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的历险-译后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861年2月15日,怀特海出生在英国一位牧师家庭。他曾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主修数学,后留校任教。190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24年在哈佛大学任哲学教授,后来又接受过包括英国科学院院士等多项荣誉。怀特海的一生看似平静,但他内心生活却极为丰富而深邃。

    怀特海著述等身,除专题论文外,仅专著即达二十二种,其中最重要的是《科学与近代世界》、《过程与实在》以及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这本书——《观念的历险》。

    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一系列自然科学的新发现不断出现,它们“迅速地破坏了传统唯物论作为完备基础的地位”,[128]因此怀特海认为,必须有一个依据近代科学证据的哲学代替唯物论,这就是过程哲学或有机哲学。怀特海所创立的过程哲学,其基本思想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自然有机体论,他认为自然界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它处于创造进化的过程中。同时,每一种自然机体也处于演化中,它一方面要适应一定的环境,“另一方面是创生,机体可以创生自己的环境”。[129]机体创生环境的过程也是自身变化的过程,此过程表现为一物向他物的转化。

    人是怎样获得知识的?这是现代哲学家特别关心并认真加以研究的一个问题,过程哲学也不例外。怀特海认为,知识的主体是自我,而自我就是情绪、享受、希望、恐惧、悔恨、对各种抉择的评价等主观心理状态和情绪的统一体。所谓客体,就是由一系列性质和关系,例如硬、软、颜色、声音等构成的统一体。认识过程就是主体“包容”客体的过程。他把主体称之为“包容统一体”,客体称之为“感官对象”。这样,感官对象在认识上的感知便是各种感性对象的不同样态,连同该感官对象一起在包容统一体中被感知的状态。

    在社会历史观上,怀特海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是有机体,这个复杂机体的发展是由内在动力推动的自我创造活动,其中每一个原始机体——个人——都对社会发展有积极的作用。要使自然环境和社会机体协调,同时要重视社会的内在价值和社会良心,并用社会机体成员之间的和谐来代替生存竞争,创造一种人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环境。他认为,成功的机体将改变它的环境,能改变环境进行互助的机体就是成功的机体,应当鼓励人们崇尚智慧,热爱真理,鼓励人们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观念的历险》虽然讲述的是人类的精神历程,但并不是一部思想史,而是通过观念的历史来阐述怀特海自己的理论,他的过程哲学贯穿始终,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作者本人的历险。

    我们发现怀特海的许多观点发人深省。在现代哲学家中,怀特海特别强调“全”的重要,他认为,哲学应该探求最普遍的概括的理论,应该把特殊的概念从只能应用于某些有限事实进而要求它能用于全部事实,以得到总的概括。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形而上学产生了厌倦,甚至认为它是一种虚妄,过分追捧形而上学的至高无上是一种偏激,但忽视它也将使我们的视野缺乏整体性。另外,怀特海关于自然界的“全面”观点与现代宇宙全息统一论不谋而合,足见其深刻性。

    另外,怀特海特别强调主体的自我意识,认为主体可以自我调控、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主体意识是文明的驱动力,这已为西方世界所推崇,并产生了伟大的奇迹。在今天以创新为主导的社会中,在我们这样一个具有长期封建传统的东方国度,也理应正视这个问题。

    至于他所主张的社会有机体和谐的思想在今天更受到人们的关注,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使我们明白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战争带来的灾难使人类珍爱和平,呼唤永久的和平。从这个意义上讲,怀特海哲学也许会成为当代的“启示录”之一。

    怀特海的哲学在哲学史上并没有煊赫一时,但它也不是瞬间即逝的泡沫,他的许多洞见是人类永恒的财富。评价一种哲学,并不是简单地加上“唯物”和“唯心”的标签,惟有潜心深入才有发言权,本书的出版也是为大家提供多一些的原始材料。最后我在此要感谢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赵月瑟和马胜等为本书的出版给予的支持。

    洪伟

    1999年9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