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多么希腊:徐志摩与邵洵美-附录1:徐志摩年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897年,一岁,1月15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县(今海宁市)。

    1900年,四岁,入家塾读书。

    1907年,十一岁,入硖石镇开智学堂读书。

    1909年,十三岁,冬,毕业于开智学堂。

    1910年,十四岁,春,入杭州府一中,与郁达夫、沈叔薇等同窗。

    1911年,十五岁,辛亥革命爆发,杭州府一中停办,休学在家。

    1913年,十七岁,春,杭州府中学复学。七月,在校刊《友声》第一期上发表《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

    1914年,十八岁,五月,在校刊《友声》第二期上发表《镭锭与地球之历史》。

    1915年,十九岁,夏,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与张君劢之妹张幼仪结婚。婚后经张君劢介绍转入上海浸信会学院(即沪江大学前身)。

    1916年,二十岁,春,从上海浸信会学院退学。秋,转入北洋大学法科预科学习。

    1917年,二十一岁,因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成了北京大学学生。

    1918年,二十二岁,长子出生,学名积锴。经张君劢介绍,拜梁启超为师。从上海启程自费赴美留学。九月,入美国克拉克大学历史系学习。

    1919年,二十三岁,在克拉克大学毕业,获该校一等荣誉奖。九月,考入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修硕士学位。此间,政治热情空前高涨。

    1920年,二十四岁,九月,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学位论文题目为《论中国的妇女地位》。慕罗素大名赴英,罗素却已被剑桥大学辞退。十月,入伦敦大学政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秋,结识林长民及其女林徽因。冬,张幼仪到英国,夫妇住在伦敦郊外的沙士顿。

    1921年,二十五岁,夏,与林徽因热恋。秋,送夫人张幼仪赴德留学。经英国语言学家欧格敦介绍,与罗素相识。

    1922年,二十六岁,二月二十四日,次子德生(彼得)生于柏林。三月,由吴德生、金岳霖作证,在柏林与张幼仪离婚。由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的特别生转为正式研究生。七月,会见英国女作家曼殊斐尔二十分钟,此次会面,影响了徐志摩一生。八月十日,为追随林徽因,退学启程回国。开始创作《志摩的诗》。十二月,寄给林徽因用英文写成的散文《月照与湖》,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与爱慕。但此时林徽因已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订了口头婚约。

    1923年,二十七岁,三月,作诗《哀曼殊斐尔》悼念一月九日在法国逝世的曼殊斐尔。参与组建的“新月社”在北平成立。八月,去北戴河避暑,并作“北戴河海滨的幻想”。接祖母病重电报启程返家。中秋节偕堂弟徐永和游西湖。同胡适、陶行知、陈衡哲、马君武、汪精卫、任叔永、朱经农等十人到海宁观潮。

    1924年,二十八岁,四月,泰戈尔抵上海,代表北方学界前往欢迎。泰戈尔访华期间,任随从翻译。陪泰戈尔到北京。梁启超、蔡元培、胡适等到站欢迎。泰戈尔在北京作了六次公开演讲。五月,为庆祝泰戈尔六十四岁生日,北京学界举行祝寿会。对林徽因的爱情之火再度燃起。陪泰戈尔会见溥仪,又联系与孙中山会面,因孙中山患病未成。陪泰戈尔赴太原。当晚在车站与林徽因痛苦作别。陪泰戈尔去日本东京。七月,专程送泰戈尔到香港。八月,在与林徽因失恋的痛苦中,开始与凌叔华通信达两个月,倾吐心中的痛苦。秋,任北京大学教授。主持新月社事务。在新月社的活动中,与陆小曼相识,不久两人坠入情网。

    1925年,二十九岁,三月,辞去北京大学教授之职,准备去欧洲旅游,行前要陆小曼尽快与王庚离婚,启程出国。受聘为《现代评论》特约通讯员,途经苏联的赤塔、西伯利亚、莫斯科等。次子彼得(德生)因病于柏林夭折。到达柏林,得知儿子的死讯,非常悲痛。四月,在法国漫游,抵意大利期间作诗“翡冷翠的一夜”。六月中旬,抵法国。七月上旬,在英国经狄更生介绍,拜会哈代。接陆小曼生病催他回国的电报,月底到北京。八月,开始记恋爱日记,至九月十七日止,后被编入《爱眉小札》。第一本诗集《志摩的诗》出版。

    1926年,三十岁,二月,回南方老家度春节,并就与陆小曼的婚事与父亲商量。父亲原则上同意,但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八月十四日,与陆小曼在北海公园举行订婚仪式。十月,与陆小曼在北京北海公园结婚。婚礼由胡适主持,梁启超证婚并致词,对其二人进行讽刺与批评。辞去《晨报副刊》主编职务,离京南下。住在家乡硖石,打算隐居著书。十二月,为避战乱,抵上海。

    1927年,三十一岁,春,与胡适、闻一多、邵洵美等人筹建的新月书店在上海成立。秋,任光华大学教授,兼任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散文集《巴黎的鳞爪》由上海新月书店出版。第二本诗集《翡冷翠的一夜》由新月书店出版。十二月二十七日,与陆小曼在上海夏令匹克戏院同演《玉堂春》。

    1928年,三十二岁,夏,因不满陆小曼的生活作风而出国旅游。先到日本,后去美国。离美赴英。在英国参观了恩厚之创办的农村建设基地,再次激起他在中国进行农村建设的愿望。《志摩的诗》由上海新月书店出版。秋,离欧赴印。抵印度,在印度期间参观了泰戈尔创办的国际大学和山迪尼基顿农村建设实验基地并在国际大学做演讲。十一月上旬,抵沪。

    1929年,三十三岁,春,《新月》月刊改组,闻一多离开编辑部,梁实秋、潘光旦、叶公超、饶孟侃、徐志摩为编辑。六月,辞去东吴大学、大夏大学教授之职,继续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七月,离开《新月》月刊编辑部,编务移交梁实秋。九月起,在南京中央大学谋得一职,在南京与上海之间辛苦奔波。

    1930年,三十四岁,秋,辞去南京中央大学教授之职,再拟办《诗刊》。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办校务。去沈阳探林徽因病。冬,光华大学闹学潮,徐被赶出学校。

    1931年,三十五岁,二月,决定听从胡适劝说,北上北平。任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兼任北京女子大学教授。仍兼上海中华书局、大东书局编辑。在北平、上海之间来回奔波。二月二十四,抵北平。二月二十六日,在致陆小曼信中谈及林徽因患肺病“已深入到危险的地步”,“这岂不是人生到此天道宁论”?得知沈从文为了救胡也频生活无着的消息后,立即为沈从文落实了两本书的出版情况。三月,多次劝陆小曼离开上海到北平。四月,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作演讲,批驳胡先骕攻击新诗的论调。徐志摩南归奔母丧,因父亲不让陆小曼戴孝而与父亲发生争执。六月,筹集沈从文送丁玲母子回湖南常德的费用。七月,在上海与邵洵美、罗隆基商量改进《新月》月刊,徐与邵主张不谈政治,最好搞成纯文艺的,但罗不同意,新月社内部分歧开始严重。十一月,由北平抵沪。与陆小曼见面即发生争执。访刘海粟、罗隆基,乘早车到南京。十一月十九日,大雾。林徽因当天晚上要在北平协和小礼堂演讲中国建筑艺术,准备到场参加,搭乘中国航空公司的邮政班机“济南号”启行。飞机失事,遇难身亡,终年三十五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