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所多玛和蛾摩拉-注释(5)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262】迪盖—特鲁安(1673—1736),法国私掠船船长。

    【263】他引人注目之处,既有特别和谐的染色头发,又有植物表皮般的皮肤。

    【264】丰特弗罗修道院位于法国曼恩—卢瓦尔省的同名市镇。1101年由布列塔尼隐士罗贝尔·德·阿布里塞尔修建。修道院有男修士和修女,但由女院长领导。有12世纪罗马式圣母院教堂,里面葬有英王亨利二世及其妻子阿基坦的阿莉耶诺尔和儿子理查一世(狮心王)。这里的女院长是指玛丽—马德莱娜·德·罗什舒阿(1645—1704),是第一位莫特马尔公爵的女儿,也是德·蒙泰斯庞夫人的妹妹,1670年成为丰特弗罗修道院女院长。圣西蒙在《回忆录》中谈到她时说:“她因事务多次来到巴黎,并待了很长时间。那是在国王和德·蒙泰斯庞夫人热恋之时。她来到宫廷,经常在宫中逗留,往往时间很长。[……]国王对她十分欣赏,跟她难分难舍。”(第二卷第473—474页)

    【265】弗朗索瓦丝·阿泰纳伊斯·德·罗什舒阿,蒙泰斯庞侯爵夫人(1641—1707),路易十四的情妇,两人相恋八年,为他生育八个孩子。1679年因投毒事件失宠,被德·曼特农夫人取而代之,但仍留在宫中,直至1691年隐退巴黎圣约瑟隐修院。

    【266】原文为plinthes,在手稿和初版本中都这样写。法国七星丛书版改为cintres(舞台上空吊布景的位置)。

    【267】法国七星丛书版后面加有:如同表现雅典娜女神节的中楣。雅典娜女神节最后一天有列队行进。雅典帕尔特农神庙墙上的中楣表现这种列队行进。中楣残片现藏大英博物馆和卢浮宫。

    【268】“朝气蓬勃的子民”其实是在《以斯帖》第二幕第九场:“据说朝气蓬勃的子民幸福,/这些财产朝他们滚滚流去!/更幸福的是纯洁的子民,/他们把信任寄于天上的上帝!”

    【269】约阿施是以色列王,拉辛的悲剧《亚他利雅》中人物。

    【270】《亚他利雅》第二幕第七场中,亚他利雅问约阿施:“您每天在做何事?”其后又说:“所有这些人关在此处,/他们在忙些什么?”约阿施在回答时作出解释:“有时在祭台/我献给大祭司的是乳香或盐;/我听到上帝那里传来无限伟大的歌声;/我看到这仪式的豪华场面。”

    【271】《亚他利雅》第二幕第九场中,合唱队的一个姑娘说:“他远离高雅的圈子,/从小就有上天赐予的各种才能。”

    【272】利未人是以色列人的一族。

    【273】载《亚他利雅》第一幕第三场:“哦,利未的姑娘们,一群忠实的年轻人。”

    【274】原文为syncope(晕厥),经理错读成symecope。

    【275】即邦唐夫人别墅的所在地。但在初版本中,主人公派人到埃格勒维尔去找阿尔贝蒂娜(第186页和第190页),后又写成埃普勒维尔(第194页),有些地方还写成埃弗勒维尔。

    【276】法国七星丛书版后面空两行接排,不另起一页。

    【277】杜维尔位于法国卡尔瓦多斯省,离海边有六公里。

    【278】原文为Decauville,狭轨车系法国工业家、政治家保罗·德科维尔(1846—1922)创制。

    【279】原文为Grallevast,初版本中如此。但法国七星丛书版中为Grattevast(格拉特瓦斯特),并认为是普鲁斯特的笔误。

    【280】我把自己的不舒服解释了以后,她露出时分抱歉而又极其和善的表情。

    【281】这里出现罗斯蒙德的名字,是因为手稿中主人公是去找罗斯蒙德,而不是去找阿尔贝蒂娜。

    【282】引语跟塞维尼夫人于1671年2月11日晚上写给女儿格里尼昂夫人的信大致相同。

    【283】指卢森堡公爵夫人。

    【284】法国七星丛书版后面接排,不另起一行。

    【285】她和蔼可亲有两个原因。普通的原因就是这位公主所受的教育。因此,即使公主无法行善时,她也通过无声言语的种种外部迹象,竭力表明或者不如说使人相信,她在这些人中间并不认为自己比别人高贵。

    【286】即邦唐夫人别墅的所在地。

    【287】原文为pédaler,本义为“踩踏板,骑自行车”,转义为“奔跑”,但也可表示“瞎折腾”。

    【288】恩底弥翁是俊美的青年牧羊人。月神塞勒涅爱上了他,每晚到山中跟他相会。宙斯应月神要求使他永远处于睡眠状态,以葆青春常在。

    【289】在《女博士》中,莫里哀嘲笑语法的崇拜者。在该剧第二幕第六场中,贝丽兹对厨娘马丁娜说:“‘不’和‘没有’迭用在一起,不是多用了一个否定词吗?我们没跟你说过吗?”(参见《莫里哀喜剧选》下册,乐歌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47页)其实,在现代法语中,否定副词ne(不)和pas(没有)一般合用,分别置于动词前后,但在大众法语中,ne常常不用,书中电梯司机也是如此:J'ai pas pour bien longtemps.(时间不会很长。)

    【290】原文为envoyé(被送走),加上r(又)则成renvoyé(被解雇)。

    【291】后面阿尔贝蒂娜和安德蕾“贴胸跳舞”的场景,使主人公怀疑阿尔贝蒂娜是同性恋,已在第一卷“蒙茹万场景”中用一句话宣布:“你会在下文中看到,由于别的原因,对这个印象的回忆将在我生话中起到重要作用。”(第159页)

    【292】塞莱斯特·吉内斯特(1891-1984)于1913年嫁给奥迪隆·阿尔巴雷。

    【293】法国七星丛书版中为埃普勒维尔。在初版本中,普鲁斯特有时写成埃格勒维尔,有时写成埃弗勒维尔。

    【294】萨福(约前630—约前580),古希腊女诗人。出身贵族,曾在故乡莱斯沃斯岛教授妇女诗歌和音乐。作品有抒情诗,包括颂歌、挽歌和讽刺诗等,对近代欧洲诗歌颇有影响。诗集九卷,现仅存两首完整的诗和一些残句。据说她在莱夫卡扎岛海角投海自尽,是因为她爱上船夫法翁,却不为法翁所爱。但一说这萨福另有其人,是竖琴女艺人。另外,据传萨福是同性恋,被称为“莱斯沃斯的著名女子”。

    【295】布洛克的表妹,这里没说出名字,名叫埃斯黛·莱维,是莱娅小姐的女友。

    【296】原文为camembert,是诺曼底村名,生产同名干酪。这里是电梯司机发音错误,把Cambremer(康布勒梅)误读所致。

    【297】亨利·勒西达内(1862—1939),法国画家。出生于毛里求斯的路易港。1891年艺术家美术展览会上开始引人注目。他是梅特林克和罗登巴赫的朋友,有一段时期的作品属象征派(1896—1899),后采用印象派画法。作品既表现城市景色,也表现室内场景以及花园、运河和花卉。喜欢半明半暗和雾气产生的效果。他确实“杰出”,但并不“伟大”。

    【298】圣西蒙在《回忆录》中提到,蒙泰斯庞夫人的姐姐蒂昂热夫人唾液分泌过多。(第三卷第67页)

    【299】这座圣母大教堂属十三世纪诺曼底哥特式建筑,有几块彩画玻璃窗属十五世纪。

    【300】阿夫朗什是法国芒什省专区首府。其大教堂建于十二世纪,于1790年倒塌。主要教堂为圣萨蒂南教堂,为新哥特式建筑,其中可看到古建筑痕迹,如十三世纪建的大门。

    【301】莫奈后期的组画有《麦垛》(1891)、《杨树》(1892)、《鲁昂大教堂》(1892—1893),以及从1898年直至他于1926年去世的《睡莲》。普鲁斯特对莫奈的绘画十分欣赏。

    【302】其实,勒西达内对莫奈十分欣赏。

    【303】即尼古拉·普桑(1594—1665),法国画家。

    【304】《佩利亚斯和梅丽桑德》是德彪西的五幕歌剧,作词采用梅特林克的同名话剧,1902年4月30日在巴黎喜歌剧院初次上演。该剧叙述高罗发现他的异父兄弟佩利亚斯和他年轻的妻子梅丽桑德的爱情,就因嫉妒把佩利亚斯杀死,梅丽桑德也在其后离开人世。普鲁斯特很喜欢这部歌剧,1911年他多次用房间里安装的戏剧转播电话听这部歌剧。

    【305】指没有文艺修养的粗俗的人。

    【306】主要是指《屠杀无辜婴儿》、《劫夺萨宾妇女》、《忒修斯》、《勒达》、《巴克科斯的童年》等。但卢浮宫的藏品更加丰富。德加曾于1870年复制卢浮宫的那幅《劫夺萨宾妇女》。这件复制品曾由亨利·鲁阿尔收藏,1912年12月以55000法郎拍出,现藏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市的诺顿·西蒙博物馆。

    【307】指《佩利亚斯和梅丽桑德》第三幕第三场“地下隧道口上一平台”,佩利亚斯大声说道:“啊!我终于透过气来![……]啊!有人刚浇过平台上的花朵,湿润的花草散发芬芳,一直飘到我们这儿[……]。”

    【308】在本书第一卷德·圣欧韦尔特夫人的晚会上,曾演奏肖邦的前奏曲和波洛奈兹舞曲,当时德·康布勒梅夫人及其儿媳妇在场。

    【309】这句话跟波德莱尔的诗《信天翁》的最后一个诗句相仿:“云霄里的王者,诗人也跟你相同,/你出没于暴风雨中,嘲笑弓手;/一被放逐到地上,陷于嘲骂声中,/巨人似的翅膀反倒妨碍行走。”(载波德莱尔《恶之花》,钱春绮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第16页)

    【310】反教权的斗争始于法国激进派统治的最初几年(1899—1905年)。由于此前的温和派没有严格执行费里的世俗化教育,教会依然保持强大的力量。另外,反教权是激进派的一贯思想,他们自视为大革命先辈的继承人,要恢复1794—1802年实行过的政教分离政策。瓦尔德克—卢梭上任之后,为了迎合当时的激进氛围,随即向教会开刀。1901年,以天主教会为靶心的《结社法》终获众参两院批准,该法律规定:普通社团只要向行省当局声明后便可自由成立;宗教团体的建立必须由议会以立法的方式批准;未获批准的宗教团体,其成员不得办学或任教。但此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对教会的控制,而不是要与教会彻底决裂。因此,激进派对这部法律并不满意。1902年,左翼集团在大选中获胜。内阁总理孔勃上任后,大批教会学校被强行关闭,众多宗教团体为继续生存而提出的申请被断然否决,法国与梵蒂冈的外交关系亦一刀两断。

    【311】1904—1905年进行的日俄战争,是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权益而进行的侵略战争,以日本胜利告终。这一胜利使欧洲舆论感到黄种人压倒了白种人,会引起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因此,1905年后,黄祸就成为常见的说法。

    【312】朱尔·马斯内(1842—1912),法国作曲家。他采用瓦格纳的主导动机手法,但使其融入他自己的优美风格,反映时尚的风貌,又有超群的技艺和戏剧感。主要作品有《希罗底》、《曼侬》、《维特》、《黛依丝》、《巴黎圣母院的江湖艺人》、《堂吉诃德》等歌剧。

    【313】《曼侬》(1884)系马斯内根据法国作家普雷沃的小说《曼侬·莱斯柯》创作的歌剧。

    【314】孟德斯鸠(1689—1755),法国作家。本名夏尔·德·塞孔达。著有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论著《论法的精神》等。

    【315】普鲁斯特在《关于福楼拜的“风格”》一文中写道:“福楼拜感到十分高兴的是,他在以前的作家如孟德斯鸠的作品中看到福楼拜的风格提前出现。”(载《新法兰西评论》,1920年1月)

    【316】指肖邦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的多首钢琴独奏曲。

    【317】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对肖邦以及瓦格纳和德彪西的评价,确实意见纷纭。

    【318】《拉蒂德,或囚禁三十五年》(1834)是法国剧作家吉尔贝·德·皮克斯雷古(1773—1844)的三幕五场历史情节剧。剧作取材于人称拉蒂德的冒险家让·亨利(1725—1805)的一生。拉蒂德想取宠于蓬巴杜夫人,把一只装有炸药的盒子寄给夫人,然后又去揭发这一阴谋,结果弄巧成拙,于1749年至1784年被囚禁35年,期间曾三次越狱,特别是1755年2月从巴士底狱逃出。拉蒂德在最后一场中被释放,两眼闪闪发光。

    【319】《菲岱里奥》(1805)是贝多芬创作的唯一一部歌剧,描写一个忠贞而有胆识的妻子从西班牙压迫者手中救出自己的丈夫。这一主题在德国清唱剧的朴素背景上展开,因此更加激动人心。这部歌剧被公认为爱情和自由的颂歌。

    【320】囚徒们呼吸“这种生机勃勃的空气”时的合唱,是在第一场的结尾:“哦,在这自由的空气中毫不费力地呼吸,是多么愉快!”

    【321】德摩斯梯尼(前384—前322),古希腊政治家、雄辩家。反对马其顿入侵希腊。发表《斥腓力》等演说,谴责腓力二世的扩张野心。公元前338年喀罗尼亚战役后希腊各邦臣服于马其顿。公元前323年在雅典再次组织反马其顿运动,失败后自杀。据说,他为纠正演说时咬字不清的缺点,曾口含卵石进行练习。

    【322】原文为Ch'nouville,即在Chenouville(舍努维尔)中的Ch后省略字母e。

    【323】指康布勒梅侯爵。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