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书写形态与文化政治-浪漫主义的“现代派”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林庚向来被视为“现代派”诗人。他开始创作时正值中国的“现代派”诗歌方兴未艾的时候(参林清晖《上下求索》,169-17页;《划破边缘的飞翔》,9-1页;陈世澄、罗振亚,115),他的作品也经常在《现代》杂志发表并受到注目。因此,从写诗活动的背景看来,林庚之为“现代派”中人,可说毋庸置疑。所谓“现代派”,照孙玉石的解释:

    指的是受西方象征主义、意象主义以及现代派诗潮影响而产生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潮流(《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458页;又参同书8页)。

    孙玉石更认为:

    这一潮流同浪漫主义、写实主义一起,成为并行发展的三大艺术潮流之一(《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459页)。

    按照这个说法则“现代主义”是异于“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的流派,从中国新诗发展脉络的梳理而言,这个分划是很有意义的。然而,如果参照西方文艺思潮的内涵与发展过程,我们知道“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有许多相承之处,例如“现代主义”对科学实证与逻辑的否定,就好比“浪漫主义”对启蒙时期(Enlightenment)惟理性是尚(ratinalism)和新古典主义(Ne-Classicism)墨守成规的反弹;再如二者都不满足于语言的模仿与再现功能,意图超越表象和现实,热衷于内心世界的探索等等,都是相沿的痕迹。

    回看中国诗坛的“现代派”,曾受“现代主义”特别是其中的“象征主义”表现形式的影响固然明显,但我们也不难发现大部分中国现代派诗人其实不脱“浪漫主义”精神。尤其林庚曾经自称“浪漫派”,我们更可以“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会通去说明他的诗歌理念。例如林庚诗中的“窗”,就很容易令人联想到德国浪漫主义画家佛雷德瑞克(Caspar David Friedrich,1774-184)的画《窗前的女人》(1822),引领观者追随室内主体的视野往窗外开展,追寻一个更广漠的宇域。他以灵视而非以目视的“内视风景”(“Inner Landscapes”r“Inner Visin f Landscapes”)画风,正好为我们对林庚诗中出现的视域做诠解时提供参证。我们发现作为长期在城市生活的诗人,林庚的作品充斥着“浪漫主义”的“田园”和“春野”等意象,描绘自然的辞藻如“春风”、“春雨”、“秋深”、“冬夜”、“花穗”、“残花”、“落叶”、“荷伞”、“露珠”、“杜宇”、“夜莺”、“燕子”、“蝴蝶”……,甚至牧歌式的词汇如“牧童”、“仙女”、“魔笛”等,与他身处的现实环境很难说有可以一一对应的指涉。

    这些田野的景色,当然是诗人游心所见,好比《春野》所说:“随着无名的蝴蝶/飞入春日的田野”(《春野与窗》,1页);或者如《朦胧》所说:“是!有一只黑色的蜻蜓/飞入冥冥的草中了”(《夜》,2页)。这些心灵的驰想,可以跨山越海,窥见“森林大叶子下/斜袒与红头巾/……/檀花的香味/木柴熊熊的烧起火苗”(《驰想中的印度》,《春野与窗》,17-18页);甚至飞升宇宙,如《末日》所说:“红色的心已离开了地球飞开远去”(《春野与窗》,23页)。驰想历程的意义,在《夜》一诗中最能显示:

    夜

    夜走进孤寂之乡

    遂有泪像酒

    原始人熊熊的火光

    在森林中燃烧起来

    此时在耳语吧?

    墙外急碎的马蹄声

    远去了

    是一匹快马

    我为祝福而歌(《夜》,3页)

    诗以抒情主体的孤寂情绪开始,这是当前的现实。这份情绪的具象是“泪”,“泪”之幻化成“酒”,正是为视域的转化做出暗示。“酒”指向酒醉所可能进入的另一个空间,好比李白《月下独酌》诗所说的“三杯通大道”或者“糟丘是蓬莱”。顺着这个思路,第二节的视域跳接到初民的世界。“熊熊的火光”代表文明的开始。这个邈远的世界,在诗的中心部分活现,显然是上下求索的目标。第三节以“急碎的马蹄声”象喻时间的流逝,骏马奔驰千里的空间跨度,也就是思想的飞跃,从现实到远古之间往返,来了也去了。在现实世界中陷入孤寂的“我”,只留下“祝福”的歌声;这“祝福”也是面对苦闷的一种排遣,超越现实的一种希冀。这种飞驰和超越也是“浪漫主义”的“想象”(“Imaginatin”)精神的菁粹。

    《夜》一诗的重要意义除了显示“时空驰想”的历程之外,还宣明了林庚对人世经验的一个思考方向。诗中出现的“原始人火光”并不是一种人类学的考古张扬,换句话说,这不是一个对上古的“历史真实”(histrical real-ity)的像真模仿(imitatin),而是林庚对人世中“鲜活”经验的延伸想象——由“鲜”到“新”到“初”的延伸。林庚在《问路集》的《自序》提到,他在写《夜》时觉得自己“是在用最原始的语言捕捉了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受”,当时又写了一个座右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太多的灰烬却是无用的

    我要寻问那星星之火之所以燃烧

    追寻那一切开始之开始(《自序》,1页)

    “开始之开始”有双重意义:一是历史上的开始,另一是引发这经验产生的开端;文明的启始,象征二者交叠之处,也就是“鲜”、“新”、“初”的叠合。正如《破晓》一诗,从一天的开始,驰想到初春的解冻,到北极的冰裂,再追索到“人间的第一次的诞生”;用《甘苦》一文的话就是:“世界初开辟的第一个早晨”(《问路集》,184页)。林庚对这“太初”的经验,有极大的兴趣,类似的遐想还见于《喂!》诗所说的“当未有人前/太阳如一团烈火/地上有一阵和风”(《春野与窗》,2页),《末日》诗中的“一日古时的洪水/乃奔波而前来”等(《春野与窗》,25页)。

    这种追源溯始的意念,其实反映了林庚对“整体”(ttality)——无论是共时的(synchrnic)“当下”或者历时的(diachrnic)“历史”——的关注,他当然了解到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只能是“断片”(fragments),但他却认为诗、文艺可以揭露这个更完整的世界或者完整的历史。他在《诗的活力与诗的新原质》这篇极富启示意味的文章中,就特别标举诗的“揭示”(t dis-clse)作用:

    我们写诗……就正如写诗的历史……

    我们如果以为宇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则人类的历史相形之下当然短暂得很。然而人类的历史虽然短暂,而人类之创造这一个历史,却与宇宙之创造宇宙的历史并无不同。

    诗如果无妨说是最短的故事,那么也无妨说诗就是那最完全的历史(《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151-152页)。

    这里所关心的对象之间,似乎存在一种“隐喻”的作用:“写诗”可以隐喻“写诗的历史”;“人类的历史”隐喻“宇宙的历史”;“诗”隐喻“最完全的历史”(参Shiff,15-12)。换句话说,诗虽然是个别的创制,但却可以揭示超越个体的“完全”。林庚对诗的信念,主要基于他所体会的“诗的活力”。按他的想法,“人类之创造人类历史”与“宇宙之创造宇宙历史”的相同之处是二者都需要一个力量。原始人走向文明的推动力就是这种“雄厚的力量”:

    从原始人进步到文明,这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然而在原始人的心目中必早有一个力的面向,正如飞蛾扑火一样,这光明的力量,才引导着野蛮人走进文明,野蛮人赤手空拳走进这文明的世界,这力量何等的雄厚。

    他叫这个力量做“草创力”,并说:

    在这里我们寻到了诗的本质。

    他的意愿是:

    我很想说明这一点力量,这便是诗的活力(《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151-152页)。

    这个“活力”的体认,反映在林庚的文学史研究层面之上的,是他著名的“少年精神”论点(参张鸣,95;林在勇、林庚,174;葛晓音,126);反映在创作层面之上的就是对小孩子、童年的钟情。他的诗中多次出现“童年”母题,从《月亮与黄沙之上……》(《夜》,14页),到《秋深的乐园》(《春野与窗》,35页),以至《忆儿时》(《冬眠曲及其他》,17下),都由个人怀旧提升到象征启示。可是最能将这个“活力”做深邃挖掘的是《那时》一诗。不少论者对《那时》的理解是“宇宙的(涵)容,童年的欣悦”,欣赏诗中所说的“像松一般的常浴着明月;像水一般的常落着灵雨”(参商伟,438-441;林清晖《上下求索》,171页;《划破边缘的飞翔》,11-12页;陈世澄、罗振亚《传统诗美的认同与创造》,117页);然而诗中更有如下的想象:

    如今想起像一个不怕蛛网的蝴蝶,

    像化净了的冰再没有什么滞累,

    像秋风扫尽了苍蝇的粘人与蚊虫嗡嗡的时节

    像一个难看的碗可以把它打碎!

    像一个理发匠修容不合心怀,

    便把那人头索兴割下来!(《夜》,4页)

    这里显示的,已不是可爱的烂漫童真,反而更像上文讲的原始人“飞蛾扑火”、野蛮人“赤手空拳”乱闯的一种原始冲动;表现出来的是当中不顾现实羁绊的超越“力量”。在林庚眼中,这就是“草创力”,是一切创造所系的能量。因为这个力量在诗中最能集中显现,所以:

    诗的活力是一个全部历史的创造……诗因此是宇宙的代言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153页)。

    《诗的活力与诗的新原质》虽然完成于1948年,但无论在此以前,还是未来的岁月里,林庚的文学观、人生观,甚至宇宙观,都可以由这篇文章窥知。2年北京大学为九十高龄的林庚出版《空间的驰想》,内中囊括了他长久以来的冥想玄思,有不少论点可与《诗的活力与诗的新原质》一文相呼应。当中究问空间、时间的奥秘,思索宇宙的无边,其中心命意还是“美是青春的呼唤”、“青春应是一首诗”;在林庚心中,能够有所突破,“面向无限”的,还是“打开窗子”的浪漫“诗人”(《空间的驰想》,3、33、8页)。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