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人中的阿Q精神绝迹了么?没有没有,阿Q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当然我们也在不断地铲除,不断地矫正,使人们的心理更加坚强和正常化。但是,让我们生活中留一点阿Q精神,在必要的时候当一回阿Q,是不是可以呢?这个想法早就有了,可就是一直不敢说。
近读到一篇小文章,好像是与我的这种想法相同。而且文章从生理和心理健康的角度论述,证明阿Q精神有那么一点是有益的。生活中,我们会常常遇到不如愿的事,遇到不可更改的事实,遇到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力量。怎么办?如果认真下去,既改变不了已存在的事实,也把自己气死,有损身心健康。
比如说,评职称,可能业务比你差的人评上了,你自己却没评上;再比如说,当官,能力比你差的人提升了,而你却在原地踏步,一个副职当了半辈子,心理不平衡,气就不顾畅。怎么办?你去要,别人不仅不给,还会说你这个人伸手要,下次仍然不会给你。如果生闷气,你会气死,至少要生一场病。假如这时有阿Q精神,问题就能解决了。算了算了,有什么了不起,你的运气好而已。我的业务能力和工作能力比你强,今后还有机会的。饭照样吃,觉照样睡,心理上的不平衡会慢慢变得平衡起来,有的人运气比我还差呢!
我这人不喜欢阿Q,有时候也很认真的,像个血性汉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有时也学学阿Q,觉得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那年上武当山,和一个作者在一起,我们从南岩上了一辆旅游车,武当山这样的旅游车有好多,我们的住地在紫霄宫。上车后,我买了两个人的票,钱给了司机(无售票员),他没撕票给我。车到紫霄宫时,我们下了车,找司机要票,因为我们的车票是可以报销的。司机个头大,长了一身的横肉。他跳出驾驶室,撕了两张票给我,顺手给了我一拳。我大叫起来,你为什么打人?还有王法没有?司机笑了笑说:这里我就是王法,你不服气,还想吃拳头么?我看到车上一车人都没谁做声,而与我相伴的那个作者,早躲一边去了,大气不出。我只好噤了声,忍住了心中的火气。我打不过他,说不准他还会几手武当拳的。“这个狗日的司机,儿子打老子。”我在心里学阿Q,灰溜溜地回了招待所。这是我永远记住的一件事,我在武当山当了一回阿Q,没有和那个家伙拼命。与他拼命不值得,与他生气,只会对自己的身体有害。我就在心里骂他,在这文章中骂他,说儿子打老子,搞个精神胜利法,事情也就过去了。
我写这篇小文章,决不是提倡阿Q精神,也绝不是反对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我只是说,人生偶尔来点阿Q精神,大约不会坏大事吧!现在写出来,以求教于各位朋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