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古迹一览——文明精华的浓缩荟萃 第一节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古迹一览(中国卷)

    “天下最神秘的皇陵”——秦始皇陵

    据历史资料记载,秦始皇用了大约38年的时间、约72万人修筑了它的陵寝。皇陵内城面积约为2.13平方公里,如果加上已发现的各种陪葬坑的范围,面积将达60平方公里。在他的地下宫殿里,用水银模拟他统治的疆域内江河湖海的流动,在地宫上空模拟了日月星辰的转动,同时地宫内布满机关阻止盗墓者。据考古专家用现代科学技术测定,在它约高50米、直径为350米的封土内,有对称的夯土台阶构造和木质构造,在此之前人们认为封土只是一堆夯土。墓室最低距地面约30米,上端长160米、宽149米,而底部长80米、宽50米。考古工作者在陵园区域探测到水银浓度比周围地区异常偏高,经探测发现这些水银来自秦始皇陵的封土之下。同时,也发现秦始皇陵采用了先进的排水系统阻止地下水进入地宫中,这种排水方式至今仍在一些现代建筑中被采用。此外,皇陵地下还发现了大量钱币。

    千百年来,这个陵墓总是神秘莫测,其中有三个谜团最让人困惑:

    一是俑坑里的灰烬或炭迹。兵马俑是秦始皇陵墓中的一部分,可以组成一支8000兵马的部队,他们依次排开,面朝东方。这些陶俑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但一、二号俑坑里的木结构全部被烧成了灰烬或炭迹,甚至连陶俑、陶马的彩绘颜色也被烧掉了。那么。为什么会在地下俑坑里出现大火呢?有的说是项羽所为,可是,史书上只记载他纵火烧毁阿房宫,并没有烧毁陵墓的记述;有的说是地下陵寝中产生了沼气,发生了自燃现象;有的说是秦朝人在祭祀时不慎惹起了一场大火,造成了一场不该有的灾难。但是,这些灰烬或炭迹到底是什么大火造成的,仍然查不出原因来。

    二是皇陵中的宝剑。皇陵中出土了秦始皇使用的一把宝剑,长达91厘米,弯曲45度也不会折断。虽然经过了千年的风雨,它还是寒光闪烁,锋利无比,一叠19张厚的纸只要轻轻一划,就能划透。经过科学家测定,剑的表面镀上了2%的铬来防锈。可是,世界上最早用铬盐氧化来防锈的记载是1937年德国人所发明的。那么,2000多年前的中国是真的有这么高的技术吗?如果没有,这把宝剑为什么不生锈,为什么表面镀上了铬?

    三是皇陵的方位。秦始皇陵位于陕西临潼,背靠骊山,面临渭水,呈坐西朝东之向。中国古代一直有面南为尊的传统,为什么秦始皇陵要面向东方呢?有的说,它朝东表明秦始皇死后也要监视被自己打败的六个诸侯国,它们都在秦国的东部;有的说,皇陵朝东表明秦始皇一直在等待东渡黄海的徐福,因为他生前曾派徐福去蓬莱寻找长生不老药,虽然生前并未得到他带着不老药回来但是死后也要等着,让自己永生。

    东方古龙——万里长城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各诸侯国为了各自防御的需要,选择山河接壤处的有利地势,普遍修筑了长城。最早修筑长城的是春秋时期的齐、楚两国。战国时的秦、赵、燕三国,为了防御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把长城一直修到阴山和燕山的北麓。

    秦始皇依靠武力统一了六国,使中国成为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制国家。秦始皇为了巩固他的中央集权,就采取了许多稳定边疆和巩固边疆的措施。当时,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不断到秦朝的边境来骚扰捣乱,他们抢劫秦人的牲畜和财物,甚至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秦朝的疆域比较大,边疆离国都咸阳很遥远,因此有时候匈奴人的一些骚乱,让秦始皇觉得鞭长莫及。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便萌发了把原来六国的长城连接起来的思想,试图绕着秦朝的北方边境修筑一条大长城,把匈奴人挡在外面.确保边疆平安无事。

    但是要把原来六国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却是一项浩大而人繁重的工程。它需要连接的地方都是崇山峻岭,陡坡峡谷,施工难度非常大。但经过无数人的流血流汗和付出性命,一条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长达1万里的万里长城终于修建结束。

    秦灭亡后,许多朝代也都修建过长城,其中以汉代和明代的长城最为宏伟,汉长城超过了2万里,明长城东部重要地段,用条石和巨砖砌成,坚固无比。现存长城主要为明代所建。明长城以古长城为基础,东起鸭砻江,西到甘肃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气势雄伟无比,是世界奇迹之一。

    从山海关到居庸关、八达岭的这一段明长城,是在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指挥下,用了5年时间修筑而成的。

    山海关长城,倚山临海,地势险要,工程浩繁。关北万山重叠,长城从山下蜿蜒而过,与关城相连,一直沿伸到海关。山海关城楼上悬挂着“天下第一关”的匾额。在长城的另一头,是位于甘肃的“天下雄关”——嘉峪关。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和卓越的创造能力的反映。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举世闻名的历史遗迹。

    楼兰古国是怎样消失的

    在中国的西部,有一片浩瀚无垠的沙漠戈壁,这就是有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塔克拉玛干的沙漠深处,近年来,考古学家发现了闻名世界的楼兰古城。

    楼兰古城遗址在罗布泊附近,考古学家们推测,在几千年前,包括罗布泊在内的楼兰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绿洲城市。那时候,这里烟波浩淼,碧水万顷,水鸟嬉戏,渔歌悠扬,一派兴旺繁荣景象,可惜后来楼兰古城神秘地失踪了。

    楼兰怎么会从文明的巅峰突然消失得无踪无影呢?

    对于这个问题,100年来,人们有过各种各样的猜测和解释:有人说楼兰是因为外族人人侵引起的战争毁灭的;也有人说,由于魏晋以后“丝绸之路”的改道,过往的商队不再从楼兰经过,这引起了楼兰的萧条以至荒芜。但这些说法都因为拿不出强有力的证据而难以让人信服。

    比较有影响的一种说法是认为楼兰的消亡缘于河流的改道和罗布泊的逐渐干涸,楼兰古城因为缺水而消亡了。

    但是,美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回的照片表明,罗布泊完全干涸的时间是1972年。在此之前它基本上是有水的,认为罗布泊的干涸是导致楼兰古城灭亡的原因,因此又变得站不住脚。于是,对楼兰的神秘消失又有了另一种见解。

    这种观点认为,在公元3叫世纪,一场持续了几十年的干旱笼罩了楼兰,本来就水分不足的楼兰气候更趋干燥恶劣,楼兰的田地、河道都严重缺水,人们口粮供应日趋紧张,大多数人的生命受到了威胁。人们纷纷逃亡,于是岁月漫漫中,繁荣的古城慢慢地死寂,最终被沙土所覆盖。

    但这也只是一种猜想,同样没有足够多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猜想的可靠性。

    楼兰,这座湮没于浩瀚沙漠中的古城,留给人类太多的谜去猜测。

    马王堆汉墓为何有名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南部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震惊了中国乃至全世界。该墓在湖南长沙市东郊五里牌,为一马鞍开土堆,封土堆高10余米,直径30米左右。1972-1974年相继发掘,先后出土3座西汉墓葬。据考证,这是西汉初期诸侯家族墓地。其墓葬结构非常宏伟复杂,其中一、三号墓棺椁葬具保存完好。一号墓由墓顶至椁室深达20米。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由三椁(处椁、中椁、内椁)、三棺(外棺、中棺、内棺),以及垫木所组成。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塞木炭,厚30-40厘米,约1万余斤。木炭外面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厚度达60-130厘米。棺内女尸一具,保存十分完整,为国内所仅见。随葬物品非常丰富,达3000余件,有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陶器、竹简、竹木器、木桶、农畜产品、中草药等。其中覆盖在内棺上的一幅彩绘帛画,花纹鲜艳,色彩绚丽,画面内容想象丰富,是中国现存2100多年前的丝织品绘声绘画珍品。根据漆器款识、封泥、印章等推断,一号墓为汉侯利苍之妻,二号墓为利苍本人,三号墓是利苍之子。3座墓葬的时间相距20多年。又据考证,侯系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封,四年(公元前191年)即废。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对我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巨大价值,其出土文物异常珍贵。如从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剂。它的发现,补充了《内经》以前临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的内容,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医学遗产。

    昭陵六骏今何在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墓旁祭殿两侧有庑廊,“昭陵六骏”石刻就列置其中。

    “昭陵六骏”是指昭陵北阙前的六块骏马浮雕石刻,这组石刻立于贞观十年(636年),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创唐帝国重大战役中的鏖战雄姿,有平刘黑闼时所乘的“拳毛爅”,平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的“什伐赤”,平薛仁杲时所骑的“白蹄乌”,平宋金刚时所乘的“特勤骠”,平窦建德时所骑的“青骓”。

    唐太宗营建昭陵时,诏令立昭陵六骏的用意,除炫耀一生战功外,也是对这些曾经相依为命的战马的纪念,并告诫後世子孙创业之艰难。 

    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阵中身冒箭矢、驰骋疆场的情景。每幅画面都告诉人们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是驰名中外的石雕艺术珍品。

    1914年,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爅”被盗运到美国,现藏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

    故宫为何又叫紫禁城

    中国古代天文学说,根据对太空天体的长期观察,认为紫微星垣居于中天,位置永恒不变,是天帝所居。因而,把天帝所居的天宫谓之紫宫,有“紫微正中”之说。 

    封建皇帝自称是天帝的儿子,是真龙天子;而他们所居住的皇宫,被比喻为天上的紫宫。他们更希望自己身居紫宫,可以施政以德,四方归化,八面来朝,这到江山永固,以维护长期统治的目的。 

    明清两代的皇帝,出于维护他们自己的权威和尊严以及考虑自身的安全,所修建的皇宫,既富丽堂皇,又森严壁垒。这座城池,不仅宫殿重重,楼阁栉比,并围以10米多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而且哨岗林立,戒备森严。平民百姓不用说观赏一下楼台殿阁,就是看一看门额殿角,也是绝对不允许的。 

    明清皇帝及其眷属居住的皇宫,除了为他们服务的宫女、太监、侍卫之外,只有被召见的官员以及被特许的人员才能进入。这里是外人不能逾越雷池一步。因此,明清两代的皇宫,既喻为紫宫,又是禁地,故旧称紫禁城。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所以故宫为何又叫紫禁城。

    被焚毁的万园之园——圆明园

    圆明园是我国明清两代皇家园林。它不仅是中华的千古名园,还是人类的艺术瑰宝。但是,随着1860年英法联等大举侵华,它在入侵者所放的大火中,整整烧了三天三夜以至化为灰烬。圆明园由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组成。三园中以圆明园为最大,又以水景为主,水面曲折萦绕与陆地勾连交错,婉转曲折之间布满亭台楼阁。

    这三园之中又各有景点。如圆明园内即有“勤政殿”、“上下天光”、“月地云居”、“方壶胜境”等48景;长春园也有“西洋楼”、“万花库”、“方外观”、“海晏堂”等30境。

    圆明园的建筑融合古今中外的建筑精髓,使其每一处建筑都纤美精致,园中既有中国的传统建筑,也有糅合中西建筑风格的建筑,也有纯粹西方特色的建筑。如中西结合式建筑群西洋楼,上为中国琉璃瓦屋顶,中有西洋巴鲁克式骨架,下有罗马式汉白玉雕刻,在中外建筑史上别具一格。

    圆明园里还珍藏着许多奇珍异宝,金银玉器,名人字画,孤本秘笈。据当年英国的一名随军记者撰写的通讯记载: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后,被这富丽堂皇、充满了奇珍异宝的皇家园林惊呆了。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钟表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一个名叫赫里斯的英国军官,抢到一个缕金花盆,盆里栽着一棵黄金树,树上挂着以红玉为核的蓝宝石果子。他将这个金花盆和其它宝物,装了7大筐,据为已有。回到英国以后,这个强盗凭着夺来的宝物,成为一个大富豪。

    三星堆是不是外星人文明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1980年起发掘。在遗址中发现城址1座,东城墙长1100米,南墙180米,西墙600米,为人工夯筑而成。清理出房屋基址 、灰坑、墓葬、祭祀坑等。房基有圆形、方形、长方形3种,多为地面木构建筑。自1931年以后在这里曾多次发现祭祀坑,坑内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铜器。1986年发现的两座大型祭祀坑,出土有大量青铜器、玉石器、象牙、贝、陶器和金器等。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制作精美。青铜器除罍、尊、盘、戈外,还有大小人头像、立人像、爬龙柱形器和铜鸟、铜鹿等。

    三星堆的发现震惊了世界,被史学界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虽经70多年的发掘、研究,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的许多重大学术问题,至今仍是难以破译的千古之谜。虽然专家学者对其中“七大千古之谜”争论不休,但终因无确凿证据而成为悬案。

    第一谜,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目前有其来源与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有关、与川东 

    鄂西史前文化有关、与山东龙山文化有关等看法,即人们认为三星堆文化是土著文化与外来文化彼此融合的产物,是多种文化交互影响的结果。但究竟来自何方?

    第二谜,三星堆遗址居民的族属为何?目前有氐羌说、濮人说、巴人说、东夷说、越人说等不同看法。多数学者认为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与三星堆关系密切,其主体居民可能是来自川西北及岷江上游的的氐羌系。

    第三谜,三星堆古蜀国的政权性质及宗教形态如何?三星堆古蜀国是一个附属于中原王朝的部落军事联盟,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已建立起统一王朝的早期国家?其宗教形态是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还是神灵崇拜?或是兼而有之?

    第四谜,三星堆青铜器群高超的青铜器冶炼技术及青铜文化是如何产生的?是蜀地独自产生发展起来的,还是受中原文化、荆楚文化或西亚、东南亚等外来文化影响的产物?

    第五谜,三星堆古蜀国何以产生、持续多久,又何以突然消亡?

    第六谜,出土上千件文物的两个坑属何年代及什么性质?年代争论有商代说、商末周初说、西周说、春秋战国说等,性质有祭祀坑、墓葬陪葬坑、器物坑等不同看法。

    第七谜,晚期蜀文化的重大之谜“巴蜀图语”。三星堆出土的金杖等器物上的符号是文字?是族徽?是图画?还是某种宗教符号?可以说,如果解开“巴蜀图语”之谜,将极大促进三星堆之谜的破解。 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