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宗教文化——照耀历史长河的一道闪亮光芒 第二节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宗教文化(外国卷)

    为什么说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

    释迦牟尼于两千六百年以前生于古印度北部的迦毗卫国,即现今尼泊尔境内。他出家以前名为悉达多,是个王族子弟,幼年时就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成年的也娶过妻子,养过妻子,活了80岁。“释迦牟尼”就是释迦族的圣人之义。

    悉达多之所以要出家修道,最终成为佛教领导者,是由于他有自己的抱负。少年时,成天过着悠闲奢侈的生活,不仅没能给他精神上的慰藉,反而让他感到十分空虚。他不同意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与种姓制度。根据那时婆罗门教法典,将人们依据种姓划为四个等级:一等是婆罗门,即祭司,掌握神权;二等是刹帝利,即是武士、军事贵族及王族;三等是吠舍,指农民、手工业者跟商人;四等是首陀罗包括雇佣劳动者和奴隶等等。悉达多全力反对这种神权至上和婆罗门第一的制度,主张“四姓平等”。29岁之后他下定决心,出家修道,为推行自己的宗教主张另外开辟新路。他历经六年苦修,走访名师,接触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民,渐渐形成了一套体系宗教哲理的观点。之后,他经常在印度的北部及中部传播教义,拓展了许多信徒,逐步形成一个大宗教。

    释迦牟尼逝世之后,他的骨灰被很多国王抢分,尊称为“舍利”。他一辈子所演说的教义,被信徒们翻译整理,合成了经、律、论三大部,就是之后所称的“三藏”。他本人同时被尊称为“如来”(意思是“成正果”)、“佛”(意思是“觉悟者”),被奉为佛祖。

    为什么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能成为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是世界宗教中最成熟、最有权威、最有信徒的宗教,它们之所以可以成为世界性宗教,是由于它们都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得到了强大而有力的政治权力大力的支持。佛教自印度传播开来,和“护法名王”阿育王与迦腻色加所提倡关系特大,佛教传进中国之后,很多帝王都极力提倡,甚至还出现了如梁武帝那种的“皇帝菩萨”。藏传佛教可以在我国西藏地区扎根,同样跟西藏地方政权的大力扶持有很大关系,基督教最初在罗马帝国传教时,是用地下活动的方式进行的,从君士坦丁大帝开皈依直至狄奥多西一世皇帝在392年宣布了基督教作国教,基督教才算真正地站立了起来。自此,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统治者的大力支持下在当时的西方世界得到广泛传播,才逐渐变成世界上最大的世界宗教之一,伊斯兰教和政权的结合更加紧密,它兴起之后只用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便随着阿拉伯国家的强盛而变成了跨越亚、非、欧三大洲的世界性大宗教。

    另外,这三大宗教都没有突出某一个民族或者某一个国家在宗教上的优越性,它们所信仰的神乃是给世界各族人民都能接受的那种神。

    这三大宗教各自都有神圣的经典—,都有高度的神学理论观。

    并且,这三大宗教中的神学理论,都可以从世界观与方法论上统一教徒们的思想,因此能让世界各民族的人们接受。

    这三大宗教的仪式不只简易好行,并且还有很高的文化层次。佛教寺院的佛像与雕塑艺术不只给佛教的神圣增加了几分庄严,并且也增加了佛教向世人的吸引力与感召力。基督徒在教堂里做礼拜时有唱时诗班,伴着音乐唱圣歌,专有神职人员的播道与讲演,不只能激发信徒对宗教的感情,而且能给予他们精神上的一些满足。

    这三大宗教也有大批的从事宗教专业人员,他们在研究与传播宗教的理论与实践,而且通过组织手段以扩大宗教的影响力。

    此外,这三大宗教也都宣称自己能够拯救与帮助世人,并且对希望得到救助的皈依者自身的素质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介于以上原因,佛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便成为了世界性的宗教。

    藏传佛教的宗派

    佛教在西藏地区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到十一世纪中叶以后,逐渐形成;相继出现宁玛、噶当、萨迎、噶举、格鲁、希解、觉宇、觉囊、郭扎、夏鲁等教派。有些教派由于无政治势力作靠山,势小力弱,先后融于其他教派或被迫改宗,均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影响较大的只有以下五个教派。

    1宁玛派(红教),形成于公元十一世纪,是藏传佛教中最早产生的一个教派。由于该教派吸收和保留了大量本教色彩,重视寻找和挖掘古代朗达玛灭佛时佛教徒藏匿的经典,并认为自己弘扬的佛教是公元八世纪吐蕃时代传下来的,比较古旧,所以称宁玛(宁玛,藏语意为古、旧)。加上该教派僧人只戴红色僧帽,因而又称红教。红教以密宗修习为主,其思想受汉语系佛教影响,与内地禅宗“明心见性”说法相似。

    2噶当派,创建于1056年。藏语“噶”指佛语,“当”指教授。“噶当”意为用佛的教诲来指导凡人接受佛教道理的意思。该教派以修习显宗为主,主张先学显宗,后学密宗,其教法传播甚广,藏传佛教各教派均受其影响。

    3萨迦派(花教),创始于1073年,因该教派主寺萨迦寺所在地呈灰白色,故得名萨迦(藏语意为白土)。由于该教派寺院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花条,故又称花教。花教在形成教派体系、扩大宗教影响、拓展封建势力过程中,出现过历史上著名的“萨迦五祖”。

    4噶举派(白教)创始于十一世纪,重视密宗学习,而密宗学习又必须通过口耳相传,故名噶举(藏语口传之意)。因该教派创始人玛尔巴和米拉日巴在修法时都穿白色僧裙,故噶举派又称白教。白教最初分香巴噶举和塔布噶举。香巴噶举在十四、十五世纪衰落,现在谈到噶举派,一般就是塔布噶举。塔布噶举实力雄厚,支系最多,其中一些不是直接控制过西藏地方政权,就是独占一方的封建势力。

    5格鲁派(黄教),创建于1409年,是十五世纪西藏佛教史上的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宗喀巴在推行宗教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也是藏传佛教中形成最晚的一个教派。

    犹太教

    犹太教是世界三大一神信仰中,最早而且最古老的宗教,也是犹太民族的生活方式及信仰。犹太教的主要诫命与教义,来自托辣,即圣经的前五卷书。犹太教最重要的教义,在于只有一位神,即无形并且永恒的上帝。他愿所有的人,行公义,好怜悯,因为上帝按照他的形象造人,所以人都应该有尊严且受到尊敬地对待。犹太教重要的经典就是圣经,由托辣(Torah)、先知书(Prophets)和圣著(Writings)三部分构成。

    多数犹太人的宗教活动,主要在家中进行。它包括每天三次的祈祷,早晨、下午及日落之后。会众的祷告通常在犹太会堂举行。会堂是犹太人祷告与学习的地方,在星期一、星期四、安息日及节日和至圣日(HighHolyDays)会堂的敬拜,包括读希伯来文的托辣,与先知书。会堂的敬拜,可由会众当中博学的成员来主持,在大多数的会堂中,是由管会堂的司会(Cantor)或者教师(Rabbi)主持。

    基督教

    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崇奉耶稣为救世主。分为许多派系,包括罗马公教(在中国亦称天主教)、正教(亦称东正教)、新教(在中国通称基督教或耶稣教)三大派系和其他一些较小派系。各派系内部亦常分成一些派别或宗派。起源于 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相传为犹太的拿撒勒人耶稣所创立。信奉者称耶稣为基督(希腊文Christos,转译自希伯来文māshiah,汉译弥赛亚,意为受膏者, 原意指上帝敷以圣膏油而派立来复兴以色列国的救世主)。最初为犹太教一下层派别。1~2世纪间逐步同犹太教分裂,成为新的宗教(见原始基督教)。

    基督教一词最初见于 2世纪初安提阿的伊纳爵《致马格尼西亚教会书》,指区别于犹太教、崇奉基督为主的新教派。此后传及地中海东部沿岸各地。4 世纪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中世纪时在欧洲占统治地位,是欧洲封建制度的重要支柱。11世纪分裂为罗马公教和东正教。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新教又从罗马公教中分裂出来,出现了路德宗(亦称信义宗)、归正宗(亦称加尔文宗)和安立甘宗(亦称圣公宗)三大新教主流派;后又陆续分化出其他许多宗派。以后,基督教各派系逐渐传遍世界各大洲,对欧美各国历史、文化有深远影响。

    伊斯兰教的“五功”

    《古兰纽》规定,穆斯林在信仰上要做到“五善功”,简称“五功”。它是一个穆斯林必须履行的宗教义务。

    第一是“念功”。它规定每个穆斯林时刻不要忘记伊斯兰教的最基本的教义。“除安拉之外,别无真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先知和使者。”这两句话,是每个穆斯林祈祷必须默诵的祷词。

    第二是“拜功”,拜功要求每个穆斯林无论在什么地方,每天都要向麦加克尔白神庙的方向礼拜五次,分别在晨、晌、哺、昏、宵。礼拜的仪式很简单,只要立正、鞠躬、跪拜,口中以阿拉伯语默诵念功中那两句话即可。礼拜人必须清洁沐浴,否则谓之渎神,如没有水洗,用一撮土洒在头上也可代替。每周的星期五是聚礼。

    第三是“课功”,也叫天课。这是伊斯兰教的宗教课税。原来是自愿赈济贫困的施舍行为,以后变成了法定的税收,后来由于伊斯兰国家都已政、教分开,天课又变成一种宗教性的自由施舍。

    第四是“斋功”,每年在教历九月斋戒一个月,每天从黎明到日落全天不吃饭、不喝水、不行房事。但当夜幕降临以后,就一切如常百无禁忌。斋期届满的开斋节,作为一个重大节日来庆祝,非常隆重。

    第五是“朝功”,规定每个穆斯林,一生中至少应去麦加朝觐一次。一年一度的麦加朝觐,成为世界性穆斯林大集会。

    德国宗教改革运动

    在14世纪,德意志的资本主义经济已有了相当的发展,但仍然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

    这种分裂局面给罗马教皇和德国的天主教会以可乘之机。天主教会在德意志具有超国家的权力,他们不仅占有全国的土地,榨取大量地租,而且还从事征收“什一税”,进行出卖教会的职位,出售“免罪符”等一系列活动。它还与罗马教廷狼狈为奸,使罗马教皇成为骑在德国人民头上的“太上皇”,教皇控制了德国7个选侯中的3个以及整个教会。教皇每年从德国榨取的钱财,比德国皇帝的年收入还多几倍,德国成了“教皇的奶牛”。这样,人们对教皇的不满同对德国天主教会的痛恨结合起来,而高级僧侣饱食终日,不学无术和放荡的生活,更加激怒了各阶层群众。他们迫切希望通过宗教改革以实现社会的变革。另外,一些世俗诸侯和骑士、新兴的手工工场主、商人,为了各自的阶级利益,也希望实行这种改革。这样,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进而使得德国教会问题成为当时的社会问题的焦点。

    1517年,罗马教皇派遣特使,借口在罗马修筑圣彼得大教堂,到德国来大量出售“免罪符”。这种无耻的骗局,引起了人民的愤怒,一场宗教改革运动轰轰烈烈开始了。

    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1483-1546年),在德国维登堡教堂门外贴出了《关于赎罪券的效能》的长篇纲领性文字,共95条,这吸引了不少前来做弥撒的人。路德在他的论纲中,斥责了教皇贩卖免罪券的无耻行径。

    他还提议在大学进行一次关于赎罪券的神学辩论,这无异是对罗马教皇的挑战,也正符合当时德意志的民族情绪。之后,路德的论纲不胫而走,人人争诵,两个星期内传遍了全国。一场宗教改革运动公开爆发了。

    罗马教皇对路德的思想、行为大为震怒,下令路德到罗马受审。由于受到萨克森选侯的保护,路德没去罗马。第二年,路德在莱比锡与教皇代表公开辩论,路德公开申明自己同情胡司的观点,否认教皇的权力,声称教会没有教皇也能存在。随后,他发表了德国宗教改革的三大论著:《致德意志基督贵族书》、《教会的巴比伦囚禁》、《论基督徒的自由》。他的观点被罗马教皇视为“邪说”,他则被说成是魔鬼、野兽,并把他开除出教。而路德的回答是当众把教皇的敕令丢到火中烧掉,路德的宗教改革活动达到高潮。当时,教皇与德皇相勾结,准备给路德定罪,但路德则投靠萨克森选侯,隐居起来,他埋头用德文翻译《圣经》,为德意志语言形成作出重大贡献,也给予宗教改革运动以有力的武器。

    纳粹党徽卐是不是佛教符号

    佛教的万字分左旋和右旋,即【卍】和【卐】,本意都是吉祥。

    在现代,由於希特勒曾用一倾斜的右旋「卍」字作为纳粹党的徽号,因此许多不明东方传统的西方人士,看见佛教也采用这个符号,便觉得很惊奇。其实那是不同的,佛教的「卐」字是中正平衡的,而纳粹党的字则是 45度°倾斜。

    另外,上个世纪20年代,德国纳粹党即“国家社会党”出现,由于“国家”和“社会党”的德文字头均为“S”,两个“S”斜交而成卐字形。纳粹头目希特勒认为卐字象征“争取雅利安人胜利的斗争的使命”,因而于1920年用作纳粹党党徽,与佛教的意旨没有丝毫的关系。如此看来,卐字本是“幸运”与“吉祥”的象征,与血淋淋的纳粹党徽是毫无关系的。

    何为“六根清净”

    “六根清净”是佛家用语,是指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根有能生之义,识由根生,如眼根能生眼识,耳根能生耳识,鼻根能生鼻识,舌根能生舌识,身根能生身识,意根能生意识。要做到六根清净关键是要清静,使自己的心地常处于清静之地,就不会妄念妄识,自添烦恼了。

    什么是三宝殿

    “三宝殿”源自佛教。“三宝”是指佛教中的佛、法、僧,“三宝殿“即是佛教寺院中佛、法、僧的三个主要活动场所。“佛”是佛教信徒“大众登场藏书”的地方,如“大雄宝殿”;“法”是佛家珍藏经典之所,如“藏经楼”;“僧”是指僧侣“燕息”(睡觉)的禅房,也称僧寮。

    什么是原罪

    在《圣经》中有这样的记载:上帝创造了亚当、夏娃以后,将他们安置在伊甸园中,过着幸福的生活。上帝嘱咐他们,不可以吃园中智慧树上的智慧果,但蛇引诱夏娃偷吃智慧果。夏娃经不住蛇的诱惑,就吃了“禁果”,而且也给亚当吃了。

    两人吃了“禁果”,忽然眼睛明亮了,发现自己赤身露体,感到羞耻,就用树叶遮盖住自己。上帝知道此事后,将亚当、夏娃逐出伊甸园。

    根据《圣经》的记载,基督教认为:亚当、夏娃犯的罪就是“原罪”,即原始的罪恶。由于亚当、夏娃是人类的始祖,所以人一生下来就有罪。

    “原罪”理论,一直是基督教神学的核心。没有“原罪”,就不需要耶稣的救赎,也就不会有基督教。

    十字架的意义

    十字架,原是古代中东和欧洲的一种刑具,词源于拉丁文Crux,意为“叉子”。因为这种刑具多由横竖两根木头相交而成,形状近似汉字的“十”,所以汉语译为“十字架”。

    根据基督教圣经故事所述:公元1世纪初,耶稣被逮捕后便死于这种酷刑下。基督教认为,耶稣是为了替世人赎罪而被钉死于十字架的,故尊十字架为信仰标记,基督教徒在胸前画十字的仪式,也是由此而来的。

    南无阿弥陀佛的来历

    信佛的人总是口念“南无阿弥陀佛”,虔诚地祈求佛的保佑。 “南无”(音na,mo),是“归敬”、“归命”、“敬礼”的意思。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印度佛经《阿弥陀经》上说,信佛者只要一心长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临死之前佛就会出现,将虔心礼佛者接引至“极乐世界”。所以,佛教的信仰者经常口念“阿弥陀佛”。为表示尊敬,特地加上“南无”二字。这就是“南无阿弥陀佛”的来历。

    莲花为何成为佛教文化的象征

    一种说法与释迦牟尼降生的传说有关。根据佛教传说,释迦牟尼本来是天上的菩萨,到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处投胎。他降生之前,净饭王的宫廷里出现八种祥瑞,百鸟在王宫顶上聚集,四季花木盛开,特别是池沼中突然开放出大得像车盖一样的莲花。得道后的释迦牟尼,每当传教说法之时,就座“莲花座”,坐姿亦成“莲花坐姿”,即两腿交叠,足心向上。

    另一种说法与印度的爱莲风气有关。佛教从初创起,就注意迎合民俗心理以吸引信徒。而在古印度,很多人喜爱莲花。佛教的理想境界是不受现实世界污染,超凡脱俗达到清净无碍的境界。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风格象征着佛教的理想。所以,佛教尊崇莲花便作为一种习俗流传下来。

    圣的著作——《圣经》

    圣经的英文Holy Scriptures原指“圣的著作”。

    圣经至今已被译为1829种语言。最先五卷书是摩西在3500年前写的,最后一卷书是使徒约翰在1850年前写的。圣经写好之后照例归祭司保存。在五百年前,当世上还没有发明印刷术的时候,圣经都是人手抄写的,当这些文书变得古旧时,犹太文士们就把它们恭敬地收藏起来,另外用一种可以长期保存的抄本来代替原稿。

    安拉的言语——《古兰经》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最神圣的经典,被认为是“安拉的言语”。传说是安拉通过天使哲布勒伊来降给先知穆罕默德的最后一部天启经典。它是伊斯兰教信仰及宗教制度的源泉,是伊斯兰国家立法的根本原则。

    《古兰经》的主要内容包括阐发以信仰安拉、反对多神崇拜为中心的宗教哲理;有关宗教制度和礼仪;针对当时阿拉伯社会的状况提出改革社会的各项主张,以及为宣传伊斯兰教而引述的一些古代先知的故事传说等。《古兰经》既是一部宗教经典,又是一部阿拉伯文献。它汇集了古代阿拉伯世界的神话、历史、风俗人情、法律和道德规范,反映了7世纪初发生在阿拉伯半岛的一场社会变革,是阿拉伯文学和语言的典范。

    和尚名称的由来

    佛教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痛苦的,其根源归咎于各种欲望。因此,为了摆脱痛苦,必须寡欲,必须进行修行,忍受人世间的一切疾苦。因而,佛教的人生处世哲学是主张一切调和。“和”即忍耐、服从。“和”是佛教徒所崇尚且必须遵守的。以“和”为“尚”即是称佛教徒为“和尚”的缘由。

    “浮屠”是什么意思

    “浮屠”是佛教用语,梵文“佛陀”的旧译,一译“浮图”。“佛陀”的原意是“觉悟者”,而“佛”是“佛陀”的简称。佛教徒对其教主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或“佛”。后来,佛经中所记载的一切能“自觉”(大彻大悟者)、“觉他”(使别人大彻大悟者)、“觉行圆满”(善于修身养性达到极致者)都称为“佛陀”或“佛”。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说修身得道了。所以,“浮屠”就是指“佛”而言。

    但是,也有人把“佛塔”的梵文音译为“浮屠”,因而也称“佛塔”为“浮屠”。常听到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中的“七级浮屠”就是“七级佛塔”的意思,即较高级的佛塔。

    梵蒂冈城国的由来

    在今天意大利的罗马西北角,有一个面积小小的国中之国——梵蒂冈。它的疆界,东面以大教堂左侧的铁门为入境的国门,其余3面以围墙为界,铁门之外就是罗马城。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域国是由教皇的宫殿、庭院、花园及一些寺院组成,总共占地0.44平方公里。整个城国内工作人员共有1380人,但常住此地者只有540人,其中宗教界人士占一半,真正拥有梵蒂冈公民资格的人只有420人。

    作为一个教皇国,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公元六七世纪,罗马主教掌握了罗马城及周围地区的统治权后,格列高里一世(590~604年在位)成为第一位拥有强大势力的教皇。此后经过8世纪中叶法兰克王丕平“献土”,使教皇辖地进一步扩大。由于西欧封建割据与混战的局面十分严重,有统一组织的教会在经济、政治上相对强大起来,教皇利奥九世整顿了罗马教会的领导机构,使之成为管理教皇宗教和世俗权力的“罗马教廷”,教皇尼古拉二世制定了教皇选举法,排除了世俗权贵的干预,使教皇在政治上获得独立。12世纪以后,罗马教会发展成西欧神权统治的国际中心,教皇的权势发展到最高峰,教皇国最终以独立的、体态完备的国家出现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教会的势力日渐衰落,教皇国的土地也愈来愈小,以至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臭名昭著的“宗教裁判所”

    13~19世纪天主教会侦察和审判异端的机构。又译罗马教裁判所审判伽利略异端裁判所、宗教法庭。旨在镇压一切反教会、反封建的异端,以及有异端思想或同情异端的人。它建立于13世纪上半叶。

    中世纪西欧,以罗马教廷为中心的基督教会是欧洲封建统治巨大的国际中心,但从10世纪起,西欧一些地区出现反对基督教会的活动,到12~13世纪,“异端运动”蓬勃发展,著名的有意大利的阿诺德派和法国的阿尔比派。为了镇压异端,罗马教皇建立了残酷迫害异端的专门机构——宗教裁判所。

    1184年,教皇芦修斯三世发布《反对异端》的通谕,命令各教区成立宗教裁判所,还公布了对异端分子的刑罚。但这时的宗教裁判所大都由地方主教兼管,还不是自成体系的专门机构。洪诺留在继任教皇后,为了更加严厉有效地镇压异端,1220年颁布命令,由多名我会和方济各会修道僧建立宗教裁判所,直属教皇。1233年格列哥里九世又发布公告,重申洪诺留三世关于建立宗教裁判所的措施,并进一步规定裁判所可以要求地方主教全力协助。从此,宗教裁判所正式建立起来,以后遍布于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宗教裁判所设在各个地区的修道院里,经常派出密探,侦察搜捕所谓异端分子。凡是对天主教会或封建制度稍有不满的人,都被扣上异端的罪名,抓进宗教裁判所,严刑拷打。轻则处以徒刑、流放,重则施行火刑。裁判所定罪后,交由世俗政权执行。

    宗教裁判所在中世纪的欧洲甚为狙獗,在罗马,从15世纪起的150年间,被烧死的就有3万人。在西班牙,先后被判罪的异端分子多达38万人。著名的捷克宗教改革家胡司,就被活活烧死在君士坦斯的城郊。宗教裁判所不仅迫害宗教异端,还扼杀进步思想和科学学说,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被斥为“异端邪说”,长期遭到查禁。意大利著名的哲学家和天文学家布鲁诺因为宣传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而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被活活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

    臭名昭著的宗教裁判所在欧洲横行500年,直到罗马教廷权力衰落后,才退出历史舞台。

    圣保罗大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一直是伦敦主教堂所在地,并以伦敦的保护神——圣保罗的名字命名。它现在是世界第三高的教堂。它高高地屹立在伦敦缄西部的卢德盖特山上,以它悠久的历史、壮观的外形和别具一格的建筑特色而闻名于世。

    圣保罗大教堂之所以闻名遐迩,不仅因为它历史久远,更因为这里还有一些王公达官的坟墓和纪念碑;同时,它还是一个经常举行重大国事活动的场所。教堂内建有曾经打败过拿破仑的威灵顿公爵和为大英帝国建立过奇功殊勋的海军大将纳尔逊的墓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领导英国军民英勇抗击法西斯德军的丘吉尔首相的国葬典礼就在这座教堂里举行。1981年?月29日,英国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的“世纪婚礼”也是在这里举行的。当时,全世界数十万人都目睹了这一豪华而盛大的精彩场面。

    圣保罗大教堂既继承了许多欧洲教堂的传统风格,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性。它不仅是英国古典主义建筑的杰出代表,同时也是不列颠民族的精神支柱,被英国人民视为火焰中飞舞的凤凰再度升起的地方。

    圣保罗大教堂最早建于604年,1666年遭遇大火后被重建,1710年最后完工。其主体建筑是两座长150米、宽39米的两层十字形大楼。十字楼的中间,拱托着一座高达1114米的穹窿圆顶建筑。穹窿顶盖的上端,安放着一个镀金大十字架。教堂的正门朝西,门外不远处有个广场,广场中心矗立着一座英国女王安东妮的石雕像。门前还有一条由6对高大圆柱组成的走廊。教堂正面建筑的两端,有一对互相对称的钟楼,其中西南角的钟楼里吊着一具重达17吨的大铜钟,这具英格兰最大的铜钟,在每天半夜1点,由教堂人员敲打5分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