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大王休斯-危险的挑战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地狱天使

    210万元的飞机使用费

    新的电影在休斯的头脑中形成,休斯给这个电影命名为《地狱天使》,主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空战,叙述英国空军的两名飞行员兄弟与刚在伦敦社交界崭露头角的16岁的美女之间的三角恋爱故事。

    麦尔斯顿是一名优秀的导演,并且荣获奥斯卡导演奖,但是他却对飞机一无所知,于是休斯便起用了庐瑟·李德做导演。李德曾当过《先锋论坛》航空版的总编,并在派拉蒙电影公司拍过飞行片。

    休斯让班·李勇和詹姆士·霍尔等一流演员担任英国飞行员兄弟的角色;让挪威的金发女郎葛莱达·尼仙担任女主角,休斯认为这位当时最富魅力的性感美女是最合适的人选。

    “一定要使用真正的飞机,拍成比实战还要刺激的太空大战。”休斯对于超现实主义的拍摄一点也不马虎。

    休斯命令底特利希:“买法国空军的斯巴德战斗机、英国皇家空军的SE5战斗机、骆驼号轰炸机及德国空军的佛克战斗机……最少也得买80架,其余的要用专用包机。”

    底特利希对于休斯的这个命令深感诧异,这意味着什么?一个天文数字,拍《地狱天使》一片,仅飞机使用费便高达210万元,这简直可以说是疯狂的行动。

    庐瑟·李德对于休斯这位不同凡响的超现实主义者畏怯三分,在他认为利用模型及画面背景,然后再配之以实际空战的新闻片就可以蒙混过关了。对于休斯的设想他无法接受,他只好解约而去了。不是没人敢执导吗!那没什么,休斯自己导。

    疯狂的完美主义与超现实主义

    年仅22岁的休斯于1928年1月,租下位于当时好莱坞心脏地带罗梅因街上的MGM的制片厂。开始拍片后,对于休斯的这种趋近于疯狂的完美主义与超现实主义,除了底特利希之外,任何人都望尘莫及。

    当时的记录是这样的:临时演员2000名以上;共用真实飞机87架,飞行员135名;用了摄影师数目是当时好莱坞电影界摄影师总数的一半之多。当时好莱坞电影界为之震惊,然而这只是开始,休斯的惊人好戏还在后面呢!

    “底特利希,我想拍摄德国齐柏林号飞船空袭伦敦的场面!”休斯又突发狂想。

    费尔登纳德·齐柏林是德国巴登人,曾参加过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后来,他返回德国以后便从事飞船的建造。据记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共建了88艘齐柏林型水上飞船。美国在战后也参加到了这一专利生产的行列中。

    底特利希对于休斯疯狂的念头已经习以为常了,他冷静地问休斯:“是要拍摄齐柏林号攻击伦敦的场面吗?”

    “不,不。我想拍的是班·李勇所驾驶的SE5型战斗机击落齐柏林号!这才有意思。”

    “真的?真的要击落吗?”底特利希不由这样追问。因为他知道,那种飞船就算是中古型,一艘也一定不下于50万元。

    休斯却很轻松地说:“是的,买来齐柏林飞船,然后让它轰轰烈烈地爆炸燃烧,没关系,就这样做。”

    亲自出马不幸坠机

    “真是岂有此理!从100英尺(约30米)高的地方急冲下来轰炸,这不是说着玩的,这会出人命的。”飞行员听到休斯的指示后不由大发报怨之词,然而休斯却不是很在意这些,他疯狂地想象着飞机从高空急降,俯冲着轰炸,然后坠落的机首碰地并燃烧起来的壮观场面,至于飞行员,他想在100英尺的空中跳伞就可以了。

    对于这种已经超过了电影超现实主义的领域的狂想,没有雇员愿意去做。

    “导演,你说得那样轻松,你就自己去干好了!”

    休斯并不是怯懦的人,在被激怒后,他一言不发,换上飞行服,进入停在机场上的汤玛斯·摩斯型的复叶侦察机内。休斯握紧操纵杆,向高空飞去,并且照着自己所设想的那样,试作100英尺的俯冲。这是休斯首次驾驶这种侦察机,由上空俯冲下来,就在对着地面猛冲那一瞬间,飞机突然栽了一个跟斗,随后呼啸着坠地。

    “休斯死了!”人群发出了这样的呼声。

    也许是幸运之神特别钟爱这个大胆的年轻人。当飞机即将燃烧时,休斯便已经艰难地从驾驶座上爬出来,围上来的人们马上叫救护车把休斯送往医院。休斯的伤势不重,只是颊骨折断,并无大的妨碍。休斯的脸上摔出了一道凹陷的伤疤,层层的白色绷带包裹着休斯的头,只露出一双眼睛。

    休斯的伤养好了,但是脸上却留下了一块疤。后来还有人拿他的疤脸开玩笑,当然这是后话。休斯出院后,他不但不引以为戒,反而变本加厉,他决定花重金聘请不怕死的飞行员,不惜失去生命也要拍摄下这个俯冲而下的轰炸场面。为此3名飞行员和1名机械师均死于非命。当然,休斯也招致了不断的咒骂和攻击。

    重拍

    《地狱大使》终于拍摄完了,进入剪接阶段。剪接是制作电影时的术语,它的英文写法是rush,意思是指拍摄终了,在整理显象完毕的影片时,由导演将所拍的影片都放一遍,然后选择好的镜头连接成一部完整的影片。

    休斯坐在黑暗的试映室中,认真地进行剪接,突然,休斯站起来大叫:“停,这里不行,这段空战的场面虽然很刺激,但是缺乏美感。必须重拍,我希望有棉絮般雪白的云朵当背景,这样效果才会好。”

    据说,当时休斯拍这部影片时所用的胶片长达255万英尺(约77万米)。这是这部影片创下的又一个天文数字。较之当时使用胶片最多的电影还要长出300倍以上。

    休斯要重拍,没人能够阻挡。“人造雨根本无法打动人心,要有白云及暴风雨的大风暴,这样才逼真。到旧金山就能拍到白云和大风暴。”休斯便带着他的外景队前往旧金山。

    正当休斯在旧金山拍景时,留守在洛杉矶的底特利希打电话到旧金山。

    “尊夫人……艾拉夫人……”底特利希不知如何向休斯说明。

    “艾拉怎么了?”休斯这时才想到妻子艾拉的存在,于是迫不及待的追问。

    “她昨夜收拾行李回娘家去了。”

    “分居?还是离婚?”休斯粗暴地大声吼到。

    “她要求与你离婚。”

    休斯听到这个消息后,并没有特殊的反应,倒是有一种解脱的感觉。最后由律师居中调节以100万元的赡养费协议离婚。艾拉于1928年10月离开了休斯,休斯的这段历时3年零3个月的婚姻生活宣告结束。日后,休斯才感觉到愧对艾拉,自己给她的爱太少了。

    《地狱天使》在洛杉矾和旧金山的外景地,以及罗梅因街的MGM制片厂又拍了1年的时间。

    已经超过预算200万元了。底特利希苦不堪言。“没关系!把休斯工具公司的股票拿去抵押,到银行去办理贷款不就了结了吗!”没有什么可以让休斯为难的。

    终于拍完了。在1929年年底,休斯的24岁生日前夕,全部影片制作完成了。但是,世界性的经济大恐慌也排山倒海一般地来到了。

    不受捧场的试片会

    《地狱天使》的试片会举行了,所有工作人员及其家属,以及休斯电影圈中的友人都参加了这场试片会。

    休斯在底特利希的陪同下,很自信地坐在剧场中。他为自己付出巨大代价而拍成的巨片而自豪,尽管他为此几乎倾家荡产,尽管他为此失去艾拉,尽管他为此几乎丧生,至今脸上还留有疤痕,但是这一切他都不在乎,他为即将迎来的观众的欢呼和拍案叫绝而兴奋不已。

    但是,观众们只是静静地看着。在白云和由太平洋袭向内华达山的风暴中,英国皇家空军的SE5型战斗机与德国空军的佛卡战斗机展开一场激战;齐柏林号发生大爆炸,化为鲜红的火球坠落……工作人员们在观赏这些壮观的场面后,却没有休斯所预期的欢呼和拍案叫绝。工作人员的妻子们的反应也出奇地冷淡。

    休斯不能忍受这种沉默,当试片才刚刚进行了1/3,他的脸色大变,这些都被底特利希看在眼里。

    “停!”

    喝令停止试片的霍华德·休斯站起来,他迈着大步,却又缓缓地走上舞台。他不无礼貌地欠欠他修长的身子,向众人质问道:“在座各位,我用了二年的时间,耗资近300万元巨款制作的这部电影,真的是这么难看吗?可以告诉我为什么吗?”

    “请不要客气,有什么意见都可以提。”休斯环顾四座后,又继续说:“你们都知道,为这部电影,4位工作人员丧生,我本身也差点命丧黄泉。我豁出了性命,难道就不能博得一些感动吗?”休斯异常地激动。

    沉默!依然是沉默!没有一个人敢于站起来,给这位不理智的年轻人提意见。

    有声电影

    孤注一掷

    有声电影时代到来了。

    1927年,华纳兄弟电影公司中的老三萨缨尔以40岁的英年谢世。萨缨尔在死前,为了使经营陷入困难的公司渡过危机,他做了一项近似赌博性的事情,他企图利用贝尔电话公司研究开发出来的vITAPHONE,使声音配合画面而制作出有声电影。

    萨缪尔一死,当然他的计划便也不得实现了。但是,有一件事发生,电影界中的同业者威廉·福克斯放出风声,声称也要利用这种方法制造有声电影。这件事刺激了华纳兄弟,于是,华纳三兄弟决定把萨缨尔的遗志付诸实现。于是,《歌星之歌》及《爵士歌手》两部音乐片便问世了。

    以上的事情就发生在休斯开拍《地狱天使》的几个月之前。休斯在中止那个不成功的试片会后,他禁不住心中的激动,向底特利希大发牢骚。

    “所谓的完美主义,岂不就是超R吗?”

    “R?”底特利希不明白休斯的意思。

    “就是现实主义。”

    底特利希很能了解休斯的心情,他很冷静地看着休斯,听着休斯大吼大叫。

    “我要重拍,用剩下的200万元,我的全部资产作为赌注,我一定要成功。”

    大幅更动工作人员

    “我要用MGM的约瑟夫·亚齐来改写剧本,我要重找女主角,葛莱达的英语是上不了有声电影的。”

    因为当时还没有配音技术,所以要在拍摄的同时就录音。这样的话就必须重拍。更换女主角的目的是为了在剧中的恋爱场面加入对话。

    新的女主角找到了。一个偶然的机会,男主角班·李勇在经过同一制片场中一个拍喜剧的现场时,他很惊异地发现了一位比葛莱达·尼仙更为美艳、性感的临时舞蹈演员。

    “请问芳名?”李勇的视线始终离不开她。

    “哈琳·卡宾特。”她轻佻地回答。

    “请往前走几步看看!”

    “往前走几步,按你说的办吗?”

    “如果走的姿态好看,我把你推荐给霍华德·休斯。”

    “噢!霍华德·休斯。”她轻浮地怪叫,她当然知道大名鼎鼎的休斯。

    她虽然年纪稍大了一点,并且是个有夫之妇,但是这并不重要,她那丰满的体态,那头浓密的金发,的确令人着迷。让她去取代葛莱达,扮演16岁的伦敦名交际花,把两位空军兄弟玩弄于股掌之间还是不成问题的。这类的角色就是需要如此轻佻的女郎。

    在班·李勇的安排下,隔天早晨,休斯见到了哈琳·卡宾特。虽然是早晨的约会,但她仍穿着显出她的曲线美的黑色缎质晚礼服。

    休斯目不转睛地直瞪着这位性感美女。“马上试镜!”休斯看过几个镜头后,当即拍板决定录用。

    “周薪125元,怎么样?哈琳·卡宾特这个名字不好听,你就叫珍·哈罗吧!”休斯想这样的性感女演员,在拍摄完毕后以6万元转让给MGM不会成问题的。

    盛大的试映会空前的大制作

    在好莱坞的一角,有一个充满东方色彩、具有异国情调的剧院,这便是由席德·葛罗曼建造的“中国剧院”,这座素有“电影的殿堂”之美称的剧院是作为好莱坞电影的陈列橱而建造的预先放映剧院。这里现在已经是闻名逻途的观光胜地,在剧院四周铺设的道路上,刻有男女明星的名字和手印及脚印记号。

    自1927年5月18日,上映薛席尔·狄米尔制作的《王中王》的试片会以来,几乎所有奥斯卡奖的获奖电影都在“中国剧院”首映。剧院内西侧展示着1927年以来的奥斯卡奖的青铜奖座。

    1930年6月30日晚,好莱坞的夜空中飞来一架齐柏林飞船,设在中国剧院前的马路上的探照灯,这时射出了数条鲜明的光芒,将漆黑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昼。第海维兰德、佛克及SE5型战斗机等组成的空军编队,伴着飞机引擎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吼声,在低空中盘旋,由空中投下纸制的万国旗。

    《地狱天使》的试映会即将在这里开幕。

    晚上10点钟,试映会隆重开幕。

    伴着徐徐拉开的帷幕,在震耳如雷的掌声中,罗斯柯·塔那上校精神抖擞地走上舞台,塔那上校是当晚从纽约飞到洛杉矶的,他刷新了横越大陆的飞行纪录。

    《纽约时报》在隔天的早晨的报纸中,对引起空前轰动的《地狱天使》提出相当刻薄的批评。

    “空战的场面确实紧张刺激,堪称是史无前例的大制作,但性感女主角的恋爱场面则显得穷极无聊。”

    但是,尽管如此,在中国剧院的首映仍打破纪录,创下了连映19周的长档。

    伦敦的《每日快报》则称之为“这真是空前的大制作”。

    阿尔·卡波涅

    阿尔·卡波涅时代

    在今天的美国,一提到芝加哥的“地下总统”,人们便会想到阿尔福逊·卡波涅(美国发音为阿尔·卡波涅)。

    阿尔是意大利移民格普利艾尔·卡波尼家的第四个儿子(1899年1月17日生)。他们家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移居纽约,在布鲁克林码头开了一家小店。

    阿尔在14岁那年退学,游荡在街头,成为镇上的流氓。他投靠到也是从那不勒斯移来的名叫约翰·托利诺的大流氓的麾下。这个托利诺并非等闲之辈,他有一个名叫柯罗锡诺的舅舅,柯罗锡诺这个大流氓头目控制着芝加哥南区黑暗街。阿尔和托利诺便一起到芝加哥。

    1920年,禁酒法实行。柯罗锡诺因经营私酒的密造与走私而大取暴利。酒色赌向来是不分家的,柯罗锡诺组织他的手下又搞起了卖淫业和赌博业。托利诺被捕下狱后,阿尔·卡波涅便代替了托利诺的位置,在芝加哥南区崭露头角,为了扩大势力范围,他们又开设了专为工人而设的地下酒家。

    阿尔·卡波涅之所以闻名全国,是因为在一次席薛罗镇的镇长选举中,在他的操纵下,选出了一名受流氓辛迪加经济援助的镇长,乘着将席薛罗镇变为赌城之势,他领导手下的流氓对芝加哥的北区帮派进行了有名的情人节大屠杀,全国为之震惊。

    有“地下总统”之称的阿尔·卡波涅,他身长5英尺10英寸(约177厘米),体重250磅(约113.4公斤)。他喜欢开凯迪拉克汽车,这种车价值30000元。阿尔·卡波涅为了获取暴利,竟然把法律所禁止的“吃角子老虎”输入芝加哥。

    阿尔·卡波涅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流氓头子,他以凤梨形的炸弹及机关枪,滥杀无辜,并控制着芝加哥的财政两界,每年他的秘密收入达1亿美元以上。

    1931年10月17日,阿尔·卡波涅二度被捕,检察官以23条罪状起诉阿尔,最后以逃税、违反禁酒法等五大罪状,判处阿尔11年有期徒刑,并科以50000美元的罚金。告发阿尔的FBI检查官艾利欧特·涅斯正喜形于色时,身穿藏青色西装,聆听着判决的阿尔露出雪白的牙齿笑了下,不等判决书读完,便带着他的党羽走出法院。

    全美的新闻界为之大震,纷纷以整版的篇幅报导这位咬着雪茄烟、外号“疤脸”的胖男子,甚至是连日地用头条新闻来处理。在经济大萧条时期,这是极其罕见的。

    屡遭失败的空战电影

    虽然《地狱天使》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也给休斯引来了一点小麻烦。

    休斯在拍片时采用了英国作家所写的一部小说中的部分情节,他是付了原著费之后才得以采用的。在《地狱大使》上映的同时,由哈瓦德·霍克斯所制作的以盗用那个英国作家所写的小说为题材的空战片《拂晓侦察队》也同时上映,同《地狱天使》争观众。

    震怒的休斯便同霍克斯打起官司。后来,休斯的律师通过电话告诉霍克斯,休斯将撤回诉讼,并且约定在高尔夫俱乐部中与其详细交谈。在高尔夫球俱乐部中,霍克斯与休斯相见,他们很友好地握握手,休斯提议“我们来进行一场比赛吧!”休斯知道,霍克斯手下有詹姆士·凯格尼及爱德华·G·鲁宾逊等优秀演员,他们正在筹拍一部描写帮派暴力的电影。第一洞,第二洞,两个人都默默不语,当打到第三洞时,霍克斯开口了:“听说罗梅因街的多彩公司破产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在有意嘲讽休斯。

    “是的,毕竟彩色电影的时代还未来到啊!不过这没什么,罗梅因街7000号的多彩公司的大楼还是相当值钱的,我想我是不会亏损的。我已决定把我公司的总部设在这座大楼里了。”休斯在说这话时面带喜色。

    洛杉矾的罗梅因街与休斯的一生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在的罗梅因街7000号虽然已化为一片废墟,但是当时这里曾是休斯的秘密总部。霍克斯又对休斯继《地狱大使》之后拍的《空中英雄》和《天之恶魔》。

    两部空战片惨遭滑铁卢而大加奚落。休斯没有说什么。看到休斯不开口,霍克斯继而又说:“拍同一题材的片子没有好前景啦,观众早看腻了!……听说你在百老汇捡到一位美女叫什么比莉·德普的?这美人拍的爱情片也不怎么卖座吧?”休斯对于霍克斯的奚落,依然保持沉默。他猛挥球杆,球应声飞出。这场比赛休斯以大败告终。

    出钱不出口

    “我想请你出面,拍一部名为《疤脸》的电影。”霍克斯放下要到嘴边的杯子,看着休斯问道:“把你的疤脸拍成电影吗?”休斯并不在意他的奚落:“不,是流氓帮派的电影。”不用休斯多说,霍克斯马上就想到了阿尔·卡波涅。阿尔·卡波涅在当小混混时,被刀砍伤,脸上留下了疤痕,从此他的绰号——“疤脸”便不胫而走。

    “我认真地想过,在现在这种不景气的经济大萧条时期,无论是爱情故事,还是爵士音乐,都无法吸引观众。这样我就想,如果把地下总统——阿尔·卡波涅搬上电影,只要拍得好,就稳赚无赔,我相信只有你才能拍好这样的片子,试一试怎么样?”

    霍克斯看着杯子沉思了一会儿,他有意接下来,但又象是想到了什么,便又说。“我有一个条件。”“条件?”休斯不明白霍克斯又要干什么。“对的,是条件。对于我拍的电影你不能有二话。”“这完全可以。我保证出钱不出口”“那我们就开始合作吧!找演员,不急。谁来写这个剧本呢?”以拍暴力犯罪电影而出名的电影制作人——哈瓦德·霍克斯十分起劲。“不是说好了,我只出钱不出口吗?你自己决定吧!”“真想不到,这可不象你——休斯的作为。我看就让宾·黑克托来写吧!”宾·黑克托原为《芝加哥日报》的大“笔杆子”。他是犹太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是采访战时新闻的特派员。战后,他自己独力经营《芝加哥自由时报》。后来经营失败,改行当作家和编剧,并且获得了成功。宾·黑克托对于阿尔·卡波涅的死对头——芝加哥北区地下街的首领狄昂·欧巴尼旺了如指掌。因此,用宾·黑克托写剧本,可以毫不费力的将环绕新闻记者身边的关于芝加哥政界与黑社会相互勾结的内幕搬到银幕上。

    休斯也认为用宾·黑克托再好不过了。在1927年,宾·黑克托的舞台剧《地下组织》便在百老汇造成轰动。宾·黑克托的作品拥有很多的读者。

    犯罪组织与政治

    对剧本的唯一要求

    按照一个星期前的约定,休斯与霍克斯这大来到乡间的高尔夫球场。“我已经和宾·黑克托的经纪人薛尔尼斯克会过面了。对于那剧本的事他答应得还算畅快,不过他还同时要求黑克托担任此片的导演。”黑克托的这位经纪人大卫·薛尔尼斯克,有着辉煌的电影制片史,曾在MGM、派拉蒙电影公司及RKO电影制片厂效过力。

    1939年,驰名世界的电影《飘》(描写美国南北战争时的故事)就是他一手制作的。作为美国电影的创始人路易。薛尔尼斯克的后代,大卫·薛尔尼斯克从年轻时代起,就被塑造成了一个要求严格的制片人。

    “那再好不过了。”休斯露出兴奋的神情。“不过,并不只这些,薛尔尼斯克的要求是很苛刻的。最突出的一条就是在每晚拍摄完毕之后,必须当场付给他1000美金,否则将不予合作。”“没问题。”霍克斯见休斯回答得这样爽快,就继续说道:“既然这样,我不妨先把黑克托所构想的故事梗概叙述一下吧。《疤脸》里的主人公叫做东尼,对的,那疤痕就在左颊上,他是芝加哥黑社会首领,而偏偏敌帮的头目的女儿爱上了他,于是他们两人就携手共往佛罗里达州的别墅渡假。”

    “哦,简直就是阿尔·卡波涅。”休斯高兴他说。

    “听我说,休斯。”霍克斯继续道,“而当东尼从佛罗里达回来时,竟发现那位敌帮头目为报东尼夺走其爱女之仇强奸了自己最亲爱的妹妹!于是东尼暴跳如雷,亲手杀死了这名头目。”

    “嘿,是情人节大屠杀,一定能吸引观众。”“东尼开始受到警方的追捕。然而在追捕中,警方误伤了东尼的妹妹,于是东尼疯狂了,他仇视一切,他不再逃避追捕,而是公开向警察界挑衅。”“我所要求的警方与黑社会的勾结,在剧本中有叙述吗?”“据说在警方与敌帮黑社会勾结的情节上,黑克托会做充分描述的,不过这是他的事情,你不必担心。”“那么结果怎样?”“东尼终被警方围困,并在街角被警方乱枪穿身。”“嗯,很好。”休斯满意地点了点头,“在拍摄时似乎要动用大量的卡车和机关枪的了?”休斯又问。“当然。不过对于您来说,我想该不成问题。”“嗯。要记住,我的唯一要求是要尽量剖析东尼的敌帮辛迪加,以及芝加哥黑社会的内幕——特别是警方勾结黑社会的内幕。”“我一定向宾·黑克托转达。”

    侠盗阿尔·卡波涅

    与霍克斯会谈之后,休斯开始为他的影片做大肆宣传,一时间,类似“要将黑社会的种种丑态公诸于世”的宣传媒体遍及街头巷尾,人们普遍开始关注着这部影片的出台。可是没有多久,编剧兼导演黑克托就遭到了两个蒙面人的恐吓。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两名蒙面人窜入宾·黑克托在纽约的住所,用手枪敲醒正在熟睡的黑克托:“喂,这是你写的吗?”黑克托看了看蒙面人手里拿着他的笔记本,又抬头看了看那个乌黑的枪口,一时真不知该如何是好。慌忙答道:“不错,是我的电影剧本草稿。”“你认识疤脸吗?”“不,不认识。我没见过阿尔·卡波涅。”黑克托立时明白过来:这两个人是为阿尔·卡波涅来的。“那么,在你的剧本里怎么将疤脸的死竟描述得这样窝囊!”“哦,你指的是这个呀。”黑克托镇静了许多,“因为我写的是东尼,并不是阿尔·卡波涅呀。”“片名不是叫做《疤脸》吗?”“脸上有疤的流氓又不止他一个。”黑克托还想辩解,早被枪头敲在头顶上。“老小子,不想要命了!”黑克托情急之下,连忙解释:“说实在的,你们大概也知道,现在世界都处在大恐慌的年代,美国也处在经济的低谷里,而处在谷底的美国人民是怎样想的呢?对的,这时的美国人民所敬佩的是阿尔。卡波涅这位地下总统……不,是侠盗,并与他一样,反对政府的某些法令。例如:大家都希望能喝酒,那么就要把隐藏在”禁酒令“后面的伪善面具扯下来!给腐败的政治界一个大曝光!这就是我们的电影。当然,阿尔·卡波涅一定会大受欢迎的。”

    黑克托急中生智,虽然更多的是为了逃避协迫,然而其中不免有许多是确切的。“好吧,我们会转达给‘疤脸’的。不过如果拍摄帮派的卑劣场面的话,老小子,咱们走着瞧!”蒙面人放开黑克托,在黎明时分扬长而去。黑克托向两名蒙面人所说的话,其实正是当初休斯制作这部电影的原始动机。

    向危险题材挑战

    经过天才的编剧宾·黑克托精心的构思,不久《疤脸》的脚本出笼了。休斯和霍克斯迅速投入到电影拍摄的筹备中。为了寻找恰当的男主角——东尼的扮演者,两人相伴来到了纽约。

    这一天,两人来到一家具有欧洲古典风格的小剧场。这个小剧场地处纽约的第39街Broadway,被世人称做“依地艺术剧场舞台小屋”。之所以这样称谓它,是因为它在组织上采用会员制,实际上是以犹太裔市民为会员的专用剧场。剧场招牌是用希伯来语撰写的,而且只有那些具有艺术气息的良心剧,以及古典或近代的前卫剧才能在这里上演。

    黑压压的观众席上,并不都是犹太裔市民,所以人们对今天端坐在前排的两位陌生观众也并未感到奇怪。演出很快开始了。“主演这部剧的那位男士,哦,对,就是那位肤色稍稍偏黑的,你认为他如何?”“嗯,还不错,长得很英俊。”“这是位新人,叫波尔·穆尼,年仅36岁,是个奥地利移民,不过他的英语很出色。”“演过电影吗?”休斯仔细听着霍克斯的介绍。“还没有。不过你看,他的演技很好,我想请他表演东尼。”“可以试试看。”休斯显然对这位穆尼很感兴趣,“那么男配角呢?”“我想也请一位新人担任,目前已物色了一个,叫乔治·拉夫特。”(波尔·穆尼和乔治·拉夫特,后来都成为霍克斯手下的主要电影演员,穆尼曾在主演由赛珍珠的名著《大地》改编成的电影中,驰名世界;而拉夫特则主演了《BOLERO》,并也由此闻名。)“女主角由谁饰演?”休斯感觉到事情进展得很顺利。“女主角还很难确定,目前我已物色到3个。安·德波拉克和卡莲·摩列,她们的许多影片都很出色。再有是一位新人,叫做波里斯·卡尔罗夫,是伦敦的舞台剧演员。”“我们就这么决定了。有言在先,这部影片是由你全权负责。”有人这时要问,为什么休斯对《疤脸》这部影片的拍摄任人由它呢?是不是因为他继《地狱天使》之后大量投资的3部空战片遭到惨败之故?

    不只是。最重要的理由是他已下决心,以《疤脸》这部电影作为他在电影事业上的最后挑战,以后便另起炉灶。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被迫从电影的制作事业上完全撒退,而是在这时,在电影摄制以来,有更大的事业在吸引着他。

    但不可否认,《疤脸》这部以阿尔·卡波涅为题材的电影,是在向地下组织挑战,也是向某些政治集团的挑战,这有可能成为休斯对电影事业的孤注一掷。

    揭发“禁酒法”的伪善者

    经过一番努力,《疤脸》很快拍摄成功,并送交“电影制作审查协会”。不料这一大霍克斯竟气冲冲地来到休斯这里,脸上布满着平常不易见到的怒色:“莫名其妙,电影制作审查协会,还有那个威尔·海兹,怎么能提出这样的问题,纯属是刁难!”

    霍克斯所指的那个威尔·海兹,是美国极有手腕的政治家,担任着共和党全国委员会的委员长。在哈定总统(1865~1923年,第29任)人主白宫时曾被任命为邮政部长。

    同时,海兹又是个虔诚的清教徒,是长老教会的老顽固,为了将他的清教教义强加于美国人头上,他掌握住了在当时的美国人的生活中占有最重要地位的电影事业,作为传播其意志的手段。于是成立了所谓“电影制作审查协会”,并担当了这个独立审查组织的会长。当然,独立审查与那个“禁酒法”是相通的。

    “禁酒法”,曾号称是自林肯总统的《解放奴隶宣言》以来,最具有决定性的宪法修正案,实际上是那些虔诚的清教徒们,在自由与节制的名义下,为表现他们的清教徒主义所制定的法律,这项禁酒法被喻为美国的“高贵实验”。

    然而此时在“高贵实验”中的美国,是处在从“狂乱的20年代”刚跨人“大恐慌的30年代”的。

    大家都知道,物极必反。也许正是因为禁酒法的存在,美国民众对于酒的需求反而与日俱增。也因此而使象阿尔·卡波涅之流所组织的犯罪辛迪加得以有器张发展的机会。例如在纽约,地下酒店比比皆是,这黑色帮派为了各自的利益经常发生冲突(帮派集团与FBI的艾利玖特·涅斯所发生的大决斗就是很好的例子)。

    在当时,美国人的生活中出现了一种怪现象:许多从来不喝酒的良家妇女们一反常态,竟纷纷举杯畅饮,去好好亨受一下这偷偷喝酒的乐趣。而实际上,这种现象是象征着正处在大恐慌年代中的美国政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矛盾。

    在这种矛盾中,如威尔·海兹之类的共和党长老们,却在“清教徒主义的卫士”的自诩声中,通过他们掌握的“电影制作审查协会”,强行干涉电影界内务。当然强迫休斯的电影《疤脸》进行修剪,责令其变更剧本,甚至强行要求重拍似乎是“理所当然”的。

    而休斯拍摄《疤脸》的动机,就是要扯下那些以美国人的正常生活做赌注来进行那种所谓的“高贵实验”的清教徒主义者们的伪善的假面具!

    “电影审查协会不是要我们减少机关枪乱射的场面,将东尼被警察活捉并处以残酷的绞刑的情节换上去吗?都依他们!”休斯现在只想让电影能够公演。

    “这样怎么行!”霍克斯不悦地看了看休斯。

    “你知道,我们没有别的办法。”休斯苦笑了笑。

    休斯大反击

    1932年,经过一番剪接、重拍之后,《疤脸》终于收机完工。

    纽约州当局发布了禁止《疤脸》上映的行政命令。霍克斯这次又带来了令人丧气的消息。

    这样一来,自始至终一直抱着退让态度的霍华德·休斯愤怒了:“立即飞往纽约,我要举行记者招待会!”休斯知道不能退让了。

    休斯以沉稳冷静的目光环视着各位记者们,记者招待会上人头窜动,照相机脚架林立,镁光灯的闪亮照着休斯高挑匀称的身驱。以低沉有力的声音,休斯开始了他的招待会。

    建国之父所保证的自由到哪里去了?美国的自由现在正面临着重大威胁——那就是权力对自由的挑战!

    就拿自禁酒法颁布以来说吧,我们都可以看到,每天新闻报纸的头版头条是流氓帮派与政治的勾结。部分自私顽固的人,对,就是那些自命为教父的人,看他们做了些什么?他们使美利坚合众国的面貌变得丑陋了。

    他们组织了象征着自己意志的什么审查协会,来采取高压政策,去蒙蔽真实的丑态,公然歪曲事实!对于这种现象,各位又有何感想呢?

    我确信,那些阻止我的影片《疤脸》上映的人,他们的政治动机是想用否定暴力的美丽词藻去美化他们政治谋杀的罪恶动机!

    《疤脸》一片将美国暴力组织所控制的政治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暴露在阳光之下,这是正义的心声!

    “我国全民上下,难道不应该把我的影片中所揭露的犯罪集团的存在断然取缔吗!所谓禁止放映电影,岂不是本末倒置!我要以违反宪法的名义控告纽约当局,直到这部影片上映为止!”

    全场都被休斯雄辩的口才折服了。就连熟知休斯的底特利希及霍克斯也被惊得目瞪口呆。这或许是休斯第一次在美国民众面前,毫无保留地表演他的绝佳演技。就连文艺修养极深的宾·黑克托也不禁叹道:“真不可思议。”

    为了进一步揭露美国社会政治的丑恶面,霍华德·休斯紧接着又聘请著名导演路易斯·麦尔斯顿,将宾·黑克托所写的舞台剧脚本《头版新闻(Frontpage)》拍成电影。内容大致叙述的是,一个从受到犯罪组织污染的警察局长处借到手枪而越狱成功的流氓,与芝加哥政界朋比为奸、相互利用,被新闻记者最后揭发。

    不久以后,休斯开始与威廉·兰德罗夫·哈斯特交往频繁。

    威廉·兰德罗夫·哈斯特是美国报业巨子,在旧金山拥有达35万公顷的广阔土地。在那里修建了他的圣·西梅隆别墅。

    每周的星期五晚上7时35分,在洛杉矶北方的格伦德尔火车站,都会各有哈斯特的特别列车来往于洛杉矶与!日金山之间。这列火车挂有两节特别卧铺车厢,及一节餐车。休斯经常和MGM的路易斯·梅那、查理·查布林,以及道格拉斯·华巴克斯等人参加这列火车周未两宿的旅行。

    因为担任《疤脸》的配角一炮而红的乔治·拉夫特,竟和比莉·德普发生了不寻常的关系,这使休斯感到很不快,因为比莉·德普是他的情人。于是休斯转而与卡洛·隆帕特亲近起来。

    令人不解的是,这事恰恰发生在《疤脸》上映档期结束。下档后,休斯立即把拷贝密封在罗梅因街总部公司的金库内,不再公映。

    1974年,海外观众曾掀起要求重映《疤脸》的高潮,但并未有结果。

    “地下总统”阿尔·卡波涅被关人乔治亚州亚特兰大的监狱,以后又被关人旧金山湾内的阿卡托拉斯岛的监狱。阿卡托拉斯岛地处逆海流中,据说被关人此岛的监狱后,越狱几乎不可能,于是芝加哥的帮派组织准备在途中劫狱。但由于警方警备森严,劫狱未成功。令人奇怪的是,参加这次劫狱行动的人相当多。有人说是因为在美国大恐慌时代,“侠盗”阿尔·卡波涅曾有每日送汤给3000名饥饿市民的美谈。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休斯所制作的《疤脸》的深入影响所致。

    1938年,阿尔·卡波涅患脑梅毒,并由此而精神失常,被假释。

    1947年,又患脑溢血并发支气管肺炎,病逝于医院,享年48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