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雪-挂口访友游栟榈 馤山攻读度春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话说这年冬,游酢回到家,祖父果然卧床不起,没有几日便去世了。

    熙宁九年的春初。游酢想回太学去继续读书,可是又想到祖父去世不久,自己还处于守孝期(古制:孙子孝期一年)不宜远出,朝廷也规定:天下的读书人凡是父母去世三年不得参加考试,孙子一年内不能参加考试。于是,他决定还是先在家安静一段日子,好好地读一点书再说。

    陈灌再次到建阳游学。这一次,他又去游醇家,游醇恰好外出未归,游酢和父母见了陈灌都热情地相迎。游酢介绍说:“妈,这是陈君莹中。”游酢的母亲瞅了一眼,恍然大悟过来说:“呦,是前些年来过的陈秀才呀,长得如此英俊喽,快进屋坐。”于是忙着让坐、倒茶,问道:“娶媳妇了吧。”陈灌回答道:“伯母,我还没有娶亲。”游酢的母亲说:“你年龄还小,可是定夫二十六七岁了,还像三岁似的。”游酢忙插嘴道:“妈,快忙去吧。”游酢的母亲应道:“好。我这就去。你们慢慢喝茶、聊天。”她去禾坪街买菜、沽酒回来,杀鸡做饭。

    天黑前,游醇回到家中听说有客人来访,一看原来是陈灌,两人相互热情地问候了一番。当晚,游氏兄弟盛情地招待陈灌。陈灌再次邀请游酢到他家游玩。游酢答道:“你说得在理。我明天早晨禀报父母再说。”

    第二天一大早,陈灌就起床了。游酢向父母禀报要到沙县朋友陈灌家玩一趟的事,并且说出了陈氏家族如何多才的历史。游潜听了,说道:“那好,看看人家的地方也增长一些见识。去吧。”听了父亲的回话,游酢非常高兴。

    他和陈灌草草吃过早饭,一块上路。

    从建阳的富垄村到陈灌家约有五百里。

    五天后的晌午,看见了一个秀丽的山乡。陈灌说:“到了,前面就是我的家乡挂口”。游酢一看:这是一个地形狭长、南北走向的山乡,地盘虽然不大,但地势平坦,田园相连,此时田地还在闲着,长着被霜雪冻后的枯黄草叶,放眼环视,四周山林茂密,竹木掩映,郁郁葱葱。山乡屋舍俨然,大多坐西朝东,炊烟袅袅,鸡鸣犬吠相闻,悠悠的沙溪如一条缠腰玉带从山乡前飘绕而过。

    挂口,俗称“固发口”,位于沙县南面,大约晋末就有人居住,是唐朝诗人张若谷的故乡。唐朝末年,陈雍为避难迁徙至此,后来李、赖、聂等姓氏陆续迁入。到宋朝已经是人烟和人文相当发达的山乡了。

    第二日早晨,陈灌与游酢头戴斗笠、脚穿草鞋,划着一个竹排前往东南方向的栟榈。挂口去栟榈十多里,虽然逆流而上,可是沙溪河床深,水流悠缓,陈灌与游酢都是农村生长的青年,又都在河边长大的识水性,一路轻松地划着。忽然,山林中飘来一串山歌:“阿妹有心哥有心,一条丝线一枚针。”紧接着,一个女音唱道:“老妹是针哥是线,针离三寸线来寻。”男的又唱道:“难得阿妹这有情,不怕山高水又深。”悠悠的山歌在沙溪上空久久回荡……

    游酢问道:“你这地方也有对山歌?”陈灌回答:“有啊。乡村中这种歌随处都可以听见。我们村里有几对夫妇是唱山歌而成亲的。”游酢说道:“这比《诗经》的‘关雎’活泼动听。”陈灌说“孟子曰‘食色性也’,老百姓更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大多早早成亲,哪像读书人皓首穷经,一心求功名。”

    大约行走半个多时辰,上到了栟榈潭。这里岩石嶙峋,林木苍翠,丹山碧水,一望无际;十里溪流清澈如镜,泛舟中,陈灌指点着四周的岩崖的名称,介绍了剑岩、鹰嘴岩、狮子岩、观音岩、卧龙岩、乌鸦岩等。陈灌说道:“我们先去东面的一线天,回头再去看对岸的修竹湾景观。”游酢环视周围的风景,但见有一巨岩高耸入云,舟行溪中抬头可望,觉得这里真是奇绝、秀丽、幽险集于一体,不禁连连赞叹。

    晌午时分,他们来到了一处洞口。两人在洞口停下,陈灌介绍道:“这个地方叫桃源洞口,是栟榈方圆十余里内一道奇观。传说杨八妹随兄南征时经过这儿,见一巨石拦住去路,挥剑一劈,那巨石裂成两半,成了一条小道,军队才从石缝中穿过去。等一下上山就可以看见那个洞了。”游酢昂首而望,洞口是一座巨岩自然断裂形成的巨罅,左右两峰之间有一条溪涧,穿流而出,汇入沙溪。那右壁的悬崖高达一百余米,岩壁的半空中有一块鲤鱼石,于是赞叹道:“果然奇险!”陈灌说道:“还有更值得惊奇的呢。这条溪叫桃花溪,我们就往这条溪涧进去。”沿涧而入,但听得见涧水潺潺有声。桃花溪有一两里长,迂回曲折,行走着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进到深处,突然看见涧边一片山桃花开得正盛,红的像霞,白的如雪,远远望去像两行的花廊,风里飘来阵阵的馨香。桃林映红了涧流,游酢不禁由衷地赞叹道:“真美!”行至狭隘处,有一独木桥横架于溪上,通往对岸。

    过了桥,沿西面岩壁的鸟道斜仄盘绕而上,来到“一线天”脚下。这时,游酢抬头一看,前面一座巍峨的巨岩横空而立,心疑没有了去处。陈灌说道:“前面便是‘一线天’。桃源洞的‘洞’,便是指这儿。上去看看。”游酢跟着上去,到了洞口处,却见有一道岩缝,岩缝中有台阶一级级伸向高处。才上了十几级台阶,缝隙越来越小,人只能侧肩而上,抬眼往前看,可见有一束奇长无比的亮光仿佛从云空射落下来,往上看高不可见其顶。人夹在岩缝中,岩壁有几分湿润,细微的岩露滴答、滴答地滴落,一种清凉感觉融进肌肤里,顿觉无比舒畅。“一线天”全长一百二十米,共二百零六个台阶,两个生龙活虎般的青年攀登得有点累了,气喘吁吁的,停下来歇一口气,游酢好奇地问道:“这洞好生奇怪,如此的高而又逼窄,却不见冰冷,反而有一点温润的感觉。”陈灌回答道:“我也有同感,可是说不出什么原因。”

    上到洞顶,眼前豁然开朗起来,便见一块浑如棋盘的磐石。这块岩石平整如盘。陈灌说道:“相传,古代的仙人常降临这里下棋。边上这摇摇欲坠的石头,风吹石动,名曰:‘飞来石’。可惜,今天没有带棋来,不然我们俩在这好好地杀它几盘。”游酢听了,说:“是可惜。我喜欢下棋。”陈灌说道:“这么说,今后我们相见时就不愁没东西打发时间啦!走吧。”于是,两人继续前去看了象鼻岩、风洞、古井等。游兴正浓,想不到天飘起雨来。陈灌说道:“不好,赶快下山。不然,回去便困难了。”于是,两人便匆忙地从后山下山。

    回到洞口,雨已经渐大,陈灌叹道:“今天天公不作美,修竹湾游不成了。明天看天气再说。”游酢笑着说道:“没事,以后再来吧。”下了竹排,在十里平流的栟榈潭上,两人冒着雨划舟顺流而下,依然谈笑风生。游酢说:“这里的风景比我家乡的归宗岩和将乐的玉华洞都略胜一筹,有山有水,而且集奇、秀、峻、险于一地,堪称天下山水一绝。”

    第三天,陈灌陪着游酢在挂口附近走走。挂口依山傍水,山乡前的沙溪像一条玉带飘绕着,风光十分秀丽。这里人烟繁盛,张、陈、李、赖等姓氏聚集,已经形成两条小街,街上有小杂货店、肉铺、药铺,还有酒店、客栈等。两人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祠堂前,游酢抬头一看门楣悬挂着“陈氏宗祠”的匾,宗祠虽然不很大,就像一座普通的民房,可是游酢听说过陈家祖上人文辈出的事情,动了心,说:“莹中,进去看看。”陈灌点头道:“好吧。”进了大门,抬头便望见客厅正屏上悬挂着“世代晋缨”、“书香世第”等牌匾,厅面上的一幅幅对联都记载着陈氏自唐朝以来的荣耀历史,也有激励子孙勤奋读书的警语,墙壁上张贴着唐、宋以来历代考取功名的捷报。看着这一切,游酢的心灵被震撼了。陈灌见游酢看了不说话,猜测到几分,说道:“没什么好看的,我们到外面走走。”

    第四天,游酢踏上了返乡的路途。

    富垄村后的“馤山”,是一座林木茂盛的山林,平时很少人去那儿。山中有一座天然的石屋,当地人称“岩厝”。说来也奇,那石屋上面是一块巨大的岩石,光伸出露天部分就有一米多长,宽约两米,像一木板朝前伸出,而左右各有一大石撑着。洞口只有一米左右宽,可是洞里面俨然如一个宽敞的大厅,将近两个房间大,可以住下一两个人。

    游酢想到那儿清静好读书,于是带着米、油、盐、酸菜和书籍、被铺行李,一人独自来到山里。为了居住的安全,他砍了一些木棍,钉了一个简易的柴门,接着又搭了一个床铺,安放好生活用品,在洞口边埋好锅灶,直到傍晚才忙完。他走出“岩厝”,近处可望山脚的农田阡陌,远眺则群峰叠翠,云天高阔。这一天夜里,他有一点疲倦,早早就躺上床休息。夜里,山风呼呼,还可以听到各种鸟兽的叫声,然而这一切他都不在乎。

    一天,有一个老猎人肩扛着一把鸟铳,铳尾挑着一只白鹇和一只小飞狐经过那里,看见石屋前有个青年,便上前问道:“后生,你怎么在这里?”游酢见了,说道:“叔公,进屋喝喝茶。”老人放下铳,进了屋见到很多书,问道:“你在这里读书?”游酢回答道:“是的。”说着递了一杯茶,老人接过茶,点头笑了笑,问道:“你家在哪里?”游酢回答道:“禾坪里富垄村。”老人说道:“年轻人,你这么有志气,将来一定有出息!”两人交谈一些家常话。老人问道:“你到这里,遇到过什么可怕的事情没有?”游酢答道:“没有啊。”老人说:“好像有山魈来过。”游酢回答:“我没有见过,也许是晚上时经过的吧。”老人说:“这里住着很危险,老虎、狼、熊经常出入,千万要小心。”游酢回答:“没有事,你放心吧。我年轻不怕。”老人交代说:“以后如果碰上有什么动物,告诉我。”游酢答道:“好的。叔公,你经历丰富,讲些故事给我听听吧。”

    老猎人看了他一眼,答道:“我是个粗人,没有好故事,你既然问了,就讲一个我村里人的故事。”游酢应道:“你讲吧。”老猎人清了清嗓子,讲道:“我家乡的村庄以前有一家姓朱的大户,人家都称他朱百万。他家不仅全乡里最富,而且有七个儿子,九个孙子,可以说财丁两旺了。朱百万在乡里很骄横,人家见了他,当面都是说奉承的话。五十岁那年,有人对他说:‘朱百万,你的福气是好,财丁两盛。’他得意地回答:‘财很多没有,这辈子是吃不完了,儿孙也不算多,从棺材头可以排到棺材尾。’没有想到,几年后他的儿子霸占了别人的老婆,那女人的丈夫是穷人家,来他家要人,他儿子把女人的丈夫打死了;那家穷人的房亲去官府告状,大户买通了官府,穷人的冤没处伸。这事情传到附近山上的一个劫富济贫的山寇耳里,山寇大王带着人马夜里摸到他家,要将他全家杀了个精光。那天,他正好到一家朋友去喝酒没有回家。

    第二天,他回家看见一家人大小二三十口全死了,昏了过去。从此,他孤苦地一人活到八十多岁。后来,他死在屋里好几天,尸体腐烂才引起邻居的注意,村里人把他抬到山上埋了。所以,村里人流传着,人呀富贵了不可骄横,没有到死不知道结尾如何呢。”

    游酢听了,说道:“你这故事对人有教育意义,很好。再讲一个。”

    老猎人看看外面,说道:“天时不早了,下次再说吧!”

    一个多月后,游酢决定回一趟家。

    家里的一切正常,母亲心疼地说:“孩子,回家来住吧,看你瘦了许多。”他嘿嘿一笑,答道:“妈,我这不是好好的吗?”母亲又说:“孩子,你也年纪不小了,该找个媳妇啦。妈托人去找找看。”游酢慌忙举起双手摆了摆,抢着说:“妈,你千万别——别,我自己会找。”老夫人叹一声,道:“我什么时候才能看见你成家呢。”游酢笑着劝道:“妈,你放心,时到自然有。”母亲苦笑一下,摇摇头走出门。

    这次回家,他见到了杨时的来信。杨时在信中说,太学里的生活正常,学友对新学还不时有人说闲话。游酢看完信想了想,最后把信藏进自己的书箱里。

    突然,堂兄游醇进门来,问道:“最近读什么书呢?”游酢回答:“读《南华经》、《春秋》呀。”游醇在床前的凳子坐下,讲道:“老弟,不是为哥的说你,到山里我以为你会专心攻读经书,又读《南华经》,那庄子的书虚幻得很,朝廷又没有考试,读它何用,快放到一边,等以后考中了进士再读不迟。”游酢答道:“哥,读书是为了增长知识,哪有不考试的就不读的道理?”游醇说:“你中庄子的毒太深了。”游酢笑着,拱手说道:“哥,祝你早日雁塔题名。”游醇说:“你爸、妈在替你的婚事头疼呢,还是结了婚成家立业了再说。”游酢回答道:“哥,我还年轻,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嘛。”游醇站起来,又说道:“你呀,现在是以石为屋,以书为妻了,难道等到胡须垂地才听得进话?头脑要好好清醒、清醒。”说完走了。

    这天晚上,他在家里过夜。他躺在床上,想起母亲关切的询问和吃着母亲做的可口饭菜,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可是,他一联想到京城的繁华和将来的前途,强烈的事业心又一次涌动,在脑海里翻滚。

    第二天,游酢又回到山中继续读书。

    一个雨天,老猎人又经过石屋来找游酢闲谈。坐了一会儿,老猎人问道:“你读了这么多书,讲一个故事听听吧。”游酢回答道:“好的。”于是,游酢讲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故事。老人听了说:“这故事也有点意思。”游酢听了笑了笑,说道:“庄子他主张人在天地之间要顺其自然,不能伤害生命,像你这样的猎人经常杀生,他是最反对的。”老人听了,捋着花白的胡须笑了笑,说道:“你们读书人将来可以当官,不愁吃穿;我听他说,吃什么?我知道杀生不是好事,可是我家三代以此谋生,没有别的出路呀!”游酢说道:“天下三百六十行,只要肯去思考总会有路子的,何必一定要打猎杀生呢?不杀生,多积德,说不定以后你的子孙也能够很有出息。”老人听到这里,说道:“相公,你说得有理呀,我回去好好想一想吧。”说着,起身走了。游酢送出洞口,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叹道:“人之性本善啊。爱物之心,人皆有之。可是,社会不公平,造成有的人不得不像猎人一样打杀为生……”

    几天后,游酢又一次回家看望父母。路过村里时,有几个妇女坐在一起纳鞋,远远看见他就喋喋不休地飞短流长。游酢走近时,她们鸦雀无声,他一过身,那些女的又唧唧喳喳地议论起来:

    “人啊,像他那样的就苦啦,读书读傻了,家里不住,跑到山里去住。”

    “都快三十岁了吧,书没有读成,也没有立个家,成天像疯子一样,不是出去游荡,就是当书呆子,村里跟他上下年龄的,孩子都会砍柴干活了。”

    “咱们乡里如花似玉的姑娘多的是,他却不要。说不定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

    “人家一心想着中进士,怎么能够急呢?”

    “各人的命不同,有的人出仕得迟。”

    游酢听到,当作没有发生的一样,也不放在心上:乡村的人这种现象司空见惯了。

    他觉得人生除了要用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也应该去附近走走,放松放松。从此,他每一天去攀岩崖,去小溪边洗脸、濯足,有时也折一枝山花嗅一嗅。

    盛夏里,当菇鸟“乌焉”、“乌焉”叫过之后,老天下起了几场大雨。山上的阔叶树林里,蘑菇长了出来。游酢知道,山中的菇大多可以吃,可是回忆起一件往事:十多年前年,村里有个少年朋友的一家因吃了有毒的菇全家中了毒,其中,那个少年朋友中毒身亡。因此,他不去采。可是,乡村中的大多的农户都缺粮食,每年到了三月就要靠杂粮和野菜度日,虽然吃菇可能会中毒,但是长菇的这个时节山下附近的村民男男女女照样陆续有人上山采菇充饥。不过,人们来得很早,几乎三更过后便有人来到山中,等到天色有一点蒙蒙亮就抢着采菇。他们回家有早有迟,下山的时候都可以看见那个巨大的石屋搭有一个草寮。游酢也知道采菇人们的过往,有时半夜里可以听到人们经过时的说话声。

    一天晌午,游酢正在专心地看书,忽然听到有人问:“屋里有人吗?”他急忙起身应道:“有,进来吧。”可是许久没有动静,他奇怪地走出门一看,原来面前站着三、四个衣着简朴的姑娘,她们都有一个菇篓,有的肩挎着,有的放在手上提着。站在最前面的一个穿灰色衣服、身材修长姑娘,长得标致,她大方地说:“大哥,不好意思,我们路过这里讨一口水喝。”游酢答道:“没有事,屋里茶瓮里有,你们自个去喝。”他闪到一边,伸开手臂说道:“进去吧。”问话的姑娘放下菇篓,大方地第一个迈进屋去,后面的姑娘也放下菇篓腼腆地朝他一瞥,跟着进去了。游酢扫了一眼姑娘们的菇篓,有红菇,也有杂菇,心想:自己在山中住着,怎么不懂得去采一些来吃呢。他弯腰从篓里拿起一个像微微张开小伞似的红菇,见那菇脚短,面红底蓝,知道那菇是真红菇。乡村人把刚刚张开的小菇叫菇豆,完全张开的叫菇。他把菇豆放在掌心上轻轻托着,细致地端详,接着往鼻子嗅一嗅,有一股清香,说道:“好香啊”,姑娘们嘻嘻哈哈地出来了,问话的姑娘又问道:“大哥,你住在这里做什么呢?”游酢答道:“读书啊。”姑娘们一齐笑了,笑声那么的脆亮,听起来比百灵鸟还优美。这时,他才发现眼前的这些山村姑娘比起京城的美多了。她们虽然衣着简朴,可是那一张张充满青春朝气的脸庞,犹如一朵朵出水的芙蓉,有着天然的美韵。临走时,还是那位问话的姑娘说道:“放一点红菇给你煮汤吧。”游酢不好意思地答道:“不用、不用。我天天住在这里,要吃方便得很。”说着要把那个菇放回去,她说道:“大哥,谢谢你的茶。那个菇你就留着,我们走了。”她们很快离开了石屋,但是还一个劲地笑着。他望着她们离去的身影,听着她们那银铃般的笑声,心里掠过一阵欣悦:世界竟然有这么的美妙的声音。他叹了一声:“还是山村的姑娘才真正美。”便回屋里读书去了。

    这一段时间,他选读了《国语》、《战国策》的精华部分,得到了新的收获。

    炎炎暑夏在寂寞的攻读中悄然地逝去,清凉的秋风微微地飘来淡淡的木樨花香。风雨吹打过半年多,山中的花草树木,已经渐渐地枯萎,岩崖上、羊肠小道边、潺潺流水的溪涧随处可见飘零的落叶;日月星辰依旧每日升沉出没,候鸟的鸣叫声换了一拨又一拨,游酢在无声的静读中,乌黑的头发里吸进了大山清新的空气和许多知识的乳汁与营养,那一双明亮的眸子里深邃多了,像一潭闪烁着太阳光辉的潭水,明亮照人。

    一天,他越过山冈,爬过山巅,翻下另一个山坡,看见一片竹林深处的山坳里,听到一阵鸡鸣声。哦,这里竟然也有一户人家居住,心情无比兴奋。可是,他没有继续前去,想到:不要打搅别人吧,让人家保持应有的清静。

    丽日中天,秋高气爽。他登上山巅,昂首挺胸,伫目远眺,清凉的秋风拂动他的头发和衣角,麻雀在低矮的灌丛上唧唧地欢跳,也有数不尽的鸟儿们在森林间穿飞着,鸣叫着,晴空上苍鹰高高地盘旋着,在寻找可捕获的猎物,北面的天边有一群大雁正飞来,它们排着队列忽而“人字”行,忽而“一字”行,飞翔着、欢叫着……望着眼前的情景,联想起庄子的《逍遥游》一文所讲到鲲鹏扶摇而上欲飞九万里,而蜩与学鸠、斥鹌之类则讥笑,游酢想到:森林像社会,林大鸟多;社会也像森林,人多事杂,自己是做在低处过着安逸生活的麻雀,还是做在苍天翱翔的大雁?回到石屋旁,走过山中的小溪,他蹲下腰一连掬了一捧水解渴,一股清甜甘冽的泉流灌入体内,顿然精神振作,不经意地发现水中倒映着自己的身影,嘴上的胡子已经好长了,原来白皙的脸面也变成了古铜色。回想在山中过来的时光,他微微一笑了之。

    有一天上午,一只山麂气喘吁吁跑到石屋来,见到游酢它就双膝跪下,连叫三声。游酢觉得奇怪,走出石屋一看,对面的山坡有一个老猎人正在追来,他立刻将山麂抱回到石屋,放到床上用被子盖好。老猎人站在对面喊:“游相公,你看见一只山麂了吗?”游酢听了走出石屋回答说:“有啊,它从北面跑去了。”老猎人信以为真,朝北面追去。游酢回到石屋揭开被子,抱起山麂走出石屋,对它说:“老猎人朝北面去了,你按原路回去吧。”山麂叫了两声,飞一般跑了。

    几天之后,老猎人又经过那里,见了游酢说道:“那天你骗我,山麂根本不是往北跑。”游酢将山麂跪下求他的事情如实地说了一遍,然后说道:“叔公,你说我能够忍心不救它吗?”老猎人听了,点头说道:“看来这只麂很有灵性,我不但不怪你,今后见到它也不打。”游酢连忙拱手说:“叔公,我代它谢谢你了。”老猎人说:“游相公,你为人慈善,将来一定能够成大事。”游酢说道:“叔公,你还欠我一个故事呢?”老猎人想起来了,笑着应道:“现在补还给你。”他讲道;“有一家姓邓的员外,有三个儿子,一个当官,一个做生意,一个种田,也可以说是了不起的人家。邓员外看不起种田的儿子,人家一提起,他就说:‘别提那个没出息的家伙!’隔壁住着一户姓吴,好几代都是单传又很穷,住的是茅草房。这两家都有一个儿子年龄差不多,吴家的孩子更小,名叫石头。我也是穷人家,住在离他们一里外的山边。听说,有一回邓员外小孙子跑来跟石头玩,员外的老婆见了,喊道:‘孙子,回去,跟穷鬼玩,人都倒霉八辈子。’石头的母亲正在晾衣衫,听见了很不是滋味,不服气地回答道:‘大嫂,话不要说得那么难听,大溪的水有曲有直呢。’员外的老婆听了,答道:‘你等到日头从西边出来吧。’拉起孙子回家了。十几年后,员外的儿子,当官的贪赃枉法,犯了大罪被朝廷杀了头,做生意的那个儿子,一家在一次出外时翻船全死了,只有种田的那个为员外老两口养老送终。而石头当了官,有了五个儿子。听说,石头告诫自己的儿子和家人,子孙世代要记住,世间的风水是轮流转的,财富再多,官位再大,文化再高,人丁再盛,都有可能会变化的,任何时候不可骄,不可看不起别人,更不能逞强欺凌人……”游酢听了,说道:“叔公又讲了个好故事,太谢谢你了。”老猎人说道:“有啥好谢呢,希望你将来有出息时,不论当官还是做人能够有尺寸,子孙才会万代兴盛。我得走了。”

    送走老猎人,游酢回味着叔公所讲的故事,想到这位老猎人的两个故事讲得好啊,他无疑给我上了两堂意义深远的人生课程。我今后的人生旅途中,一定要走得正,站得稳,做一个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的人!

    过了一段时间,老猎人又一次来到石屋,游酢问道:“叔公,今天又来打猎啊?”招呼他进屋喝茶。老猎人笑了笑,回答说:“不是。自从那一次听了你那只山麂的事情,我想动物那么有灵性,自己杀生太多终究不好,于是金盆洗手不再打猎,改为采草药了。”游酢听了称赞道:“叔公,你这一改好啊,采草药能够为人治病救人,是在积德。”老猎人喝了一碗茶,说道:“是啊,人确实要积一点德的。孩子,算来你的书已经读差不多,该到大地方去走一走啦。”游酢答道:“是啊,我也这么想。”老猎人问道:“你还没成家吧?”游酢点点头,老猎人看了他一眼,正经地说道:“你这个后生,善良、厚道、有志气。我有个孙女比你小两三岁,论年龄差不多。如果不嫌弃,我们就做亲戚。”游酢迟疑了一下,答道:“这事情——”老猎人见情立刻说:“我是提一提,可以考虑一下,以后再答复。我们谈点别的。”两人又谈了一会儿,老猎人才离开。老人走后,游酢才想起自己太粗心了,还没问他是哪里人、姓啥呢?

    九月,天气冷了下来,游酢便收拾了铺盖回家住。

    游酢回家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且听下回分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