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起源-马新亭小小说创作简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高军

    在庞大的小小说创作队伍中,真正能体现出鲜明创作风格的作家所占比例并不是很大。我们看到的现实状况是,许多写作者呈现的面目是不清晰的,有的还相当模糊,作家之间甚至是可以互相替代的。也就是说,多这么一个写作者和少这么一个写作者都是无关紧要的,读了这个人的作品就可以不再读另一人的作品。文学,应该是极具个性化的艺术。这种没有个性的局面是可悲的,是不能体现文学的本质精神的。放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考察马新亭的小小说创作,感到他的可贵之处在于已逐渐摆脱了早期的稚嫩,正努力追求个性化的诗意表达面貌,有时甚至矫枉过正,不惜让文本特征后退一些。

    他的小小说有的是在文字层面上追求诗意表达。《新婚之夜》写兰花在进入洞房后才知道自己中掉包计被骗了,是小叔子顶替哥哥把自己娶来的,看到所嫁的男人又黑又矮,她放声大哭,男人就无奈地开始解释,真心实意地说着,说得情真意切,男人每说完一段,作者就单列一句叙述:“兰花,哭。”六次重复后,兰花被打动了,句式换为“兰花一头扑进男人怀里,哭。”字句有意重复、叠加,文本本身在语言乐感的把握上富有了节律感,带来诗的韵律,带来诗的质地。也只有这种抒情意味非常浓郁的写法,兰花的转变才让人感到是可信的。冰冷的历史事件汇入了一股真挚的激情,透出一股暖暖的潜流,小说包含着浓烈的诗意。《一条棉被》采取童年的视角,写娘盼着去割芦苇的爹回来,并冒着风雪和儿子山一起去迎接,走出一程又一程,风雪中才传来毛驴身上的铃铛声,只见毛驴盖着那条全家仅有的棉被,而爹坐在车边的雪中叫不醒了。小小说中苦涩的现实生活,爹对动物的关爱,人物之间笃实自然的感情,透出一种本真让人回味良久,感动不已。这种对存在的诗意思考和诗意表达,鲜明地显示出生命的孱弱、渺小、无奈,撞击着读者的心扉。是情感的奔涌流泄营造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诗意空间,文本中涌动的悲伤让人感到震撼。小说非常感人,这主要不是在故事层面达到的,而是在表达的诗意层面上达到的。《谁能辅佐天子》,在管仲去世前的病榻前,齐桓公问以后谁能继任为相,管仲机智地把问题推还给齐桓公,齐桓公连举几人,管仲一一分析皆以为不可以,当齐桓公迫不及待地问“到底谁可为相呢?”时,管仲已闭上了眼睛。小说有一个具体可感的现实层面,可又不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小说在节奏感很强的鼓点中,加强了一唱三叹的效果,非常理性的戛然而止,追求一种更高的有哲理韵味的层面,给人的是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反思,小说实现了情理相融的诗意传达。

    他的小小说有的是在意象层面上追求诗意表达,并且显得更有韵味。意象作为一个独特的审美复合体,是主客观相统一的独立艺术形象,融合着作家的才思和意趣,更携带着历史和时代的文化密码。马新亭在小小说创作中,非常自觉地将意象介入到叙事中去。《大地的枪》中,爷爷用农作物的秸秆给“我”造枪,还到集市上给买玩具枪。“我”长大后当了兵,回家探亲时爷爷让“我”带着去看枪,原来他把大地上的庄稼树木花草都看作是守卫大地的枪。其实,过去爷爷也有过真枪的。当人们告诉爷爷“我”当军官了,爷爷却说他觉得“我”什么也不是,就是他的枪。小说有道具,但这里的枪不是道具,而是意象。这一意象的设置,使小说变得繁复厚重、意蕴丰富起来,凝聚着特定的涵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荡,增强了叙事过程的诗化程度和审美浓度。这种生命体验和感受,可以引领文学作品抵达诗意的彼岸。《谁吃到了花生》写城里女孩毓到男友家去,家住农村的男友父亲却送了她一枚硕大钻戒,这是在战乱中他卖花生时一个刚从淮海战役中被俘的国民党兵用来硬换去一把花生让他得来的,女孩回到家中,父亲认出了钻戒,并讲了用钻戒强换的那把花生被饥饿的俘虏们在路上抢了,争抢中不知到底谁吃到了花生,因这次骚乱,押送他们的战士也受了处分,影响了一生。小说通过钻戒和花生两个意象的叠加,构成对存在追问的介质。精神的负重带来人的尊严的丧失,小说显示出广阔的生活容量,写出一种命运的波折,世事的沧桑,冷峻凝重。这种意象,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简单机械地反映或描绘渲染,更不是逻辑话语的附庸或文饰,而是自由自在的多元意义的载体。《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棠姜的养母慢条斯理地打扮着她,准备送她回到生母那里去,她始而怎么也不相信,后来恋恋不舍地上了马车,读者一直以为作者在老老实实地述说着,但小说结尾“直到深夜,马车才停住。棠姜钻出马车,大吃一惊:‘这哪里是家?这是什么地方?’家这个意象一下子虚幻起来,推动小说走向更高意义层次,使小说不仅增加了诗意氛围,更主要的是构成了一种深层的意态,凝聚着特定涵义。

    马新亭的创作实践,呈现出由具体话语情景的回应到诗性哲理的提升这么一条轨迹,他或以语言、或以意象作为提升的介质,文本有了一定的转换和过渡,小小说显得精致圆润,极具审美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他的创作追求,为小小说走向提供了某种可资借鉴的经验。

    但是,马新亭的小小说可以讨论的问题还有一些。比如应注重以人的表达为中心。这其实是一个有着重要意义的问题。小说必须写好人物,以人物来表达深刻的内涵。但是在马新亭的部分小说中,侧重点在表达思想了。如《寻找》写的是母子之间的对话,读后感到人物是比较模糊的,只是在表达一种人生需要不断地“寻找生活”的思想。这类作品固然有诗意,但不注重以人的表达为中心,小说文本的特征是有所削弱的。只要和他本人侧重人物表达的小说如《知己》比较一下,在感染力震撼力上的区别是明显的。再比如小说应让展示回归本位。小说需要叙述,那是加快进度的需要,交代有关情况的需要,但如果叙述太多,就会影响小说的品性。马新亭的小小说有时候叙述是多了一些的。在保留必要的叙述的同时,侧重刻骨铭心的感受的展示,再融入诗性的表达,才能上升到普遍意义的审美层次,引领小说实现质的超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