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他说,“请上车,五分钟后,我们就到您家了。到那时我再跟您说声晚安,我们之间也就一刀两断。这样更好,既然我们要永远分手,我们就像音乐里那样,在完美的和弦中分开。”。
【66】女仆忘了在翻领上把挂勋章的饰孔开好。
【67】德·夏吕斯先生和德·沃古贝尔先生以前的风流韵事,曾出现在手稿之中。圣卢在对主人公介绍他舅舅的青年时代时,曾提到德·沃古贝尔先生,但并未指名道姓。在修改的打字稿上,对德·沃古贝尔先生的出现重新撰写,写的时间是1921年夏天。
【68】法国外交部所在地。
【69】《新闻报》为日报,于1836年至1885年发行,1888年重新发行时持布朗热主义观点,直至1928年,后于1934年至1935年发行。
【70】苜蓿亦称“紫苜蓿”,多年生宿根草本。由中亚细亚引入。我国北方栽种甚广。为重要牧草和绿肥兼用作物。
【71】即伯恩哈德·冯·比洛亲王(1849—1929),德国政治家,曾任威廉二世的首相(1900—1909),1915年任德国驻罗马大使。他于1886年娶玛利亚·贝卡德利为妻。他在罗马度过晚年,并在那里去世。
【72】平乔山位于罗马,建有公园,是散步、游览之处。
【73】指莫里斯·帕莱奥洛格(1859—1944),法国外交官、作家。曾先后出使丹吉尔、罗马、德国、东方国家、朝鲜和保加利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不久任驻圣彼得堡大使,直至1917年。1921—1922年发表《大战期间的沙俄》。另著有长篇小说。1928年当选为法兰西语文学院院士。他曾解释说,帕莱奥洛格(Paléologue,意为“古语言学家”)不是表示一种职业,而是一著名姓氏,该家族成员是拜占庭皇帝的直系后裔。其实,他的家人原籍保加利亚,后定居君士坦丁堡,他父亲在那里改姓帕莱奥洛格。
【74】即夏洛特—伊丽莎白·德·巴伐利亚(1652—1722),帕拉丁选帝侯卡尔·路德维希(1617—1680)之女,1671年嫁给路易十四的弟弟奥尔良公爵。她的第二个儿子腓力·德·奥尔良在路易十四去世后摄政。她样子像男人,有文化素养,在书信中揭示凡尔赛宫廷生活的细节和大贵族的同性恋嗜好。其书信集译成法文,题为《婚前为帕拉丁公主的奥尔良公爵夫人书信全集》(1857年,夏庞蒂埃出版社)。
【75】指拉多林亲王(1841—1917),曾任德国驻巴黎大使(1900—1910)。
【76】拉图杜潘—古维内侯爵夫人婚前为加布里埃尔·德·克莱蒙·托内尔,拉图杜潘—维克洛兹伯爵夫人婚前为玛丽—路易丝·德·夏多布里昂。
【77】这里指婚前为玛格丽特·施奈德的布朗特侯爵夫人。另有娘家姓塞萨克的布朗特侯爵夫人,是孟德斯鸠的婶婶,圣西蒙在一篇仿作中提到。
【78】圣西蒙曾提到梅克伦堡家族,特别提到该家族中的伊丽莎白·德·蒙莫朗西—布特维尔,即沙蒂永公爵夫人,后为梅克伦堡公爵夫人。弗拉基米尔大公夫人(1854—1920)婚前为梅克伦堡女公爵。
【79】卡尔帕乔(约1460-约1525),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威尼斯画派叙事体画家。
【80】韦罗内塞(1528-1588),意大利画家,威尼斯画派大师之一。
【81】这里是指瓦格纳的三幕歌剧《汤豪舍》(1845)中举办的歌咏比赛会。在第二幕,“进行曲”宣布歌手们到来,参加骑士们比武,并在郡主主持下唱起恋诗。
【82】据圣西蒙说,苏弗雷家族在德·卢瓦夫人于1715年去世后消失。
【83】是她在盖尔芒特公爵夫人的晚宴上对维克多·雨果的议论。
【84】惠斯勒曾画有罗贝尔·德·蒙泰斯鸠(夏吕斯男爵的原型之一)的肖像,题为《黑色和金色的和谐》(1891)。
【85】马耳他骑士团的十字章为金质,上白釉色,十字共有八个尖角,饰带黑色,带武器的盾形上有红色斑点。
【86】据《新约·马太福音》,耶稣说:“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因为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第十章第34—37节)
【87】盖尔芒特王妃府花园里的喷泉。对喷泉的描写,显然借鉴圣克卢花园里的喷泉。法国画家于贝尔·罗贝尔(1733—1808)表现喷泉的画作有《圣克卢的花园》、《喷泉》等。蒙泰斯鸠—费藏萨克侯爵曾于1909年出售《喷泉》。
【88】弗拉基米尔大公(1847—1909)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第二个儿子,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叔叔,曾跟妻子玛丽·帕夫洛夫娜一起长期在巴黎居住。
【89】保罗·莫朗听普鲁斯特说,这话是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弟弟帕维尔大公在为法国女演员巴尔黛小姐的演出鼓掌时所说。
【90】路易十四的大弟是在圣克卢城堡接待客人,而客人们则在晚饭后从巴黎或凡尔赛来此见他。王弟在圣克卢拥有城堡,城堡有漂亮的大楼梯通向花园,花园里有1699年建成的人工瀑布和喷泉。小说中对盖尔芒特王妃府的描写,跟圣克卢城堡有许多相似之处。另外,德·夏吕斯先生和王弟也有相像之处,他们对社会地位和礼仪的了解,在家族中都首屈一指。
【91】黑山公主海伦(1872—1953)于1896年嫁给那不勒斯亲王(1869—1947)。亲王于1900年即位,成为意大利最后一代国王,称为维克托·伊曼纽尔三世。1922年墨索里尼掌权后,他成为傀儡。但同盟国于1943年在西西里岛登陆后,他把墨索里尼逮捕。战后他放弃一切权力,任命王储翁贝托为摄政。
【92】原文为Marquise de la Pommelière,法语中pomme意为“苹果”。
【93】亨利·斯唐迪什夫人(1847—1933)婚前为海伦·德·珀吕斯德卡尔,普鲁斯特在格雷菲勒夫人带他去看戏时,于1912年5月跟她认识,他在给罗贝尔·德·比利的信中把她称为“任期七年的优雅女士”。
【94】杜多维尔公爵的爵位属于罗什富科家族三个旁系中的一支。苏斯泰纳·德·杜多维尔公爵先娶波利尼亚克公主约朗德(1855年去世)为妻,后娶利涅公主玛丽(1898年去世)为妻,而他活到1908年。
【95】提埃坡罗(1696—1770)为意大利画家。
【96】法国七星丛书版中为M. de Jouville(德·茹维尔先生),据称是依据修改的打字稿。
【97】押尼珥(公元前十一世纪),以色列王的将军,拉辛《亚他利雅》中的人物。
【98】约阿施为以色列王。
【99】在《亚他利雅》第五幕第五场中,约阿德告诉亚他利雅和押尼珥,约阿施跟大卫同族。在《以斯帖》第一幕第一场中,以斯帖对以利丝说,她父母是犹太人。
【100】参见《以斯帖》第一幕第二场。
【101】末底改是以斯帖的叔叔。
【102】参见《以斯帖》第一幕第一场。这话由以斯帖说出,第一个诗句为:“但我对我们民族热爱……”普鲁斯特在引述时做了改动。
【103】出自《以斯帖》第一幕第一场,原文为:“国王至今仍不知我是何人:/上天派来安排我命运之人,/还要我对这秘密守口如瓶。”
【104】邓南遮(1863—1938),意大利作家。早年作品描写贫民的艰苦生活。后在军队服役,拥护法西斯主义,效忠墨索里尼,获“亲王”称号。创作中宣扬唯美主义、颓废主义和尼采的超人哲学,鼓吹帝国主义战争。主要作品有诗集《新歌》、《赞歌》,剧本《琪珴康陶》,小说《玫瑰三部曲》(即《欢乐》、《无辜者》和《死亡的胜利》)等。
【105】即亚历山大·帕夫洛维奇·伊斯沃尔斯基(1856—1919),俄国外交官,曾任俄国驻巴黎大使(1910—1917)。
【106】易卜生(1828—1906)是挪威剧作家。
【107】阿尔蒂尔·梅耶于1882年再次出任《高卢人报》社长之后,该报思想反动、保皇,大力鼓吹君主政体拥护者赞成布朗热主义。
【108】指巴黎赛马大奖,自1863年起,比赛在位于巴黎布洛涅林园的隆尚赛马场举行,在尚蒂伊的赛马俱乐部大奖赛两星期后举行,在1909年是在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举行,此后则在六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举行。
【109】指阿尔丰斯·德·罗特希尔德男爵(1827—1905)之妻。男爵是法兰西银行董事、法国北方铁路董事会董事长、法兰西美术学院院士。
【110】拉特雷穆伊公爵夫人,婚前为玛格丽特·杜夏泰尔,嫁给夏尔·德·拉特雷穆伊公爵(1838—1911)。公爵是斯万的原型夏尔·阿斯的朋友,1899年入选法兰西金石学和文学学院。
【111】即萨冈王妃,婚前为让娜—玛格丽特·塞耶尔,1858年嫁给夏尔·纪尧姆·博宗·德·塔列朗—佩里戈尔(1832—1910),即萨冈亲王。他的外甥博尼·德·卡斯泰拉纳是普鲁斯特的朋友。
【112】即莫里斯·德·希施男爵(1831—1896),犹太裔巴伐利亚金融家,兴办铁路致富,从事慈善事业,救助受迫害的犹太人。
【113】夏尔·费迪南即贝里公爵(1778-1820)被一个工人刺杀。临死前,他将他跟布朗夫人在英国所生的两个女儿托付给他的妻子。
【114】瑞典王后克里斯蒂娜(1626—1689)于1654年退位后,曾两次在枫丹白露城堡居住,在第二次居住(1657年10月10日至1658年2月23日)时发现她的马厩总管也是她的情夫莫纳尔德斯基侯爵跟法国结盟,犯有叛国罪,就于1657年11月10日下令将其在该地处死。这件事使年轻的路易十四和首相马萨林感到十分尴尬,但法国王室宽恕了这位前女王。
【115】这是古罗马诗人尤维纳利斯(约60—约140)的名言。他在讽刺诗中批评罗马人只关心吃喝和免费观看演出。参见《尤维纳利斯讽刺诗集》法文版第十卷第78—81行。
【116】即弗朗克托子爵夫人,德·康布勒梅夫人的表妹。
【117】当时可能指安娜·德·罗什舒阿尔—莫特马尔(1847—1933),其丈夫为埃马纽埃尔·德·克吕索尔,是第十二代于泽斯公爵,于1878年去世。她是小说家、诗人、雕塑家,能驾驶游艇,喜欢打猎,是女权主义者。也可能指年轻的于泽斯公爵夫人,婚前名叫泰蕾丝·德·吕伊纳,其丈夫路易在哥哥雅克于1893年去世后获于泽斯公爵爵位。这位于泽斯公爵,曾在本书第二卷中提到。
【118】即普塔莱斯伯爵夫人(约1832—1914),拿破仑三世的妻子欧仁妮皇后的宫廷女官。
【119】奥拉托利会是天主教两个性质相似的在俗司铎修会。一个以罗马为中心,另一个以法国为中心。圣菲力普·内里奥拉托利会由菲力普·内里在1575年创立于罗马,下属兼收神长和在俗人员的奥拉托利小兄弟会。该会总部设在罗马,另外在意大利、西班牙、英格兰等地都有重要机构。耶稣和无原罪圣母奥拉托利会通称贝律尔会,1611年由法国人贝律尔创立于法国,其主要工作为培训司铎。巴黎的奥拉托利会修道院位于里沃利街145号,拿破仑于1811年拨给新教徒使用。
【120】法国七星丛书版后面接排,不另起一行。
【121】她是本书中提到的肖斯皮埃尔的儿媳妇。
【122】从这里所说的亲戚关系来看,应该是德·尚利沃夫人。
【123】拉比什(1815—1888),法国剧作家。
【124】即雅克·德·里凯,希梅亲王和卡拉曼亲王(1836—1892),曾任比利时外交大臣。他娶玛丽·德·蒙泰斯鸠—费藏萨克为妻。他们的长女就是格雷菲勒伯爵夫人,即文中提到的约瑟夫的妹妹,约瑟夫在父亲死后获希梅亲王称号。
【125】沙特尔公爵(1840-1910),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之子。罗。
【126】引自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埃涅阿斯记》第二卷第65—66行:“请听希腊人的奸诈,/罪恶见一知百。”
【127】法国七星丛书版后面接排,不另起一行。
【128】法国七星丛书版后面接排,不另起一行。
【129】法国七星丛书版后面另起一行。
【130】公爵独自在书房里接待我。我进去时,正好有一男子出来,此人矮小,满头白发,样子可怜,系一条黑色小领带。
【131】即夏尔—维克多·普列沃,阿兰古子爵(1789—1856),法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孤独者》(1821)。七月革命后撰写历史小说,抨击新政权,如《查理五世时期的叛乱》(1832)、《啤酒酿造大王》(1834)等。另著有悲剧《围攻巴黎》(1826)。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