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增强狠抓落实本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党的十九大特别强调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强调党对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更加自觉地增强执政本领,全面提升自己的领导水平,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政治过硬就要做到政治忠诚、政治坚定、政治担当、政治自律,并提高政治能力;实现本领高强就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本章内容围绕狠抓落实本领展开研究。

    古人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马克思讲,“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狠抓落实本领是新时代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八大本领之一,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狠抓落实的要求,进一步做好领导工作。

    一、新时代增强狠抓落实本领的重要意义

    落实的本质内涵源于我们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重要内容。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马克思集中提出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在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界定了“落实”的科学内涵。在发表于《求是》杂志的署名文章《关键在于落实》中,他指出:“党和人民的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伟大的成就,在全国各族人民中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享有崇高的威望,靠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的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靠的就是全党同志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127]

    因此,从认识论角度而言,“落实”就是确保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的过程;坚决贯彻中央及上级决策部署,令行禁止、不打折扣的过程;将自身制定的规章制度、措施要求变为具体行动的过程;对广大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行及时回应、切实解决的过程。那么,最终落实到哪里去?要落实到实践中去,落实到基层中去,落实到群众中去,使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以确保党和国家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对于领导干部而言,狠抓落实凝聚着责任与担当、体现着作风与意志、反映着能力与水平。

    (一)“崇尚实干,狠抓落实”,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目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认识、武装头脑,有效解决新时代中国现实问题、未来发展问题和社会主义前途命运问题。

    “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品格。从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扑下身子、狠抓落实”;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到要求“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分工明确、责任明晰”,要有推进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确保中央政策落地生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就是要在学懂、弄通的前提下,在“做实”上下功夫,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扑下身子、狠抓落实,真正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令行禁止,狠抓落实”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具体表现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做到令行禁止,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上下同欲者胜。令行禁止,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是空洞口号,是重大政治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治党治国治军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蓝图已经绘就,逐梦唯有笃行。广大党员干部唯有“令行禁止、狠抓落实”,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才能保证党的伟大事业一路乘风破浪,不断迎来新的胜利。反言之,令之不行,政之不立。如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令“选择性执行”、口是心非、阳奉阴违、独断专行、先斩后奏、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横行,那么就是损害了中央权威,消解了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任由各方各行其是,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党的领导就会成为“空架子”、走向形式化,民族复兴的梦想必将遥遥无期。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三)“攻坚克难,狠抓落实”是改革创新、推动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开辟并不断拓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道路,靠的就是苦干实干。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告诫全党:“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128]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在党中央总揽全局、运筹帷幄下,以破竹之势取得良好开局。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相继推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一项项议论多年、问题错综复杂、阻力较大、牵涉深层次利益关系调整的硬骨头被啃了下来,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与活力。这其中,决策科学、部署得当是前提,强化落实是关键。改革部署要有“时间表”“路线图”;“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明确责任主体、抓好关键少数;改革要强化督查抓落实,“既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又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务求实效”等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真实写照。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可见,随着改革部署相继落地、改革举措渐次生效的同时,改革任务愈来愈重,改革要求更加紧迫,也越来越触及各种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篱,甚至会动到自己的“奶酪”。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需要思想家,更需要实干家。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直面问题,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攻坚克难,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久久为功,苦干实干,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积厚成势,有为才有位,在新时代真正有所担当和作为。

    (四)“扑下身子,狠抓落实”是检验共产党人“人民性”特质的重要标准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人民性”特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政治本色的根本标志,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显著特征和优良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性特质的最集中体现,党的各项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和主动性,彰显了治国理政的“人民性”特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党对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庄严承诺和历史担当;全面深化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全面依法治国彰显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切实实现人民利益的顶层设计脉络清晰、全面铺开,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就是要做好“抓落实”这一重大实践课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否抓落实,直接反映着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和人民性,检验着各级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领导干部应当有为民情怀,深入群众当中,倾听群众声音,解决群众诉求,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要树立务实精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检验领导干部狠抓落实本领的重要标准便是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领导干部狠抓落实的过程,其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过程。

    总结而言,抓好落实,党和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贯彻到实际、贯彻到群众、贯彻到基层,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才能顺利实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才能蓬勃发展,最终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赢得民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二、新时代增强狠抓落实本领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这是新时代增强领导干部狠抓落实本领的基本要求。

    (一)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

    “实言实行实心,无不孚人之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归根结底,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也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路线。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提出“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2015年,“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全党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集中开展。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是驰而不息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遵循,其背后蕴含的求真务实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群众观、真理观的创造性运用,与“狠抓落实本领”的“四实”原则不谋而合。

    第一,实话实说是力量所在。列宁说过:“吹牛撒谎是道义上的灭亡,它势必引向政治上的灭亡。”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讲真话是一个领导干部真理在身、正义在手和有公心、有正气的重要体现。”[129]敢于讲实话,折射的是党性,彰显的是觉悟,体现的是对党和国家事业的责任感。

    说实话的反面就是讲假话、讲大话、讲空话。有些领导干部千方百计,将小成绩讲成大成绩;有些领导干部明哲保身、轻描淡写,将大矛盾讲成小问题,甚至挖空心思,美化为成绩;有些领导干部好大喜功、急于求成,将目标计划讲成已经取得的成绩;有些领导干部无的放矢、言之无物,热衷于唱高调、讲套话。这一系列上欺领导、下瞒百姓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表现,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表现,是不担当、不作为的表现。归根到底,是作风问题,更是党性问题,危害极大。因此,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要敢于讲真话,敢于讲逆耳之言,真实反映群众心声,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创造人人敢说、能说实话的良好政治生态,从而切实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

    第二,谋事要实。“三严三实”其中一条便是“谋事要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这一阐述既言简意赅又内涵深刻,为我们谋事创业提供了基本遵循。可以说,“谋实事”是领导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谋实事”是狠抓落实的题中应有之义。狠抓落实并非机械盲目抓落实、照搬照抄抓落实。只有实事求是,认识、尊重、运用客观规律,以科学的精神、态度、方法谋事创业,领导干部才能切实提升狠抓落实的本领。

    第三,因势利导出实招。“出实招”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出实招”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有更多获得感;“出实招”让脱贫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出实招”开创部队建设新局面;“出实招”让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出实招”是狠抓落实的重要标志和关键环节。实招来自于实践,领导干部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辨真伪、做取舍;实招来自于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领导干部在思想大解放中认清形势、顺势而为、积极而为;实招来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没有“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人民情怀,是出不了实招的。

    第四,务求实效。求实效就是以谋公益为大道,立足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其核心是以问题为导向,紧紧围绕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为人民求实效。为人民求实效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求实效体现在价值追求层面,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天下为公、管理为公;求实效体现在任务目标层面,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统合任务指标完成与任务背后承载的价值目标之间的关系;求实效体现在方式方法层面,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苦干实干、不尚空谈。“求实效”是狠抓落实的最终结果。

    (二)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

    雷厉风行强调高昂蓬勃的干劲闯劲,久久为功强调驰而不息的战略定力,二者紧密联系、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勇于攻坚克难强调敢于担当的奋斗精神与牺牲精神;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强调任务完成及其衡量标准。其一为作风境界;其二为责任担当;其三为目标结果。

    1.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

    增强狠抓落实本领,要坚持雷厉风行与久久为功相结合。“蹄疾走日月,步稳度关山。”雷厉风行体现为“蹄疾”,强调果敢坚决、严厉迅速;久久为功表现为“步稳”,强调沉稳坚韧、锲而不舍。二者相得益彰、互为补充,从而推进各项事业有序发展。如果只强调雷厉风行,少了“百寒成冰、水滴石穿”的沉稳踏实,则有可能“欲速而不达”;如果只讲久久为功,少了“案无积卷、手无积事”的紧迫感,则可能错失良机。雷厉风行与久久为功二者缺一不可,一方面要不找借口、果断利索,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抓工作;另一方面要谋划长远,“一张蓝图绘到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崇高境界做工作。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肩负新使命,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面对各方面严峻风险和挑战,只有以雷厉风行、只争朝夕的作风抓落实,只有以驰而不息的韧劲抓落实,只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崇高境界抓落实,才能真正提升狠抓落实本领。

    2.勇于攻坚克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勇于攻坚克难,而他自身就是敢于担当、勇于攻坚克难的表率。只有全党上下勇于在攻坚克难中开拓创新,才能主动接受挑战,有效应对当前的国内外复杂环境形势;只有全党上下敢于直面问题矛盾、敢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才能提振信心、凝聚力量,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更加美好的生活。勇于攻坚克难要有“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气魄和担当,正所谓“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勇于攻坚克难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在其位、谋其政,将履职尽责作为基本要求;勇于攻坚克难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对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求令行禁止并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根本考量标准;勇于攻坚克难要有能够担当负责的底气和能力,不逞匹夫之勇,着眼大局善谋实干。只有这样,才能奋力攻克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关,坚决战胜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

    3.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干事创业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他告诫我们:“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130]政贵有恒,“钉钉子精神”是当前乃至今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和传承的一种时代精神和革命精神,任何人不容漠视和懈怠。钉钉子精神是一种工作方法,干工作要抓得准、打得稳、钉得牢;钉钉子精神是一种工作作风,干工作要“力戒浮躁”“真抓实干”;钉钉子精神是一种信念意志,干工作要知难而进,“咬定青山不放松”;钉钉子精神是一种思想境界,干工作要不计较个人名利,“功成不必在我”……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就是要“得方法、重实干、有恒心、利长远”,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

    三、新时代增强领导干部狠抓落实本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当前,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的作风是好的,特别是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来,党风政风得到了明显改善、呈现出新的气象。但也要看到,“四风”还没有根除,党员干部中还存在着要求不严、作风不实的问题,抓落实的能力尚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新时代领导干部狠抓落实本领不强的主要表现

    1.不重落实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决策的贯彻落实,把抓落实作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基本途径。但是,很多领导干部不重视抓落实、不致力于抓落实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领导干部存在这样一个认识误区:落实、执行属于战术层次的问题,领导者应该把更多精力投入决策制定、组织协调等问题上。然而,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抓落实不只是战术问题,还是一个战略问题,决策与执行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抓落实是领导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就是狠抓落实的表率。2014年8月,人民日报刊登了以《在实践中大力传承弘扬“马上就办”》为题的专题报道。“马上就办”这四个字,是习近平总书记1990年任福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时候提出的。他在福州期间,福州市委大院里就挂着四个大字——“马上就办”。之所以会有这四个大字,是因为他在推动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时,对政府工作效率非常不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提出“马尾的事,特事特办,马上就办”。他还向媒体解释:“‘马上就办’不光是对工作效率的要求,也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求人们审慎地做出最快反应。”马上就办,狠抓落实,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贯推崇的工作作风。

    2.不落实、慢落实、假落实、乱落实

    “不落实、慢落实、假落实、乱落实”等“落实不力”问题都属狠抓落实本领不强的主要表现。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至关重要。一个执行力强的领导干部才能带出执行型团队。也就是说,领导干部狠抓落实本领不强主要表现在其自身也并非“执行型”领导干部。

    第一,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令之不行,政之不立。”政令畅通,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保证,也是治理大国的重要政治经验。一个拥有8900多万名党员、450多万个党组织的世界第一大党,如果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必会组织涣散,变成一盘散沙,失去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一定程度上是自由主义的变种。毛泽东早在1929年12月的古田会议上,就对党内的若干自由主义倾向进行过严厉的批评。保证政令畅通,首先要做到维护中央权威。“中央要有权威”是邓小平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胡锦涛同志强调,“通过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中央政令畅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131]

    毋庸置疑,一段时间以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依然存在。有令不行,就是地方政府或领导干部不作为。具体表现在不执行上级的命令,不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最终结果是:一是破坏了下级服从上级的政治纪律;二是使上级的命令得不到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无法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不到贯彻等;三是损害政府公信力,给集体和国家带来巨大损失;四是破坏党中央权威,削弱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有禁不止就是“你说你的,我干我的”,对抗心态异常顽固。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在执行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上总体是好的,但也确有个别地区过分强调自身情况,找各种原因,让中央“法外施恩”,对中央政策法规一再置若罔闻,有禁不止、有令不行甚至成为中央调控政策无法收效甚至收效甚微的根本原因。

    深入分析政令不畅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地方保护、中央权威不足、法制不完善、政令忽视地方利益、政出多门导致无所适从、缺乏执行政令的人财物等。

    第二,为官不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腐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四风”问题在诸多领域得到有效遏制,“八项规定”逐渐成为广大干部的纪律高压线,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人民群众普遍赞赏。但是,干部队伍中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也随之出现,比如,少数干部滋生“为官不易”的思想,出现了能不做事就不做事、能少做事就少做事的“为官不为”现象。习近平总书记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曾撰写过一篇文章——《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提出“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132]对于“为官不为”现象,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高度关注、科学应对、大力整治,让干部始终铭记虽然“为官不易”,但绝不能“为官不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所指出来的,“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133]

    “为官不为”,就是公职人员不履行、不及时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自身的岗位职责,从而导致“荒政”“懒政”等不良现象。具体来说,“为官不为”主要有以下五种具体表现形式:拖拉懒散、推诿耍滑、求稳怕事、无利不往、欺上瞒下。这些行为浪费时间,耽误工作,影响行政效率;更为重要的是,消解党的组织力和凝聚力,损害政府公信力,其实质是一种典型的利己主义和虚浮的工作作风。

    深入分析“为官不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从领导干部自身来讲,表现为能力不足不会为、担当不足不敢为、动力不足不愿为;从外部条件环境来讲,表现为考核激励机制缺失、用人导向出现偏差、问责惩处力度不够、权责设定模糊不清、“污名”现象日趋严重等。

    第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当下,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受虚言、采华名、听浮术、兴伪事”,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造成广泛不良影响,这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集中表现。长此以往,必将腐蚀党的意志,消解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动摇党的执政基础,最终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危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对形式主义予以批判,“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不动脑子的东西”;把官僚主义者比喻为“泥塑的神像”。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邓小平始终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也痛斥了形式主义,他说:“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134]习近平总书记在《关键在于落实》的文章中指出:“部分领导干部追求表面政绩,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一些地方和单位‘文山会海’屡禁不止,这些行为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威信、影响工作实效,亟待纠正。”[135]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具体表现为如下:一是受虚言,“受虚言”就是对夸夸其谈、名不副实之风的默许,这会纵容舌尖上的政绩,会滋生一批空谈的巨人、实干的矮子;二是听浮术,“听浮术”就是对心术不正、巧言令色干部的鼓励,纵容空中楼阁等无根的政绩,从而滋生一批溜须拍马、偷奸耍滑的虚浮之人;三是采华名,“采华名”就是沉溺于追逐名利,醉心于沽名钓誉,为了捞取自己的“政绩”“声誉”,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劳民伤财、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四是兴伪事,“兴伪事”就容易重面子、轻里子,就容易迎合上级、敷衍群众,就容易产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错误观念,就容易出现“表面文章吹得天花乱坠,惠民工程却是千疮百孔”的尴尬局面。

    深入分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正确的发展观与政绩观;手中权力缺乏制约;政治生态不良,做事不如作秀,好人主义横行;党性不强,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不强等。

    第四,盲目作为,机械作为。毛泽东曾指出,“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136]盲目作为、机械作为具体表现为方向不准中心不明、不加分析毫无创见、脱离实际照搬照抄、“推一下动一下”被动执行、态度冷漠置身事外、囿于“条框”唯上唯书,最终导致人力、物力、财力大量浪费但各项事业效率低下、停滞不前甚至南辕北辙。深入分析盲目作为、机械作为横行的原因,归纳起来就是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私心作祟,就其本质,实则为官僚主义的变种。

    3.落不实

    执政之道,忧无策,更恐有策而落不实。“落不实”主要从目标完成的结果角度而言,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任何政策目标的背后都有核心价值理念作为引导,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统合目标任务与其背后的价值理念之间的关系,不能把目标任务简单地等同于量化指标,一味地为了显在的指标,看似抓落实、实则落不实。二是效率低下。一些部门机构、领导干部、班子团队看似忙碌,结果既没有做好“显功”、更没有做好“潜功”,既没有做出实事、也没有打好利长远的基础。归结起来,就是缺乏工作压力与动力,热衷于迎来送往和“面子工程”,满足于“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甚至遇事能避就避、能推就推。三是执行标准不严。有的党员干部对上级决策部署不能一以贯之、坚决贯彻,抓落实的标准不够严,习惯于以领导关注、会议纪要为主去办事、去完成任务,习惯于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为民负责的担当,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党员干部业务不熟、知识能力欠缺,提不出思路或提不出好的思路,对本职工作难以为继、力不从心,甚至出现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把权力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手段,不给好处不办事,给小好处慢办事,给多好处乱办事,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

    (二)新时代领导干部狠抓落实本领不强的具体原因

    1.主体层面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一文中曾经指出,“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主体,在路线方针政策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对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至关重要。归纳而言,主体层面狠抓落实本领不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党性与人民性不强。对上级和组织权威认同度不高:纪律涣散、组织松懈、思想不一、意见分歧导致个体的思想体系乃至意识形态存在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倾向,从而不能真正保证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真正自觉实现维护党中央的要求;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没有厘清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关系,不善于汲取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不能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精神懈怠、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宗旨意识淡薄;对政策决定本身存在认知偏差:不善于统合政策决定的目标任务与背后的价值理念,不善于因地制宜、联系实际,机械执行、盲目执行;对个人与集体、地方与中央、部门与部门关系摆布以及利益取舍存在认知偏差: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以及对个人、小团体利益的追求导致狠抓落实动力不足;对狠抓落实这项能力建设本身存在认知偏差:很多领导干部认为落实是下属的事,领导更应该把精力放在决策制定上,对狠抓落实能力建设不够重视甚至忽略。

    第二,责任意识淡薄。执行力背后体现的是意志和责任,抓落实、重执行是一种内化于心的品质,因此,责任意识淡薄必然导致狠抓落实本领不强。首先,主体意识不强。党员干部主体意识缺位、党性不强,缺乏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精神状态;其次,存在畏难情绪。转型爬坡期,困难多、问题多,压力大产生畏难情绪;最后,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过分追求个人发展,没有牢固树立“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的观念,没有深刻认识“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

    第三,能力素质欠缺。能力素质欠缺导致领导干部“不会为”“不善为”。首先,缺乏统筹兼顾能力。不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和处理问题,不能够在抓主要矛盾、重点任务中统筹全局、协调各方促落实。其次,缺乏开拓创新能力。没有首创精神和改革精神,便不能够在因地制宜、理论联系实际中促落实。最后,缺乏知人善任能力。不能合理使用人才,在把各方优秀人才汇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促落实。

    2.体制机制层面

    体制机制层面的原因概括如下。

    第一,缺乏“权责利”相统一的组织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有效的执行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是实现狠抓落实执政本领高强的根本保障。从这个角度而言,首先,从结构层面来看。纵向上,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不尽合理,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就提出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横向上,党政系统内部机构职能定位不明晰,且党政职能分开不到位。其次,从体制机制层面来看。旧的体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新的体制还未完全建立,加之现有体制之间发展不平衡或存在矛盾与冲突,发展中的问题便由此产生。

    第二,缺乏完善的监督制约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监督制约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是否科学完善,事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有效执行、落地。首先,监督制度及其运行机制流于形式化;其次,监督检查制度多为短期行为,难以形成长效机制,对长期的工作效率反而形成负面效应。

    第三,缺乏完善的激励奖惩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对执行效果的考核、奖惩是否合理得当并落到实处,直接检验管理者执行政策制度的决心和效果。首先,目标设定不合理或目标本身导致无法进行量化考核,缺乏激励效应;其次,对结果管理不够重视,不能形成抓落实、促执行的良性循环。

    3.政策与制度层面

    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政策执行的第一项严重的错误就在于政策制定者制定了超越性政策目标。”政策与制度层面如果将其看作一个有机系统,则包括政策制度方案、政策执行主体、政策对象、政策执行环境四个方面;四个方面的内生关系本质表现为党政关系、层级关系、条块关系、部门关系;政策制度的有效执行取决于上述关系的利益格局、责权利重构问题。制度体系内部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有的交错交叉、冗余重复,甚至相互冲突;有些制度设计太原则化和繁冗,缺乏实际操作性;有些制度标准过严过高,规定太细太微,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人们落实制度的积极性。

    4.政治生态层面

    缺乏狠抓落实、刚性执行的文化氛围。文化建设润物细无声,打造执行力文化是提升领导干部狠抓落实本领、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的根本路径。缺乏相应的文化氛围具体表现为:缺乏求真务实、崇尚实干的文化环境;缺乏追求完美、注重细节的文化氛围;浮躁心理和形式主义横行;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心理因素多占主导地位;做事不如作秀的形式主义、“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多干事不如会说话,不敢为敢做事的人撑腰”的正不压邪现象横行。

    四、新时代增强领导干部狠抓落实本领的思路与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落实,是把决策变为人们的实践行动、由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的过程,无疑需要克服主观和客观上的诸多障碍,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137]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步调一致听号令,众志成城抓落实。

    (一)狠抓落实必须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和正确政绩观

    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和正确政绩观,抓落实才能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这也是各项落实工作保持不竭动力的根本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各项工作都必须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否抓落实直接反映着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党性。”[138]“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的七大被写进党章的总纲和党员应尽的义务中,之后历次党的代表大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都被庄严地载入党章。作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不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不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各项工作的落实中。把握好了这点,就把握好了抓落实的根本,就能把全部精力投入抓落实的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执政为民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其位,谋其政”,每一位领导干部的肩上都扛着党和人民所赋予的职责,每一位领导干部的身上都寄托着党和人民的希望,“不用扬鞭自奋蹄”“为官避事平生耻”。抓落实,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重要检验。

    在抓落实过程中,不同的政绩观会有不同的抓法、不同的结果。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为了党和国家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以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去建立政绩,而非为了树立个人形象、积累升迁资本去建立政绩;要务求实效,追求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为政之绩,而非为了表面政绩,搞“劳民伤财”、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要把雷厉风行与久久为功相结合,蹄疾步稳、一步一个脚印取得政绩,而非贪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名,竭泽而渔、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总之,各级领导干部要在为什么而建立政绩、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又该怎样取得政绩上本着“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以“为党尽责”和“为民造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狠抓落实必须具有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一系列治国理政伟大成就的背后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不忘初心、攻坚克难的大格局、大思路。

    “行百里者半九十”。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面对改革开放攻坚期深度利益调整,面对“两个百年交汇期”错综复杂局面,这一历史关口更加考验着各级领导干部的意志和能力。今天的中华民族面临的现实、任务、环境,意味着各级领导干部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敢涉险滩,啃硬骨头,发扬斗争精神,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攻坚克难,汇聚起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落实的过程,必然会遇到许多矛盾和问题,只有努力解决好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把落实工作真正抓好、抓出成效。矛盾和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没有发展。因此,我们在各项工作包括抓落实工作中,不要怕遇到矛盾和问题,而要敢于正视矛盾和问题。不要绕开矛盾和问题走,而要同群众一道千方百计地去求得矛盾和问题的及时正确解决。这是各级领导干部在抓落实及其全部工作中应该具有的根本态度”。[139]

    各级领导干部如果不能保持清醒头脑,眼中只有成绩和经验;如果遇到困难绕着走,搞“选择性担当”;如果“小心翼翼捂官帽”,马马虎虎干工作;如果面对急难险重任务畏难情绪占上风,缺乏担当和魄力;如果抓落实不严、不实、不细,不能一抓到底,那么抓落实就有落空的危险,最终会使我们丧失历史发展的机遇,甚至丧失群众的信任和期待。正如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所指出的:“党委对主要工作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紧’。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140]

    抓落实能不能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对领导干部的原则立场是一个现实的考验。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和政治本色,正确看待个人的进退得失,正确对待金钱名利。唯有这样,才能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岂因祸福避趋之”。

    (三)狠抓落实必须具有敢抓落实、善抓落实的勇气智慧

    狠抓落实必须具有敢抓落实的政治勇气。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任职期间,面对国企改革举步维艰之时,他亲自拍板,挑定试点企业,体现出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他说,“‘敢’就是勇挑重担,敢于迎难而上;大胆开拓,敢为天下先”,不能老强调条件太差、优惠太少、历史包袱太重、人事关系太复杂,只有负起责任来,才能真正做到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切实干出成效来。

    狠抓落实必须具有善抓落实的本领智慧。“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抓好工作落实,既需要决心、魄力和勇气,更需要智慧、谋略和办法。如果把狠抓落实体现为盲目蛮干,不注重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不科学制定着眼长远的战略规划;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轻重缓急、关键重点;如果政策制度制定不科学,目标、责任主体不明晰,没有“路线图”“时间表”,抓落实不仅不能求实效,甚至会事倍功半、南辕北辙。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注重形成科学的工作方法,善于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明确责任重督查,才能取得工作落实的主动权,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

    (四)狠抓落实必须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和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

    抓好落实,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优良的作风很重要,建立科学管用的制度和机制同样很重要。要制定强有力的组织措施、考核措施、激励措施,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落实的工作实践,检验着每个干部的思想品质、工作作风和实际能力,也是考察和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141]

    用好一个干部,有利于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形成有利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用人导向,形成有利于干事创业的激励约束效应。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之所以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往往同用人导向有关,狠抓落实本领是评价一个干部的重要方面。要抓好落实工作,必须完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对于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劳民伤财形象工程的领导干部要严肃问责;对于那些奉行“好人主义”,擅长“和稀泥”,关键时刻不敢亮剑的领导干部要教育调整;鼓励褒奖勇于干事创业、担当尽责的领导干部,强化担当意识、鼓励积极作为,形成“崇尚实干,狠抓落实”的工作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建设必须做到要素齐全,既有激励性,又有惩戒性,使遵守者得到表彰奖励,违反者受到严厉惩处。有些法规制度为什么执行不了、落实不下去?就是因为责任不明确、奖惩不严格,违反了法规制度怎么惩罚无章可循。要明确责任主体,确保可执行、可监督、可检查、可问责”。[142]要建立抓落实的工作机制,首先要事前明确责任,有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存在工作推诿扯皮现象,与目标责任不明确、工作任务没细化有很大关系;其次要事中督查责任落实,对于目标责任明晰的任务,不能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与督查工作不到位、发现问题不能及时整改有很大关系;最后要事后追究责任,有些领导干部工作落实不到位、不担当、敷衍塞责,与缺乏严肃问责机制有很大关系。总而言之,要科学进行责任分解,进一步完善巡视督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情况通报制度,完善重大责任追究制度,形成科学的干部考核激励制度,运用制度抓落实。

    (五)狠抓落实必须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143]各级领导干部要锤炼从严从实的优良作风,以实的态度、实的行动、实的作风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完成。当前,部分地区、部门以及领导干部不讲原则讲关系、不讲纪律讲人情;投机钻营,“琢磨事不如琢磨人”;形式主义横行,“做事不如作秀”;以“好人主义”为金科玉律,“多栽花少栽刺”,导致落实工作变形走样,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地区、部门缺乏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领导干部缺乏从严从实的工作作风。

    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一方面要把抓落实工作抓细致抓具体,从细处入手,落实才会日见成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有些领导干部总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抓大事、管宏观,习惯于坐机关、发指示,而不习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解决具体问题,不愿意去抓所谓‘小事’。这种认识和做法是不全面、不恰当的”。[144]另一方面要把基层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把抓落实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向群众问计问策。

    创新案例

    陕西旬阳:“亮身份、晒业绩、作表率”

    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为了解决一些党员干部依然存在着党员意识不强、精神不振、严而不为、廉而不勤,甚至慢作为、不作为等现象和问题,陕西旬阳县委创新开展党员干部“亮身份、晒业绩、作表率”全员行动,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每位干部,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活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围绕“三亮”亮身份,倒逼责任落实。一是亮岗位。县级领导、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在县城广场,一般党员干部、村组干部在工作区域亮出照片、姓名、职务、联系电话,农民党员采取悬挂“党员家庭户”“共产党员户”和“党员示范户”等标牌亮出党员身份,强化自我约束,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活力。二是亮职责。党组织、各部门重点做到亮责任清单、亮任务清单、亮服务流程、亮服务热线,树立做好本职工作,方便群众办事的责任心,激发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三是亮承诺。县级部门领导班子对照岗位职责,围绕改进作风、提高效能,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等方面作出公开承诺,部(局)领导班子成员对照工作岗位职责,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聚焦反“四风”进行公开承诺,普通党员干部根据实际作出公开承诺,并对公开承诺情况及时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围绕“三晒”晒业绩,聚焦工作落实。一是晒成绩。县级领导带头晒履行岗位职责、打赢五场硬仗、实施五大突破、重点项目建设进展及完成等情况;科级领导干部晒履行岗位责任、分管或牵头包抓的重点任务完成情况;一般党员干部晒工作实绩、履职尽责、工作出勤及奖惩等情况。通过月初晒任务、月中晒进度、月末晒成绩,每月一清单、一公示,使晒业绩的过程成为检验党员、领导干部基本素质和良好作风的过程。二是晒亮点。突出围绕县委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的要求,亮年度绩效考核、亮市县综合排名、亮荣获上级表彰和亮点特色等情况。通过晒亮点,营造一种创先争优的干事创业氛围,使党员干部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入抓落实中。三是晒问题。按照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晒单位和个人对决策执行、承诺兑现、工作落实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把奖励和表彰,问责和处罚有机结合起来,让懈怠者受到鞭策、平庸者感到汗颜。

    围绕“三作”作表率,提升党员形象。突出在党性修养上作表率、履职尽责上作表率、纪律作风上作表率。县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坚持“五带头”争做“五个表率”,即带头坚定信念,作忠诚于党的表率;带头真抓实干,作敢于担当的表率;带头心系群众,作勤政为民的表率;带头清正廉洁,作风清气正的表率;带头精诚团结,作顾全大局的表率,努力做政治明白人、发展开路人、作风带头人、群众贴心人。科级领导干部坚持“四带头”争做“好班长”,即带头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带头服从大局服务群众、带头弘扬正气树立新风、带头履行职责争创一流,在全县培育和评选一批党和人民信赖的“好书记”“好镇长”“好局长”“好主任”。一般党员干部突出“四表率”争做“四铁”式好干部,即在言、行、德、纪等方面作出表率,培树一批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担当、铁一般纪律的好党员、好干部典型。通过县级领导示范引领,科级干部以身作则,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提升党员干部形象。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7年3月1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