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画师的清宫回忆-慈禧太后面面观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慈禧太后是一个复杂的人,她的性格具有善良、正义的一面,但又崇尚奢华,当然,这些并不矛盾。倘若国家发生自然灾害,她会下令广设义庄,用来赈济灾民,倘若她的同情心被唤起,会显得无比慷慨,甚至会将内帑拿出来,以作救济之用。北京城内有几处养济院,专门用来安置鳏、寡、孤、独、残,人数高达一万多人,每年支出的款项,都是太后赏赐的。每到冬天,太后必会从皇家内库中调拨一万五千石大米,在北京周边搭棚施粥,以此赈济无家可归的贫民。这些善举,都显示出太后善良慈爱的一面。

    太后处事公正,每每见于司法审讯之中。民间若有冤狱或是不平之事,便会竭力主持公道。1903年11月19日的《字林西报》曾刊登一篇文章,讲述的便是太后审案的事情。

    在庚子拳乱之前,有一个姓王的地痞流氓,欠了一个回民的钱,拖欠已久,不肯归还。后来这个回民告于官府,要求王姓无赖偿还,这个无赖便怀恨在心。后来义和团运动爆发,这个无赖投机取巧,竟成了义和团的一名首脑人物,遂于某夜率领暴徒多人,闯入回民的家中,将其全家十余口赶尽杀绝,仅有一个年轻的儿媳躲在阁楼中,幸免于难。她清楚地看到暴徒们将一家人悉数杀死,将老人和四个儿子的首级挂在长矛之上,大呼小叫,引以为乐,又将其家中财物搜刮一空。其媳历历见之,自然伤心无比。然而当时京城大乱,毫无说理的地方。只得暂时逃出北京躲避。直至1903年回到北京,暗暗探查出凶手,然后写下状纸,沿街申冤。时值太后出行,见一年轻寡妇(年仅十九岁),跪于道旁,似有冤情申诉,遂令身边侍卫上前询问,少妇遂将状纸呈递于太后。太后不看则已,看罢之后,勃然大怒,当即责令会审此案,并限定破案日期。不日,凶手便被捉拿归案,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其子一人,其侄二人,主犯一并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关于慈禧太后生活奢侈无度这件事情,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在此笔者也无意为其避讳,仅仅从颐和园的营造,便能看出慈禧太后的奢华程度。太后的奢侈,一来与其本性有关,二来也和中国的政治体制有极大的关联。可以说,整个官场,自上而下,无人不贪墨,无人不奢侈。无论什么人,只要手中有一点点权力,便要想尽办法,为自己捞取好处。太后如此,官员如此,甚至连宫中的太监也是如此。整个国家,都在渐渐地糜烂下去。

    自清朝建立以来,也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其间也有几个皇帝曾经厉行节俭,希望一改官场上的奢靡之风,然而最终却无济于事。我听过一个故事,说的是道光皇帝,他本是一个极为节俭的人,有一回他裤子上穿破了一块,不肯再做,命内务府拿去补上。结果,这条裤子补好了,几乎是和原来的一样,道光皇帝在高兴之余,问补的费用是多少?回答自然是使他大吃一惊的,也是大怒的,因为补的费用是三千两银子,也就是说,即便做这样一条新裤子,也就是三十两银子,补一条裤子的费用,足可以买新裤子一百条。但内务府的官员却不慌不忙地回答皇上:“皇上所穿裤腿,系属有花湖绉,剪过几百匹,鲜有花头恰合者,所以如是其贵。”道光皇帝听了,也无可奈何。

    还有一次,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在路边吃到一种极好吃的点心,一枚只要几个铜板,回宫后问御膳房的主管,宫里要做这种点心,需花费多少。那总管算计之后,回禀一枚需要四两银子。乾隆帝大吃一惊,细问之下,方知宫中无论采办何物,都需要经过数十名官员之手,层层揩油,其价格自然要水涨船高。只有皇帝自己出去买,才能买到几个铜板一枚的点心。乾隆帝听了之后,不由大为感慨,直叹奢靡之风积习难返,虽是贵为天子,也无可奈何。我在宫中亦曾听说,一枚鸡蛋竟要三两银子,是民间的一千多倍,中间层层盘剥克扣,可想而知。皇帝纵然有心力行改革,提倡节俭,也是非常困难,而以慈禧太后的奢侈本性,更是如痴人说梦了。

    关于慈禧太后的奢华生活,我倒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我在宫中的所见所闻,太后花费的款项中,最大的支出便是馈赠礼物,其他的开支并无太多。我曾经研究过太后的服饰。而太后的衣服虽多,其面料、花色、品种之类倒是平平无奇,甚至连美国大富豪妻子的衣服也比不上。中国人的衣服,即便是丝绣、皮草,其款式也是代代相传,经久不变,即便是大富之家,也没有什么时髦可言,太后的穿着亦是如此。

    太后虽然也喜爱珠宝首饰,但其所拥有的也只不过是翡翠、珍珠之类的东西,像欧美的权贵、富豪经常佩戴的绿宝石、钻石,我从来没有见过。太后拥有的首饰是很多,而且价格据说非常昂贵,但是这些首饰在民间的价格要低得多,只因为已经过内务部的采办,中间必有许多人层层揩油,到了宫中,价格会翻上许多倍。

    我在宫中倒是见过许多次太后厉行节俭的事情,比如在我为太后画像的时候,她曾打算改变一下朝服上的饰物。当时,宫人呈递上几条绣着花纹的缎带,她挑选了一根,令宫女将其缝制在衣领周边。当时,我建议把这些缎带剪断,用来遮挡衣服上的褶皱部分。但是太后却摇头拒绝,她说这些缎带非常漂亮,都是织匠辛辛苦苦织出来的,若是裁断,以后便没有用处了,实在可惜。

    还有一天,太后喝果汁时,不小心将果汁洒了出来,落在了她的外套上。太后想用手帕将衣服擦干净,却没有成功,只得再换上一件。当时她比较烦闷,说道:“予听闻西洋有一种事物,可以将衣服清理得干干净净,抽空得好好打听一下。一件好衣服若是不慎弄脏了,便可以清洗干净,还能继续再穿。若是就这么丢掉,未免太过可惜。”

    说起来,慈禧太后对国事极为热心,她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者。就我在中国结识的人来看,还没有谁像她那样,对民众的休戚,国势的强弱如此关心。而且,她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并对自己的子民关怀备至。每当列强叩关,或是内乱迭起时,她必然会忧心忡忡,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然,慈禧太后也曾经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是我认为这并不能全部怪到她的头上,因为太后身居禁宫,对外界的了解,全靠大臣们的汇报,而制定方针政策,也是参考了大臣们的建议。有时候,大臣还会刻意隐瞒真相,谎言虚报,使得太后做出错误的裁决。若是论起来,太后的心智、脑力,绝对在常人之上,她只是被蒙蔽了。因此,中国政策的制定与实行,是要整个朝廷一起来承担责任的。

    去年冬天,有司呈递奏折,说是因庚子赔款,致使财政拮据,国库空虚,希望增加捐税,以解朝廷困厄,特请太后审度。慈禧太后审阅之后,颇为踌躇,虽说国库空虚,财政拮据,赔款一事又是雪上加霜,然而若轻易增加捐税,不但有伤国家元气,更会激起民变,本已摇摇欲坠的清廷,实在经受不起这种折腾了。因此增加捐税一事,还需从长计议,规划周详。

    其实太后深知,中国的官员贪污成性,整个官场污浊不堪,即便增加捐税,大多数银两还是要落到贪官手中,进入国库的只有很可怜的一点。而老百姓因此负担加重,对朝廷的怨恨之心,日益加深。然而太后虽心知肚明,但面对整个官场,她也显得力不从心。说到底,中国的种种弊端,都是政治体制造成的,即便最高统治者再英明,也是回天乏术,除非将整个体制改变,然而这又是难于登天。至于中国将来何去何从,还是拭目以待吧。

    太后的性格比较温和,对待身边的人都是和颜悦色。然而一个人总不会时时刻刻保持好心情,倘若有人触犯了太后,则必然龙颜大怒。只是太后并不会情绪失控,只在言语之间多见厉色。然而纵使如此,也足以使手下之人心惊肉跳,战栗不已。宫廷之中,总少不了流言蜚语,也有许多宵小进献谗言,然而无论听到何种言论,太后总是不动声色,不置可否。有道是圣意难测,别人也难以揣摩出太后的心思,因此在太后面前,无不小心翼翼,谨慎行事。也许这便是所谓的帝王之术吧。

    太后的交际应酬能力极为出众,在足不出户的中国女子中,实属凤毛麟角,纵使比起男子,也不遑多让。当她第一次接见外宾时,便展现出这种非凡的才能。英国爵士克劳德·麦克唐纳曾如此评价她:“慈禧太后待人殷勤周到,一切女子所应有的才干与美德,都在她身上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苏珊·汤利亦曾对她给予极高的评价:“慈禧太后招待欧洲宾客,不卑不亢,有理有节,举手投足间都露出高贵的气质。”这些赞美都是发自肺腑。居住在北京的其他外国使节,只要见过她,都一致认为她是一位知书达理的人。而太后并未接受过外交礼仪的训练,也许,这种才能是与生俱来的吧。

    曾经有一次,年轻的普鲁士皇子阿达尔贝特出访北京,太后和皇帝专门举行一场招待会,以示欢迎。当日随皇子一同到场的,除了使馆人员外,还有许多军官、侍从,人数极多,若要招待的面面俱到,倒是一件难事。而我曾有过耳闻,慈禧太后一般只接待女宾,因为中国的礼法森严,妇女很少抛头露面,更遑论接待外宾了。然而,慈禧太后接待来宾异常周到,落落大方,有理有节。与阿达尔贝特皇子谈笑风生,相处甚欢。一位在场的嘉宾对太后大为赞赏,说太后不但风华绝代,而且仪态端庄,与她交谈,如沐春风,以致产生一种幻觉,自己面对的并非凡人,而是圣母玛利亚。也许这不过是外交辞令,溢美之词,但是我久居大内,得蒙太后悉心照料,有宾至如归之感,每当忆及此事,感戴之念油然而生。而纵观诸位贵妇、格格,无人能与太后媲美。美丽、善良、智慧、极富人格魅力,这就是我眼中的慈禧太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