还的利润,以及企业通过拍卖、出租、转让等形式取得的净收入,要优先用于补充生产经营资金。新建项目要打足铺底流动资金。银行对积极补充自有生产经营资金的国有企业和自有生产经营资金占流动资产比例高的国有企业,采取优先安排流动资金贷款和技改项目贷款等鼓励措施。

    把改革与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国有企业技术改造步伐。要在转换机制、调整结构的前提下,提高技术改造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加大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的力度,把扩大再生产的重点放在现有企业技术改造上。国家在技改项目安排和贷款使用上,要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培育一批在国际市场上有相当竞争能力的优势企业。

    采取措施,解决国有企业的潜亏、挂账和过度负债问题。对国有企业清产核资中清理出来的潜亏、各类资产损失以及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和政策性原因等造成的贷款损失,经有关部门审核后,分别按规定进行处理。对国务院确定的有关试点企业,有"拨改贷"形成的债务、属确需国家直接投资的,经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可将原"拨改贷"改为国家投资,转增企业的国家资本金;有"拨改贷"形成的债务、属无资本金或资金未达到规定限额的,经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可将原"拨改贷"转为国家投资,作为企业的国家资本金。要探索将国有企业间债务(不含对银行的债务)转换为股权的有效途径和具体办法。选择部分城市或企业,在财政、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进行企业债务清理和重组试点。要探索从机制上解决国有企业的历史债务问题,防止卸掉老包袱又背起新包袱。

    加强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指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在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以及企业经营现状和资产结构进行认真分析,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确定重点支持的、鼓励发展的、需要调整的行业或企业,搞好战略调整。

    探索分流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分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有效途径。分流富余人员要发挥政府、企业和职工三方面积极性。对失业职工,有关机构要按国家规定保证其基本生活,通过转业培训、职业介绍等,促其重新择业。要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职工养老和失业保险方面迈出新的改革步伐,同时推进职工医疗等各项保险制度改革。

    要逐步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经营职能分开。要坚持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选聘、考核、资格认证的制度。

    国家经贸委关于深化企业改革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意见,是在广泛调查、试点探索的基础上提出的政策性意见。它的根本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脱困,即在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中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

    学习孔繁森活动

    4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西藏日报记者和大众日报记者联合采写的文章:《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文章详细地记述了党的好干部孔繁森的先进事迹。并发表了题为《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社论。

    孔繁森是山东省聊城市人,1944年7月出生,1961年8月参加工作,196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济南军区总医院警卫营战士,共青团山东省聊城地委常委,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西藏自治区岗巴县委副书记兼岗巴县检察院检察长,中共山东省莘县县委副书记,山东省聊城地区行署办公室副主任,聊城地区林业局局长、党组书记,行署副专员,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中共阿里地委书记兼阿里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政协阿里地区委员会主席等职。曾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称号。

    孔繁森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铸就了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为党的事业奋斗不息的坚强信念,对党和人民始终充满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1979年和1988年,孔繁森曾两次不顾家庭困难,响应组织号召,入藏工作,先后历时十载。在党的召唤面前,在人生的选择中,他的精神境界一次次得到升华。第一次进藏,孔繁森本来是作为日喀则地委宣传部副部长选调的,但是报到后,区党委见他年轻体壮、意气风发,决定改派他到海拔4700多米的岗巴县担任县委副书记。当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为了在农牧区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亲自到一个乡试点,又把经验在全县推广。在岗巴3年,他几乎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每到一地就访贫问苦,宣传党的政策,和群众一起收割、打场、挖泥塘,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年,山东省在选派进藏干部时,认为孔繁森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西藏工作的经验,再次准备让他带队。孔繁森心里虽然知道自己家中有不少困难: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如从前了;年近九旬的老母生活已不能自理;三个孩子尚未成年需要有人照看;妻子动过几次大手术体弱多病……但是为了党的事业,孔繁森把对家乡、对亲人的爱深深地埋在心底,把博大无私的爱献给祖国和人民。毅然服从组织安排,再次踏上人藏的征程。

    孔繁森第二次进藏后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任职期间,他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的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办、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殚精竭虑。在他和全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了80%。

    年末,在酝酿调整部分地市班子时,原阿里地委书记因身体不适应,需要调出。西藏自治区党委考虑阿里地处西藏西部,环境更加艰苦,工作更多困难,更需要党性强、作风好、有较强的独立决策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的领导干部,决定提拔孔繁森担任这一重要职务。当时,孔繁森进藏工作时间已接近结束,他家中母老、妻病、孩子正在读书,回到家乡去,是很自然的选择。然而,当组织征求他的意见时,他毅然表示:我是党的干部,既然自治区党委有这个考虑,组织上信任我,我就到阿里去,请区党委放心,一定不辜负组织的期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阿里地区工作搞好。就这样,孔繁森凭着强烈的为建设出力的信念,放弃了尽快回乡的机会,担起了阿里地委书记的重任。

    阿里地广人稀,面积305万平方公里,仅有6万多人口,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同时,孔繁森面对的不仅是贫瘠和落后,还有阿里高原持续两年的干旱灾害。到阿里赴任前,孔繁森已把自治区的各有关部门跑了个遍,将阿里地区的自然概况和历年来经济统计数字都抄在笔记本上。在阿里工作期间,为了寻找阿里的发展优势,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孔繁森跨高山,涉深谷,过草原,访藏胞,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全区106个乡,他就跑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孔繁森与阿里地委、行署"一班人"积极探索摆脱困境走向振兴的道路,组织制定了以外贸、旅游、资源开发为重点,优先发展能源、交通、通讯的发展战略,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企业和城镇建设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措施,规划了阿里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

    年初,正当孔繁森带领全地区人民为实现阿里发展的宏伟蓝图而奋斗时,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雪席卷了阿里高原,给牧民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在孔繁森的带领下,地委、行署迅速组织了10多个工作组分赴各灾区。在领导群众的抗灾斗争中,孔繁森带病指挥抗灾救灾,哪里灾情最重、哪里最危险就奔赴哪里,带领群众奋战月余,取得了抗灾救灾的胜利。

    在孔繁森等地委、行署一班人的带领下,原来贫穷落后的阿里地区的面貌开始不断改变,先后建起了电厂、水泥厂、羊毛分梳厂,而随着普兰、什布奇口岸的开通,至边境强拉山口公路的竣工,阿里高原向世界进一步敞开了开放的大门……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1993年增长了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87%。一幅全面振兴阿里经济的宏伟蓝图,正在这雪域高原上成为现实。

    正当孔繁森准备进一步大展宏图的时候,令人痛惜的意外事情发生了。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的途中,因一场意外的车祸不幸殉职,时年50岁。人们为这消息震惊了,无限深情地怀恋这位把热血和生命献给西藏高原的"新时期的雷锋"、"九十年代的焦裕禄"。

    人们在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看到两件令人心碎的遗物:一是他仅有的钱款86元;一是他的"绝笔"——去考察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孔繁森把一切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藏族同胞,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干部的高尚情操。在他在藏工作的近10年间,与藏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为加强汉藏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下基层搞调研、指导工作,总是身背小药箱,亲自为藏族群众送医送药;每到一处都要看望藏族孤寡老人,帮助解决生活困难;他长期收养了两名藏族孤儿,像慈父般地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他关心藏族老人超过了关心自己的母亲,关心藏族孩子超过了关心自己的孩子。他生活极其节俭,对他人,对藏族同胞却慷慨大方,在藏工作期间,他几乎没有往家里寄过钱,省下的工资,大部分花在藏族群众的身上。他以他的高尚品德,赢得了藏族人民深深的敬意和爱戴,以自己光辉的一生在藏族人民心中竖起了一座丰碑,展示了新时期人民公仆的光辉形象。

    孔繁森的事迹很快传遍了西藏,传遍了齐鲁大地,传遍了全中国,一场宣传孔繁森、学习孔繁森的热潮在全国展开。

    月8日,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中共北京市委共同组织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孔繁森事迹报告会。报告会由中央组织部部长张全景主持。来自中央直属机关、中央国家机关、北京市直属机关。以及解放军、武警部队约6000余名同志,怀着崇敬和激动的心情,聚精会神地听取了孔繁森事迹报告团从不同侧面介绍的孔繁森生前的一幕幕可歌可泣的事迹。

    月9日,孔繁森事迹报告团在北京大学举行在北京的第二场报告会后,于10日陆续赴河北、山西、河南、陕西、辽宁、吉林等省进行巡回报告。与此同时,党的机关报《人民日报》对孔繁森的先进事迹进行了连续的宣传报导,从4月8日到20日,先后发表了《今天仍有焦裕禄》、《爱的最高境界》、《珍珠与泥土》、《咱是党的人》、《共产党人的荣辱观》、《汉族和藏族拥有同一个母亲》、《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等一系列的评论员文章。刊登了中共西藏自治区委书记陈奎元、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热地、西藏自治区主席江村罗布共同写的纪念文章《西藏人民的好公仆——怀念孔繁森同志》,以及由孔繁森妻子口述,李印中、王华、王长敏整理的文章:《繁森,你真的走了吗》等。

    月14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开展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通知指出:"孔繁森同志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成长起来的千千万万个领导干部中的优秀代表。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着重学习他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高尚品德;艰苦奋斗、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各级党委(党组)及组织、宣传部门,要把开展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活动作为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安排部署,切实抓紧抓好。"月15日,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军广泛开展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活动。通知要求全军"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把开展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活动,作为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月24日,全国劳模和先进生产者表彰大会筹委会介绍,经报请国务院批准,打破国家副局级以上干部不参加全国先进工作者评选的规定,追认孔繁森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月29日,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等会见孔繁森亲属和孔繁森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会见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指出:"孔繁森同志是我们全党的楷模。我们要像当年学习焦裕禄、学习雷锋一样,大力开展学习孔繁森同志事迹的活动,"向全党全国发出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号召。5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江泽民和李鹏关于学习孔繁森的题词。江泽民的题词是:"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李鹏的题词是"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5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胡锦涛为《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一书所作的序言。

    王宝森、陈希同案

    4月27日,中共北京市委召开区县局党员领导干部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受中央委托在会议上宣布了以下决定:

    中共中央任命尉健行为中共北京市委委员、常委、书记;批准陈希同引咎辞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常委、委员的职务。

    陈希同是因他对北京市发生王宝森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引咎辞职的。

    王宝森(原北京市副市长、市计委主任)涉嫌经济违法犯罪案件,在有关部门行将调查他的问题时,于1995年4月4日自杀身亡。

    新任北京市委书记尉健行在会上讲话。他指出,党中央在充分肯定北京市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指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北京工作的指导方针,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坚决贯彻。最重要的是要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顾全大局,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出发,安排处理我们的工作,认真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从北京的实际出发,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他要求按照中央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部署,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对王宝森等人的案件,要积极支持、配合有关部门一查到底,依法严肃处理,并要从中汲取深刻教训。

    月4日,中共北京市委又召开区县局党员领导干部大会,传达了关于王宝森主要违法犯罪事实查处情况,公布了王宝森的罪行。

    经中纪委及有关部门的深入调查,王宝森违法犯罪的主要事实有:贪污公款25万多元人民币、2万美元;挪用公款1亿多元人民币、2500多万美元,供其弟、姘妇及其他关系密切的人进行营利活动,造成1300多万美元的损失;违反国家基本建设项目计划审批程序,擅自动用财政资金,在北京市八大处公园和怀柔县违规建造两处豪华别墅,挥霍大量公款,购买高级公寓,长期包租宾馆客房,作为享乐场所;违法批贷巨额资金,造成大量资金流失;道德败坏,生活糜烂。

    王宝森的罪行是骇人听闻、触目惊心的,是建国以来查处的案件中最严重的。它对北京市财政以及其他方面造成的恶果正在并将逐步暴露出来。中纪委负责人指出,王宝森罪行严重,给党和国家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死有余辜。鉴于王宝森在任职期间,滥用职权,大肆侵吞、挥霍、挪用公款,腐化堕落,是一个犯有严重经济罪行的腐败分子,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决定,开除王宝森的党籍。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北京市委书记尉健行就此发表讲话说:"王宝森等人违法犯罪问题的被揭露,并在短时期内得到正确果断的处理,充分说明党中央反腐败的决心,也是反腐败斗争深入发展的成果。它表明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党完全有能力清除党内的腐败分子,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有这个机制来清除自身肌体内的腐败现象。"同日,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行第十八次会议,决定依法撤销王宝森的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市计划委员会主任职务。北京市宣武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行第十三次会议,依法罢免了王宝森的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

    在公布王宝森罪行及处理的同时,中共中央作出决定:鉴于在调查王宝森违法犯罪活动的过程中,发现有些重大问题涉及陈希同,决定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陈希同的问题进行审查。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召开。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陈希同同志问题的审查报告》。

    月29日,北京市第十届人代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决议,罢免了陈希同的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

    会上,尉健行到会通报了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撤销陈希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委员职务的决定和中纪委关于陈希同问题的审查情况。

    陈希同在担任北京市委书记、市长期间,严重失职,对原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宝森的违法犯罪活动负有重大责任;腐化堕落,生活奢糜;利用职权,为其亲属等人谋取非法利益;利用职务和公务之便,收受贵重物品。其所犯错误是严重的。鉴于他在经济等方面的问题有些还没有完全查清,决定对他的问题继续进行审查。

    年8月29日,党的十五大召开前夕,经中共中央批准,中纪委作出重大决定,由于陈希同严重违反了党的纪律,给党和国家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完全丧失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条件。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的有关规定,开除陈希同党籍。

    同时,鉴于陈希同的有些问题已触犯刑律,中纪委建议司法机关依法处理。随后,检察机关对其依法立案侦查。

    年3月1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宣布,检察机关即将对原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以涉嫌贪污、渎职犯罪向人民法院提出公诉。

    陈希同因涉嫌贪污和玩忽职守,于1998年2月27日经检察机关决定逮捕。6月5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因陈希同玩忽职守罪中涉及个人隐私,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52条第1款的规定,于7月20日不公开审理了此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支持公诉。陈希同委托北京市逢时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耀庭为其辩护。

    法庭经过对大量的证人证言、书证、物证等质证核实,充分听取公诉人、辩护人意见以及陈希同本人的辩护和陈述后,合议庭进行了评议,认定:陈希同在担任北京市市长、市委书记期间,自1991年7月至1994年11月,在对外交往中接受贵重礼物22件(其中金银制品8件,贵重手表6只,名贵水笔4支,照相机3架,摄像机1台),共计价值人民币555万余元,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交公,而是由个人非法占有。陈希同为追求奢糜生活,还指使、纵容王宝森擅自动用财政资金修建两处豪华别墅,供陈希同、王宝森个人享用。自1993年1月至1995年2月,陈希同经常到两别墅吃住享乐。违规建造的别墅和购置设备共动用财政资金人民币3521万元,耗用服务管理费人民币242万元,吃喝挥霍公款人民币105万元。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陈希同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在对外交往中接受贵重礼物,违反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个人非法占有,其行为构成贪污罪,且数额特别巨大,依法应予惩处。陈希同指使、纵容王宝森擅自动用财政资金,大肆挥霍国家财产,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其行为构成玩忽职守罪,亦应依法惩处。

    为此,于7月31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依法进行了公开宣判:以贪污罪判处陈希同有期徒刑13年;以玩忽职守罪判处陈希同有期徒刑4年;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6年。赃物没收,上缴国库。

    各界群众、新闻记者150余人,以及陈希同的亲属旁听了公开宣判。当天,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实况转播。全国人民目睹了为民除害,皆拍手称快。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判决为一审判决。之后,陈希同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上诉。最高人民法院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87条的规定,对此案进行审理。合议庭听取了陈希同的陈述和辩护人的辩护意见,全面审查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提出评议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后认为:陈希同的上诉理由及辩护人的辩护意见不能成立,不予采纳。决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最高人民法院对案件作出的裁决为终审裁决。公开宣判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至此,长达三年多的王宝森、陈希同案得以了结。

    实施科教兴131战略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在此,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出了"科教兴国"的伟大号召,提出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根据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实践经验,根据国际国内经济、科技形势及其发展趋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国际上,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军事冷战已转为经济热战。世界各国都在新的世界格局中调整战略,寻找新的优势,并不约而同地把竞争取胜的支点放在了科技和教育上,用以增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认真研究参与高新技术竞争的策略和方法,抢占制高点,才能保障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从国内形势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科技事业突飞猛进,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技队伍日益壮大,科技实力显著增强。1979年以来,我国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45万项,是改革前30年的193倍,所创经济效益达3000亿元以上。同时,技术市场深入发展,科技成果进人市场、长入经济。全国大部分科技力量已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科技与经济脱节的状况大为改观,科技体制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都为加速社会科技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国的整体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以粗放经营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观。为了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确保达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地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以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加速国民经济增长从外延型向效益型的转变,迎接国际经济与科技竞争的严峻挑战。

    月3日,中共中央分别邀请科技界人士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及无党派人士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座谈会。就即将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修改稿)征求意见,共商加速我国的科学技术进步。与会者对经济体制改革与科技体制改革的关系等发表了中肯的意见,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并一致希望,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早日颁布执行。座谈会分别由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和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主持。

    月22日,《决定》公开发表。

    月26日至30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会并作重要讲话。大会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认真贯彻《决定》的精神,在全国形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热潮。自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国家强盛的热潮在中华大地沛然兴起。

    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决定》不仅明确提出了战略目标和大政方针,并分11个部分,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方面作出重大部署。它们是:(1)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2)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3)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4)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5)推动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进步;(6)切实加强基础性研究;(7)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体制;(8)建设高水平的科技队伍,提高全民族科技文化素质;(9)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科技投入;(10)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11)切实加强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其中,需要强调的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最重要的就是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把科学技术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把科技进步的成效作为考核业绩的主要指标。为加强全国科技工作的宏观决策与管理,设立国家科技领导小组。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科学技术新的解放和大的发展,必须增加科技投入。科技的解放和发展离不开投入的支撑,到2000年,要实现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5%。

    实施科教兴国,狠抓科技成果转化是重要环节。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成果转化机制,制定有关政策、法规,以健全的法制,保护知识产权。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振兴科技的关键是人才。要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跨世纪人才队伍。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对我国科技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第三座里程碑。

    年1月,党中央曾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制定了我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确定了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课题。由此,我国科技事业迅速发展,取得了"两弹一星"、人工胰岛素等大批科研成果,实现了我国科学技术第一次跳跃式的发展。这是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第一座里程碑。第二个里程碑,是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重要论断,廓清了"四人帮"散布的迷雾,极大地解放了科技生产力,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按照技术开发与推广,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强基础性研究这样三个层次的部署,我国制定并实施了星火计划、火炬计划、863计划等一系列科技发展计划,科技发展的速度之快为世界所瞩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战略决策,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它必将使我国科技事业走上一个飞速发展的新阶段,使生产力产生新的飞跃。

    年,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其中又一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并把它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年,中国共产党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关于科技、教育的论述,是历次党代会报告中最系统、最充分的一次。党的十五大重申,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会报告指出: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

    年,在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新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宣布,本届政府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最大任务,进一步把科教兴国方针贯彻到底。同时决定由朱镕基总理担任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组长,李岚清副总理任副组长。

    几年来,科教兴国理论已逐步被确定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并通过一系列中央文件、政策、法规等,把科教兴国战略确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基本国策和根本方针。

    强烈抗议李登辉访美

    22日,美国政府不顾中国方面的坚决反对和严正交涉,宣布允许台湾的李登辉于6月到美国进行所谓"私人访问"。中国政府对于这一公然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损害中国主权、破坏中国和平统一的严重行为,表示了强烈的愤慨和抗议。

    李登辉祖籍福建永定,1923年1月15日出生于台北县三芝乡。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去世,李登辉接任台湾当局领导人。李登辉执政以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他继任后举行的首次记者招待会上,信誓旦旦地表示执行"只有一个中国而没有两个中国的政策"。此后亦曾多次标榜:"一个中国是最高原则,和平统一是目标。"但是随着他个人权势的稳固,特别是借"宪政改革"将大陆籍势力排挤出权力核心,全面控制了党、政、军、特、情大权后,开始一方面于1990年授意召开"国是会议",特赦"台独"分子出狱,邀请海外"台独"头目彭明敏等人回台"共商国是"。此后陆续以"宪政改革"为名,主持修改了制约"台独"的"刑法100条"和"国安法"等相关法规,使岛内外的"台独"活动合法化、公开化。另一方面则虚化"一个中国"。他首先否认"一个中国"的原则。1992年12月16日。在宴请"国策"顾问、战略顾问时说:"如果我们只说坚持一个中国,很容易让人家误会,因为在国际社会上。一个中国指的是中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我认为简单的讲一个中国,就中了中共的圈套。"1993年2月,李登辉在接见民进党"立委"时又进一步表露:"我主张中华民国在台湾,始终没有讲过一个中国。"这样,李登辉从虚化"一个中国"。背弃一个中国的原则,进而主张"一国两府"、"对等的政治实体"、"阶段性的两个中国",直至公开主张"一个中华民国在台湾"与"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大陆"。1994年3月,李登辉在与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谈话时说:"中国一词是含糊不清阿‘,"主权这二个字是危险的单词",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是"奇怪的梦",说他要带领台湾人建立"台湾人的国家"。同年4月,李登辉在接见民进党"国代"时又说:"现在没有一个中国的问题,统一后才会有一个中国的问题,两岸现在是分裂的国家。"

    自公开抛出"两个中国"的主张后,李登辉便加紧推行其分割中国主权的图谋。1993年6月9日,李登辉召集党政高层决策会议,讨论"参与联合国"的方案,并下达了全面推动"参与联合国"的"动员令"。与此同时,李登辉还积极推行所谓"务实外交",即以独立的"主权国家"名份与各国发展关系,拓展所谓"国际生存空间",妄图借国际力量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早在其就职三周年的记者招待会上,李登辉就明确表示:"在目前的情况下,必须把务实外交和大陆政策两项同时来考虑,找出恰当的策略","务实外交以及大陆政策事实上是相互制约的,就是相互牵连的一个非常复杂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不断地找出自己本身的筹码在哪里,我们的策略在哪里,找出恰当的方法来"。他甚至还说:"我们会找出对我们国际关系最有利的策略。"为了实行"务实外交",拓展台湾的"国际生存空间",李登辉"不在乎头衔",不计较有没有礼炮、地毯,不惜花费巨资购买"务实外交"的"门票",连续几年打着各种旗号频频出动:1992年2月,以"度假外交"之名访问了菲律宾、印尼和泰国,"做了很多不能说的事",实现了其所谓"破冰之旅"。1994年5月,扯着"典礼外交"的幌子,赴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南非和斯威士兰四国访问,自称利用各种场合"增加了台湾在国际间的出现率",是一次颇费心机的"跨洲之旅"。1995年4月,又以"私人度假"的名义。访问了约旦等。这次遭遇"冷落"的中东之行,被报界戏称为"沙漠之旅"。而这次6月以所谓"私人身份"访问美国,参加康奈尔大学的毕业典礼,是李登辉推行所谓"务实外交"、分裂祖国的重要步骤。他公开承认:他这次访美"最重要的事情是表明中华民国的存在"。

    李登辉这次访美之所以能够得以实现,是与美国国会与政府中一些反华分子的活动分不开的。多年来,美国虽然口口声声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但骨子里并不愿意中国统一,一有机会就寻找借口,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企图永远把台湾当成美国"不沉的航空母舰",以保持其在东太平洋的战略地位。近年来,海峡两岸关系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江泽民主席发表关于祖国和平统一的八点主张以后,两岸关系进一步缓和,经贸往来和各个领域的交流都出现了好势头。这是美国所不愿看到的。美国允许李登辉访美,其用心是干扰和破坏两岸关系的发展,为中国和平统一制造障碍。

    对于李登辉等人与美国有关方面为实现访美目的进行的频频联系,中国方面一直表示极大的关注。美国方面也深知允许李登辉这样身份的人对美进行所谓"私人访问",有违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根本原则,是对国际外交准则的公然践踏;并因损害中国主权和破坏中国和平统一大业而必然会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所以一直在是否批准李登辉访美问题上闪烁其词。早在5月22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克林顿总统已决定批准台湾的李登辉今年6月到美国作"私人访问"之前不久,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国会作证时还说,给李登辉发签证同美台关系的非官方性质"不相符"。就在此两个星期之前,美国国务院在一项有关声明中还坚持认为,同意李登辉访美将给美国外交政策带来"严重后果",这种访问不管是不是以私人性质进行,都将危及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关系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支柱。然而转身就在宣布美允许李登辉访美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伯恩斯就又宣称,美国准许李登辉来美进行这次访问"符合美国与台湾保持非官方关系的政策"。

    美国这种损害中国国家主权、伤害中国人民情感的行径,必然遭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不满与抗议。5月23日,即美国国务院宣布克林顿总统已决定批准李登辉访美的第二天,中国外交部便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声明》,表示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事的极大愤慨,并向美国政府提出强烈抗议。《声明》指出:"台湾问题一直是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经过双方长期努力,中美两国在三个联合公报中确立了处理台湾问题的根本原则,美国政府就台湾问题作出明确承诺,承担了庄严义务。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并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此范围内,双方同意,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继续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十分清楚,美国只能同台湾保持非官方的关系和往来,任何与此相悖的行为都将直接损害中美关系的基础。""美国政府声称,李登辉是对美国进行所谓’非官方的、私人的‘访问。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由于李登辉的身份,不论他以什么名义和方式访美,都必将造成’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严重后果。""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是联合国和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所公认的事实。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和平统一大业,在这个涉及中国根本利益的重大原则问题上,中国政府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任何企图损害中国主权,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行为都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对不能接受的。""中国政府重视中美关系","然而,发展中美关系要讲原则,需要双方作出努力。我们要求美国政府能从中美关系大局出发,立即取消允许李登辉访美的错误决定,重新回到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正确道路上来。如果美方错误地估计形势,一意孤行,必将给中美关系带来严重损害,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应完全由美国政府承担"。

    同一天,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召见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就美国政府允许李登辉访美,代表中国政府向美提出强烈抗议。钱其琛表示:台湾问题涉及中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平统一大业,牵动着12亿中国人民的感情。任何国家损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行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都是坚决不答应的。我们再次郑重要求美国政府认真考虑允许李登辉访美的后果,立即纠正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在23日就美国政府允许李登辉访美发表声明。《声明》指出:"美国政府企图以所谓国会的’压力‘为它这一严重损害两国关系的行径开脱,这完全是徒劳的。"并表示"坚决支持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强烈要求美国政府立即取消允许李登辉访美的错误决定"。

    月2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外事委员会也发表严正声明。《声明》表示:"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以及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坚决支持我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并对美国政府损害中国主权、破坏中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恶劣行径表示极大的愤慨和强烈的谴责。"

    月26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就李登辉拟到美国进行所谓"私人访问"一事发表谈话,强烈抨击这一置民族大义于不顾、肆无忌惮地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行为,并对美国政府干涉中国内政和破坏中国和平统一大业、公然允许李登辉赴美活动,表示极大义愤。

    这一天《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严重而危险的倒退》的评论员文章。"希望美国政府能从中美关系的大局出发,立即取消允许李登辉访美的错误决定,不要犯历史性错误。"

    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这天在北京宣布:针对5月22日美国政府宣布允许李登辉访问美国,损害了中国主权,违反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给中美关系造成严重损害。中国政府决定推迟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原定今年6月对美国的访问。李贵鲜国务委员及空军司令员于振武也已分别中止了对美国的访问。基于同样理由,5月28日沈国放在北京再次宣布,中国政府决定推迟中美关于"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和核能合作的专家磋商。美国军控与裁军署署长和负责政治、军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帮办原分别定于6月和7月来华的访问也被要求推迟。

    后来的事实表明,李登辉正是借助这次访美,挟洋人以自重,企图借此把台湾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推向国际社会。6月,李登辉借美国政府允许他以"私人身份"参加康奈尔大学毕业典礼之机,利用美国为他提供的讲坛,在康奈尔大学发表了题为《民之所欲,长在我心》的演讲,散布他分裂祖国的言论,一次不提一个中国,却多次使用"中华民国在台湾"和"在台湾的中华民国"的说法。表明美国对台湾分裂势力的纵容。

    自美国政府允许台湾的李登辉以"私人身份"访问美国后,中美关系进入了低潮时期。

    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

    在普通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1995年,国家教委决定进一步加大这项改革的力度,并制定具体规定如下:(1)尊重考生志愿,保护考生选择志愿的权利;(2)实行招生"并轨"的高等学校,可以自主决定其专业在文史类考生中招生,或在理工类考生中招生或文理兼收;(3)向学生收取费用的标准应考虑到学生家庭的承受能力,不宜过高;(4)所有高校必须严格按国家下达的计划招生,并不得以任何形式降低录取分数标准,收取考生家长或单位的"赞助费"、"学校建设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5)未经国家教委批准或准予备案的学校,不得招收保送生;(6)委托培养和自费生的录取标准,应严格按国家教委规定执行,若按分数标准录取不能满额时,应减招;(7)为减少因改革试点而引起的招生录取过程中增加的复杂性,今年高等学校招生来源计划中暂取消机动数;(8)中央部门所属普通高校中,毕业生就业途径的行业特点明显或有特殊要求的学校,"并轨"以后所招的学生,毕业时可以规定原则上在本系统、本行业范围内自主择业,并在条件成熟后逐步过渡到大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

    这一规定完善了深化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改革方案的实施。

    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在建国后的数十年间,一直是由国家负责。学生参加统一考试按照国家计划进行录取,有了计划的学生一经毕业,便可得到规定的干部身份及一份相应的工资基金。这种"铁饭碗"的制度,影响了人才的合理使用,影响了学生学习求知的积极性,影响了学校办学的积极性,也影响了用人单位吸引和择优选用急需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计划经济时全由国家负责的制度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1983年开始,尤其是1985年以来,国家开始对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分步骤、分层次地进行改革。

    年5月27日,中共中央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指出:"要改革大学招生的计划制度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改变高等学校全部按国家计划统一招生,毕业生全部由国家包下来的分配办法。"同时提出三种办法:(1)国家计划招生。做好发展高等教育的总体规划和人才需求的中长期预测,努力克服招生计划同国家远期和近期需要脱节的状况。这部分学生的毕业分配,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当事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制度。(2)用人单位委托招生。这种办法成为国家招生计划的重要补充。(3)在国家计划外招收少数自费生。这部分学生毕业后可由学校推荐就业,也可以自谋职业。这项决定为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并逐步过渡到按需招生、自主择业的制度奠定了基础。

    年以后,国家计委分管的毕业生计划工作移交国家教委,循序渐进地进行改革工作。首先把过去全部由政府部门少数人编制的分配计划,改为由主管部门和高校上下结合的办法;其次是在落实计划的办法上,实行了"供需见面",使计划尽可能科学、合理、符合实际;三是在上海交大和清华大学等少数学校中进行了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的改革试点。

    年3月,国家教委提出的《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报告》及《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由国务院批转。这个改革方案带有过渡性质,人们称之为"中期改革方案"。方案的基本点是将招生、拨款、建立奖学金、收培养费与毕业生就业结合起来,逐步将毕业生就业计划分配制度改变为社会选择就业制度,以调动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积极性,使高等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这一方案的主要内容有:(1)高等学校的招生分为国家任务计划和社会调剂性计划两部分;(2)国家任务招生计划招收的学生,培养费由国家提供,学生上学一般应交学杂费,毕业后可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按照有关规定,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职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3)师范、农林、体育、民族、航海专业的学生可按规定享受专业奖学金,免交学杂费,毕业后在本系统、本行业以内择优录用。对矿业、地质、水利、石油等部门及工作、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所需要的毕业生可根据工作需要实行定向招生,设立定向奖学金,免交学杂费,毕业后在定向的行业或地区内择优录用;(4)国家还要制订部分年度指导性就业计划,鼓励国家任务招收的学生,毕业后到企事业单位就业,也可以考任国家公务员。毕业生若被经营性单位录用,学校可以接受录用单位的适当资助;(5)毕业生经学校推荐以及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后,未被录用的毕业生,介绍回家庭所在地自谋职业;(6)联合办学、委托培养的学生,按学校、学生、委托单位三方签定的合同规定的去向就业;(7)自费生按学校规定缴纳培养费,毕业后自主择业,也可以由学校推荐就业。

    这一方案,包括了招生、收费和就业几个方面的改革。当年,国家教委直属院校、机电部、北京市等部委、省市所属学校共100多所在招生时宣布实施"中期改革方案"。其他学校也陆续逐步实施。实施改革的院校当年招生的学生于1993年毕业后按照"中期改革方案"的就业模式就业,完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从"切块计划,供需见面"到"双向选择,适当定向"的改革。

    "中期改革方案"毕竟只是过渡性的方案。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校招生及毕业生就业制度的任务,已现实地摆在面前。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出了改革的目标模式。(1)改变全部按国家统一计划招生的体制,实行国家任务计划和调节性计划相结合。通过国家任务计划重点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国防建设、文化教育、基础学科、边远地区的某些艰苦行业所需的专门人才。在保证完成国家任务计划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招收委托培养和自费生的比重。(2)改革学生上大学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逐步实行收费制度。(3)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在这种就业体制下,大部分毕业生将按照个人的能力、条件到市场参与竞争,而不再靠行政手段由国家保证就业;用人单位也只能用工作条件及优惠待遇吸引毕业生,不能再靠国家行政命令的办法给予保证。这样,毕业生"双向选择,适当定向"的制度就改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

    这项高校招生、收费及就业制度的改革,经过1994年的试点已初见成效。国家教委提出,这项改革在1995年将加快步伐,实施改革的学校由1994年的40余所扩展到100余所,以保证到1997年全国大多数高校按新制度运作,在2000年基本实现新旧体制转轨。

    年,40多所高校招生"并轨"改革,所招新生占全国招生总数的近1/10。改革试点结果证明,生源基本上没有因为新的收费办法受影响,而且新生质量得以提高。其中一些学校还进行了相应的教学、学籍管理办法的改革,奖、贷学金制度以及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也均启动。

    年2月,国家教委副主任张孝文在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大改革力度,完善和规范奖学金、贷学金和勤工俭学等配套改革,促进学生培养机制的转换,保证家庭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他指出,在深化招生制度改革的同时,必须加强招生管理工作,以使"并轨"改革顺利进行。国家教委不授权任何一级领导特批录取分数线以下的考生,并将对一些违背国家招生政策规定所招收的学生严格检查,凡不符合要求的,即使在招生计划内,也不承认其学籍,将来也不能取得毕业文凭。从此时始,招生"并轨"方案施行。

    冶金部属院校从1996年起,全国高等学校从1997年起,取消了委托培养和自费生招生计划,即招生实行全部国家任务计划的"并轨"方案,学生上学要缴纳学杂费,毕业生就业要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年3月24日,国家教委又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明确了职责分工、毕业生就业工作程序、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毕业生鉴定、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就业计划的制订、调配、派遣工作、接收工作及毕业生待遇以及违反规定的处理等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程序、内容和方法。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举行

    举世瞩目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于9月4日至15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全世界197个国家和地区的176万名代表参加了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世妇会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陈慕华任大会主席。此次大会是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联合国举办的各国政府共同研究妇女问题、促进妇女事业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以行动谋求平等、发展与和平;次主题是:健康、教育和就业。大会审查和评价了1985年7月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通过的《到2000年提高妇女地位内罗毕前瞻性战略》(简称《内罗毕战略》)在全球的执行情况,制定并通过了进一步加速执行《内罗毕战略》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这次大会对于提高各国妇女的地位,增进各国妇女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人类进步事业,有着重大意义。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召开,正值联合国成立50周年、"国际妇女年"20周年之际,半个世纪以来,妇女问题一直是联合国社会发展领域关注的重点。在1975年"国际妇女年"时,第一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妇女的平等地位和她们对发展与和平的贡献的宣言》和《实现妇女年目标而制定的世界行动计划》。

    年7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妇女十年中期会议",即第二次世界妇女大会。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妇女十年后半期行动纲领》,举行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简称《公约》)的签字仪式,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康克清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公约》。

    "审查和评价联合国妇女十年成就世界会议",即第三次世界妇女大会,1985年7月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大会最后通过了《到2000年提高妇女地位内罗毕前瞻性战略》这个国际社会公认的提高妇女地位的纲领性文件。

    在北京举行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是继内罗毕会议后联合国召开的又一次讨论妇女问题的盛会。因此,世界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踊跃参会,人数之众,为联合国历史之最。为了欢迎参会的五洲宾朋,9月4日上午,中国政府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盛大的东道国欢迎仪式。江泽民主席在仪式上发表讲话,他说:"这次大会的召开,是全世界妇女,也是全世界人民的一件大事。……对于我们重温联合国促进妇女事业的历程,推动《内罗毕战略》提出的’平等、发展与和平‘目标的实现,进一步提高妇女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江泽民主席指出:"妇女的命运,是同全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妇女的解放,是同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联系在一起的。妇女地位的提高,是同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要提高妇女地位,维护和平是首要前提,摆脱贫困是根本条件。江主席最后强调,"妇女问题,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妇女事业,是人类的一项崇高事业"。

    月4日下午3时,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隆重开幕。会议选举了大会主席和22名副主席,通过了议事规则和其他组织事项。中国代表团团长陈慕华在当选大会主席后说:"为了实现男女平等的共同目标,我们相会在北京。……我们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全世界妇女都在注视着我们,关注着大会,我们决不辜负全世界对我们的殷切希望,使本次大会能够进一步推动全球妇女地位的提高。"

    月5日至8日,大会举行第一阶段一般性辩论。在第一阶段的9次全体会议上,来自五大洲的代表团团长、贵宾以及国际组织的代表在会上发了言。发言者围绕着"以行动谋求平等、发展、和平"这个主题,呼吁世界各国政府承担诺言,消除对妇女的一切歧视,尊重和保护妇女,进一步提高妇女的地位。与会者还就消除阻碍妇女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所有障碍、发达国家有责任不带任何政治条件地帮助不发达国家妇女解决困难及社会必须尊重妇女的人身权利和基本自由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辩论。

    在9月5日的辩论中,中国政府代表团副团长、国务委员彭佩云在会上发言,阐述了中国政府关于妇女发展问题的主张。指出,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具有伟大的作用;妇女事业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的进步始终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本世纪末实现《内罗毕战略》的目标是各国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发展妇女事业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彭佩云还向大会介绍了中国在妇女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国家颁布了《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一系列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大批优秀妇女人才走上领导岗位。女职工人数增加了1140万,比1985年提高了25%。几千万妇女脱贫致富。扫除妇女文盲3000多万,女童入学率提高到96%以上。婚姻自主、家庭和睦、尊老爱幼蔚然成风。妇女的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2岁。中国妇女已享有中国社会几千年来从未达到、一些发达国家历时数百年才得到承认的平等权利。"宣布了到本世纪末,中国妇女发展的总目标:"妇女的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在全面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过程中,使法律赋予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进一步得到落实。"并提出了为实现目标而准备采取的六条实际行动。

    月11日至13日,大会进行第二阶段一般性辩论。3天共召开7次全体会议。与会者就如何清除对妇女儿童的暴力行为,如何在财政上扶持处于贫困中的妇女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并呼吁各国政府实现对《行动纲领》的承诺,采取积极行动努力实现男女平等。

    大会期间,除一般性辩论外,联合国各专门机构还组织了以下专题讨论:(1)全球工业变化、妇女与社会经济进步;(2)性别、环境和可持续人类发展;(3)为穷人贷款:妇女经济授权;(4)农村妇女的就业问题;(5)妇女和儿童权利的互补关系及《儿童权利公约》和《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6)性别主流化、障碍和机遇;(7)实施妇女保健及其与工业发展的关系;(8)非洲青年的生育健康;(9)妇女与自然资源;(10)妇女的经济权利。

    作为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辅助会议的95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于8月30日至9月8日在北京怀柔举行。论坛的总召集人为坤仁·素帕达拉·玛萨迪。论坛的主题是:通过赋予妇女权力与举办庆典活动,让妇女与男子在各个阶层一同迎接挑战,全面创造和转变全球结构与进程。"透过女性的眼睛看世界"是论坛3000多个专题讨论、讲座的主旋律。论坛有3万余人参加,取得圆满成功。

    月15日,为期12天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就消灭贫困、制止战争、制止对妇女施行暴力、消除男女不平等等问题的热烈辩论,最终取得了一致意见,顺利通过了大会的重要文件《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

    在《北京宣言》中,参加第四次妇女问题世界会议的各国政府重申承诺,使《内罗毕战略》得到充分和有效的执行。代表们郑重宣布:

    我们决心加强努力和行动,以期在本世纪末前实现《提高妇女地位内罗毕前瞻性战略》的目标;确保妇女和儿童充分享有所有人权和基本自由,并且采取有效行动,防止这些权利和自由受到侵犯;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消除对妇女和儿童的一切形式歧视,并消除实现两性平等、提高妇女地位和赋予妇女权力的一切障碍;鼓励男子充分参加所有致力于平等的行动;促进妇女经济独立,包括就业,并通过经济结构的变革解决贫穷的结构性原因,以消除妇女长期和日益沉重的贫穷负担,确保所有妇女、包括农村地区的妇女作为必不可少的发展推动者,平等地取得生产资源、机会和公共服务;通过向女孩和妇女提供基本教育、终生教育、识字和培训及初级保健,促进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包括持续的经济增长;采取积极步骤,确保提高妇女地位有一个和平的环境,认识到妇女在和平运动中发挥的领导作用,积极致力于在严格和有效国际监督下的全面彻底裁军,支持进行谈判尽快缔结有助于核裁军和防止核武器各方面扩散的一项普遍的以及可以多边和有效核查的全面核禁试条约;防止和消除对妇女和女孩的一切形式歧视;确保男女在教育和保健方面机会均等和待遇平等,并增进妇女的性健康和生殖健康以及教育;促进和保护妇女和女孩的所有人权;加强努力以确保在权力赋予和地位提高方面由于种族、年龄、语言、族裔、文化、宗教或残疾,或由于是土著人民而面对重重障碍的所有妇女和女孩平等享有所有人权和基本自由;确保尊重国际法包括人道主义法,以保护妇女和尤其是女孩;使女孩和所有年龄的妇女发展最充分的潜能,确保她们充分、平等地参加为人人建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并加强她们在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确保妇女平等取得经济资源,包括土地、信贷、科技、职业培训、信息、通讯和市场,作为进一步提高妇女和女孩地位并赋予她们权力的手段,包括特别是以国际合作方式,通过增强她们的能力以享有平等取得这些资源的利益来进行;确保《行动纲领》取得成功。这将需要政府、国际组织和机构在所有各级作出强有力的承诺。作为政府,我们特此通过和承诺执行《行动纲领》,确保在我们所有的政策和方案之中体现性别观点。我们敦促联合国系统、区域和国际金融机构、其他有关区域和国际机构和所有男女,非政府组织在其自主获得充分尊重的情况下,以及民间社会所有部门,与政府合作,作出充分承诺,协助执行本《行动纲领》。

    大会制定和通过的《行动纲领》分为《任务说明》、《全球框架》、《重大的关切领域》、《战略目标和行动》、《执行和监测(行动纲领)的机构安排》和《资金安排》,共6章,10多万字。

    《行动纲领》列举了12个"重点关注领域":妇女承受持续且日益沉重的贫穷负担;在接受教育和培训机会上的不平等;享受卫生保健方面不平等。对妇女的暴力行动;武装冲突对妇女的影响;妇女不能平等参加制定经济结构和政策及参与生产进程本身;男女在所有各级分享权力和决策方面不平等;在所有各级缺乏足够的机制促进妇女地位的提高;促进和保护妇女的人权;妇女与媒体;妇女与环境;女童问题,这些领域被认为构成了妇女进步的障碍。作为世界各国妇女进步的蓝图,《行动纲领》提出了在消除这些障碍时可以采取的相应战略目标和措施,为在实施其战略目标时负主要责任的各国政府提供了规范指导。

    通过《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后,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落下帷幕。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举办期间,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分别会见参加大会的各国领导人和联合国高级官员等贵宾。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是我国有史以来承办的最大规模的国际会议。自1992,年10月中国组委会成立,为大会最终取得成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会议期间,10万名青年志愿者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联合国有关官员与参会者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江泽民阐述十二大关系

    9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闭幕,江泽民在闭幕时作了重要讲话。讲话的第二部分阐述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即十二大关系。

    "十二大关系"是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而提出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期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至1995年,三个五年计划已完满完成;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已提前实现。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也基本形成。可以说,我国已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此基础上,党中央于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在世纪之交的15年中,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而,要实现这一远景目标,我国目前还有不少的矛盾和困难,不断地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主要是体制转换过程中新旧体制的摩擦和碰撞,改革开放推进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滞后和生产经营困难,农业基础薄弱,通货膨胀和国家财政困难,粗放型经济造成效益差、浪费严重,人口增长快、就业压力大,地区发展差距扩大,以及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某些腐败现象有所滋长等等。这些关系全局的矛盾和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面对国际国内的环境和形势,怎样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全面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远景目标,成了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必须正确认识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鉴于此,江泽民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广泛调查研究,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分析了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揭示了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归纳出12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江泽民的讲话,集中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对十二大问题进行了系统、具体、全面的分析和论证,对每一关系,每对矛盾,都指出它们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都注重分析了矛盾统一体内部的平衡和协调,并明确提出了处理这些关系所应当坚持的原则及采用的方法。

    十二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要善于统观全局,精心谋划,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内在关系,做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速度和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必须更新发展思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这种转变的基本要求是,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要重视科技和教育,认真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实现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第一、二、三产业的关系。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必然不断优化升级,逐步形成同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一、二、三产业的合理结构。我国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一、二、三产业的关系还不协调。今后必须大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关系。要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认识和处理地区差距问题。一是要看到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现象,二是要高度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正确解决地区差距问题,三是解决地区差距问题需要一个过程。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

    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要使我国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要看到,市场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一面,国家必须对市场活动加以正确的指导和调控。因此,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绝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

    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只有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在积极促进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允许和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

    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在收人分配中,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把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利益结合起来。进行现代化建设,国家必须有一定积累,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企业也要有一定的积累,才能扩大再生产,增强发展后劲。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同时要把调节个人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作为全局性的大事来抓。

    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我们这样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搞现代化建设,必须处理好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要引进先进技术,但必须把引进和开发、创新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优势;要利用国外资金,但同时更要重视自己的积累。讲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绝不是要闭关锁国、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把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在新形势下,必须更好地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方针。总的原则应当是:既要有体现全局利益的统一性,又要有统一指导下兼顾局部利益的灵活性;既要有维护国家宏观调控权的集中,又要在集中指导下赋予地方必要的权力。必须加强中央的统一领导,维护中央权威。

    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国防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防建设是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依托,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国民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国防现代化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建立和完善国防工业运行机制,提高军民兼容程度,增强平战转换能力,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并反映时代特征的国防现代化建设道路。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无疑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把物质文明建设好。同时,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精神文明建设要同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江泽民关于正确处理十二个重大关系的讲话,对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社会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理论观点、思想方法和工作原则。讲话具有指导性、理论性、系统性、全面性、时代性、战略性、辩证性等特点,是对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继承和发展,是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运用和科学阐述。讲话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深刻地辩证地提出了处理事关现代化建设大局的"十二个重大关系"的思想和原则,对于正确制定和实施"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在世纪之交进一步取得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更大胜利,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所以说,江泽民关于正确处理十二个重大关系的讲话是一篇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重要的光辉文献,它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的飞跃。

    江泽民出席联合国成立50周年特别纪念

    会议1995年10月22日至24日,联合国举行成立50周年特别纪念会议。18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代表相聚一堂,共商如何缔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应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邀请,国家主席江泽民于10月21日至25日赴美国纽约出席了这次盛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我国国家元首第一次到联合国总部参加联合国的重大活动,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日,江泽民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特别纪念会议上发表题为《让我们共同缔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的重要讲话。讲话围绕共同缔造更加美好的世界这个主题,深刻地阐述了中国政府的基本观点和原则立场。

    江泽民在讲话中概括地指出了联合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50年来联合国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科学地分析了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局势的发展和变化,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关于建立一个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原则主张。

    江泽民站在历史的高度,把握时代的脉搏,指明方向,针砭时弊,指出:"任何国家,自恃强大,迷信武力,谋求霸权,推行扩张政策,注定要失败。制造借口侵犯他国主权,干涉他国内政,终将自食其果。不顾当代世界丰富多彩的客观实际,企图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动辄以孤立、制裁相威胁,这种霸道行为只能以损人开始,以害己告终。凭借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他国贫困落后的基础上,是不得人心的。企图包揽世界事务,主宰别国人民命运的做法,越来越行不通了。"这些观点,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呼声。

    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共同对付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进一步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江泽民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创造安全可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要恪守以主权平等和互不干涉内政为核心的国际关系准则;要建立互利互补、共同发展的新型国际经济关系;要造成自主选择、求同存异的国际和谐局面;要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这就是我们所主张的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内容,也是我们所要共同缔造的更美好的新世界的主要标志。

    在联合国180多个会员国中,发展中国家占了绝大多数。它们虽然早已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新兴力量,但它们的利益和要求长期以来未得到应有的反映和尊重。历史证明,没有发展中国家的振兴。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发达国家的持续发展也会遇到很大困难。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江泽民在讲话中强调,必须改变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的不公正现象,"发达国家应该从提供资金、减免债务、转让技术、平等贸易等方面,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振兴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也符合发达国家的长远利益"。中国政府的这一主张。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代表的一致赞赏。

    江泽民的这篇讲话,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重视和国际舆论的广泛赞扬。

    在出席联合国50周年特别纪念会议期间,江泽民出席了中国向联合国赠送"世纪宝鼎"的揭幕仪式并致词。中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这件具有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的礼物,蕴含着素称礼仪之邦的中国12亿人民,对联合国实现其崇高使命的良好祝愿。

    出席会议期间,江泽民主席和美国总统克林顿举行了积极和有益的会晤。两国领导人对今后发展中美关系和如何处理中美关系中的问题取得了一些共识。江泽民说,"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是我们处理中美关系的基本政策","我们需要尊重各自的国情与选择,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距,以一种平等、协商和合作的精神,处理相互间的一切问题"。克林顿表示,一个强大、稳定、繁荣、开放的中国符合美国的利益。对中国孤立、对抗、遏制都不是选择,同中国进行建设性的接触是唯一的选择。就影响中美关系最重要、最敏感的台湾问题,克林顿重申了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和遵守美中三个联合公报的立场,并表示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所作的承诺是认真的。两位领导人一致认为,这次会晤有助于推动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会议期间,江泽民会见了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和乌千达总统穆塞韦尼、科威特国埃米尔贾比尔、日本首相村山富市、斯里兰卡总统库马拉通加、印度总理拉奥、新西兰总理博尔格、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以色列总理拉宾、巴基斯坦总理贝·布托、西班牙首相冈萨雷斯、巴勒斯坦国总统阿拉法特、法国总统希拉克、泰国总理班汉·西巴阿差、荷兰首相科克、纳米比亚总统努乔马、罗马尼亚总统伊利埃斯库等许多国家领导人,同他们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看法。这些会见不仅增进了中国与联合国及国际社会的相互理解与信任,且推动了中国和其他国家双边关系的发展。

    在纽约期间,江泽民多次接受新闻机构的采访,向美国社会各界发表重要演讲,同有关各方人士进行广泛接触和交谈。在这些活动中,为了有助于增进美国各界人士对中国的了解,江泽民介绍了中国17年来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展示了中国跨世纪的发展蓝图。并一再强调,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有办法、有信心排除任何干扰,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关于中美关系,江泽民说,"中国和美国是两个伟大的国家,中美两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两国人民都以自己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我们两国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同时,"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特长,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关系,就要增加了解,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中国需要了解美国,美国也需要了解中国"。就中国的发展对其它国家的影响这一问题,江泽民强调,中国的发展和壮大,非但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相反,中国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联合国广大会员国一道,为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与进步的崇高事业,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纽约期间,江泽民还通过纽约中文电视台向旅居美国的华侨、华人和留学人员发表讲话,肯定了居住在美国的几百万华侨和华人是促进中美两国之间交流与合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并衷心希望他们为改善和发展中美友好关系发挥更大的作用。

    江泽民主席出席联合国成立50周年特别纪念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第十一世班禅坐床典礼

    12月8日上午,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隆重举行第十一世班禅坐床典礼。国务院代表、国务委员李铁映和特派专员、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江村罗布,特派专员、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负责主持和督察坐床典礼。

    历世班禅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简称扎寺)经堂佛殿装饰一新。吉祥彩带迎风飘扬。上午8时,坐床仪式开始。国务院代表李铁映宣读《国务院对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举行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坐床典礼的请示)的批复》。之后,在李铁映的照护下,在扎寺僧人高诵《坐床经》声中,继任为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的6岁灵童坚赞诺布安稳地坐上了极为殊胜的檀香木法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帕巴拉·格列朗杰、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奎元,扎寺民管会名誉主任生钦·洛桑坚赞、第十一世班禅的经师波米·强巴洛珠和十一世班禅的父母分坐两侧。藏传佛教界高僧向坐在法床上的第十一世班禅行礼,敬献哈达。随后,举行坐床典礼,李铁映和十一世班禅并排而坐。

    在典礼上,李铁映代表国务院向第十一世班禅颁授金册,宣读册文如下:

    授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金册国务院特准金瓶掣签认定的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转世灵童坚赞诺布继任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盖历世班禅额尔德尼,皆倾心内向,捍卫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潜修内典,明心见性,为佛门众望之所归,为世人之所崇敬。今班禅转世业已法定,特依历史定制,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举行坐床典礼,并授汉藏两体文金印金册,用示荣褒,以期继续发扬爱国爱教之历史传统,广结善缘,以利西藏发展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

    又向十一世班禅颁授金印,金印上镌刻着汉、藏"班禅额尔德尼之印"两种文字。

    接着,李铁映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题赠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驻锡地扎寺的金字匾匾文:"护国利民"。扎寺民管会名誉主任生钦、主任喇嘛·次仁恭敬地接过匾文,并把金印、金册捧至法座前的供桌上。殿内鼓号齐鸣。

    坐床典礼于上午10时半结束。

    第十一世班禅坐床典礼的举行,标志着历时6年的班禅转世灵童寻访认定工作圆满完成,维护了中央的最高权威,体现了广大信教群众的愿望。

    围绕班禅灵童的寻访认定,我们同达赖集团之间经历了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

    年1月28日,十世班禅在西藏圆寂。班禅大师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他生前多次讲过,他的本愿就是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幸福、西藏进步、佛法兴隆、世界和平。大师曾发誓,要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自己信仰的宗教奋斗不息,是世不成,转世再来。

    出于对班禅大师遗愿的尊重,对藏传佛教宗教仪轨的尊重,国务院于大师圆寂第3天作出了《关于第十世班禅大师治丧和转世问题的决定》。随后经中央批准,成立了以嘉雅活佛为首,由扎什伦布寺主要活佛、堪布、高僧组成的寻访班子。通过占卜、观湖、秘密寻访等宗教仪轨进行灵童的寻访工作。中央为此划拨专款,从各方面为工作提供保障。

    国务院关于十世班禅转世问题的决定公布后,达赖却公然同中央相对抗,声称确认下世班禅完全是他的责任,并在国外成立"寻访班子",干扰和破坏寻访工作。

    为了使寻访工作顺利进行,1991年4月和1993年7月,我们先后两次在北京召开寻访工作会议,反复强调必须尊重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至1995年1月,在五省区46个县境内访到灵异儿童28名,最后遴选出3名班禅转世灵童候选人。

    正当寻访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时,达赖又暗中插手,把他圈定的一名儿童通过寻访班子中的个别人强行塞进重点名单。就在中央催促将3名参加金瓶掣签的候选儿童名单上报之际,达赖又通过个别人提出取消金瓶掣签,把他塞进来的这名儿童作为唯一转世灵童。在这一阴谋被中央识破并遭到坚决抵制后,达赖迫不及待地跳到前台,于5月14日在国外擅自宣布他所圈定的儿童为"班禅真正转世灵童"。并散布"班禅转世纯属宗教事务,不须中央政府批准"、"不必金瓶掣签"、"达赖与班禅互为师徒,可以认定转世灵童"等谎言。

    达赖的这一系列活动和谬论,违反了历史定制,践踏了宗教仪轨,亵渎了佛教教义。

    历史上,清统一全国后,五世达赖于顺治十年(1653年)受到清廷的正式册封,五世班禅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被正式册封。此后,历辈达赖和班禅的转世灵童均经中央批准认定,既而加以册封,这一做法,历久不弛,已成定制。

    活佛转世系统形成后,经过一系列历史演变,最终形成了以"金瓶掣签"认定活佛转世灵童的制度。起初,大活佛转世灵童的认定存在着诸多弊端,一些上层贵族或大喇嘛乘机操纵了宗教大权,甚至于勾引外族人人侵西藏,危及国家、百姓的安全。鉴于此,乾隆皇帝接受西藏地方僧俗界"立定法制"、"垂之久远"的请求,于1793年正式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设立金瓶掣签制度。该章程第一条就明确规定:"大皇帝为求黄教得到兴隆,特赐金瓶,今后遇到寻认灵童时,邀集四大护法,将灵童的名字及出生年月,用满、汉、藏三种文字写于签牌上,放进瓶内,选派学识渊博的活佛,祈祷七日后,由众呼图克图和驻藏大臣在释迦像前正式拈定。再者,认定达赖、班禅灵童时,须将其名以满、汉、藏三体文字书于签牌,以取信于天下民众"。至此,"金瓶掣签"制度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而掣签大权一直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七世、八世班禅转世灵童及九世、十世、十一世达赖转世灵童均由此认定。九世班禅转世灵童在特殊情况下,经中央特许免予掣签。但无论是否掣签,决定权在中央,其他人无权决定。概括"金瓶掣签"制,主要内容包括:(1)成立以扎什伦布寺活佛、高僧为主的寻访班子;(2)按照宗教仪轨和程序进行转世灵童的寻访;(3)把参加掣签的候选儿童报请中央政府批准;(4)由中央政府派员主持举行"金瓶掣签";(5)把认定的灵童报请中央政府正式批准继位;(6)由中央政府派员主持举行转世灵童坐床典礼。金瓶掣签既坚持了中央政府的主权,在宗教上又体现了释迦牟尼的"法断",有助于排除各种干扰,杜绝营私作假的流弊,为广大藏传佛教信徒所信服。

    所谓"互为师徒"说,是指达赖或班禅的转世灵童须遵循宗教仪式,拜比自己年长、学问高深、受了比丘戒的对方或别的高僧为师,为的是剃度、取法名和受戒。这种师徒关系是随缘而起,时断时续,并非宗教仪轨。更没有指定哪个转世灵童的权力。据档案记载,10位班禅大师中有7位没有拜达赖为师,且自九世班禅起,这种互为师徒的关系已不复存在。十世班禅大师圆寂前谈到转世问题时说:"我想到释迦牟尼跟前,采取’金瓶掣签‘的办法来确定是最好的。"达赖借口师徒关系插手灵童寻访,不仅违反了宗教仪轨,也违背了班禅大师的遗愿。

    月8日至11日,班禅转世灵童寻访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务委员罗干、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兆国、寻访总顾问赵朴初、帕巴拉·格列朗杰都作了重要发言。扎寺民主管理委员会负责人对6年的寻访作了总结。

    与会宗教界人士一致认为,藏传佛教和中国其他宗教一样,必须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与会者以大量的、无可辩驳的事实,充分揭露了达赖干扰破坏寻访工作和利用宗教搞乱西藏、分裂祖国的政治阴谋,揭露了他在宗教上的虚伪性和政治上的反动性,坚决否定了达赖擅立的所谓转世灵童。一致同意扎寺按照宗教仪轨和程序寻访提出的参加金瓶掣签的候选儿童,恳请报请国务院批准,早日完成这一佛门盛事。

    月1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瑞环、朱锫基、刘华清、胡锦涛、荣毅仁等接见了与会代表,江泽民、李瑞环先后发表重要讲话。这次会议大大加快了灵童认定进程,挫败了达赖利用宗教搞乱西藏的政治图谋。11月29日,在拉萨大昭寺举行认定十世班禅大师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国务院代表罗干、国务院特派专员江村罗布、叶小文共同主持了这一盛典。

    首先,罗干宣读了国务院批准3名儿童为金瓶掣签候选人的批准书。随即江村罗布宣布金瓶掣签开始。两名身着紫红袈裟的年轻僧人恭敬地捧出1792年由清朝皇帝颁赐的金瓶。

    这时,在场的国务院代表、特派专员、自治区领导、高僧活佛、3名灵童父母对写有候选儿童姓名的象牙签、牌一一查看。由叶小文宣告名签书写正确。扎寺民管会主任喇嘛·次仁将名签在签筒中摇动数次后一并装入金瓶,再将金瓶供奉在释迦牟尼像前,数十名僧人高声念经祈祷。之后,年过七旬、精通五部大论的波米·强巴洛珠面向释迦牟尼像和金瓶深深顶礼,默默祈祷,最后掣出一签,递给江村罗布。江村罗布请在场的各位领导,高僧活佛、中签儿童父母验视名签后,庄严宣布:"嘉黎县坚赞诺布中签,为第十世班禅转世灵童,待报国务院批准继任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这时现场一片欢腾,法号齐鸣。

    掣签后,转世灵童拜高僧波米·强巴洛珠为师,波米’强巴洛珠按宗教仪轨为灵童剃度,取法名为吉尊·洛桑强巴伦珠确吉杰布·桑布。

    下午,举行册立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典礼。罗干宣布了国务院于当日发出的《关于特准经金瓶掣签认定的坚赞诺布继任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的批复》。

    第十一世班禅坐床典礼后,于1996年初首次进京拜见中央领导。国家主席江泽民于1月12日下午在中南海接受了拜见。

    年5月28日,国家主席江泽民题赠的"护国利民"金匾悬挂揭幕仪式在扎寺隆重举行。

    年6月1日,第十一世班禅在历世班禅驻锡地扎什伦布寺受沙弥戒。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