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显繁荣-1996年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996年,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农业战胜了部分地区严重的自然灾害:进出口贸易拓展、投资环境改善,外汇储备突破1000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而物价涨幅却由上年的148%降至65%左右: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实现了"软着陆"。

    反腐败工作继续向纵深发展,一批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得到查处;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素质被提上议事日程;中央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强调在全党首先是领导干部中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这一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展开,徐虎、李素丽、昊天祥等一批先进人物的时代精神得到弘扬,社会服务承诺制在各行各业悄然兴起;全国范围内的"严打"成效显著。社会治安状况有所好转。

    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一方面,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于年初成立,并于年底选举产生了特区首任行政长官,为香港的平稳过渡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以李登辉为首的台湾当局逆历史潮流而动,大肆鼓吹台独论调,使两岸关系处于紧张状态。3月,我人民解放军在东海南海举行军事演习,表明了捍卫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

    外交工作也取得新成绩。西方反华势力借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的图谋被粉碎;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中俄联合声明及中、俄、哈、吉、塔五国签订《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更表明了中国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年是我国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第一年,各项工作由此晨开并取得一定成绩。

    中纪委六次全会在北京举行

    1月24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回顾总结1995年反腐败斗争情况,研究部署1996年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把反腐败斗争进一步引向深入。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出席了这次全会。他在讲话中指出,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要坚定不移地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江泽民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的问题,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成功地解决党内监督问题,尤其是对高中级干部的监督问题,是加强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他要求重点抓好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强化领导集体内部的监督作用;要把党组织的严格监督和党员干部的认真自律结合起来,把注重制度建设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要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江泽民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廉洁自律,要求各级党委加强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队伍的作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开展。

    全会回顾总结了1995年反腐败斗争的情况,认为在1995年,反腐败三项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有新的进展。对领导干部乘坐超标准小汽车和用公款"吃喝玩乐"问题进行了专项治理。查办案件工作有新的突破。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贪污贿赂案件,全国法院系统审结的经济犯罪案件,与上年比较都有上升,特别是中央及时正确地处理了王宝森的经济犯罪和陈希同的严重错误,对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起了重大推动作用。纠风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通过集中治理,公路乱收费、乱罚款现象明显减少,清理中小学校乱收费取得一定成绩,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有所控制,清理"小金库"工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也应看到,反腐败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有的领导干部对反腐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自律意识不强,工作力度不够;一些腐败现象还在发展,有些不正之风纠而复生等。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还很艰巨。

    全会指出,1996年反腐败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反腐败三项工作的格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强化党内监督机制,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反腐败斗争进一步引向深入,保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1996年经济工作方针和任务落到实处,为"九五"计划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环境。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全会对1996年的反腐倡廉工作作了具体部署,主要包括:第一,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三项工作:一是从加强财务管理人手,继续落实制止用公款"吃喝玩乐"的规定。二是规范领导干部配车工作,并使清理下来的违规超标小汽车全部得到合理使用。三是采取有力措施,解决领导干部在住房、建房、购房、装修住房等方面存在的以权谋私问题。全会特别对省(部)级领导干部在遵守政治纪律和廉洁自律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既要维护中央权威,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又要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廉洁自律,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性。第二,全会要求继续加大办案力度,突破一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集中力量查处贪污、贿赂、挪用公款、骗税、套汇、走私、贪赃枉法以及失职渎职和虚报浮夸的案件。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大案要案的查处工作,加强对查处大案要案的统一领导和协调。第三,纠风工作要继续把治理公路"三乱"(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中小学校乱收费和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作为重点,要认真清理"小金库",严肃处理公款私存、挥霍浪费等违纪违法行为。

    全会强调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监督机制。为了进一步发挥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对省(部)级领导干部的监督职能作用,经党中央批准,在坚持现行领导体制的前提下,重申和建立以下五项制度:(1)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选派部级干部到地方和部门巡视,了解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国家机关部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廉政情况,直接报告中央纪委,中央纪委及时报告党中央。(2)党的地方和部门的纪委(纪检组)发现同级党委(党组)或它的成员有违反党的纪律的情况,有权进行初步核实,并直接向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报告,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干预和阻挠。需要立案检查的,按有关规定报批。(3)党的地方和部门的纪委(纪检组)接到对同级党委(党组)成员的检举和控告,必须在报告上级党委(党组)的同时,报告上一级纪律检查委员会,任何人无权扣压。(4)凡属地方和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的提拔任用,党的组织部门在提请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前,应征求同级纪委(纪检组)的意见。(5)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领导干部的提名、任免、兼职、调动,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必须事先征得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同意。

    全会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切实加强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健全反腐败工作的领导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群众观念,为党和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要逐步健全防范领导干部滥用职权的监督制度。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党性强、业务精、作风好的有战斗力的队伍。

    全会对于1996年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作了具体部署,重申了政策,健全了制度,提出了目标,对于在实施"九五"计划的第一年中坚决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统一思想,扎实深人地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成立

    1月2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在北京宣告成立。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出席成立大会并向筹委会全体委员颁发了任命书。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刘华清、胡锦涛、荣毅仁会见了出席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成立大会的筹委会全体委员。

    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是根据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和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第二条的规定设立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的机构。它的主要职责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决定,落实筹备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各项具体事宜。1月26日至27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讨论通过了筹备委员会工作规则,确定了筹委会设立推选委员会小组、第一任行政长官小组、临时立法会小组、法律小组、经济小组、庆祝活动小组等六个工作小组,并确定了各组的组成。会议指出,筹备委员会的成立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标志着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准备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筹备委员会将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和我国政府对香港的一系列政策,以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关决定为依据,坚持"以我为主"、"面向港人,依靠港人"的方针,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香港各界人士的意见,认真做好筹备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各项有关工作。

    月23日至24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听取并审议了推选委员会小组、第一任行政长官小组、临时立法会小组、法律小组和庆祝活动小组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讨论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关于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的决定》,指出由于英国方面破坏了中英双方达成的协议,致使香港最后一届立法局议员经确认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立法会议员的过渡安排不能实现。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立法会不可能在特别行政区成立时及时产生的情况下,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是确保香港平稳过渡和特别行政区成立后有效运作而采取的必要措施,是有充分的法律依据的。会议指出,香港居民的国籍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并且为香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应当根据我国国籍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结合香港历史和现实情况,对我国国籍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施作出相应安排。为此,会议通过了《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作出解释的建议》。会议还讨论通过了《关于1997年下半年和1998年全年香港公众假日安排的决定》和《关于成立香港各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活动委员会的决定》。

    月24日至25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珠海举行。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关于推选委员会产生办法的原则设想的决议》,认为推选委员会小组提出的关于推选委员会产生办法的原则设想吸纳了香港各界人士的意见,符合基本法和全国人大有关决定的规定,为制订推选委员会具体产生办法奠定了良好基础。会议还通过了《关于建立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的决议》和《关于教科书问题的决议》。

    月9日至10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的具体产生办法》,认为这个办法是在广泛咨询香港各界人士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其所规定的推选委员会委员报名和提名方式、候选人名单形成过程以及差额选举的办法等,都体现了民主、开放、公正、合理的原则,希望广大港人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热情参与推选委员会委员的报名、提名等活动。会议还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的意见》,指出基本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的具体实施涉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身份的界定问题,关系到香港居民的切身利益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筹组工作,上述意见根据中国国籍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国国籍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几个问题的解释,对1997年7月1日以后香港居民的居留权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有利于保持香港社会的稳定和平稳过渡。会议还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使用暂行办法》。

    月4日至5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的产生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的产生办法》,认为这两个文件是关系到筹备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工作的两份重要文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全国人大以及筹委会的有关决定,是切实可行的。会议认为,推选委员会的报名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会议期间,委员们根据个人的意愿,从5789名报名人当中各自提出了推选委员会委员的建议人选。筹委会主任委员会议将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不少于百分之二十差额的候选人名单,并在适当时候予以公布。会议决定将于下次全体会议上选举产生推选委员会。

    月1日至2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在此前一天召开的筹委会主任委员会议上,确定了409人的推选委员会候选人名单,这是在筹委会委员所提2545名建议人选范围内,按照建议人选所获推荐多少的排名顺序确定的。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和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的具体产生办法》,会议以无记名和差额选举的方式选举产生了340名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的委员。其中,工商、金融界100人,专业界100人,劳工、基层、宗教等界100人,原政界40人。同时,香港地区全国政协委员以协商方式产生了34名推选委员会委员。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决定,26名具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的香港地区全国人大代表,都是推选委员会委员。至此,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的400名委员已全部产生。会议还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守则》。

    月12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在深圳举行。此前一天,在筹委会主任委员会议的主持下,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在香港选举董建华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会议认为第一任行政长官的产生过程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举出的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得到了香港社会的普遍欢迎。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关于报请国务院任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的报告》。12月16日,国务院召开全体会议,对此事作出决定。会后李鹏签署国务院第207号令,任命董建华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于1997年7月1日就职。会议还讨论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关于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问题的决定》。会议认为,前不久港英当局单方面宣布修改现行《刑事罪行条例》第Ⅰ部和第Ⅱ部,明显违反了基本法的规定,严重侵犯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权。如果港英当局强行通过上述修订,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基本法的有关规定,宣布港英当局对《刑事罪行条例》第Ⅰ部和第Ⅱ部的修订自1997年7月1日起无效,不采用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这次会议之后,12月2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还选举产生了由60名议员组成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

    在筹备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过程中,筹委会下设各工作小组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推选委员会小组于4月在香港开展了咨询活动,征询香港各界人士对推选委员会具体产生办法的意见,得到了香港社会的积极反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几个月的深入讨论,提出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的具体产生办法(建议稿)》。第一任行政长官小组和临时立法会小组分别召开会议,讨论了第一任行政长官和临时立法会具体产生办法涉及的有关问题。经济小组就香港财政预算问题、香港拟设立按揭证券公司、对香港经济发展有长远影响的大型基建问题、港英政府资产和债务交接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就香港新机场第二条跑道兴建计划、西北铁路兴建计划、港英政府资产和债务交接问题等适时地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法律小组讨论了香港原有法律采用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的问题,重申在香港原有法律下有效的文件、证件、契约和权利义务,只要不抵触基本法,将继续有效,受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承认和保护。研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施问题,就有关法律的解释问题提出了建议。庆祝活动小组提出了成立"香港各界庆祝香港回归活动委员会"的建议,通过了香港各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活动委员会组成方案,确定了香港地区民间庆祝活动方案的大致框架等。

    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的成立,是香港回归祖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各项筹备工作进入具体实施阶段。筹委会成立之后。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组建了由400人组成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推选委员会,推委会组成后,选举产生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和临时立法会议员。为确保香港经济、金融、法律、文化及社会各个方面平稳过渡所需的各项准备工作,有关特别行政区成立的庆祝活动的筹划与准备工作等也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起来。在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的情况下,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遵循"一国两制"的方针,以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关决定为依据,贯彻"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原则,认真做好了各项筹备工作,为确保香港的平稳过渡和繁荣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海南海进行军事演习

    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向东海南海进行发射导弹训练并先后在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峡进行实弹演习和陆海空联合军事演习,表达了我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强决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一直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海峡两岸的民间交往、社会团体的交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99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看法和主张。但是,台湾当局逆历史潮流而动,以"拓展国际生存空间"为名,大搞所谓"务实外交"和参与联合国的活动,甚至公然提出用10亿美元来换取联合国会籍。1995年6月,李登辉以"私人身份"访美,在康奈尔大学发表演讲,其中,不提"一个中国",却多次使用"中华民国在台湾"和"在台湾的中华民国"的说法,抱怨"中华民国未能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极力谋求美国支持台湾当局在国际上树立所谓"独立政治实体"的地位,其实质就是要施行其两岸分裂分治的"台独"主张。李登辉的所作所为导致了海峡两岸的紧张局势。中国政府表示,台湾问题涉及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涉及到和平统一大业的进程,任何制造"一中一台"、"两个中国"的行径都是中国政府不能容许的。1995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在东海海域成功地进行了发射导弹、火炮的军事训练和海上诸兵种的合成演习。随后,南京战区在闽南沿海成功地举行了三军联合作战演习,充分显示了我军有决心有能力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但是,台湾当局并没有从前一阶段的失败中吸取教训。1996年,借改变领导人产生方式继续鼓吹分裂,想变换手法挤进联合国。年初,台湾当局领导人为了争取选票,曾许诺要改善两岸关系,结束两岸敌对状态。但李登辉重新上台后,却与其诺言背道而驰,继续鼓吹"两个政治实体"的分裂言论,鼓吹"中华民国在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加紧推进其"务实外交"的政策,妄图挤进联合国。同时在岛内大力扶植"台独"势力,无限期推迟实行两岸的"三通"。李登辉的分裂行径违背了海峡两岸人民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也导致了两岸关系更加紧张。中国政府严正警告台湾当局和国外一些支持"台独"的势力不要铤而走险,逆历史潮流而动。1996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在东海、南海进行军事演习。

    演习分为三个阶段。3月8日至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以4发导弹全部命中目标的佳绩,圆满完成了地对地导弹向东海和南海海域的发射训练任务,充分展示了该部队良好的军政素质、掌握现代化武器装备的能力和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

    月12日至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和海军先后在东海和南海,举行了气势磅礴的诸兵种联合作战实兵实弹演习,先进的战机、舰艇、导弹、电子战装备在演习中密切协同,显示出强大的空中、海上打击威力。演习在两地进行。在闽南某海湾上空,由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电子干扰机、侦察机等组成的强大突击集团,展开精彩的空中打击演练。共有10多个兵种参加了此次演习,参演兵种、机种之多,出动飞机的批次、架次之多,发射实弹之多,演练难度之大,协同之复杂,都是几年来少有的,充分展示了中国空军的综合作战能力。空军航空兵以先进战机作拳头,组成联合机群,使空军的空战能力和对地、对海攻击能力大为提高。地空导弹兵也由过去单一型号装备向具有高、中、低空,远、中、近程多型号相配套的防空体系发展,一批新装备也在演习中显示了强大的威力。在南海某海域,由核潜艇、新型常规潜艇、新型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先进的电子侦察船等多个舰种数十艘战舰和海军航空兵多个机种组成的海空突击力量群,出演了一场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海上诸兵种实兵实弹演习。这两场演习,充分体现了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特点,一批重要的新战法得到实际运用和检验,作为海、空军作战"拳头"的新型装备训练取得了丰硕成果。普遍形成了战斗力。此次海、空演习所发射的空空导弹、地空导弹、航空导弹、舰舰导弹全部准确命中目标,轰炸投弹、火箭、火炮、鱼雷、深弹攻击也达到了很高的准确度,显示了我海、空军在未来战争中夺取"制空权"、"制海权"的强大实力。

    月18日至25日,南京战区在台湾海峡成功地组织了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演习。从争夺制海制空权到快速装载航渡,从装甲集群抢滩登岛到空、机降部队垂直登陆,从多层次火力突击到多路强击突破,从立体穿插分割到纵深越点攻击,成功地展示了一幅三军联合渡海登岛作战和山地进攻作战的壮阔场景。在这两场演习中,一系列高科技装备发挥了拳头作用,诸军兵种协同作战能力强,新战法运用威力大,克服恶劣天气和复杂海情影响的办法多,增强了我军在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整体作战能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峡进行的这一系列军事演习,展现了我军优良的军政素质和高昂的士气,表明人民军队在现代条件下的作战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显示了我军维护祖国统一、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能力。

    演习也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维护国家统一、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宪法赋予军队的神圣使命和天职。当海峡两岸关系出现严重挫折和倒退的时候,中国军队绝不允许任何背叛民族利益、制造民族分裂、破坏祖国统一大业的倒行逆施得逞,绝不允许一寸领土从祖国版图上分裂出去。

    演习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鲜明态度,即我们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但是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独立"的图谋,我们将尽一切努力来捍卫国家的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公布

    1996年3月17日,出席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表决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在此之前,1995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国务院根据《建议》精神,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纲要(草案)》,提交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获得批准。

    《纲要》分为十二个部分,即序言;"八五"计划完成情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奋斗目标;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纲要》认为,1996~2010年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在过去的五年中,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完成或超额完成"八五"计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区域经济不同程度地发展壮大,科教事业取得重大进步,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国防建设在调整中发展,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取得显著成效。未来15年,我国将继续保持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良好态势,具备继续前进、发展壮大的基本条件。从世界范围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国际和平环境可望继续保持,我国仍有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我们要正确运用已经积累起来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努力化解不利因素,发挥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切实解决好前进中的问题和矛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纲要》确定的"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到2000年,人口控制在13亿以内,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下世纪初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莫定更好的物质技术基础和经济体制基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15年的努力,我国的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将有较大提高,国际竞争力将大为增强,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为下世纪中叶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纲要》强调,"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今后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集中力量重点解决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今后15年,必须认真贯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条重要方针,即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把加强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实现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纲要》特别强调,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经济建设的长期战略任务,要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注重结构优化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科技进步效益。"九五"期间,要切实把经济工作的着重点放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取得明显成效。

    《纲要》规定了"九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价格总水平、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支、货币供应、国际收支、人口和就业等方面的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强调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现经济总量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纲要》认为,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首先要切实加强农业,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九五"期间,我国农业工作的重点任务是保证粮棉油等基本农产品稳定增长,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个新水平,努力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保证农民收入较快增加,生活达到小康水平,逐步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巩固工农联盟。为完成这一任务,必须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改革。在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鼓励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完善重要农产品价格体系、流通体制和储备调节制度,制定鼓励地方和农民增加粮食生产的政策,健全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和保护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必须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依法保护耕地,加强水利和林业建设。必须建设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强化科教兴农,加快发展农用工业,进一步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全面发展农村经济。

    《纲要》要求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集中力量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骨干工程,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要振兴支柱事业和调整轻纺工业,进一步面向市场,激发竞争活力,依靠市场配置资源。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以第一、二产业发展为基础,形成合理的规模和结构。要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提高军队素质,增强国防实力。

    《纲要》要求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加速科学技术进步,优先发展教育,各级政府要依法治教,增加教育投入。要注意搞好经济发展政策与社会发展政策的协调,依法保持并合理开发国土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统筹规划城乡建设,逐步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城镇规模适度,布局和结构合理的城镇体系;坚持"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全面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同时,积极发展卫生保健事业,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纲要》要求,要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全国经济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建立区域经济与发挥各省区市积极性的关系,正确处理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关系,引导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逐步形成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环渤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东北地区、中部五省地区、西北地区等7个跨省区市的经济区域,促进全国经济布局合理化。要进一步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在鼓励东部地区大力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和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纲要》认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今后15年的战略任务。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把国有企业的改革同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构建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高效运行的微观基础,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在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机制、建设善于经营管理的领导班子、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建立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制度上狠下功夫,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活力。要在国家法律的规范下,积极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合理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加快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初步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相结合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要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国际经济通行规则,初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对外经济体制,扩大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纲要》要求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要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干部和人民,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加强廉政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民主监督的程序和制度,完善城镇居民自治制度和农村村民自治制度。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加强立法、司法、执法、普法等工作。各级政法部门要加强同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斗争,积极防范和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与经济犯罪活动,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纲要》还强调,"九五,期间,我国将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我们要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推动香港、澳门的稳定繁荣。同时,积极推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制定对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作出了具体部署,确定了发展目标,也为各项工作的开展确定了中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纲领性文件。

    开展全国范围的"严打"斗争

    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开始实施的第一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稳定、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1996年初,在社会治安形势总体平稳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极不稳定的因素。一些地方的治安状况不好,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活动猖獗,接连发生特大恶性案件,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一些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和流氓恶势力横行不法,杀人、抢劫、盗窃等重大刑事案件发案率上升,卖淫嫖娼、贩毒吸毒等丑恶现象仍在不少地方继续蔓延,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危害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妨碍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针对这种情况,2月,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提出要在1996年深入开展"严打"斗争,强化重点治乱工作,依法从重从快从严打击严重刑事犯罪。4月,中共中央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迅速组织开展全国范围的"严打"斗争,以进一步维护社会治安,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中央指出,这场"严打"斗争对于解决当前的突出治安问题,有力地打击嚣张一时的严重刑事犯罪活动,有效地保障群众安全和维护社会秩序,为实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开好局、起好步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精心组织和领导好"严打"斗争,真正在行动上而不是在口头上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切实抓好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各级政法部门要以战斗姿态投入到"严打"斗争中去,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协同作战。

    为落实中央精神,公安部随后召开了"严打"工作会议,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斗争作出具体部署。公安部要求通过这场"严打"斗争,要侦破一大批重大案件,追捕一大批负案逃犯;坚决打击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和流氓恶势力;严厉打击、密切防范以金融单位和城市居民区为作案目标的抢劫、盗窃犯罪;集中整顿一批治安混乱的地区、部位和路段;严厉查禁制贩吸食毒品、卖淫嫖娼、制黄贩黄、赌博等违法犯罪和社会丑恶行为;大力收缴非法枪支弹药、爆炸物品、管制刀具,严厉打击非法制贩枪支活动。坚决把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大力解决突出的治安问题。

    公安部强调,在本次"严打"斗争中,第一,各地公安机关要精心组织,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这场斗争收到实效。第二,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明确重点,组织相对集中的行动。第三,充分运用法律武器,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一大批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第四,大造"严打"的声势,发挥法律的威力。第五,抓好队伍的组织动员和管理工作,以旺盛的斗志和严明的纪律保证"严打"斗争的顺利进行。第六,把"严打"斗争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其他措施紧密结合起来。第七,把严打斗争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第八,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广泛发动群众,与有关部门紧密协作配合,力争这场斗争取得最大的成效。

    中央作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严打"统一行动的决策后,各级党委、政府立即部署,迅速行动,于4月下旬和5月下旬相继打了两个战役。一批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大案相继被破获;抓获一大批严重刑事案犯,包括一批负案在逃的案犯;铲除了一批违法犯罪团伙,包括一些带黑社会性质的团体;同时查封、取缔了一批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娱乐场所,收缴了大批非法枪支、弹药及管制刀具。各地在"严打"斗争中,还针对治安问题突出的地区、部位和路段,采取多种措施,开展重点整治工作,一批"车匪路霸"、"煤霸"、"市霸"、"菜霸"相继落入法网。1996年6月30日,全国深入持久开展"严打"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会议在河北省承德市举行。会议总结了前一段时期"严打"取得的成绩,布署了开展"严打"第三战役的任务,强调这个战役是前两个战役的深入,是一场攻坚战,也是这场"严打"行动能否取得预期成效的决定性一仗。会议要求,要进一步广泛深人地宣传发动广大群众,把各部门、各单位的干部职工和城乡基层的居民群众都发动起来,提供线索,检举揭发犯罪分子,建立各种防范制度,堵塞犯罪空隙;在破大案上要有新的突破;对重大逃犯要组织专门力量追捕,多做逃犯家属和知情群众的工作,特别要做好基层干部和内部人员的工作,用党纪、政纪约束他们,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配合政法机关敦促逃犯主动投案自首;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深挖那些隐藏较深的,特别是与我内部有牵连的犯罪团伙和流氓恶势力,有的要由上级主管部门派工作组下去督办,加快预审、批捕、起诉和审判的进度,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严打"运动中抓获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让群众看到更多的突破。

    会议指出,通过这次"严打"集中统一行动,各地应基本实现:一是破大案、追逃犯、打团伙有较大进展;二是一些治安混乱的地方得到有效整治,治安状况有明显改观,社会各界比较满意;三是当地突出的治安问题和社会丑恶现象初步得到解决;四是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有所收敛,广大群众的安全感有所增强,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会议特别强调,同刑事犯罪作斗争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反复狠抓、长期作战、坚持不懈。像这次全国性的集中统一行动,今后根据治安形势需要,隔一定时期就要开展一次。从长远看,真正解决社会治安问题,还要依靠深入持久地开展"严打"斗争,依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全面落实,这才是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出路。

    月8日,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再次提出,根据维护社会治安的需要部署全国集中统一行动,针对突出的治安问题及时组织专项斗争和在日常工作中坚持贯彻"严打"方针,这是进行"严打"的三种基本工作形式,把这三种形式运用好、结合好,是保持"严打"声势,搞好"严打"斗争的成功经验,我们必须根据社会治安的实际情况,适时采取有效方式,把"严打"斗争深人持久地进行下去。

    这场全国范围的"严打"斗争,受到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在打击刑事犯罪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中,广东省公安机关仅用54小时就侦破了中山市发生的持枪抢劫银行案;山西省铲除了一批横行乡里、称霸街头的恶势力;山东省青岛市公安局抓获了越狱潜逃长达8年的重大案犯韩明东,据审查,由韩明东等4人组成的特大犯罪团伙自1993年以来,先后杀人、抢劫、盗窃作案近200起,杀3人,盗抢财物40多万元。"严打"惩治了一大批严重刑事犯罪分子,打击了一些黑社会恶势力顶风作案的嚣张气焰,缓解了社会中存在的突出治安问题,合乎民情,顺平民意,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同时,"严打"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保证社会长治久安的一项有益措施。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否决所谓"中国人权状况"议案

    1996年4月23日,由欧洲联盟提出,得到美国竭力支持的所谓"中国人权状况"议案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52届会议审议程序中被否决,美国等西方国家借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的图谋又一次遭到了失败。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成立于1946年2月。它是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下属7个委员会之一,为联合国处理人权问题的主要机构。该委员会每年年初召开一次为期六周的全体会议。委员会的成员国由经社理事会按区域分配原则产生,任期3年。中国于1981年当选为成员国,连任至今。

    本届会议于3月18日至4月26日在日内瓦举行,中国常驻日内瓦联合国办事处代表吴建民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会议。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就其职责来讲,本应根据联合国人权宣言的原则,在平等和尊重各国主权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加强合作,促进和保护人权。但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却以保护人权为名,肆无忌惮地攻击广大发展中国家,以自定的标准划线,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权状况指手划脚、百般指责,而对自己国内存在的大量人权问题却闭口不谈,讳莫如深。自1992年以来,它们搞的58项国别人权决议几乎全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本次会议中这种状况依然如故,其中中美在人权会议上的斗争最为激烈,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

    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一直想利用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在人权问题上取得突破以整倒中国。自1990年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会议上一再抛出反华提案,均因多数成员国反对而未能得逞。1996年,美国又出于对华政治偏见和国内大选的需要,动员一切西方国家将斗争的主要矛头指向中国。

    在本届人权会召开之前。美国除照例公布所谓"国别人权报告",对中国大加诽谤和责难之外,还接二连三地制造和散布种种有关中国人权问题的耸人"新闻"。以丑化中国的国际形象,为配合在人权委员会上与中国的较量大造舆论。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在日内瓦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公开扬言,美国将在这次人权会上采取积极行动,致力于使中国的人权决议案获得通过。在会议期间,美国一方面多次点名攻击中国,另一方面又促使欧盟弥合内部分歧,尽快抛出针对中国的决议草案。甚至动员西方国家的舆论和一些非政府组织大搞所谓全球反华活动,并采用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对人权委员会成员国施加影响和压力。西方舆论毫不隐讳地承认,美国在这次人权会上决意要对付的是中国。

    面对美国的无理指责和肆意攻击,中国政府给予了坚决回击。3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任言实的文章《中美两国人权比较》,从民主权利、犯罪状况、社会生活、种族歧视、社会问题、对别国人权的侵犯等24个方面揭示了美国在平等分享和普遍保障基本人权上不如中国的基本事实。3月29口,《人民日报》又发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撰写的文章《维护人权还是干涉内政?——评美国国务院1995年(人权报告)中国部分》。文章以大量的事实,逐条驳斥了美国国务院于1996年3月6日抛出的1995年《国别人权报告》中对中国社会制度、政治法律、宗教政策等方面的肆意诬蔑,揭露了美国政府以维护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推行强权政治的真面目。

    在本届人权委员会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据理力争,慷慨陈词,驳斥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人权状况的无理指责,也表达了中国政府真诚促进国际人权事业发展的态度。

    中国代表团针对美国利用其人权会议的贵宾身份对中国大肆攻击指出,在人权问题上,美国说的一套,做的却是另一套。这个超级大国动不动就制裁其它国家,却说成是捍卫民主;它把别国领导人抓到美国审讯,却说成是捍卫法制;它派兵占领别的国家,却说成是捍卫自由;在本届人权会议上又利用贵宾身份肆意攻击主权国家,又将此说成是维护人权,这完全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行径。而当今国际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已经对民族自决权构成了最大的威胁,某些国家利用各种手段把其政治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将民族自决权硬说成是实行定期、自由选举的权利,强迫各国照办,这实际上是将民族自决权变成干涉别国内政的工具。而它们这种在政治上强迫别国采用它们的制度,经济上要求别国仿效它们的发展模式,人权问题上让别国遵守它们的标准的行为,实际上是借人权的幌子搞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在本届会议上,西方国家将自己置于高人—等的地位,以教师爷和审判官自居,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平等对话与合作的呼声置若罔闻,对6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张挞伐,只能加剧人权委员会内部的对抗。

    中国代表团认为,人权不仅意味着每个人能充分享受公民、政治权利,还意味着能充分享受各项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其所属国家和人民充分实现发展权。同政治权相比,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以及发展权更具有现实意义。中国希望人权会坚持各国主权平等、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的指导原则,尊重各国的国情特点,以公平的态度看待发展权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以促进人权会的工作。

    中国代表团驳斥了西方国家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指责,指出。中国的人权状况比美国强得多,中国人民对人权的享受也比美国丰富得多。1949年以来,中国的人权事业发展很快,尤其是刚刚过去的6年,是中国在人权领域进步最快的6年。中国人民在享受经济、社会、文化权利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在公民、政治权利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进展。中国的参选率高达9358%;1990年10月中国开始实行行政诉讼法,1994年5月又制定了国家赔偿法,这是保障、维护公民权利的两部重要法律,中国老百姓称之为"民告官的法律",这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

    在此次人权会议上,中国代表团还重申了中国政府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保护少数民族的公民、政治权利和平等权利,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政策和巨大成就。中国代表团特别针对西藏问题指出,在中国,西藏人民享受着充分的人权与基本自由,西藏的宗教信仰自由和文化传统受到尊重和保护,中国政府对西藏的发展始终给予特别的照顾,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针对几个非政府组织代表在班禅转世灵童问题上对中国政府的指责,中国代表团重申,由中国中央政府批准转世灵童的认定是历史定制和宗教仪轨的一部分,已经延续了200余年。寻访认定十世班禅大师的转世灵童,完全是遵循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进行的。

    中国代表团强烈呼吁人权委员会结束对抗,平等对话、合作,促进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中国代表团指出,少数国家把人权委员会当作推行自己外交政策的工具,保护人权是假,推行强权政治是真,这种行为破坏了人权委员会的正常工作。今天的人权委员会正处在十字路口,要么继续走政治对抗的老路,使联合国人权领域的活动走人死胡同;要么根据《联合国宪章》和《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的原则,搞平等合作,使人权委员会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中国代表团建议人权委员会鼓励合作,摒弃对抗,坚持平等和民主的精神,反对政治化和双重标准,并采取措施,结束南北对抗。

    中国代表团严正声明,美国等少数西方国家出于政治目的而炮制的反华议案,其矛头不仅是指向中国的,而且也是指向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它们百般攻击中国,说到底是不喜欢中国人民所选择的发展模式。中国政府正告那些坚持反华提案的人,无论西方再搞多少次反华议案,中国人民也将坚持走自己的路。

    月23日,人权委员会会议开始审议西方提出的反华议案,中国代表团团长吴建民提出对该议案不予审议表决的动议,会议随即对此进行了表决,结果此项动议以27票赞成,20票反对,6票弃权获得通过。西方国家利用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的图谋再次遭到破产。

    中国加强与俄、哈、吉、塔四国的睦邻友好关系

    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是位于我国西北的4个主要邻国。自中国与俄、哈、吉、塔四国建立外交关系后,中国同上述四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了不结盟、不对抗、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的国家关系。此后,双方高层领导人频繁互访,加深了解和信任,形成了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的新型国家关系。中俄、中哈之间先后签订了国界协定,以法律形式将绝大部分地段的边界线固定下来。1994年,中俄发表联合声明,不把各自的核弹头瞄准对方和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国同上述四国在科技、文化、经济、贸易方面的友好合作也不断向前发展。

    年4月24日至26日,应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邀请,俄罗斯联邦总统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4月25日,江泽民与叶利钦在北京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声明的主要内容是:

    关于双边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宣布决心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方同意保持各个级别、各种渠道的经常对话,认为两国领导人之间的高级、最高级接触和协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并决定为此在北京和莫斯科建立政府间热线电话联系。双方同意继续谈判,以公正合理地解决尚未一致的边界遗留问题,决心尽快完成勘界立标工作,并平行地就在勘界后划归对方的个别边境地段进行共同经济利用的问题举行谈判。随着两国经济体制和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入,双方将在平等互利、符合国际贸易惯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以现汇贸易为主、多种形式并举的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双方将注重生产和科技领域重大项目的合作,将能源、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农业、交通、高科技作为重大项目合作的优先领域,将根据自己的潜力,在开发保障各个领域科技进步中有所突破的新技术方面相互协作。双方重申,恪守1994年9月3日两国签订的互不将本国战略核武器瞄准对方和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联合声明。双方决心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两国边界建设成为一条睦邻友好、和平安宁的边界,将继续努力尽快制定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裁减后保留的军队将只具有防御性质。

    关于国际和平与发展。双方认为,当今世界处于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之中,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发展,谋求和平、稳定、合作与发展已成为当今国际生活的主流。但是,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仍面临严重挑战。双方呼吁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密切合作,共同致力于在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地区和全球的和平、稳定、发展和繁荣。双方表示,将就战略稳定问题积极对话,以具体行动促进并加快裁减军备和裁军进程,首先是核裁军进程。双方对无限期延长核不扩散条约表示欢迎,并呼吁尚不是该条约成员的国家加入该条约。双方将进行努力并与其他国家相互协作,以尽早缔结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促使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尽快生效,并呼吁尽快在进一步提高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效能问题上取得进展。双方同意在提高联合国效率和行动能力方面加强合作,认为应在保持联合国安理会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负主要责任的情况下,促进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之间在防止与和平调解争端和冲突方面进行合作。

    关于亚太安全与合作。中俄两国愿为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继续作出自己的努力,主张亚太各国要从本地区多样化的实际出发,遵循协商一致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双边和区域性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安全对话,以加强亚太地区的安全与合作。中俄两国愿致力于发展亚太地区在双边和多边基础上的对话与合作。

    月26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与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吉尔吉斯共和国总统阿卡耶夫、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拉赫莫诺夫在上海展览中心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根据协定,双方部署在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互不进攻;双方不进行针对对方的军事演习;限制军。事演习的规模、范围和次数;相互通报边境100公里纵深地区的重要军事活动情况;彼此邀请观察实兵演习;预防危险军事活动;加强双方边境地区军事力量和边防部队之间的友好交往等。

    中俄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之间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两国关系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完全符合中俄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中、俄、哈、吉、塔五国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是一个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重要文件。这个文件是经过漫长的谈判道路而签署的,是多年来五国友好关系发展的结果,标志着中国与俄、哈、吉、塔四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达到了一个更新的水平。从缔约国自身利益来看,五国都面临着对内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任务,同邻国发展健康、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是五国的共同需要。从亚太地区来看,《协定》对该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安全将产生积极影响,为亚太各国之问增进相互信任、发展友好关系树立了典范。这个文件再一次雄辩地证明,中国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这无疑是对国际上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所散布的"中国威胁论"的一个强有力的回击。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建没事业逐步走人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对党和国家各级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共中央于1996年适时提出提高干部素质的任务,以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顺利实现。

    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座谈会上作了题为《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讲话,强调要保证我国改革和建设事业顺利发展,保证跨世纪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素质,已经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讲话首先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整个干部队伍,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与合作,并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锻炼成长,涌现出了像孔繁森等一些深受人民爱戴的优秀干部,这是我们党的干部队伍的主流。但也要看到,这些年来,干部队伍的结构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干部新老合作和交替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也确有相当一部分同志的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不适应党的事业的要求;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封建主义的残余还在潜移默化地侵蚀着我们的干部队伍,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刻不容缓。讲话指出,我们要建设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由具有社会主义政治家素质的领导骨干带领的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是一支包括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干部、科学技术干部和其他战线干部组成的宏大队伍。我们的干部要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刻苦学习,勤奋敬业,这是党的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都要具备的基本的政治业务素质。

    讲话对干部的学习与实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要教育和提高干部,就必须在干部中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中,开展深入持久的学习。最根本的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把加强理论建设作为党的建设、首先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大计。每个领导干部都要联系党的历史经验、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学习理论,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在谈到干部的实践锻炼问题时,讲话强调广大干部必须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经受锻炼,积累经验,提高素质,增长才干。青年干部尤其要加强实践锻炼,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和困难多的地方去,到党和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各级干部一定要树立群众观点,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

    讲话强调,按照党的政策选拔任用好干部,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环节,各级党委要正确执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正确执行党的干部政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选贤任能,把那些群众公认是执行党的路线并有政绩的人及时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要推动干部选用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严惩在用人方面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讲话指出,领导班子建设是整个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要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坚强的领导集体,其中,关键是选好"班长"。同时,要重视搞好群体配备,实现领导班子的优化组合,在注重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上。注意年龄结构、知识和专业结构,以形成整体素质优良、成员优势互补的领导班子。讲话还特别强调了领导班子的团结问题和干部交流工作,要求领导班子成员讲党性、讲大局、讲原则,互相支持、互相谅解。要有计划地实行领导干部定期交流制度,使他们在不同环境中得到锻炼提高。

    讲话特别就培养年轻干部的问题指出,现在的年轻干部,大多有朝气,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也存在着不足和弱点,主要是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缺乏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深入了解,大多没有经过严格的党内生活、艰苦环境和基层群众工作的锻炼。讲话要求年轻干部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勇于创造,自觉奉献,要求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下苦功夫学理论、学历史、学经济、学科学、学管理、学法律,学习一切需要学习的东西,满腔热情和高度负责地对待人民,对待工作,埋头苦干、积极进取,务实创新,努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优异成绩。

    江泽民的这一讲话,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要求、方向及指导方针,表明了中共中央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8月,中共中央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1996年~200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这一规划,正是根据形势的需要,为全面提高干部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而制定的指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深刻体现了江泽民在建党75周年座谈会上讲话的精神,在干部教育指导思想上强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为重点,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结合实践锻炼,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用现代科学知识和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充实干部,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干部,培养造就一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德才兼备,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干部队伍。

    《规划》规定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即理论联系实际,分级分类培训,突出培训重点,保证培训质量。要求按照全面提高各级各类干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思想道德修养和工作能力的总体目标,对于不同层次、不同情况的干部,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训。并制定了关于县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年轻干部、国家公务员、企业管理人员、各类科技人员、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以及老、少、边、贫地区干部和紧缺人才培训的具体要求。《规划》强调,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不懈地组织广大干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时还要努力钻研业务,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历史和其他各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使广大干部坚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运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规划》还就干部培训的具体措施作了详细布署,指出,要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的学习制度,把领导干部按计划参加学习进修作为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措施;要对干部参加学习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考核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尤其要重视对青年干部的教育培训。要加强干部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基地的作用和潜力,加强院校领导班子建设,改革办学机制,建立一支政治业务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逐步建立适应干部需要、内容规范实用的干部培训教材体系。要加强干部教育的宏观管理,认真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解决干部培训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坚决制止"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等突出问题。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每当革命和建设发展到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全党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的时候,总是特别强调加强干部的学习和教育。1996年至2000年,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世界各国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首先是领导者素质的竞争。中共中央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提出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任务,对于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

    中国奥运代表团扬威亚特兰大

    7月19日至8月4日,第26届奥运会在美国的亚特兰大市举行。这届运动会适逢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百年盛典,也是参加国家和地区最多,参加运动员最多的一次全球体育大家庭的团聚,其规模、意义、影响都超过以往任何一届。在本届奥运会上,首次实现了受邀国家和地区全部参加的目标,197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运动员会聚五环旗下,如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开幕式上所说,体育是友谊,体育是健康,体育是教育,体育是生活,体育把世界带到了一起。

    参加第26届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由495人组成,其中运动员310名(男子110名,女子200名),是我国派出参加历届奥运会规模最大的。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任代表团团长,袁伟民、徐寅生、魏纪中、李富荣为副团长。在本届奥运会上,我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全部26个大项目中22个大项的比赛。奥运健儿不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在强手如林的角逐中共获得50块奖牌,其中金牌16枚,银牌22枚,铜牌12枚,金牌和奖牌总数均列第四位,保持了在"第二集团"的领先地位,实现了预定的奋斗目标,充分展示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和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怀。

    在这次世界最高水平的较量中,我国的体育健儿创下了许许多多前所未有的佳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突破,在亚特兰大的赛场上16次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7月20日进行的女子柔道72公斤以上级决赛中,后起之秀孙福明勇挫古巴名将埃·罗德里格斯,将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取得的第一枚金牌挂在胸前;来自广西的大力士唐灵生在59公斤级举重比赛中,一举拿下金牌,并以3075公斤的总成绩刷新了保加利亚运动员佩沙洛夫保持的世界纪录,这也是我国举重选手时隔12年后再夺奥运金牌;22岁的占旭刚力拔千钧,打破男子70公斤级举重抓举、挺举和总成绩全部三项世界纪录,并以总成绩3575公斤夺得金牌;体操名将李小双力克俄罗斯、白俄罗斯高手,以58423分荣获奥运会体操比赛男子全能冠军;射击选手李对红和杨凌分别获得女子运动手枪金牌和男子移动靶金牌,并刷新奥运会纪录;跳水宿将熊倪终于在7月29日圆了他的奥运冠军梦,以无可争议的精湛技艺获得男子3米跳板跳水比赛金牌;具有"东方飞鹿"美誉的王军霞在众多选手的夹击下以超人的毅力连续参加5000米、10000米长跑的预赛、决赛并勇夺5000米金牌和10000米银牌;乒乓球选手斩关夺隘,一路拚杀,囊括男女单打、男女双打全部四项冠军;跳水女将伏明霞身兼两项,成为奥运会上第一个独得跳板、跳台两枚金牌的双冠王;泳坛女杰乐靖宜在女子100米自由泳比赛中蟾宫折桂;来自江苏的女双选手葛菲、顾俊则为中国羽毛球队夺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香港选手李丽姗在奥运会女子帆板比赛中获得金牌,为香港赢得奥运历史上首枚奖牌,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此外,中国女子足球队、女子垒球队,连克诸多劲旅,获得奥运会银牌;蒋丞稷在男子100米蝶泳、50米自由泳两项中取得第四名;中国女排在经历低谷之后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奥运赛场并取得银牌。所有这些成绩都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的进步,宣布中国人正在更多的体育项目中,大步跨进世界高水平的行列。

    在亚特兰大的赛场上,我国的体育健儿也以他们自强不息、顽强拚搏的风采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所在。当举重运动员张祥森奋力支撑他最后一举冲击冠军的沉重杠铃,乃至右小臂骨折时;当射击运动员王义夫带病蹒跚走进赛场,在比赛中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吸氧时;当在比赛中曾经出现意外失误的李小双没有一丝沮丧,而在体操个人全能赛中抖擞精神表演他的精湛技艺时,所有的人都为他们所感动,这是中国运动员对"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的最好诠释,也体现了他们心中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的崇高信念。

    洋溢在奥运选手身上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激起了无数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奥运比赛的场上场下、前方后方,中华民族表现出空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大洋彼岸的异国他乡,旅美华侨和留学生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为奥运健儿呐喊助威,端茶送饭;在远离赛场的神州大地,关注奥运赛况,为前方将士献计献策,成了12亿中国人盛夏中最热的话题。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持,更加燃旺了运动员们为国争光的斗志,他们的积极参与,把奥林匹克精神推向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层面和范围,中国奥运代表团的胜利,是爱国主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胜利!

    月8日,载誉凯旋的奥运健儿在北戴河受到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江泽民在讲话中说,这届奥运会规模是空前的,创造了许多优异的成绩。我们的运动员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你们顽强拚搏的精神和良好的风貌,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优良传统和中国人民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坚定意志,你们不愧为中国人民的好儿女。他说,这届奥运会是对我国体育运动水平和体育工作的一次检阅,我们既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差距和不足。希望体育战线上的同志们认真总结经验,努力改进工作,在今后的各项赛事中取得更大成绩,为人民再立新功。他说,现在全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而奋斗。各条战线都要向在奥运会上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学习,发扬爱国奉献、艰苦创业精神,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好。

    为了鼓励在奥运会上为祖国争得了荣誉的运动员,国家体委决定授予王军霞等16名奥运会金牌获得者体育运动荣誉奖章,授予隋新梅等86名奥运会银牌、铜牌获得者体育运动一级奖章。

    京九铁路全线开通运营

    9月1日上午9时13分,北京西站一列挂着"北京西一深圳"方向牌的橘红色旅客列车缓缓驶出站台。这标志着举世瞩目的京九铁路全线开通运营,我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京九铁路位于京沪、京广两大南北干线之间,北起北京西站,跨越京、津、冀、鲁、豫、皖、鄂、赣、粤九省市的98个市县,南至深圳,连接香港九龙,包括同期建成的天津至霸州和麻城至武汉的两条联络线在内,全长2553公里。京九铁路具有工程艰巨、工期紧张、技术要求高、项目管理复杂等特点。经过参建单位3年的艰苦努力,于1995年11月16日提前铺通。紧接着,全面转入站后工程建设和收尾配套工程施工,共建设大、小车站202个,房屋2287万平方米;敷设通信光缆2273公里;架设电力线路近4000公里,新建配电所50处。同时,还完成了给排水、暖通、机务、车辆、工务等运营设施,终于使京九铁路比原计划提前4个月实现全线开通运营,经铁道部京九铁路初验委员会检验评定,设计施工质量总评优良。

    京九铁路的建成在我国铁路发展史上是一个创举,它圆了中华民族一个"世纪之梦"。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就曾设想,在九江建大桥,"使之成为南北铁路之一中心"。新中国诞生后,从1958年提出"小京九"(北京到九江)方案,到1991年4月"大京九"(与香港九龙接轨)列入国家"J\32"计划,前后又经历了32年时间。不过,当时定下的目标是:争取在1997年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时铺通京九铁路。1992年秋,中共中央、国务院从发展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决定尽快打破铁路运输对国民经济的"瓶颈"制约,经过多层次、多方面的分析论证,制订了"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三年铺通京九铁路"的战略决策。随后,铁道部的两个勘察设计院、16个工程局和5个铁路局的10多万专业人员和上万台机械设备,从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区的上百个工点迅速抽调,于1993年正式拉开了京九会战的序幕。

    京九工程建设共分为三个阶段:1993年为初战阶段,争分夺秒进行工程设计,马不停蹄展开全面施工,从北到南形成会战态势,保证了首战告捷;1994年为攻坚阶段,强攻重点桥梁隧道和软土路基,基本完成线下工程,实现了攻坚获胜;1995年为决战阶段,从11个突破口上突击铺轨架梁,到10月底即基本铺通,确保了决战必胜。

    在京九铁路的建设中。国务院提出了"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方针和"谁投资谁受益,多投资多受益"的原则,采取合理划分投资范围。以中央投资为主,地方集资和外资贷款为辅,中央与地方联合建设的方式,实施铁路投资体制的改革。在管理体制方面,推行授权模拟业主负责制,实行统分结合,分段承包。建立竞争机制,承担施工任务的10多个工程局,基本上都是通过招标、投标择优选定的。各施工单位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独立自主地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生产成本核算。同时在全线推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度,由建设单位选定第三方,对工程建设的投资、质量、工期进行有效监督,以保证工程的全面、顺利完成。

    京九铁路的10余万建设者为"大京九"的提前铺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3年间,他们放弃了节假日的休息时间,科学组织、精心施工,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突破了一个个施工难点,创造了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他们中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战胜洪水袭击、排除岩石坍方,许多人因长期超负荷工作而积劳成疾,有的工人牺牲于意外事故突然袭来的操作岗位上,一些指挥员殉职于部署工作的会场或送医院抢救的路上。……建设者们"决战在京九,奉献在京九,立功在京九",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百折不挠的拚搏精神,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尊重科学的求实精神,是"京九精神"的具体体现。

    京九铁路的建成,也得到了沿线各省、市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铁路沿线99个县(市)上万个乡村的农民牺牲了责任田、果园、菜地、鱼塘,将其埋在了路基下,为了铁路开工拆除了辛辛苦苦盖起来的房屋,而且,所有这些占地、砍树、拆房、迁坟,大都是在法律手续未办妥、经济补偿尚未兑现的情况下进行的。

    京九铁路为我国开辟了一条新的贯穿南北的运输大通道,对于完善我国铁路布局,缓解南北运输紧张状况,带动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加快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促进港澳地区的稳定繁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在此之前,从北京到南粤2400公里的距离,东西方向已经有10条铁路,其中双线铁路6条;而南北方向上,却只有京广、京沪两条铁路。这种"经疏纬密"、"经细纬粗"的路网状况,严重影响了铁路运输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很不合理。有了京九铁路,将使全国铁路路网布局趋于完善,有利于增强铁路运输能力,充分发挥综合运输效益。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京广线以东的南北方向上的客流量和货运量,已较解放初期增长了十几倍,而铁路运输能力只增加了两三倍。南北方向上的买票难、乘车难、托运难、运货难,比之东西方向上有过之而无不及,京九铁路的建成,将大大缓解南北铁路运输的这种紧张状况。

    第三,京九铁路沿线地区,是我国粮棉等农副产品的主要产区,其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人力资源也很丰富。过去由于交通不发达,那里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开发利用,制约了沿线地区尤其是冀中、大别山、井冈山、粤东等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京九铁路的建成,使沿线地区交通条件得到显著改变,可以满足沿线经济发展对铁路运力的需求。它也必将促进沿线地区的改革开放,进而带动其加快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使之成为我国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

    第四,京九铁路建成后,对于保持香港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地位,保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京九铁路经过深圳与香港九龙相连,开辟了连接内地与香港的铁路新通道,为进一步发展内地与香港的经济文化往来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由于铁路运输能力较大提高,可增开客货列车,包括集装箱和鲜活商品运输直达列车,这将有利于促进香港繁荣。京九铁路所带来的沿线地区交通运输设施的改善,使沿线地区的资源优势、开发成本优势和市场发展潜力得以显现,从而也为香港地区扩大在内地的投资提供了可选择的新的场所和条件。

    中共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

    9月23日至25日,中共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的目的是要进一步统一全党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坚决实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消除贫困,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国政府的一贯方针,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几十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旧中国积贫积弱的面貌已经根本改观。中国贫困人口占世界贫困人口的比例,已经由70年代末的1/4减少到1996年的1/10。这是一个举世公认的历史性成就。1994年,中国政府又制定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即用7年左右的时间,到2000年基本解决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一计划实施至1996年,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贫困人口数量日渐减少。但是,扶贫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为此时所要面对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更差,有的地区甚至缺乏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深山、荒漠、高寒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解决这部分地区的贫困问题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可以说,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最终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攻坚阶段。而1996年,又恰恰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消除贫困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决定以明确的态度、坚定的信心和有效的措施,支持联合国关于消除贫困的全球性倡议,对消除贫困作出应有的贡献。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中共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定加大扶贫力度,打好扶贫攻坚战,对如期实现扶贫攻坚计划作出了新的布署。

    会议要求,要统一思想,下定决心,坚决如期实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为实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目标,扶贫工作已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今后五年不管任务多么艰巨,时间多么紧迫,这个目标不能动摇。这既是我们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的,也是面临的历史任务决定的,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决定的。加快贫困地区的发展步伐,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问题,是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我们必须从战略的、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打好扶贫攻坚战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经过多年的扶贫工作,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和有利因素,尽管难度很大,但只要全党统一认识,统一意志,下最大的决心,上下结合,各方面协调行动,充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采取更加得力的措施,就一定能够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

    会议指出,要坚持由救济式扶贫转向开发式扶贫的基本方针,把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自身努力同国家的扶持结合起来,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改善生产条件,增强贫困地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在贯彻落实这一方针的过程中,要特别下大力气把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搞上去,要注意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积极推广各种实用技术,推进科技进步。

    会议认为,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解决温饱问题,既是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要更广泛更深入地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全社会扶贫,党政机关要带头,各级党政机关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帮助贫困地区搞好开发和建设。发达地区对口支援贫困地区,是动员全社会力量扶贫的重要举措,各经济发达省市要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省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抓,切实抓出成效。要把帮扶任务落实到县(区),落实到企业,明确目标任务,不达目标不脱钩。同时,也要加强对社会各界扶贫帮困活动的组织,使其更为广泛地开展起来。

    会议强调,要把解决群众温饱问题作为贫困地区经济建设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围绕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而不能影响和干扰这个中心。县级是扶贫攻坚的基本指挥单位,扶贫工作的关键是选拔和配备好贫困县的领导班子,尤其是书记和县长。要选派一批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干劲大的同志充实县级领导班子。会议还特别指出,贫困地区要改变面貌,需要国家的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但从根本上说,还要依靠当地干部群众,坚持不懈地苦干实干,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只有这样,外部的支持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层层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要确定具体的扶贫计划,每年进行检查,每个地方扶贫攻坚计划能不能如期实现,由当地党委、政府负责,首先由党政一把手负责。中央就此特别提出三点要求,第一,各级党政一把手要亲自组织指挥本地区的扶贫攻坚战,要亲自调查研究、安排部署、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第二,各级党政机关要组织大批干部,到贫困村具体帮助,要把组织党政机关干部下乡扶贫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第三,把扶贫攻坚的任务和措施落实到贫困村和贫困户。

    这次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还特别指出要增加扶贫投入,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国务院决定从第二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新增部分资金,重点用于贫困面大的省、自治区,集中力量帮助贫困地区修建乡村公路、基本农田、人畜饮水设施和进行农民技术培训等。同时要求地方投入的扶贫配套资金要按中央的要求达到一定的比例。中央要求在扶贫工作中,尤其要注意真正用好扶贫资金。一要切实研究市场,慎重选好有效益的项目。二要把扶贫资金中的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合理搭配使用,坚持项目资本金制度,使新上项目更好地发挥效益。三是有关银行要进一步改进信贷工作,认真做好扶贫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前期工作,保证项目资金及时到位,坚决抵制扣压、挤占、挪用扶贫资金的行为。

    这次会议还就扶贫开发与发展集体经济相结合,国家建设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依靠科教扶贫,实行计划生育,改善财政状况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这次扶贫工作会议在"八七"攻坚计划实施三年后适时召开,解决了扶贫工作中一系列重大问题,对于动员全社会力量,如期实现扶贫攻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召开

    10月7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央委员181人和候补中央委员124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方针和重大措施,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决议》分为七个部分:(1)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3)努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4)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5)深入持久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6)切实增加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7)加强和改善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会议认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8年中我们所取得的历史成就,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新认识是分不开的,也是同开拓进取的群众创造精神和民族自立精神的发扬分不开的,归根到底是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分不开的。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同时也应看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工作中,忽视思想教育、忽视精神文明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在社会精神生活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我们必须在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物质文明建设搞得更好的同时,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进一步开创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会议明确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今后十五年,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积极健康、丰富多采、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城乡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会议强调,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思想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必须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必须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培育优良品德。要在全体人民中进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教育,普及法律常识,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尚。

    会议指出,要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事业要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积极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文学艺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哲学社会科学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积极培育和完善文化市场,促进其健康发展。要改革文化体制,增强文化事业的活力,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

    会议要求,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同时,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会议还要求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切实增加精神文明建设的投人,建立规范有效的筹资机制,逐渐形成对精神文明建设多渠道投入的机制。

    会议特别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各级党委必须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两个文明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在新形势下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要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宣传思想文化教育队伍。要从严治党,搞好党风,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这次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确定党的十五大于1997年下半年在北京举行。

    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及此次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改革开放18年来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教训,分析了当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较为具体的解决思路,回答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一个指导此后一段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学习长征精神

    是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10月,中央军委、中组部分别召开红军老战士座谈会,缅怀先烈的光辉业绩。10月22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纪念大会,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学习长征精神,奋发图强、开拓进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在这些会议上,与会者共同回顾了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一致认为,长征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一场大搏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点。长征的胜利,宣传了党的主张,撒下了革命的火种,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它的胜利,保存和锻炼了革命力量,实现了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长征中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的最重要的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万里长征,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它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主要领导同志出席了上述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指出,我们今天纪念红军长征的胜利,既是为了缅怀红军的光辉业绩,也是为了记取长征的历史经验,发扬长征的革命精神,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回顾长征所经历的风风雨雨,讲话指出,长征的胜利,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全党全军的坚强团结和军民之间的大团结,靠的是红军战士征服一切困难的革命气概。

    长征胜利的实践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党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保证了我们的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这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最根本的保证。长征胜利的实践也同样说明了只有发扬革命大团结精神,才能使党和军队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在同强大的敌人和恶劣的自然条件的殊死搏斗中,各路红军互相支援,密切配合;红军战士同心同德,团结战斗;红军战士严守党的群众纪律和民族、宗教政策,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正是这种广泛而又坚强的团结,保证了长征的胜利。长征途中,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世所罕见的,而红军战士表现出来的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长征胜利的基本保障。

    中共中央指出,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牺牲一切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共中央要求,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牢固树立与坚持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各级领导同志要以身作则,并且教育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每个党员要坚决服从和维护党的正确领导,增强党性锻炼,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守党的纪律,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确保中央的政令畅通。各级党组织要搞好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为实现党的任务而努力奋斗。

    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向红军前辈学习,永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环境中,广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勤俭节约、艰苦创业、廉洁奉公、自觉奉献,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浩然正气。广大年轻干部更要严格要求自己,警惕和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始终如一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勤奋工作。

    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自觉增强和维护革命队伍的团结。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同志,要带头发扬识大体、顾大局、讲团结、谋大事的良好风气,全党都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齐心协力,朝着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向红军前辈学习,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牢记党的宗旨,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坚决同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中共中央指出,当前,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任重而道远。这是新的伟大长征。我们党已经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定了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跨世纪的宏伟蓝图。现在的关键是,要在实践中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要为取得新长征的胜利付出巨大而艰辛的努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发扬长征精神,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传统。

    中央要求,要把长征精神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作为在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行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革命作风,增强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发扬长征精神,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董建华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

    1996年12月1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召开第三次全体会议,59岁的董建华在会上当选为香港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12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鹏签署国务院第207号令,任命董建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于1997年7月1日就职。由港人自己来选择最高行政长官,在香港历史上是第一次,它标志着香港回归祖国后即将开始一个全新的时代。

    从1996年10月5日香港特区筹委会第5次全体会议通过根据基本法和全国人大有关决定制定的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产生办法开始,香港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的推举工作经历了筹建推委会、报名、确认符合资格的行政长官参选人、推委会提名产生候选人、听取行政长官候选人报告个人情况和施政主张、候选人回答推委会委员的提问以及与各界交流等过程,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民主选举结束了香港100多年来由英国政府"钦定"港督的历史,也表明了中国政府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坚定决心。

    推举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工作是一项无任何先例可循的浩繁工程。而且,根据香港基本法的规定,行政长官是特区的首长,代表特别行政区,对中央人民政府和特区负责。他可以行使包括领导特区政府、公布法律、签署立法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案、提名并报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特区政府主要官员、任免各级法官等13项职权,对于保证香港的繁荣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推选工作受到国内社会、香港各阶层和国际各方的密切关注。

    根据基本法和全国人大的有关规定,筹组特区政府必须首先筹建由400名香港永久性居民组成的特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推委会由工商、金融界,专业界,劳工、基层、宗教等界,原政界人士、香港地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地区全国政协委员的代表等4个部分各100人组成。推委会将担负起推举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和选举产生特区临时立法会两项职能。11月2日,在香港特区筹委会的主持下,经过了长达半年多的讨论、咨询、协商、报名、选举,400名推委会委员全部产生,他们将为行政长官人选的推举工作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

    筹委会在筹组推委会的同时,也加紧制订香港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的产生办法,并于10月5日筹委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顺利通过。该办法规定,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参选人必须具备如下资格:第一,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第二,在外国无居留权;第三,年满40周岁;第四,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满20年;第五,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六,愿意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另外,办法还规定,现职公务人员如愿意参选第一任行政长官,在表明参选意愿前,必须辞去公务员职务,并离开工作岗位;有意参选第一任行政长官的人应以个人身份接受提名,具有政党或政治团体身份的人在表明参选意愿前必须退出政党或政治团体。

    行政长官人选产生办法出台后,推选工作进人具体操作阶段,凡有意参选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的人,须严格通过报名、报名资格审查、推委会委员提名和无记名投票选举等几道关口。11月1日至2日,筹委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期间,主任委员会议逐一审查了31名报名人的材料,最后确定其中8位符合资格要求。11月15日,推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主要议题是提名行政长官候选人。会议以开放的形式举行,300多名中外记者在现场采访,并通过电视现场直播,使广大港人能够亲眼目睹会议投票、唱票、点票的全过程,最后,董建华、杨铁梁、吴光正被选为第一任行政长官候选人。

    月27日,推委会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3位候选人报告本人情况和施政设想及回答提问。这是行政长官人选产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助于增进委员对候选人的了解,从而根据自己的判断投下神圣的一票。

    按照抽签排定的顺序,吴光正、董建华、杨铁梁先后登上讲坛,畅叙各自的治港蓝图。

    吴光正以《我的政纲》为题发表的施政主张,共分"前言"、"确保法治基础,保持局势稳定,凝聚港人力量,建立强而有力的政府管治"、"充分发挥香港经济特点,为香港繁荣创造新高峰","加强教育和文化事业,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建立文明和高素质的香港社会"和"结语"五大部分。他表示,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要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政策,认真执行基本法,在这个基础上,带领香港进人21世纪。

    董建华以《共同建设二十一世纪的香港》为题发表施政主张,分为"未来蓝图"、"今日香港"、"居安思危"、"成功之道"、"重温蓝图"五大部分。他表示,香港即将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下回归祖国,一个新时代即将展现,香港市民正好趁此时机共同建设香港,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杨铁梁以《稳步跨进二十一世纪》为题发表施政主张,包括"导言"、"落实‘一国两制…、"维持社会稳定"、"巩固经济繁荣"、"提高市民生活质素"、"保障人权自由"、"发扬民主政制"和"结论"八大部分。他表示,1997年对香港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特区政府要向所有注视香港发展的人证明,"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是成功的,相信香港的前途将更加光明,香港将稳步跨进21世纪。

    随后,3位候选人先后与工商、金融界,专业界,劳工、基层、宗教界,以及原政界人士、香港地区全国人大代表和香港地区全国政协委员的代表等4个部分的推委会委员,举行了4场别开生面的答问大会,总共回答了大小问题近300个,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几乎包括香港政治、经济、文化、民生、治安等所有领域。

    这几天的会议包括答问会议,都安排了现场直播,广大港人可以通过电视屏幕,和推委会委员一起来观察、了解他们未来的行政首脑。12月11日,在推委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400名推委会委员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3位候选人进行选举,结果董建华以320票当选为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

    由香港各个界别、各个阶层的代表人士组成的推委会来推选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这一方式体现了国家主权,也体现了香港民众的民主参与。推委会的组成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保证了香港各个界别、各个阶层拥有均衡参与特区政权组建的机会,有助于平衡照顾各阶层和社会团体的利益。推委会参选者是以个人身份参选和履行职责,同样,第一任行政长官候选人也应以个人身份接受提名,现职公务员应在被提名前辞去公务员职位,这些规定有利于维护现行公务员制度不变。同时,行政长官人选如果是政党和政治团体的成员,在被提名前也必须退出政党或政治团体,这有利于未来特区首长回避政党利益,维护现行的以行政为主体的政治体制,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的产生,开创了香港民主发展的新纪元,也为香港的平稳过渡和繁荣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国民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

    到1993年上半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呈现新局面,国民经济增长率每年以两位数字增长。伴随着经济增长加速,国民经济运行逐步超越了其潜在增长能力,经济生活中出现种种不均衡现象,形成了"四热":即房地产热、开发区热、集资热、股票热;"四高":即高投资膨胀、高工业增长、高货币发行和信贷投放、高物价上涨;"四紧":即交通运输紧张、能源紧张、重要原材料紧张、资金紧张;"一乱":即经济秩序混乱,特别是金融秩序混乱。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推出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国民经济的运行开始了"软着陆"。

    早在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就召开有各地区、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经济情况通报会,提出既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又要注意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保持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顺利进行。江泽民指出,要对经济形势有个总体把握,加强预见性,注意及时发现问题,并尽可能把它们解决在萌芽状态,不要使之积累成大问题,影响全局。两个月后,江泽民在全国计划会议上再次指出,要防止经济"过热"。

    年4月1日,中央再次召开经济情况通报会,明确指出经济发展中有些矛盾和问题已得到缓解,但有些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5月19日,江泽民写信给国务院领导,强调对经济中存在的问题,要抓紧时机解决。紧接着,江泽民先后在上海、西安、大连、广州召开分地区经济工作座谈会,统一大家对经济形势认识。

    根据党中央部署,国务院陆续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发展大好形势,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和指导的政策措施。1992年底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决定成立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1993年4月中旬,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制止乱集资和加强债券发行管理的通知》,5月上旬,又发出《关于严格审批和认真清理各类开发区的通知》。5月下旬至6月初,国务院连续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宏观调控,解决经济发展中突出问题的政策措施。随后,国家计委根据朱镕基副总理的指示,经与财政、银行等有关部门研究,形成《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主要措施意见》,共16条措施,上报党中央、国务院。6月中、下旬,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听取有关汇报。1993年6月24日以中发(1993)6号文件正式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

    年6月出台的宏观调控措施,决策果断,时机成熟,方向正确,取得了"软着陆"的主动权。国家坚持"适度从紧、适时微调、抓住主线"的原则,有效地控制住了经济扩张。首先,在总量上,从紧控制货币与信贷总规模、财政支出总规模、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严格把住货币关和财政预算关,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其次,在结构上,对低水平重复建设部分,对单纯外延型扩张和低效益甚至无效益的部分,对于"泡沫经济"部分,要从紧;而对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对于有利于调整和优化结构,加强农业、交通通讯、能源以及重要原材料等"瓶颈"部门的发展,增强有效供给的部分,对于有效益、有市场、有利于培育和扶持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内涵型发展的部分,则给予支持。第三,根据各年度内经济运行的具体状况,审时度势地进行微调,以缓解"降温"中的实际困难,防止出现过度滑坡。适时调整信贷结构,增加对农业贷款,保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收购需要,增加对效益好、销路好的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保持生产与市场的活力;适时停办保值储蓄,降低利率,减少企业利息负担等。第四,在加强宏观调控中,自始至终抓住治理通货膨胀和在"降温"中保持经济相对快速增长这根主线,采取综合治理。

    经过3年多的努力,到1996年底,宏观调控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国民经济的运行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1993年下半年所实施的宏观调控,使经济增长率由1992年峰顶时的142%,一年年逐步平稳地回落到1996年的97%左右,每年平均回落约1个百分点;物价上涨率(商品零售价格)由1992年的217%。回落到1996年的6%左右,共回落了157个百分点;1991~1996年,经济增长率的峰谷落差为45个百分点,成为建国以来回落幅度最小的一次波动。经济增长率逐步平稳地回落到适度区间,物价上涨率亦回落到适度水平;在显著地降低物价涨幅的同时,又保持了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这表明这次"软着陆"已取得成功。

    这次"软着陆"的成功有重大意义。第一,它避免了重蹈历史上"大起大落"和"软着陆"不成功的覆辙,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它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逐步在深化,领导和驾驭经济工作的水平提高了。第二,它为我国今后的经济运行开辟了一条适度快速和相对平稳发展的新轨道,为我国经济的跨世纪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三,既大幅度地降低物价涨幅又保持了经济快速增长,这在二次大战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与西方主要国家经常陷入滞胀困境相比,改革开放的中国充分显示出经济增长的动力。

    这次"软着陆"的成功,为我们做经济工作带来许多肩示:一是在整个经济体制转轨完成之前,都要坚持"总量平衡、适度从紧、适时微调"的方针,彻底摆脱传统的"大起大落"调整方式,使国民经济走上适度快速和相对平稳发展轨道。二是国家宏观调控要努力消除超发货币和超分配所引发的通货膨胀,同时留出价格结构调整的空间。三是要抓住稳定、宽松的经济环境,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促进国有企业机制转变,这是抑制通货膨胀,搞好经济的治本之路。1997年大喜大悲,使1997年在中国人民心中永远难以忘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