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英雄难道是靠喝着露水、咬咬空气而活的大白菜?大力水手不是还得吃菠菜?当然,我也觉得菠菜这个梗是用来骗小孩子多吃青菜的,而且即使它的维生素多到填满宇宙,我也不喜欢那种涩涩夹嘴的感觉。
所以当超级英雄就这么点乐趣?咬着菠菜在黑夜里守望和平,白天是因为迟到、拖延症被老板当面跳脚的小职员?
钢铁侠可不这么认为。原来超级英雄也可以过得光鲜靓丽、灯红酒绿。还记得罗伯特·唐尼在第一部钢铁侠的第一次惊艳亮相吗?手里拿着的可是威士忌,可以和007的马提尼一起干一杯了!不仅如此,这位花花公子型超级英雄曾一出狱就要求两个芝士汉堡,以及约美女。
芝士汉堡——想不到超级英雄的食谱居然那么大众,这么平凡。说起最早卖汉堡的洋快餐,无论K记还是M记,都曾经是没有网络时代的网红产品,那时候只听说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才会有,好不容易我们这二三线小城开一家,简直是轰动全城的大事。我记得我们这最早是在百货大楼开的第一家金拱门,崭新亮堂,虽然价格贵,还得排队等位。至于现在,曾经算高档的汉堡和炸鸡早已稀松平常,你妈拦着你吃,主要是怕它高热量高脂肪,是有损健康的垃圾食品。
然而这确实比吃维生素让人快乐啊!两片面包夹着一层肉和芝士,大口咬下,再配点汽水,方便、饱肚、口感好。原来钢铁侠就吃着这个拯救世界的。
要说这汉堡,还得从中间那块牛肉说起,它起源于一个叫鞑靼的游牧民族胯下——放心,最多有点屁味,绝对不是排泄物。话说很久很久以前,鞑靼人大概是跟着成吉思汗到处征战,为解决军粮这个大问题,他们就把牛肉剁碎藏在马鞍中,吃的时候从马鞍中取出,这牛肉早结成了肉饼。这样一边吃肉一边打仗,把牛肉饼的吃法也带到了欧洲。德国人把肉饼煎熟,再夹上两块面包,吃得可带劲,特别是在码头等干体力活的地方。结果被路过的美国人看到了:哦,面包夹着牛肉,好吃!于是美国人回国之后,把牛肉绞碎煎熟,再配上芝士和酸黄瓜片,夹在面包里,从此美味又快捷的大众食品——汉堡诞生了,当时它还有个全名叫:汉堡码头工人牛肉饼夹面包。再后来,吃的人懒得称呼这么复杂拗口的名字,一致简化为了Hamburger,汉堡。
汉堡又从美国出发,传播到世界各地。除了美式连锁店,一般都会有几个本土化的汉堡品牌,当然也不一定是“麦肯基”。我曾经路过一家挂猫头卖汉堡的店,女老板是海龟,发誓要把最正宗的美式汉堡带给家乡,据说连牛肉都是空运过来,面包现烤,汉堡现做,吃着是比配餐式的快餐汉堡香一些,只不过忘了提醒她,开发老友口味会不会更受欢迎?
与漫威家的超级英雄不同,DC旗下的英雄多是帅哥美女,比如超人。但是,谁想得到审美奇差、把内裤穿在外面的钢铁直男,最爱吃的居然是红酒牛肉。好比钢铁侠爱的是流行乐,超人却喜欢交响曲。
而这也曾是我喜欢做的菜式之一,因为简单!牛肉切块,红酒泡好,放到火上炖着,再炒香培根、西红柿、芹菜等配菜,慢火煲得软烂,晚餐吃了,第二天还可以汁捞面条当早餐。曾经在同学聚会时,曾经在与朋友们一起开年时,当拿手菜带去大家品尝。现在可以告诉他们,这可是超人最喜欢的菜式——红酒牛肉。
过端午节意味着什么?至少有一点:之后的一段时间,每天的早餐都有可能是端午节还没吃完的粽子……
而一说到粽子,甜咸之争又起。是甜还是咸?对一个土生土长的南宁人来说却从来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吃粽子,我只站咸的,而且还得是厚厚一层绿豆、大大一块肥肉、麻绳扎得结结实实的大肉粽!
家在产糖大省,记忆中家应该是甜味的。小时候,不吃东西,妈妈煮的是甜面条,四季豆好吃的秘诀也在于放糖之后去掉那种臭青味;而糖醋排骨,是老家江西的老公一直不能接受的:肉为什么要放糖来煮?只有在粽子这件小事上,一家人没了分歧——什么?蜜枣、红豆馅的粽子?甜的,太甜了,不好吃……
只是记忆中最好吃的那种粽子,现在却像一门古老技艺一样消失了。很简单,因为我最喜欢吃父母单位食堂包的粽子,而单位的食堂改成外包了,原来包粽子的食堂大妈们也回家带孙了,油腻大肉粽?就不存在了。
据说外省人惊讶于我们春节要包肉粽,可我对这种惊讶表示更惊讶。一个美好的春节里,应该飘着粽子的、白切鸡的香味。而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在春节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订粽子。
那还是食堂里,肉菜卖一块钱、青菜卖5毛的时代,食堂阿姨们抖勺功力还没那么大,来食堂的都是熟人,而且早点分完饭菜早点下班,工资都是固定的,食堂不存在赚不赚钱的问题。
春节前包粽子已经算是额外的工作,但也算是大家的福利,材料买得很足,糯米、绿豆和肉。糯米泡得白如珍珠粒粒饱满;绿豆简直比糯米还多,还用石磨磨成粉;以肥肉为主的半肥瘦肉腌制得酱油香味十足……
包粽子那几天,食堂常常整夜灯火通明,阿姨们真正热到冒气在包粽子,一勺糯米、一大勺磨过的绿豆、一块长条腌好的肉,再用麻绳将粽子扎得紧紧的——这个步骤很关键,扎得紧了,大锅水煮,水不会泡进粽子,冲淡糯米绿豆的香气,更重要的,包紧了,肉里的油渗到绿豆,绿豆和糯米又能一起煮得烂烂的,咬上一口,都是粉粉的香味。
糯米好、绿豆香、肉够味,阿姨力气大,扎粽子紧实,以及食堂有柴火大锅,这些还不完全足以解释饭堂粽子好吃的真正秘密:因为那时候材料是公家出的,不赚钱;包出来的粽子是大家分的,阿姨的也包括在里面,不赚钱…舍得放很多很多的好料,包得紧紧的——越紧需要的料越多,煮好了,大家分了好过年,而阿姨们也是一边聊天一边包得可开心。谁家的儿子看上谁家的女儿了,哪家的夫妇昨晚又吵架了……有时候阿姨们爽朗的笑声简直要飞出大院围墙,粽子就在这谈笑间咕嘟咕嘟煮好了。
只是慢慢的,有些事情改变了。食堂阿姨们越来越爱上了抖菜,不是抖音,饭堂也是要盈利赚钱的,好的厨师自己到外面开餐馆,赚自己的钱了,领工资的阿姨们觉得春节前包粽子成了一种负担,虽然卖粽子也得点钱,但总觉得累啊!于是粽子越包越少,绳子也越来越松,有时候限定一家只能买10个,我就负责发现哪天她们包好了粽子,赶紧买回来。再后来,粽子也懒得卖了,除去机关里的人,机关下属单位的也没有份了。至于到了现在,食堂变成了外包,我的肥肉粽只在回忆里,变得越来越好吃,却怎么也寻不着那个味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