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靠朋友-说好第一句话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社会交际免不了要与一些新人打交道。初次见面的第一句话是留给对方的第一印象,这第一句话说好说坏,关系重大。说好第一句话的关键是:亲热、贴心、消除陌生感。常见的有这样三种方式:

    (1)攀认式

    赤壁之战中,鲁肃见诸葛亮的第一句话是:“我,子瑜友也。”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他是鲁肃的同事挚友。短短的一句话就定下了鲁肃跟诸葛亮之间的交情。其实,任何两个人,只要彼此留意,就不难发现双方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亲”、“友”关系。例如:

    “你是复旦大学毕业生,我曾在复旦进修过二年。说起来,我们还是校友呢!”

    “您是体育界老前辈了,我爱人可是个体育迷;您我真是‘近亲’啊。”

    “您来自苏州,我出生在无锡,两地近在咫尺。今天得遇同乡,令人欣慰!”

    (2)敬慕式

    对初次见面者表示敬重、仰慕,这是热情有礼的表现。用这种方式必须注意:要掌握分寸,恰到好处,不能乱吹捧,不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一类的过头话。表示敬慕的内容应因时因地而异。

    例如:“您的大作我读过多遍,得益匪浅。想不到今天竟能在这里一睹作者风采!”

    “今天是教师节,在这光辉的节日里,我能见到您这颇有名望的教师,不胜荣幸。”

    “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很高兴能在这里见到您——尊敬的山水画家!”

    (3)问候式

    “您好”是向对方问候致意的常用语。如能因对象、时间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问候语,效果则更好。对德高望重的长者,宜说“您老人家好”,以示敬意;对乍龄跟自己相仿者,称“老×(姓),您好”,显得亲切;对方是医生、教师,说“李医师,您好”、“王老师,您好”,有尊重意味。节日期间,说“节日好”、“新年好”,给人以祝贺节日之感;早晨说:“您早”、“早上好”则比“您好”更得体。

    说好第一句话,仅仅是良好的开始。要谈得有味,谈得投机,谈得融融乐乐,还有两点要引起注意。

    第一,双方必须确立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有人以为,素昧平生,初次见面,何来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其实不然。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国土,只要善于寻找,何愁没有共同语言?一位小学教师和一名泥水匠,似乎两者是话不投机的。但是,如果这个泥水匠是一位小学生的家长,那么,两者可就如何教育孩子各抒己见,交流看法,如果这个小学教师正在盖房或修房,那么,两者可就如何购买建筑材料,选择修造方案沟通信息,切磋探讨。只要双方留意、试探,就不难发现彼此有对某一问题的相同观点。某一方面共同的兴趣爱好,某一类大家关心的事情。有些人在初识者面前感到拘谨难堪,只是没有发掘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而已。

    第二,注意了解对方的现状。要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留下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还必须通过察言观色,了解对方近期内最关心的问题,掌握其心理。例如,知道对方的子女今年高考落榜,因而举家不欢,你就应劝慰、开导对方,说说“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的道理,举些自学成才的实例。如果对方子女决定明年再考,而你又有自学、高考的经验,则可现身说法,谈淡高考复习需注意的地方,还可表示能提供一些较有价值的参考书。在这种场合,切忌大淡榜上有名的光荣。即使你的子女巳考入名牌大学,也不宜宣扬,不能津津乐道,喜形于色,以免对方感到脸上无光。

    嘴边留个“把门”的

    有时在领导面前说错了话,虽不至于掉脑袋,但后果却也会很糟糕。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上司毕竟不像一般同事。何况一般同事之间也应该注意分寸,说话不能太无所顾忌。所以与领导相处,就更应该注意,平时说话交谈、汇报情况时,都要多加小心。特别是一些让领导不快的话,就更要注意。如:

    第一,对领导说:“不行吗?没关系!”这话是对领导的不尊重,缺少敬意。退一步来讲,也是说话不讲方式方法,说了不该说的话。

    第二,对上级的问题回答:“无所谓,都行!”这句话会让领导认为你感情冷漠,不懂礼节,对你也就自然看低了。

    第三,过度客气反而会招致误解。和领导说话应该小心谨慎,顾全大体。但顾虑过多则适得其反,容易遭受误解。因此应该善于妥善处理,以平常心去应付,习惯成自然,对这类情况就可以应付自如了。如果想克服胆小怕事的心态,有时越是谨慎小心,反而更容易出错,会被上司误认为没有魄力,不值得重用。

    第四,对领导说:“您不清楚!”这句话就是对熟悉的朋友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对领导说这样的话,更加差劲。

    第五,对领导说:“有劳了!”这句话本来应该是上级对下级表示慰问或犒劳时说的,下级如果对上级这样说,后果似乎不太妙。

    第六,不小心说错了话如何补救呢?在领导面前说错了话,一旦反应过来,要立即就此打住,马上道歉。不要因害怕而回避,应面对事实,尽量避免伤害对方的人格和面子,必要时可以再做说明,而不必要的辩解只会越描越黑。

    第七,不经意地说:“太晚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嫌领导动作太慢,以至于快要误事了。在领导听来,肯定有“干吗不早点”的责备意味,你看这话能说吗?

    第八,对领导说:“这事不好办!”领导分配工作任务下来,而下级却说:“不好办”,这样直接地让领导下不了台,一方面说明自己在推卸责任,另一方面也显得领导没远见,让领导没有面子。

    第九,对领导说:“您真让我感动!”其实,“感动”一词是领导对下级的用法,例如说:“你们工作认真负责不怕吃苦,我很感动!”而晚辈对长辈或下级对上级用“感动”一词,就不太恰当了。尊重领导,应该说“佩服”。如:经理,我们都很佩服您的果断厂这样才算比较恰当。

    怎样诱发听众的好奇心

    众所周知,卖关子是一种最好的诱发别人好奇心的方法。它常常借助于语言而展开,花言巧语是诱战的表现之一,他们或轻易许诺,或制造假情报,描述假情况,针对对方的心理加以迷惑,对于固执己见的劝说对象,如若开门见山恐怕是难以奏效的,因而不妨利用其好奇心理,别出心裁地为劝言设计一种新颖奇特的形式,诱使对方自觉找接受信息的心门,达到思想交流,产生最佳的说服效果。通常表现为如下几种:

    一、故意卖关子

    范雎游说秦王,希望秦王听取自己的计谋,以便重用自己。怎样才能叫秦王言听计从呢?他开头故作姿态不肯说话,让秦王等急了,他先说交情疏远而欲言深切,再说欲尽患言而不避死亡,既引用历史故事,又分析当前现实,翻来覆去,就是不肯说出具体意见,一直引出秦王答应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无论大小事情都听他的指教,他然后才肯谏说具体意见。

    二、语言诱导

    在影响情绪的一些谈话中,最有效的手段是表面上装得很亲切,而提出一些所谓“忠告”,即想办法让对方意识到比赛的禁止事项。譬如,在高尔夫赛场上故意温和地向打球的对手说:“要是打出去的球半路上向右边飞的话,会落进池塘”,或“这个球离洞这么近,千万不要打歪啊!”听了这些好话,打出去的球不可思议地不是向右飞,就是打歪了。

    三、心理铺垫

    精心铺垫术在现代采访之中多见,例如:1980年8月21日,意大利著名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访问了邓小平。她的访问彬彬有礼,她是从祝贺邓小平生日开始的。她从邓小平传记中知道他的生日是8月22日,而邓小平却忘记了。

    邓:我的生日?我的生日是明天吗?

    法:不错,邓小平先生,我是从你的传记中知道的。

    邓:既然你这样说,就算是吧!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我的生日。就算明天是我的生日,你也不应祝贺呵!我已经76岁了,76岁是衰退的年龄了!

    法:邓小平先生,我父亲也是76岁了,如果我对他说那是一个衰退的年龄,他会给我一巴掌呢!访问的气氛就这样十分融洽而轻松地形成了,而这应该归功于女记者精心安排的那几句“铺垫”了。

    四、营造气氛

    战争狂人希特勒会利用气氛使人陶醉,他的演讲会总是选择在天气很好的黄昏时刻,也就是人的气氛要从阳转为阴的黄昏时刻才编织一些激动人心的演说。这样让听众产生很舒适的感觉,这时人的判断力也渐渐降低,有些人工作了一天已经很疲劳,所以,听他演讲容易有陶醉感,希特勒实在是很会利用人类心理。

    五、迂回诱导

    一个青年爱上了一个农场主的女儿,每个星期六都要到她的家里坐上很久很久,在临近圣诞节的晚上,小伙子盯着炉子说:“你的炉子跟我妈的火炉一模一样”。“是吗?”姑娘漫不经心地回答。小伙子接着说:“你觉得在我们家的炉子上能烘出同样的碎肉馅饼吗?”“我可以试试呀,小伙子。”仿佛是在不经意之间,就敲定了一桩婚事。小伙子用曲折含蓄的表达法巧妙地化解了求婚的难题。

    怎样才能做到以情动人

    古代兵法说:“善攻者,攻心为上”。好的统帅能“深藏玄机出其不意,命中要害,操纵人心。”情感震撼术就是这种智谋之术。古人认为,最险恶的敌人就是人们内在的情感,因为人们可以左右一切,但惟独难以左右自己的心理活动。对于丑恶者,以美好之心攻之;对于情绪消沉者可以喜好之心攻之;对于狂暴者可以缠绵之心攻之。情感的战术多彩而奇妙,是古代人战术中最丰富的一种。下面所谈的三个事例就是这一战术的最好例证:

    其一、温情战胜狂暴

    可以不夸张地讲,一个女人曾以她非凡的感召力改写了近代欧洲的历史。她就是拿破仑初恋的情人欧仁尼·克莱雷。当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后,反法联军对法国临时政府发出了最后通牒:“停止抵抗,拿破仑离开法国,否则将血洗巴黎。”法国临时政府同意了这一要求,但一代枭雄拿破仑却决心孤注一掷,再与反法联军决一死战。巴黎在危急之中,有人突然想起了欧仁尼·克莱雷,认为让她出面说服拿破仑也许能挽救危机。当年由于政治的需要,拿破仑放弃了纯真的爱情。与有着政治背景的约瑟芬结为夫妻,曾使年轻的欧仁尼痛不欲生。正当她欲跳进赛纳河自尽之时,拿破仑手下的大元帅贝纳多救了她,并与她结了婚。多年后,风云变幻,贝纳多成了反法联军成员国瑞典的王位继承人。欧仁尼没成为拿破仑的皇后,却成了未来的瑞典皇后。拿破仑对她一直怀有深深的爱恋之情。当欧仁尼出现在拿破仑面前时,人事沧桑,今非昔比的感慨深深刺痛了拿破仑高傲自负的心。欧仁尼看着怆然的拿破仑,没有用激烈的言词去刺痛他。而是与他一起回忆当年充满温情的甜蜜岁月,终于拿破仑早巳泯灭的热爱和平的愿望重又出现,一切不切实际的狂热妄想在欧仁尼的宽容大度面前彻底地冷却下来,他拔出了在滑铁卢战役中使用的战剑,交给欧仁尼,表示投降了。

    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像拿破仑这种叱咤风云的人物,在情感的震撼下都会被摧垮,更何况其他人了。所以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一个几乎屡用屡效的计谋。

    其二、义愤战胜麻木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同一件事由张三去讲,别人不听。换成李四,却马到成功。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别,是因为俩人对人心的了解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凡能够激起人们共鸣,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亲近感的方法最容易取得胜利。而那种不顾他人感受自说白话的说教是注定要失败的。

    1837年,林肯还在从事律师职业时,一位革命战争时期士兵的妻子——一个年迈的寡妇,来找林肯。她哭诉说领的400元抚恤金竟被分发的人勒索去200元。林肯被这件事激怒了,他立即提出诉讼。在开庭前,林肯做了这样的准备。读一本华盛顿的传记本,一本革命史。开庭时林肯先追述了当初美国人民所受的压迫如何激起了美国志士的奋起,接着又描述了,当年革命战争时期志士们所经历的难以尽述的饥饿,流血和牺牲。这一切使听众深深地沉浸在对先烈们的怀念之中。这时,林肯突然怒指被告,痛斥他竟敢剥夺当年为国捐躯的先烈的遗孀,克扣了这孤寡老妇人一半的抚恤金。最后他感情深沉地呼吁:“我所问的是我们应该怎样援助她呢?”

    林肯的诉讼当然是成功了,他所运用的计谋太巧妙了。首先他选择了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将一个较普遍的贪污案放在令人难忘的美国革命战争的背景之下,使公众对被告更加愤慨。同时在整个诉讼中,林肯调动了人们正常的思维方式和情绪反应,一步步展开自己的论述,让听众的激情从麻木的状态中摆脱出来,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自己的观点,并对贪污者产生极大愤慨。如今要是掌握了林肯的这个计谋,你随时随地都有支持者。

    其三、诚挚战胜苦闷

    最佳的安慰方法是在安慰中寓以鼓励。有一次,有人向一个朋友诉苦,说干了十年的笔墨生涯,至今还无一张宽大的书桌。朋友听了,却安静地说了句比简单的同情更为深挚的话,他说:“世界上伟大的杰作都是从书桌上产生的。”这句话虽然简短,但却使人产生一种强大的震撼力,他给这位朋友的支持可想而知。

    附:

    最后的演讲(麦克阿瑟)

    今天早晨,我走出旅馆的时候,看门人问道:“将军,您上哪儿去?”一听说我到西点时,他说:“那是个好地方,您从:前去过吗?”

    这样的荣誉是没有人不深受感动的。长期以来我从事这个职业;我又如此热爱这个民族,这样的荣誉简直使我无法表达我的感情。然而,这种奖赏主要的并不意味着尊崇个人,而是象征一个伟大的道德准则——捍卫这块可爱土地上的文化与古老传统的那些人的行为与品质的准则。这就是这个大奖章的意义。从现在以及后代看来,这是美国军人的道德标准的一种表现。我一定要遵循这种方式,结合崇高的理想,唤起自豪感;也始终保持谦虚。

    责任——荣誉——国家。这三个神圣的名词尊严地命令您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可能成为怎样的人,一定要成为怎样的人。它们是您振奋精神的转折点:当您似乎丧失勇气时鼓起勇气,似乎没有理由相信时重建信念,几乎绝望时产生希望。遗憾得很,我既没有雄辩的辞令、诗意的想象,也没有华丽的隐喻向你们说明它们的意义。怀疑者一定要说它们不过是几个名词,一句口号,一个浮夸的短词。每一个迂腐的学究,每一个蛊惑人心的政客,每一个玩世不恭的人,每一个伪君子,每一个惹是生非者,很遗憾,还有其他个性完全不同的人,一定企图贬低它们,甚至达到愚弄、嘲笑它们的程度。

    我的年事渐高,已近黄昏。我的过去已经消失了音调与色彩,它们已经随着往事的梦境模模糊糊地溜走了。这些回忆是非常美好的,是以泪水洗涤、以昨天的微笑抚慰的。以渴望的耳朵徒然聆听着微弱的起床号声的迷人旋律、远处呼呼作响的鼓声。在我的梦境里,又听到劈啪的枪炮声、咯咯的步枪射击声,战场上古怪而悲伤的低语声。可是,在我记忆的黄昏,我总是来到西点,那里始终在我的耳朵响着:责任——荣誉——国家。

    今天标志着我对你们的最后一次点名。但是,我希望你们知道,当我死去时,我最后自觉的思想一定是这个部队的——这个部队的——这个部队的。我向你们告别了。

    用身边的故事感动人

    演讲成功的关键在于演讲者与听众的共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采用就地取材或形象生动的例子,往往可以使听众觉得你说的是身边的事,而不由自主的投入进来。

    例如在计划生育大会上,县妇联主任为了有别于前面几位领导“报告”式的演讲,改用了调侃式的通俗语言:“当前,我国人口已达十二亿,世界人口已到六十亿,可地球还是这个地球,大伙儿想一想,人口膨胀四海茫茫住何处?土地减少大人小孩吃什么?”一开头便把听众逗笑了,接着她又算了一笔账;“中国人口等于美英法德等十六国人口之和,中国人并排着站能绕赤道十五圈,四人一排往天上接,最上层的那个人能摸到月亮的脸。你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此时会场上活跃起来。她又让大家算账:“有五张饼,一家五口人,每人可吃一张,如果有十口呢?二十口呢?老百姓有句俗话,说人多挤倒房,孩子多吃死娘。而今我们面临的现实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你们说是不是这样啊?”“是——”听众不知不觉地已参与到她的“家常话”中来了。会后人们都叫她“笑星”主任。试想,如果她也和别人一样,一二三四文绉绉地讲下去,肯定不会收到这样的效果。

    听演讲就像听故事一样,老百姓爱听的是离自己最近的、最生动、最直观的故事,这就要求我们在同环境演讲中,并不都是在听别人讲过之后再想法出新,而是应该在讲前就争取主动。尤其是命题演讲,更应该在事例新上下功夫。

    对于演讲中所选的事例,讲远的不如讲近的,讲别人的不如讲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如某大学杨新同学在“青年与祖国”演讲中,为了说明自己立志当一名山村教师的思想转变过程,他讲了自己暑假中在姥姥家那个偏僻山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一天夜里,姥姥突然病倒了,全家人都很着急,舅妈开始带着孩子们烧香拜佛,舅舅准备去外村请‘大仙’。我发现姥姥烧得厉害,就对舅舅说‘你们搞这些迷信没用,应该先想法退烧。’当我问舅舅有没有体温表时,舅舅回答说:‘听说县城的医院里有,我现在就去找村干部,让他们派人套车去拉。’听了舅舅的话,我的心里像是倒了五味瓶,半天没有说话,我能说什么呢……”他的故事讲完后,会场上鸦雀无声,它撞击着听众的心灵。会后不少同学对他说,愿意和他一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当一名山村教师。

    怎样吸引对方倾听你的话

    某文艺编辑曾讲过这样一段故事,他邀一位名作家写稿,该作家非常难合作,各报社的编辑对他大伤脑筋。因此,这个编辑在见面前也相当紧张。

    一开始,果不出所料,怎样都谈不拢。作家一味说:“是吗……”“也许是吧!”闹得编辑很是头痛,只好打定主意,改天再来。于是与作家闲谈起来。

    偶然间编辑顺口把几天前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有关这个作家近况的报道搬出来作为话题,他说:“您的大作最近要翻译成英文,要在美国出版了。”作家见对方如如此关心自己,就很感兴趣地听下去,编辑又说:“您的风格能否用英文表现出来?”作家说:“就是这点令我担心……”他们就在这种融洽气氛中继续谈下去。本来已不抱希望的编辑,此时又恢复了自信,获得了作家答应写稿的允诺。

    没有人会喜欢一个谈话时只讲他自己,而不关心对方的人。人们只愿意和那些与自己有共同话题的人交往。前耶鲁大学文学教授威廉莱亚·惠勒普斯,在《人性》这篇论文中,这样叙述:

    我在6岁那年的一个星期六,去斯托拉多姨妈家度周末。记得傍晚时分,来了一个中年男子。他先和姨妈嘻嘻哈哈谈了好一会儿,然后便走近我的面前和我说话。当时我正在迷上小船,整天抱着小船爱不释手地玩。我以为他只是随便和我聊几句,没想到他对我说的全是有关小船的事。等他走了以后,我还念念不忘,对姨妈说:“那位先生真了不起,他懂得许多关于小船的事,很少人会那么喜欢小船。”

    姨妈笑着告诉我,那位客人是纽约的一位律师,他对小船根本没有研究。我不解地问:

    “为什么他说的话都和小船有关呢?”

    “那是因为他是位有礼貌的绅士,他想和你作朋友。知道你喜欢小船所以专门挑你喜欢的话题和你说。”姨妈笑着告诉我其中的道理。

    由上可见,所谓的共同话题,除了真正双方都感兴趣的与人的交往中很好地驾驭这两类话题,你肯定会成为受欢迎的人物。

    通过谈心进行有效的沟通

    一、明确目的,有所准备

    谈心与聊天不同,聊天的话题广泛,随聊随换,而谈心则是指对一定的心理、思想的分歧而进行的。要取得成功,必须明确目的,有所准备。

    明确目的主要指谈心后要达到的结果。比如两人之间有看法,互不服气,以致于影响到工作上的合作。谈心之前要明确,目的是让对方更多地了解自己,摒弃前嫌,携手共进。有所准备是指在谈心前精心构设交谈用语、谈话内容及谈话进程,怎样开始,说些什么,何时结束,都进行充分准备,以免谈起来零乱分散,甚至言不及意,影响表达效果。有所准备还包括预设谈话中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的处理方法。有了这些准备,谈心活动就不会演变成争吵或僵持,就能根据对方的反应调节交谈方式,确保交谈目的的实现。

    二、切入正题之前先进行铺垫

    谈心开始时见面的话语是最难构设的。这时,可以让表情来代替,一个真诚自然的微笑,表明你与对方谈心的态度是诚实的。首先在情感上就给对方以很大影响,然后再来上一两句寒喧话,进一步表明你的友好态度和诚意。这样的“开场白”有利于气氛的缓和,有利于谈话的继续进行。

    开场白过后,应很快地切入主题,譬如消除某个误会,说明某种情况等。因为这时双方的关系只是表面的礼节性的和缓,若过多地拉扯旁的内容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同时也会暴露你的弱点。直接切入正题,让双方就一个问题展开对话,进行沟通,尽快消除分歧,澄清误会,说明情况,以便达成共识。

    三、语言诚恳,感情真挚

    谈心是要向交谈对象阐明自己的某种观点或见解,而不是加剧矛盾。因此要以诚恳之心来遣词造句,选用中性的,不带有强烈刺激性的词语,减少对方的反感和受刺激的心理效应,让这样的话语传达出你希望释解前嫌的诚意。

    在整个谈心过程中,对个性极强、难以理喻的谈心对象,要把握其特点,除了使用能阐明观点的话语外,更要以情动人,多使用具有情感交流作用的词语来制造气氛,沟通心灵,理顺情绪。如有两位老同志,许多年前因工作造成分歧,相互不理睬。其中一位上门化解多次,但对方态度强硬,拒不接受。这次去了,说了这样的话:“我今年60岁了,你比我大,该是62岁了吧?咱们都是过了大半辈子的人了,还有多少年好活呢?我真不希望咱们到另——个世界还是对头。”从人生无多这个老年人易动情的话题入手,使对方产生情感共鸣,终于消除了隔阂。

    四、注意语气、声调和节奏

    谈心时,如果语气、声调和节奏运用不当,也会影响到说话水平以及最终结果。

    谈心时,语气要和缓、委婉,不能声色俱厉,咄咄逼人。和缓委婉的语气能冲淡对方的敌对心理,能给对方一种信任感、诚实感,不致于造成双方心理上的压抑,不致于激化矛盾。语气往往体现在说话的表述方式上,追问、反问、否定往往使语气显得生硬、激烈,易引起对方反感;而回顾、商榷、引导、模糊等往往能制造平淡和谐的谈话气氛,有利于减轻压力,阐明事实、表明观点。

    声调在谈心的效果上也有重要作用。当一个人心存怒气时,说话的声调无疑会上扬,形成一种尖刻的没有耐心的调子。这种尖刻的没有耐心的调子有很强的传染性,会使对方马上也像受传染一样针锋相对,厉声对厉声,尖刻对尖刻,只会使事态扩大,矛盾加深。

    语言的节奏有舒有急,有快有慢。使用快节奏讲话往往会使你显得心急,情绪不稳,易激动发火,这不利于交谈对方的思考和应对,显得没有诚意;节奏太迟太缓,显得缺乏生气,没有信心,影响谈话效果;节奏适度,方显自然、自信、有力,易于从心理上影响对方,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

    改善沟通技巧

    艾媚有个朋友不断向她借东西,但从不归还。文媚鼓不起勇气向她追讨。她的解释是:“如果我去质问她,就会伤害她的感情,而她又是我很要好的朋友。”

    马丽在工作单位里有个能言善辩的同事,三番五次地说服马丽替他做一部分工作。马丽一向把自己视作愿意为别人帮忙的好好女士,可是她也知道自己的好心只是使那个向事腾出点时间去进行交际应酬。马丽的解释是:“老是找不到适当时机和场合来提起这个问题。”

    安德莉亚对她的两个孩子所要求的任何事情,不论是购买新玩具,迟迟不上床睡觉,或是不做作业而看电视,差不多全都答应。安德莉亚的解释是:“他们只是孩子,满足其要求会使他们快乐。”

    像艾媚、马丽和安德莉亚这样的人,往往为了想让别人赞许而牺牲了他们的自尊。他们简直就不知道怎样拒绝别人——而正因为这样,他们吃亏不少。

    在理想中,人际关系都应该以彼此间的真诚尊重、畅顺沟通和关怀体谅为基础。可惜的是,实际情形并非如此。有些人常常对别人步步进逼,不断地提出请求、需索和进行试探,直到遇到对方抗拒为止。而许多人,尽管自己有足够的权利和理由,却不肯抗拒这些试探,事后却找出种种理由来解释他们何以永远被欺侮。

    如果你认为你也像艾媚、马丽或安德莉亚一样,那么,你就必须学会利用一些方法来表明你的感受和希望,保护你人格的完整和获得别人的尊重。

    一、改变不适当的沟通方式

    (1)不要给别人一个现成的托辞。

    例如:“近来你天天迟到,不过,我知道你不是一个早起的人,要那么早就开始工作是很难的。”如果你给了对方一个借口,他便会认为你可以容忍他的所作所为,从此他就会继续迟到。同时他还认为你是个软弱无能、不愿贯彻意旨的人。

    (2)提出合理要求时不要表示歉意。

    例如:妈妈厉声叫儿子打扫他的房间,但三个钟头后却对儿子说:“孩子,我刚才不应该粗声对你说话。你知道吗?我不是生气。因为,我知道你一定会自动清理你的房间的。”做完一件事之后表示的歉意,通常是心有内疚或忧虑的结果。用这样的方式来取消一个坚强的声明,会使你丧失自尊。

    (3)不要过分宽限你分派的任务。

    例如:“我真的要在星期五看到那份报告,不过我可以等到下星期。假如事情顺利的话,也许再迟一点也无妨。”去掉那些“假如”和“不过”之类的字眼吧。一项清楚说明你希望那份报告什么时候完成的直截了当的声明,既能防止误解,又可以使报告更有可能及时交卷。

    (4)不要把你的责任推给别人。

    例如:“老板说你应该……”或是“你爸爸说你必须……”之类的说法,虽然可使说话的人不负责任,但却使他变成了一个毫无实权的传话者。假如你一开始就说“我要你做……”,人们就会把你看作是一个坚强的人。

    二、采用更为有力的办法

    (1)要直截了当。

    把你的期望说得清清楚楚。消极的人常常以为,他们就是不吩咐,别人也会知道该怎么做。这往往会引起许多不必要的问题。

    (2)要考虑透彻。

    说明问题之前,脑子里先要有个概念。事先把事情想通想透,你才能陈述得合情合理。

    (3)碰到问题立刻解决。

    躲避问题只能使问题更趋严重和更难解决。如果你对小的问题亦及早处理,那无异是一开头就说明了你的期望,而别人也就能确实知道你的看法。

    (4)小心选择要对付的问题。

    新近才学习维护自己权利的人常会做得过火,在同一时间对付太多问题,以致往往弄得焦头烂额。如果能适当选择问题,你便更能控制局面,取得较大的成功机会。

    (5)表现自己时不可愤怒。

    如果你只在怒不可遏的时候表现自己,那表示你是软弱的。假如你不能平心静气地表现自己,你对别人的话的反应便可能过于激动。况且,当你大发脾气的时候,别人很可能会为自己辩护。这样,真正的问题通常便解决不了。同样的道理,如果别人听了你的说话之后产生过分激动的反应,你也不可感到愤怒。你的毫不动气,可以在相形之下显示出对方的态度很不成熟,而且,你的镇定通常还能使他冷静下来。

    (6)利用你自己的地盘。

    球队在本地和外队比赛,常较易获胜。维护自己的权利也是一样。在一位同事的办公室或他的家里和他对抗,往往会处于下风。因此,在可能范围内,最好在你自己的“领地”坚持你的意见,这样你便可以占到不少微妙的便宜。

    (7)利用非语言的暗示。

    说话时眼睛要与对方保持接触。不要反复不断地说明你的理由,要用停顿来加强效果。用适当而非挑衅性的手势来强调你的论点。

    (8)不要虚张声势。

    你在虚张声势的时候,即使年幼的孩子也知道。要建立你的威信,就必须说明你的合理期望,以及说明如果这些期望不能达到时会产生什么后果,然后贯彻到底。要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只有让他们确实知道你言出必行。

    用声音打动他

    有这么一个传奇的故事:

    某小姐是业务员,其说话的嗓音“珠圆玉润”而获得了大笔订单,而且赢得一位优秀男孩的爱情。足见美丽的声音有一种直达人心的魅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印象80%靠视觉,其余20%中有14%靠听觉。可见听觉在对人的印象中的重要性,这还是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如果接听电话,由于双方不在现场,交际的效果完全靠声音来完成,那声音的重要性更不用说了。

    想必你有这样的经验:打电话到某公司,接听小姐的嗓音如果是轻柔圆润的,你的声音也许会一下子轻松愉快起来,自己也不知不觉地尽量使声音好听一点。而如果小姐的嗓音是干枯平淡的,你的心里会不自觉地一沉,情绪受到影响不说,可能对这个公司的感觉和信任度都会受到影响。

    如何使自己的声音富有感染力呢?

    (1)控制音量。

    在任何场合大声说话,会使对方产生压迫感,心情紧张,神经容易疲劳,导致注意力不集中,降低交际效果。如果大声到“喧哗”的地步,引起不相干人的注意就更不明智了,这违反了交际场合“不要让自己引入注目”的原则。一般在交际场合的音量以对方听见为宜,电话中还要略低一些。

    (2)控制音速。

    音速最好是不急不慢,让别人感觉到你在与他谈心,他自然也感到精神放松,交谈也越来越愉快。

    (3)发音厚重些。

    研究表明,当人们把音高控制在其音域的中低部位时,他们的声音将取得最佳效果。

    (4)微笑着说话。

    有专家建议人们微笑着说话,笑着说话表明你心情愉快,这种愉快的情绪也会感染别人,可活跃交际的气氛。

    (5)体现你的诚意。

    不论面对什么人,都要从心底里把对方看成是与你平等的,并对他怀有爱、尊敬、体贴、关怀等等的诚挚感情,这是以上各条的统帅,如果没有这种感情而只有技巧,一时可能取悦于人,终不能长久,而且自己也很累。如果内心有了感情,再加上熟练的技巧,这样做才自然流畅,悦人又悦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